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星医药概况

复星医药概况

复星医药概况
复星医药概况

公司概况: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证券代码600196)成立于1994 年,1998 年8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

复星医药上市13年以来,净利润增长了13.5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6%。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股票市值均名列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列。

复星医药专注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抓住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成长和中国企业进军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巨大机遇,以“品牌、创新、高效、全球化”为经营理念,加快实施产业整合和重磅产品战略,稳健经营、快速发展,成为了以药品研发制造和医药流通为核心,同时在医学诊断、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拥有领先规模和市场地位,在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并购整合、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的大型专业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复星医药注重创新研发,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中国,复星医药已取得肝病、糖尿病、结核病、临床诊断产品等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全球市场,复星医药也已成为抗疟药物等领域的领先者。复星医药投资的国药控股于2009 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市值领先的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目前,国药控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10%,销售收入超出第二、三名总和。医药零售领域,复星医药旗下的药品零售品牌国大药房、复美大药房、金象大药房继续保持在各自区域市场的品牌领先和盈利能力领先,形成以上海、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发展的医药零售格局。

卓越的市场表现使复星医药成为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案例。持续、稳健的发展使复星医药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标竿、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企业品牌在医药健康产业和资本市场都倍受信赖。

复星医药奉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公司的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企业公民的责任已被纳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复星医药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积极投身中国光彩事业的发展,积极协助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工作,在教育、孤残救助、灾害救济等方面投入过亿。

面向未来,复星医药将继续以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秉承“持续创新共享健康”的理念,采取“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和整合式发展”的战略发展手段,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医药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以创新战略为先导,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企业。

董事长致辞:

尊敬的各界朋友:

承蒙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复星医药在过去的17年中取得了持续的快速

增长。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复星医药形成了药品研发制造、医学诊断产品和

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的产业链布局,在净资产、净利润、

市值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居于国内医药健康产业领先地位。

时代在赋予我们机遇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复星医药秉承“修

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企业精神,积极回报社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

的发展紧密联系,与各利益相关方一起,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的行业生态圈,

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身处医药健康产业,复星医药以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和服务作为自

己的神圣使命,公司建立了创新研发体系,建立了符合国家、国际标准的生产

线,源源不断地向病患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作为中国医药企业的一员,复

星医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国药企的国际化探索道路;作为公众公司,复

星医药上市以来规范运作,坚持年年分红,积极回报股东;作为社会的一员,

复星医药重视环保,积极纳税,积极参加抗震救灾,与社区保持了良好的互动

关系;作为产业链的一环,复星医药和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合作共赢,促进

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面向员工,复星医药以工作培养人,为员工提供了施展

才华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复星医药一直认为,企业应该出色地完成两张报表,一张是财务报表,反

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一张是社会责任报告,反映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

谐程度和企业发展的潜力。我们希望,未来复星医药能持续交出两张漂亮的报

表,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向全球主流医药市场的一流企业这个战略目标迈

复星集团的HR管控经验谈

;作为一个典型“多元化、集团化”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及零售业务投资这四个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板块。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复星的年龄架构叫人吃惊,最年长的班长郭广昌不过38岁,最年轻的谈剑只有35岁,其他都在36岁—37岁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三甲。复星从来不对高级人才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式的管理,这种“三定”管理方式只在复星的底层员工管理中才用。高级人才的激励方案不与纵向比(同一岗位的历史比)、不与横向比(集团同一级别、规模的其他人比),主要应与这个人才的市场行情比,与他进入企业后可能带来的价值比。高级人才引进上的“一人一议”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复星与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按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的话说,“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我们需要的人才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对于管理层,复星的解决方式是在收购一家新的企业时,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现在,除了集团层面就郭广昌5个人有股份外,新来的人都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在“复星朝晖”、“复星药业”等企业中,我们发现“复星实业”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几,而剩下的百分之几,则很可能就是管理层持有的股份。在复星的管理体系中,对于产业板块和产业公司层面的经营者有着系统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任何复杂、精密的绩效管理办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基础管理数据,必然消耗更多的管理资源,没有相应的基础管理支持系统配合,这套机制将难以实现。复星的出资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负责保障基础管理系统,特别是复星所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系统、经营计划执行系统、公司治理的监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预警系统和审计稽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稳定的提供绩效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具体操作上,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采用了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蕴含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系统考核体系。重点考查在监管、服务两个领域的工作表现。复星一是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即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他们力图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近年来,复星中高层人才的流动率一直都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就缘于这种理念。二是把引进人才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复星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每60天由各级领导与他所领导的人才逐一进行一个小时的谈话,并记录在案。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薪酬、岗位、环境的满意度三方面。之所以以60天为一个周期,是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即激励政策对一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只能维持6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内,跟员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才的消极、抵触情绪减少到最低限度。另外,为了尽快构建复星的人才资源高地,复星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职业福利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项员工梯队建设计划,也就是关键岗位的接班人培训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每个关键岗位,他们都会选择1到3位继任者,并通过各部门轮岗或外派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锻炼。此外,他们还会帮助每位员工规划3~5年的发展轨迹,使员工明确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复星每年还拿出约占工资总额4%的培训费用,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在薪资方面,复星实行了“个性化工资”的薪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的价值贡献度。还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意识。在复星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限于完成日常的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任务,而是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洞察企业发展的走向,研究、预测、分析制定计划,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人

复星医药的全球战略浅析

目录 1 导言 (3) 2 有关理论、核心概念 (3) 3 全球战略实证分析 (4) 3.1 “三步走”战略目标 (4) 3.2 外部环境分析 (4) 3.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4) 3.2.2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6) 3.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印度药企 (7) 3.3 内部条件分析 (8) 3.3.1 资源分析 (8) 3.3.2 能力分析 (9) 3.3.3 SWOT 分析 (9) 4 对策建议 (10) 4.1 人才策略 (10) 4.2 创新研发策略 (10) 4.3 营销策略 (10) 4.4 合作并购策略 (10)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复星医药的全球战略浅析 1 导言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前身为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于2004年12月复星实业正式更名。复星医药自1998年上市以来,13年内净利润增长了13.5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6%。净资产、净利润均名列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列。其专注于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抓住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成长和中国企业进军全球主流医药市场的巨大机遇,以“品牌、创新、高效、全球化”为经营理念,加快实施产业整合和重磅产品战略,稳健经营、快速发展,成为了以药品研发制造和医药流通为核心,同时在诊断产品和医药器械等领域拥有领先规模和市场地位,在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并购整合、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大型专业医药产业集团。复星医药奉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公司的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面向未来,复星医药将继续以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秉承“持续创新,共享健康”的理念,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和整合式发展三方并重,在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医药商业领先地位的同时,以创新战略为先导,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医药企业。这次我主要研讨复星医药的外延式扩张,亦即是全球战略,现阶段它主要通过投资控股、参股模式来开展相关的全球业务。 2 有关理论、核心概念 企业并购: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股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经营目标的行为。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PEST分析法: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 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and Technological(科技)。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按:以下均来自于14年年报一、经营模式 本集团是布局于中国医药健康领域全产业链的企业,本集团的业务从产业前端的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再到产业终端的医疗服务和零售,以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都有相应的布局。 近年来,本集团在国际化业务的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制剂产品的出口,并且规模日益扩大;对以色列Alma Lasers的收购使得本集团在激光手术治疗领域站在了细分市场的国际前列。相对于其他一些以单一业务或者单个或多个单项核心产品为业务基础的公司而言,本集团这样的业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的分享到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还能规避细分行业的波动带来的业绩风险。 在过去几年,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保持了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本集团能取得这样的经营结果,既得益于对存量资产和业务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得益于

围绕主业持续不断的通过投资和并购扩大营业规模。 在运营与投资相结合的具体方面,本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药品制造与研发(含原料药和制剂)、医药分销与零售(主要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流通和零售业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手术耗材、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院业务)四个板块,每个业务板块均由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进行经营和发展。 各管理团队除做好存量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之外,都会按照本集团的战略目标,围绕其核心产品和市场定位寻找投资并购的对象。对并购标的的选择,本集团有自己的成熟逻辑,即关注拥有特色品种的各类规模企业,业主中有壁垒的高价值产品。完成并购后,本集团将在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对并购对象 进行整合,整合以提升效率、压缩成本、拓展市场空间为目的,使得并购对象能迅速融入本集团已有的生产、营销和管理体系,借助自身资源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Alma Lasers的案例中,2013年初的收购使本集团进入全球美容激光手术治疗领域并位列前茅,收购完成后通过制定发展战略、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储备、整合业务、市场拓展等经营管理措施的落实,

复星的集团管控分析

复星的集团管控分析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1992年由复旦大学五名年轻教师创办,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扎根中国、投资于中国成长的根本动力,其核心业务跨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等六大领域。 2007年7月16日,复星的控股母公司复星国际(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实现了复星15年来最重要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复星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19.77亿元、净利润33.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206%。目前,复星已稳居中国企业前50强。旗下产业业绩稳定增长,在行业内也基本进入国内前十强。 经过十五年的实践,复星形成了一个以认同复星文化的企业家团队为核心,以持续发现中国高增长投资机会、持续优化管理提升企业价值、持续建设多渠道融资体系对接优质资本的三大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创造链的正向循环发展模式,并以高成长的历史业绩予以证明。 1.复星集团母子公司管控问题的由来 众所周知,复星集团以"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为投资管理理念。通过适度多元的投资,构筑"利润和现金流平衡、成长性和稳定性并重、国内国外二个市场依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举"的产业结构,使整个集团能够长期稳健成长;通过专业化经营,在所投资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达到国内同行前三名,并积极扩展对标体系,努力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通过专业化融投资,保证专业化企业融得的资金在本领域专业化使用,并通过自有资金增量、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和适当的借贷实现融资形式的多样性。 一贯追求内部管理的复星集团在追求自身超常规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下面三个问题。 1.1如何实现从企业经营到产业经营? 复兴要做大要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做企业的高度。只有从产业的高度来经营,才能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控制力的企业。但是,企业经营与产业经营之间有一条天然的沟壑:企业经营是一个企业,产业经营是几个企业的联合,各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发挥能动性,形成最大合力,建立产业优势,而不是内部竞争资源,内耗不断,在外部市场丢城失地?解决产业经营的问题绝对不是有先进理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单纯的理念往往是失败的隐患。 1.2如何兼顾母公司有效控制和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复星集团要跨行业发展,需要面临一个难题。在多个产业中攻城略地,取得良好的绩效,复星凭什么在每一个产业中实现专业化?凭什么提高每个产业单独的经营效率?同时,每个产业的专业化又必须在集团整体的有效控制之下。如何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蹈,绝对是对管理者功力的一大考验。

上海复星医药(上海复星医药(集团)

证券代码:600196
股票简称:复星医药
编号:临 2012-004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 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原投资项目名称:重组人胰岛素产业化(原料+制剂)项目 ●新投资项目名称:重组人胰岛素及类似物产业化(原料+制剂)项目 ●变更募集资金金额:重组人胰岛素及类似物产业化(原料+制剂)项目总投 资为人民币51,076万元,其中:以募集资金投资人民币37,147万元、其余投资人民 币13,929万元由项目实施主体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万 邦”)自筹。由于新投资项目与原拟投资项目中的部分建设内容相同,本次募集资 金投向实际变更金额为人民币22,186.21万元,变更金额占该项目募集资金净额的 59.73%。 ●新项目预计完成时间、投资回报率: 新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含项目建设期)为 9.7 年;经测算,预计新项目的内部 收益率为 28.58%。 ●新项目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时间:2015 年 1 月
一、201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许可[2010]334号文《关于核准上海复星医 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或“公司”)于中国境内非公开发行股票。截至 2010年5月4日,公司已完成非公开发行3,182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发行 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0.6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5,549.20万元,扣除发生的券 商承销佣金及其他发行费用后实际筹得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63,539.20万元。截止 2010年4月19日,募集资金已存入专项账户。
1

成功团队案例分析

成功团队案例分析 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整体成功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同时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中国周刊有一篇报道叫做“郭广昌的商业帝国”,介绍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成功轨迹,“复旦五虎”打造了郭广昌的商业帝国。 郭广昌的核心团队共有五个人,他们是: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这五个人都毕业于复旦大学,被称作复旦五虎。总结起来他们团队有这几个特点:第一:相互信任。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第三:各尽其才,个人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第一:相互信任。1992年二十四五岁的“复旦五虎”拼凑起3.8万元一起创业,早期收获的第一个亿是在医药生物领域获得的。郭广昌没有任何医药生物专业基础,但当他知道了生物工程和医药有前景后,充分信任具有专业基础的梁信军、汪群斌等人,并在他们的组织下在这个领域中大赚了一笔。相互的信任让他们不断取得成绩。 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复旦五虎”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他们在复星身居要职。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的郭广昌毕业于复旦哲学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是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的梁信军,CEO是汪群斌,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复地集团董事长是范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谈剑,毕业于复旦计算机专业,现任复星集团监事会主席、软件体育产业总经理。这个核心团队总结说:“我们身上有很多相似性和互补性”。志同道合让他们聚在一起,能力互补让他们把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各尽其才,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梁信军对这个“五人团队”的评价是:“郭广昌不保守,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只能想不能做,他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强,处事比较公正,是一个很合格的董事长;在他之外,最适合做总经理的是汪群斌,他对行业的战略意识敏锐,情商智商兼具,行动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很强,是个领袖型的企业家;范伟呢,同他们两人的优点很像,有点差异的地方就是他不太爱说话,是讷于言敏于行的那一类,但从品牌策划上,他又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谈剑的学习能力很强,有段时间她分管我们的行政的时候,在财务上做得非常专业,一般的财务总监都比不过她。而且,在人际关系与业务合作上,她都很有一套。”

复星医药2019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复星医药[600196]2019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公司财务分析 (3) 2.1 公司资产结构分析 (3) 2.1.1 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3) 2.1.2 流动资产构成情况 (4) 2.1.3 非流动资产构成情况 (6) 2.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 (7) 2.2.1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基本构成情况 (7) 2.2.2 流动负债基本构成情况 (8) 2.2.3 非流动负债基本构成情况 (10) 2.2.4 所有者权益基本构成情况 (11) 2.3利润分析 (12) 2.3.1 净利润分析 (12) 2.3.2 营业利润分析 (13) 2.3.3 利润总额分析 (13) 2.3.4 成本费用分析 (14) 2.4 现金流量分析 (15) 2.4.1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分析 (15) 2.4.2 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16) 2.4.3 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21) 2.5 偿债能力分析 (25) 2.5.1 短期偿债能力 (25) 2.5.2 综合偿债能力 (26) 2.6 营运能力分析 (27) 2.6.1 存货周转率 (27)

2.6.2 应收账款周转率 (28) 2.6.3 总资产周转率 (29) 2.7盈利能力分析 (30) 2.7.1 销售毛利率 (30) 2.7.2 销售净利率 (31) 2.7.3 ROE(净资产收益率) (32) 2.7.4 ROA(总资产报酬率) (33) 2.8成长性分析 (34) 2.8.1 资产扩张率 (34) 2.8.2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 (35) 2.8.3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36) 2.8.4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 (37) 2.8.5 净资产同比增长率 (38)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3年赚够一亿元(精)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 3年赚够一亿元 https://www.doczj.com/doc/996421665.html,2011年 11月 28日 02:50新京报微博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短短 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 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星宣布将与美国寿险巨头保德信在中国筹备设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这次复星把握好时机了吗? ● 3.8万元创业资金起步, 19年打造出管理总资产达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欲效仿巴菲特模式进军保险业,打造万亿元金融帝国,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 与本栏目此前报道的诺基亚 (微博、摩托罗拉 (微博等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 19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短短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如何做到了挺立潮头、保持不败? 它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它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对于复星的成功, 董事长郭广昌概括原因是“把握住了政策的脉络、跟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投资”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

国际市场营销学 案例分析

案列一分析 案列中复星集团遇到了反收购的风险。 在中国复星集团联手法国安盛资本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的收购计划中,唯一阻碍收购进行的是来自地中海俱乐部的小股东的反对。法国少数股股东协会称每股17.50欧元的报价过低。七月,有两家公司均向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提起诉讼,希望阻止这项收购。对于此类问题,复星集团称,“遇到个别小股东反对的情况,在任何一项要约收购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中国现在正努力探索一种更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模式,在继续追求高质量外资流入的同时,也更加的重视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到海外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复星集团海外并购活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大潮的的。但是海外并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复星集团联合收购过程中遇到的小股东反对的情况,可以选取多种方式通过保护小股东的权益来解决。 案列二分析 案例中联想集团遇到了政治干预的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所在国的政治变革或政治变动,从而导致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断或者不连续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任何企业在海外的收购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政治风险。 对于联想曾欲竞购黑莓,政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黑莓不仅仅是拥有很多手机的核心专利,而且与加拿大电信基础设施密切相关。加拿大媒体称,加拿大政府明确的表示,出于国家安全相关考虑,政府不会接受来自中国的收购要约,不会批准由一家中国公司来收购与加拿大电信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的黑莓。黑莓与加拿大电信基础设施的密切相关性使得黑莓的政治敏锐性极高,从而造成对中国联想的竞购活动的一种政治限制。在企业的海外并购中对于客观存在的政治阻碍风险,企业在处理的过程中方法要得当,在从事并购活动时要正确的控制政治风险。可以在采取并购行动之前对风险进行适当的评估,趋利避害,有时候在政治风险比较大而且没有有效的规避措施时,可以进行有选择的放弃,回避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谈判安排,联合投资等等来应对此类的政治风险。针对并购过程中遇到的此类政府干预的政治阻碍风险,在寻求外部的解决之道的同时,企业本身也要增加透明度。中国的民营企业不透明,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很难让别人产生信任之感,只有互相的公开透明才能得到相互的信任与依赖。

中国医药案例分析

中国医药集团案例分析 一、中国医药集团的发展历程与集团概况 中国医药集团成立于1998年,经国药办批准,由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4家企业联合组建而成。 2001年经财政部批复,重庆医药设计院、武汉医药设计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自 1月1日起无偿划转进入国药集团。2002年10月当时的控股子公司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600511,募集资金 2.5亿元,通过上市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市场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2003年1月国药集团引进复星集团民营资本,成立了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发行人持有 51%权益,在引入增量资金的同时,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变,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业绩增长迅猛,迅速发展成为了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第一品牌。同时在03年经国资委批准中国药材集团并入集团。2004年2月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3.3%的股权,打造了公司在南方地区集医药生产、科研、流通、投资、融资的强势平台,提升了公司在南方地区的综合竞争力。2004年3月,经国资委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医药批发站并入国药集团。同时国药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采用境内上市、发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自身扩张与收购兼并实现业务快速成长,增强了国药集团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同年12月,国药股份收购青海制药集团 47.1%的股权,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麻醉药品产业上下游合作关系,巩固了国药股份麻醉药品总经销地位。除此之外,国药集团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机会,与一批有实力外国医药集团合作设立合资企业,引进国际资本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延展了业务链条,拓宽了盈利渠道。2005年8月,国药集团引进英国励展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在原国药展览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为公司会展业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国药集团持有该公司 50%的权益。2009年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联合重组、2010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进入集团。目前集团旗下拥有十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国药控股一家H股上市公司及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一致药业四家A股上市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890亿元。 目前中国医药集团已经发展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集团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盈天医药6家上市公司,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中国医药集团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规划免疫疫苗的生产任务。集团建立了生物制药、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生产基地和药材基地,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2012年中国医药集团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在2014年7月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居第357位,全球制药企业第8位。

复星巧避规则收购南钢 中国首例要约收购案例分析

如果要约收购的结局在要约收购前就可以肯定,那么这样的要约收购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面目与意义。 案例简介 2003年3月12日,南钢集团公司与复星集团公司、复星产业投资、广信科技共同成立南京钢铁联合公司(以下简称南钢联合)。复星集团与复星投资持有新公司60%的股份。4月1日,南钢集团公司以其持有的占总股本70.95%的南钢股份国有股35760万股作为增资注入新成立的南钢联合。在未获得豁免的情况下,占总股本70.95%的国有股权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使南钢股份(600282)不得不面对沪深股市有史以来首例要约收购案。 2003年4月9日,南钢联合向所有股东发布要约收购公告,对挂牌交易股份的要约收购价格为5.86元/股;对非挂牌交易股份的收购价格为3.81元/股。要约收购总金额约为8.5亿元,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要约收购公告发出后至2003年7月,没任何股份进行应约,本次要约收购最终以无人应约结束。 对于收购方南钢联合或其实际控制人复星集团而言,这笔收购的收益主要体现在: (1)二级市场的高额收益。 (2) 南钢股份控制权潜在收益,其每年近40亿的现金流是绝佳的融资窗口。 (3) 南钢股份未来增发获得的收益。 文/布尔古德 无人应约的要约收购 此次要约收购中的财技焦点就在于收购价格。 按照2002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制定要约收购价格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 要约收购挂牌交易的同一种类股票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价格中较高者: 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6个月内,收购人买入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2.在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内,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90%。 (二) 要约收购未挂牌交易股票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价格中较高者:

中天建设集团华学严经验介绍汇总

“学中天、谋发展”湖州市建筑业发展座谈会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Ο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省厅号召全省开展向中天学习,这是对我们公司的鼓舞和鞭策,也让我们深感压力,这份荣誉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天集团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们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简要向大家汇报中天在发展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中天建设的发展,得益于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全体中天人的努力。虽然离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我们还是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一是抓住了改革和发展机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明晰了产权关系,取得了自主经营权,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各地市场及时布点,建设市场网络,实施区域化运作,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成熟的市场;三是重视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诚信、务实、稳健、规范、正气等成为全体中天人做人、做事的信条;四是以质量取胜,把工程质量视为永恒的主题,每建必优,取信于客户和市场;五是承担社会责任,倡导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奉献社会。 一、改制与发展 中天是从东阳走出来的企业,“中天”的前身是“东阳市建筑安装公

司”。1996年,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定名为“浙江中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天集团”)。2001年第二次改制,解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束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996年的企业改制加上2001年的企业深化改制,成为中天发展转折点。从今天来看,发展是硬道理,中天要发展就必须改制,改制为了发展。改制不仅仅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重要的在于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企业,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逐步适应市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抛弃计划经济那一套,建立市场机制,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取得长远发展。改制解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束缚。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关系,一方面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大部分员工成为股东,特别是骨干层处于控股地位,经营层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发挥。 两次改制理顺了企业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取得自主经营权,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发展的转折点。不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突破,更是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抉择和自我超越,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未来。 改制完成后,企业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2002-2013年,我们总共制定了五个“三年规划”。 2002年,我们制定企业第一个三年规划《三年再造一个新中天规划(2002—2004)》。“新中天”的“新”,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扩大,它既是规模上的要求,更是发展质量上的要求,经济效益上的要求,在市场竞争力上的要求,在品牌成熟度上的要求,在持续发展能力上的要求。新的中天要在机制体制上更加适应市场,在运作成本、运作效率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新的内涵、新的形象。它的战略指标全部进行量化,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指标体系。中天人在新战略规划指导下,公司上下同

新浪案例分析

目录 目录 (1) 1.基本情况 (2) 2.商业模式 (2) 2.1战略目标 (2) 2.3产品和服务 (3) 2.4盈利模式 (3) 2.5核心能力 (3) 3.技术模式 (4) 4.经营模式 (4) 5.资本模式 (5) 6.新浪网的管理模式 (5) 6.2团队式管理 (5) 6.3资源管理 (5) 6.4客户管理 (6) 7. 总结与建议 (6)

新浪网的综合门户广告 1.基本情况 新浪(http:https://www.doczj.com/doc/996421665.html,)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以服务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为己任,通过旗下五大业务主线,即提供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的新浪网()、提供移动增值服务的新浪无线、提供Web2.0服务及游戏的新浪互动社区、提供搜索及企业服务的新浪企业服务,以及提供网上购物服务的新浪电子商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包括地区性门户网站、移动增值服务、搜索引擎及目录索引、兴趣分类与社区建设型频道、免费及收费邮箱、博客、影音流媒体、网络游戏、分类信息、收费服务、电子商务和企业电子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新浪网的网络门户广告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 新浪网综合门户广告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用户、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其价值网络如图所示。 2.商业模式 2.1战略目标 新浪网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多元快捷的网络空间,以及轻松自如的与世界交流的先进手段,其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在线媒体及增值服务提供商。 2.2目标用户群 综合门户的主要目标用户是网络信息的浏览者、企业和消费者。新浪网的规模、技术和专业服务,都围绕其用户目标,其多方面的业务已经延伸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新浪网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特征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用户类型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服务。

中国首例要约收购案例分析

中国首例要约收购案例分析 复星巧避规则收购南钢的中国首例要约收购案例分析 如果要约收购的结局在要约收购前就可以肯定,那么这样的要约收购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面目与意义。 案例简介 2003年3月12日,南钢集团公司与复星集团公司、复星产业投资、广信科技共同成立南京钢铁联合公司(以下简称南钢联合)。复星集团与复星投资持有新公司60%的股份。4月1日,南钢集团公司以其持有的占总股本70.95%的南钢股份国有股35760万股作为增资注入新成立的南钢联合。在未获得豁免的情况下,占总股本70.95%的国有股权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使南钢股份(600282)不得不面对沪深股市有史以来首例要约收购案。 2003年4月9日,南钢联合向所有股东发布要约收购公告,对挂牌交易股份的要约收购价格为5.86元/股;对非挂牌交易股份的收购价格为3.81元/股。要约收购总金额约为8.5亿元,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要约收购公告发出后至2003年7月,没任何股份进行应约,本次要约收购最终以无人应约结束。 对于收购方南钢联合或其实际控制人复星集团而言,这笔收购的收益主要体现在: (1)二级市场的高额收益。 (2)南钢股份控制权潜在收益,其每年近40亿的现金流是绝佳的融资窗口。 (3)南钢股份未来增发获得的收益。 文/布尔古德 无人应约的要约收购 此次要约收购中的财技焦点就在于收购价格。 按照2002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制定要约收购价格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约收购挂牌交易的同一种类股票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价格中较高者: 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6个月内,收购人买入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2.在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内,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90%。 (二)要约收购未挂牌交易股票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价格中较高者: 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6个月内,收购人取得被收购公司未挂牌交易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2.被收购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 此次要约提出的收购价完全是按照相关法规制定的。这种计算方法本身没错,但用到南钢身上似乎就不很妥当。 按照4月9日披露的有关信息,本次收购的价格是:对240万法人股的要约价格为每股3.81元,对14400万流通股的要约价格为每股5.84元。法人股的要约价格为南钢股份公告前6个月每股市值的评估,流通股要约收购价格为公告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90%。 查阅南钢股份2002年年报发现,公司的相关数据是:2002年南钢股份主营收入高达46亿,净资产达17亿,净利润2.4亿。每股净资产3.46元,每股收益0.48元,资产质量和现金流情况都相当不错。如果按股权购买的模式,复星要想收购南钢股份,即使不溢价也需要支付8.7亿现金给南钢集团。

复星医药概况

公司概况: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证券代码600196)成立于1994 年,1998 年8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 复星医药上市13年以来,净利润增长了13.5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6%。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股票市值均名列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列。 复星医药专注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抓住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成长和中国企业进军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巨大机遇,以“品牌、创新、高效、全球化”为经营理念,加快实施产业整合和重磅产品战略,稳健经营、快速发展,成为了以药品研发制造和医药流通为核心,同时在医学诊断、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拥有领先规模和市场地位,在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并购整合、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的大型专业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复星医药注重创新研发,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中国,复星医药已取得肝病、糖尿病、结核病、临床诊断产品等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全球市场,复星医药也已成为抗疟药物等领域的领先者。复星医药投资的国药控股于2009 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市值领先的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目前,国药控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10%,销售收入超出第二、三名总和。医药零售领域,复星医药旗下的药品零售品牌国大药房、复美大药房、金象大药房继续保持在各自区域市场的品牌领先和盈利能力领先,形成以上海、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发展的医药零售格局。 卓越的市场表现使复星医药成为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案例。持续、稳健的发展使复星医药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标竿、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企业品牌在医药健康产业和资本市场都倍受信赖。

复星医药深度解析:创新研发+医药专业投资,布局优势显现

复星医药深度解析:创新研发+医药专业投资,布局优势显 现 1、覆盖医药全产业链的综合型企业 1.1.复星医药业务涵盖医药全产业 复星医药业务涉足广,涵盖医药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多个领域,业务包含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公司1998年于上交所上市,2012年于港交所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不断扩大其业务版图。 1.2.业务基本介绍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为制药、器械和诊断、医疗服务板块,3个板块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217.7亿、37.4亿、30.4亿元。制药板块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制药、器械和诊断的毛利率比较高,分别为65.64%、52.38%。医疗服务板块的毛利率相对较低。 1.3.利润分拆 复星医药业务复杂,我们将合并利润表中同口径的数值替换成分部业绩+调整项目,以更好的反应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业绩驱动因素。 由分部业绩向利润调整的内容包括: 1、分部业绩。复星医药分部业绩口径是业务板块的收入,扣除本(营业成本)、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不包含财务费用)、税(营业税金和附加)。未扣除所得税、财务费用。 2、调整项目。调整1为合并利润表中,按照分部业绩的统计口径(收入-费-税本),计算出的分部业绩,与披露出的各分部业绩统计的差额,即未归集到3大业务板块的收入费用(不含财务费用)。调整项目1对应的,预计主要是总部的各项开支,现阶段在5亿元左右,整体平稳,略有增长。调整项目2为合并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与分部业绩统计的财务费用的差额,即未归集到3大业务板块的财务费用。多个负债项目纳入到集团管理,未纳入到分部负债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现阶段在9亿左右。两个调整项目金额均为倒计得出。 3、财务费用。 4、投资收益。主要包括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处置X资产收益、其

城投行业企业经验介绍(1)

城投行业企业经验介绍(1) 根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大小、所处行业和区域限制等指标,我们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为综合性城投公司、行业性政府融资平台、区域性开发公司和区县级政府融资平台等四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城投运作经验。 一、上海城投集团——始终走在城市资本运营前列 上海城投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设立最早的城市投资集团公司之一。上海城投拥有2家上市公司和23家直属单位、2万多名从业员工,是一家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国有大型投资产业集团。截至2011年底,公司资产总量增长到3004亿元,净资产增长到1308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6.46%。信用等级为AAA级。 上海城投聚焦路桥、水务、环境和置业核心主业,积极履行政府投融资主体、重大工程建设主体、水务环境安全运营主体职责,发挥总公司作为公益性业务平台和城投控股作为经营性业务平台的作用,努力实现“让都市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 “十一五”期间,城投总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3亿元。2011年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其中重大项目投资12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3亿元。 上海城投成立二十年来,投积极履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的重任,不断创新筹融资体制机制,完成了外滩通道、中环线、长江隧桥、虹桥枢纽配套道路、江桥焚烧厂、青草沙水源地、苏州河综合整治、松江泗泾保障房等80多项重大工程的投资建设任务以及其他2000多项城建项目,正在推进再生能源中心、沪翔高速、上海中心大厦等重大工程建设。 此外,通过二十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海实现了城建投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渠道由封闭到开放,投资管理由直接到间接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政

复星集团发展之路

复星集团发展之路 一、发展的历程 复星1992年在上海成立,2007年7月16日,复星母公司复星国际(0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目前复星已形成“保险、产业运营、投资、资本管理”四大业务引擎,并矢志向“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能力”与“以产业深度为基础的投资能力”双轮驱动的全球一流投资集团大步迈进。 在投资理念上,复星坚持扎根中国,投资于中国成长根本动力,以及紧抓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机遇,同时亦紧抓全球经济转型,将“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投资模式融入价值投资理念,努力成为具备全球能力的中国专家,持续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价值。 在实践中,复星持续打造发现和把握中国投资机会的能力,优化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能力和建设多渠道融资体系对接优质资本的能力,形成了以认同复星文化的企业家团队为核心,以上述三大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创造链的正向循环,成为复星业务稳定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复星也不忘与员工、社区、合作伙伴分享自身的发展,积极回馈社会,并一直积极投身中国商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改善,支持中国经济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二、模式:“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2013年,复星向巴菲特模式发展实践迈出了坚实一步。随着赢得收购复星葡萄牙保险80%股权竞标并于2014年2月正式签约,复星的保险资产在项目完成后大幅提升,复星“以保险为核心的投资集团”蔚然成型,“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复星葡萄牙保险项目完成,复星“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已非常明确,复星一方面会充分运用其“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能力”这个轮子,作为集团嫁接长期优质资本的主要融资手段;另一方面,复星也会继续充分发挥和推动其“以产业深度为基础的投资能力”的另一轮子,践行复星的价值投资理念,实现更多“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投资案例。这个“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将是复星未来昂首阔步、大步向前的重要一步,使得复星能够踏上另一更高台阶。 三、经验:复星集团的并购成长历程 复星集团是用产业并购的思维在经营企业,复星的兼并收购路线:医药、消费、金融、资源、精密制造等。集团将投资作为公司的主业,不断进行产业整合,将资本配置在可持续的产业回报上面。所以复星集团的主业不是医药也不是钢铁、房地产,投资才是这家公司的主业,可持续良性兼并收购式成长,不断将最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并入旗下。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创业与人生 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搜狐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今天我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到清华。我们在创业时经常说一句话: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治国平天下”谁去做?清华的学生去做就可以了(笑)。当年,我从复旦毕业,算是“三无”型的创业团队:创业时一无资金、二没经验,也没有读过MBA,完全是摸索着一步步走过来的,做了很多想做的事,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逐渐寻找到了一些市场机会,比如我们比较早地进入了生物制药领域,复星医药在1998年成功上市。1998年,我们以代理商品房销售起步,进入到房地产行业。后来我们也把握一些其他机会,比如在黄金只有400美元一盎司的时候,我们投资黄金。后来,400美元的黄金现在变成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