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2021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2021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2021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一)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___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一爱一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一性一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一性一都是善良的,一性一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一性一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 ___,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一爱一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是人的经验和悟一性一。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一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一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

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否顺利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培养我们的一爱一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二)

今天,按照学校要求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两个主题:一是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担一爱一与责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自信与愉悦,成就别样的人生。

类似讲座听了不少,听时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过后,依然迷茫。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项任务都要艰难,这不是一个模

具的诞生,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结果莫测。就象我们虽已为人一妻、为人母,依然无法预知自己的将来一样,我们亦无法预知孩子的将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力所能及的硬件环境,给他一爱一,盼望着他无忧无虑的成长。沉思后,还是挤出些体会来。

体会一:教育趁早。孝为德之本。中国几千年来世代相传一个孝字,孩子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到做父母的苦心与奉献,但至少从懂事就应该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着给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师讲的故事一样,一棵树把果子、树枝、躯干都给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迟早会悟的,只不过早悟、早

___,晚悟、自哀伤。而我们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 ___,晚悟,对谁都是一种伤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这张白纸上你起笔越早就竣工越早。

体会二:放手是一爱一。怀胎十月,常常捧着本书看咋当一妈一,还兴致冲冲买了个琴,自我修炼点音乐素养,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后,真是捧着、抱着,恨不得天天含在嘴里、揣在怀里。直到现在,俺的长辈们都说:看宝儿,真稳,学走步时一边走一边自己喊慢慢慢。和宝儿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级的小伙子了,快到我肩头,我还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炯要拉着他的手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太乖,太循规蹈矩,做事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辙。有一天,听宝宝说,他能自己打饭、

自己睡觉、甚至能开导小朋友解一开心中的难题,我满是意外。所以,母一爱一,太多,就是溺一爱一,牵手是一爱一,放手亦是一爱一!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三)

文/吴锐萱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后,我不禁思考,感恩,到底是什么呢?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进步与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根基。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一陽一光、水源,都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到: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一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能时常愤怒得发一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

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

花儿,你要感谢小草,是它愿做你的陪衬品,衬托了你的五彩缤纷。小草,你要感谢大树,是它愿做你的替代品,为你遮挡了洪水侵袭。大树,你要感谢大地,是它愿做你的滋养品,给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让你在这片黄土地上点缀自己的色彩。

早上, ___下讲话的老师向同学们述说感恩的知识。人们帮你,你要感恩,花儿为你绽放甜美的笑容,你要感恩;新鲜的水果为你解渴,你要感恩。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更受尊重。

感恩,一个熟悉的字眼却又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感谢父母,生我养我,给了我家庭的温馨;我感谢老师。教育我 ___我,给了我渊博的知识;我感谢周围的每一个人,给了我人间的真情、友情和亲情。

一颗感恩的心永存人们心间。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给人们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给人们滋润;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给人们期待。俗话说得好: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一泉相报。有的人甚至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报恩的。我赞成他的观点。我们的

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一出世父母就有恩于我们,我们要懂得以德报德,以恩报恩。让恩情融入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温暖,让世界多一份一爱一,恩情满天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浅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育民小学张晓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个个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现代教育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过分的呵护与关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目空一切,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心安理得地挥霍着别人给予的一切,养成了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等坏习惯。 他们只懂索取,不懂奉献;只懂受惠,不懂感恩;只懂被爱,不懂关爱别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自私和冷漠。独生子女是“抱大的一代”,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成为“冷漠的一代”。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先让他们“知恩”,因为只有“知恩”才会懂得“报恩”,进而懂得“施恩”于人。 一、从实践体验中,让学生“知恩”、“报恩”。 教育学生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的或多或少的关爱与呵护都是“恩情”,应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并不一定是要学生做出报大恩大德的轰轰烈烈的举动,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回报。 1、“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先要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让学生懂得是父母赐予自己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自己抚养成人。让学生回想并学做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体验父母付出的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做饭等平常的事。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的话,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让父母舒心;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父母省心;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让父母开心。这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孝敬自己的父母。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恰逢好时机作文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恰逢好时机作文 滕州市龙阳镇朱庄小学开展了“我为父母分忧”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给父母写了信,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争得各种荣誉让父母高兴,在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和家长写给老师的孩子在家表现中,我了解到许多孩子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有孩子在妈妈生病时主动关心和照顾、有孩子真诚地劝告爸爸少抽烟、有孩子祝愿自己的父母在工作上取得成功、有孩子决心用良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看到这些我真的感到这些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同时我也感觉到我们的家长素质高、教子有方。 其实,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孝心非常重要,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具有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试想一个学生连在自己身边经常照顾你、关心你、保护你的父母都不爱,那还谈什么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我作为副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一颗孝心,给他们讲小羊跪乳、乌鸦反哺、孔融让梨等故事,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懂得谦让是美德、通过评选孝星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具体该怎样做。有孩子将自己在学校得到的奖励(糖果、饼干)带回家给父母吃,这就是孝敬,有孩子不仅尊敬自己的父母,见到同学的家长也能主动问好,这就是懂礼貌。 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品德,也是一种交际能力,今天的少年儿童

必须要具备共享能力,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快乐、学会体谅他人,而要学会这些必须从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鼓励开始。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从小事抓起,有的习惯不能将就,而要讲究。比如,学生离校时忘了跟老师说声再见,我会立即进行提醒,让孩子养成习惯,而决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期末评语中写上一笔“不懂礼貌”,教育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读书 写字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孩子不会处,我们要引导、孩子做错时,我们一定要即时纠正。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孝心十分有必要,小时孩子不会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将来如何“反哺”?假期里,可以让孩子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体会家务劳动的繁琐,既培养动手能力又加深对父母的爱。双休日将至,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走亲戚,希望家长们能注意引导孩子的礼貌言行、尊敬长辈。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一)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

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否顺利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培养我们的爱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让这个世

浅谈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 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梁丽勤 .摘要: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德报德,能够唤起人性的真善美。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感知恩感恩,对周围关心自己的和帮助自己的人进行感激,并将这种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和习惯,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渐渐淡化,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困惑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弘扬和倡导感恩文化,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感恩,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构建良好的健康人格和品格的重要途径,更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关注。笔者结合教育经验,浅析了小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的表现,并分析了原因,也提出了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小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的表现 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未成年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充分关注,强调了未成年儿童的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甚至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失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对父母的感恩不仅体现了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关心和帮助,更体现了小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弘扬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小学生对父母没有较强的感

恩意识,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的无私奉献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是:追求享乐、崇尚名牌、盲目攀比、抱怨父母等。 2、对教师的感恩意识缺失 小学时期对教师感恩,是理解教师辛勤劳动的体现,尊重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更是立志好好学习,报答教师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自我管理较差,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约束,而学生却报之以谩骂教师、私下议论教师、向学校告老师的恶状、反对学校、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意识缺失。 3、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意识缺失 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很多小学生从出生到小学都生活在优裕的环境里,很少遇到艰苦困难的时期。再加上家长的娇惯,小学生很容易享受自己的优裕生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国家和社会,不会将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学习过程中推崇洋文化,朝着洋品牌追求,一心觉得外国的什么事东西都是最好的,遇到一点生活中的困难或者在新闻中看到一些负面新闻,很容易以偏概全,形成了一种比较消极的心态,进而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小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并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庭和学校,而社会只是一个比较微弱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目前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或者祖父辈的长辈很喜欢将学生的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包揽下来,将其视为一个小公主,小少爷,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4篇 - 观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4篇- 观后感 (文章一):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文章一):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否顺利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培养我们的爱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感恩是没 有界限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和谐、更友善!(文章二):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挡>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上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握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爱与责任。看完讲座,我懂了要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文章三):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今天我在吉林教育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受益匪浅。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小故事。把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孩子长大,时时刻刻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让孩子实现了愿望。孩子长大后,大树变老了,孩子知道每天陪着大树。这时于丹老师讲到了“孝”字。百善孝为先,要我们知道感谢父母,尊敬师长。“仁”字是要我们充满爱心,和善待人。“自立、自强、自信”是说孩子的成长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内容摘要: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三大方面,对本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 正文: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人之常情。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庭视为“小公主”,“小皇帝”,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认为长辈的付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因此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词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

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责任。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社会才更和谐美好。 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在工作实践中我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推动了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感恩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 我分别进行了下列教育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学校每周一晨会时,都要安排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我在学校的配合下,充分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 (2)组织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积极探索“主题班会”这一感恩教育活动形式,定期召开“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认真组织“感谢爸妈养育恩”、“学会感恩”等感恩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升华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及老师教育之情; (3)组织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出“庆祝节日,感恩父母”为内容的黑板报、手抄报,引导学生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把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到了中国,母亲节”就是其中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 每天都在妈妈的关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妈妈的生日?”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起来他们,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节、腊八节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妈妈,有哪位妈妈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家爸爸妈妈不是那样 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 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

看病,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 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 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

探讨现阶段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及对策

探讨现阶段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5-06-18T10:34:58.4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作者:马智强冉青灵 [导读] 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施绝大多数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智强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748500;冉青灵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第四小学748500 摘要: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感恩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发展,同时感恩教育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关键的部分。目前,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以往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重视提高。感恩是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中小学生具有感恩的意识就与社会、与人更好地和谐相处,才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帮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然后结合相关问题探讨有效加强中小学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小学问题对策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千年古训,世代相传,泽被后世。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很多青少年感恩意识极其缺失。研究感恩教育,提升青少年基本的道德素养,对于加强中小学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 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想象,我们的青少年中有很多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亲情、友情比较冷漠,对社会、对生活缺乏一颗感恩的心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于当前我们在青少年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对于我们在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归纳了几点主要原因: 1.感恩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目前,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施绝大多数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纵观目前学术界对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研究,其中不乏从理论角度对感恩教育进行审视和剖析,力图在新的理论高度上观照感恩教育的尝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病。实践中的感恩教育并未得到理论的滋养,感恩教育仍然停留在靠教育工作者凭教育经验摸索进行的层面。比如吉林省白山市中小学开展“向老师写信、送贺卡,向伙伴学一个优点”,号召学生认领一棵树,保护一片绿地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还主要停留在具体层面,缺乏理论指导。2.学校对德育的忽视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只重智育而忽视德育。虽然理论上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但德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不要”。正所谓“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这些教育的功利性强有力地排挤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就难怪青少年缺失感恩之心、感恩之情。 3.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重视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启蒙教育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当前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子女的智力发展,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在考试中考高分,其他的一切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而在孩子的人格教育、情商的培养上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补偿心理和功力心态过重,总是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特别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祖父母对于孩子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不会珍惜和满足自己拥有的东西,认为父母、长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应该值得感恩的;即使到了社会,得到其他人的关怀和帮助时,也表现的优点冷淡,好像别人帮助自己也是应该的,不懂得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感恩意识。 二、加强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策略途径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为了加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策略上应当把握如下几方面。 1.政府应在政策上加强引导 应当以中央出台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青少年感恩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各部门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把加强感恩教育纳入各部门工作的日程,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来加强领导。 2.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成为孩子感恩的榜样 对孩子加强感恩教育,作为家长自己应当做到懂得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首先要相互恩爱,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视子女为朋友,在平常生活细节中更多地以平等的姿态与子女对话,为子女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要对自己的父母和长辈感恩,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尽到自己作为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使老人们生活幸福、心情愉快。家长还应该经常与学校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3.学校必须在对学生感恩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核心在于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感恩教育主体的学校应了解青少年的感恩现状,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要引导青少年明确感恩及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感恩观念的教育,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丰富感恩教育的方式,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挖掘课堂感恩教育的内容。在显性课程方面,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加感恩教育的意识,挖掘显性隐性的感恩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度、适量、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特别是人文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认识、尊重、关怀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感恩教育,让青少年认识自我,陶冶青少年的感恩情怀。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就是丰富灵魂的一种途径。感恩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醒人性的生命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精选5篇)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精选5篇) 【第1篇】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感恩。” 今天在我们学生之中,有的同学淡漠了感恩,把父母的关爱看成是理所当然、把老师的教导看成是天职、把朋友的真情看成是索取、把社会的恩赐看成是上苍的给予。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照,沐浴着问寒问暖的悉心,拥有如珠似的呵护,但他们却很少感动,心如止水,爱无波澜。这一人类情感的流失,让人心疼! 所谓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处处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感恩是一种心态,从人出生开始就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对社会、对大自然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生活,生活赐予你灿烂阳光。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感恩是一种境界,学会感恩,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自己应该如何奉献;不懂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如何去索取。 同学们: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全身心地投入,专心地听课,这是对老师的感恩;下课后,在楼道里看到了

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是对老师的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是对老师的感恩。”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奉献。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让我们在感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 谢谢大家。 【第2篇】小学生感恩母亲教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xx小学一年级二班,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这个人,叫“母亲”;有一种爱,它可以让你随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种爱,叫“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情感,她伴我们成长,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一切的荣耀,都来自于这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天下的母亲们,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们,都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能回报社会。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我爱我的父母,因为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感恩是一个人爱心、良心、善心、责任心以及忠心的综合表现。很难想象,一个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没有孝心,不知报

小学生感恩教育 教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一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感恩教育,使学生们懂得“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感恩。 重难点与关键:培养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的一切。 教具:教学光盘“万人看了,万人哭”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定标 出示课题:“感恩教育”。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学习“感恩教育”,是让全体同学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1.那么什么是感恩教育呢?谁能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发言) 2.你平常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3.别人是怎样对待你的? 为了同学们的成长,为了同学们的未来,今天让同学们学会感恩:“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的一切”。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观看“万人看了,万人哭”的录象片。 二、自学互动 1.让学生们认真观看“万人看了,万人哭”的教学录象。 要求:细看、看懂内容,看懂录象情节。 2.结合实际情况,小组合作,交流录象情节,疏通录象的文意。 3.学会感恩:学生与学生互动进行沟通对话、交流录象内容。 4.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看“万人看了,万人哭”的教学录象后的感受。

5.让学生说一说感激父母的什么?感激老师的什么?感激朋友的什么?感激周围一切的什么?(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感激老师给了我们的知识;感激朋友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感激我周围的一切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三、适时点拨 1.说出感恩父母的语句(让学生自己说) A学会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B学会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健康、强壮的身体。 2.说出感恩老师的语句(让学生自己说) A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B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C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飞翔的翅膀。 D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E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四、测评训练 1.生命需要(谢谢),生命离不开(谢谢),(谢谢)是人生天平上的一块砝码。 2.修养始于(善良),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人生,(善良)者快乐、幸福、富有。 3.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周围的人。 五、板书设计: 感恩教育 感激父母-------生命 感激老师-------知识 感激朋友-------克服困难的力量 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说明:次教学设计的原型来源于互联网,因为是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好把握,所以就借鉴了一些。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在四年级班上进行教育,效果还不错。)

小学感恩教育现状和改善措施

小学感恩教育现状和改善措施 概要:小学阶段的教育状况,对孩子后续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和观念。小学时期,教师、学校与家长要进行密切的沟通与配合,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氛围和感恩舞台。 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加强感恩教育,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融洽,家庭氛围才能变得和谐,同时对促进社会和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教师要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小学感恩教育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1.学校、教师对感恩教育不够重视 现阶段,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社区、家长,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忽略。一方面,学校方面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除了思德教师讲解必要的课程外,很少有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及感恩方面的知识,学校方面也很少举办感恩活动,对于感恩方面的宣传缺乏力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不能对父母的艰难处境以及良苦用心进行深度的理解,同时也辜负了教师、学校的一番好意。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只负责进行感恩方面的引导,由于缺乏力度,导致了感恩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在教学方式上,大多数教师仅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方面的引导与帮助,进而导致了感恩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2.感恩教育活动过于单一 调查工作显示,大多数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过于传统、单一,感恩活动缺乏创新性。其一,在感恩教育的施教工作中,思想品德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思想品德课堂所讲授的感恩知识过于片面化、官方化,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二,由于感恩活动缺乏创意,教学模式得不到及时的改进与创新,导致了感恩教育走过场、表面化问题严重。一些学校在进行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时,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恰逢好时机作文.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恰逢好时机作文2019-03-22 滕州市龙阳镇朱庄小学开展了“我为父母分忧”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给父母写了信,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争得各种荣誉让父母高兴,在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和家长写给老师的孩子在家表现中,我了解到许多孩子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有孩子在妈妈生病时主动关心和照顾、有孩子真诚地劝告爸爸少抽烟、有孩子祝愿自己的父母在工作上取得成功、有孩子决心用良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看到这些我真的感到这些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同时我也感觉到我们的家长素质高、教子有方。 其实,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孝心非常重要,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具有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试想一个学生连在自己身边经常照顾你、关心你、保护你的'父母都不爱,那还谈什么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我作为副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一颗孝心,给他们讲小羊跪乳、乌鸦反哺、孔融让梨等故事,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懂得谦让是美德、通过评选孝星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具体该怎样做。有孩子将自己在学校得到的奖励(糖果、饼干)带回家给父母吃,这就是孝敬,有孩子不仅尊敬自己的父母,见到同学的家长也能主动问好,这就是懂礼貌。 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品德,也是一种交际能力,今天的少年儿童必须要具备共享能力,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快乐、学会体谅他人,而要学会这些必须从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鼓励开始。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从小事抓起,有的习惯不能将就,而要讲究。比如,学生离校时忘了跟老师说声再见,我会立即进行提醒,让孩子养成习惯,而决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期末评语中写上一笔“不懂礼貌”,教育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读书写字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孩子不会处,我们要引导、孩子做错时,我们一定要即时纠正。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孝心十分有必要,小时孩子不会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将来如何“反哺”?假期里,可以让孩子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体会家务劳动的繁琐,既培养动手能力又加深对父母的爱。双休日将至,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走亲戚,希望家长们能注意引导孩子的礼貌言行、尊敬长辈。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传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1: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开展“知恩·报恩·施恩”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即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社会的关爱,感激党的恩情;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集体,从而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一、目标任务: 1、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人性唤醒人性的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他人、学校、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 2、让学生学会“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善换善,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学会如何回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学校和社会。

3、让学生学会“施恩”。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还应当怀着宽容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二、活动时间: 201X年9月——201X年7月 三、活动要求: 1、将感恩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及“行为养成大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相结合。设计符合感恩教育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推进文明校园、亲情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2、充分发挥教师在感恩主题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感恩主题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点,有机渗透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把感恩教育向家庭、社区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四、活动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X年9月1日—9月30日) 1、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时间:第二周负责:德育处) 2、发放《合水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时间:第二周负责:少队部) 3、少先队总队部出版“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出版以“感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

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学提纲

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 育

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何为进行感恩教育呢?“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这是牛津字典的定义。它有一个来历: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帆船,于12月26日到达了美国的普利茅斯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些移民根本不适应当地环境,第一年冬天过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上天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他们把这天定为感恩节。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节日,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学生知恩,报恩,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使感恩行为发扬光大。虽然“感恩”是一个舶来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具有感恩教育的元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 为什么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呢?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潮传入进来,在打破了封建主

义的精神枷锁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经济物质财富的生产腾飞,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是不容否认,在思想领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有待建立。这时思想领域显得无序而混乱,道德有所沦丧。我们看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受到恩惠却不懂得感恩,受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培养、党和国家给予的优越的工作环境、幸福生活,而不好好工作,不知报恩,反而认为自己父母没有别人的父母能干,给他留下的东西太少;党和国家对他总是争三欠四,对现实生活不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幼儿如此,学生呢?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他打瞌睡,上语文课他看数学,上数学课却又看着语文,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它,反而随意破坏它……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师长、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种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教育的失误是导致这一切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我们的教育,应该回归到以育人为首要目标的体系中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