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 合并同类项 导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3.4 合并同类项 导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3.4 合并同类项 导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3.4 合并同类项 导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3.4 合并同类项(1)

【课前预习】

1、直接写出下列各式计算的结果:

(1)=+-13 ; (2)=--13 ; (3)=+-53 ;

(4)=-53 ; (5)=+-55 .

2、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1)29134319-+-; (2)72217521-+--

3、填空:小明上星期买了1.5千克的苹果,这星期又买了2.5千克的苹果,单价都是a 元/千克,那么他这两星期买苹果一共花了 元.

【课堂重点】

1、 使用如图1所示的两种积木,搭出如图2

所示的两座“桥”.

(1)表示图2中“桥(1)”的体积的代数

式为 ,表示图2中“桥

(2)”的体积的代数式

为 ;

(2)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示这两座“桥”的

体积之和?与同伴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2、讨论教材“议一议”.

3、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并说明理由:

(1)ab 与ac 2; (2)bc a 2与c ab 2; (3)28xy -与22

1xy ; (4)ab 3与ba -; (5)5.0-与9; (6)abm 与abn .

4、完成教材“做一做”.

5、学习教材例1,完成“练一练”.

6、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已经理解并初步学会?

【课后巩固】

1、填空:在多项式4353822+-+-x x x 中,28x 和_______是同类项,5和_______是同类项.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计算的结果:

(1)=+b a b a 2227_______;(2)=-2273xy xy

_______; (3)=+-xy xy 2

121_______;(4)=+--x x x 23_______; (5)=+-b a b a b a 2222

132_______. 3、选择:下列各式的计算,正确的是( ) A .ab b a 725=+ B .077=-ab ab

C .y x xy y x 22223-=+-

D .532853x x x =+ 4、合并同类项:

(1)753--+x x ; (2)b a ab b a ab 2

22223-+-.

§3.4 合并同类项(2)

【课前预习】

1、直接写出下列各式计算的结果:

(1)=-a a 45 ; (2)=--x x 3 ; (3)=+-xy xy 52 ;

(4)=-b a b a 2253 ; (5)=+-3355m m .

2、合并同类项:

(1)2222532xy y x xy y x

-+--; (2)5312322-+-+-x x x x .

【课堂重点】

1、学习教材例2.

2、补充例题:合并多项式222234234b a ab b a +-+-中的同类项.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

4、以小组为单位,任意给出x 的一个整数值,试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2225374x x x x x +-++-

(1)求出代数式的值后请再告诉老师你们组所取的x 的值,看老师需要多长时间能算出该代数式的值.

(2)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吗?

5、完成教材“做一做”与“练一练”第2题.

6、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已经理解并初步学会?

【课后巩固】

1、合并同类项:

(1)b a b a b a -+++-3223; (2)2222537mn n m mn n m +--;

(3)26358422-+-+-x x x x ; (4)22222422y xy x y xy x

+---+.

2、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7767822--+-p q q p

,其中3=p ,3-=q ;

(2)

413262183222+-+--a a a a ,其中2

1-=a .

参考答案

§3.4 合并同类项(1)

【课前预习】

1、(1)2-;(2)4-;(3)2;(4)2-;(5)0.

2、(1)40-;(2)1-.

3、a 4.

【课堂重点】

1、(1)b a a 234+,b a a 2323+;(2)b a a 2337+,理由略.

2、略.

3、(1)不是;(2)不是;(3)是;(4)是;(5)是;(6)不是.

4、略.

5、略.

【课后巩固】

1、23x -,4.

2、(1)b a 29;(2)24xy -;(3)0;(4)x 2-;(5)b a 22

1-

. 3、B .4、(1)22-x ;(2)b a ab 2234-. §3.4 合并同类项(2)

【课前预习】

1、(1)a ;(2)x 4-;(3)xy 3;(4)b a 22-;(5)0.

2、(1)2243xy y x -;(2)422-+x x .

【课堂重点】

1、略.

2、ab 2.

3、略.

4、(2)先合并同类项,原式x 2=,再代入x 的值计算.

5、略.

【课后巩固】

1、(1)a 6;(2)2222mn n m -;(3)322+-x x ;(4)222y xy x

+-. 2、(1)

72--q p ,5;(2)412--a ,4

3.

【学案】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学习目标】 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学会合并同类项并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小组合作,学会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利用10分钟时间精读一遍教材62—63页用红色笔进行勾画重难点;在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内,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2、利用25分钟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点,保持卷面整洁,独立完成。不能讨论。 预习案 【预习自学】 1、以小组为单位任取x的一个整数值,求代数式 4x2+2 x+7+3x-8 x2—2的值,求好后给出x的值,看教师需要多长时间得到答案.你知道老师怎么算的吗? 2、探索思考 请在下列代数式中找出一些朋友,再把它们分别归类.并说明你的理由。 100a 240b 5ab2 -12 -9x2y3 5x2y3 60b -13ab2 200a 27 -0.5y3x2 理由: 1、做一做:把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发现了什么规律? (1)100t +252t=______; (2)3x2+2x2=____; (3)3ab2-4ab2=_____; (4) -9x2y3+5x2y3=____. 【小结】 1、同类项概念: 2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教学案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内容: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人:颜 华 时间:10-22-2010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 2.合并同类项。 学习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同类项。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PPT )①水果分类;②兔子分类 2、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为一类。(PPT ) 师:①所含字母有何特点?②相同字母指数有何特点? 二、探究新知一 1.同类项的概念: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像这样,我们把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的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的项 叫 做同类项。 强调:①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8 3、0与9 5也是同类项。 ②同类项的“二同” 2.新知应用 (出示PPT )判断部分,互动游戏部分,随堂练习部分

三、探究新知二 1.合并同类项: (出示PPT) 得出结论: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强调: 系数相加 字母部分不变 2.出示例题: 例1:合并同类项 2 2 5 1xy xy - (板书) 解:原式= 3.学生练习P66 1题 例2:(1) 6xy-10x2-5yx+7x2 +5x (2)222244234b a ab b a --++ (板书) 解:(1)原 式= (2)原 式= (结果的升降排列) (如有时间,可代值2,6 1 =-=b a ) (法则:把同类项的 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 ) 4.(出示PPT)练习部分 四、回顾与反思 本结课你收获了什么 我学会了……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五、作业 1、P71第1题 2、学案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合并同类项(1) 设计思路: 本课有四块内容,主要是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部分。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导学案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导学案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高一数学导学纲编号 班级姓名 年级高一作者温静时间 课题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课型新授【课程标准】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重点】重点是数量积的定义、几何意义及运算律,. 【难点】难点是夹角公式和求模公式的应用.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一)知识链接:1、向量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数乘运算的定义是 . 3、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向量的运算有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那么向量与向量能否“相乘”呢?

(二)自主探究:(预习教材P103-P106) 探究1:如下图,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 产生位移s,那么力F所做的功W= ,其中 θ是 . 请完成下列填空: F(力)是量;S(位移)是量;θ是; W(功)是量; 结论:功是一个标量,功是力与位移两个向量的大小及 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启示:能否把“功”看成是力与位移这两个向量的一种 运算的结果呢? 新知1向量的数量积(或内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我们把数量cos a bθ叫做a和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即 注:①记法“a·b”中间的“·”不可以省略,也不可 以用“?”代替。 ②“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即a?=。 00

探究2: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向量数乘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影响数量积大小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θ的范围0°≤ θ<90° θ=90° 0°<θ≤ 180° a·b的符号 新知2:向量的数量积(或内积)几何意义 (1)向量投影的概念:如图,我们把cos aθ叫做向量a在b 方向上的投影;cos bθ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 说明:如图, 1cos OB bθ =. 向量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 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_______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_______值; 当当θ = 0?时投影为 ________;当θ=90?时投影为__________; 当θ = 180?时投影为__________. (2)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合并同类项导学案

R π22.1.3 多项式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及其次数。 重点: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下列说法或书写是否正确: ①1x ②-1x ③a ×3 ④a ÷2 ⑤ b 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⑥ 的系数为2,次数为2 2.列代数式: (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2)某班有男生x 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共有学生人; (3)一个数比数x 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 (4)鸡兔同笼,鸡a 只,兔b 只,则共有头个,脚只。 2.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 二、自主探究: 1.多项式: 学生阅读课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_______________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例如,多项式5232+-x x 有_____项,它们是______________。其中常数项是________。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 的次数。例如,多项式 5232+-x x 是一个____次______项式。 问题: (1)多项式的次数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吗?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吗? 例1: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1)3x -1+3x2; (2)4x3+2x -2y2。

3.4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

3.4 合并同类项(1)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3.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整体思想. 【学习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 【学习难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下图是某学校校园的总体规划图(单位:m).试计算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 2.星期天,小明在超市买了4千克苹果,3千克橘子,2千克香蕉.苹果每千克a元,橘子每千克b元,香蕉每千克c元.妈妈不知道小明已经买了水果,于是,下班后妈妈在同一家超市以相同价格又买来5千克苹果,2千克橘子,3千克香蕉,问:买苹果、橘子、香蕉分别花了多少钱? 3.议一议: 100a和200a、240b和60b、2c和3c、5ab2和-13 ab2、 -9x2y3和5x2y3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单项式中,同类项的是(). A.ab与3ba B.4abc与-3ab C.m2n与3mn2D.x3与23 2.请你写出一个单项式,让你的同桌写出一个它的同类项.

三、热身训练:把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并说明理由 (1)7a -3a ; (2)4x 2+2x 2; (3)-9x 2y 3+5x 2y 3; (4)5ab 2+12 ab 2-13ab 2. 四、大显身手: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3x +2y -5x -7y ; (2)a 2-3ab +5-a 2-3ab -7; (3)5m 3-3m 2n -m 3+2nm 2-7+2m 3. 五、当堂反馈 课本81页练一练1、2. 六、牛刀小试 1.求代数式2x 3-5x 2+x 3+9x 2-3x 3-2的值,其中x =12 . 与同学们交流你的做法. 2.求代数式5(x -2y )-3(x -2y )+8(x -2y )-4(x -2y )的值,其中x =12 、y =13 . 设x -2y =a ,原式简化为5a -3a +8a -4a ,合并同类项,得6a . 当x =12 、y =13 时,a =x -2y =- 16 . 6a =6×(-16 )=-1,即原式的值为-1. 请你仿照上面的方法,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3(x +y )-6(x +y )-8(x +y ); (2)12 ( a -b ) 2+14 ( a +b )-13 ( a -b )2-15 ( a +b ).

平面向量数量积学案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学案 一、导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熟练应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模长、角度和垂直问题, 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1)向量数量积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①如果e 是单位向量,则a e ?=e a ?=________; ②a a ?=___________或a =__________; ③cos ,a b <>=________; ④非零向量,a b ,a b ⊥?________________; ⑤a b ?____a b . 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a b ?=________; (2)分配律:()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乘向量结合律:(a λ)·b =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研究 小试牛刀 1.(口答)判断题. (1)=?; (2)a b b a ?=?; (3)22a a =; (4)()()a b c a b c ?=?; (5)a b a b ?≤?; (6) . 2. 已知向量a 和b 的夹角为135°,2a =,3b =,则a b ?= ________ =??=?

3.已知2a =,3b =,则a b ?=-3,则a 和b 的夹角为__________ 4.(2010·重庆)已知向量a 、b 满足0a b ?=,2a =,3b =,则2a b -=________ 学生归纳: 例题探究 例1(2010·湖南) 在Rt ABC ?中,90C ∠=,4AC =,则AB AC ?等于( ) A .-16 B .-8 C .8 D .16 变式: 1.在ABC ?中,3AB =,2AC =,BC =AB AC ?等于 ( ) A.-32 B.-23 C.23 D.32 2.在ABC ?中,3AB =, 2AC =,5AB AC ?=,则BC =_____________ 例2已知向量a b ⊥,2a =,3b =,且32a b +与a b λ-垂直,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 变式: (2011·课标全国) 已知a 和b 为两个不共线的单位向量,k 为实数,若向量a b +与向量ka b -垂直,则k =________ (三)练习 1.已知4a =,3b =,(23)(2)61a b a b -?+=,(1)求a 与b 的夹角θ;(2)求a b +. 2.(2011·广东) 若向量,,a b c 满足//a b ,且a c ⊥,则(2)c a b ?+=( ) A .4 B .3 C .2 D .0 3.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1AM =,2AP PM =,则()PA PB PC ?+=_______ 4.设非零向量,,a b c 满足a b c ==,a b c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150° B .120° C .60° D .30° 5.(2011·辽宁) 若,,a b c 均为单位向量,且0a b ?=,()()0a c b c -?-≤,则a b c +-的最大值为 ( ) A.2-1 B.1 C. 2 D.2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课学案 教师版

新概念英语第2课学案 Part 1 Words 1. until 1) prep 直到……时候 *till 直到,多用于口语 Eg. I sometimes stay in bed until luntime. *from morning to /till night 从早到晚2) conj. 直到……时候(后面加句子)Eg. I stayed in bed until he woke me up. 2. outside 外面 inside 里面 beside 旁边 besides 此外,而且,除….之外 3. ring 1) n.环状物,戒指 Eg. a gold ring 金戒指 *dark rings around her eys 黑眼圈 *ring-road 环状公路 2) v. (零,电话等)响==rang==rung Eg. The door bell rang just now. 3) v. 打电话=call *ring sb = call sb *ring off = hang off 挂断电话 4. repeat v. 重复 *repetition n. 重复 Part 2 Grammar * 一般现在时 1. 意义: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2.句型:主语+am/is/are +其他。 主语行为动词+其他。 3.动词表第三人称单数规则 1)一般加+s Eg. give—gives 2) 以s, x, sh, ch, o 结尾的动词加+es Eg. fix—fixes go—goes dress—dresses watch—watches wash—washes 4. 经常搭配的时间短语 频度副词:always, often, usually, sometimes, seldom, never, occasionally = sometimes frequently = often 放于行前系助后 Eg. He doesn’t always come by train. ●现在进行时 1. 意义:正在发生的动作 2. 句型:主语+am/is/are doing sth. 3. 动词变现在分词规则 1)一般加+ing Eg. do—doing 2) 以ie结尾的动词,变ie为y 再加ing Eg. lie—lying die—dying 3) 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加Ing Eg. stop—stopping run—runniing swim—swimminig 4) 以e结尾的,去e,加Ing Eg. come—coming 4. 有些单词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come go arrive leave move Eg. I am coming to see you. 我要来看望你。 The bus is coming. 公交车要来了. 5. 常搭配的时间 Now at present Look! Listen! ●感叹句 1.句型:How+adj/adv +主+谓+其他! What+ adj+不可名/可名复+主+谓+其他!What +a/an +adj+可名单+主+谓+其他! Eg. How fast he runs! What a beautiful day it is! What nice food you cook!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导学案 第三单元 3.2 第1课时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 +bx =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 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2. 能够根据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重点: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知识链接 1.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2.用合并同类项进行化简: (1) 21x -9x = (2) 8x + 4x -7x = (3) =-+x x x 34 5 43 (4)11y -6y -8y = (5) 9x +x -15x = (4) 4a +5a -23a = 二、新知预习 观察一元一次方程x -2x +4x =27,它的左边是同类项,右边是常数项,所以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得x -2x +4x =( - + )x = x ,方程右边不变,所以方程的解为x = . 三、自学自测 先合并同类项,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写出方程的解 (1) 方程5x +x -2x =10的解为x = ; (2) 方程-3x +0.5x =10的解为x = .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合作探究: 试一试:把一元一次方程x +2x +4x = 140转化为x = m 的形式. 依据: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 归纳: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 = b 的形式,其中a,b 是常数,“合并”的依据是逆用分配律. 典例精析 例1 解下列方程: (1) 11 15;24 x x x - -= 221(2)423.32x x x -++=-?+ . 方法总结: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 针对训练: 解下列方程: (1) 5x -2x = 9; (2) 72 3 21=+x x . 探究点2: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 提示:本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可设黑色皮块有3x 个,则白色皮块有5x 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列方程. 方法总结:方法归纳:当题目中出现比例时,一般可通过间接设元,设其中的每一份为x ,然后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各数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3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 .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 课堂探究 教学备注 配套PPT 讲授 1.复习引入 (见幻灯片3-5)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6-12) 3.探究点2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13-14) x +2x +4x = 140 ________= 140 x = _______ 合并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导学案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案

2. 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和运算律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运算;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与物理意义,2、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本概念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期望学生回答: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2、提出问题2:请同学们继续回忆,我们是怎么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我们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研究了这种运算的? 期望学生回答:物理模型→概念→性质→运算律→应用 、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仍然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来研究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平面向3.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数量积的概念:1、给出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3 F

3.4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3.4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确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体验如何寻求同类项的根据,并会合并同类项. 【过程与方法】 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识别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作多项式? 2、说出多项式3x2y-3xy2+y3-x3 的各项以及各项的系数. 二、引入新课: (一)观察思考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1)3a2b3与-2 a2b3;(2)-x2yz3与7x2yz3;(3)abc与2abc. (二)抽象概括 如果把这样的几个项叫作同类项,那么同类项的意义应该怎样规定?(板书同类项的概念)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实例想一想下列问题 (1)“次数相同的项叫同类项”,对不对? (2)“所含字母相同的项叫同类项”,对不对? (3)判定同类项需要几个条件?是什么条件? (4)“同类项的次数相同”,对不对?要不要加入定义中? (5)“同类项就是完全相同的项”,对不对?能否用这句话给同类项下定义? (6)“完全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对不对? (7)abc与-2cab不是同类项,对不对?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最后教师强调: (1)同类项有两个同,一是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我们规定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如-3与0.7是同类项. (3)同类项与系数的大小没有关系. 做一做: 1、指出下列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 (2) (3) 2、若与是同类项,写出这两项. 说明:通过这两道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其中第1题中的第(3)题要适当引导. (三)合并同类项 试一试: 把下各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并说说你的理由: (1)7a-3b=____________________; (2)4x2+2x2=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面两道题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两个同类项合并成一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第二个内容,合并同类项(板书概念).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合并同类项时,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发生变化,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板书). 观察与思考: 1、下列各式的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1)3a+2b=5ab (2)5y2-2y2=3 (3)7a+a=7a2 (4)4x2y-2xy2=2xy 通过本道题的练习,对学生今后常见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总结,有利于学生少犯类似的错误 2、-6a2b3c有几个同类项?(小组讨论) (四)应用举例 例1合并同类项: (1)-3x+2y-5x-7y (2)a2-3ab+5-a2-3ab-7 叫学生找出同类项后提问:怎样把分散的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以便合并呢?根据什么? 解:(1)-3x+2y-5x-7y =(-3x)+(-5x)+(+2x)+(-7x)加法交换律 =[(-3)+(-5)]x+[(+2)+(-7)]y 合并同类项法则 =(-8x)+(-5y)有理数加法法则 =-8x-5y (2) a2-3ab+5-a2-3ab-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 用题的优越性. 2. 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 方程,并判别解得合理性. 3.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使用说明:1.阅读课本P86——87 2.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然后小组讨论。 一、导学 书中88页问题1: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 ______ 台. 找相等关系: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这个方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得 _____x=140 系数化为1,得 x=_____ (3)本题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试试看

一、 合作探究 1、 解方程 7x-2.5x+3x-1.5x=-15×4-6×3 2、 练习:解下列方程: (1)23x-5x=9 (2)-3x+0.5x=10 (3)0.28y-0.13y=3 (4) 72 32=+x x 3、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1合并同类项学案

合并同类项 【学习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学习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1)100×2+252×2=__________, (2)100×(-2)+252×(-2)=__________, (3)100t+252t=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得。 2.请根据上面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下面各式的结果: (1)100t —252t=( )t (2)3x 2 + 2 x 2 = ( ) x 2 (3)3ab 2 - 4 ab 2 = ( ) ab 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二.自主学习 同类项的定义: 1.观察:3x 2 和 2 x 2 ; 3ab 2 与 -4 a b 2 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类项。如3和-5是同类项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 与3mx 是同类项。 ( ) (2)2ab 与-5ab 是同类项。 ( ) (3)3x 2y 与-31 yx 2是同类项。 ( ) (4)5ab 2与-2ab 2c 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2、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 A 、y x 23与2 3xy - B 、xy 3与yx 2- C 、x 2与22x D 、xy 5与yz 5 3、在下列各组式子中,不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 2 ,-5 B 、 -0.5xy 2, 3x 2y

(学案)校级公开课--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学案)

课题: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一、知识归纳:见课本 二、问题探究: 问题1.()1已知ABC △中,||6,||9,45BC CA C ==∠=?,则BC CA ?= ()2已知平面上三点,,A B C 满足3,4,5AB BC CA ===, 则AB BC BC CA CA AB ?+?+?的值等于 ()3已知,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且a b a b ==-,求a 与a b +的夹角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1,-2)、B(2,3)、C(-2,-1)。 (1)求以线段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 (2)设实数t 满足(OC t AB -)·OC =0,求t 的值。 问题3 已知向量a =,23sin ,23cos ?? ? ??x x b =,2sin ,2cos ??? ??-x x 且x ∈??????-4,3ππ. (1)求a ·b 及|a +b |; (2)若f(x)=a ·b -|a +b |,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问题4 设两个向量e 1,e 2满足|e 1|=2,|e 2|=1,e 1与e 2的夹角为3 ,若向量2t e 1+7e 2与e 1+t e 2的夹角为钝角, 求实数t 的范围. 课堂练习 1、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123,,F F F (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1F ,2F 成0 60角,且1F ,2F 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3F 的大小为 A. 6 B. 2 C. 25 D. 27 2. |a |=1,|b |=2,c =a +b ,且c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 =(1,2) ,BD =(-3,2),则AD ·AC = . 4、.设n 和m 是两个单位向量,其夹角是60°,求向量a =2m +n 与b =2n -3m 的夹角.

4.3电解池 导学案 第2课时

第三节电解池(第二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与镀银 【学习的重难点】氯碱工业的制碱原理及铜的电解精炼与镀铜 【旧知回顾】 1、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2、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 3、Cl-,该溶液放在用惰 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 3、从SO42-、Ag+、NO-3、Cl-、H+、Cu2+、Ba2+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离子组成电解质,采用惰性电极对其溶液进行电解。 (1)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2)若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O2,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3)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1:1,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为 【学习新知】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 通电前,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阴离子有, 通电时移向阴极,放电;通电时移向阳极,放电; 电极反应方程式为:阳极:阴极 总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I、两极均产生气体 II、溶液先变红,说明有生成 III 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说明有生成。 2、铜的精炼 I.装置要求 阳极是,阴极是,电解质溶液是 II.化学原理 阳极反应阴极反应 III.电解特点 a.粗铜中的铜迁移到纯铜上 b.CuSO4溶液的浓度 3、电镀 ①电镀的含义 电镀是应用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电镀的目的 电镀的目的主要是 ③电镀的原理 阳极: 阴极: 电镀液: 3、电冶金 (1)金属冶炼的本质是什么? (2)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3)电解冶炼主要适用于制备哪些金属?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导学案

2.2整式的加减(一)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并会找同类项并会合并同类项。 2.经历找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体会类比思想。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阅读教材62—63页,了解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再完成“自学检测”第1,2题) (一)自学检测: 2 2 1.组成多项式4x 2x 7 3^8x -2的项分别为,,,, 2.请在下列代数式中找出一些朋友,再把它们分别归类.并说明你的理由。 2 100a -12 5ab 2 -13ab 200a 27 理由: (二)活动1: 讨论分类理由,并归纳同类项的概念。 ①同类项的概念: ②同类项的两个特征:(1) ;(2) 课堂检测1: 1 .在下歹U各对单项式中,是同类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x 和y (2) a2b与ab2(3) -3pq 与3qp (4) bc 与ac (5) 32与23 3 2.请写出2xyz的二个同类项. 3.标出多项式—4X2+7 x+3 x2—4 x+ x2和3ab2 + a 2b -5+5ab 2-4a 2b+3 的同类项。 (三)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 (1) 4条鱼+2条鱼= _______ . (2) 5个人+8个人= _____ 2 2 4a + 2a= _____ ; 5X y + 8X y= ______ ; 2 2 4m-2m= ___ ; 8mn -5 mn = ; 活动2:思考:如何合并同类项?4a + 8b= ;不是同类项怎么办?

。 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_______ ,字母和字母的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学案

必修4 2.4.3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夹角、垂直、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能运用以上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向量数量积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运算速度、运算能力、创新能力及数学素质. 【学习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夹角、垂直、距离等公式. 【难点提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夹角、垂直、距离的综合 运用以及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学法提示】1.请同学们课前将学案与教材106108P 结合进行自主学习(对教材中的文字、 图象、表格、符号、观察、思考、说明与注释、例题、阅读与思考、小结等都要仔细阅读)、小组组织讨论,积极思考提出更多、更好、更深刻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在学习过程中用好“十二字学习法”即:“读”、“挖”、“举”、“联”、“用”、“悟”、“听”、“问”、“通”、“总”、“研”、“会”,请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讲解与表达.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前面我们学习了向量有关知识,请对照上面知识网络,回顾其中知识内容,请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填写在空白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夹角的范围是 ; 当两向量共线与垂直时夹角分别是 、 、 ;与非零向量a 垂直的向量有 个; 2.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 , 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 、 、 、 . 3.向量数量积满足的运算律 、 、 ;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 热身练习 已知△ABC 的三点为A(1,2),B(2,3),C(-2,5),求:(1)____AB =; (2)____AB AC -=;请问同学们,你还能求:____AB =,____AB AC ?=, cos ____ABC ∠=,该△ABC 的形状如何?等.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学习探究 通过“学习准备”,在想一想: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我们已经会用向量的坐标表示来表示向量中的哪些相关知识?能用向量的坐标表示解决向量的哪些问题?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向量的数量积及相关知识,那么,现在你能用向量的坐标来表示向量的数量积、模、夹角吗?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探究一下: 探究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 已知:11(,)a x y =,22(,)b x y =,请你坐标表示a b ?? 【提示】请同学们一定要先独立思考,再看链接1 探究: 归纳结论 若11(,)a x y =,22(,)b x y =,则a ?b = . 快乐体验 1.已知:(3,4),(5,12)a b =-=,求:|a |= ,|b |= ,a ?b = , cos ___θ=(θ为向量a 与b 的夹角) 解: 2. 已知(2,3),(2,4),(2,4),a b c ==-=-求2,()(),(),().a b a b a b a b c a b ?+?-?++ 解: 3.已知△ABC 的三点为A(1,2),B(2,3),C(-2,5),求:(1)____AB AC ?=; (2)____AB =;(3)△ABC 的形状是 . 解: 同学们通过探究、归纳、体验,对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哪些感悟?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你能对它们进行深度思考和挖掘拓展吗? 挖掘拓展 1.你能用几种语言来描述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它实质就是一个运算公式,这个公式又怎样的特征?有几个变量?如何运用该公式? 2.设),(y x a = ,则|a |= 或|a |= (长度公式) 3.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A ),(11y x 、B ),(22y x ,那么 ||||AB a ==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夹角的计算:设),(11y x a =,),(22y x b = ,夹角为θ,则cos θ= 5.垂直关系分析:设),(11y x a = ,),(22y x b = ,则b a ⊥? ?

《合并同类项》导学案修改版

初一数学《合并同类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方法。 2、通过同类项的合并、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 【学习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代数式2 2 2 2 225y y x y y x ++-含有 项,系数分别为 。 二、探究自学 专题一:同类项的定义 1、8n 与5n 都含有字母 ,并且字母的指数都是 ; -7a 2b 与2a 2b 都含有字母 ,字母的指数分别是 ; 2pq 与-5qp 都含有字母 ,字母的指数分别是 。 像这样,所含 相同, 相同的项叫同类项。 跟踪练习: 1、下列各组中哪些是同类项?是的打“√”,不是的打“×”,说明理由。 ① 2xy 与-5yx ( ) ②abc 与-32 ab ( )③4a2b 与ab2( ) ④-3与0.4 ( ) ⑤3x 2y 与-x 2y ( ) ⑥π与9 ( ) 2、任意写出23a b -的一个同类项:____ 拓展:若y x k 23与y x 2-是同类项,则k 的值为多少? 专题二:合并同类项 思考:如图,大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 第一部分的面积:S 1= ; 第二部分的面积:S 2= ; 大长方形的面积是:①S =S 1+S 2= ②S= ∴S= = 与此类似地, -7a 2b+2a 2b= = 。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 相加, 不变。 1、利用法则合并同类项: (1)a a 37-= (2)2224x x += (3)22135ab ab -= (4)323259y x y x +-= 2、预习课本74页例1、例2,思考并总结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 (1) (2) (3) 练一练:合并同类项 (1)722522-++-x x x x (2)2 2235a ba ab a ++- n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备课讲稿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

合并同类项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