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一,加密术语

■加密

◇透过数学公式运算,使文件或数据模糊化,将容易识别的明文变成不可识别的密文

◇用于秘密通讯或安全存放文件及数据

■解密

◇为加密的反运算

◇将已模糊化的文件或数据还原,由密文还原出明文

■密钥

◇是加密/解密运算过程中的一个参数,实际上就是一组随机的字符串

二,加密方法

1,对称式加密

◆使用同一把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又称对称密钥(Symmetric Key) 或(Secret Key) ◆进行加密通信前需要将密钥先传送给对方,或者双方通过某种密钥交换方法得到一个对称密钥

◆缺点:破解相对较容易

◆优点:加密/解密运算相对简单,耗用运算较少,加密/解密效率高

◆常见算法:40Bits~128Bits

●DES,3DES,AES,RC2,RC4等

2,非对称式加密(也称为公钥/私钥加密)

◆公钥加密主要用于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公钥加密,也被称为"不对称加密法",即加解密过程需要两把不同的密钥,一把用来产生数字签名和加密数据, 另一把用来验证数字签名和对数据进行解密.

◆使用公钥加密法,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密钥对,其中私钥仅为其个人所知, 公钥则可分发给任意需要与之进行加密通信的人.例如:A 想要发送加密信息给B,则 A 需要用 B 的公钥加密信息,之后只有 B 才能用他的私钥对该加密信息进行解密. 虽然密钥对中两把钥匙彼此相关, 但要想从其中一把来推导出另一把, 以目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看,这种做法几乎完全不现实.因此,在这种加密法中,公钥可以广为分发,而私钥则需要仔细地妥善保管.

◆双方使用"不同密钥"执行加密/解密工作

◆又称为不对称密钥(Asymmetric Key) ,由一对公钥(Public Key)和私钥(Private Key)构成一个密钥对

◆密钥对具有单向性(One Way Function)以及不可推导性.公钥可以对外公开或传给通讯过程的另一方,私钥不可泄露必须由自己妥善保管,采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通过私钥解密,采用私钥加密的数据也只能通过公钥来解密.所谓有不可推导性是指通过公钥几乎是不可能推导出对方的私钥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公钥来加密,私钥用来解密及数字签名等

◆密钥的保管

●公钥可传送给需要进行安全通信的计算机或用户

●私钥必须由自己好好保管,不可泄露

◆缺点:加密/解密复杂,耗用较多运算,速度慢,效率相对较低

◆优点:破解困难,安全性高,目前还没有发现公钥算法被破解的情况

◆常见算法:512 bits~4096 bits

●DH 算法(Diffie-Hellman):非常典型的一种公钥算法,IPSec中普通使用DH 算法

●RSA(Rivest-Shamir-Aldeman:由这三个人共同发明的一种安全性极高的公钥算法)现在

的SSL 安全通信中普通采用RSA 算法来进行生成通信双方最终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对称密钥,数字签名等方面

◆非对称(公钥)加密算法原理介绍

本节以DH 算法为例对非对称(公钥)加密算法的原理进行一个通俗,简单的简述,目的在于帮助大家了解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该算法巧妙的得出一个通信双方最终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的共享密钥(对称密钥) .

3,哈希加密

◆哈希加密算法是一种数据摘要算法,也称为消息摘要算法或者单项转换. 任何一个数据文件都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得到一个唯一的,长度相同的消息摘要, 哈希加密不需要密钥

◆哈希加密是一种不可还原的数学运算, 即通过消息摘要不可能得出原始文件数据

◆消息摘要

●双方必须在通信的两端各自执行Hash 算法计算

●同一种Hash 运算会产生固定长度的摘要内容

●原文改变则哈希运算的结果必定会是不同的

◆常见算法

●MD5(Message Digest Five):128 bits

●SHA-1(Secure Hash Algorithm):160 bits

◆哈希加密通常用于数据盖章,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方面

★一套完善的确保安全通信的体系结构应该能够解决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 数据在通信过程当中的保密性,不可否认性,完整性,反重播性等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实际应用当中用于确保安全通信的框架体系结构如IPSec,SSL 等都是利用了上述几种加密方法各自的优点混合在一起使用, 进而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高安全性的体系结构.如通常利用对称式加密算法的快速性,高效性以及便于通过硬件实现等优点来实现通信当中大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利用非对称式加密算法的高安全性, 密钥管理的灵活性等优点来现实对小量数据的加密/解密, 身份认证,密钥交换等;利用哈希加密技术来现实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保障.

关于数据加密的重要性及各种方法的区别

关于数据加密的重要性及各种方法的区别 文件加密的重要性: 有些同学以为,自己既不是影视明星,又不是恐怖分子,不需要采用文件加密之类的工具,那就大错特错啦。俺大致介绍一下,文件加密的用武之地。 1、防范失窃 这年头,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越来越流行,而这类便捷的移动设备,也增加了丢失的概率。一旦你的移动设备丢失,存储在上面的个人敏感信息就有暴露的风险。比如用浏览器保存的登录口令、邮件客户端存储的私人邮件、等等。如果你的敏感信息是加密的,失窃后的风险就大大降低。 2、保存个人隐私 很多人的家用电脑,都是几个家庭成员共用的。你可能会有一些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希望被其他家庭成员看到。比如你上网下载的毛片、艳照、等,多半不希望被你父母或子女看到。这时候,文件加密就可以防止你的隐私外泄。 3、加密备份数据 很多同学把电脑中的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上。有些同学觉得放家里的移动硬盘还不保险。正好近2年,"云"的概念炒得很热。所以,那些忧患意识很强的同学,就开始考虑用"云存储"(俗称网盘)来做异地备份。 一旦你把数据备份到"云端",就得考虑加密问题了。假如你用的是国内公司提供的网盘,那你一定得小心。如果你把数据备份到国外的网盘,也未必安全。这不,连大名鼎鼎的Dropbox,最近都曝出数据安全的丑闻。 加密的方法:、 使用压缩软件 发现很多人(尤其是菜鸟用户),首先想到的加密方式,就是把敏感文件用压缩工具(比如WinRAR,7zip、等)压缩一下,并设置一个口令。 优点: 1)、不需要额外安装软件 压缩软件几乎是装机必备的软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多半不需要额外安装其它软件。 2)、便于备份 可以把压缩文件copy到任何地方,只要知道口令就能打开。 缺点: 1)、加密强度没保证 压缩软件的强项是压缩,而不是加密。有些压缩软件,本身的加密强度不够,还有些压

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探讨

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探讨 摘要:作为事十一世纪的新关产业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迚。使得网络的信息化得到了广泛普及,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安全性能的漏洞和问题。类似计算机数据被破坏、被偷盗、被篡改等一系列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相兲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说,要做好计算机的数据加密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着至兲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技术 本文主要简单叙述了网络安全加密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各个区域中迚行的应用,同时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的加密技术应用迚行了简单分析探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収展迚步,计算机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出现了很严重的情冴,对计算机网络中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能产生了枀大的威胁,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管理者表示一定会深刻落实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兵中収展最迅猛的就是计算机的数据加密技术,这种加密技术不仅成本投入很低,而且后期回报大,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网络数据安全技术,即使在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斱面也有着很广阔的収展天地。 1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对于数据加密技术来说,密码学的収展才是最基础的,而密码学要想稳步収展就必须兇经迆手工阶段。在密码学入门的手工阶段,人们对数据的加密是通迆传统的纸和笔来完成的;紧接着就是密码学所要经历的第事阶段,即甴子时代;后来为了能够让社会各大商业机极和计算机乊间有一个保密屏障,逐渐开収了公开密钥的密码理论,这也就促迚了近代密码学的収展。一直到事十一世纪的今天,密码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也起到很大的积枀作用。数据加密算法一般有:加密和解密迆程枀兵容易的表替换算法;通迆两个或以丆的替换表伪随机迚行加密,以增加加密文件安全性的置换表算法;通迆调换数据位置迚行算法转换或者通迆改变数据的字节及斱向使兵在数据流内不断循环变换乊后再加密的循环移位算法和XOR操作算法;最后就是以计算机文件、网络数据文件和兵他的数据文件为基础的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这种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文件加密传辒迆程中[1]。 2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对策 到目前为止,我们平常所用到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一般都是Windows或Unix这两种,这两者在网络数据安全的评估丆都是出于C1、C2级别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在存储斱面的数据安全以及与数据库乊间相互传辒数据的通道安全问题,很容易被个人计算机乊类的甴子设备迚行数据库密码的盗取。所以说,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的技术含量以及应用对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安全来说是很重要的,网络丆的数据库用戵一般情冴万

常见的几种加密算法

1、常见的几种加密算法: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RC2和RC4: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DES 快;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SA:由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DSS(数字签名标准);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目前AES 标准的一个实现是Rijndael 算法; BLOWFISH,它使用变长的密钥,长度可达448位,运行速度很快; 其它算法,如ElGamal钥、Deffie-Hellman、新型椭圆曲线算法ECC等。 2、公钥和私钥: 私钥加密又称为对称加密,因为同一密钥既用于加密又用于解密。私钥加密算法非常快(与公钥算法相比),特别适用于对较大的数据流执行加密转换。 公钥加密使用一个必须对未经授权的用户保密的私钥和一个可以对任何人公开的公钥。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私钥解密,而用私钥签名的数据只能用公钥验证。公钥可以被任何人使用;该密钥用于加密要发送到私钥持有者的数据。两个密钥对于通信会话都是唯一的。公钥加密算法也称为不对称算法,原因是需要用一个密钥加密数据而需要用另一个密钥来解密数据。

数据加密方案

数据加密方案

一、什么是数据加密 1、数据加密的定义 数据加密又称密码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指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为明文。数据加密目前仍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信息的安全的作用。 2、加密方式分类 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解密,这就是所谓的密钥。其密钥的值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按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两种。 对称密钥: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即同一个算法。如DES和MIT的Kerberos算法。单密钥是最简单方式,通信双方必须交换彼此密钥,当需给对方发信息时,用自己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用对方所给的密钥进行解密。当一个文本要加密传送时,该文本用密钥加密构成密文,密文在信道上传送,收到密文后用同一个密钥将密文解出来,形成普通文体供阅读。在对称密钥中,密钥的管理极为重要,一旦密钥丢失,密文将无密可保。这种

方式在与多方通信时因为需要保存很多密钥而变得很复杂,而且密钥本身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对称加密 对称密钥是最古老的,一般说“密电码”采用的就是对称密钥。由于对称密钥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因而如今仍广泛被采用。 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64位的数据块,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验,剩余的56位作为密码的长度。第一步将原文进行置换,得到64位的杂乱无章的数据组;第二步将其分成均等两段;第三步用加密函数进行变换,并在给定的密钥参数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非对称密钥:非对称密钥由于两个密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一个密钥公开,而将另一个密钥保密,同样可以起到加密的作用。

网络环境中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与分析

网络环境中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与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加密技术的历史起源和概念,其次探讨了数据加密的技术、及网络中的数据加密方式,同时,提出了网络数据加密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仅推动网络时代的更进一步发展,而且提供了使互联网更加安全的依据。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互联网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网络环境的数据加密技术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应该加强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学习。 二、数据加密技术的历史起源和概念 密码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人类刚刚出现,并且尝试去学习如何通信的时候,他们会用很多奇妙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最先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技术的方法来加密信息的可能是公元六年前的古希腊人,他们使用的是一根叫scytale的棍子。后来,罗马的军队用凯撒密码进行通信,Phaistos圆盘由克里特岛人发明,在世界上最难解的十大密码中,Phaistos圆盘就是其中之一,到现在还没有被破解。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数据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就是进行加密,加密之后明文的数据就会变成一段不可识别的代码,这段代码就是密文,只有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之后才能显示出原来的内容,通过数据加密可以保护数据不被人非法盗取、阅读,实现数据安全控制和保护的目的。由数据加密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加密系统应该包括明文消息、密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四个部分。而一个完善的加密系统又应该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加密安全性高。 (2)解密复杂性高,要使得破解所花费的成本高于破解出来所获得的利益。 (3)加密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密钥,以加密密钥的保密为基础,不应依赖于算法的保密,算法大多是公开的。 (4)数据加解密一定要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用户身上。 (5)好的加密算法应该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速度。 三、数据加密技术简介 数据加密的过程就是将明文数据按某种算法并使用密钥进行处理即加密,加密之后就变成了一段不可识别的代码,称为密文,要想显示出原来的内容就必须输入相应的密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保护数据不被非法窃取、修改和阅读。这个过程的逆过程为解密,即将该代码信息转化为原来数据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加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4个部分:(1)明文数据; (2)加密后的密文: (3)加密、解密设备或算法; (4)加密、解密的密钥。 数据加密算法有很多种,密码算法标准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保密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发展进程来分,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阶段,古典密码算法有替代加密、置换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IDEA、3DES 和AES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背包密码、McEliece密码、Rabin、椭圆曲线、EIGamal 等。结合现代加密技术和密码体制的特点,将加密技术分成两种: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 1、对称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也称为单密钥加密,即加密密钥和解密是同一个,如果进行通信的双方能够确保密钥在密钥交换阶段未曾发生泄露,则可以通过对称加密方法加密信息,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对称加密技术按照加密方式可以分为流加密和分组加密。在流加密中,明文消息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 摘要:由于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对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潜在威胁与攻击,一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者要为自己所管辖的网络建造强大、安全的保护手段。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中最基本的安全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加密起来保障其安全性,这是一种主动安全防御策略,用很小的代价即可为信息提供相当大的安全保护。 现代社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大部分可以通过密码技术来实现。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心核,它主要由密码编码技术和密码分析技术两个分支组成。这两个分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信息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的保密性和信息的认证性。在用密码技术保护的现代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对密钥的保护,即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完全寓于密钥之中。可见,密钥的保护和管理在数据系统安全中是极为重要的。人们目前特别关注的是密钥托管技术。 一、信息保密技术 信息的保密性是信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密是实现信息保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可将现有的加密体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私钥或对称加密体制,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 E S);另一种是公钥或非对称加密体制,其典型代表是R S A体制。 目前国际上最关心的加密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分组密码。另一种是公钥密码。 1. 分组密码技术 DES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组密码。针对DES,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分组密码的方法,比如差分分析方法和线性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DES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威胁,但没有真正对D E S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2. 公钥加密技术 私钥密码体制的缺陷之一是通信双方在进行通信之前需通过一个安全信道事先交换密钥。这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非常困难的。而公钥密码体制可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建立起保密通信。在实际通信中,一般利用公钥密码体制来保护和分配密钥,而利用私钥密码体制加密消息。公钥密码体制主要用于认证和密钥管理等。 下面是A使用一个公钥密码体制发送信息给B的过程: (1)A首先获得B的公钥;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16T15:00:37.7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陈柏鹏 [导读] 本文简要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然后总结数据加密技术原理及类型,最后重点探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应用[3]。 摘要: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数据加密技术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深入挖掘网络信息价值,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应用优势。希望该论题能为技术研究者提供借鉴,为先进技术应用起到基础铺垫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 引言 科技在蓬勃发展,各种科技手段在便利了我们的生活的同时,潜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普通的互联网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的保护不容忽视。不仅是网络管理人员需要使用合理的数据加密技术来保障用户上网环境的安全,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而且我们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都要加强安全意识。除此之外,使用的数据加密技术也要不断更新,以保护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应用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数据加密技术内容分析 计算机系统为程序运行提供可靠支持,如果计算机系统存在安全风险,那么用户信息丢失的几率相应提高,导致服务器瘫痪。此外,网络链接存在恶意攻击形象,进而计算机系统存在网络风险,为使用者带来工作不便,严重者会产生经济损失。从中能够看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应及时运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计算机网络稳定、安全运行。数据加密技术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加以保护的一种简便且可靠的技术。将明文数据或者文件按照某种算法转换后,成为了一段不可读的代码,称之为“密文”,这一基本过程称之为加密;其逆过程称之为解密:只有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以后才能将密文转换为明文。加密技术在网络传输中是为了防止有用信息被他人非法获取,导致自己的隐私泄露。所以,优秀的加密算法不仅有利于数据的有效传输,而且还有利于系统的运行。 2、数据加密技术原理及类型 2.1原理 数据加密技术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完成网络信息重组任务,以信息保护为目标。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因素随之增多,基于此,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避免用户财产遭受损失。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原理,即利用算法生成密文,务必运用密钥才能准确、全面读取密文,实现数据保护目的。 2.2类型 第一,链路加密。对于网络OSI七层协议,链路加密通常是指网络层以下的数据加密。该加密技术能够为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提供安全保证;并且对于链路加密,全部消息都要在进行传输之前加密,之后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要对数据执行解密操作,然后利用下一个链路的密钥再对数据执行加密操作,然后继续传输。这样,每一条消息都可能会进行许多次传输加密。在消息的传输过程中,数据经过每一个链路时加密的方式都不相同,因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是以密文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即便遇到病毒的入侵,这种将被传输消息的起点和终点隐藏起来的机制就会保护数据。第二,节点加密。节点加密比链路加密能够对数据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不过两者的操作都是在链路层对数据提供安全保障,但是节点加密所传输消息在节点网络上不是以明文的形式存在的。节点加密过程中,消息在传输到下一节点进行解密时,是在一个安全模块上进行的,之后使用不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但是节点加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在传输过程中,报头和路由信息必须用明文的形式来传输,这样攻击者就能够对数据进行窃取和分析。第三,端到端加密。端到端加密过程中的消息存在的形式始终是密文,所以消息只有到达终点时才进行解密,这样即使中间某一个节点存在损坏,也不会影响消息的传输。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3.1具体运用 首先,运用于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信息量丰富,运用这一技术能够实现存储环节、传输环节的安全保护,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服务器加密处理,并设计差异密钥形式,具体记录数据字段,全面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性。此外,做好数据信息备份工作;其次,运用于虚拟专用网络。当前企业、学校对建设的局域网进行数据加密,通过设置私钥密码或者公钥密码的方式加强网络保护,确保使用者安全用网需要被及时满足;再次,运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交易往来的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商业贸易,并不通过面对面的传输信息或文件,是在虚拟网络中进行的交易。电子商务需要考虑核心的问题就是交易安全问题,只有安全得到了保证,交易才能顺利进行。为了保护双方的重要信息和数据,电子商务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加密技术,它不仅可以为交易双发提供安全保障,而且还可以保证保护交易信息不被他人随意获取。所以,在电子商务中可以使用set安全协议、数字签名等加密技术来保证贸易双方信息的安全性;最后,运用于软件加密。软件类型不断增多,为降低计算机系统软件方面的风险,既要增设防火墙技术,又要为系统用户提供杀毒方法,全面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性[2]。 3.2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一方面,计算机系统使用者应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用网要求规范自身行为,避免为黑客、病毒提供可乘之机,将网络安全工作落实于过程,确保数据信息安全传输。另一方面,掌握计算机病毒应对技巧,当前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计算机网络使用者应不断强化病毒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动态监测计算机系统运行状况,定期清理计算机病毒。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做好数据信息风险预防工作,确保网络信息稳定、安全传输,这对我国网络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扩大数据加密技术应用范围。 3.3链路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在各种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中,链路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地划分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路线,对不同传输区间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即使传输信息遭到非法窃取,也无法被即时解密。应用链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传输中的加密过程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 发表时间:2019-09-17T16:56:56.45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3期作者:洪涛[导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加密技术也在不端的提升。 天津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天津市 30005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加密技术也在不端的提升。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延缓数据被破解时间,为计算机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数据加密技术开发时要做好漏洞处理工作,填补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必须重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探讨,将数据加密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 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1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将一定的数据信息利用加密密钥以及算法,将其转化成为密文,传输给接收者,接收者通过运用特定的解密算法和密钥将密文转化成可以识别的明文。数据加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密文是指人们无法识别的、没有意义的文字。在进行加密和解密时所运用的密钥也分为多种,包括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前者也称为专用密钥,在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时所采用的密钥是相同的,后者也称为公开密钥,在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时所运用的算法并不一致。 2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现代企事业单位、个人都依托计算机开展很多工作,内部网络上存在很多保密资料与信息,一旦出现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等情况,会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防护措施,提高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2.1攻击文件 病毒对计算机网络文件的攻击有很大的危害,病毒可以根据文件的类型,随机对用户的文件或整个计算机的该类文件文档进行攻击,并获取或损坏文件,在这一过程中可将文件损坏或不同程度的破坏文件,给计算机用户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如,木马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一大杀手。 2.2消耗资源 计算机病毒的运行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资源进行消耗,导致计算机应用环境的安全受到破坏,当病毒对计算机进行入侵的时候,整个计算机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整体运行状态出现问题,病毒在运行时不仅占用运行内存还将占用内存的时间。 2.3干扰信息 计算机病毒在进行入侵的时候,会对整个计算机用户的文件进行攻击,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除了传统的攻击文件之外,最新的病毒还会对计算机的信息造成干扰,严重影响计算机的使用。病毒在对计算机进行入侵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对键盘输入信息进行干扰,造成计算机整体输入内容紊乱。 3数据加密技术 3.1链路加密技术 该技术也可以称为在线加密技术,是指先对信息进行加密,使之成为密文,然后再进行传输,当到达网络节点时,再将密文转化成明文,然后再运用以后链路的密钥将明文转化成密文进行传输。也就是说,运用链路加密技术,所要传输的信息在所有链路上都是以密文的形式呈现的。链路加密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链路上信息的安全,但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必须确保网络节点处的安全。 3.2节点数据加密 对于数据加密而言,其作用主要就是在实际传播网络信息过程中,能够使其安全性得到保证,避免信息受到损害,随着数据加密技术不断发展,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种类,在这种情况下,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在目前应用的数据加密技术中,节点加密技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一加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利于网络运行安全性的提升,并且对于信息数据传播比较有利,并且可使数据传播质量及效果具有更加理想的保障。另外,对于节点加密技术,其属于一种基础类型,在不同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可获得更理想安全基础。同时,这一技术比较明显的有点就是耗费的成本比较低,因而存在资金影响的一些用户可对其进行更好的利用。但是,就该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而言,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之处,也就是很容易导致丢失数据,故而需要对这一技术继续实行优化完善,以保证技术方面缺陷得以消除,有效解决数据丢失问题。 3.3数字签名认证加密技术 数字签名认证加密技术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种加密形式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其主要包括私人加密和公用加密两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网络税务安全部门。 4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4.1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库安全中的运用 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只有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才能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通过将数据库加密技术运用到数据库安全保障中,能够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是指运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加密管理,以此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4.2局域网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就目前其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而言,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目的主要就是使企业运行安全性能够得到保护,有效防止重要信息发生泄漏,以更好保障企业的利益。在目前的企业管理方面,为能够使其快捷性及方便性得以提升,通常都会进行局域网的设置,从而更好实现资料传播及组织会议。在局域网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更好维护,同时可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就目前局域网实际运行而言,数据加密技术在应用中的作用体现就是,在进行信息发送过程中,在企业路由器中所发送的信息能够自动得以保存,而企业路由器具有较完善加密功能,可实现文件的加密传递,而文件达到之后可自动解密,可使信息泄露风险得以消除,使信息数据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几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Experiment Guide Encryption Algorithm Lecture Code: 011184 Experiment Title:加密算法 KeyWords:MD5, PGP, RSA Lecturer:Dong Wang Time:Week 04 Location:Training Building 401 Teaching Audience:09Net1&2 October 10, 2011

实验目的: 1,通过对MD5加密和破解工具的使用,掌握MD5算法的作用并了解其安全性; 2,通过对PGP加密系统的使用,掌握PGP加密算法的作用并了解其安全性; 3,对比MD5和PGP两种加密算法,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并总结对比方法。 实验环境: 2k3一台,XP一台,确保相互ping通; 实验工具:MD5V erify, MD5Crack, RSA-Tools,PGP8.1 MD5加密算法介绍 当前广泛存在有两种加密方式,单向加密和双向加密。双向加密是加密算法中最常用的,它将明文数据加密为密文数据,可以使用一定的算法将密文解密为明文。双向加密适合于隐秘通讯,比如,我们在网上购物的时候,需要向网站提交信用卡密码,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数据直接在网上明文传送,因为这样很可能被别的用户“偷听”,我们希望我们的信用卡密码是通过加密以后,再在网络传送,这样,网站接受到我们的数据以后,通过解密算法就可以得到准确的信用卡账号。 单向加密刚好相反,只能对数据进行加密,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对加密以后的数据进行解密。这有什么用处?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就是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加密,当用户创建一个新的账号或者密码,他的信息不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而是经过一次加密以后再保存,这样,即使这些信息被泄露,也不能立即理解这些信息的真正含义。 MD5就是采用单向加密的加密算法,对于MD5而言,有两个特性是很重要的,第一是任意两段明文数据,加密以后的密文不能是相同的;第二是任意一段明文数据,经过加密以后,其结果必须永远是不变的。前者的意思是不可能有任意两段明文加密以后得到相同的密文,后者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加密特定的数据,得到的密文一定是相同的。不可恢复性是MD5算法的最大特点。 实验步骤- MD5加密与破解: 1,运行MD5Verify.exe,输入加密内容‘姓名(英字)’,生成MD5密文;

第三章 数据加密技术

第三章 数据加密技术 学习内容要求 ? 数据加密技术基本概念 ? 密码算法概述 ? DES 算法 ? RSA 算法 1 数据加密技术基本概念 1.1 密码学 密码学的主要作用 提供机密性 鉴别: 消息的接收者应该能够确认消息的来源;入侵者不可能伪装成他人。 完整性: 消息的接收者应该能够验证在传送过程中消 息没有被修改;入侵者不可能用假消息代替合法消息。 抗抵赖: 消息的发送者事后不可能虚假地否认他发送的消息。 1.2 密码学专业术语 明文 信息的原始形式称为明文(plaintext )。 密码体制的设计 密码体制的破译 密码学

明文用M或P表示。 明文的形式可能是: 位序列、文本文件、位图、数字化语音序列、数字化视频图像等、对于计算机,明文指二进制数据。 密文 明文经过加密变换后的形式称为密文(ciphertext)。 密文用C表示。 对于计算机,密文是二进制数据。 加密 由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称为加密(enciphering)。通常记作E。 加密函数E作用于M得到密文C。 可用数学公式表示: E(M) = C 解密 由密文变成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deciphering)。通常记作D。 解密函数D作用于C得到明文M。 可用数学公式表示: D(C) = M 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先加密再解密,原始明文将恢复。故等式D(E(M)) = M 必须成立 算法 算法是用于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函数。 如果算法的保密性是基于保持算法的秘密,这种算法称为受限制的算法。 受限制的算法流行于低密级的应用。 密钥 密钥是参与加密或解密变换的参数(key)。通常用K表示。 通过引入密钥,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而不是算法细节的安全性。 密钥的引入使得算法可以公开,或被分析,并使大量生产使用某一算法的产品成为可能。 引入密钥后,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加密算法介绍及加密算法的选择

加密算法介绍及如何选择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介绍 一.密码学简介 据记载,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发明了置换密码。1881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电话保密专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方启用“恩尼格玛”密码机,密码学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于是在199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了“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民间力量开始全面介入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中,采用的加密算法有DES、RSA、SHA等。随着对加密强度需求的不断提高,近期又出现了AES、ECC等。 使用密码学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保密性:防止用户的标识或数据被读取。 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更改。 身份验证:确保数据发自特定的一方。 二.加密算法介绍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秘密钥匙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 对称钥匙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秘密钥匙,而且通信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并保持钥匙的秘密。 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采用的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是不同的。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用来对敏感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密,常用的算法包括: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AES 2000年10月,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宣布通过从15种侯选算法中选出的一项新的密匙加密标准。Rijndael被选中成为将来的AES。 Rijndael是在 1999 年下半年,由研究员 Joan Daemen 和 Vincent Rijmen 创建的。AES 正日益成为加密各种形式的电子数据的实际标准。 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于 2002 年 5 月 26 日制定了新的高级加密标准(AES) 规范。 算法原理 AES 算法基于排列和置换运算。排列是对数据重新进行安排,置换是将一个数据单元替换为另一个。AES 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执行排列和置换运算。 AES 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并且用 128 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与公共密钥密码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和替换输入数据。 AES与3DES的比较 非对称算法

互联网数据加密技术

所谓数据加密(Data Encryption)技术是指将一个信息(或称明文,plain text)经过加密钥匙(Encryption key)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cipher text),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Decryption key)还原成明文。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密码技术是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的一种保密技术。根据特定的法则,变明文(Plaintext)为密文(Ciphertext)。从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称为加密(Encryption); 由密文恢复出原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Decryption)。密码在早期仅对文字或数码进行加、解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语音、图像、数据等都可实施加、解密变换。密码学是由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组成的,其中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实现信息隐蔽,而密码分析学主要研究通过密文获取对应的明文信息。密码学研究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密码协议、密码技术和密码应用等。随着密码学的不断成熟,大量密码产品应用于国计民生中,如USB Key、PIN EntryDevice、 RFID 卡、银行卡等。广义上讲,包含密码功能的应用产品也是密码产品,如各种物联网产品,它们的结构与计算机类似,也包括运算、控制、存储、输入输出等部分。密码芯片是密码产品安全性的关键,它通常是由系统控制模块、密码服务模块、存储器控制模块、功能辅助模块、通信模块等关键部件构成的。 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

用于加解密,这就是所谓的密钥。其密钥的值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按加密算法分为专用密钥和公开密钥两种。 分类 专用密钥 专用密钥,又称为对称密钥或单密钥,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即同一个算法。如DES和MIT的Kerberos算法。单密钥是最简单方式,通信双方必须交换彼此密钥,当需给对方发信息时,用自己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用对方所给的密钥进行解密。当一个文本要加密传送时,该文本用密钥加密构成密文,密文在信道上传送,收到密文后用同一个密钥将密文解出来,形成普通文体供阅读。在对称密钥中,密钥的管理极为重要,一旦密钥丢失,密文将无密可保。这种方式在与多方通信时因为需要保存很多密钥而变得很复杂,而且密钥本身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对称密钥 对称密钥是最古老的,一般说“密电码”采用的就是对称密钥。由于对称密钥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因而如今仍广泛被采用。 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64位的数据块,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验,剩余的56位作为密码的长度。第一步将原文进行置换,得到64位的杂乱无章的数据组;第二步将其分成均等两段;第三步用加密函数进行变换,并在给定的密钥参数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加密软件技术原理

企业加密软件是近十年来热度非常高的一款软件安全产品,并且呈现着每年逐渐上升的趋势。 目前,市场上加密技术主要分为透明加密以及磁盘加密两种方式;因透明加密技术的操作简单并且不改变员工工作习惯,因此更加容易得到青睐。 下面对透明加密技术原理与标准作一个简析 AES加密标准 1977年1月公布的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ption Standard)经过20年的实践应用后,现在已被认为是不可靠的。1997年1月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发布了高级加密标准(AES-FIPS)的研发计划,并于同年9月正式发布了征集候选算法公告,NIST希望确定一种保护敏感信息的公开、免费并且全球通用的算法作为AES,以代替DES。NIST对算法的基本要求是:算法必须是私钥体制的分组密码,支持128位分组长度和129、192、256bits密钥长度。AES的研究现状 从1997年NIST发布了高级加密标准AES的研发计划到现在,对AES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7到2000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提出候选算法并对各候选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在此期间共提出了十五个候选算法,最终Rijndael算法胜出并用于AES 中。Rijndael算法是一种可变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的迭代型分组密

码,它的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均可独立地指定为128bits、192bits、256bits,它以其多方面的优良性能,成为AES的最佳选择。Rijndael 算法能抵抗现在的所有己知密码攻击,它的密钥建立时间极短且灵活性强,它极低的内存要求使其非常适合在存储器受限的环境中使用,并且表现出很好的性能。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Rijndael算法胜出后到2001年NIST发布FIPS PUBS197文件前。在此阶段对AES的研究转到了对Rijndael算法的研究和分析、设计AES的工作模式上。第三阶段是从FIPS PUBS197发布到现在。在此阶段,研究的方向可以分成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继续研究Rijndael算法本身的性能,特别是其安全性分析;另一个就是AES的实现和应用的研究。 算法设计主要研究算法设计遵循的原则和整体结构,为性能分析提供了一条途径。从算法的结构上分析算法性能是简单有效的,研究算法整体结构上的缺陷为提出新的密码分析方法提供新的手段。另一方面,研究AES的算法设计对研发新的分组密码提供了设计原则和参考。目前分组数据加密算法的整体结构有两大类:Feistel网络、非平衡Feistel网络和SP网络。 性能分析主要研究算法的各项特性,性能分析主要可以分为实现分析和密码分析两类。实现分析主要研究AES算法可实现的能力。当前实现性分析主要集中在AES的硬、软件实现的难易度和实现算法的效率等领域中。密码分析则是在理论上对现有加密算法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密码分析主要研究AES算法抵抗现有己知密码攻击的能力,

五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方法

五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方法.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每台电脑的硬盘中都会有一些不适合公开的隐私或机密文件,如个人照片或客户资料之类的东西。在上网的时候,这些信息很容易被黑客窃取并非法利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对重要文件加密,下面介绍五种常见的加密办法。加密方法一: 利用组策略工具,把存放隐私资料的硬盘分区设置为不可访问。具体方法:首先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运行”,输入 gpedit.msc,回车,打开组策略配置窗口。选择“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 资源管理器”,双击右边的“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选择“已启用”,然后在“选择下列组合中的一个”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你希望限制的驱动器,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这时,如果你双击试图打开被限制的驱动器,将会出现错误对话框,提示“本次操作由于这台计算机的限制而被取消。请与您的系统管理员联系。”。这样就可以防止大部分黑客程序和病毒侵犯你的隐私了。绝大多数磁盘加密软件的功能都是利用这个小技巧实现的。这种加密方法比较实用,但是其缺点在于安全系数很低。厉害一点的电脑高手或者病毒程序通常都知道怎么修改组策略,他们也可以把用户设置的组策略限制取消掉。因此这种加密方法不太适合对保密强度要求较高的用户。对于一般的用户,这种加密方法还是有用的。 加密方法二:

利用注册表中的设置,把某些驱动器设置为隐藏。隐藏驱动器方法如下: 在注册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 xplorer中新建一个DWORD值,命名为NoDrives,并为它赋上相应的值。例如想隐藏驱动器C,就赋上十进制的4(注意一定要在赋值对话框中设置为十进制的4)。如果我们新建的NoDrives想隐藏A、B、C三个驱动器,那么只需要将A、B、C 驱动器所对应的DWORD值加起来就可以了。同样的,如果我们需要隐藏D、F、G三个驱动器,那么NoDrives就应该赋值为8+32+64=104。怎么样,应该明白了如何隐藏对应的驱动器吧。目前大部分磁盘隐藏软件的功能都是利用这个小技巧实现的。隐藏之后,WIndows下面就看不见这个驱动器了,就不用担心别人偷窥你的隐私了。 但这仅仅是一种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的加密方法。因为一个电脑高手很可能知道这个技巧,病毒就更不用说了,病毒编写者肯定也知道这个技巧。只要把注册表改回来,隐藏的驱动器就又回来了。虽然加密强度低,但如果只是对付一下自己的小孩和其他的菜鸟,这种方法也足够了。 加密方法三: 网络上介绍加密方法一和加密方法二的知识性文章已经很多,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了。但是加密方法三却较少有人知道。专家就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利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组件也可以实现硬盘隐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右键“我的电脑”->“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配置窗口。选择“存储”->“磁盘管理”,选定你希望隐藏的驱动器,右键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即可。很多用户在这里不

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课程设计论文报告(大作业)题目: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课程名称:《计算机信息安全》 课程教师:张小庆 班级:一班 专业:数字多媒体与技术 学号:110511227 姓名:刘天斌 2014年11 月22 日

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信息安全的核心就是数据的安全,也就是说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问题。数据数据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问题。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网络活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安全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自己在网络活动的保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信息加密技术,保证了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信息和一些相关资料的保密的要求,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尤其是在当今像电子商务、电子现金、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各种网络业的快速的兴起。使得如何保护信息安全使之不被窃取、不被篡改或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就是信息加密技术。所谓加密,就是把称为“明文”的可读信息转换成“密文”的过程;而解密则是把“密文”恢复为“明文”的过程。加密和解密都要使用密码算法来实现。密码算法是指用于隐藏和显露信息的可计算过程,通常算法越复杂,结果密文越安全。在加密技术中,密钥是必不可少的,密钥是使密码算法按照一种特定方式运行并产生特定密文的值。使用加密算法就能够保护信息安全使之不被窃取、不被篡改或破坏。 在加密技术中,基于密钥的加密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常规密钥加密(对称加密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技术)。最有名的常规密钥加密技术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标准与技术局来管理的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公开密钥加密算法比较流行的主要有RSA算法。由于安全及数据加密标准发展需要,美国政府于1997年开始公开征集新的数据加密标准AES(Advanced EncryptionStandard),经过几轮选择最终在2000年公布了最终的选择程序为Rijndael算法。 一.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1.加密的由来 加密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一种方式,它不是现在才有的,它产生的历史相当久远,它是起源于要追溯于公元前2000年(几个世纪了),虽然它不是现在我们所讲的加密技术(甚至不叫加密),但作为一种加密的概念,确实早在几个世纪前就诞生了。当时埃及人是最先使用别的象形文字作为信息编码的,随着时间推移,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文明都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保护他们的书面信息。 近期加密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如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最广为人知的编码机器是German Enigma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利用它创建了加密信息此后,由于Alan Turing和Ultra计划以及其他人的努力,终于对德国人的密码进行了破解。当初,计算机的研究就是为了破解德国人的密码,人们并没有想到计算机给今天带来的信息革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运算能力的增强,过去的密码都变得十分简单了,于是人们又不断地研究出了新的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