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直线M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1∠与2∠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EP 与CD 交于点G ,点H 是MN 上一点,且GH EG ⊥,求证://PF GH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 ,K 是GH 上一点使PHK HPK ∠=∠,作PQ 平分

EPK ∠,求HPQ ∠的度数.

【答案】(1)AB//CD ,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45HPQ ∠=. 【解析】 【分析】

(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 、∠CFE 互补,即可证明; (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PF=90°,即EG ⊥PF ,再结合GH ⊥EG ,即可证明;

(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90°-∠3=90°-2∠2;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QPK=-1

2

∠EPK=45°+∠2,最后根据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1)//AB CD , 理由如下:如图1,

图1

∵1∠与2∠互补, ∴12180∠+∠=?,

又∵1AEF ∠=∠,2CFE ∠=∠, ∴180AEF CFE ∠+∠=?, ∴//AB CD ;

(2)如图2,由(1)知,//AB CD ,

图2

∴180BEF EFD ∠+∠=?.

又∵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 ∴1

(2

)90FEP EFP BEF EFD ∠+∠=

∠+∠=?, ∴90EPF ∠=?,即EG PF ⊥. ∵GH EG ⊥, ∴//PF GH ; (3)如图3,

∵PHK HPK ∠=∠,

2PKG HPK ∴∠=∠. 又∵GH EG ⊥,

∴90902KPG PKG HPK ∠=-∠=-∠. ∴180902EPK KPG HPK ∠=-∠=+∠. ∵PQ 平分EPK ∠, ∴1

452

QPK EPK HPK ∠=

∠=+∠. ∴45HPQ QPK HPK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过程关注中“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

(1)观察“规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

B、C,∠A=40°,则∠ABX+∠ACX等于多少度;

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

③如图4,∠ABD,∠ACD的10等分线相交于点G1、G2…、G9,若∠BDC=133°,

∠BG1C=70°,求∠A的度数.

【答案】(1)详见解析;(2)①50°;②85°;③63°.

【解析】

【分析】

(1)连接AD并延长至点F,根据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BDF=∠BAD+∠B,

∠CDF=∠C+∠CAD,即可得出∠BDC=∠A+∠B+∠C;

(2)①根据(1)得出∠ABX+∠ACX+∠A=∠BXC,再根据∠A=40°,∠BXC=90°,即可求出∠ABX+∠ACX的度数;

②先根据(1)得出∠ADB+∠AEB=90°,再利用DC平分∠ADB,EC平分∠AEB,即可求出∠DCE的度数;

③由②得∠BG1C=

1

10

(∠ABD+∠ACD)+∠A,设∠A为x°,即可列得

1

10

(133-x)+x=70,

求出x的值即可.

【详解】

(1)如图(1),连接AD并延长至点F,

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

∠BDF=∠BAD+∠B,∠CDF=∠C+∠CAD,

又∵∠BDC=∠BDF+∠CDF,∠BAC=∠BAD+∠CAD,∴∠BDC=∠A+∠B+∠C;

(2)①由(1),可得

∠ABX+∠ACX+∠A=∠BXC,

∵∠A=40°,∠BXC=90°,

∴∠ABX+∠ACX=90°-40°=50°;

②由(1),可得

∠DBE=∠DAE+∠ADB+∠AEB,

∴∠ADB+∠AEB=∠DBE-∠DAE=130°-40°=90°,

∴1

2

(∠ADB+∠AEB)=90°÷2=45°,

∵DC平分∠ADB,EC平分∠AEB,

1

2

ADC ADB

∠=∠,

1

2

AEC AEB

∠=∠,

∴∠DCE=∠ADC+∠AEC+∠DAE,

=1

2

(∠ADB+∠AEB)+∠DAE,

=45°+40°, =85°;

③由②得∠BG1C=

1

10

(∠ABD+∠ACD)+∠A,

∵∠BG1C=70°,

∴设∠A为x°,

∵∠ABD+∠ACD=133°-x°

1

10

(133-x)+x=70,

∴13.3-

1

10

x+x=70,

解得x=63,

即∠A的度数为63°.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和,,根据此定理得到角度的规律,由此解决问题,此题中得到平分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难点.

3.如图①,在△ABC中,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AC=α,∠B=β(α>β).

(1)若α=70°,β=40°,求∠DCE 的度数;

(2)试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DCE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

(3)如图②,若CE 是△ABC 外角∠ACF 的平分线,交BA 延长线于点E ,且α﹣β=30°,求∠DCE 的度数.

【答案】(1)15°;(2)DCE 2

αβ

-∠=;(3)75°.

【解析】 【分析】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BAC 与∠ABC 的度数,则可求出∠BAC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EC 的度数,进而求出∠DCE 的度数; (2)∠DCE =

2

αβ

- .

(3)作∠ACB 的内角平分线C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CE′=∠ACE+∠ACE′=12∠ACB+1

2

∠ACF=90°,进而求出∠DCE 的度数. 【详解】

解:(1)因为∠ACB =180°﹣(∠BAC+∠B )=180°﹣(70°+40°)=70°, 又因为CE 是∠ACB 的平分线, 所以1

352

ACE ACB ∠=

∠=?. 因为CD 是高线, 所以∠ADC =90°,

所以∠ACD =90°﹣∠BAC =20°,

所以∠DCE =∠ACE ﹣∠ACD =35°﹣20°=15°. (2)DCE 2

αβ

-∠=

(3)如图,作∠ACB 的内角平分线CE′, 则152

DCE αβ

-'=

=?∠.

因为CE 是∠ACB 的外角平分线,

所以∠ECE′=∠ACE+∠ACE′=11+22ACB ACF ∠∠=1

(+)2

ACB ACF ∠∠=90°, 所以∠DCE =90°﹣∠DCE′=90°﹣15°=75°. 即∠DCE 的度数为75°.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解决(3),作辅助线是关键.

4.如图,在△ABC 中,记∠A=x 度,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三角形个.

(2)若 BD,CE 为△ABC 的角平分线,则∠BHC= 度(结果用含 x 的代数式

表示),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 BD,CE 为△ABC 的高线,则∠BHC= 度(结果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图中共有三角形 8 个;(2)(90+1

2

x ) ;(3)(180-x).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题意观察图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

∠ABC=180-

2

x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求出∠BHC,根据高线的性质可知

∠CDB=∠BEC=90o,再次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答案【详解】

解:(1)图中共有三角形 8 个;

(2)∠BHC=(90+ 1

2

x )度.

∵BD,CE 分别是∠ABC,∠AC B 的平分线,

∴∠BHC=180o-∠HBC-∠HCB=180o-1

2

(∠ABC+∠ACB)= (90+

1

2

x )度.

(3)∠BHC=(180-x)度,∵BD,CE 为△ABC 的高线,∴BD⊥AC,CE⊥AB,

∴∠CDB=∠BEC=90o,

∵∠BEC+∠ABC+∠BCH=180° ∠CDB+∠ACB+∠CBH=180°

∴∠BEC+∠ABC+∠BCH+∠CDB+∠ACB+∠CBH=360° ∠ABC+∠BCH+∠ACB+∠CBH=180° ∵∠ABC+∠ACB=180°-∠A ∠BCH+∠CBH=180°-∠BHC ∴180°-∠A+180°-∠BHC=180° ∴∠BHC=(180-x)度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E BC ⊥,垂足为E ,作CF//AD ,交直线AE 于点F.设B α∠=,ACB β∠=.

()1若B 30∠=,ACB 70∠=,依题意补全图1,并直接写出AFC ∠的度数; ()2如图2,若ACB ∠是钝角,求AFC ∠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3如图3,若B ACB ∠∠>,直接写出AFC ∠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答案】(1)补图见解析,AFC 20∠=;(2) ()1

AFC 180βα2

∠=-

-;(3) ()1

AFC αβ2

∠=

-.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和∠CAE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D ,即可求出答案;

(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D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A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即可; (3)求出∠DAE 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

B 30∠=,ACB 70∠=,

BAC 180B ACB 80∠∠∠∴=--=,

AD 是BAC ∠的平分线,

1

CAD CAB 402

∠∠∴==,

AE BC ⊥,

AEC 90∠∴=,

ACB 70∠=,

EAC 180907020∠∴=--=,

DAE CAD CAE 402020∠∠∠∴=-=-=,

CF//AD ,

AFC DAE 20∠∠∴==;

()2如图2,

ABC 中,BAC B ACB 180∠∠∠++=, ()BAC 180B ACB ∠∠∠∴=-+. ()180αβ=-+,

AD 是BAC ∠的平分线,

()11

BAD BAC 90αβ22

∠∠∴==-+,

()()11

ADE B BAD α90αβ90βα22

∠∠∠∴=+=+-+=--,

AE BC ⊥,

DAE ADE 90∠∠∴+=,

()1

DAE 90ADE βα2

∠∠∴=-=

-, CF//AD ,

DAE AFC 180∠∠∴+=,

()1

AFC 180βα2

∠∴=-

-; ()3如图3,

ABC 中,BAC B ACB 180∠∠∠++=, ()BAC 180B ACB ∠∠∠∴=-+, ()180αβ=-+,

AD 是BAC ∠的平分线,

()11

CAD BAC 90αβ22

∠∠∴==-+,

AE BC ⊥,

AEC 90∠∴=, ACB β∠=,

EAC 18090β90β∠∴=--=-,

()

()()11

DAE CAE CAD 90β90αβαβ22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高、平行线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不与点A 、B 、C 重合),点P 是直线AB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设∠PDA=x,∠PEB=y,∠DPE=m,∠C=n. (1)如图,当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且n=90°时 ①若PD∥BC,PE∥AC,则m=_____; ②若m=50°,求x+y 的值.

(2)当点P 在直线AB 上运动时,直接写出x 、y 、m 、n 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①90°,②140°;(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1)①证明四边形DPEC为平行四边形可得结论;

②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列等式求出x+y的值;

(2)根据P、D、E位置的不同,分五种情况:①y-x=m+n,如图2,点P在BA的延长线上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定理列等式,化简后得出结论;

②x-y=m-n,如图3,点P在BA的延长线上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定理列等式,化简后得出结论;

③x+y=m+n,如图4,点P在线段BA上时,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列等式,化简后得出结论;

④x-y=m+n,如图5,同理得出结论;

⑤y-x=m-n,如图6,同理得出结论.

详解:(1)①如图1,

∵PD∥BC,PE∥AC,

∴四边形DPEC为平行四边形,

∴∠DPE=∠C,

∵∠DPE=m,∠C=n=90°,

∴m=90°;

②∵∠ADP=x,∠PEB=y,

∴∠CDP=180°-x,∠CEP=180°-y,

∵∠C+∠CDP+∠DPE+∠CEP=360°,

∠C=90°,∠DPE=50°,

∴90°+180°-x+50°+180°-y=360°,

∴x+y=140°;

(2)分五种情况:

①y﹣x=m+n,如图2,

理由是:

∵∠DFP=n+∠FEC,∠FEC=180°﹣y,

∴∠DFP=n+180°﹣y,

∵x+m+∠DFP=180°,

∴x+m+n+180°﹣y=180°,

∴y﹣x=m+n;

②x﹣y=m﹣n,如图3,

理由是:

同理得:m+180°﹣x=n+180°﹣y,

∴x﹣y=m﹣n;

③x+y=m+n,如图4,

理由是:

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得:180°﹣x+m+180°﹣y+n=360°,∴x+y=m+n;

④x﹣y=m+n,如图5,

理由是:

同理得:180°=m+n+y+180°﹣x,

∴x﹣y=m+n;

⑤y﹣x=m﹣n,如图6,

理由是:

同理得:n+180°﹣x=m+180°﹣y , ∴y﹣x=m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综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7.已知:△ABC 中 ∠A=64°, 角平分线BP 、CP 相交于点P .

1若BP 、CP 是两内角的平分线,则∠BPC=_____(直接填数值)

求证:0

1902

BPC A ∠=+∠.

2若BP 、CP 是两外角的平分线,则∠BPC=_____(直接填数值)

3若BP 、CP 是一内角的平分线,一外角的平分线,则∠BPC=_______(直接填数值) 4 由①②③的数值计算可知:∠BPC 与∠A 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请就第②③写出你的发现

【答案】(1)122°;(2)58°;(3)32°.(4).若BP 、CP 是两外角的平分线,则∠BPC=90°-

1

2

∠A ; 若BP 、CP 是一内角的平分线,一外角的平分线,则∠BPC=1

2

∠A . 【解析】 【分析】

①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PC +∠PCB =90°-1

2

∠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PC =90°+

1

2

∠A ; ②根据三角形外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CP =

12(∠A +∠ABC )、∠PBC =12

(∠A+∠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PC=90°-1

2

∠A;

③根据BP为∠ABC的角平分线,CP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可知,∠A=180°-∠1-

∠3,∠P=180°-∠4=∠5=180°-∠3-1

2

(∠A+2∠1),两式联立可得2∠P=∠A.

④根据前面的情况直接写出∠BPC与∠A的数量关系,

【详解】

解:(1)证明:∵在△ABC中,PB、PC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为x°

∴∠PBC+∠PCB=1

2(180°-∠A)=

1

2

×(180°-x°)=90°-

1

2

∠A

故∠BPC=180°-(∠PBC+∠PCB)=180°-(90°-1

2

∠A)=90°+

1

2

∠A;

则∠BPC=122°;

(2)理由如下:∵BP、CP为△ABC两外角∠ABC、∠ACB的平分线,∠A为x°

∴∠BCP=1

2(∠A+∠ABC)、∠PBC=

1

2

(∠A+∠ACB),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PC=180°-∠BCP-∠PBC,

=180°-1

2

[∠A+(∠A+∠ABC+∠ACB)],

=180°-1

2

(∠A+180°),

=90°-1

2

∠A;

则∠BPC=58°;

(3)如图:∵BP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P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两角平分线交于点P,

∴∠1=∠2,∠5=1

2

(∠A+2∠1),∠3=∠4,

在△ABE中,∠A=180°-∠1-∠3∴∠1+∠3=180°-∠A----①

在△CPE中,∠P=180°-∠4-∠5=180°-∠3-1

2

(∠A+2∠1),

即2∠P=360°-2∠3-∠A-2∠1=360°-2(∠1+∠3)-∠A----②,把①代入②得2∠P=∠A.

则∠BPC=32°;

(4)若BP、CP是两外角的平分线,则∠BPC=90°-1

2

∠A;

若BP、CP是一内角的平分线,一外角的平分线,则∠BPC=1

2

∠A.

故填为:(1)122°;(2)58°;(3)32°.

【点睛】

此类题目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中学阶段的常规题.

8.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

∠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2中,若∠D=40°,∠B=30°,试求∠P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

(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答案】(1)∠A+∠D=∠B+∠C;(2)35°;(3)2∠P=∠B+∠D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易得∠A+∠D=∠B+∠C;

(2)仔细观察图2,得到两个关系式∠1+∠D=∠3+∠P,∠2+∠P=∠4+∠B,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1=∠2,∠3=∠4,两式相减,即可得结论.

(3)参照(2)的解题思路.

【详解】

解:(1)∠A+∠D=∠B+∠C ;

(2)由(1)得,∠1+∠D=∠3+∠P ,∠2+∠P=∠4+∠B , ∴∠1-∠3=∠P-∠D ,∠2-∠4=∠B-∠P , 又∵AP 、CP 分别平分∠DAB 和∠BCD , ∴∠1=∠2,∠3=∠4, ∴∠P-∠D=∠B-∠P , 即2∠P=∠B+∠D , ∴∠P=(40°+30°)÷2=35°.

(3)由(2)的解题步骤可知,∠P 与∠D 、∠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P=∠B+∠D . 【点睛】

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90CDE CED ∠+∠=?,EM 平分CED ∠,并与CD 边交于点M .DN 平分

CDE ∠,

并与EM 交于点N .

(1)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猜想EDN NED ∠+∠的度数等于 ; (2)证明以上结论.

证明:∵ DN 平分CDE ∠,EM 平分CED ∠, ∴ 1

2

EDN CDE ∠=

∠, NED ∠= . (理由: ) ∵ 90CDE CED ∠+∠=?,

∴EDN NED ∠+∠= ×(∠ +∠ )= ×90°= °.

【答案】(1)45度;

(2)1,2CED ∠ 角平分线的定义, 12 ,CDE,CED, 1

2, 45. 【解析】

试题分析:

(1)按要求画∠CDE 的角平分线交ME 于点N ,根据题意易得∠EDN+∠NED=45°; (2)根据已有的证明过程添上相应空缺的部分即可; 试题解析:

(1)补充画图如下:猜想:∠EDN+∠NED 的度数=45°;

(2)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如下:

证明:∵ DN 平分CDE ∠,EM 平分CED ∠,

∴ 12EDN CDE ∠=

∠,NED ∠=1

2

∠CED .(理由:角平分线的定义) ∵ 90CDE CED ∠+∠=?,

∴EDN NED ∠+∠=

12×(∠CDE+∠CED )= 12×90°=45°. 故原空格处依次应填上:12∠CED 、角平分线的定义、CDE 、CED 、1

2

和45.

10.如图,在△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 .

(1)若∠B =72°,∠C =30°,①求∠BAE 的度数;②求∠DAE 的度数;

(2)探究:如果只知道∠B =∠C +42°,也能求出∠DAE 的度数吗?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39°;②21°;(2)21°. 【解析】 【分析】

()1①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BAC 78∠=,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

1

BAE BAC 392

∠∠==;

②根据垂直定义得到ADB 90∠=,则利用互余可计算出BAD 90B 18∠∠=-=,

然后利用DAE BAE BAD ∠∠∠=-进行计算即可;

()2由B C BAC 180

∠∠∠++=,B C 42∠∠=+可消去C ∠得到

BAC 2222B ∠∠=-,则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BAE 111B ∠∠=-,接着在ABD

中利用互余得BAD 90B ∠∠=-,然后利用DAE BAE BAD ∠∠∠=-进行计算即可得到DAE 21∠=. 【详解】 解:()1B C BAC 180∠∠∠++=①

BAC 180723078∠∴=--=,

AE 平分BAC ∠,

1

BAE BAC 392

∠∠∴==;

AD BC ⊥②,

ADB 90∠∴=,

BAD 90B 18∠∠∴=-=,

DAE BAE BAD 391821∠∠∠∴=-=-=;

()2能.

B C BAC 180∠∠∠++=,B C 42∠∠=+,

C B 42∠∠∴=-, 2B BAC 222∠∠∴+=, BAC 2222B ∠∠∴=-,

AE 平分BAC ∠,

BAE 111B ∠∠∴=-,

在ABD 中,BAD 90B ∠∠=-,

()()

DAE BAE BAD 111B 90B 21∠∠∠∠∠∴=-=---=.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掌握角平分线和高的定义,熟练进行角度的运算.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十一章三角形 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2. 如图,△ABC中,高CD、BE、AF相交于点O,则△BOC?的三条高分别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 4、三角形内角中锐角至少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外角中锐角最多有个,钝角至少有个,直角最多有个。一个多边形中的内角最多可以有个锐角。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3、a+2、8,则a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②,△ABC中,∠C=70°,若沿虚线截去∠C,则∠1+∠2= 。 7.如图③,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 。 8.△ABC中,∠A=80°,则∠B、∠C的内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钝角为;∠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为;∠B的内角平分线与∠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为;高BD与高CE相交所形成的钝角为;若AB、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为。 9.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之和为2750°,则这个多边形的 11.如图,在△ABC中,画出AC边上的高和BC边上的中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有以下条件:①一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相等;③两锐角对 应相等;④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⑤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其中能判断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2.已知△ABC与△A′B′C′中,AB=A′B′,BC=B′C′,下面五个条件: ①AC=A′C′;②∠B=∠B′;③∠A=∠A′;④中线AD=A′D′;⑤高AH=A′H′,能使△ABC≌△A′B′C′的条件有。 3.判断正误: ①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选择题: 1、如果把分式 y x xy +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 、扩大4倍 B 、扩大2倍 C 、不变 D 、缩小2倍 2、下面函数:①y=-3x ;②y=-x 8;③y=4x-5;④y=5x -1 ;⑤xy=81。其中反比例函数的 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3、下列关系中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 、三角形一边的长与这边上的高; B 、三角形的面积与一边上的高; C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一边的长与这边上的高; D 、三角形一边的长不变时,它的面积与这边上的高。 4、若反比例函数y=x k 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 、(-2,-1) B 、(-21,2) C 、(2,-1) D 、(2 1,2) 5、当x=-2008时,分式 2 -11x x +的值为( ) A 、2008 B 、-2008 C 、2008 1 D 、20091 6、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c b a c b a --= B 、c b a c a b ---= C 、 c b a c --b a -+=+)( D 、c b a c b a ----= 7、若分式方程 323 4=++x m mx 的解为x=1,则m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8、若分式11 -2+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0 9、如果分式 ) (3)(b a b a a ++的值是零,那么ab 满足的条件是( ) A 、a=-b B 、a≠-b C 、a=0 D 、a=0且b≠0 10、计算x 2y 3÷(xy)-2的结果为( ) A 、xy B 、x C 、x 4y 5 D 、y 11、已知关于x 的函数y=k(x-1)和y=-x k (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 o x y A o x y B o x y C o x y D 12、如果把分式 2 24y x xy +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扩大4倍 D 、缩小2倍 13、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某女士身高为165cm ,下半身长x 与身高l 的比值是0.6,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14、一条对角线长17cm ,一边长为15cm 的矩形的周长是( ) A 、40cm B 、42cm C 、44cm D 、46cm 15、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从大到小依次记为S 、S 、S ,则S 、S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 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 是正常 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则x=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 ,17、若不等式组???b x a x 的解集为x ﹥a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注意等号 18、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注满全池,两管同时开,3小时注满全池。如果设单独开乙管x 小时注满全池,由此得到方程 。 二、填空题 11、240,7500; 12、1 13、﹤,﹥ 14、4+7或4-7 15、24 16、-32,y ≥21 17、a ≥b 18、61+x 1=3 1 三、解答题 20、(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 (1)因式分解 题略【注意区别计算,结果要逐步考察】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新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高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060,10,A BC D ∠==是边AB 上的一点,2,CD CBD =?的面积为 1, 则BD 的长为( ) A .32 B .4 C .2 D .1 【答案】C 【解析】 1210sin 1sin 25 BCD BCD ???∠=∴∠= 2 2 2 2102210425 BD BD ∴=+-??? =∴=,选C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BC ?的面积25cos S C =,且 1,25a b ==,则c =( ) A .15 B .17 C .19 D .21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得,三角形的面积1 sin 25cos 2 S ab C C ==,所以tan 2C =, 所以5cos C =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17c a b ab C =+-=,所以17c =,故选B. 3.如图,边长为1正方形ABCD ,射线BP 从BA 出发,绕着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至 BC ,在旋转的过程中,记([0,])2 ABP x x π ∠=∈,BP 所经过的在正方形ABCD 内的区 域(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f x =,则函数()f x 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列()y f x =,再根据函数图象作判断. 【详解】 当0,4x π?? ∈???? 时,()112y f x tanx ==??; 当,42x ππ?? ∈ ??? 时,()11112y f x tanx ==-??; 根据正切函数图象可知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图象,考查基本分析识别能力,属基本题. 4.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 【答案】80 【解析】 【详解】 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 2 ∠CPE=∠F+∠1, ∠ANE=∠E+2∠1=∠CPE=2∠FMA,即∠E=2∠F=2×40°=80°. 故答案为80.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BAC=64°,∠BCD+∠DCA=180°,那么∠BDC为_________度. 【答案】32 【解析】 【分析】 过C点作∠ACE=∠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ECD=∠BD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 ∠BDC的度数. 【详解】 过C点作∠ACE=∠CBD,

∵∠BCD+∠DCA=180°,∠BCD+∠CBD+∠BDC=180°,∴∠ECD=∠BDC, ∵对角线BD平分∠ABC, ∴∠ABD=∠CBD, ∴∠ABD=∠ACE, ∴∠BAC=∠CEB=64°, ∴∠BDC=1 2 ∠CEB=32°. 故答案为:32.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3.如图,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50°,则∠BOC=_____. 【答案】11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BC+∠ACB=13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 ∠OBC+∠O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 【详解】 解;∵∠A=50°, ∴∠ABC+∠ACB=180°﹣50°=130°, ∵∠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 ∴∠OBC=1 2 ∠ABC,∠OCB= 1 2 ∠ACB, ∴∠OBC+∠OCB=1 2 ×(∠ABC+∠ACB)= 1 2 ×130°=65°, ∴∠BOC=180°﹣(∠OBC+∠OCB)=115°,故答案为:115°. 【点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供参考)

1、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n (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已知正比例函数kx y =(0≠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k x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C D 3、甲、乙两人同时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朝同一方向前行,开始时,乙在甲前2千米处, 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 B 、经过1小时,甲追上乙 C 、经过0.5小时,乙行走的路程约为2千米 D 、经过1.5小时,乙在甲的前面 4、当14+a 的值为最小值时,a 的取值为( ) A 、-1 B 、0 C 、4 1 - D 、1 5、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69的算术平方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21的负的平方根,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的平方根为( ) A. 2 B. 4 C.±2 D. ±4 6、满足-3<x <5的整数x 是( ) A 、-2,-1,0,1,2,3 B 、-1,0,1,2,3 C 、-2,-1,0,1,2 D 、-1,0,1,2 7、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π=3).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等于 ( ) A .10cm B .12 cm C .19cm D .20cm 8、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 9、如果0ab >, 0a c <,则直线a c y x b b =-+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如图,两直线1y kx b =+和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 x y x y x y x y O O O O S(千米) 1 2 3 4 0.5 1 乙 甲 O t (时)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和典型题

如图,△ AOB 中,/ AOB=90°, AO=3, BO=6, △ AOB 绕顶点O 逆时针旋转到△ A OB 处,此时线段 A ' B '与 BO 的交点E 为BO 的中点,则线段 B ' E 的长度为 在等腰△ ABC 中,/ A=30°, AB=8,贝U AB 边上的高 CD 的长是 在三角形 ABC 中, 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1、 ( 9) 2 的算术平方根是

4、已知y 1 x 2 2 x 1 4 ,则(3 2) x y x 1

文案

_ __ a、x、 5、设等式a( x a) a( y a) x a a y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y 是 2 -- 2 两两不相等的实数,3X Xy—— ____________ 则 2 - 2的值是

(word完整版)四年级《三角形试题分析及易错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考题分析与易错题分析 以盘龙区小学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四年级数学试题进行分析:三角形这一单元知识占11%,所考知识点主要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高的做法,会求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如: 近三年考题分析 4、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考查目的:三角形内角和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15.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考查目的:三角形高的含义,会正确画不同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掌握高的方法。 1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他两个内角各是多少度?这是()三角形。考查目的:综合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及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三角形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40分) 个钝角三角形,()个等腰三角形。 7、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一个是50度,一个是80度,这个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二、选择(18分) 1.下面第()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3 cm B.4 cm C.7 cm 3.下面各组角中,第()组中的三个角能组成三角形。 A.60°,70°,90° B.50°,50°,50° C.80°,95°,5°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9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 B、45度 C、30度 D、60度 6、下面长度的小棒中(单位:cm),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5、7.5、4 B . 5、2.8、6 C. 10、4.2、5.6 三、判断(8分) 1、一个内角是8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难题汇编及答案

【高中数学】单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若,2παπ??∈ ??? ,2cos2sin 4παα?? =- ???,则sin 2α的值为( ) A .7 8 - B . 78 C .18 - D .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二倍角公式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得到cos sin αα+=,再将两边平方利用二倍角正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 解:因为2cos2sin 4παα?? =- ??? 所以( ) 22 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4 4 π π αααα-=- 所以()())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 αααααα-+= - ,cos sin 02παπαα??∈-≠ ??? Q , 所以cos sin 4 αα+= 所以()2 1cos sin 8αα+=,即22 1cos 2cos sin sin 8αααα++=,11sin 28 α+= 所以7sin 28 α=-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已知ABC V 的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2米、3米、4米,将三边都增加x 米后,仍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2 x << B . 1 12 x << C .12x << D .01x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x 的取值范围. 【详解】 将ABC V 的三条边的边长均增加x 米形成A B C '''V , 设A B C '''V 的最大角为A '∠,则A '∠所对的边的长为()4x +米,且A '∠为钝角,则 cos 0A '∠<, 所以()()()()()2222342340x x x x x x x ?+++<+? +++>+??>? ,解得01x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灵活利用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3.小赵开车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行驶,30分钟后到达B 处,此时,小王发来微信定位,显示他自己在A 的南偏东70?方向的C 处,且A 与C 的距离为15 3千米,若此时,小赵以每小时52千米的速度开车直线到达C 处接小王,则小赵到达C 处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 ( ) 7 2.6≈ A .1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25分钟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得到30BAC ∠=?,20AB =,153AC =,两边和夹角,之后应用余弦定理求得5713BC =≈(千米),根据题中所给的速度,进而求得时间,得到结果. 【详解】 根据条件可得30BAC ∠=?,20AB =,153AC =,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30175BC AB AC AB AC ?=+-??=, 则5713BC =≈(千米),

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和典型题

如图,△AOB中,∠AOB=90°,AO=3,BO=6,△AOB绕顶点O逆时针 旋转到△A′OB′处,此时线段A′B′与BO的交点E为BO的中点,则线段B′E 的长度为 在等腰△ABC中,∠A=30°,AB=8,则AB边上的高CD的长是 在三角形ABC中,

. 1、2(9)-的算术平方根是 。 4、已知22114,)x y x x y +-+-+=3则(2= 。 5、设等式()()a x a a y a x a a y -+-=---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 、x 、y 是 两两不相等的实数,则22 223x xy y x xy y +--+的值是 。8、已知实数211,,a-b 20,24c a b c b c c c ab +++-+=满足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 9、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x 、y 满足22322332x y y ++=-,则x+y= 。 12、设62,53,A B =+=+则A 、B 中数值较小的是 。 14、使式子2 52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15、若101,6,a a a a a +=-且则的值为 。 5 的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是 。 已知的整数部分a ,小数部分是b ,求a -b 的值. 4514,0.063a b ===则( ) A 、10ab B 、310ab C 、100ab D 、3100 ab 6、如果30,a a -那么等于( ) A 、a B 、a - C 、a - D 、a a --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

三角形易错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___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___. 【 5.小亮家离学校1千米,小明家离学校3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已知△ABC两边长a,b满足,则△ABC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若等腰△ABC(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_________. 8.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 、 (1)图2有_________个三角形;图3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20个图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4cm和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10n+90)°,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为=180?(n﹣2), 解得n1=8,n2=9, n=8时,10n+90=10×80+90=170, n=9时,10n+90=9×10+90=180,(不符合题意) 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n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n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2或3或c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按照AB为底边和腰,分类求解.当AB为底边时,BC为腰;当AB腰时,BC为腰或底边. 解答:解:(1)当AB=3cm为底边时,BC为腰, )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C=(8﹣AB)=; (2)当AB=3cm为腰时, ①若BC为腰,则BC=AB=3cm, ②若BC为底,则BC=8﹣2AB=2cm. 故本题答案为:2或3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5<x≤.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易错题集锦

a > o 时,式子 a 才是二次根式;若a

15.已知:实数 7 \ 3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代数式ab 的值。 16..若 a,b 为实数,且 4a 2 b 2 4a 10b 26 19.如图所示的Rt △ ABC 中,/ B=90 ° ,点P 从点B 开始沿BA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 A 移动;同时, 点Q 也从点B 开始沿BC 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 C 移动.问:几秒后△ PB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 PQ 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 示) 17. 已知 i' -~ 2 小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易错题较难题精华题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整理 一、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 A.5+4>8 B.2x -1 C.2x ≤5 D.1x -3x ≥0 2、若m >5,试用m 表示出不等式(5-m )x >1-m 的解集______. 3、不等式组?? ?+>+<+1,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2 (B)m ≥2 (C)m ≤1 (D)m ≥1 4、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134,123p y x p y x 的解满足x >y ,求p 的取值范围. 5、已知方程组???-=++=+②①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6、适当选择a 的取值范围,使1.7<x <a 的整数解: (1) x 只有一个整数解; (2)x 一个整数解也没有. 7、当310)3(2k k -< -时,求关于x 的不等式k x x k ->-4)5(的解集. 8、 已知A =2x 2+3x +2,B =2x 2-4x -5,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9、 已知a 是自然数,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43x a x 的解集是x >2,求a 的值. 10、关于x 的不等式组???->-≥-1 23,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 11、若不等式组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2、若不等式组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3、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无解,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 <a+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5、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1,则m=

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和典型题

如图,△AOB 中,∠AOB=90°,AO=3,BO=6,△AOB 绕顶点O 逆时针 旋转到△A ′OB ′处,此时线段A ′B ′与BO 的交点E 为BO 的中点,则线段B ′E 的长度为 在等腰△ABC 中,∠A=30°,AB=8,则AB 边上的高CD 的长是 在三角形ABC 中,

5、设等式()()a x a a y a x a a y -+-=---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 、x 、y 是 两两不相等的实数,则22 22 3x xy y x xy y +--+的值是 。 8、已知实数211,,a-b 20,24c a b c b c c c ab +++-+=满足 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 9、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x 、y 满足2 2322332x y y ++=-,则x+y= 。 12、设62,53,A B = +=+则A 、B 中数值较小的是 。 14、使式子2 52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15、若101,6,a a a a a + =-p p 且则的值为 。 5 的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是 。 已知的整数部分a ,小数部分是b ,求a -b 的值. 4514,0.063a b ===则( ) A 、 10ab B 、310ab C 、100ab D 、3100 ab 6、如果30,a a -p 那么等于( ) A 、a B 、a - C 、a - D 、a a -- 8、已知30,0,2150,y x y x xy y x xy y +-=+-f f 2x+xy 且 9,,32220022002,x y z x y z x y z x y x y +--+-+---设适合关系式试求x,y,z 的值。 11、已知x 、y 是实数,且2 2 2 (1)533x y x y x y -+--+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 【详解】 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 故填2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 【答案】22cm,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 (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 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_____. 【答案】5:4:3 【解析】 试题解析: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x,2x,3x, 则x+2x+3x=180, 6x=180, x=30, ∴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

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检测 八年级数学试题(120分钟 120分)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是正常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36.0 -1 /2 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则x= ;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 1、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n (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已知正比例函数kx y =(0≠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k x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3、甲、乙两人同时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朝同一方向前行,开始时, 乙在甲前2千米处,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 B 、经过1小时,甲追上乙 C 、经过0.5小时,乙行走的路程约为2千米 D 、经过1.5小时,乙在甲的前面 4、当14+a 的值为最小值时,a 的取值为( ) A 、-1 B 、0 C 、4 1 - D 、1 5、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69的算术平方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21的负的平方根,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的平方根为( ) A. 2 B. 4 C.±2 D. ±4 6、满足-3<x <5的整数x 是( ) A 、-2,-1,0,1,2,3 B 、-1,0,1,2,3 C 、-2,-1,0,1,2 D 、-1,0,1,2 7、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π=3). 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 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等于 ( ) A .10cm B .12 cm C .19cm D .20cm 8、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 x y x y x y x y O O O O S(千米) 1 2 3 4 0.5 1 乙 甲 O t (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期末数学易错题和典型试题经典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易错题和典型试题 1、2(9)-的算术平方根是 。 2、2、已知22114 ,)1x y x x y x +-+-+= +3则(2= 。 3、已知实数211,,a-b 20,24c a b c b c c c ab +++-+=满足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 4、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x 、y满足22322332x y y ++=-,则x+y= 。 5、设62,53,A B =+=+则A 、B 中数值较小的是 。 6、使式子2 52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7、若11 01,6,a a a a a +=-且则的值为 。5 的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 是 。 8.已知的整数部分a,小数部分是b,求a-b 的值. 9 10 11、已知5,14,0.063a b ===则( )A 、10ab B 、310ab C 、100ab D 、3100ab 12、如果30,a a -那么等于( )A 、a a B 、a a - C、a a - D 、a a -- 13、已知30,0,2150,y x y x xy y x xy y +--=+-2x+xy 且求 的值。 9,,32220022002,x y z x y z x y z x y x y +--++-=+-+--设适合关系式试求x,y,z 的值。 15、已知x 、y 是实数,且222(1)533x y x y x y -+--+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2)已知m,n 是有理数,且(52)(325)70m n ++-+=,求m,n的值。 16、已知实数a 满足3230,11a a a a a ++=-++=那么 。 17、设62,53,A B =+=+则A 、B 中数值较小的是 。 18.已知△AB C中,∠A =12∠C=1 3 ∠B ,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 A.1:1:2 B.1:3:2 C.1:2:3 D.1:4:1 19.一根高9米的旗杆在离地4米高处折断,折断处仍相连,此时在3.9米远处玩耍的身高为1米的小明是否有危险 ( )A.没有危险 B .有危险C.可能有危险 D.无法判断 20.△ABC 中,若AB=15,AC=13,高AD=12,则△A BC 的周长是( ) A.42 B.32 C .42或32 D.37或33 21、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11,另两边为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 22、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 化简 222()a b a b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