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保藏探秘考试答案(仅供参考真的)[精品文档]

食品保藏探秘考试答案(仅供参考真的)[精品文档]

食品保藏探秘考试答案(仅供参考真的)[精品文档]
食品保藏探秘考试答案(仅供参考真的)[精品文档]

有几道题是猜的~及供参考我反正考了92 错了几个嘿嘿

1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食品的变色也是一种腐败变质现象。A

A. 是

B. 否

2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葡萄采后常发生灰霉病和炭疽病 B

A. 否

B. 是

3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可滴定酸度越高,表示乳的新鲜度越好 B

A. 是

B. 否

4 【单选题】(2分)

(判断题)低酸性罐头食品pH大于4.6,高酸性罐头pH值小于3.7 B

A. 否

B. 是

5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微生物的培育经历不同,耐热性也不同 A

A. 是

B. 否

6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微生物的热处理死亡数是按对数循环下降的 A

A. 是

B. 否

7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降温越快,微生物的死亡率越大 A

A. 是

B. 否

8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酸性条件下,微生物的耐热性降低 B

A. 否

B. 是

9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压联合pH杀菌可缩短杀菌时间 A

A. 是

B. 否

10 【单选题】(2分)

(判断题)气调贮藏主要以降低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主 B

A. 是

B. 否

11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食品的冷却时间与食品的形状等有关 A

A. 是

B. 否

12 【单选题】(2分)

(判断题)T.T.T.曲线只适合于温度在-30℃—-10℃之间的食品 A

A. 是

B. 否

13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冷冻食品在流通中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计的,但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A

A. 是

B. 否

14 【单选题】(2分)

(判断题)空气解冻法是一种慢速解冻,汁液流失多 A

A. 否

B. 是

15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只要食品与环境空气间存在水蒸气压差就会发生干耗 A

A. 是

B. 否

16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脂肪酸败包括氧化酸败和水解酸败 B

A. 否

B. 是

17 【单选题】(2分)

(判断题)汁液流失主要是大分子持水能力下降引起的 B

A. 否

B. 是

18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快速冻结与添加抗冻剂可防止蛋白质冻结变性,但不能减轻汁液流失 A

A. 否

B. 是

19 【单选题】(2分)

(判断题)三种排气方法中,热力排气最充分 B

A. 否

B. 是

20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酸性罐头食品的杀菌对象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B

A. 是

B. 否

21 【单选题】(2分)

(判断题)罐头食品的传热受多种因素影响 B

A. 否

B. 是

22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静水压杀菌水柱的高度非常重要,因它决定杀菌温度 B

A. 否

B. 是

23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升率干燥阶段比恒率干燥阶段水分转移快 B

A. 是

B. 否

24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导湿温性是水分逆水分梯度转移的现象 A

A.是

B. 否

25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喷雾干燥过程中雾化是关键程序 A

A. 是

B. 否

26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冷冻干燥时冷阱温度与干燥室温度必须相同 B

A. 是

B. 否

27 【单选题】(2分)(判断题)辐照食品总辐照剂量在10kGy以下的不需做毒理学实验 A

A. 是

B. 否

28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脱氧剂可减轻氧对食品的伤害 B

A. 否

B. 是

29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腌制保藏中,微生物发酵具有防腐作用 B

A. 否

B. 是

30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影响渗透压的因素,如腌制剂种类、腌制剂分子量大小、腌制温度等都影响腌制过程 A

A. 是

B. 否

31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冷熏法的温度一般小于22℃ A

A. 是

B. 否

32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压杀菌时,压力越大,杀菌时间越短 A

A. 是

B. 否

33

【单选题】(2分)

(判断题)高压处理容器通过空气的压缩而产生压力 A

A. 否

B. 是

34 【单选题】(2分)

(判断题)脂质类涂膜阻水能力强 A

A. 是

B. 否

35 【单选题】(2分)

(判断题)分子量大小相近的壳聚糖,其抑菌能力随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减小 B

A. 是

B. 否

36

【单选题】(2分)

下列那些酶与食品的变色关系不密切 C

A. 过氧化物酶

B. 叶绿素酶

C. 果胶酶

D. 多酚氧化酶

37 【单选题】(2分)

食品中常用的超高压压力范围是 A

A. 1000-6000atm

B. 100-600atm

C. 1-10 atm

D.

10-100

38 【多选题】(2分)

下列抗氧化剂哪些归属脂溶性抗氧化剂 BCE

A. BHT

B. 茶多酚

C. VC

D. 植酸

E. BHA

F. VE

39

【多选题】(2分)

鱼贝类的变色现象主要有 ABCD

A. 褐变

B. 绿变

C. 黑变

D. 红变

40 【多选题】(2分)

食品冷藏链由哪些环节组成 ABCDE

A. 低温运输

B. 低温加工

C. 低温销售

D. 低温消费

E. 低温贮藏

41 【多选题】(2分)

冻结食品的最终质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AD

A. 贮藏温度

B. 加工工艺

C. 包装

D. 初始质量

42 【多选题】(2分)

食品中常用的冷却方法有()。ABCD

A. 冷风冷却

B. 碎冰冷却

C. 真空冷却

D. 冷水冷却

43 【多选题】(2分)

食品中常用的冻结方法有()。 ABCD

A. 超低温液体冻结

B. 平板冻结

C. 低温液体冻结

D. 冷风冻结

44

【多选题】(2分)

罐头食品的冷却方法有()。 BCDE

A. 碎冰冷却

B. 普通冷却

C. 真空冷却

D. 蒸汽反压冷却

E. 空气反压冷却

45 【多选题】(2分)

罐头食品的传热方法有()。 ABC

A. 传导+对流

B. 对流

C. 传导

46 【多选题】(2分)

食品加工工艺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加工工艺学》绪论至第一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江大网院生产力促进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201203 层次:专升本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学号: 912332370 身份证号: 32020198712253028 姓名:房琰赟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格2分) 1、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四大类途径,第一类运用无菌原理、如辐射技术;第二类抑制 微生物活动、如冷藏技术;第三类利用发酵原理、如发酵技术;第四类维 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如气调保藏技术。 2、列举一些常见的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方法: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 泡沫干燥等。 3、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使干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干制品的质量最高。 二、名词解释(共20 分,每题4分) 1、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 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 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2、升华前沿冷冻干燥过程中出现的食品的冻结层和干燥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升华前沿。 3、导湿温性:在对流干燥中,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 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4、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 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5、瘪塌温度:在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定状框架结构失 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因素框架结构发生瘪塌,此时的温度称 为瘪塌温度。 三、问答题(共50 分)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2分) 答: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③呼吸;④蒸腾和失水;⑤成熟与后熟;(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从机制上控制干燥过程?(10分) 答:(1)使食品表面的蒸汽速率尽可能等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同时力求避免在食品内 部建立起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地温度梯度,以免降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

淘宝考试系统全部答案

?哪件折扣券商品没有放错属性或类目?正确答案:A 详细解析 ? A 商品为40元的帽子,放在价格区间为10元-100元价格区间的属性下? B 商品标价50元,选择属性为:1元及以下属性 ? C 商品适用地区为南京,选择属性为其他地区 ? D 全国适用商品为演出服,放在演出票务类目下 ?以下哪种商品不允许出售?正确答案:D 详细解析 ? A 跳蛋 ? B 防晒霜 ? C 充气娃娃 ? D 催情咖啡 ?下列哪件商品是允许发布的?正确答案:B 详细解析 ? A 旺旺群发软件 ? B OA系统软件 ? C QQ强制视频软件 ? D 脱衣舞视频 ?下列哪种情况违反数量限制的规则?正确答案:C 详细解析 ? A 5星的卖家在收藏类目下发布5000件商品 ? B 1钻的卖家在收藏类目下发布6000件商品 ? C 1皇冠的卖家在折扣券类目下发布12000件商品 ? D 1钻的卖家在珠宝类目下发布2000件商品 ?以下哪件商品不能在淘宝上发布?正确答案:详细解析 ? A 喜鹊造型的花瓶 ? B 鸟巢模型烟灰缸 ? C zippo打火机 ? D 浴缸 ?下列游戏产品中哪个是不允许发布的?正确答案:C 详细解析 ? A 游戏帐号 ? B 游戏装备 ? C 游戏外挂 ? D 游戏币 ?出售仿象牙饰品需注明哪点?正确答案:C 详细解析 ? A 颜色 ? B 尺寸 ? C 材质 ? D 类型 ?对于虚假交易规则描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 详细解析 ? A 通过不正当方式提高账户信用,妨害买家高效购物权益的行为 ? B 对于买、卖双方以抬高信用为目的,同城交易的行为 ? C 对于买、卖双方以抬高信用为目的,虚拟商品交易的行为 ? D 对于买、卖双方以抬高信用为目的,低价促销的行为 ?泄露以下哪些个人信息会被处罚?正确答案:D 详细解析 ? A 收货地址 ? B 联系电话 ? C 联系人姓名

功能食品期末考试汇编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0级食检专业《功能性食品检测技术》试卷 2011年1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溶解度特性膳食纤维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水可溶性维生 素,水不可溶性维生素 2、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 3、谷胱甘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 合物。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 4、血红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体内输送氧气 5、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 6、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 7、人体内的自由基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占主导地位 8、酶类清除剂一般为抗氧化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 9、茶多酚的主体成分是儿茶素类化合物。 10、机体消除活性氧O2-·的第一道防线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二道 防线是过氧化氢酶(CAT)和GPX。 11、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酶类清除剂,又称为触酶,它可促使H2O2分解为分子 氧和水,清除体内的过氧化氢 12、异硫氰酸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抗癌。 13、植物甾醇的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率比胆固醇低, 只有5%~10%。 14、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硒 15、参与合成甲状腺素的微量元素是。碘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功能食品: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功能因子:功能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内消化酶消化吸收,但能被大肠内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及木质素 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常量元素:一般将占人体体重0.01%以上的元素 微量元素:一般把含量占人体体重0.01%以下的元素 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益生菌:能够在生物体内存活,并对宿主的生命健康有益的一类微生物。 益生元 三、判断对错(每空1分,共6分) 1、人体的酶系统只对L-糖发生作用而对D-糖无效()× 2、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

(完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题.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漂移: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现象,称为呼吸漂移。 2、后熟:所谓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 3、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田间生长时,其组织积贮了大量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深刻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 4、热烫:又称烫漂、杀青、预煮。 5、商业无菌:杀菌后食品通常也并非达到完全无菌,只是杀菌后食品中不含致病菌, 残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非致病菌在正常的食品贮藏条件下不能生长繁殖, 这种无菌程度被称为“商业无菌”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部分无菌。 6、指数递减时间 (D 值 :在热力致死速率曲线对数坐标中 c 的数值每跨过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一时间被定义为 D 值,称为指数递减时间。 7、热力致死时间 (TDT 值 :指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 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活菌 (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8、 Z 值:指 TDT 值变化 90%(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9、杀菌值 (F 值 :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10、致死率:L i =1/Fi ,L i 表示在任何温度下处理 1min 所取得的杀菌效果相当于在标准杀菌条件(121.1℃下处理 1min 的杀菌效果的效率值。

11、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RT :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 10-n 或 1/10n (即原来活菌数的 1/10n 所需的时间(min 。 12、非热杀菌(冷杀菌 :是指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 使食品达到特定无菌程度要求的杀菌技术。 13、过冷点:低于冻结点的温度被称为过冷点。 14、初始冻结点:溶液在开始冻结时的温度称为初始冻结点。 15、低共熔点:溶液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冻结, 随着冻结过程 的进行,水分不断地转化为冰结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溶剂达到共同固化,这一状态点被称为低共熔点。 16、 TTT (食品冷链“ 3T ”原则 :指时间 -温度 -品质耐性,表示相对于品质的允许时间与温度 的程度。 17、水分活度:溶液的水蒸气分压 p 与同温度下溶剂 (常以纯水的饱和水蒸汽分压(p0的比:a w =p/p0。 18、平衡水分:是指食品与周围空气处于平衡状态的水分含量, 其数值与食品 水分活性密切相关。 19、给湿过程:湿物料干燥的结果是水分从物料表面向外(周围空气扩散, 这个过程称为给湿过程。 20、导湿过程:食品物料内水分通常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 对流干 燥时 物料中心水分比物料外表面高,存在着水分含量差。外表面上的水分蒸发掉后则从邻层得到补充,而后者则由来自物料内部的水分补充。因此,在物料干燥过程中, 在物料的断面上就会有水分梯度出现,水分沿着梯度扩散的过程就是导湿过程。21、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食品保藏学重点试题

最低水分活度;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水分活度围,这个围的下限称为最低水分活度,即当水分活度低于这个极限值时,该种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代和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在食品储藏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水分活度,就能抑制或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为0.70-0.75作为微生物生长的下限。 导湿性;水从高水分向低水分扩散,从部向表面迁移,水分迁移的现象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食品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物质称为食品抗氧剂。 增效剂;本身无生物活性,但与某种药剂混用是能大幅度提高药剂的毒力和药效之助剂。 脱氧剂;又叫吸氧剂、除氧剂、去氧剂,能在常温下与包装容器的游离氧和溶解氧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并将密封容器的氧气吸收掉,使食品处在无氧状态下储藏而久不变质。 呼吸强度:每小时每千克鲜重的果蔬放CO2或吸收O2的量,单位是mg(ml)/(kg.h)。呼吸强度大,说明呼吸旺盛,组织体的营养物质消耗快,加速其成熟衰老,产品寿命短,储藏期就短。 O2的临界浓度:鲜活食品的呼吸作用随空气中O2含量下降而下降,释放出的CO2也随之减少,当CO2释放量降到一个最低点后又会增加起来,这是因为发生了缺o2呼吸的结果。当CO2释放量达到最低点时,空气中O2的浓度 自然呼吸降氧法:普通气调冷藏,即MA储藏,指的是靠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来降低O2的含量和增加CO2的浓度。 快速降氧法:即CA储藏,指的是在气调储藏期间,选用的调节气体的浓度一直保持恒定的管理,该法是用机械在库外制取所需的人工气体后送入冷藏库,又称“人工降氧法”。他有两种形式:机械冲洗式气调冷藏,机械循环式气调冷藏。 同位素: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相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此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的产生,这些不稳定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或称之为放射性核素。一般可以放射a,β+,β=,r射线。 1、影响食品稳定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保存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因素主要包括食品的抗病能力、食品的加工方法与有效性以及食品的包装类型和方式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等因素。 2、简述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食物中所含酶的作用,化学成成以及降解和脱水。 3、说明镀锡薄钢板的结构。 五层构造:钢基;合金层;锡层;氧化膜;油膜; 4、简述二重卷边的结构。 (1)结构分为五层板材;盖钩3层;身钩2层;(2)四要素:圆边后的罐盖;具有翻边的罐身;盖钩的胶膜;具有卷边性能的封罐机;(3)结构对于容器有良好的封口作用,完善的致密性能,从而保证罐头食品的罐藏效果。 5、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酸性食品:PH<4.6常压杀菌,即杀菌温度不超过100℃。 低酸性食品:PH≥4.6 高温高压杀菌,即杀菌温度超过100℃; 原因: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孢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食品的酸度与微生物的耐热性这一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酸度高的食品与酸度低的食品相比杀菌温度可低一些,杀菌时间短一些。 6、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食品在杀菌钱的污染情况a.污染微生物的种类b.污染微生物的数量 2.食品的酸度(pH值)绝大多数微生物,在pH值中兴围耐热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都可以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食品加工与保藏》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小题 2分) 1.指食品加工、制造中最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 2.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3.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4.在121摄氏度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在升高F值的情况下,细菌的耐热性也会升高。 5.指物料在挤压过程中还受到热的作用。 6.指食品被冷却或被冻结,通过降低温度改变食品的特性,从而达到加工或贮藏目的的过程。 7.指一定压力下液态物质有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8.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的过程。 9.采用雾化器将料液分散为液滴,并用热空气干燥雾滴而完成脱水干燥的过程。 10.将食品水分降低到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活动的程度就可有效的保藏食品,在部分食品其水分含量达40%以上,却也能在常温下有较长的保藏期,这就是中湿食品。 二、填空题(共 20分,每小空 1分) 1.气调贮藏法、辐照贮藏法。 2.冷藏、冻藏。 3.迟滞期、急速期、僵直最后期。 4.工业烹饪、热烫、热杀菌。 5.真空冷却法、水冷却法。 6.食品物料、前处理。 7.空气解冻法、微波解冻法。 8.箱式干燥、喷雾干燥、常压干燥、传导干燥。 三、选择题(共 10分,每小题 1分) 1.A 2.A 3.C 4.D 5.C 6.B 7.C 8.D 9.B 10.A 四、简答题(共 30分,每小题 10分) 1.对影响果蔬组织结构的因素有:(1)细胞的膨胀状态;(2)细胞粘着力的变化,细胞黏着力依赖于细胞间果胶质的数量和状态。在果蔬成熟过程中水溶性果胶增加,不溶性果胶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力减

功能性食品期末考试题2(可编辑修改word版)

《功能性食品》测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 脂肪替代物: 2. 功能性食品: 3. 益生元: 4.复合碳水化合物: 5.益生菌: 二、填空题: 1.肥胖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能量摄入过量引起的,所以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基 本开发原则是保持能量负平衡状态,限制能量摄入量,增加能量的消耗。 2.维生素K 可促进血液凝固,预防伤口大量出血及皮肤淤斑。 3.维生素 D 可促进Ca、P 吸收, 预防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 4.维生素PP 是两种重要的辅酶的组成成分,可防治癞皮病。 5.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等功能性甜味剂是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的 酶系统,故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有效。 6.多元糖醇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摄入后不会引起血液血糖值 与胰岛素水平的大幅度波动,可用在糖尿病人的专用食品生产中。 7.大蒜中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功效成分,而具有杀菌抗病毒活性。因此它还具有“地 理生长的青霉素”之称。 8.果糖是最甜的天然糖品,甜度一般是蔗糖的1.2~1.8 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功能单 糖。 9.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和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功效成分。 10.黄玉米当中的活性成分玉米黄素具有预防老年性黄斑区病变、预防白内障等 功效。 三、判断题: 1.当人体缺钙时,引起骨钙的“搬迁”,导致人体产生疲劳症状。长期缺钙时,易发生慢性疲劳综 合症。√ 2.大豆当中的功效成分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及抗激素作用.√ 3.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4.所谓“盐食欲”是一个人对盐量的要求,它与体内盐含量的关系并不一致,人体内缺钠时会主动 要求吃含盐较多的膳食,可是喜欢吃含盐较多的膳食者却不一定缺盐,而可能是由于习惯的原因。√ 5.维生素C 可促进胃黏膜损伤愈合,因此胃黏膜损伤患者可多食用果蔬补充维生素C。√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矿物质中,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一组是( C )。 A.钙、钠、钾B.钾、镁、钠 C.钙、镁、钾D.钠、镁、钙 2.下列维生素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和血管功能的是( B )。 A.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3.下列单糖中,不能作为功能性食品基料的是( A )。 A.D-木糖 B. L-葡萄糖 C. D-果糖 D. L-半乳糖 4.下列成分中,既是营养素又是功效成分的一组是( D )。 A.淀粉和维生素 B. 生物碱和矿物元素 C. 皂甙和维生素 D. 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5.下列有关减肥饮食控制法当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要采用低能量饮食,使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 B.能量摄入的控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降低,不可过急,适度即可。 C.膳食纤维含能量低,可延缓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是减肥膳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为防止过多水分储留在体内,应限制食盐的用量,每日不超过2g 为佳。 6.下面的维生素中,属于抗衰老的“铁三角”是( D )。 A.维生素A、E 和C B. 维生素A、C 和K C. 维生素B、E 和C D. 维生素E、C 和A 7.下列物质中,( C )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功效成分,而具有抑制肿瘤、杀菌、抗病毒 活性以及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因此具有“蔬菜皇后”之称。 A.卷心菜 B. 花椰菜 C. 洋葱 D. 地瓜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题库(刷题)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围,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间缩短。(对)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对) 3.For 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s (OMF), the magnetic field is always homogeneous. (错)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会高于湿球温度。(对)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晶核,开始结晶。(错)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对)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错)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液属于高渗溶液。(对)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错) 10.Aluminium is widely used for three-piece cans manufacture.(错) 1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分泌的乳汁。(错) 12.pH小于4.7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对) 13.Pulsed light (PL) applications are limited to the surfaces of products. (对) 14.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物料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而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同。(对) 15.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错) 16.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对) 17.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对) 18.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对) 19.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我国的代号为96。(错) 20.The shelf life of packaged foods is controll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food and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the package.(对) 21.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错) 22.Sometimes, the wet-bulb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dry-bulb temperature.(错) 23.Polyester is more commonly used in semi-rigid containers.(对) 24.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错) 25.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常用单位有居里(Ci)、贝克(Bq)和克镭当量。(错) 26.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状态,它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对) 27.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对) 28.Because ultra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UHHP ) process is a novel nonthermal processing, the work of compression during UHHP treatment will not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foods.(错) 29.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升。(对) 30.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湿度需控制在0.70~0.75之间。(错)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教学提纲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

精品文档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食品毒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C 6.A 7.A 8. D 9.C 10. C 11.B 12.C 13.B 14.C 15.B 16.A 17.A 18.B 19.D 20.D 二、名词解释 靶器官:是指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协同作用: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 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 蓄积作用: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可经代谢转化以代谢产物或者以未经代谢转化的原形母体化学物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物反复多次给予动物染毒,而且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与排出机体的速度和总量时,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就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在某些部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DNA序列发生的可遗传改变,可分为三个类型:碱基置换、移码和大段损伤。 致畸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作用于发育期的胚胎,引起胎儿出生时具有永久性的形态结构异常。 危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二、简答题 1.食品毒理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 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其内容包括食品毒 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 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 机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2.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半数致死量和每日容许摄入量?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化学物质;或 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 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 力。 毒作用是指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靶器官内达到一定浓度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毒物对动物机体所引起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 半数致死量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一半时所需要的 剂量。 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每个人终生每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可测知的不 良影响的剂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1、食物 是指一切天然存在可以直接食用或经初级加工可供食用的物质。 2、食品 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 3、食品工业 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它工业产物的体系。 4、食品工程 运用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技术手段在社会、时间、经济等限制范围内去建立食品工业体系与满足社会某种需求的过程 5、食品加工 现代食品加工是指对可食资源的技术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工业产物的全过程。 6、食品保藏 广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切措施。 狭义: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而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直接措施。 7、食品保鲜 保持食品原有鲜度的措施。 第一章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 1、基础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按习惯常划分为果蔬类,畜禽肉类,水产类,乳、蛋类,粮食类等。 2、初加工产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它既是加工产品,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是原料,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指糖类、面粉、淀粉、蛋白粉、油脂等。 3、辅助原料:是指以赋予食品风味为主,且使用量较少的一类食品原料,包括调味料、香辛料等。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果蔬细胞:一般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等构成:① 原生质体: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础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几部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原生质体来实现的。② 液泡:是指成熟的细胞内形成的充满汁液的泡状物。细胞液除含有90%以上水分外,还含有许多水溶性的糖、有机酸、单宁、植物碱、无机盐、花青素等,使果蔬

食品加工工艺学 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加工工艺学》绪论至第一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格2分) 1、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四大类途径,第一类运用无菌原理、如辐射技术;第二类抑制微生物活动、如冷藏技术;第三类利用发酵原理、如发酵技术;第四类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如气调保藏技术。 2、列举一些常见的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方法: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 泡沫干燥等。 3、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使干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 干制品的质量最高。 二、名词解释(共20 分,每题4分) 1、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2、升华前沿:冷冻干燥过程中出现的食品的冻结层和干燥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升华前沿。 3、导湿温性:在对流干燥中,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4、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5、瘪塌温度:在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定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因素框架结构发生瘪塌,此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 三、问答题(共50 分)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2分) ①微生物的影响; ②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最新食品质量管理期末考试试卷1及答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玉溪师范学院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编号:0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方式:□考试 □考查 (□闭卷 □开卷 □理论部分 □其他) 系(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 食品药品监督与管理 年级: 2011 学号: 姓名: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一、写出下面缩写的中文名称(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 10分) 1、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2、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3、GMP 良好操作规范(规程)。 4、CIP 就地清洗。 5、SSOP 标准卫生操作程序(规范); 或者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规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题,每空0.5分,共 15分) 1、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性危害有( 细菌 )、( 病毒 ) 、( 寄生虫 )。 2、质量的特点包括( 经济性 )、( 广义性 ) 、( 相对性 )、( 时效性 )。 3、管理的基本功能( 计划 )、( 组织 )、( 领导 )、( 控制 )。 4、质量波动分为( 正常波动 )和( 异常波动 ),前者是由( 偶然性 )原因引起的,后者是由( 系统性 )原因引起的。 5、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是( 次氯酸钠 ),在消毒手时其浓度是( 50PPM ),消毒工器具时其浓度是( 100PPM )。 6、食品企业常见的虫害有( 苍蝇 )、( 蚊子 )、( 蟑螂 )、( 老鼠 )。 7、HACCP 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GMP )和( SSOP )。 8、PDCA 循环又叫( 戴明循环 ),它的特点是( 周而复始 )、( 阶梯式上升 )和 ( 大环套小环 )。 9、动物的( 健康状况 )和( 兽药 )的使用都影响到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如奶牛乳腺炎可以导致牛奶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三、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方框内,本大题共 20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 C )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 A.中国 B .日本 C.美国 D .德国 2、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 C )为中心。 A.产量 B .利润 C .质量 D .效益 3、“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是对( A )的质量管理的概括。 A.全员 B .全过程 C .全企业 D .多方法 4、质量原始记录来源于( A )。 A.班组 B .车间 C .管理层 D .决策层 5、产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毕和成品入库时的检验和试验费用称为( C )。 A.鉴定成本 B .内部故障成本 C.工序和成品检验费 D .工序控制费 6、据国外企业统计,质量成本一般占企业总销售额的( C )。 A.5% B .10% C5%-10% D .15% 请 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食品加工保藏期末考试卷

1、为延长果蔬原料贮藏保鲜期,应尽量排除环境中的氧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V) 3、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 冰的结晶。 5、按浓缩的原理,冷冻浓缩、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属于非平衡浓缩。 6、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 7、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 8、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没有发酵作用。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 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10、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 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内分泌的乳汁。 2、pH小于4.7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 4、冷冻干燥可以较好地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热敏性物质,较好的保留原有体积及形态,产品易复水,因此是食品干燥的首选方法。 6、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X)8、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9、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 间缩短。(V) 5、浓缩时,蒸发1公斤水分必需提供1公斤以上的蒸汽才能完成。 6、微波用于食品加热处理的最大缺点是电能消耗大。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 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 8、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均匀 混合的物态体系。 9、维生素E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 1、判断水产原料新鲜度的方法有感 官鉴定法、化学鉴定法及微生物鉴定 法。 3、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 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 升。(V)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 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会高于湿球 温度。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 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晶核,开始 结晶。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 7、某物质在辐射过程中,其G值越 大,说明该物质越耐辐射。 8、采用烟熏方法中的冷熏法熏制食 品时,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物的 温度不超过22℃ 9、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 时间内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状态,它 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 方法。 3、无论对于哪类食品物料的冷藏, 只要控制温度在食品物料的冻结点 之上,温度愈低,冷藏的效果愈好。 (X) 4、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 可以达到灭菌、灭酶的 目的,从而延长保存期。 (X)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 液属于高渗溶液。(V) 10、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数 码的3~7位数字为商品生产商、商 品类别和检查代号。 2、芽孢菌的耐热性要高于一般的微 生物。 6、微波在食品运用过程中除考虑食 品的质量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必须注意泄漏问题。 7、137Csγ辐射源半衰期比60Co长, 因此,在食品辐射保藏中采用较多。 1、果蔬的有氧呼吸与缺氧呼吸释放 的能量相同,产物不同。 4、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 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湿度需控制 在0.70~0.75之间。 5、多效真空蒸发浓缩可以节省蒸发 的蒸汽消耗,且随效数的增加,耗汽 量不断下降,因此效数越多越好。 3、果蔬类在冷藏过程中,冷藏环境 的气体组成可能随果蔬的呼吸作用 而发生变化。 2、超高温瞬时杀菌适应于所有食品 的杀菌。 ??4、在对流干燥过程 中,物料内部的水分梯 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 反;而微波干燥过程中, 物料内部的水分梯度与 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同。 3、当温度低于0℃时,食品物料中的 水分即开始冻结。 7、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 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 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 常用单位有居里(Ci)、贝 克(Bq)和克镭当量。(X)

食品加工保藏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食品加工保藏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干制保藏: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3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下某细菌群中每杀死90%残存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4. 食品的冻藏:就是指将食品的温度降低到食品冻结点以下的某一预定温度(一般要求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15℃或以下),使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晶体。 5. 乳的酸度(oT)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ml乳所需要的的0.1N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二填空题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称为腐败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三大类。 2. 干燥过程的特性可用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及温度曲线来进行分析 和描述。 3.水分活度(Aw)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汽压与同温下测得 的 纯水蒸汽压之比,Aw值的X围在0-1 之间。 4.热处理时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环境条件有pH 和缓冲介质、离子环境、 水份活性其他介质成分。 5.影响挤压食品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挤压的工艺操作条件和食品物料 的流变学特性。 6. 冻结食品在生产、贮存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 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7扩散和渗透成为食品腌渍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8食品的蒸发浓缩加工过程中蒸发的必要条件是热能的不断供给和生成 蒸汽的不断排除。 9 辐射源是食品辐照处理的核心部分,用于食品辐照加工的辐射源有人

功能食品学期末复习题精简版

名词解释 1 功能性食品:功能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 2 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食用安全性极高。 3 自由基清除剂:能将自由基还原为非自由基的氧化剂称为自由基清除剂。自由基清除剂(FRS)是指具有延迟、抑制和阻断ROS(活性氧)/OFR(氧自由基)氧化损伤的物质的总称,是能够与OFR结合并使之清除的机体保护剂。 4 活性多糖:多糖是由糖甙键连接起来的醛糖或酮糖组成的天然大分子。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多种功能有关,大量存在于藻类、真菌、高等陆生植物中。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又被称活性多糖。 5 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 6 膜分离:根据生物膜对物质选择性通透的原理所设计的一种对包含不同组分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的方法。分离中使用的膜是根据需要设计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离的混合样品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7 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8 衰老: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 9 功能性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而功能性甜味剂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10 肿瘤:肿瘤(tumor,neoplasm)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通常称为癌症(cancer)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而形成的新生物。 11 葡萄糖耐含量: 12 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 13 疲劳:以肌肉(精神和思维)活动为主的体力(脑力)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间),出现活动能力的下降,表现为疲倦或肌肉酸痛或全身无力。 14 免疫: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5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的、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调节细胞生长衰老的一类活性多糖。 16 免疫球蛋白:一类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及外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免疫和生理调节作用,是动物体内免疫系统最为关键的组成物质之一。 17 自由基: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它的单电子有强烈的配对倾向,倾向于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原子基团结合,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因而自由基非常活泼,成为许多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18 超临液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19 谷胱甘肽:一种由3,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过,谷胱甘肽 的条件下,才可以有效地在人体中工作. 正常的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完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重点

绪论 1、食品工业: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固定的厂房(场所) 、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他食品 工业相关的配料、辅料等产品的行业。包括3 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19个中类,50 个小类。 2、食品加工: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和设备,对可食资源进行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其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 工业产品的全过程。 3、食品加工常用技术:粉碎、蒸煮、烘烤、发酵、腌渍、烟熏 4、食品保藏:对可食资源进行相关处理,以阻止或延缓其腐败变质的发生,延长其货架期的操作。 5、食品保藏常用方法:低温保藏(冷藏及冻藏) 、高温保藏(热处理灭活保藏) 、脱水保藏(干燥保藏) 、提高食品渗透压或酸度的保藏 方法、辐照保藏、化学保藏 6、食品保藏常用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原理、抑制生命活动的保藏原理、运用发酵原理进行保藏、利用无菌原理进行保 藏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 1)果蔬呼吸作用:果蔬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在酶的参与下的一种缓慢氧化过程,使复杂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放出能量。(2)呼吸强度:是衡量果蔬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通常以 1 Kg 水果或蔬菜经过1 h 呼吸作用后,所放出的CO2 的毫克数来表示。 (3)呼吸商:(RQ)也称呼吸系数,为果蔬呼吸过程中所释放出的C02与吸入的02的体积比。 ( 4)呼吸漂移: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现象。 ( 5)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渡的过程。 ( 6)催熟:利用人工方法加速后熟过程称为催熟。 ( 7)果实的衰老:是指一个果实已走向它个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开始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崩溃及整个器官死亡的过程。 2、果蔬有哪些基本组成成分?各组成成分对果蔬及果蔬制品品质有怎样的影响? (I)水:是水果和蔬菜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平均为80%?90%。 果蔬水分的蒸发作用:失重和失鲜;破坏正常的代谢过程;降低耐贮性、抗病性。 ( 2)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是果蔬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 3)有机酸:果蔬中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3 种,一般称之为“果酸” 。酸与果蔬制品加工工艺的选择和确定关系密切。 (4)含氮物质:主要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果实中的含量较少。蛋白质和氨基酸与果蔬制品的风味密切相关,尤其 对饮料口味的影响。 (5)脂肪:在植物中,脂肪主要存在于种子和部分果实中(如油梨、油橄榄等) ,根、茎、叶中含量很少。( 6)单宁(鞣质/鞣酸) :单宁属多酚类物质,具有涩味,含量过高会产生很不舒服的收敛性涩感;但适度的单宁含量可以给产品带来清凉的感觉,也可强化酸味的作用。单宁与糖和酸的比例适当时,能表现良好的风味,故果酒、果汁 中均应含有少量的单宁。单宁可与果汁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絮状沉淀,有助于汁液的澄清,在果汁、 果酒生产中有重要意义。 ( 7)糖苷类:大多数有苦味或特殊的香味。部分糖苷却有剧毒,如苦杏仁苷和茄碱苷。 ( 8)色素:脂溶性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 水溶性色素:类黄酮色素(花青素、花黄素) 。 (9)芳香物质:醇、酯、醛、酮、烃、萜和烯。( 10)维生素 (II)矿物质:钙、磷、铁、镁、钾、钠、碘、铝、铜等,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盐类存在。 ( 12 )酶:水解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 、氧化酶 3、果蔬的呼吸作用类型。 主要是有氧呼吸,缺氧呼吸是有害的。 ①呼吸强度:果蔬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贮藏期限的长短。 ②呼吸商:呼吸系数(RQ)是衡量果蔬呼吸特性(或呼吸状态)的指标,通常是在有氧情况下测定。底物不同,呼吸 系数(RQ)不同;同一底物,缺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大。 ③呼吸状态:A、高峰呼吸型也叫呼吸跃变型或A型:苹果、洋梨、桃子、木瓜、甜瓜、番茄、香蕉、芒果、草莓 特点:生长过程与成熟过程明显;乙烯对其呼吸作用有明显影响;可以推迟高峰期的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