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西兰环境分析

新西兰环境分析

新西兰环境分析
新西兰环境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

(一)、投资政策概况

国外直接投资(FDI)在新西兰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西兰是传统的资本输入国。据新西兰统计局最新官方统计,截至2002年3月底,在新西兰的外资累计达1714.42亿新元。同期,新西兰对外直接投资额为791.03亿新元。在过去五年中,外资平均占新西兰GDP的4-5%。外资的投入、外国企业的广泛设立,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商品的竞争力,服务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就业机会增多,先进的知识、技术在国内市场得以充分利用。因此,新西兰鼓励外商投资,并将视其为长期的发展战略。

新西兰政府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没有税收、贷款等差别对待政策。

新西兰政府认为本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以市场为导向;稳定安全的环境;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先进发达的通信、公路、铁路、海运和能源网络;从业人员文化程度高,掌握多种技能;资产成本在太平洋地区最具竞争力;资金自由流动不受阻碍;实行单一税制,企业税仅为33%,大多数情况下免收资本收益税或者征收最低额;外资企业的所有纳税按照国际税务协定规定享受优惠;研发成本100%免税;平均关税全世界最低。同时,新西兰政府还为有资质的企业提供战略投资基金、提供研发基金和员工培训补贴等措施来吸引外资。

1、禁止内、外资进入的领域

新西兰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除了比如核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世界各国都严格控制的领域外,没有其他禁止内、外资进入的领域。

2、限制内、外资进入的领域

1)、涉及土地的投资

涉及土地的海外投资必须获得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审批。海外投资者必须证明该项投资对新西兰是有利的。如:为新西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新西兰带来新的技术;开发新的出口市场或为新西兰出口商增加出口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效率、产量和服务质量;为新西兰带来新的投资;增加对初级产品的加工;投资人是否打算永久定居在新西兰等。其中,涉及农场地的投资项目,该农场地必须是已经面对新西兰国内市场公开发售过的土地,投资人还必须证明该项目确实或极有可能带来实际的效益。据此,对未在国内市场公开发售过的土地,国外投资被剥夺了与国内投资同样的竞争权利,无法进入该领域投资。

2)、渔业

新西兰自1986年开始对渔业捕捞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持有者要缴付配额使用费。新的公司一般得不到配额,但可以从其他公司那里购买或者租赁。除国内渔船外,新西兰渔业公司也包租外国船队,或允许外国渔业公司参与商业性捕捞。新西兰政府对外国企业投资新西兰的渔业捕捞实行准入管理。外国投资者在新西兰从事渔业捕捞或生产,除了要遵循1995年《海外投资管理条例》的要求,即在拥有一定规模(5000万新元的)资产或土地(5公顷或价值1000万新元以上的)的公司持有超过25%股权时,经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审批,同时还需要根据1996年《渔业法》第56、57条的规定,申请并得到一定的豁免和许可,才有资格参与分配或者购买新西兰海区渔业捕捞的配额、配额使用权、临时捕捞证或年度捕捞权等。近年来新西兰海外投资委员会受理和批准的投资渔业的外国投资,在新西兰吸收利用

外资总额中只占非常小的份额。外国投资者很难进入到新西兰商业捕鱼业领域。

3)、眼镜制造业

1976年《验光及配镜法》规定在新西兰从事眼镜制造业的外国投资者,不得拥有该企业45%以上的控制权。

4)、垄断性行业

外资难以进入的行业还有电信、国内航空、能源开发与供应、印刷等垄断性行业。根据规定,外资拥有的股份不能超过新西兰电信公司(Telecom New Zealand)总股份的49.9%;新西兰航空公司(Air New Zealand)的外资所有权不得超过49%。这些限制规定打击了国外资本对新西兰该领域投资的积极性,并且对外资与内资设置了不同的待遇标准,限制了外资进入的程度。

在新西兰从事电力、煤气开发与供应的公司,除了一家是澳大利亚公司外,其余5家全是新西兰国有企业。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限制外资进入这些行业,但是由于新西兰市场规模小、现有管道和网络系统掌握在这些国有企业手中,外资实际上已很难再进入这个行业。

目前新西兰仅有两家大型印刷公司,限于市场规模和相关技术工人的短缺,外资进入此行业也具有一定难度。

3、鼓励内、外资进入的领域

新西兰政府确定了以下六个行业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1)、信息与通信技术:保健IT、移动/无线、虚拟环境和可视化、特技和游戏、电子政务/电子保险、农业技术和环境工程

2)、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治疗学、农业生物科技、营养学、生物探索、环境保护、林业科技

3)、电影业:电影外景及后期制作、电影音效、电视纪录片及广告

4)、特种制造:航空、轻合金、游艇、农业科技、食品、电子/IT

5)、木材加工:锯木、再加工产品、板材

6)、食品饮料业

4、审批事项及机构

新西兰对资本输出没有任何管制,仅由新西兰统计局定期统计,以供宣传和研究。

根据《海外投资管理条例(1995)》,在新西兰投资的大部分项目无需审批。只有当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将会使得该投资者获得或掌握25%及以上新西兰某些重要财产、不动产或土地时,该项目需要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批准。该委员会根据《海外投资法(1973)》成立,主要的职能是审批海外投资者在新西兰进行重大投资项目的申请。

根据《管理条例》,海外投资者指的是:

(a)在新西兰境外成立的公司及其子公司;

(b)非新西兰公民或未获得新西兰永久居留权的个人;

(c)25%及以上的股份或决定权被外国人掌握的新西兰公司;

(d)下列任何一项情况超过25%的信托投资公司:1、托管人是外国人;2、有权指定托管人的人是外国人;3、信托财产是因外国人的利益而被托管;

(e)合资企业中有25%以上的外国人或外国人掌握该企业25%以上的决定权;

(f)信托公司的管理者或托管人是外国人或外国人享有25%以上该公司的收益;

(g)25%以上被外国人拥有或控制的任何实体。

(二)、有关政策

新西兰政府欢迎海外投资者来新西兰投资。在新西兰进行投资所遵循的法规是《外资管理法》。具体由新西兰储备银行、财政部长和食品、纤维与生物安全及边境管理部长监督执行。新西兰没有外汇管制,对在新西兰的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和收益汇回自己的国家没有限制,对海外借贷、红利、利润、利息、管理费、偿还贷款以及贸易欠款的汇出在换汇方面也没有限制。

根据1995年修订后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如占用一定土地,或欲取得、掌握属于新西兰“重要财产”的控制权,须先经外资管理委员会审批。但审批程序较简单,政策也比较宽松。投资者只需证明其项目能使新西兰受益,原则上都会得到批准。

1、对土地使用和“重要财产”定义为

1).外国投资者占地面积超过5公顷或土地价值超过1千万新元;

2).外国投资者占用敏感地域(如海滩、受保护湖泊及特别岛屿、国家保护和保留地以及对毛利人有重要意义的土地等)超过0.4公顷;

3).外国投资者在公司占有25%或更多的股权。公司通常根据投资各方所占的表决权比例来决策;

4).资产拥有者或下属实体发放的债券超过1千万新元;

5).外国投资者在开业前任何一年的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支出超过1千万新元;

6).外国投资者为开业获得超过1千万新元的财产。

2、对于获准从事生产制造业的外资企业,尚有两条限制性政策:

1).《1983年捕鱼法案》规定,未经渔业部长批准,捕鱼配额不得发放给外资企业;海外投资委员会同时规定,在12英里领海以外、200英里新西兰专属经济区海域以内从事商业性捕鱼业投资,外国投资者的股份不得超过24.9%。

2).《1976年验光及配镜法案》规定,从事眼镜制造业的外国投资者,不得拥有该企业45%以上的控制权。

3、根据《条例》,不涉及土地的投资项目,下列情况必须获得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批准:

A.设立新企业的花费超过5000万新元;

B.获得某新西兰公司25%及以上的控制权或所有权,且该转让的酬劳或该公司的资产价值超过5000万新元;

C.海外投资者在已经拥有某新西兰公司25%及以上的控制权或所有权的情况下,想要增加所拥有的该公司的证券份额,若收购的酬劳超过5000万新元,或该公司及其附属资产的价值超过5000万新元,或所涉及的额外份额证券本身价值超过5000万新元;

D.获得用于继续开展业务的财产的花费超过5000万新元。

根据《条例》,涉及土地的投资项目,下列情况必须获得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批准:

A.获得“土地”、不动产或“土地”股权,不论该“土地”的价值为多少;

B.向拥有或控制任何“土地”、不动产、或“土地”股权的人收购债券,无论所涉及的金额大小,只要该收购会导致下列情形:

i.“土地”的拥有者成为外国人;

ii.外国人收购25%及以上“土地”所有者的拥有权或控制权或增加此股份。

4、《1973年海外投资法》和《条例》对“土地”的定义如下:

A.面积超过5公顷或与相关联土地面积共超过5公顷的任何土地;

B.岛屿:构成全部或部分岛屿的土地(特定岛屿除外);面积超过0.4公顷或与相关联土地面积共超过0.4公顷、构成特定岛屿的一部分、Chatham岛的任何土地;

C.海岸线、湖泊及保留地:包括或邻接海岸线、面积或与相关联土地面积超过0.2公顷的土地;包括或邻接湖床面积超过8公顷的湖泊、面积或与相关联土地面积超过0.4公顷的土地;面积超过0.4公顷、作为保留地或历史古迹的土地。

D.除上述土地外任何价值超过1000万新元的土地。

涉及捕鱼配额的投资,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须根据《1999年渔业法》第56、57条的规定,申请并得到一定的豁免和许可,才有资格参与分配或者购买新西兰海区渔业捕捞的配额、配额使用权、临时捕捞证或年度捕捞权等。

《1996年渔业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在新西兰上市的公司不被视为外国公司,申请捕鱼配额不受该法第56条第1款“不允许将捕鱼配额分配或出售给外国人/公司”的规定的约束。该法第57条第3款规定,捕鱼配额也可以分配给海外投资者,只要能证明该许可对新西兰是有益的,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来新的技术、增加出口等。

5、涉及土地的投资项目,除符合上述条件外,海外投资委员会也会考虑:

A. 该项目是否能:

1. 为新西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或保持将会失去的就业机会;

2. 为新西兰带来新的技术或新的商业技能;

3. 为新西兰开发新的市场或为新西兰出口商增加出口渠道;

4. 提高市场竞争力、效率、产量和服务质量;

5. 为新西兰带来新的投资;

6. 增加对新西兰初级产品的加工;

B. 投资人或掌握该公司控制权的人(如果投资者不是个人)是否打算永久定居新西兰;

C.其他法律可能规定的事项

D.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合适。

从整体上看,新西兰近几年对外投资规模有所下降,而吸引海外投资总量也在逐年减少。新西兰政府虽然表示鼓励海外企业来新投资,但在政策上,如税收、贷款、移民等方面,对外资企业没有任何优惠,外国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完全平等。

二、经济

(一)人口数据

2013年新西兰人口普查报告于新鲜出炉,总人口数达到了4,242,048人。结果显示,新西兰人口老龄化加深,人种愈发多元化。

相较于2006年,2013年总人口数增长了5.3%,即214,101人,达到了4,242,048。男性占总人口比例的48.7%,女性占51.3%。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人口中间年龄达到38岁,在2006年为35.9岁。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了607,032人,较2006年上升了12.3%。15岁以下人口的数量较2006年有所下降,由2006年的867,576人下降到2013年的865,632人。而落在50-69岁年龄区间的人口数量大幅上涨。从性别上看,女性人口中间年龄为38.9岁,男性为36.9岁。

新西兰国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402万,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较为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效率的农、林、牧业,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较高。

新西兰经济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以前主要依赖农产品出口。70年代以后,农产品出口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使新政府财政状况恶化。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西兰政府转变了宏观经济政策,追求低通胀和财政收支平衡,同时允许汇率浮动、放开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取消农业补贴、推行国有资产的公司化和民营化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新西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使新经济在90年代以后出现了较快的回升。1998年以来,虽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美、欧、日经济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是由于出口持续增长,移民和随之而来的资金流入带动了国内需求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新西兰经济在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截至2003年6月的统计资料,按年度计算,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62亿新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GDP为3.19万新元(约1.82万美元)。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为1.5%,失业率为4.7%。近几年来新西兰一直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较低、汇率较为坚挺的国家之一。

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使得农、林、牧业成为新西兰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新全国51%的土地为天然牧场或农场,29%的土地为林地。畜牧业和畜牧产品加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国现有各类牧场和农场6万多个,占地1380万公顷,2002年饲养羊3955万只、奶牛516万头、肉牛450万头、鹿164万头。全国有大约640万公顷天然林、190万公顷人造林,林业资源丰富。2002年生产

锯木2200万立方米,其中60%加工成为锯木、纤维板、家具、纸浆、纸和其他制品。农、林、牧业及其他初级产品的产值,约占新西兰GDP的12%。2002年,新西兰出口产品中有50%以上是农、林、牧产品及制品。

新西兰海域辽阔,实行200海里经济区,海域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大专属经济区。海区内有上千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数百种,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出口产品中约4%是渔业产品。

新西兰能源结构多样。在基本能源消费中,石油占33%,天然气28%,地热15%,水力12%,煤7%,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沼气、工业废物和木材等)占5%。主要矿藏有金、铁砂、银、磷酸盐、锰、钨等。

新西兰制造业以乳制品、食品和木材加工、毛毯、皮革、烟草以及造纸等轻工业为主。机械设备、电器、金属制品和石化工业亦具有一定规模。近些年信息和通信产业、软件业、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也比较快。2002年新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1.7%。

新西兰服务业近年来持续增长,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66.3%。新西兰自然风光优美,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国际旅客流量已达200万人次以上。2001年国际游客在新的支出为52.4亿新元,比上年增长9.8%。新西兰公路、海运和航空业都非常发达。全国有公路9.2万公里,主要港口13个。航空运输联接南北岛各主要城市和世界各地。仅奥克兰国际机场通航的国际航线就有近30条。每年航空业运送国内外旅客约800万人次。

新西兰《储备银行法1989》和《财政责任法1994》规定了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框架,其核心是保持物价稳定,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0-3%。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官方贴现利率(Official Cash Rate)2003年末为5.0%。新政府财政政策审慎、透明。2001/02年度财政盈余为24亿新元,净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4.5%。

进入2003年以来,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由于新元持续升值,新西兰传统产品如羊毛、纸浆和肉类等出口全面下滑,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造成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据一些经济学家预计,2003年新西兰GDP将增长3%左右。

今年以来虽受美国次贷危机及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疲软、新西兰元持续走强、干燥天气影响乳制品和肉制品生产等因素影响,新西兰经济将出现明显放缓。但新西兰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大量移民涌入,旅游市场看好,

教育出口兴旺,房地产业不断升温,使新国内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里,新西兰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中新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据2008年1月31日,新方发布的2007年度货物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新货物贸易总额75.5亿新元(按新西兰储备银行公布的07年月度平均汇率1新元=0.74美元,约合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西兰向中国出口19.6亿新元(合14.5亿美元),同比增长4.3%;从中国进口55.9亿新元(合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中国仍然保持新西兰第3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是新西兰第4大出口市场和第2大进口来源地。2008年4月7日中新两国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自此,新西兰也成为与我国签署全面自贸协定的第一个发达国家。

新西兰羊毛产业贸易状况

新西兰的羊毛产量随着羊存栏量的逐年降低而减少。2003年6月年度,新西兰的羊毛产量为17.27万吨(净吨,未脱脂前的产量为22.96万吨)。

表一:新西兰羊毛出口总量及出口额

年份出口总量(吨)出口总额(亿新

元)(FOB)

2000 185,035 8.7

2001 175,809 8.3

2002 157,247 8.2

2003 149,694 7.5

2004年1-4月54,276 2.4 从出口国别构成来看,新西兰羊毛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印度。

表二:2003年新西兰羊毛主要出口市场及出口额

国家出口量(万吨)出口额(亿新元)

中国 3.22 1.42

英国 2.18 1.03

意大利 1.16 0.78

澳大利亚 1.24 0.66

印度 1.06 0.50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羊毛进口国,占其羊毛出口总量的21%,总出口额的19%。从上述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新西兰羊毛出口的数量、金额以及主要出口市场的变化都不大,稳定性较强。除出口外,新西兰每年约加工12-15%的羊毛,主要加工成地毯、羊毛粗纱,也包括一些羊毛服装。

三、文化

新西兰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国家,新西兰的族群包括欧洲人后裔、亚洲人和太平洋岛国居民,他们共同形成和谐、丰富多彩的新西兰文化。新西兰人分别来自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新西兰社会主张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人人平等。

作为一个英语国家,新西兰也具有浓烈的毛利文化色彩。毛利文化对新西兰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移民,毛利族人大多属于一个大族或支族。每一支族都有自己的殿堂,殿堂被视为圣洁之地,是毛利人举行宗教仪式、葬礼及部族重大议事和决策的地方。

四、机会

这也许是最能吸引外人投资新西兰的原因。新西兰的政治系统承袭英国的民主政治架构,是世界上最民主和谐的国家之一,它有两个主要的政党但彼此观念接近,以历史佐证及稳定的社会民主政治可以预言,新西兰的政治方针在未来将不致有重大改变,仍将以经济挂帅。

自从1984年的经济改革,新西兰如今已成为一个开放而限制极少的自由经贸国家,新西兰对金融及外汇并无管制,因此资本进出自如,不受限制。利率不设限,关税大幅度降低,准许外资独控公司,购买商、住宅及工业地(但未开发林地目前则仍需部会核准);同时可自由汇出资本盈余或股利。

位于西半球之间的地理优势及为国际换日线上领先一天开始的国家,使新西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享有充分地利及应用的时间。金融市场的外汇交易、借贷,以及小额权益,二十四小时不停在全球运作,使新西兰因此可能成为国际金融连锁体系中的一环。以策略来说,新西兰如同日本市场的一扇橱窗,它介入日本贸易盈余的再循环,但因亚太地区的发展极需挹注资本,而不宜夸大渲染这份潜力,不过新西兰优越的地理位置,仍非常适于对其它地区的金融中心提供服务。

最近五年来,虽然新西兰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欧、日经济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是由于移民和资金大量流入,带动了新国内需求的扩张,加上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出口持续增长,使得新西兰经济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54%。

五、威胁

劳工短缺成企业发展最大障碍失业率创历史最低水平近5年来,新西兰经济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这既大大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2.4%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新西兰经济潜在的自然增长率(据称在2.5%~3%之间)。由于经济持续增长,新西兰的就业形势空前之好。2004年第4季度新失业率降至3.6%这一历史最低水平。

然而,在新西兰相当多的行业中,技术工人以及粗工(以下统称劳工)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3月23日公布的一项国际性商业调查显示,新西兰企业主认为,熟练劳工短缺已经成为新西兰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这个调查结果印证了新西兰经济研究所今年1月份的一项调查的结论:新西兰企业界发现,现在招募合适的雇员正在变得比1974年以来任何时期都更加困难。

伊利的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一、人口及社会文化分析 自从三氯氰胺事件爆发以来,乳制品市场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一度造成乳制品销量骤减,利润额持续走低等不良状况。但就乳制品市场整体发展状况而言,由于消费者对于乳制品消费习惯的惯性较强以及长期积累下的“乳制品营养保健”的意识使得近期以来乳制品市场渐渐回暖,消费热点集中在“伊利营养舒化奶”和“伊利金典牛奶”上。消费主体的整体特征与事件爆发前相差不大,中青年消费群体及老年消费群体依然是乳制品消费的主体力量。因此下一步的策略依然围绕着这两部分消费人群展开,以期获得最好的效果。社会文化方面,由于消费者更加注重牛奶的保健功能,愿意增加价格购买中高端牛奶,所以可以将产品营销重点转移到中高端产品层,满足市场需求。 二、经济、科技及法律政策相关因素分析 尽管入冬以来,全球遭遇经济危机,国内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由于国内市场内需较强,而且乳制品属于快速消费品类,是消费人群日常所需,消费力度较大,所以在短时间内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乳制品市场的负面影响尚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而且现下正值秋冬季节,消费者更加注重保健,乳制品市场销售总额有望持续上涨。据相关报道称,伊利品牌个别产品项目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总体来说,经济环境比较乐观,伊利应抓住时机,有所作为,达到预期营销目标。 科技及法律政策方面,三氯氰胺事件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安全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科技含量的需求。由于消费者中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问题,普通的日常饮用牛奶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营养补充作用。伊利营养舒化奶通过无菌添加乳糖酶等独特技术研发,可将牛奶中90%以上的乳糖分解,满足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者及乳糖酶缺乏者的饮奶需求。科技牛奶已经成为现阶段以及以后几年内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伊利品牌的个别产品已经顺应了这一趋势,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应。下一阶段的任务应该是进行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在法律政策方面,由于国家及时出台了针对乳制品市场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应措施,再加上伊利企业自身的积极响应,整顿管理,所以伊利企业在国家质检总局抽检、企业自检、送检产品的过程中表现良好,伊利品牌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法律政策方面的优越环境,为伊利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新西兰的自然环境

新西兰自然环境 美丽的新西兰位于大洋洲的西南方,紧邻澳大利亚,始建于公元1000年由波利维亚人发现,后经欧洲移民后裔开发和建设。有"白云之乡" (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美誉的岛国新西兰,像一叶扁舟漂浮在西南太平洋上。新西兰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北邻汤加、斐济,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冲。面积为26810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900千米。面积和曰本及英国相近,北岛多火山和温泉。`近一千年来,在这片有着广袤田野的土地上,古毛利人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欧洲的探险家们又带去了先进的科学、宗教等欧洲文化,创造了今天繁荣富强的新西兰。 新西兰的美丽在于她的四季如春。她地处南半球,即使最寒冷的七月和八月,平均气温也不低于摄氏10度;最炎热的一月和二月,气温则保持在摄氏25度左右。潮湿温暖的气候使新西兰出落得清新又活跃,无论是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还是绿草茵的山坡、水清沙白的海滩,无不把宽广的自然空间和优雅的现代化环境结合得恰到好处。 新西兰有五大城市:奥克兰、惠灵顿、汉密尔顿、基督城和达尼丁。奥克兰是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30万,是新西兰的工业和商业中心,首都惠灵顿,人口约42万,是新西兰政治和金融中心。居民以信仰基督教及天主教为主。

新西兰的居住环境 大多数新西兰人居住在市郊或乡村,拥有自己单独的一幢两、三个卧房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单层小楼。但现在住公寓的人越来越多。 新西兰人喜欢亲自动手装饰、保养、维修和改装自己的房屋。有些人甚至使用成套工具设备或在职业建筑师的帮助下,自己盖房子。 和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新西兰1991年,它显示了全国有1,164,400个长期有人居住的房屋,其中74%是房主自家居住。在普查的当天晚上,99%的新西兰人住在平时固定居住的房屋或公寓里,只有不到1%的人是三人以上合住一室。平均一所新居占地123平方米,每个住家平均有2.8人。这样算来,每个新西兰人的平均住房面积将近44平方米。1994年12月份,新西兰的中等住所的价格为134,000新西兰元;大多数拥有自己住房的人(56%)年收入在是30,000新西兰元以上。 各家银行间相互竞争以获取国内的借贷市场。1992年6月至1993年6月的一年之内,银行所贷出的住房贷款总计200亿新西兰元。保险公司也为买房提供贷款。贷款方提供的借贷合同十分灵活,借方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和付款间隔,更改贷款的种类或把它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财产。房屋,通常自己的住宅是许多人最主要的投资领域。还有些人购买第二处住所以便度假时居住或出租获取收入。近四分之一的新西兰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家庭(54%租屋者的年收入少於25,000新西兰元)。新西兰住房公司是一家国有公司,管理著近70,000所住房。它的作用是为低收入居民提供住房及相关服务。与此同时,它与市政府的或私营部门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按市场价收取租金。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重难点】 重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世界屋脊】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着特征。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空气,日照,太阳辐射。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车别很大,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拉萨位于海拔高。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但日较差,藏族的传统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

原始的生态, 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是 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它的毛皮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身,可以载负重物。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7。牧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主要的牲畜有、、,他们都能适应、、等特殊高原环境。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谷地,东部的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生长。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酒,民居多为。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 【课堂检测】 10。“高原之舟”是对()的爱称。 A。藏绵羊B。骆驼C。伊梨马D。牦牛 1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 A。本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案例9——新西兰生态城市建设

案例9 新西兰的生态城市建设 1993年,Waitakere是新西兰第一个完成21世纪议程的城市。21世纪议程是一个相当庞大和复杂的文件,其关键是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尤其是认识人类、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世纪议程认为对未来开发和目前活动应有谨慎的和长远的眼光。鼓励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决策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意活动。 作为城市战略规划的拓展,Waitakere市的绿色蓝图描绘了其生态城市前景,并阐明了市议会和地方社区为实现这一前景而采取的具体行动。绿色蓝图是指导该市议会行动的文件,它承诺了市议会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责任、步骤和具体行动。Waitakere市的生态城市蓝图最终是由社区居民而非市议会实现的。其重要的成果包括: 1、建立合作伙伴关系。Karekare的水生贝类禁捕法案,商业开发和市中心的建设,lwi的开发和资源管理计划,Kay路的包填协议,更安全的社区议会,健康峰会; 2、项目。港口视野概念规划,Henderson和Titirangi区的更新改造Piha/Karekare区水质改进; 3、政策义务。加强城区的实力,建立绿色网络,休闲服务策略,减少固体垃圾量,实行更加清洁的生产。 Waitakere的建设目标为可持续的、动态和公平。以上3个目标均适用于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 1.环境: 可持续的环境:这是新西兰资源管理法案的基础。可持续性是“在一定限制范围内的发展状态”。使用可更新的资源数量必须小于其再生量,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但往往不能准确地知道极限在哪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有时要采取预防措施,或实行“无悔”政策。

企业投资环境分析

企业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有机综合。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风险,获取最大利益,企业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外部环境为条件的,企业对投资环境分析,对及时准确地作出投资决策和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投资环境分析的意义及目的 (一)进行企业投资环境分析,可以使投资决策有坚实的基础,保证决策准确无误。通过分析可以使企业充分地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资源的供应情况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动向。只有了解这些因素后,才能保证投资决策正确无误。任何投资人一定时期的投资额、投资方向和投资时机等等的确定都离不开对投资环境的深入分析,当投资方案本身没有质量问题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举足轻重。我们只有对环境变化中的主要和次要因素,长期和短期因素,直接和间接因素做全面深入研究,并深刻把握对环境的变化的承受程度,才能真正做好科学和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进行企业投资环境分析,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把握投资时机,不断地进行投资环境的研究,才能使企业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在出现了有利条件时,及时进行投资,以获得良好的投资效果。当出现不利于企业的因素时,及时采取对策,以避免客观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进行企业投资环境分析,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预期效率。决策者应站得高,看得远,预见未来投资环境的变化情况,作出符合长远发展趋势的决策。 二、企业投资环境分析的相关因素

企业投资环境包括的相关因素很多,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都会对投资有影响,目前我们主要分析的相关因素是:(一)经济发展。包括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利率高低和当地企业的发展. (二)相关资源和区位优势,这里主要指原材料。燃料等各种资源供应量和供应价格,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产品、材料、制造工艺、技术装备的科技水平,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教育、人才、文化所具有的环境优势。 (三)产业聚集。指区域内的各种产业及配套设施业、如产值、行业、就业结构等等。 (四)政治形势和政府服务。指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规定和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及管理水平情况,是否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投资者服务的政府。 (五)优惠政策配套资金,主要指创新基金和新科技项目资金和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税收、进出口许可、市场购销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 (六)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设施建设和电信设施,光缆环境建设及互联网中心建设。道路设施包括航空、货运、物流运输、地铁、公交、物流港配送区及外运公司。 (七)配套服务。既教育培训机构、酒店公寓、文化水平、宗教、风俗习惯、医疗健身、餐饮购物及公共品价格、主要制水电气的消费价格情况等。 (八)生态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特色、绿化覆盖面积、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隔离地区、重点道路绿化带及环境质量。

新西兰农业

新西兰农业 一、农业地理环境 新西兰地处西南太平洋,位于南纬34-47度,国土由南北两个主岛和部分岛屿组成,南北距离1600多公里,面积2710万公顷。新境内多山,全国仅有1/4的土地在海拔200米以下,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湿润。由于地形多山,各地区气候相差较大,年均降水量从380毫米到8000毫米不等。 二、农业基本情况 新西兰是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新西兰全国农业用地共1558万公顷,共有农场8万多个,分布在12个主要农产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产区均有自己的特色。 根据1995/96年度可比价格计算,2002年3月年度新农业产值60.72亿新元,占同年度新GDP的5.6%。此外,农产品加工占新西兰加工业的相当份额,包括农产品加工的整个农业产值超过新GDP的15%。农业也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根据1999年农业调查,农业雇佣的劳动力达到21.53万人,占当时劳动力总量的11.4%。 三、农业产业 (一)畜牧业 总体来讲,由于地形多山,雨量充足,非常适合草场生长,新西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全国各农产区均以牛羊养殖为主,并兼有其它特色。新全国共有畜牧农场5万8千多个,畜牧业用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7%,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总数的80%左右,其产值也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畜牧业产品一直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产品,其出口额约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50%以上。 新西兰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全国共有牛羊养殖农场5万多个。其中肉牛羊养殖农场约35000个,奶牛场约16000个。此外还有养鸡场、养猪场、养鹿场和养马场等。 【奶牛养殖】根据最近一次农业调查结果,新西兰全国的奶牛场有大约16000个,主要分布在北岛地区。全国奶牛数量约为432万头,奶牛品种主要是弗里斯牛和泽西牛,年产牛奶131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制造乳制品。年生产干酪28万吨,黄油35万吨,全脂奶粉44万吨和的特种奶粉31万吨,干酪素近10万吨左右。 乳制品是新西兰的重要出口产品。2001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78.2亿新元,同比增长3成以上,占新西兰农产品出口的45.2%,新出口总量的24%。在国际市场上,新西兰是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2大乳制品出口国,出口总量占到世界市场的31%左右。黄油和干酪素的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奶粉和干酪的出口均居世界第二位。 【肉牛养殖】全国共有肉牛养殖农场12000多个,还有牛羊共养农场近11000个,主要分布于马纳瓦图(MANAWATU)、怀卡多(WAIKATO)、霍克湾(HAWKES BAY)和南岛的坎特布雷(CANTERBURY)等地。肉牛存栏467万头,主要是阿伯丁?安格斯牛,通常与绵羊一同放牧,以便充分利用草场。2001年,共生产各种牛肉59.6万吨,其中出口33万吨,金额17.5亿新元,占出口总值的5.4%,居世界第三位。 【养羊业】近年来,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较低的市场价格使新西兰的绵羊头数有所下降。截止

光明乳业的市场环境分析与营销战略

更多资料请访问.(.....) 摘要:在我国乳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企业族群。乳业市场的竞争已经不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已经扩张到了企业族群之间的竞争。企业族群的形成是基于这些企业有相同的历史传统,拥有相近的资源,在目标顾客、产品定位等方而的一致性较高。根据分析,我国乳品行业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营销战略同质化程度高以及产品相似性高。中国市场有13亿人口,这是等待开发的“大金矿”吸引着众多国外投资者、跨国公司的进入,本土的乳业巨头也纷纷出招,国内乳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中,以沿海一带的乳品企业面临

的挑战更为严峻。北方的几个大企业,如蒙牛、伊利、完达山、三鹿等取得了地理上的便利,靠近东北和内蒙占这两个优良的奶业基地:南方的企业则占有市场成熟的优势。现如今,在中国乳制品业这个大“战场”上各显神通,因此,针对乳业行业产品特征对于如何制定适合于自己的营销战略就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 关键字:上海光明;光明乳业;销售策略;产品特征 Abstrac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gradually formed a business group. Dairy market has been not only a contest between individual enterprises has been to expand the business competi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Business groups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enterprises have the same historical tradition, with similar resources, target customers, product positioning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higher sid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crisi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ame marketing strategy with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of products, as well as high.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market, which is wait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ld" attracted many foreign investors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enter the local dairy giant also came one after another, domestic dairy product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mong them, in order to the coastal area of dair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serious challenges. North of the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such as Mengniu, Erie, Wandashan, San Lu has been made, such as geographical convenience, close to the northeast and Inner Mongolia accounts for two excellent base for the dairy industry: the South’s business is a mature market share advantage . Now, in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in this "battlefield" Gexianshentong, against the dairy industry on how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i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marketing strategy has become the key to deciding the fate. Keyword: Shanghai Guangming; Bright Dairy; sales strategy; product features 前言 本文从企业的市场环境分析的五个方面来分析:潜在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这;替代品生产者;买方;供方,来对在对光明乳业分析。通过运用当今几种普遍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光明乳业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后,本文对光明乳业的营销战略提出几点建议:1.避免盲目的扩张行为,保持在以华南为重点的长江以南的市场的优势地位。2.重点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以相同和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可感受的附加值,其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稍高的价格提高收入。在外观、质量、功能方而要具有独特性。同时,在客户服务、品牌形象等方而也要做到3.采用高品质高价格策略在行业中竞争,即以特别高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这要求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做出新的产品定位。要把市场细分极致化,针对特定的市场,供应特定的产品。为此需要建立研发中心,主要是对产品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还需要建立营养中心。以产品为主向顾客提出不同的营养配方,标出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 第一章引言 我国的乳品从奢侈品到大众食品是近年的事,2000年到2005年我国乳品消费的总量及人均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调查显示2000年乳品消费总量为686万吨,人均消费4.4千克;2005年乳品消费总量为962千克,人均消费7 64千克,1995-2005年10年间消费总量和人

新西兰兔的饲养环境消毒方法

新西兰兔的饲养环境消毒方法新西兰兔 新西兰兔的饲养中,每天都要做的就是环境的消毒,每天常规的消毒、出栏后的清洗消毒、饲养场废料的有机处理,每一步都关系到阻隔饲养场的疾病传播,消毒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情况具体的来进行选择。 一、物理消毒法 1.清扫、冲刷、擦洗、通风换气;此类为机械性的消毒法,是最常用、最基础的消毒法,简单易行。机械性消毒并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大大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有利于提高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并可为家兔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2.阳光曝晒有加热、干燥和紫外线杀菌三个方面的作用,有一定杀菌能力。在日光下暴晒2~3小时可杀死某些病原体,此法适用于产箱、垫草和饲草饲料等物的消毒。 3.紫外线灯照射: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可杀灭一些微生物。主要用于更衣室、生产区入舍通道等的消毒,一般照射不少于30分钟; 4.煮沸:煮沸30分钟,可杀灭一般微生物。适用于注射器、针头及部分金属、玻璃等小器械用具的消毒。 5.火焰消毒:这是一种最彻底而又简便的消毒法;用喷灯(以汽油或液化气或酒精为燃料)火焰直接喷烧笼位、笼底板或产箱,可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二、生物热消毒法 是利用土壤和自然界中的嗜热菌,来参与对兔粪尿及兔舍垃圾(饲草、饲料残渣废物)的堆肥发酵,利用其产生的大量生物热来杀灭多种非芽胞菌和球虫等寄生虫的消毒法; 三、化学药物消毒法 是利用一些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病源微生物、寄生虫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物进行消毒的方法。此法在家兔生产中广为使用,不可缺少。理想的消毒剂应对人、兔无毒性或毒性较小,而对病源微生物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且不损伤笼具物品,易溶于水,价廉易得。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 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 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歌曲视频引入:播放歌曲视频《天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找出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的界限,并找出学生代表上台画出界限,掌握相关的地理事物。了解青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是世界海拨最高的高原(海拨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一、世界屋脊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以及气候类型。

乳业环境宏观分析知识讲解

乳业环境的宏观分析 中国牛奶市场奶源主要是国产牛奶,进口牛奶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蒙牛、伊利、光明是国产牛奶三巨头,引领着国产牛奶业的发展。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在加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一、政治环境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乳制

品面临世界乳业的挑战,国内政府也出台了鼓励国内牛奶发展 的相关政策,如:一是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二是实施后备 母牛补贴政策、三是将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购置纳入财政农机 具购置补贴范围,国家对奶牛养殖农户购置牧业机械和挤奶机 械给予补贴、四是调整疫牛扑杀补贴政策范围、五是建立奶牛 政策保险制度、六是支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七是加强 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八是完善奶业产业政策。(来源: 新华网《我国出台扶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法律方面也逐渐走向完善,由于法 律作用市场的越来越规范,也为牛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好处。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由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各种因素构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人均奶类消费十几公斤,而国外人均消 费量百公斤左右,我国奶类人均消费量相当于人均销量的7%,这说明我国现有的乳制品生产、消费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为牛奶市场提供了契机。 三、 四、社会环境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位因素,而市场就是由那些有购买想法且有资金购买的人群组成。市场的规模在极大的程度取决 于人口的多少,人口越多,则潜在市场就越大,目前,就国内 而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已超13亿,众多的人口为乳制品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容量。随着人民的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看重,人民更有意愿和能 力去购买奶制品。对于液态奶主要客户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中 国国内的青少年规模庞大占国内总人口的20%左右以及随着 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国内老年人的比重也日渐攀升。 四、技术环境

孟加拉投资环境分析

孟加拉投资环境分析 孟加拉投資環境分析 (發佈日期:96年1月 29 日) , 紡織成衣業在孟加拉的經濟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約佔其工業總產值的38%,就 業人數超過450萬人,其中多數為女性。紡織成衣業是孟國銀行、保險、航運業的 主要客源,並帶動了運輸、飯店、美容、化妝品及其它相關行業。 紡織業現況 , 孟加拉紡織業的上中游,即紡紗、織布及染整等環節是較弱的一環,不論在出口值 及就業人數等均不及成衣業。據統計,目前孟擁有200多家紡紗廠,共有環錠式紡 紗逾340萬錠、羅陀式紡紗10萬組,產量每年約5億公斤,其中約40%的工廠技術 落後,設備老舊,需要更換設備及提升生產技術水準。孟加拉擁有350多家大、中 型機織布廠及1,000多家小型織布廠,共有4萬多台織布機,但這些織布機中,也只 有約1/4的織布機為新穎之噴氣、噴水、劍帶及小鋼梭等無梭織機。另外,孟國擁有 500多家針織布染整廠及300多家梭織布染整廠。 成衣業現況

, 成衣業是孟國最主要產業,對孟國國民生產總值貢獻度為10.5%。據孟國官方統計, 目前孟加拉有大小成衣加工廠共4,000多家(其中大型成衣加工企業有約600家), 直接從業人員180萬,約佔50%的工業勞動力。同時孟國成衣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 由80年代的6%逐漸上升至目前的75%,成為該國外匯的最重要來源。 , 近年來,孟加拉政府一直在積極尋求各種管道,力求取得紡織品出口國的優惠貿易 政策。另一方面,孟加拉政府積極東進,努力打開孟國紡織品在東亞及東南亞國家 的市場。為進一步擴大孟國紡織成衣業,孟國積極籌建成衣產業園區,據稱已獲世 界銀行的支持。孟加拉政府和世界銀行將在本(96)年6月簽署協定,據該協定世 界銀行將提供成衣產業園區1.50億美元用於建設基礎設施。 , 由於孟加拉地狹人稠,失業率居高不下,而紡織業屬勞力密集的產業,提供大量就 業機會,為吸引外商投資,孟加拉政府公告多項優惠政策如下:(1)出口加工區內 税務方面 A. 免稅 a. 免稅期10年,免稅期內對外國人免徵紅利稅。 b. 融資之存款利息免徵所得稅。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答案版)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滚动训练 一、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濒临波斯湾,城市化水平高达98.3%;人口396.5万(2013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只占总人数的38%,外籍人口中以印度人最多,其次是埃及。该国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近年来,该国重视发展多种经济,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图示意科威特位置和范围。 (1)简述科威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吉首市为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相互交汇。年降水量1,440.5毫米,日照1,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南联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 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已探明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磷、石灰石等矿藏50余种。 材料三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上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即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一带”建设局部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4.纺锤树为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高约30米,树干粗大,但木质却非常疏松(表硬里软),根系较发达。该树种耐旱忌涝,喜热、喜光、忌寒。现我国福建与广东都有栽植,下图所示纺锤树由珠海农科所从国外引进。下面为哥伦比亚示意图与纺锤树景观图。 (3)据材料说明纺锤树适应哥伦比亚自然环境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上)

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上) 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上) 一引语 1000多年前,一小队玻利维亚人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在太平洋区域的一次最富戏剧性的探险。他们从现在称为库克岛的岛屿出发,在没有罗盘和完全陌生的海里向西南方向航行了1000多里。他们的航行以发现太平洋上最大的两个岛屿而告终。由于岛屿陆地突起的海拔和宽广的面积形成了环岛海洋大气的垂直对流,发现者因此称这个岛屿为奥特雷(aotearoa),意为“白云之乡”。500年以后,第一批欧洲航海家发现了这个岛屿,并给它起了个名字-新西兰。 十多年前,新西兰人民开始了另一个历程,某种程度而言,这一历程与1000年前毛利人开始的航行一样,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新西兰:(1)宣布新西兰为无核区;(2)采取了一系列的资源私有化措施和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福利国家所必备的措施;(3 )按照自然疆界重新划定了内部政治行政区划;(4 )明确采取可持续原则为管理所有可更新自然资源的主要国家政策。此外,这些改革的速度之快和广度之深同样令世人注目。 最近的一项改革是《资源管理法》(resource management act,以下简称rma)。《资源管理法》于1991 年由新西兰国会

通过,并经1993年修正。这是一个国家法案,它授权区域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统一的环境政策指导下进行资源管理。这个统一的环境管理政策是以保持环境的生命可持续能力为目标,资源管理必须满足子孙后代合理的、可预测的需求,必须避免、补偿或减缓自然资源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通过这一法案的进程中,新西兰政府正如当初毛利人在完全陌生的海洋中探索一样;因为,即使在20年来可持续原则已经在联合国大会和决议中作为智慧的思想被强调,但在和新西兰国情类似的现代国家中,还没有一个国家把可持续原则明确宣布为一项调整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指导性原则。 由于《资源管理法》涉及的是跨越空间和多因子的环境管理,我们在这里选取了新西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与其他静态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的综合管理不同的是,水资源管理需要更高水平的地方政府间的和团体间的密切合作。这对《资源管理法》的实施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文还将考察其他环太平洋英语国家和普通法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共同关心的、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议题。我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展示新西兰实施《资源管理法》的经验及其与其他国情类似国家在处理类似社会-环境问题上的关联。此外,还可为其他人士在研究新西兰在水资源管理时提供参考;这正如新西兰一样,它也在仔细研究环太平洋国家在处理相关问题上的经验。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3、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反馈、巩固提升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难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美食,展示我国各地美食图片:东坡肘子、水煮肉片、姜葱炒蟹、龙井虾仁、碳烤松茸、昆虫菜等,让学生认识美食,猜猜是哪些地方的特色菜。 新课: 活动二:探究美食 南方地区美食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 1、出示南方地区景观图:江南水乡、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南风 光、四川民居等,引导学生概括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湿热 2、自主学习:根据“成都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认识南方地区的“湿 热”程度(气候) (1)、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和。 (2)、南方地区年降水量为_㎜。

(3)、以成都为例,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成都气温最高出现在_月,此时月平均气温约_℃ 成都气温最低出现在_月,此时月平均气温约_℃ 成都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月,该月降水约_㎜。 (4)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是和,气候特征是:_ 4、学生展示反馈,纠错 过渡:南方地区湿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分析) (二)位置和范围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在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中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在南方地区轮廓图中填注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的位置,并总结南方地区的位置特点 2、展示反馈 (三)地形地势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以下内容: 1、在南方地区轮廓图中填注出南方主要地形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的位置 2、比较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结合地形图和46页阅读材料回答) 3、读图分析南方地区地势特点 4、总结南方地区湿热的原因 5、巩固提升: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东却受寒潮影响 6、教师点拨总结 (四)湿热的自然环境对土壤的影响——红壤 认识红壤并分析其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活动三:创意美食(认识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小组合作讨论:

有关蒙牛乳业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蒙牛乳业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据高安德说:我国目前是仅次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乳品市场,我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未来,高附加值的牛奶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预测未来五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两到三倍。”目前为止,蒙牛乳业已成功成为中国的三大乳业巨头之一。对于蒙牛乳业的宏观市场环境分析如下: 一、Strength: 首先,借强势媒体,提升事件行销营销力: 在广告宣传方面而言,蒙牛认为广告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花费,媒体不仅是时间,更是一种资源。在蒙牛的传播策略中,广告通路中聚焦于中央电视台;蒙牛当年起步时,启动资金拿出三分之一做广告,第一年就选择投到中央电视台,使得蒙牛成为中国人的蒙牛,而不是一个地域性品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强势传播平台,蒙牛成功的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正是这种果敢的广告意识,为蒙牛品牌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最初的原动力。

第二,强势出击,转化后发优势 在内蒙古乳制品市场中,大家都知道乳业老大哥是伊利,蒙牛果敢站出来说是第二品牌,利用这种广告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最重要的,蒙牛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迅速整合资源,进军奶片,将鲜牛奶通过一系列特殊工艺制成一种新产品——蒙牛鲜奶干吃片,并由此成为奶片市场的第一强势品牌。 第三,创新变革,注重产品开发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不同饮用时机设计的不同产品系列,构成了蒙牛庞大的牛奶矩阵,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激凌、奶粉、酸奶、奶酪等五大类300多个品项。蒙牛研发生产的多个首创性产品开辟乳业市场的蓝海,为提升国人饮奶量开辟了全新的渠道。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成为蒙牛快速、持续成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第四,心怀感恩,构建和谐的产业链条 蒙牛把企业比作一个生态圈,在员工、奶农、股东、经销商共同构建的生态圈中,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必须得到兼顾。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管理,蒙牛启动了“牛奶安全工程”,向消费者和中外媒体敞开了牧场和农场,公布从收奶、生产、包装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乳业的信心。 最后,成长冠军,承担社会责任的冠军 对蒙牛而言,投身公益、回报社会,是一项必须坚持的善举,更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中国牛奶爱心基金”等社会公益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蒙牛乳业的企业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具体课标的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完三个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各章节中的第一节设计思路与本节相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本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与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分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大板块。教材的第一个标题为“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高寒。第二个标题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比较发达。 三、学情分析

本节所教为初二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接受新知识较为快速,对新鲜地理风俗事物的兴趣浓厚。且学生已经学习完前三章节内容,学习思路与本节相同,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的铺垫作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但不足的是,对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应特别注意将所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理清相关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脑海中有着学习区域地理的框架图,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分析,也为将来的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充分利用以前学过的有关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区的差异,提高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