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摘要】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必须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为着手,达到收藏、研究和宣传珍贵的中医药文物资料,促进中医药研究为目的,同时可丰富我国博物馆种类。中医药博物的建设必须从树立中医药博物馆自身独特形象、开发中医博物馆的科普功能、加强中医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社会多种力量多途径办馆等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中医药博物馆的内涵建设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管理

内涵丰富,且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反映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史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更好地对珍贵的中医药文物资料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以促进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和继承。本文根据我校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就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作一初步的探讨。

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

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的文脉,是人类文明历史传承的见证,是凸现民族文化品位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瑰宝,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的需要,因此定位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推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可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医药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作为国粹,中国医药学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立中医药博物馆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都有帮助。中医药学是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医学体系,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另外,中药多源自天然动、植、矿物,当今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中药是首选的绿色药物,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是21世纪世界医药学发展的主题。

建立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华夏医药的神奇,领略中华历代医药名人的风采,在介绍中国医药学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进行医学史研究和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文物就是最好的见证。因此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

1、树立中医药博物馆自身独特形象树立自身形象是中医药博物馆活力之所在,以突出中医药主题为特色,强化陈列和展览为核心。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做到布展的内容要创新,抓住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人、事、物,进行专题展,以实现常展常新;其次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展示手段将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如声、光、电配套,增强展品和内容的动感,逼真地再现历史,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再则,馆内布局和工艺设计要科学得当,馆内的任何装饰应当与祖国医药历史文化特色相配套,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不仅能从陈列展览中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还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强化和升华教育传播功能;最后,馆内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一个现代博物馆,除了以物化的方式将自己的特色形象推荐给观众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馆内工作人员的形象了。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中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和针灸医疗理论。 中医药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事业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早期医药(夏、春秋、战国) 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秦、三国)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西晋、五代)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创新(宋、元) 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温病学说的完善(明、清) 《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学理论,含《素问》《灵枢》18卷、162篇,(公元前475-公元220)——守山阁校本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药物分类法著作,有365种药,东汉(公元25-220年)《伤寒杂病论》,宋以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是临证医学标志(公元200—210年)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文浅注》,闵长乐陈修园著,光绪己丑(1889)仲夏镌——《金匮要略论注》,徐彬,字忠可甫著,上海校经山房成记书局藏板,光绪己卯(1879)年重镌 《汉华元化中藏经》,(220-581)托名华佗所作 ★五禽戏,据明《赤凤髓》,绘插图,周履清著(已下载)

人体经脉漆雕,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存仿品. 1983年,人体经脉漆雕出土于永兴西汉墓,高28.1厘米,周身遍绘标识经脉的红色线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它的出土把世界人体经脉模型历史推前了1100多年,为研究我国人体经脉的起源、经脉学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原件藏于绵阳) 《脉经》,公元300年,王叔和,光绪章卯暮春,池阳周氏校刊 ?《诸病源候论》,光绪12年冬月,湖北官书处重刊 ★《察病指南》,南宋,有脉象图

★《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有舌象图 《西藏医学史》,王镭,1991.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王镭、强巴赤烈,1986.7, ★藏医验尿图 《医林改错》,王清任,1830年 象牙雕妇科诊病模型(清,1644-1911)

中医药旅游研究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研究背景 甘肃宕昌县:做大中药材文章。宕昌县是中草药产业大县,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境内有野生及半栽培和栽培中药材592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已采集制成标本的有317种。近年来,宕昌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开发,已开通网络营销平台,扩大中草药交易量,并积极探索中药养生保健旅游新模式。2014年,唐人受邀编制宕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宕昌县中草药旅游带来发展新机。 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2013年11月13日,经甘肃省旅游局和省卫生厅争取协调,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函同意甘肃陇东南地区(包括庆阳、平凉、天水、定西、陇南五市)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作为“千年药乡”,此次重大机遇无疑给宕昌县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宕昌县也在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旅游商品的开发、药膳馆的开业等等。项目组考察期间,恰逢2014中国·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召开,现场参观了宕昌县中药材发展现状,已成功研制多项中医药相关旅游商品,有些尚未投入对外销售,且网络销售平台已日渐完善。目前最为欠缺方面为中医药养生项目、体验项目及综合性项目的开发。 (二)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受世界性回归自然大潮的影响,中医药旅游备受青睐。健康医疗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将取代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游。中医药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健康性动机和文化性动机,是中国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 2、挖掘民间中医中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医药是国粹、是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旅游可以将中国这一的国粹文化传承、弘扬开来。通过中医药旅游,根据各地中医药特色,建设中药材园、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特色产业街、食疗药膳建筑等中医药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和宣传中医药文化,增强游客的健康保健意识。

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设计方案(1)

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设计方案(1)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大学 1 目的及意义 建设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药发展史。目前,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只是对某一章节所涉及的医史、中药标本等有感性上的认识,缺乏系统认识。而博物馆的建设恰恰弥补了这项不足。其次,可以加大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我国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博物馆从大学走进社会,将会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使我国的中医药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而中医药也将拓宽它的领地。再次,可以扩大中医药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当前全国的中医药大学中,拥有专业性博物馆的学校寥寥无几,而中医药大学抓住时机搞博物馆建设,不仅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因此,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总体规划 初步构想总建筑面积3000~5000m2。包括:陈列厅、藏品库、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陈列厅分为中国医学史、中药、校史三部分,中国医学史展厅面积约800~1200m2,中药展厅面积700~1200m2,校史陈列厅面积约500~1000m2。

中国医学史展览厅按主题陈列分类,分为:中医药古文物、中医文献古籍、历代名医画像和造像、中医药古代用具、医学科教、少数民族医学、中医对外交流、历代名人与中医药等几个展区,每类按时代发展沿革布展。中药展厅要以其宏大规模充分展示中药学体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中药综合展区、中药材标本室等。校史陈列厅通过陈列校史图片、实物,简要反映和介绍中医药大学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前进方向。分为:学校概述、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发展现状等几个部分。通过参观,让观众了解学校的严谨学风,瞻仰历届校长、学校名人的塑像,增强学生爱校情感。 陈列厅采用环形布局,首尾相接,使参观路线固定,顺序性强。对门厅的装饰、布置、色调等安排处理要做到既不繁琐,也不过于单调;陈列厅净高以~m为宜,按人的最佳视线角度,最佳引导作用的活动路线,以及对展品和谐适用、舒适宜人的环境去组织安排;整体装饰应以简洁、大方、朴素为宜,色彩宜淡雅调和,光线宜柔和明朗,材料要吸音、保温,墙面、地面、吊顶应平坦。 陈列厅和藏品库必须从建筑面积、布局、防震、防火、防盗、防腐蚀、防潮及运输系统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设备等方面,认真规划建设。其他附属用房要结合使用功能要求,统筹安排,以形成博物馆健全协调的整体。 3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具体事项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养生先养心 摘要: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养心,这里养心不是指保护好你的心脏,而是要调控好你的心态,即情志养生。学会情志养生,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不仅对你身体健康有很大裨益,而且还可以治愈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养生养心情志养生身心健康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熟话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人们将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但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七种情志一定要调理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首先是精神上的错乱,然后就会影响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疾病。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 还有《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老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

中医药博物馆解说

中医药博物馆讲解词 Hi, good afternoon Welcome to our museum of TCM I’m the vice director of TCM department, other directors have been on a business trip. I’m very glad to introduce our museum to you. Our museum of TCM was constructed in 2013 and has an area of about 2000 square meters. It is consisted of four parts, they are east, west, north and south part. The main 从整体布局上讲,我们馆,分为东、西两大展厅、一走廊和南北两展厅,南面为学生创业工作室、中医文化复古场景展示。 目前我们所在位置为西厅。 馆内展示区讲解(从西区开始) 在我右手边为“精、气、神”主体墙 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所以说“精、气、神”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百姓也常常把“精、气|神”怎样看作人体是否健康的评价标志。 在这面展墙上,我们能看到神农尝百草、药王孙思邈、中医外科“圣手”华佗、著有享誉中外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自古医药不分家,在这面墙上,我们着重体现中国5000多年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同时也激励后人继承和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事业。 中国中药药系分布图 按照我们国家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和东西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主要分成19个药系;中药药系分布一直停留在书面和科研材料当中,(目前也存在诸多争议)。我们利用光、电一体化电子沙盘形式全面概述中国中药药系分布的情况,可以方便教师、学生直观辨别我国中药药系的分布和历景,也为下一步研究中药药系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依据。中药药系是着重展现各区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有历史记载的中药材生长、分布情况。 中药药系图解 这个药系图解完全配合中国药系分布沙盘详细解读各个药系的中药材的分布情况,也为我们更深度了解和掌握中国中药药系中药材分布,提供了一定帮助和指导。 目前通认黄河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所以以他们作为开头,目前有人认为是汉江。 这面主要是透明腊叶标本,利用白色透明聚脂薄膜,将经过处理的原色腊叶标本装裱其中,放置旋转展台上,不但可以起到教师、学生查阅、对照药用植物标本,同时也营造出美的意境。 江苏中药资源分布沙盘 我们江苏是医药大省,而我校学生主要来自江苏各地。通过此沙盘可以让我们的老师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而且此后,将继续在神州大地上扎根发展。 中药学作为中国文化的内容,不像西方医学,而是人人都知其然,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生成土壤。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围绕医药进行认识实践,由此创建的一切成果及其经历的过程。可以说中医学是一种产业,一种技术,也是一门学术。其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集古圣先贤和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智慧。总而言之,中医药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三个方面。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药精神文化博大之一。中医学家在千百年的行医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他们把不为名利,全力救治,潜心医道,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医德标准。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是医生最应忌讳的,如果行医以收取绮罗财物,食用珍肴佳酿为目的,那就是一种无视“病人苦楚”的“人所共耻”、“人所不为”的行为。他认为,医生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把人的生命价值看作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挽救病人的生命,看作是医生的最可宝贵财富。所以,他反

复强调,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任何一个病人都要一视同仁,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处处为病人着想。对“有疾厄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娃,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都要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对治疗中的风险,“不得赡前顾后,自虑吉凶”,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对病人的痛苦,“若己之心,深心凄枪”,不避“昼夜寒暑,饮渴疲劳,一心赴救”;对“有患疮痰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要不嫌脏臭。他说:“如此,可谓苍生大医,反之,则为含灵巨贼。”这种医学上的人道主义,正是对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墨家的“兼爱”、佛家的“慈悲”等人文观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的行为方式包括中医辨证方式,治疗方式,养生方式,还有医者的行为举止等等。而中医的养生学是最受人民群众关注的。而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养生中一种。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震亨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告诉人们必须自幼注意调养,平时注意调养,尤其在生命的转折关头,尤应高度注意调养。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防衰抗老,预防衰老疾病的发生,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说:“安不忘危,

白云山和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简介

白云山和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简介 白云山和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简称“神农草堂”)位于白云山南麓,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创意设计并设于其厂区内,已被认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神农草堂”是全国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突破传统博物馆以室内展示为主的固定模式,采用园林式设计,将中医药历史文化陈列展示与原生态中草药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一期工程——中华医药园和二期工程岭南医药园,总占地25300平方米,综合运用了浮雕、景墙、实物标本、仿真药具、生态种植、仿真硅胶人、半景画、多点触摸电子书等多种表现手法,已建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文化自然山水园林和社会公益性

的公共服务平台,游客可在此享受到淋漓尽致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一、门票:免费 二、开放时间: 1.周一闭馆 2.周二—周五:8:00-15:00 3.周末及节假日:9:00-17:00 三、交通路线 可乘坐246、808、884在白云山中药厂站下车,还可乘坐201、72路在犀牛角和天健广场总站下车沿沙太北路北行约200米即到。 四、主要流程: 1.介绍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展厅:用时约15分钟 2.参观神农草堂一期工程——中华医药园,用时约30分钟 3.参观神农草堂二期工程——岭南医药园,用时约45分钟 五、参观注意事项: 1.请至少提前一天提出参观预约(特殊情况除外),预约电话:87100314。预约时需说明人数、到达时间等事项。 2.进入园区请爱护中草药植物、雕塑浮雕作品,请勿采摘、攀爬。 3.进入园区请注意人身安全,请勿追跑打闹,请勿影响药厂正常生产工作。 4.毒草区有断肠草、见血封喉等剧毒草药,请切勿触摸、采摘。 5.由于园区依山而建台阶较多,上下台阶需小心谨慎,以防摔伤。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解说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激发他们爱科学、懂科学,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6300㎡,陈列展出面积4100㎡,年接待量24000人次。博物馆由序厅、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旨在弘扬华夏文化,展示国医辉煌,增加民族自信,启迪后昆智能,弘文励教,道业两昌。 走进博物馆,穿越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三幅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绘,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校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展示了我校在“厚德博学济世日新”的校训指引下,50多年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走过五十年悠悠校史,中国医史馆以古朴、厚重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史、安徽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和芜湖近代医药发展三部分。中华医药起源于远古,经历了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初步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2009年,包括我省“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济仁在内的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提起李

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提案

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375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办理 提案人:曹洪欣,帕尔哈提·阿不都热依木,林嘉滨,赵达生,周良辅,赵炳礼,连建伟,肖红,沈中阳,沈悌,其仁旺其格,黄传贵,高春芳,温建民,菊红花,雷菊芳,姜洪池,赵铱民,夏宁,姚乃礼,王承德,王国强,史大卓,池慧,吕爱平,王立东,王宇,王旭东,王国治,王红阳,李森恺,李辅仁,杨利霞,杨雄里,杨金生,孙建方,孙丰源,严卫星,李佩文,李文志,翁国星主题词:中医药,博物馆 提案形式:个人联名 内容: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是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优势领域与体现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而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大工程,也是具有国际吸引力而体现国家软实力的优势项目,已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二十多年来,几届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国家有关部委也反复研究,由于规模、特色等种种原因,至今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尚未启动,某种程度影响着国家优势领域引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作用发挥。 我们认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既是中医药行业的大事,更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涵,也有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中医理论与实践凝聚着中华文化精华,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对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全球社会经济进步、人类生存环境、健康观念、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变化,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优势更加凸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为对国家对外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无论是展示中医药文物,还是中医药成果都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和认同。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展示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的集成,对弘扬“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后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荫人类! 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发改委把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尽快启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规划与投资论证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医学与文化相结合、传统以现代相结合,治人与治病的中国医学科学的文物、历史与发展成就,具有在国际上对传统医学引领与示范作用,集文化研究和教育功能统一的重要基地建设。 来源:中国政协网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项目设计方案 精品

上海市第二批科普基地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项目设计方案 一、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资源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于2004年10月在浦东张江新校区建成开放。医史博物馆创办于1938年7月,为中国最早建立和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国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馆藏自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中医药文物14000余件,重点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史实和主要成就,对中医史教学、普及中医科学知识、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标本馆建于1958年,收藏中药和中成药产品3000余件,介绍中药形态、功效,传播中药科学知识。校史陈列馆于2004年成立,陈列校史图片、实物700余件,展示上海中医药大学1956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 亮点之一:该馆综合馆把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学说、把古代医学教育和行医活动“艺术化+虚拟化”,制成中医药的赞歌——“中医药千年回响”铜浮雕、历代医家及医事活动雕塑,制成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起源的造型——“精气神”浮雕、阴阳五行雕塑,制成中医药历史长河的两朵浪花——唐?太医署场景、宋?赵太丞家(清明上河图)场景。该馆这些原创的作品,表达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反映了孕育中医药的肥沃土壤——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用深入浅出的展示语言勾勒出中医药历史发展的脉络。 亮点之二:该馆中医科教专题馆陈列的针灸智能人、按摩点穴智能人、脉象仪、脉象模型、辨证论治触摸屏等展项,都是经过提升改造后的高科技展示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前来参观的男女老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贴近中医药学,都可以客串当一名实习“中医”,像模像样地“望问闻切”,观看舌苔、舌质形象液晶屏,使用辨证论治触摸屏系统,按切脉象模型和脉象仪,操练中医诊断和治疗技巧,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您还想成为一名实习“针灸医师”和“推拿医师”,那么请与针灸智能人和按摩点穴智能人结交“朋友”。 亮点之三:该馆针灸推拿、中医文化、中药方剂、养生康复专题馆展出的镇馆之宝——清乾隆皇帝赐与编著《医宗金鉴》官员、1744年铸造的针灸铜人,以及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辛荑、桂皮,宋代民间医生使用的八卦串铃,明代獬豸熏,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翻刻于1665年的《铜人明堂图》,珍本《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和《赤风髓》,历代医家的墨迹等等,都有很高的品位和观赏性。中外观众对展出的南北朝时期的中医外科手术器械等文物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几乎都认为我国古代是没有中医外科手术器械的。这些珍品将向您讲述杏林春暖、橘井飘香、仁术济世、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故事与传说,并介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祛病康复、养生保健的科普知识。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浅论对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一) 【摘要】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必须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为着手,达到收藏、研究和宣传珍贵的中医药文物资料,促进中医药研究为目的,同时可丰富我国博物馆种类。中医药博物的建设必须从树立中医药博物馆自身独特形象、开发中医博物馆的科普功能、加强中医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社会多种力量多途径办馆等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中医药博物馆的内涵建设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管理 内涵丰富,且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反映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史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更好地对珍贵的中医药文物资料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以促进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和继承。本文根据我校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就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作一初步的探讨。 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 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的文脉,是人类文明历史传承的见证,是凸现民族文化品位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瑰宝,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的需要,因此定位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推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可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医药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作为国粹,中国医药学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立中医药博物馆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都有帮助。中医药学是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医学体系,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另外,中药多源自天然动、植、矿物,当今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中药是首选的绿色药物,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是21世纪世界医药学发展的主题。 建立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华夏医药的神奇,领略中华历代医药名人的风采,在介绍中国医药学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进行医学史研究和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文物就是最好的见证。因此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 1、树立中医药博物馆自身独特形象树立自身形象是中医药博物馆活力之所在,以突出中医药主题为特色,强化陈列和展览为核心。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做到布展的内容要创新,抓住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人、事、物,进行专题展,以实现常展常新;其次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展示手段将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如声、光、电配套,增强展品和内容的动感,逼真地再现历史,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再则,馆内布局和工艺设计要科学得当,馆内的任何装饰应当与祖国医药历史文化特色相配套,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不仅能从陈列展览中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还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强化和升华教育传播功能;最后,馆内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一个现代博物馆,除了以物化的方式将自己的特色形象推荐给观众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馆内工作人员的形象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导游词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导游词 双语播客,科普之旅,由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监制,Shanghai Daily—上海日报社制作。今天我们将带你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轻呷一口草本茶让清香弥漫全身,品尝着港式甜点龟苓膏尽享午后阳光,你是否感到中医药已经成为一种养生之道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呢?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的中医药博物馆一探究竟吧!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由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展出面积约4000平方米,馆藏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中医药文物14000多件,中药标本和中成药3000多件,是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楼的医史博物馆—综合馆。 迈入自动门,位于脚下的是一幅地面铜雕,名为“中医药千年回响”,雕有远古时期的医疗器械—骨针和砭石。骨针用来针刺,砭石用来切割,刺泄淤血。缓缓前行,铜雕在眼前铺展开来,艺术地再现了各个时期医疗的发展梗概。它以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十二个字作阶段小结,这十二字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意为人体时刻处在阴阳的动态平衡中,一旦平衡被打破,疾病就会乘虚而来。

走过“铜毯”,便来到了位于大厅中央的阴阳五行雕塑,上下错落的双鱼对应着“阴阳”,下方的五块基石对应着“五行”—木火土金水。大厅两侧的六幅石雕生动勾勒了中医药发展的脉络图。从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到《黄帝内经》的出现,之后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五禽戏,到唐代太医署的建立,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写成,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无不展现出中医药学是集各家之智慧的伟大科学。 继续前行,位于大厅正前方的“精气神”浮雕映入眼帘。精气神、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渗入了中医药学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核心内容。“铜毯”在阴阳五行雕塑后又出现了,这里的画面显示中医药学前景广阔,从远古走向未来。 现在从左手边拾级而上,到反映各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展区去看一看吧。 这儿展出了各种珍贵的医史文物,包括医疗器械、医药著作等等,还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介绍,图文并茂,翔实生动。 早期医药展区反映的是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药学的影响。绕过屏风式的展板来到的是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展区,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扁鹊,精通望闻问切,是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医学家。 在展现中医药学全面发展阶段的展区,让我们来认识更多的伟大医学家,如发明了《五禽戏》的东汉医学家华佗,东晋的炼丹家兼医学家葛洪,和隋唐时人称“药王”、102岁高龄的孙思邈。东晋时期,君王们渴望长生不老,炼丹十分盛行,葛洪著有炼丹专著《抱朴子》,虽不是医学著作,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开端。孙思邈则因著有《千金方》而闻名于世,他的名言“大医精诚”更是教育后世医家不但要医技高超,而且也要医德高尚。 馆中还有形象逼真的唐太医署场景。正对太医署的是仿制清代的一尊针灸铜人,在古代,

中医药文化及智慧复习题

中医药复习题 --------------------------------------------------------------------------------------------------------------------------------- 【单选题】殷商时期负责医疗管理的官职称为 A、疾小臣 B、医工 C、医官 D、医师我的答案:A 【单选题】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A、钥匙 B、手段 C、方法 D、策略我的答案:A 【单选题】中国医药学的学科的人文学特点是 A、哲学向医学渗透 B、医药学科 C、社会学科 D、自然学科我的答案:A 1【单选题】甲骨文记载疾病的水平是 A、直观部位记载 B、疾病机理讨论 C、疾病症状描述 D、疾病程度描述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医巫分家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代我的答案:C 3【单选题】哪个朝代开始对医生有考核制度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代我的答案:C 4【单选题】负责周天子饮食的是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我的答案:A 5【单选题】负责万民科疾病的是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我的答案:B 6【单选题】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 A、钥匙 B、手段 C、方法 D、策略我的答案:A 7【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惟一继续发挥作用的学科 A、中医 B、文学 C、火药 D、天文我的答案:A 8【单选题】中医的处方相当于兵法布阵,清代医家徐大椿称之为 A、用药如用兵 B、阴阳平衡 C、医易同源 D、治病求本我的答案:A 【单选题】民族文化形成的“轴心期”时代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战国我的答案:D 【多选题】《周易》三圣是指 A、伏羲 B、女娲 C、周文王 D、孔子我的答案:ACD 【单选题】《周易》用卦表达不同的人生阶段,确定应该采取的对应态度,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模型 A、是 B、否 C、辩证 D、辩病我的答案:B 1【单选题】管子“天出其精、地出其形,乃化为人”说明人体由来是 A、大自然产物 B、天地万物 C、人为贵 D、阴阳平衡我的答案:A 2【单选题】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思维 A、是 B、否 C、辩证 D、辩病我的答案:A 3【单选题】《周易》三画卦变六画卦缘由在于 A、天、地、人各有阴阳 B、六六节 C、孔子加注释 D、演绎六画卦我的答案:A 4【单选题】《周易》简易是指: A、大道至简 B、阴阳为道 C、以人为本 D、阴平阳秘我的答案:A 5【单选题】《周易》变易是指: A、适应规律的不断调整 B、每天变化 C、与时俱进 D、日新月异我的答案:A 6【单选题】《周易》不易是指: A、规律 B、习惯 C、心态我的答案:A

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建设方向初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医药博物馆依托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等组织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功能,即通过收藏保管研究中医药文物,达到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目的,中医药博物馆需要从服务理念、发展体系、人才队伍、展览方式及宣传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41-02 中医药博物馆是通过收藏、保存、展览中医药文物,进行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教育传播的行业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外延和内涵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 一、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 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是:发展快、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广。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陕西、南京等地纷纷建立医史陈列室及博物馆。据有关专家粗略统计,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已有近五十家。这些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方式主要依托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及研究单位。其中院校博物馆在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中居主体地位,北京、上海、成都、广东、南京、天津等省市中医药院校已建设或筹备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包括医史博物馆、医史陈列室)。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强及品牌宣传,一些企业也纷纷投资,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博物馆。如成都迪康药业的成都中药博物馆、山东东阿阿胶博物馆、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天津中新药业自然人文陈列馆等。其他由医院、政府、民间力量创办的博物馆有常熟中医药博物馆、河北安国药文化博物馆、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等。而关于建筑面积,少的有几千平方米,多的有几万平方米。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建筑面积有4500平方米,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则有2万多平方米。依托建筑和文物,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扩大影响,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和基地,有些还将视野扩大至国际范围。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在意大利热那亚中国展中举办了中医展,详细介绍了有关脉象、穴位、针灸、推拿的历史和知识,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规模、数量、速度如此壮大,有着一定的发展条件:第一,政治条件。当今社会,文化是国家竞争的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并首次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文化等政治举措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民的热切愿望。这样的环境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社会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精神风貌日趋高涨,健康观念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崇尚自然的观念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国内外对中医药文化愈加推崇。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呼声下,中医药博物馆的大发展势在必行。 二、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及作用 1.收藏、保管、研究中医药文物 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收藏、保管文物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博物馆水平、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该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中医药用具、中医药文献古籍、中药材标本、古代名医画像雕塑等文物体现了中医药博物馆的行业特色及实物优势。 研究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因此博物馆也是一个拥有科研人员、资料及设备的科研机构。中医药博物馆的藏品经过专业研究、与文字图示解说及陈列展览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使大众对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史有种直观立体的认识。

mooc中医药文化与智慧试题1

华南理工中医药错了六个 1“养生”的对象是:____ A、生命 B、身体 C、脏腑 D、精神 我的答案:A 2哪个朝代开始对医生有考核制度?()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代 我的答案:C 3标志中华医学实践理论体系、系统化、规范化的著作是:____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易经》 D、《难经》 我的答案:A 4中华人类生生不息的方式是,人类生存必须与( )合拍。 A、天 B、物 C、人 D、易 我的答案:A 5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源自()。 A、农耕活动对天的依赖 B、对自然现象崇拜 C、对神灵的崇拜 D、“巫”的盛行 我的答案:A 6阐释、注释六画卦的是:____ A、伏羲 B、周文王 C、老子 D、孔子 我的答案:B 7生命早衰与消亡的关键因素是:____ A、不重视补养 B、伤害积累 C、经络不通 D、家族遗传 我的答案:B 8中国医药学的医学模式是:____

A、生生不息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以人为本 我的答案:B 9“圣人作……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反映出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圣人为王的标准是:____ A、关注民生 B、财力雄厚 C、武力强大 D、天意 我的答案:A 10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关系表达为()。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我的答案:A 11人体“五腧穴”多在人体何部位?() A、头部 B、四肢关节以下 C、背部 D、腹部 我的答案:B 12先秦追求不死,《史记》描述了哪位皇帝的三次下海寻仙过程?() A、齐威王 B、齐宣王 C、秦始皇 D、燕昭王 我的答案:C 13最早发现传染病的是:____ A、秦汉《黄帝内经》 B、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东汉·《神农本草经》 D、明·吴又可《瘟疫论》 我的答案:D 14负责万民内科疾病的是:____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 我的答案:B 15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 A、钥匙 B、手段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教学文案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 明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中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和针灸医疗理论。 中医药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事业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