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话剧史(一)

中国话剧史(一)

中国话剧史(一)
中国话剧史(一)

中国话剧史(一)

1、1899年圣诞节这一天,上海圣约翰书院里,学生正在演出外语课本中的英语剧,这次演出被认为是中国人在本土演出话剧的开始。

黑奴吁天录

一百年前,一个名叫"春柳社"的中国留学生团体,在日本东京上演了两出戏剧,一出名为《茶花女》,另一出名为《黑奴吁天录》,这两出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区别于中国传统的戏曲,在借鉴西方戏剧和日本新派剧的基础上,演变成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后来被称为话剧。

1907年因此被定为中国话剧元年,然而,比这个时间还要早半个多世纪,伴随着侵略者的枪炮声,话剧这种由西方戏剧艺术演变而来的舶来品,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兰心大剧院

1866年,开埠23年的上海已经初显繁荣,这一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里,英国人修建了一座剧院,取名兰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建成后不久,一个名叫A.D.C的英国业余剧团开始在这里上演西方戏剧,他们每年要公演3到4次,每次3天,全是夜场,由于兰心大剧院由外国人经营,观众自然都是各国租界里的侨民,而且全部用英语演出,所以几乎与中国社会隔绝。

顾文勋(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戏剧研究所副教授):在兰心剧院演戏基本上也是他们自我娱乐,演给自己侨民看的,所以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可能基本上没有怎么看。但是

也有少数的,当时上海的一些知识分子,看过他们的演出。

郭富民(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外国)侨民的这个演剧在很长时间对中国的社会没有影响,或者几乎没有影响,也没有引起民众的注意。这个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国家在近代,很长时间人觉得演戏是很低贱的,觉得是比方说外国人要是他们弄个剧团在这里演剧,他不觉得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所以整个社会也不注意它。

当时一个名叫徐半梅的中国人看过A.D.C剧团的演出,而他后来也成为中国早期话剧的活动家,他在《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感叹到:"假使当时有部分人能对这个剧团加以注意,以它作参考品,那说不定中国的话剧,可以早十年产生"。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常见的种类有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和木偶戏,戏剧在西方一直非常盛行,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凄美委婉,惊世骇俗,几乎让欧洲人对戏剧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状态。

西方戏剧

到了19世纪,易卜生、萧伯纳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则让整个西方舞台为之一震,在欧洲,上至王宫贵族,下到底层民众,都把戏剧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来欣赏和追捧。

工业革命爆发后,欧洲人几乎把所有最好的科技发明,都用在了戏剧的舞台上。

1846年,巴黎的剧院率先使用弧光灯代替原来的灰光灯和瓦斯灯,1876年,白炽灯的发明,则让舞台完全依靠电灯的照明,使舞台上的演员成为了瞩目的中心,并促进了用三维布景代替透视图绘背景,带来了各种异乎寻常的舞台效果。

清朝官员与外国人

这一时期,一些陆续出使欧美国家的中国官员,开始对西方戏剧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光绪朝户部右侍郎戴鸿慈在《出使九国日记》中,对他所看到的西方戏剧曾有这样的记载:西方戏剧的长处,在于灯光图画的点缀,楼台深邃,能迅速变换布景,并能展现天气阴晴的细微变化,令观众身临其境,疑非人间,叹为观止。(原文是"西剧之长,在图画点缀,楼台深邃,顷刻即成。且天气阴晴,细微毕达。令观者若身历其境,疑非人间,叹观止矣。")1896 年,曾随74岁的李鸿章赴欧美考察的蔡尔康等人,将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做了比较。

郭富民(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然后感觉这个欧美国家的这个戏剧演出跟我们国家完全不一样。比方说我们国家,大家在茶园里面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呼朋引类的聊着天,偶尔瞧一眼台上,谁又出来了,基本上用耳朵,一边聊着天,一边听,基本上听戏,我们茶园里边乱七八糟的。人家那个剧场是很规范,然后那个舞台很复杂,灯光啊、化妆啊、布景啊。他不像我们戏曲的舞台特别简陋。在国外看戏,人家最后谢幕的时候,演员出的?那种场面,咱们的戏子怎么能体会到这种,咱们的戏子虽然也有喝彩,但跟那个感觉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一些人,他们当初出去看话剧基本上就是看西洋景。

这些出洋考察的官员,多为清政府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860年,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织发起了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工业,而对于西方戏剧,则只是走马观花。

北京前门大街,旧称正阳门大街,一个叫广和楼的剧场就坐落在正阳门大街的肉市街路东,它是北京城现存的最古老的剧场,北京人习惯地称它为戏园子,广和楼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开始卖茶座唱戏。中国传统戏曲有800多年的历史,通过唱、念、做、打,以固定的演出程式演绎古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故事,这种戏剧演出起初只是一种为喝茶的客人们附送的娱乐,无需买票,只收茶水钱,到了同治年间,当时被叫作"大戏"的京剧逐渐红火,渐渐地,戏园子转变成为以欣赏戏曲为主,饮茶为辅,这一时期,茶园子里听戏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看过西洋戏剧,但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火、洋蜡、洋布、洋钉、洋表,许多实实在在的洋货却开始走进百姓的生活中。洋人还带来了能出"洋相"的照相机,中国从这时开始有了自己的影像记录。

慈禧太后

1886年,中南海的仪銮殿里安上了电灯和锅炉,新安装的电灯,把仪銮殿照得如同白昼。这一天,慈禧特地来到仪銮殿,十分高兴地说:"电灯真亮呀!"这是清宫里的第一盏电灯,慈禧一高兴,就在仪銮殿住了整整十年。

这一时期,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都已相继成立了电灯公司,大街上能发光的电灯,引来了很多中国人的围观。

严昌洪(《二十世纪社会生活变迁史》作者):老百姓用自己的实际的经验来对待这些新生的事物。所以就闹出了很多的笑话。比方刚开始的时候,那个电灯它是从煤气灯发展过来的,最开始在逐渐出现的路灯是煤气灯,到后来电的发明以后,这个路灯改为了电灯。老百姓认为煤气灯可以吹熄的,把这个电灯以为是煤气灯一样的,也可以吹得熄。

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文明成果,就这样缓缓地走进了古老的中国,

1846年,照相机传入中国。

1865年,蒸汽机车出现在北京。

1868年,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大型机器轮船竣工

1871年,上海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1881年,上海架设中国第一条电话线路。

1902年,慈禧太后拥有了中国第一辆轿车。

1906年,天津开通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

天演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运动的成果--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严峻的现实让一些中国人意识到,除了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不久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翻译了中国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与此同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也开始被翻译介绍进来。这时候,只在租界的剧院和教会学校里演出的西方戏剧才渐渐受到中国人的关注。

1899年圣诞节这一天,在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里,学生正在演出外语课本中的英语剧,同时还演出了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政治讽刺剧《官场丑史》,故事内容是讲一个财主,到阔绰的城中缙绅家做客,洋相百出,回家后患了"官迷症",花钱捐了个官做,但不会断官司,胡乱判案,最终被革职的故事。演出十分精彩,这次演出被认为是中国人在本土演出话剧的开始。

这一天,有很多其它学校的中国学生也来观看《官场丑史》的演出,一位名叫汪优游的上海育才学校学生,在演出结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穿时装的新剧,既无唱功,又无做功,不必下功夫练习就能上台表演"。

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其它的学校也开始效仿教会学校,在节日或庆典时组织演出戏剧,并将这种由西方传来的戏剧形式称为新剧。

郭富民(《插图版中国话剧史》作者):话剧的诞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点像文学艺术界的洋务运动。所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会感觉这个西方的话剧是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所以我感觉这个话剧酝酿了半个世纪,到20世纪初才忽然之间爆发了。它是恰好遇在这个风口浪尖上。

在圣约翰书院的学生演出《官场丑史》的六天前,大清国的京城里,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1899年12月19日,北京的早晨,天气阴冷,中南海的瀛台巨大而沉重的大门被打开了一道缝隙。一个手提皮箱的法国人只身走进光绪皇帝的寝宫,这个法国人名叫多德福,职业是医生,他这一天的任务,是要为已经失去权力的光绪皇帝看病。一个洋人进入皇宫给皇帝看病,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多得福最后下结论:生病的不是中国皇帝的肉体,而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政府。

就在多德福进宫为光绪体检后的八个月,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第二天,侵占紫禁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冒雨逃离京城,北京全城惨遭洗劫。这个时候,剧作家老舍还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在他的自述回忆录中曾经写到:

"我们的炕上有两只年深日久的破木箱,我正睡在箱子附近,文明盗又来了。我们的黄狗已被前一批强盗刺死······我一定睡得很熟,要不然,他们找不到好东西,而听到孩子的啼声,十之八九也会给我一刺刀。" 《老舍自述》

虽然当时一岁的老舍在这次洗劫中幸免于难,但守卫地安门的父亲却在这次战争中死去。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的事,很快成为了新剧的一个题材。

这一年的秋天,因为看了《官场丑史》而迷恋上戏剧的汪优游(1888-1937,早期话剧开拓者之一,演员,剧作家,江西婺源人,著有《我的俳优生活》)借着学校庆祝孔子诞辰的机会,在教员的指导下演出了三部新剧,其中一部讲述的就是八国联军进京的事情。

袁国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汪优游演这个《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个,应该说类似这样的剧目当时有很多,只要有一个时事?,你比方说出现一个什么社会上轰动新闻,第二天就会有剧,如果是他们社会?演剧的话,第二天就会出现的,所以这种演出,现在我们也只能知道它的剧目,至于它的具体细节,甚至是当时的早期话剧的一个剧目,在这个剧团和在另外一个剧团演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实行幕表制,每一个人上台以后,按照自己对那个理解,因为它讲究的是戏剧演出的写实化,生活什么样他就应该什么样。

这种新剧当时被称为时事新戏,与专演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传统戏曲有很大的差别,中国话剧从他的萌芽之时起,便十分关注政治风云变幻。其中有很多非常典型的剧目。

如何说课及说课要点

说课 昌图县教师学校中学部化学教研员杨智超(摘抄整理)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对教学课题从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即新课程理念、标准有什么要求、有关的教育理论是怎样阐述的等理论依据。为了说清这一类问题,说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提高教师素质,最终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长期坚持说课,必然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变得越来越广博而深刻,理论应用变得熟练而有效,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即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 备课、讲课是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而说课侧重于理论,运用教学理论分析、阐述备课、讲课的目的要求和程序。要说好课,就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说课的全过程。这就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适应“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习大量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说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课”为“课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 3、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 说课活动往往和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评,又使教师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评课者也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共识,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说课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听者从中得到比较、鉴别和借鉴,得到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从而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三、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相同点:(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不同点:(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2)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目的不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

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 三、文明戏的脚印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如当时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但将戏剧作为生存手段,出现一批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在文明戏误入岐途时,一支学校演剧队伍却异军突起。它就是新式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受过西方教育,他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于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南开新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话剧”。 四、“五四”运动与话剧的形成1919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旨在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新剧,即话剧,也在这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中形成。在狂飙突起的反封建文化的浪潮中,文明戏早已难以担当宣扬新文化的使命。而旧剧,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在“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看来,是应该推倒的旧文化的堡垒。因而有了新剧旧剧之争。有人主张保存旧剧。他从西方话剧与歌剧分流的特点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与新剧应并行不悖。也有人从中西戏剧的比较中,认为中国传统戏曲“重写意”,有别于西

设计好微课的十个要点讲课教案

设计好微课的十个要 点

设计好微课的十个要点 摘自:胡小勇著《设计好微课》 一、技术,是把双刃剑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微课的制作技术也更加成熟,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内容载体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因此微视频的好坏,也成为衡量一个好微课的重要观察点。 微课制作,是否越“高大上”就越好?微课技术,是否看起来越“酷炫”越好?不一定。精美的画面和酷炫的表现手法,确实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观看微课的兴趣。但是,微课中的教学微视频不同于我们日常观看的电影和电视剧,它的重点并不在于讲求视觉上的冲击,而是在于帮助讲透知识点、技能点。所以,微课制作在技术运用上应该遵循“适度原则”。 首先,是技术的“量”要适度过度地使用技术,在微课中添加过多的动画、特效和音效,容易把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形式上,造成认知干扰。这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的不良习惯。 其次,是技术和内容要相配合。无论是运用哪种技术来制作微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微课制作要根据相应的选题、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使用对象而选用适当的技术。 技术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的话,可以提高微课的技术体验感、趣味性和可读性;但是过度、不适当地使用技术会适得其反造成学习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二、内容为王,好微课选好题 ◆目标要明确。应该选取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关键点来制作微课,把提高和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效果做为微课选题的首要目标。 ◆选题需聚焦。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想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长内讲清楚知识点,就必须聚焦选题。要尽量把选题聚焦到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之内,切忌在微课中一味包含过多的内容。 ◆选题要合适。微课的选题要与学科贴切,同时还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需求。为了贴近生活,也可以选择和时代主题相呼应、和生活趣事甚至是网络热门话题相关联的题材,作为微课故事的内容载体。

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摘要]20世纪30年代,曹禺发表了他的作品――《雷雨》,这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作品。在《雷雨》中,曹禺遵循着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了自由广阔的性格描写,不仅将主要人物周朴园、繁漪、侍萍等塑造得栩栩如生,就是次要人物鲁贵也被写得血肉丰满、活灵活现。他的人物性格具有“莎士比亚”式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明确性。所以,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步入成熟期的一座里程碑。 [关键词]曹禺;《雷雨》;鲁贵;人物形象;丰富性;明确性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先后跨入了成熟阶段。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恐怕还是话剧这个“舶来品”,恰恰是由于曹禺的创作,也骄傲地宣告了它的成熟。所以,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步入成熟期的一座里程碑。 30年代初,曹禺发表了他的作品――《雷雨》,这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作品。《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

《雷雨》以1923年的旧中国为背景,通过对下层劳动妇女侍萍前后30年的悲惨遭遇和“周公馆”这个带着浓厚的封建意识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撕下了资产阶级“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了他们丑恶的面目和污浊卑劣的灵魂,从而无情地谴责、鞭挞了这种罪恶的家庭和不合理的社会,并预示了它们注定灭亡的命运。 在《雷雨》中,曹禺遵循着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了自由广阔的性格描写,他的人物性格具有“莎士比亚”式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明确性,在他的剧本中无一闲笔、无一闲人,惨淡经营、五彩缤纷。他的人物是丰富的,不是单一的好人或坏人;是一个全面性的人,而不是片面性或绝对性的人;是明确的人,而不是神仙或妖魔。曹禺的杰出之处正是在于他始终坚持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把人写成人。在他的笔下,正面人物都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面性;在他笔下的反面人物也都有个性,也不是魔鬼,都是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矛盾和苦恼的活生生的人。同时曹禺笔下的人物,都具有性格的明确性,就是说在丰富的性格中有主导方面。这种性格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明确性的统一,使曹禺剧本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真实性。 在《雷雨》中,不仅主要人物周朴园、繁漪、侍萍等塑造得栩栩如生,就是次要人物鲁贵也写得血肉丰满、活灵活

中国话剧史讲课要点

《中国话剧史》讲授要点 授课教师 第一章早期话剧 一、早期话剧的三个发展阶段(初始期1866年前后—1907年;扩展期1907年—1911年前后;鼎盛衰落期1911年前后—1919年)。 二、文明戏的出现——学生演剧与戏曲改良。 中国最早的学生演剧是1898年上海基督教约翰书院学生在圣诞节演出的一出英语剧。第二年圣诞节,这些学生除演了英语剧外,又用汉语演出了《官场丑史》,称为新剧,或时装新戏。 梁启超、陈独秀、汪笑侬等人提倡对传统戏曲进行变革,这场变革与学生演剧互相呼应,互相影响。 三、春柳社与进化团。1906年1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文艺研究会。1907年2月,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1907年6月又上演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这些都标志着中国话剧在1907年诞生。 进化团是由任天知发起于1910年11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职业化新剧团体。 四、文明戏的衰微与南开剧团。 文明戏一度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代表人物有:任天知、汪优游、欧阳予倩、陆镜若、郑正秋、张石川、苏石痴等。 由于充斥着凶杀、色情、迷信、因果报应等内容,文明戏逐渐失去观众,走向没落。 五、南开剧团与北京学生演剧活动。 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1908年去欧美考察归来,着手组织新剧演出活动。1914年11月南开校庆十周年时,南开剧团成立。主要演出剧目:《一元钱》、《新村正》。周恩来是剧团骨干之一。 清华学校演剧活动开始于1911年。主要领导人洪深。主要演出剧目《侠盗罗宾汉》、《卖梨人》、《贫民惨剧》等。 六、早期话剧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1、日本戏剧对于早期话剧的影响; 2、早期话剧的剧本创作(陈大悲的《故乡》、刘半农的《战后》、徐半梅的《母》、《姊妹》等); 3、学生演剧的作用。 第二章20年代的现代话剧 一、西风东渐与戏剧论争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文文化,反对封建文化。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戏曲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有三点值得肯定:1、批判了没落中的旧剧作为“玩物”和“把戏”的弊病,强调了戏剧严肃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2、促进了戏剧观念的更新,确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戏剧观念在中国新兴话剧发展中的指导意义;3、在现实主义观念指导下,强调了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外国戏剧的译介与“爱美剧”运动 当时,国内大量翻译出版了外国戏剧名著。《新青年》杂志出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娜拉》、《国民之敌》、《小爱友夫》。宋春舫发表了《近代名戏百种》,推荐了十三个国家五十八位作家的作品。五四时期出版外国戏剧集6种、剧本115部。 “爱美的”戏剧,是英文的音译,原意是爱艺术而不借以糊口的人,引伸为业余的、非专业的戏剧、戏剧人。这一概念由汪优游、陈大悲等提出。爱美剧,即脱离资本家束缚、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戏剧。 上海民众戏剧社成立于1921年5月,由汪优游、沈雁冰、陈大悲、熊佛西、欧阳予倩等组成,是第一个爱美剧团体。 三、戏剧教育与南国社 因爱美剧存在业余化与专业化的矛盾这一局限,蒲伯英与陈大悲联合成立私立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并建立新民剧场,专供学生实习演出。 1925年5月,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从美国回来,发起“国剧运动”,成立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增设戏剧系。反对一味学习西方,主张“根本上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专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余上沅)南国社。田汉与其妻易濑瑜在1924年创办《南国半月刊》,192年,田汉主持私立上海艺术大学文科,任校长。他将这个文科改组为南国社。

心理学重点讲课讲稿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系列位置效应: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中间部分遗忘得最多,这种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的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容易回忆,遗忘的较少,叫首因效应。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体心理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心理过程的稳定性:能力、技能、气质、性格) 一般认为,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现代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最重要的条件是强化 两种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一致,它们都是随强化次数的增多而巩固随强化的消失而消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能引起人的感觉的这个刺激范围被我们称为感觉阈限 人们对这个范围内的刺激的感觉能力感称之为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人们能够觉察刺激之间微小差别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那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受阈限 感觉的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或者使感受性提高或者使感受性降低。 同类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器中一种刺激影响另一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同类感觉的相互作用的最显著表现,就是感觉的对比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即刺激物的特点,也有主观原因,即注意者的主体状态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个体自身的状态;兴趣和需要,情绪状态,健康状态,知识经验 怎么样保持有意注意;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活动的合理组织,培养间接兴趣,客服困难的意志力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讲课教案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如何说课及说课的基本要点

如何说课及说课的基本要点 一、什么是说课? 1.定义:所谓“说课”就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前有准备地在某一特定的场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针对某节课、某个专题或某个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向其他同行较为系统地口头阐述相关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预设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2.表现方式: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述为主,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辅、以教育科学理论以及教材为依据,以同行教师或评委为对象,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必要时还可由听者评说,讨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和师训活动。 3、前提条件:⑴说的课必须是自己亲自上的或自己备的课;⑵说的内容必须有具体的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两者必须同时具备。 二、说课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说课活动考察被评估学校和被评估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能力

和教学水平;同时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业务基础,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说课的作用有哪些? 1.说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2.说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3.说课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说课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⑵说教材

《中国话剧史》练习题

《中国话剧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中国最早的新剧演出活动可追溯到19世纪末上海教会学校的 活动。这可视为中国话剧的开端。 2、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最早将现代话剧形式比较完整地搬上舞台 的人是 。 3、1904年,陈独秀在《 》中指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 学堂,戏子是众人的大教师,世上人都是他们教训出来的。” 4、1904年9月,陈去病、柳亚子等创办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 》,提倡改良戏曲,鼓吹民主革命。 5、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 ,欧阳予倩 和陆镜若不久也参加活动。该社宗旨是“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 界改良之先导”。1907年,他们首先公演《茶花女》(第三幕)、 《黑奴吁天录》,为新剧开端。 6、 中国话剧第一次比较正规的演出,是1907年春在日本东京由春柳 社演出的《 》选场。 7、 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完整的话剧演出是春柳社成员于 在 日本东京演出的《黑奴吁天录》(由美国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 叔叔的小屋》改编)。 8、1907年, 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演出新剧《黑奴吁 天录》,轰动上海剧坛,可以说是中国职业新剧的肇始。 9、1908年,王钟声在 的帮助下,演出了从英译小说《迦因 小传》(《迦茵小传》)改编的同名新剧,这是中国本土第一次公演 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话剧,标志着国内新兴话剧的萌芽。 10、新剧被称为 ,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形态。 11、辛亥革命后,春柳社成员陆续回国,组建 剧场,开始 了在国内的演剧活动。陆镜若在上海组织的新剧同志会(1912),王 钟声领导的春阳社,任天知领导的 ,以及全国的学生演 剧,尤其是南开新剧团的演剧活动,形成了20世纪初年的新剧演出景 观。 12、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原创剧本,是春柳社同仁于1912年在上海演 出的《 》(剧本未保留下来)。 13、目前可见的中国第一部话剧剧本,是 1915年为清华大 学筹款创立成府贫民小学义演而创作的《贫民惨剧》。 14、中国第一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话剧创作,是1919年3月15日《新青

金正昆讲礼仪重点内容全集讲课稿

金正昆讲礼仪重点内 容全集

金正昆讲礼仪重点内容全集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中国思想家) 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 个人讲竞争员工素质,企业讲竞争企业形象 学习商务礼仪的重要性(作用): (1)提升个人素质,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2)方便交往应酬交往对象谈话要以对方为中心,要了解别人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 (3)维护企业形象,个体代表整体,我们是卫华的一员,我们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我们公司的形象,我们每一位成员的行为都是我们企业的活体广告。 商务交往的基本理念:(1)尊重为本(2)善于表达(3)形式规范 三者紧密相连:交往以尊重为出发点,在以规范的形式将内容表达出来。 尊重:掌心向下傲慢之意 掌心向上谦恭之意 善于表达:你对别人的好你要把它说出来,古人云“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那时人的交际范围较窄,而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接触的人较多,而且大多是泛泛之交,这时如果还让别人慢慢了解,日久见人心,恐怕不现实。例如公司到某地区竞标,如果我们只有标书,而竞标人员说不出来公司的实力与产品的知名度,只是说和我们合作后一定会知道选择我们没有错,你觉得我们竞标会成功吗?首因效

应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意思以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 管理三段论(1)把想到的事情写下来 (2)按照写下来的去做 (3)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去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有利于提高 一、如何索取名片 (1)交易法,与他人交换名片,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2)激将法教授能不能有幸和您交换一下名片 (3)谦恭法,主要针对VIP大人物、大企业,能不能以后继续向您请教,怎么才能找到您呢? 二、座次礼仪 原则:以右为上、内高于外、面门而上、居中为上、远门为上、前排为上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讲课教案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如何做好听课笔记讲课教案

如何做好听课笔记

许多人上大学了就开始迷茫了,不知道大学的课该怎么学,笔记该怎么做。想认真听一下老师的讲授又觉枯燥,想好好做笔记又不知该写那些,该怎么写。准备好课堂所用的书本、笔记本,放下手机和零食,清空思想,等待上课。 上课时,如果你老是走神玩手机打瞌睡等等来荒废青春,那就认真做好笔记,以便于期末复习。将老师说的必考点摘抄下来,其他的可以根据你的兴趣点选择性摘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只有短短的45分钟,老师却要讲那么多的内容,要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以外还得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老师讲的提纲以及重点内容以便日后复习,很多时候课堂笔记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不仅仅只是记笔记。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成绩呢? 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面! 课堂笔记主要记以下内容: 1、老师列出的提纲。你应该很清楚的知道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的课堂笔记一字不落的记下,所以你只需要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就可以了。 2、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 3、课本上没有,但却是老师补充的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你个人需要加强的知识。

5、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并记得课后及时和老师沟通。 6、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智力培养和解题技巧培养都有好处。 7、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课堂笔记的内容应当简洁扼要,最好做到既有观点、又有材料;既有主干,又有枝叶。所以课堂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要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的笔,如有蓝色和红色两支笔,你可以用蓝色笔记录,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标注出来,这样便于以后复习时只需看一下提纲就可以进行联想了。 当然,不是记录过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课堂笔记记好之后还要懂得如何使用: 1、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话剧发展简史

话剧发展简史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

高校教师说课要点

附件3: 高校教师说课活动要点(供参考) 一、教师说课活动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授课教师将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把握与运用处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等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清楚地叙述和展示出来,同行和专家向授课教师提出课程教学的有关问题,共同研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 简言之,说课即说“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说课时间一般规定为20分钟。 二、教师说课活动的目的与一般原则 (一)教师说课活动的目的 通过授课教师进行说课活动,可以了解: 1.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教师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情况,教师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 3.教师对任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主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理解与把握。 4.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建设情况: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研究制订,选用、编写教材及其辅助教学资料,参加实验室建设,承担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工作,参加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法研究活动等情况。 5.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研究探讨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掌握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特点的情况。 6.教师“一专多能”情况,就是教师是否能够同时承担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承担多门课程教学能力;深入不同专业专门化技术领域,适应高等教育专业多变性、多样性特点情况;教师掌握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知识,了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情况。 (二)说课的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 说课活动的前提;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说课活动的灵魂 (3)实效性原则----说课的根本;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三、教师说课活动的内容(观测点) 授课教师说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专业教学计划的具体化,以指导性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态度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钻研课程教学大纲,树立为培养职业人才服务的思想,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因此,说课首先应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即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所起的作用;从专

高中语文重点课文试讲要点讲课讲稿

《边城》 1、教学目标: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把握对人物的描写。 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2、翠翠: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敏感善良、诗意的孤独、“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内在的、精神的、灵魂的美、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感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的等待。(翠翠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望,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和祖父的亲情与对爱情的企盼,猜测,相互交织,折射出一种人性的美。) 3、爷爷:勤劳淳朴、忠于职守、善良慈爱、没有私欲 4、中心主旨:《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的人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满诗意的。(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醇厚善良,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5、写作目的: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6、现实意义: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也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读沈从文的《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的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 7、美:湘西的青山绿水。边民纯朴的风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8、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试列举“当前一切”。 随着年龄增长,生命成熟,心里产生一种寂寞孤独。 感觉到生活平凡,有一种新的需要。新的感情的追求而不得。 黄昏了,爷爷摆渡还不回来,一个人守着空落落的家。 父母早亡,家中一老一小,实在可怜。 《故都的秋》 1、秋的特点:清、静、悲凉(“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南国的秋——慢、润、淡) 2、文章结构 记叙、描写: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清静悲凉——(1.破屋秋色、2.街头落蕊、3.秋蝉残鸣、4.桥头秋雨、5.庭院秋果)——眷恋向往之情 议论:“足见有……感触来的。”(形——神) 3、思考题: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作者的主观方面加以评析。(讨论) 点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4、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成就二三四:词苏辛,诗苏黄,苏黄米蔡书法家(米芾、蔡襄),三苏父子散文强。

第七单元讲课重点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要点讲解 (一)本单元学习内容 (1)掌握形容词在句中作表语及定语的用法。(2)掌握请求帮助及提供帮助的句型及用法。 (二)重点单词 Monday 星期一 Tuesday 星期二 Wednesday 星期三 Thursday 星期四 Friday 星期五 Saturday 星期六 Sunday 星期日 一月January 二月February 三月March 四月April 五月May 六月June 七月July 八月August 九月September 十月October 十一月November 十二月December nose 鼻子 hair 头发 arm 胳膊 foot 脚 face 脸 eye 眼睛 ear 耳朵 leg 腿 hand 手

(三)本单元重点句型分析 1.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请你帮我一下好吗? 这是一个常用的请求帮助的句型。could在此处不表示能力,而是用来表示请求或要求等委婉的礼貌用语,could后面接动词原形。Could…please? 意为“能……吗?”或“请你……好吗?”对此类句子作肯定应答时常用 Certainly或Sure.以表示更为肯定而爽快的语气,意为“行,当然可以。”例如: ①—Could you give me some paper, please? 请你给我一些纸好吗? —Certainly. 当然可以。 ②—Could you lend me your bike for a day? 把你的自行车借我用一天好吗? —Sure! 行,当然可以。 2. That is a big box. 那是一只大盒子。 It isn't heavy. It's light. 它不重,它是轻的。 以上例句中的 big,heavy,light三个都是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说明主语的特征或属性的。一般多和be动词或者其他连系动词连用,放在be动词或连系动词之后做表语。(称:系表结构)例如: ①My bag is big and his is small. 我的书包是大的而他的(书包)是小的。 ②Our classroom is big and bright. 我们的教室又大又明亮。 形容词除了作系动词的表语之外,还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作定语,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等,一般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例如: ①I don't want the red T-shirt. 我不想要那件红色的T恤衫。 ②Mary has a good friend here. 玛丽在这儿有一位好朋友。 3. Let me help you. 让我来帮助你吧。 这是一个常用的提供帮助的用语,是祈使句。以let开头的祈使句表示说话人向对方提出某种建议、请求、命令等。句中的me是宾语,help you用来补充说明宾语me,在语法上被称为宾语补足语。let后面的动词不定式必须省去to,构成短语let sb. dosth. 意为“让某人做某事”。例如: ①Let him carry the heavy box. 让他扛那个沉重的盒子吧。 ②Let Li Ping do it. 让李平去做那件事吧。 4. I want to take som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我想要把这些书拿到教室去。 (1)want意为“想要”,当你表示想要做某事时,应用want to do sth. 这一结构,这里的to do…是不定式短语,作want的宾语,这里的to不能省略,后面接动词原形。例如: ①We want to go and see Miss Wang. 我们想去看看王老师。 ②I want to borrow some books from the library.

听、看、思、记的四到位听课方法

听、看、思、记的四到位听课方法 有同学问:“上课不管多么努力去听,还是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爱听,现在看见课本就头痛,有时上课走神,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非常有效地听好一节课?” 要集中精力、不分心、有效地听好一节课,一定要做到听、看、思、记四到位。 第一是“听到位”,就是要会听老师讲课,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一般来说,听课要知道听什么和如何听。 听课听什么,似乎这是太简单的问题了。但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同学听课都进了一个误区:以为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应该听什么,记住什么。这样一来,一节课下来听得稀里糊涂,什么也记不住。 听课,一要注意老师讲的重点、要点是什么;二要注意老师讲的与课本上有什么两样,哪些是书上已经有的了,哪些是老师为了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而补充上的,哪些是老师为了增加深度而增加的延伸内容;三要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老师的讲课逻辑思维特点,学学老师讲课的思维方法。 重点、要点听清楚,是一堂课的基础,弄清老师讲的和课本的不同,有利于你记笔记和复习,学学老师的讲课逻辑有利于你的辩证思维的发展。 听课如何听,似乎也是很多同学并不想多知道的事,总以为听课时只要注意力集中,就算是会听课了,其实不然。 听课首先要跟住老师的思路,用跟踪法或者猜测法,想一想老师会讲什么,会怎么讲,看看老师是否是像你想的那样讲,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老师的讲课;其次要注意运用听的技巧。 听的技巧主要有:抓关键词,注意重点句段,注意其中的逻辑关系,回头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二是“看到位”,是要看清楚看明白老师在课堂上写的、做的。 这里也有: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 上课看什么,这个比较简单,就是一看老师在黑板、投影上写的画的是什么;二看老师的实验和作图,以及打手势的意思是什么;三看老师写的做的和书上有什么不一样。 上课怎么看,最主要的就是要对比着看,思考着看。对比老师讲的和写的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这些;对比老师写的和书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那样写;老师做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画。对比的时候,也就是思考的时候。明白了,自己会心一笑;不明白的,就划个问号,过后追究。只有这样看,才能为你思考问题找到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