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

湘潭大学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课程论文

题目:略论俄罗斯的亚太战略调整与中俄安全合作

作者:贾东锐

学号:2 0 0 8 0 7 0 4 2 2

专业:国际政治

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导师:李开盛

【摘要】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逐渐成为国际战略聚焦的中心。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正在积极调整战略认识和外交政策,力图通过主动参与亚太地区各组织和机制工作,共同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参与和推进亚太经济的一体化。中俄作为邻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在东亚地区有着共同而重要的安全利益,双方愿意以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APEC、东盟安全论坛等为平台展开密切合作,与本地区其他国家一起,为维护和加强本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俄罗斯亚太战略政策调整中俄关系

2010年以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日益紧张,以朝鲜半岛南北方海上边界冲突事件为诱因,除美国和日本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外,美国还公开支持韩国发起一系列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将半岛形势推向“一触即发”的危险边缘。俄罗斯针对亚太特别是东亚和东北亚地区近年来形势变化态势,开始了外交和安全战略调整,其突出特点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介入相关机制建设,确保地区安全与稳定,维护俄东部地区安全利益,同时,以俄远东地区为前沿和合作平台,主动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此带动俄远东和整个国家的加速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保安全。

一、俄对亚太地区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

俄对亚太地区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由局部到全面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既与俄国内形势的变化直接相关联,更与亚太地区自身发展变化历程相一致。

(一)叶利钦时期对亚太地区的认识模糊不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俄罗斯刚独立时,叶利钦总统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对亚太地区几乎视而不见,更无暇顾及。到1996年普里马科夫担任外长后,才正式确立“全方位”外交方针,既在重视对西方外交的同时,也重视并加强对亚太外交。叶利钦1997年提出,“亚洲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因为俄罗斯三分之二领土在亚洲,还因为俄罗斯致力于积极参与这一地区的进程。”[①]值得注意的是叶利钦当时提及

的是亚洲,而非“亚太地区”,说明那时亚太地区在国际上份量也不重,虽然亚太经合组织于1989年成立后,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首次成员国非正式首脑会议,但该组织和整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根本无法与欧洲相比。俄当时的所谓“全方位”外交中,在亚洲的关注对象首先是地理上属于亚洲、经济和政治上自称为“西方国家”的日本。当时的俄外长普里马科夫说得很明确:“从地缘政治利益以及加强俄罗斯在新的多极世界中作用的角度来看,发展同日本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对于俄罗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②]东亚“四小龙”和“四小虎”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后,迎来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洗礼。尽管这一年俄罗斯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地区已经显示出迅速上升的势头,中国也已步入崛起轨道,但它在整个世界上的份量仍远不能与欧美相比,在俄外交战略中其重要性也同样不能与欧美相比。

(二)普京当政后亚太地区在俄外交战略中地位上升较快。进入21世纪后,亚太地区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也逐年上升。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由其主持制订的战略文件《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中明确指出,亚洲在俄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在上升”,并首次提出为了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俄将“把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包括APEC、东盟等一体化机构作为面向该方向的外交政策基础”。2003年11月,APEC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前夕,普京在中国《国际先驱导报》上发表《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前景》一文,详细阐述了俄对亚太地区的认识以及如何与该地区合作,首次提出俄罗斯是亚太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5年他给这家报纸再次撰文指出,“亚太地区不仅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而且体现出全球化的积极成果之一:“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拉平,而且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对形成更公正的新的世界体系产生着积极影响”。[③]因此他提出“俄罗斯只有最积极地参与地区一体化才能够顺利发展”,“建设性地加入这一进程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在普京总统执政的8年间,俄积极参加亚太地区各机制活动,并着力将俄远东作为其参加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前沿,努力通过改善远东地区的投资环境,以吸引亚太地区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同时积极通过铁路、水陆和航空,向亚太地

区出口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俄产商品,使俄与该地区的关系日益紧密。2007年俄决定申办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同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APEC峰会作出决定,2012年该组织峰会将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这标志着俄已真正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梅德韦杰夫任总统后俄与亚太地区关系得到全面发展。2008年梅德韦杰夫任总统后所主持修订的《外交政策构想》除延续普京对亚太地区的重要认识外,更加注重参加该地区的各类多边机制和一体化组织,强调“要把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与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经济和日益增强的一体化进程相结合,以此带动俄这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2009年11月,梅德韦杰夫在其个人网站发表文章,高度赞扬APEC是亚太一体化的“强大发动机”和推动地区发展新思想的“发电机”。认为APEC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强调,俄罗斯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一方面,俄可从亚太地区吸取必要的商品、投资和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人才;另一方面,俄也不是空着手参与,而是向亚太伙伴们提供石油、天然气、木材等原料产品和直升机等其它技术产品。俄罗斯希望这种双向互动能给俄和亚太伙伴带来共同繁荣。2010年7月,他在俄远东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主持召开政府会议,就俄远东地区发展与俄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发表讲话称,“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和贸易一体化进程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俄必须将远东地区发展与亚太地区的长期发展潜力结合起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搞发展”。

除经济问题外,俄参与亚太一体化的第二大领域是地区安全。梅德韦杰夫视察2010年7月在远东举行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东方-2010”时说:“一方面,如果我们发展这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远东地区,但考虑到这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做好准备,以保障我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这样的演习应展现我们解决该地区安全问题的能力。”梅德韦杰夫只所以强调保障俄在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性,也是因为这一地区安全形势近来出现很大的不稳定性。朝鲜半岛传统军事对抗还未结束,围绕核问题的争议又不断加深。特别是近两

年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危机频发:朝鲜搞核试爆、韩国“天安舰”被炸沉、美日、美韩以及美日韩连续举行军事演习等,使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梅德韦杰夫从战略安全考虑,一方面加快调整军队部署,准备应对在本地区可能出现的任何对俄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通过广泛参与地区内各类政治、经济和安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俄的独特作用,最大限度保障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现在俄不仅参加APEC会议,还参加“东盟+1”、东盟安全论坛、东亚峰会、金砖国家会议、朝鲜半岛“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等该地区几乎所有机制活动。

二、俄外交和安全战略正在向亚太倾斜

亚太地区从广义上讲系指“环太平洋”地区,覆盖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东亚、东南亚、北美、南美、澳洲及太平洋上的各岛屿,其中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个成员国、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25国、东盟10国、太平洋岛国论坛16国,再加上各组织的观察员国家,其人口总数、GDP总量均占世界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亚太地区涌现出一批新兴经济体,除先前出现的“四小龙”和“四小虎”,近十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后来居上,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其主流民族、政治、经济、文化都源自欧洲、位于欧洲,而国土面积横跨欧亚。长期以来俄都将其自觉归属欧洲国家,作为“欧亚国家”的身份认同尽管辩论了近两百年,仍难以在俄社会得到普遍接受。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中的地位上升,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热议世界的“重心”正由欧洲向亚太“东移”,俄社会精英层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亚太、甚至认可俄是“欧亚国家”或作为“亚太地区一部分”的人包括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内已不是少数。

亚太地区迅速变化的形势促使俄罗斯领导人不断改变对它的认识,并通过及时调整战略和政策加以适应,为俄国家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提供安全保障。

首先,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一体化进程有效开展,俄意识到必须抓住机遇加大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才能更好保证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领土安全。亚太经合组织经过20年的努力,

协调地区经济合作的平台作用非常突出。东盟10国间已经初步形成经济一体化、东盟与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标志着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也是最大的自贸区已成为现实,它覆盖19亿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多亿美元,年贸易额约5万亿美元,初步形成与北美、欧盟相并列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其次,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俄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对其经济发展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加大与亚太国家金融和高新技术领域合作。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中,欧美俄均遭受重创,亚太国家中,东亚国家遭受的经济损失普遍低于欧美,复苏和恢复增长的速度也远快于欧美,这一现象受到世界和俄罗斯的高度关注。在金融危机前,俄罗斯主要看重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资金和技术,而对属于东亚的中国、韩国以及东盟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潜力不太在意。此次金融危机中欧美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自身难保,复苏乏力,根本不能给同样处在危机中的俄罗斯提供资金支持。正因如此,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的外交使节会议上提出“俄外交要把利用好亚太潜力作为完善俄罗斯经济的重要任务”,他强调该地区“集中了包括投资和科技在内的取之不尽的资源,这是保障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经济振兴和俄经济走上创新之路重要条件”。

其三,亚太特别是东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化要求俄必须调整安全战略,更加积极地介入该地区安全事务。俄长期以来都把国家安全的注意力集中在防范西部北约东扩和南部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渗透,而东部的安全威胁相对较轻,这种情况在2010年有了较大改变,俄对亚太地区的战略重视和实际参与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是在这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开始具体显现,其实质是集中美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力量,全面夺取美对亚太特别是东亚和东北亚地区事务主导权。2010年美借朝鲜半岛核问题和“天安舰”事件等,在西太平洋所搞的军事演习无论在次数还是规模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致使朝韩关系对立不断升级,几近“战争边缘”。而美又借此推进向日、韩等“战略前沿”增加兵力,名为“应对朝鲜挑衅”,实为对中俄等亚太大国形成军事牵制。俄作为亚太国家和朝鲜与日本的邻国,敏感地意识到美国的战略动机。2010年7月,俄军在远东地区举行被称“该地区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演习”――“东方

-2010”战略战役演习,参加演习部队不仅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也包括乌拉尔、伏尔加等军区以及俄罗斯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等约有两万名军人、70架飞机、30艘舰艇以及2500件各类武器和设备。梅德韦杰夫总统亲自“观战”,并宣布俄未来军事部署和投入要向远东倾斜。虽然俄军相关负责人称这次演习是为了检验军队改革成果,但分析家们认为,这是对美国及其盟国同一时间在太平洋举行军事演习的战略“回击”。

三、中俄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安全合作及前景

中国是地道的亚太国家,无论其领土还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均属于东亚,可以称为“东亚地理中心”。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的东盟十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中亚的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北部的蒙古都属亚洲国家和中国近邻,惟独俄罗斯虽然也是中国的近邻,却是地理上横跨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欧洲地区,靠近中国的又仅是其亚洲部分。但中俄作为亚太地区的两个大国,与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责任。特别是中俄均与朝鲜半岛和日本为邻,因此双方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不仅特别关注,更有直接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二十年来,中俄致力于建立、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巨大成就,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成绩斐然。在亚太地区双方不仅与中亚国家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与印度和巴西共同启动了“金砖四国”(现因南非参加改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更积极参与包括APEC、东盟和朝鲜半岛六方会谈在内的各机制活动,并在其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中俄摈弃以“结盟”和“对抗”为主要特征的冷战思维,在上海合作组织首倡“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各类国际关系实践中,为新时期国际关系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树立了新的范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亚太地区仍缺乏能有效管理区域内各国间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的成熟机制,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机制更符合本地区特点和需要,尚在积极探

讨和摸索中,中俄应在其中发挥与其国家身份、利益、责任、理念和相互关系相称的重要作用。

中俄在亚太地区有着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前景,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但从目前该地区形势看,维护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和东亚安全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中俄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就中俄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而言,可分为以下三个优先层面:

第一,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既是当务之急,更事关本地区长远稳定和发展。对东北亚构成安全威胁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朝鲜半岛南北自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至今的长期军事对立随时可能再次爆发新战争;二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引发的安全危机。由于朝美未签定和平协定,美也一直未从韩国撤离,驻韩美军还携有核武器,这对朝鲜构成巨大安全威胁,朝鲜为保自身安全,长期奉行“先军战略”,研制核武器,以应对美国的核讹诈。三是日本与中、俄、韩领土之争引发双边关系摩擦。近年来,日本借美要求其加强“美日同盟”,不断在上述争议领土问题上制造事端,力图将其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和“防卫协定”覆盖范围,通过把美国“捆绑”到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之争上,提高其在解决争议领土问题上的地位。日本的这一战略企图与美日间在战略上相互利用,将使这一地区未来围绕领土问题的冲突有可能不断出现和升级,成为对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的又一重要诱因。四是美国极力打造“美日韩同盟”妄图对“中俄朝”形成新的战略遏制。这种故意制造“阵营对立”的作法,会对本地区的安全和各方建立互信与合作带来长期威胁。面对东北亚地区存在的上述四种安全威胁,中俄应加强战略磋商,共同寻找“破解之道”。

第二,与东亚相关国家共同建立维护地区安全的合作体系,保障地区发展的和平环境。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在内的东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但这一地区现在也是安全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之一。中俄作为在东亚有重大利益的国家和东亚峰会重要成员,必然要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双方可就峰会性质、工作机制等协调立场,以便与东盟和其它峰会成员一起,就保障东亚安全和发展等达成共识,作出建设性决议和安排。

第三,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为成员国所在地区特别是中亚安全与发展作出贡献。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在上海

合作组织的共同行动下,现在中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各国经济维持较高增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未来中俄将继续加强在上合组织中的密切合作,通过该组织反恐机制和联合军演等活动,有效震慑各类极端势力的挑衅,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将与俄罗斯所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加强战略协作,共同促进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

亚太地区在未来5-10年仍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在安全领域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各方希望加快建立有效安全机制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在经济领域,在APEC框架内以及东盟与各伙伴国间形成的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俄罗斯适时调整外交战略和政策,将更多注意力投向亚太地区,这不仅有利于俄与亚太地区在经济和安全等各领域的一体化,更有利于带动俄远东地区的全面发展,是“一举多得”的重要选择。中俄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将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两国携手并进,力争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本地区各国共同合作,以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去解决面临的各类问题,共同争取为各方所能接受的互利共赢结果,实现各方期待。

参考资料:

[①]叶利钦会见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时的谈话。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9月12日电。

[②]普里马科夫外长谈俄日关系。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8月4日电

[ ] 普京俄罗斯-APEC:合作空间广阔。《国际先驱导报》2005-11-17 https://www.doczj.com/doc/a516125278.html,/a/20051117/001436.htm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2016-08-05 ——那小兵与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话 编者按:俄罗斯人差点就无缘本届里约夏季奥运会,如果不是最后关头271名运动员被放行的话。我们这个爱恨交集的邻居,从来都是在按自己的思路与节奏在前行,但这种“特立独行”毫无疑问在改变,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初的苏联。我们特地节选了2014年索契冬奥时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今日俄罗斯、中国的深度解读,或许能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很多事情。 那小兵:您如何评价索契冬奥开幕式中的节目?更进一步讲,您如何解读俄罗斯新的历史观? 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作为一个俄罗斯人,我对索契冬奥开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可以坦言,俄罗斯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历史了。 这个开幕式与中国2008年奥运开幕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奥运开幕式强调"和"的概念,试图把世界放入"和谐框架"中,其中只有中国古代历史,回避了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而俄国此次开幕式突出了"自强不息"的主题思想,从第一个"彼得大帝西征"情节开始,然后进入亚

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情节,之后再进入非常表现主义色彩的"红色苏维埃"时代,最后用幽默的喜剧表现手法进入"新俄国时代",搭配着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 这充分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他们不再纠结于"黑暗沙俄",也不再忌讳"红色恐怖",更不在乎"改革动乱",俄罗斯终于在精神上解脱了沉重的过去。 那小兵:我注意到此次俄国的历史节目确认了"俄国一千年历史",这比过去苏联教科书中的表述减少了近五百年,为何俄国历史学有了这种改变? 莫洛夫:我认为这是俄国价值观改变所引发的改变。 与中国用"文字出现"作为历史开端的旧史学标准不一样,俄国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如今都采用了"国家体制"为本国历史开端的做法。比如,日本历史从天皇出现算起大概约2000年,美国历史从美利坚合众国开国算起,如此等等,更注重政治文化与体制的传承关系,尤其是主权传承关系。 与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不同,俄国人信奉东正教,这注定俄罗斯最终要走向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尽管依然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从这次表演中可以看到,俄罗斯人把"红色恐怖时代"看成了"工业化奴役时代",这是一种微妙的思想更新,从中与西方工业时代在感情上拉近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docx

俄罗斯政治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俄罗斯权力机构冲突的制度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联邦也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俄联邦政治体制的变迁中,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国家权力体制的构建中猛烈的交锋撞击,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悲喜剧。权力体系重构的动态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互不相容导致了难以避免的冲突,俄主要的权力机关围绕着权力架构的核心支配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代表各种利益的政治力量又加剧了政治冲突的对抗性。 【关键词】权力机构制度冲突对抗性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断分化组合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政治冲突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而且旷日持久。政党运动及其领导人争权夺利的激烈搏斗,在国内外接连不断的各种事件的冲击下,形成了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一次又一次危机,充分表现出俄全面转型时期深刻尖锐的社会矛盾和艰难性。对抗性的政治冲突已成为俄政坛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尝试从制度因素入手来分析俄权力机构政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论证对抗性冲突的不可避免。 一 从俄罗斯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来考察,它是在政治剧变、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和面临西方国家的压力之下,多种政治力量兴起并且积极构筑各自的政治地位的进程中,经历了大规模激烈残酷、甚至是流血牺牲的争斗,根据特定时期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构成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缺少制度保证的脆弱力量平衡很容易被政治力量的此消彼涨、甚至是偶然的突发事件所打破,这就为后来的尖锐不断的政治冲突埋下了祸根。 俄罗斯新的政治体制是在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背景下,由于两个具有明显特征的制度因素——延续的集权制度的政治影响和强大的反对派并存——的作用而形成的。由于俄历史上长期的集权统治,剧变后俄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政治成长的现实基础。政治剧变启动了社会全面转型,激发了俄民主化大跃进的愿望,不同的政治力量在社会大分化、大动荡、大变革的时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俄罗斯 和中国的一些情况的对比

莫斯科:12世纪在基辅的俄罗斯大公国被蒙古人灭亡之后,残余的俄罗斯人在莫斯科河拐弯的森林深处定居下来。 北京: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的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且最后的三个封建王朝以及现今的中国都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 莫斯科:丘陵地带,看市景要去列宁山。 北京:西北环山,西北高东南低,就整个平原的面积而言,比莫斯科略小。 莫斯科:有小环三环大环,不规则,不准砍树拆房,特别是不准拆房。 北京:有规则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谁遇着谁倒霉,不能不拆。 莫斯科:在《列宁在1918》那个电影里看到的有轨电车至今仍在运行。它停站的时候,后面的所有其他车辆都必须停住,因为有行人过路。 北京:已经没有有轨道的电车,那东西容易让人想起旧社会。 莫斯科:司机见到有人要过马路,就会停下来等。行人也会向司机点头致谢。 北京:司机见到斑马线,如有一线可能就会加速从行人间冲过去。要是你停下来等,行人有一瞬间不知所措。 莫斯科:免费随便停车。白天看着挺窄的一条路,到了晚上忽地就宽了,原来两边的停车各占了一个车道。假使是在莫斯科市政府门前,警察也就是要求你赶快走而已。红场周边单行线多,多禁止停车,仍有停的。 北京:到处是在马路上画几条线就停车收费(增加财政收入、又增加就业),好像从来不用考虑另建车位,稍不留意罚单就贴到了车窗上,没有人敢在长安街上停车。那叫一个执法!莫斯科:因为车臣的原因,即使是交通警也都带枪。有私家保安,一般是退役的警察,地铁里面没有保安。 北京:警察一般是不带枪的,一部分职能交给了城管,另一部分交给了保安。 莫斯科:开车除了要有应有的证件外,还要有车主的委托函,如没有,就会被认为是被盗车辆。 北京:只要证照齐全,爱谁开谁开,跟警察没什么关系。 莫斯科:交通警有指挥棒,经常手拎着便携式测速仪。 北京:交通警一般用手和手臂指挥交通,晚上才看到有红灯式指挥棒。 莫斯科:到处可以搭便车,便宜(相对于在机场饭店的出租车而言,没有因为要保护出租车就禁止其他车辆载客),一般是顺道。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带着孩子,问到了第六辆车才走。也有嫌车破的:破拉达(有专门拉活儿的嫌疑)停过来看都不看,继续竖着大拇指等待搭车。:)北京:到处是要利润的黄虫。黑车被抓住要承受高额罚单,得找托儿。 莫斯科:亲眼看见三个中国小姑娘在机场外的路边搭车,伸出的三只小手乐颠颠的,象三只翅膀,再加上灿烂的笑脸,那叫一个自由、快乐(连我都被感染了)!本想顺路的话搭她们一段,大环三环都没问题。没想一问,人家没好意思说,实际是怕你给拉到哪里去。我悲,国人之间已经失去了信用。 北京:有人拦车你绝不敢停车;有人要搭你一段你绝不敢上车。 莫斯科:手机单向收费,一条短信2卢布【0.66龙元(这是在一般的文章中首次使用这个词,龙元的设计,笔者认为一面是龙,另一面是毛泽东头像为宜。)】 北京:手机双向收费,大众多少年的呼声顶个屁。是不是也等着改制那?或是等着外资控股呢?给老外让利?宁与洋人不予家奴? 莫斯科:最低工资:300-400美元。 北京:最低工资:600-800龙元? 莫斯科:将近六个月的冬季,除雪靠机械。先用推雪车把路中间的雪推到边上,再用机械手臂和传送带装车运走。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在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像英国和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他们总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征服他们,这也正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和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中国餐桌礼仪敬谦用语思维方式风俗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 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占70% ; 石油产量占90.9% ; 发电量占62.5%; 经济综合能力占60% ; 天然气占77.3%; 煤产量占55.4% (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 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全面紧缩银根; 大规模私有化 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 首先,体制转轨成效甚微 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 货币工资下降24.8% ; 实际工资下降35.9% ; 失业率12.5% ; 贫困线以下35.3% 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展 一是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 二是某些市场经济的要素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四是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 通货膨胀率下降(Bieudo) (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 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权有化趋向长期化; 制订“发展预算”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 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俄罗斯政体 俄罗斯已经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总统制; 两院制; 联邦制; 多党制 总统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 多党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普京上任: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提名国家安全局局长普京为新总理和自己的接班人,8月16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 二、俄罗斯的外交战略 (一)叶利钦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外交政策 【摘要】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新生的俄罗斯改变其对外政策,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前期,苏联一改冷战时与西方的对抗,采取“新思维”的政策。在叶利钦时代后期,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利益调整亲西政策,采取“多极化”外交政策。普京执政时代又将国家对外政策调整为“大国实用主义”。本文将介绍以上提出的三种主义。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外交政策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的国内环境下开始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建设,以及调整俄罗斯外交的进程。本文将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作出介绍并简要分析。 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新思维”外交政策,借以助苏联逐步摆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苏联在第三世界进行军事政治扩张等因素而背负的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新思维”外交政策的实施,表明戈尔巴乔夫回归到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传统的以西方为重点、与西方合作、获取西方认可的外交方针。“新思维”外交政策的成果颇为可怜:1987年签订《苏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但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消极作用:对东欧放任政策使得东欧国家纷纷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1。 叶利钦前期基本上延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叶利钦执政初期,采取“亲西方”政策,寻求西方大规模经济援助,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放弃传统立场,盲目地迎合西方。叶利钦政府所主张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1)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范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将俄罗斯建成自由的、民主的和法治的社会。(2)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在俄罗斯建立起发达的市场经济。(3)回归西方“文明国家大家庭”。其途径是建立与西方的伙伴关系,加入西方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机制——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税贸易总协定、七国集团等2。(4)获取西方国家与国际组织的1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Подред.A.п.цыганкова,п.a.цыганкова,Российскаянаука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改革对比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改革对比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我国的经济改革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经济改革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通过与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比较以及自身经济改革的不足总结经济改革经验教训,对确定新时期改革力向,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经济改革不足及启示经济改革展望 【Abstract】:The economic reform of our country in 1978, eleve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as the symbol, history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intained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aggregate,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mproved rapidly.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f economic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economic reform of Russia and its economic reform to summarize the lessons of economic reform experience, to determine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direction, it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Economic reform; Problems and enlightenment; Economic reform prospects 一、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概述 (一)关于激进式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的国家。为了解决前苏联时期留下来的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就是像英国与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就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她们总就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她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她们,才能更好的征服她们,这也正就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与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与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 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中国餐桌礼仪敬谦用语思维方式风俗差异 俄罗斯就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与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与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她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与合文化。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与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与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当就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与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与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就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与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与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她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与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与实事求就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与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中俄两国人们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综合思维与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就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权衡利弊。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与一些细节问题。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

第七章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其外交战略 莫斯科公国 伊凡三世自称沙皇 伊凡四世 改革,接受西方文明 领土扩张,北方战争 查理十二 叶卡特琳娜女皇 十月革命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戈尔巴乔夫 第一节苏联的解体及其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再生 198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 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七大。 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方面,实现加速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根本改革”,并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方法转向依靠经济方法。 《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政治体制改革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该书系统论述了对改革和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标志着“新思维”理论正式出台。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 “新思维”的内涵 (一)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 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

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的环境。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 (三)扩大公开性 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公开性和具备社会组织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党制下搞政治多元化。 (四)重新认识苏联与世界的关系 改变了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新的安全观:不再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别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不再牺牲别国的安全,承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决权。 “新思维”的内涵:改变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国家关系上,强调国家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 放弃冷战政策,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不再干涉东欧事务。 政局失控导致政治体制“根本改革” 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 反对党派纷纷成立 1991年6月,俄罗斯举行全民投票直接选举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选。 设立俄罗斯总统,并且赋予他很大的权力,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苏联国家大厦下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地雷。在俄罗斯即将出现一个新的,与苏共中央没有任何联系,并且基本不依赖于苏联政府和苏联总统的权力中心,出现一个与苏联竞争的国家。 ——罗?麦德韦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 “8?19”事变及其后果 1991年8月19日,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并在一些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告苏联人民书》: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走入死胡同。决心采取重大措施,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幻灯片41 1991年8月19日中午,叶利钦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宣称这是一次反宪法的反动政变。号召俄罗斯公民反击,举行无限期总罢工。 “8?19”事变后,苏联国内掀起了一场独立的浪潮。 8月20-21日,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8月27日,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宣布独立。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 31日,吉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场把核武器控制器交给了叶利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一外交政策 (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 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 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苏攻美守) 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 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

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 陆南泉 【内容提要】 2008年普京总统第二任期行将结束。在普京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的基本看法是,2008年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不论谁上台,俄罗斯发展总趋势是: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强国的政治理想;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基本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上的崛起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政治经济俄罗斯GDP 【作者简介】陆南泉,193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07) 2008年普京总统行将结束第二任期。在其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的政局与经济发展呈何态势,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政局的走势: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普京执政6年以来,一直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其治国方略。“俄罗斯思想”实质上是带有浓厚俄罗斯民族主义色彩的爱国主义,其核心是“国家”的观念,即突出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和强国地位。关于这一点,普京说:“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1]他认为,为了使俄罗斯成为强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2]。

通过普京执政6年多来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的言论,再通过他执政以来推行的政策,可以看出,普京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提出的、作为治国思想的“俄罗斯思想”。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是普京步入政坛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理想。这也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反映其强权治国的思想,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团结与和睦;其次是把经济搞上去,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强国的基础;第三,在对外政策方面,一切都要服从俄罗斯国家利益,并积极争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普京为实现其政治理想采取的主要措施 普京第一任期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强化了中央权力,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成立了7个大联邦区,由总统任命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建立了国家权力垂直体系,叶利钦时期联邦主体通过的法规中有3 500多项法规不符合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到2001年有4/5已得到修正[3]。90%以上的总统令地方政府根本不执行。普京执政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推动政党制度建设,通过政党法,使“统一俄罗斯”党成为政权党。2003年12月7日的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一党独大,在杜马中超过半数。这些加强了普京总统的执政基础,形成了议会上院、下院和地方政府中亲总统力量的核心。 打击寡头势力。普京从2000年起,先后打击了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既赢得民心,也提高了普京个人的威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