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

2、以公民本位取代政府本位。

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

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

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

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

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公共权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因此,认识公共异化的内在可能性,进而制约公共权力异化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对于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共异化的成因公共异化的可能性,来自于公共权力本身的三个内在矛盾:权力的二重性、人性的二重性、权能的二重性。对于公共权力内在矛盾的分析说明公共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和遏制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是确保公共权力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或确保公共责任实现的制度体系。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既包括正式机制约束,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约束;既包括内部监督制度,也包括外部监督制度。(1)外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反映公共权力的分配关系,主要包括:一、权力之间的制约,二、来自权利的制约(2)内部监督机制反映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内部监控和自我约束,主要包括:一、结构监控,二道德自律

公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

性质:1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2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3公共责任是群里监督的基础。内容:1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和社会对公务员的期待,客观责任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客观责任的几种形式:最直接的客观责任是岗位责任,最基本的客观责任是法律责任,最重要的客观责任是政治责任。主观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伦理的自主性,或称道德责任。2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

自然垄断行业的具体特点:

1、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因此一般要求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2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基金一旦投入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3这些行业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

性和可信赖性等。

公共物品公共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

1信息不充分2偏好加总的困难3政治家和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1进入或退出机制2价格(收费)规制:对垄断行业、保护行业、金融等行业、通货膨胀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制3数量、质量规制。方法:1实行政府定价2发放许可证3规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

政府规制和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宏观调控和规制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目的都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既能矫正市场缺陷,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区别:宏观调控是间接的、总量上的调控,它借助财政、货币政策等直接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间接影响企业行为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规制是直接的、个量上的它借助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的过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西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行业指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的产业: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

际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规模愈大,

生产成本就愈低,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

业进行垄断性经营。二是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

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

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三是这些行业中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

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

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放松管制

运动,竞争之风席卷了电信、航空、铁路、

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实践证明,以引入竞

争机制为目的的放松管制明显地改善了自

然垄断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经

济状况也得到改善。

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之所以能够增加社

会福利,是由于以下的四方面原因:

第一,存在着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市场失

灵是导致政府管制的原因,但是反过来说,管制(也称规制)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

种手段,过分或不当地限制市场竞争,也极

可能造成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形成管

制失灵或政府失灵。管制失灵主要表现在:

①被管制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②进入管制的本来目的是防止毁灭性的过度竞争,但在实施中往往成为限制正常竞争保护

垄断者既得利益的制度安排。管制失灵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管制作用的重新思考,从而通过放松管制、缩小管制的范围以减少或消除管制失灵便成为时代的要求。第二,

技术创新使某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这就要求在该行业中引入竞

争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第三,西方国家放

松管制、引入竞争的领域是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第四,激励性规

制的引入,给被管制企业以提高效率的激励,促进了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价

格上限规制、区域间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制等激励性规制的实行使企业受到了竞争性

刺激,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

率具有积极意义。

简述公共政策的重要功能(引导、协调、控制)

简述政策合法性的重要内容

政策合法性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

首先,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其次,公共政策合法化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最后,政策内容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度;执行机构的权责体系;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政策对象的服从态度。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权责体系、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简述比较内涵式变革与外延式变革两种公共组织变革模式的优缺点。

内涵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职能,调整公共组织权力结构及由此引起的公告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改革。当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管理体制不适应其履行管理职能的需要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公共组织职能的重新配置、权力结构与管理体制的重新调整。内涵式组织变革经历的时间长,但取得的成效较为稳定。

外延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外部规模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如组织机构的撤销、合并,单位、职位的增减和人员的精简。这些改革内容主要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组织运行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较为单一的问题,改革的目的在于控制公共组织规模,而并不触及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简述职位分类和品味分类两种公共组织认识分类制度的优缺点。

品味分类的有点在于重人不重事,着重工作人员的学识、经验、能力等基本素质条件,所以有利于培养、选拔到通才,品味分类的换分方法简单,而且级随人走,便于调配交流。但是品味分类不系统,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由于重人不重事,容易造成官僚主义和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重事不重人,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改进整体结构、提高效率;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并有利于建立考试录用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晋升制度等,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编制管理。但是,职位分类工作非常复杂,成本较高;职位分类体系结构缺乏弹性,不利于人才流动;强调专才,也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多不是采用单一的人事分类方法,而是结合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

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原则: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原则;政企分开、“三权”分离原则;产权完整、保值增值原则。(“三权”即国有资产所有权、政府管理权和企业经营权。所谓“分离”即三权相互独立、各自行使、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主要内容: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的选择、经营业绩的考核、产权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管理;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与企业绩效管理不同,公共绩效管理的特点:目标多元性(公共部门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同时也富有弹性);产量难度量(公共管理的互动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公共管理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管理手段的适应性,这使得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很难实现,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又制约着对绩效的测定);标准难确定(公共绩效管理的最大困难集中体现为评价标准的难确定性。首先,公共组织具有垄断型,其次,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最后,公告管理过程不仅受到管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受到许多社会中不可控制因素的制约);信息不充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信息本身及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简述公共绩效评估的主要标准。

芬维克提出的三大标准,即经济、效率、效果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1)经济是指以

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

和质量的公共品质或服务。(2)效率体现

为公共管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3)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衡量公共服务的品质。(4)公平,公共管理活

动要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对社会是否公平

作出评价。(5)质量和顾客满意。公共部

门在传统上较为偏重“经济”和“效率”,而忽视“效果”、“公平”和“顾客满意”,但后者可能更重要。因此,只有同时兼顾以上绩效标准,才能尽可能做到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提供使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或

公共服务。

简述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1)职能定位,职能是职责和功能的统一体,公共管理职能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基础。政府职能在公共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各级政府权力范围和任务的基础。(2)

权力划分,公共管理权力的划分与设置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公共管理体制的设计、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事如何对公共管理权力进行划分和设置。(3)机

构设置,公共管理组织机构构成公共管理体

制的载体。其设置必须遵循六大基本原则,如完整统一原则、职能优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4)运行规则,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纽带。

简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模式。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以及中央政府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也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性质和法律地位,可以将世界各国实行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分为单一制模式、联邦制模式、邦联制模式和特别自治模式。其中联邦制和单一制模式是两种基本模式

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问题:(1)事业单位的政治化(2)事业单位的行政化(3)事业经费财政化(4)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5)事业主体的国

办化(6)事业目标计划化(7)事业管理非法制化(8)事业职能的扩大化

基本思路:(1)政事分开原则,事业单位政事分开,包括政事职能分开、政事经费预算分开、政事管理方式分开。(2)社会化原则,社会化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事业单位与社会的关系,即事业单位如何通过社会化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社会化后社会事业如何发展、政府如何组织与管理社会事业。(3)分类改革原则,分类改革力图解决的就是怎样政事分开与社会化问题。中国社团管理体制的问题,社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

政府对社团的管理模式:政府选择模式:行政手段控制;社会选择模式: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控制

社团管理方式的转变:将审批制改为审核制,申请者只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允许成立社团;加大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力度和转变资金支持方式;政府对社团的管理采用奖惩制度;由立法机关制定社团法取代目前的“条例”,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团都受法律的约束,社团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争议由法院裁决。

公共管理三大手段的优缺点,三大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和重点运用。法律手段的优点:一是能够为公共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使公共管理各环节、各部门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的规范和工作程序,使它适宜于处理某些共性的问题,可使管理者从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二是法律手段是其它管理手段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便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但是,法律手段缺乏灵活性和弹性,不便于处理特殊的问题和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处理特殊的、个别的问题时,还需要与行政手段等相互补充,以提高法律规范的适应性。

行政手段的优点:集中统一,便于行政部门管理职能的发挥;权威性强,具有强有力的行政领导;针对性强,能处理特殊的问题;方法灵活、快速见效。行政手段的缺点: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水平的影响;不利于调动各个组织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不利于横向沟通和信息传递。

经济手段的优点:经济手段直接建立在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因而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手段的弊端:1、容易产生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2、容易导致利益目标的分散和混乱;3、经济手段存在效用递减现象

总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在公共管理中都有其适用性的一面,也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要求注意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和重点使用的问题。

首先,由于公告管理手段各自的利弊优劣,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应考虑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而不能只用其一。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告管理手段应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主观性相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更具有客观性,对于公共管理过程也更为有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防止“管理真空”,也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形成互补效应。

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

2、以公民本

位取代政府本位。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

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

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

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公共权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因此,认识公共异化的内在可能性,进而制约公共权力异化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对于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共异化的成因公共异化的可能性,来自于公共权力本身的三个内在矛盾:权力的二重性、人性的二重性、权能的二重性。对于公共权力内在矛盾的分析说明公共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和遏制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是确保公共权力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或确保公共责任实现的制度体系。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既包括正式机制约束,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约束;既包括内部监督制度,也包括外部监督制度。(1)外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反映公共权力的分配关系,主要包括:一、权力之间的制约,二、来自权利的制约(2)内部监督机制反映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内部监控和自我约束,主要包括:一、结构监控,二道德自律

公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

性质:1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2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3公共责任是群里监督的基础。内容:1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和社会对公务员的期待,客观责任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客观责任的几种形式:最直接的客观责任是岗位责任,最基本的客观责任是法律责任,最重要的客观责任是政治责任。主观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伦理的自主性,或称道德责任。2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

自然垄断行业的具体特点:

1、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因此一般要求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2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基金一旦投入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3这些行业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

公共物品公共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

1信息不充分2偏好加总的困难3政治家和

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1进入或退出机制2价格(收费)规制:对垄断行业、保护行业、金融等行业、通货膨胀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制3数量、质量规制。方法:1实行政府定价2发放许可证3规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

政府规制和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宏观调控和规制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目的都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既能矫正市场缺陷,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区别:宏观调控是间接的、总量上的调控,它借助财政、货币政策等直接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间接影响企业行为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规制是直接的、个量上的它借助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的过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西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行业指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的产业: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

际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规模愈大,

生产成本就愈低,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

业进行垄断性经营。二是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

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

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三是这些行业中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

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

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放松管制

运动,竞争之风席卷了电信、航空、铁路、

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实践证明,以引入竞

争机制为目的的放松管制明显地改善了自

然垄断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经

济状况也得到改善。

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之所以能够增加社

会福利,是由于以下的四方面原因:

第一,存在着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市场失

灵是导致政府管制的原因,但是反过来说,

管制(也称规制)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

种手段,过分或不当地限制市场竞争,也极

可能造成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形成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管制失灵主要表现在:

①被管制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②进入管制的本来目的是防止毁灭性的过度竞争,但在实施中往往成为限制正常竞争保护

垄断者既得利益的制度安排。管制失灵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管制作用的重新思考,从而通过放松管制、缩小管制的范围以减少或消除管制失灵便成为时代的要求。第二,

技术创新使某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这就要求在该行业中引入竞

争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第三,西方国家放

松管制、引入竞争的领域是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第四,激励性规

制的引入,给被管制企业以提高效率的激励,促进了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价

格上限规制、区域间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制等激励性规制的实行使企业受到了竞争性

刺激,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

率具有积极意义。

简述公共政策的重要功能(引导、协调、控制)

简述政策合法性的重要内容

政策合法性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

首先,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其次,公共政策合法化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最后,政策内容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度;执行机构的权责体系;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政策对象的服从态度。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权责体系、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简述比较内涵式变革与外延式变革两种公共组织变革模式的优缺点。

内涵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职能,调整公共组织权力结构及由此引起的公告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改革。当公共组

织的权力结构、管理体制不适应其履行管理职能的需要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公共组织职能的重新配置、权力结构与管理体制的重新调整。内涵式组织变革经历的时间长,但取得的成效较为稳定。

外延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外部规模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如组织机构的撤销、合并,单位、职位的增减和人员的精简。这些改革内容主要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组织运行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较为单一的问题,改革的目的在于控制公共组织规模,而并不触及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简述职位分类和品味分类两种公共组织认识分类制度的优缺点。

品味分类的有点在于重人不重事,着重工作人员的学识、经验、能力等基本素质条件,所以有利于培养、选拔到通才,品味分类的换分方法简单,而且级随人走,便于调配交流。但是品味分类不系统,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由于重人不重事,容易造成官僚主义和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重事不重人,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改进整体结构、提高效率;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并有利于建立考试录用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晋升制度等,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编制管理。但是,职位分类工作非常复杂,成本较高;职位分类体系结构缺乏弹性,不利于人才流动;强调专才,也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多不是采用单一的人事分类方法,而是结合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

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原则: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原则;政企分开、“三权”分离原则;产权完整、保值增值原则。(“三权”即国有资产所有权、政府管理权和企业经营权。所谓“分离”即三权相互独立、各自行使、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主要内容: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的选择、经营业绩的考核、产权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管理;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与企业绩效管理不同,公共绩效管理的特点:目标多元性(公共部门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同时也富有弹性);产量难度量(公共管理的互动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公共管理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管理手段的适应性,这使得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很难实现,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又制约着对绩效的测定);标准难确定(公共绩效管理的最大困难集中体现为评价标准的难确定性。首先,公共组织具有垄断型,其次,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最后,公告管理过程不仅受到管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受到许多社会中不可控制因素的制约);信息不充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信息本身及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简述公共绩效评估的主要标准。

芬维克提出的三大标准,即经济、效率、效果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1)经济是指以

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

和质量的公共品质或服务。(2)效率体现

为公共管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3)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衡量公共服务的品质。(4)公平,公共管理活

动要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对社会是否公平

作出评价。(5)质量和顾客满意。公共部

门在传统上较为偏重“经济”和“效率”,而忽视“效果”、“公平”和“顾客满意”,但后者可能更重要。因此,只有同时兼顾以上绩效标准,才能尽可能做到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提供使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或

公共服务。

简述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1)职能定位,职能是职责和功能的统一体,公共管理职能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基础。政府职能在公共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各级政府权力范围和任务的基础。(2)

权力划分,公共管理权力的划分与设置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公共管理体制的设计、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事如何对公共管理权力进行划分和设置。(3)机

构设置,公共管理组织机构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载体。其设置必须遵循六大基本原则,如完整统一原则、职能优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

则、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4)运行规则,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纽带。

简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模式。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以及中央政府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也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性质和法律地位,可以将世界各国实行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分为单一制模式、联邦制模式、邦联制模式和特别自治模式。其中联邦制和单一制模式是两种基本模式

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问题:(1)事业单位的政治化(2)事业单位的行政化(3)事业经费财政化(4)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5)事业主体的国

办化(6)事业目标计划化(7)事业管理非法制化(8)事业职能的扩大化

基本思路:(1)政事分开原则,事业单位政事分开,包括政事职能分开、政事经费预算分开、政事管理方式分开。(2)社会化原则,社会化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事业单位与社会的关系,即事业单位如何通过社会化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社会化后社会事业如何发展、政府如何组织与管理社会事业。(3)分类改革原则,分类改革力图解决的就是怎样政事分开与社会化问题。中国社团管理体制的问题,社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

政府对社团的管理模式:政府选择模式:行政手段控制;社会选择模式: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控制

社团管理方式的转变:将审批制改为审核制,申请者只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允许成立社团;加大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力度和转变资金支持方式;政府对社团的管理采用奖惩制度;由立法机关制定社团法取代目前的“条例”,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团都受法律的约束,社团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争议由法院裁决。

公共管理三大手段的优缺点,三大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和重点运用。法律手段的优点:一是能够为公共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使公共管理各环节、各部门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的规范和工作程序,使它适宜于处理某些共性的问题,可使管理者从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二是法律手段是其它管理手段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便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但是,法律手段缺乏灵活性和弹性,不便于处理特殊的问题和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处理特殊的、个别的问题时,还需要与行政手段等相互补充,以提高法律规范的适应性。

行政手段的优点:集中统一,便于行政部门管理职能的发挥;权威性强,具有强有力的行政领导;针对性强,能处理特殊的问题;方法灵活、快速见效。行政手段的缺点: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水平的影响;不利于调动各个组织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不利于横向沟通和信息传递。

经济手段的优点:经济手段直接建立在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因而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手段的弊端:1、容易产生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2、容易导致利益目标的分散和混乱;3、经济手段存在效用递减现象

总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在公共管理中都有其适用性的一面,也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要求注意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和重点使用的问题。

首先,由于公告管理手段各自的利弊优劣,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应考虑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而不能只用其一。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告管理手段应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主观性相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更具有客观性,对于公共管理过程也更为有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防止“管理真空”,也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形成互补效应。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资料讲解

1、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学科。 特点:客观性~~相关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2、何谓标志,按能否用数量表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用文字描述。Ex:性别,名族,工种,籍贯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标志值。 Ex: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 3、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性变量?举例说明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的数值只能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只能取整数);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连续不断,(变量值能取小数)。 4、简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区别:数量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属性特征。 5、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例如:某地区2009年完成利税总额(指标名称)为1500(指标数值)亿元。 数量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的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的劳动效果或工作质量等事物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研究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 6、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区别:1、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指标反映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 3、标志是一个理论概念,实际应用中只有指标。 联系:1、标志与指标可以相互转化,随研究目的的转化而改变; 2、指标值一般是标志值汇总来的; 3、标志的名称常常就是指标名称。 7、制定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带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或问卷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方法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8、举例说明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部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少、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有点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总体的基本情况资料。 9、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P31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测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公共管理学选择题

单项选择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 、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 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4、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 (即POSDCO RB)的学者是(D ) A、法约尔 B、孔茨 C、奥唐奈 D、古利克

5、下列物品中不是准公共物品的是(C ) A、能源 E、通信 C、国防 D、教育 6、第一本为“公共管理”确立基本学科框架的教科书是( C ) A、《美国的公共管理研究》 E、《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 C、《公共管理战略》 D、《公共管理精华读物》 7、认为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像逃避工作的理论是(A ) A、X理论 E、Y理论 C、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D、超Y理论 8、美国卫生及卫生服务不与退伍军人管理局发生关系产生的冲突属于(A ) A、目标与顾客的冲突 E、目标间的冲突 C、功能与领域的冲突 D、以上三种都不是

9、从1949到2002年我国前后经历了( C )次较大的以 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 A. 5 B. 6 C. 7 D. 8 10、我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 体制上实行全面改革,改革使政府间关系在权力分配上趋向于 (B ) A、集权主义 B、地方分权主义 C、均权主义 D、财政联邦主义 11、从整体上看,西方政府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 C )阶段 A. 由集权到分权 B. 由集权到分权,再由分权到集权 C. 由集权到分权,再由分权到集权,再由集权走向分权 D. 由分权到集权,再由集权到分权,再由分权到集权 1 2 、我国两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家经济职能或政府干预行为模式是(D ) A. 市场自发调节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和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使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公共管理学选择题

公共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公民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19世纪末20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行政 学之研究》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公共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公共行政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威尔逊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公共 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管理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韦伯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合理--合法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 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合理--合法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 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传统型权力 18、韦伯认为,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 信仰”为基础的权力属于C.魅力型权力 19、对科层制组织中的部门划分、职位设计及其相应的权力基础的基本要求 是A.知识性原则 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是B.职业化原则 2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 C.非人格化原则 22、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的原则是D、 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24、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任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规定原则D、执行能力原 则 2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还是私营, 最基本的“善”就是C.效率 26、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行政科学的大厦得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 石为C.效率 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公共行政的目标和标准是C.效率 28、“在等级制组织中,每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此现象 称为D.彼德现象 29、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A.英国 30、1988年英国出版的《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D.政 府职能代理化 31、英国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88年出版的C.《提高政府管 理:下一步》 32、被视为自1979年开始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 效测量与评估工作高峰的是A.《追求卓越》 33、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C.经济学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精编版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公共管理学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任务1 1. 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着作,对官僚制度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建立的德国学者是( A )。A. 马克斯·韦伯 B. 古德诺 C. 法约尔 D. 赫伯特·西蒙 满分:1 分 2.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A. 缺位 B. 越位 C. 错位 D. 不到位 满分:1 分 3. ( D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A.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B.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C. 公共政策的论证 D.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满分:1 分 4. 下列哪项不是公共管理的特征?( B )A. 公共管理主要向人们提供非营利性产品或服务 B. 公共管理所需要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C. 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 D.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偏重于社会效益 满分:1 分 5.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胡德 D. 史帝文·科恩 满分:1 分 6. 下列哪个不是政策规划的直接主体( D )。A. 执政党 B. 立法机关 C. 行政机关 D. 大众传媒 满分:1 分 7. 涉及的决策者或决策部门较多;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数量以及各个方案的后果是未知的;决策者的价值目标或者是不清楚的,或者是相互冲突的,无法按统一的标准排出优先顺序;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难以估计,这样的政策问题属于( C )。A. 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B. 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 C. 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D. 方案可传递的政策问题 满分:1 分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修订

统计学简答答案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 (1)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 (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 (3)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与样本量的关系。 (1)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所要求的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和估计时所希望的估计误差。 (2)关系: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样本量的大小与置信水平成正比。置信水平越大,所需样本量也就越大; 2)样本量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 3)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允许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小。 3.简述统计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1)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2)按收集方法: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按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特点:(1)按计量尺度分时:分类数据中各类别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间的顺序是可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2)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3)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4.在假设检验中,当不拒绝原假设时,为什么不采取“接受原假设”的表示方式? (1)在假设检验时,当拒绝原假设时,表明样本提供的证据证明它是错误的;当没有拒绝原假设时,也没法证明它是正确的。 (2)采用“接受”原假设的说法,意味着样本提供的证据证明了原假设是正确的。但由于原假设的真实值是什么并不知道,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并不等于能够证明原假设是真的,它仅仅意味着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只表示手头上这个样本提供的证据还不足以拒绝原假设。5.什么是判定系数?它在回归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判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记为R2,公式为:R2,=SSR/SST. (2)在回归分析中,R2,主要是用于测度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取值范围是[0,1]。R2,越接近于1,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好;R2,越接近于0,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差。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R2,=1,拟合是完全的;如果R2,=0,回归直线对数据完全没有拟合。 6.解释95%的置信区间 如果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的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那么,用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7.说明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估计区间,该区间通常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的。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可以对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8.测度两个分类变量相关性的统计量有哪些?他们有什么不同? 测度两个分类变量相关性的统计量有以下几个: Φ相关系数、列联相关系数(c系数)、v相关系数 (1)Φ相关系数:描述2×2列联表数据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且Φ系数没有上限。 (2)列联相关系数(c系数):主要用于大于2×2列联表的情况且c系数小于1.

公共管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世纪末18世纪初世纪末19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 2、以公民本位取代政府本位。 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 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 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 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 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

政府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公共权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

公共管理学原理(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4-5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0-21 第一,就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管理工具等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这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限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3、公共组织的定义。P36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P38-39 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1.组织目标 是指组织成员进行某项活动所需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它决定着组织行为的方式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关系到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公共组织目标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公共组织中的职能目标从时间上看,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空间结构上看有总目标和分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公共组织中的“目标网络”。 2.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公共组织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公共组织的主体。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公共组织的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人员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是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要素。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物质因素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无法离开物质因素的支持。物质因素包括公共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如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用品、经费等。 4.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是根据组织目标对公共组织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作用的总体规定,它确定了公共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整理

二、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A.公共政策途径 B.企业管理途径(p25) 2.公共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公共服务包括通过公共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而提供的: 【1】基础公共服务 【2】经济公共服务 【3】公共安全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p6) 3.公共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1】将私人企业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但要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2】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但并不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与政府管理并不是等值概念。 【5】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原因有哪些? a.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b.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c.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转变的促成。 2.现代国家政府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总统制政府【2】内阁制政府【3】委员会制政府 3.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有哪些? A.满足多元化的公共需求 B.满足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 C.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D.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E.促进公共道德建设简 1、市场机制的缺陷 【1】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2】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3】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4】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5】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二、简答题 1.公共安全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1】主体的多样性 【2】处置的时效性 【3】过程的阶段性 【4】手段的强制性 【5】技术的专业性 2.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1】灾害减除【2】防灾准备【3】灾害应急【4】灾后恢复 二、简答题 1.公共服务与民生的关系有哪些?(P186-P187) 1.民生是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与内容 2.公共服务是保障和发展民生的途径和载体 3.民生与公共服务统一于公共管理主体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有哪些?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

1.“统计”一词有哪些含义?什么就是统计学? (1)统计工作或统计实践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 (3)统计学:就是关于数据的一门科学 统计学就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与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2.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测度: 集中趋势的测度(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离散程度测度(极差、内距、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 偏态与峰度测度(偏态及其测度、峰度及其测度) 3.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4.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最容易计算,但不就是永远存在,它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作为集中趋势代表值应用的场合较少,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在编制物价指数时,农贸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常以很多摊位报价的中数值为代表。 中位数很容易理解、很直观,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既就是它有价值的方面,也就是它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的地方; 均值就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的最充分,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它在整个统计方法中应用最广,对经济管理与工程等实际工作也就是最重要的代表值与统计量。 5.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极差、内距、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 6、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如何?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总体单位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分层抽样。 (3)系统抽样:在抽样中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直至抽取n个单位形成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调查时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再以群作为调查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进而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个体单位进行调查或观察。 (5)多阶段抽样:先抽取群,但并不就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单位,而就是再进行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群就是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抽取的就是最终抽样单位。将该方法推广,使抽样的段数增多,就称为多阶段抽样。 7、什么就是抽样分布? 就就是由样本n个观察值计算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8、什么就是匹配样本? 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与另一个样本中的数据相对应,这样的样本称为匹配样本。 9、假设检验的思想以及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就是什么?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反证法思想。小概率思想就是指小概率事件(P<0、01或P<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