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选择题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选择题

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A )

A.李大钊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D )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延安整风后

3.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 C )

A.1935年遵义会议讲话

B.1935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D.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因在于( C )

A.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的成功经验B.中国革命两次失败的严重教训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D.延安整风过程中的学习与总结

5.第一个代表党中央明确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是( B )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邓小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 D )

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A )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

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8.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思想B.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思想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D.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

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的正式形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理论的阐述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0.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D )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党的建设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11.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是( D )

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改造我们的学习》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2.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D )

A.共产主义目标B.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3.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D )

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毛泽东

1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D )

A.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C.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区别开来

D.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

15.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 B )

A.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主要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C.《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

16.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C )

A.一般著作B.重要著作

C.集大成之作D.顶峰之作

17.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并写进党章,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宪法修正案中B.十三大上

C.十四大上D.十五大上

1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首先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党的(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十三大

20.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D)

A.根本前提B.一般条件

C.关键条件D.基础条件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在于(ABC )

A.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D.中国优秀文化的创新逻辑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指( ABC )

A.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D.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面是( BC )

A.马克思主义文本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中国实际D.时代特征

4.在延安时期提出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党的领导人除毛泽东、刘少奇外还有( ABCD )

A.张闻天B.朱德C.王稼祥D.周恩来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BCD )

A.不是象牙塔里的纯粹的纯理论工作

B.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C.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应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

D.对独创性的实践经验、独特的历史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就是说( ABCD )

A.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发挥作用就必须民族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

D.要批判继承,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结合并且创造出新的文明成果7.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克服的错误倾向主要有( AB )

A.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C.马克思主义民族化D.马克思主义封建化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 BCD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9.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就必须( ABC )

A.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与人民群众共命运D.与国家民族共发展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B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A )

A.1929年6月《给林彪的信》B.1929年12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D.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课题之一是反对主观主义,毛泽东在形成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章是( A )

A.《古田会议决议》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D.《〈共产党人〉发刊词》

3.毛泽东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 A )

A.《反对本本主义》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实践论》D.《矛盾论》

4.毛泽东最早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的时间场合是( C )

A.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B.1937年《实践论》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其中包括《论新阶段》

D.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

5.毛泽东在创立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首先作出科学界定的著作是( B )

A.《反对本本主义》B.《改造我们的学习》

C.《新民主主义论》D.《实践论》

6.党的思想路线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 )

A.《反对本本主义》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新民主主义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

7.毛泽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两篇著作是( B )

A.《反对本本主义》与《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矛盾论》与《实践论》

C.《〈共产党人〉发刊词》与《〈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D.《新民主主义论》与《改造我们的学习》

8.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系统哲学论证中,《实践论》的作用是从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角度( A )

A.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根源B.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阶级根源C.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社会根源D.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文化根源9.党的思想路线的正式阐述者是( B )

A.毛泽东B.邓小平

C.江泽民D.毛泽东和邓小平

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并指出毛泽东所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 A )

A.实事求是B.艰苦奋斗

C.为人民服务D.密切联系群众

11.邓小平领导全党拨乱反正,抵制和批评“两个凡是”的直接思想武器是( D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人是( C )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

13.创造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并且将其规定为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是( B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邓小平、江泽民

14.江泽民对思想路线作出的新贡献是( C )

A.解放思想B.“三讲”

C.与时俱进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是( B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6.与时俱进的实质是( D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创新

17.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D )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B.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C.从严治党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8.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A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贯彻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达到( B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BCD )

A.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D.中国革命斗争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2.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为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系统哲学论证的主要角度是( AB )

A.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领导与群众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科学论述、最终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发表的重要著作主要有( ACD )

A.《矛盾论》、《实践论》

B.《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

4.在新时期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是(A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D.1992年南方谈话

5.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是( ABCD )

A.首次对思想路线进行了准确完整的表述

B.创造性地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D.正式把实事求是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

6.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有(AB ) A.从书本出发的教条主义B.从狭隘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

C.从小集团利益出发的宗派主义D.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个人主义

7.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这是因为( AB )

A.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包含了实践标准、群众路线的内容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D.社会主义是亿万群众的事业

8.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其中尊重群众是指( ABC ) A.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B.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

C.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D.尊重人民群众的一切

9.十六大报告揭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即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BD )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

C.尊重群众性D.富于创造性

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要自觉地把人们的思想认识( ABC )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A)

A.资本主义B.帝国主义买办

C.地主阶级官僚D.军阀政治的掮客

2.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 D )

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

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了一个新阶级是(D)

A.官僚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C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

5.正式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是在( B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6.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是在(B )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

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

7.无产阶级掌握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D)

A.统一战线B.革命武装

C.工农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8.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B )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9.毛泽东将官僚资本明确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是在(D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 )

A.无产阶级领导B.革命前途

C.革命对象D.革命动力

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C)

A.革命对象B.革命动力

C.革命领导权D.革命目的

12.无产阶级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C )

A.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

B.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C.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D.在同资产阶级联盟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 C )

A.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前途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纲领不同

14.无产阶级要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其核心问题是( A )

A.对于农民的领导B.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C.分清敌友D.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15.“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C )

A.抹杀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特点是( ABCD )

A.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C.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D.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2.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ABCD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D.《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3.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ABCD )

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

4.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中间大”是指以下阶级( BCD )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5.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所谓“两头小”是指( ABD ) A.工人阶级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D.官僚买办阶级

6.中国无产阶级除具备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还有下列特殊优点(ABC )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

B.大多来自于破产的农民,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C.分布相当集中,便于组织起来

D.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

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ABCD ) A.生产力、商品经济落后的中国需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C.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对工人、农民有利

D.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能够引导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从初步形成到正式确立的代表性文章是(ABC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岗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战争和战略问题》

9.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各自的地位是( ABCD ) A.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

B.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

C.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战略依托

D.以建立和扩大根据地为中心工作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CD )

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开展土地革命

C.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D.对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一步步取得胜利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 A )

A.社会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

C.民主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B )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D )

A.资本主义社会

B.后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合作社经济的性质属于( C )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5.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 D )

A.资本主义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控制和调节的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资本主义经济

6.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C )

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B.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C.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 A )

A.唯一的经济基础B.主要的经济基础

C.一般的经济基础D.次要的经济基础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 A )

A.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机械化D.农业集体化

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C )

A.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实现工业化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A )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11.我国农业合作化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最初形式是( B )

A.换工劳动B.互助组

C.初级社D.高级社

12.农业合作社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过渡形式是( B )

A.互助组B.初级社

C.高级社D.人民公社

13.农业合作化最后在高潮阶段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因而具有( A )

A.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B.国有经济性质

C.全民所有制性质D.低级公有制性质

14.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

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C )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

1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一个创新性办法是对民族资产阶级(A ) A.和平赎买B.剥夺生产资料

C.公私合营D.生活上给出路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BD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就全国范围来讲,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类似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

C.它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D.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是相同的

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 ABCD ) 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C.初步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4.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间社会阶段的历史定位是( ABCD )

A.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B.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D.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存在又以社会主义因素为主导的社会形态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ABC )

A.社会主义经济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是( ABCD )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新民主主义时期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主要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他(它)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AB )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C.马克思主义与民主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

D.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之间的矛盾

8.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 ABCD )

A.国营经济B.合作制经济

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9.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三改造”是指( ABC ) A.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0.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的是( ABC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C.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D.改造人与改造生产关系的结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D )

A.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D ) A.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B.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C.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 A )

A.《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 )

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召开

C.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其基本方针是( A )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C.加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是( D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B.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C.照着马克思所说的去做D.以苏联为鉴戒,建设社会主义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其主要内容是( C )

A.要逐步走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B.要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C.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D.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首要的经济关系是( D )

A.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D.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9.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B )

A.大干快上,赶美超英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力争高速度,快压倒一切D.慢一点,稳一点

10.1958年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会议是( C ) A.中共八大一次会议B.中共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

A.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不断解决仍然存在的敌我矛盾,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12.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D )

A.基本不适应B.完全适应

C.部分适应,部分不适应D.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

13.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B )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矛盾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14.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建立、建成和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B )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C.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下一步是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奠定基础

15.毛泽东首次明确地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查的报告是( B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

D.1961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文章是( C )

A.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经验》

17.最早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是( A )

A.周恩来B.毛泽东C.刘少奇D.陈云

18.“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最初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B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19.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任务是在( B )

A.1951年《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中

B.1956年中共中央专门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中

C.1956年党的八大上的报告中

D.1962年广州的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20.60年代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主张的是( C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和条件是( ABD ) A.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需要总结“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C.“波匈事件”的发生,使我国需要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D.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暴露了苏联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以苏为鉴”

2.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关系问题的思想有(ACD )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

C.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BD )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C.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4.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BC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5.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是( ABC )

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D.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6.60年代初,对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表示支持和赞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BCD ) A.毛泽东B.刘少奇、邓小平

C.陈云、李富春D.邓子恢

7.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来自( ACD )

A.人民群众的监督B.舆论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D.共产党内部的监督

8.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是指(ABC )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C.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D.在分配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补充一定的其他分配形式

9.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双百方针”的著作和讲话有( AB )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不要四面出击》

10.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中( ABD )

A.苏联属于第一世界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一世界D.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B)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铁托

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4.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B )

A.《联共(布)党史教程》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在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思想的领导人中,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C)

A.陈云

B.李先念

C.叶剑英

D.胡耀邦

6.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A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D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B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D )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C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 D )

A.坚持社会主义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党的领导

14.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 B )

A.1949年全国政协B.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D.1964年三届人大

15.我国现代化任务经历了由“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的变化,提出“两步走”的是( D ) A.七届二中全会

B.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

D.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16.“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及其“两步走”战略的是( B )

A.毛泽东B.周恩来

C.邓小平D.陶铸

1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我国( D )

A.已经进入小康社会B.正处在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过程之中

C.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C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19.在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 A )

A.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由贫穷到富裕

C.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D.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A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经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这些思想观点主要有( ABCD )

A.1956年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

B.1956年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刚刚建立”,但还没有“完全建成”

C.我国社会主义需要在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才算从根本上建成

D.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一个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 ABCD )

A.公有制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居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主体,当时经济总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农业、手工业经济,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是社会经济主体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社会主义因素为主导居于领导地位,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C.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加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解决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通过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一是明确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一是规范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二者关系在于( ABCD )

A.不了解社会性质或判断错误,就会离开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根本方向

B.不能正确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可能超越或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C.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是根本原则,是前提

D.正视而不超越发展阶段是保证,是防止急于求成或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认识基础

5.新时期30多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两个没有变”,主要是指( AB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没有变

6.在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ABCD )

A.只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发展程度与水平,会产生“左”的错误

B.只讲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不讲性质与方向,又可能离开社会主义

C.只有坚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水平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才能自觉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全面把握社会性质、方向与发展程度的水平才能克服“左”和右的干扰

7.依据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历史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跨越性,所以( ABC )

A.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

B.以为革命成功后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一大二公

三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的错误认识根源

C.认为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唯物辩证法

D.认为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这一课”的观点,是自由化观点

8.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 ABC )

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9.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BC ) A.社会制度性质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和阶段D.社会发展模式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是( ABCD )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是防止和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A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D )

A.改革B.开放C.现代化D.改革开放

3.改革的性质是( B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4.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A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

5.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A )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D.设立经济特区

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C )

A.人民生活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D.实践标准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B )

A.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

B.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判断一切改革政策的标准

D.判断经济成就的标准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 A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9.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A )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

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

10.对外开放的开端是( A )

A.设立经济特区B.建设上海宝钢

C.吸收外资D.设立深圳特区

11.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概念是( C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B.1979年理论务虚会

C.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D.1982年十二大

12.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 )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13.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C )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

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D )

A.以我为主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5.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 D )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加入金砖四国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C )

A.请进来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17.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 C )

A.技术安全B.贸易安全

C.金融安全D.投资安全

18.“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 B )

A.到境外去旅游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

C.到境外去学习D.到境外去贸易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是( ABC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2.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 ABCD ) A.与第一次革命不同,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C.不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必然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将引起相应的思想观念变革

D.改革与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 ABC )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B.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

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

D.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开拓了民主思想进步的道路

4.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 ABC )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5.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直接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ABCD )

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使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一旦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解放生产力并非只是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相联系,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和挑战

C.在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而且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6.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D )

A.废除人民公社

B.改革人民公社

C.发展乡镇企业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7.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 ABD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ABCD )

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B.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D.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 BCD )

A.改革是革命B.改革是动力

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10.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ABC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D )

A.陈云B.邓小平

C.刘少奇D.毛泽东

2.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专利品的思想是在( B )

A.1978年B.1979年

C.1982年D.1992年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 B )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4.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 C )

A.邓小平B.陈云

C.江泽民D.胡锦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 C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C )

A.1.5亿元B.2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