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摘要:本文对山区公路工程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特殊土地质灾害问题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字:山区公路;滑坡;崩塌;泥石流;软土;膨胀土;防治措施

引言

在山岭重丘区修建公路,工程量巨大,工程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膨胀土等发生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公路的建设投资,而且还影响到公路的正常安全运营。因此,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

1.滑坡及其防治

1.1滑坡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表现为斜坡大量上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多发生在地质构造运动激烈的山区。一般地层表而呈现岩石破碎,多裂隙,极度风化受暴雨侵袭渗透或人为破坏,使原本比较稳定的山体发生滑坡。在山区山高坡陡、潜在滑坡地带修建公路,如采取不恰当的大爆破开挖路堑或半填半挖路基或设计不当,坡率太小,没考虑布设合适的支挡结构等,都会使山体失稳而发生滑坡,规模大的滑坡一般缓慢、长期地往下滑动,其位移速度在突变阶段才显著加快。因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的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危害性很大。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其中与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有关的因素有: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

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包括: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按其地质特点可以划分为黄上滑坡、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和膨胀上滑坡四种类型。

(1)黄上滑坡灾害其滑体物质主要由黄上和黄上类上组成。

(2)堆积层滑坡灾害,这种地质灾害滑体由坡残积碎石砂上或粘性上组成,上质疏松,易渗水,强度低,多见于山麓缓坡及沟谷陡坡地段,以浅层滑坡为主。

(3)基岩滑坡灾害是由大部分基岩组成的滑坡,地质以页岩、泥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片麻岩为主。此类滑坡岩质软弱、松散,结构而多而复杂,受地表水的冲刷,致使坡体蠕变滑动,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的特点,一般采用抗滑挡墙进行治理。

(4)膨胀上滑坡灾害,这种地质灾害滑体物质由膨胀上组成,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具有干缩湿胀、亲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特点,往往由于大量降水渗入坡体,使其力学强度降低,斜坡稳定性变差。膨胀上滑坡速度一般较慢,可以长期处于蠕滑状态,大多表现为坡面出现裂缝。

1.2滑坡的防治

治理滑坡病害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前期工作应同时提出绕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合理的路线布设方案;其次,治理前必须对滑坡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测,查明滑坡形成的条件及成因,滑坡的性质,稳定程度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并提供防治滑坡的措施与有关的计算参数;再次,治理过程坚持动态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并应对治理效果进行安全稳定评价。

治理滑坡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还是可以得到治理的。(1)卸载法,对于坡陡山不高的滑坡地段,可以采取开挖松散堆积上石,适当降缓其坡率,使其达到自然稳定状态。(2)抗滑桩加固法,适用于山高坡缓的滑坡治理,根据滑动而大小深浅,布置一排或数排抗滑桩,其深度要钻入滑动而以下一定围,并辅以支挡结构或其他植被治理,可采用打入桩,有条件可采用钻孔桩。(3)排水法,在滑动而上设置数排截水沟,将地表水及时引出滑坡体,以免水渗透破坏滑坡体的稳定,造成滑坡体的坍塌。(4)植被法,在滑坡体上种植

根系发达的林木,可起到稳固松散上体的作用。

2.崩塌及其防治

2.1崩塌

崩塌一般表现为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或上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灾害在山区公路病害中较为常见,大多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由大量降雨渗人陡崖破碎的岩石中,增加岩体与基岩面的摩擦力,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要类型有:落石、山崩、坍岸、坍陷。

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它来势迅猛,常可摧毁路基和桥梁,堵塞隧道洞门,击毁行车,对公路交通造成直接危害。有时因崩塌堆积物堵塞河道,引起壅水或产生局部冲刷,导致路基水毁。

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调查表明,规模较大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的陡峻斜坡上。斜坡的外部形状,对崩塌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上易于发生崩塌。

(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能形成高峻的斜坡,在外来因素影响下,一旦斜坡稳定性遭到破坏,即产生崩塌现象。所以,崩塌常发生在由坚硬且脆的岩石构成的斜坡上。

(3)构造条件如果斜坡岩层或岩体的完整性好,就不易发生崩塌。实际上,自然界的斜坡,经常是由性质不同的岩层以各种不同的构造和产状组合而成的,而且常常为各种构造面所切割,从而削弱了岩体部的联结,为产生崩塌创造条件。

(4)其它自然因素岩石的强风化,裂隙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锲入等,都能促使斜披岩体发生崩塌现象。但大规模的崩塌多发生在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

总之,当岩层层面或节理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倾角较大、又有临空面的情况下,沿构造面最容易发生崩塌。就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而言,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地层挤压破碎、地震频繁的地区是崩塌的多发区。岩石风化强烈,悬崖陡坡最易出现崩塌。暴雨、连日阴雨及冰雪融化等往往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岩体和土体中水分的大量渗人,大大增加了负荷,同时还影响岩体部结构,导致崩塌发生。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公路路堑开挖过深,边坡过陡,也常引起边坡发生崩塌。

2.2崩塌的防治

防治原则:(1)对于崩塌多采用以防为主。在选线时,应该注意根据斜坡的具体条件,认真分析崩塌的可能性及其规律。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有条件绕避时,宜优先采用绕避方案。若绕避困难时,可调整路线位置,离开崩塌影响围一定距离,尽量减少防治工程,,或考虑其他通过方案,确保行车安全。

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进行经济比较,确定绕避还是设置防护工程通过。如拟通过,路线应尽量争取设在崩塌停积区围之外。如有困难也应使路线离坡脚有适当距离,以便设置防护工程。(2)在设计和施工中,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以维持山体的平衡。在岩体松散或构造破碎地段,不宜使用大爆破施工,以免由于工程技术上的错误而引起崩塌。

防治措施:(1)清除坡面危石。(2)坡面加固,如坡面喷浆、抹面、砌石铺盖等以防治软弱岩层进一步风化;灌浆、勾缝、镶嵌、锚栓以恢复和增强岩体的完整性。(3)危岩支顶,如用石砌或用混凝土作支垛、护臂、支柱、支墩、支墙等以增加斜坡的稳定性。(4)拦截防御,如修筑落石平台、落石网、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等。(5)调整水流,如修筑截水沟、堵塞裂隙、封底加固附近的灌注引水、排水沟渠等,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而恶化斜坡的稳定性。

3.泥石流及其防治

3.1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暴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它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及山前区。由于泥石流含有大量的固体物质,突然暴发,持续时间短,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异常迅速,所以它可以摧毁城镇、淹没农田、堵塞河道,给山区交通和工农业建设造成严重危害。

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堵塞、淤埋、冲刷和撞击等方式对路基、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产生直接危害;同时也经常由于堆积物压缩和堵塞河道,使水位壅升,淹没上游沿河路基,或者迫使主河槽的流向发生变化,冲刷对岸路基,造成间接水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凡是泥石流发育的地方,都是岩性软弱,风化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的地区。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岩层破碎,崩塌、滑坡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普遍发育,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2)地形条件,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完整的泥石流流域,它的上游多事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圈谷,这样的地形既利于储积来自周围山坡的固体物质,也有利于汇集坡面径流。(3)水文气象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泥石流活动的基本动力和触发条件。降雨,特别是强度大的暴雨,在我国广大山区泥石流的形成中具有普遍的意义。(4)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为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修路废弃土石方不合理布局等,都有可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条件。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分为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地形,沟谷纵坡较大,地表岩石多为风化岩石堆

积物,是泥石流固体碎屑和水源的主要汇集区;中游流通区,是泥石流外泄的通道;下游堆积区,是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区。

3.2泥石流的防治

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一旦发生,危害很大,所以重点要做好预防工作。减轻和避免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洞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提、急流槽、束流堤等。

(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拦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4.特殊土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4.1特殊土地质灾害

4.1.1软土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由于软土的生成环境及粒度、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构性显著且处于形成初期,呈饱和状态,这都使软土在其自重作用下难于压密,而且来不及压密。因此,不仅使之必然具有高孔隙性和高含水量,而且使淤泥一般呈欠压密状态,以致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随埋藏深度很小变化,因而土质特别松软。软土包括淤泥及淤泥质土,泥炭,呈软塑状态与流塑状态的粉土和粉质粘土,松散的粉细砂等天然土层,以及腐殖土,土质软弱和龄期较短的冲填上等。

一般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湖河相冲积物沉积而成,绝大部分为淤泥或泥质上,并伴随含有动植物等腐植碎屑而组成,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密度小,天然空隙比大等特点,存在上体压缩性大、抗压强度低、地基稳定性差等特性。在软上

地基上修建公路等建筑物,如措施不当,会造成地基和路基不均匀下沉、下陷、路基失稳,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甚至造成油路路面裂缝、龟裂、网裂、坑槽等病害,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

4.1.2膨胀土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一种具有特殊变形性质的粘性土,它的体积随含水量地增加而膨胀,随含水量减少而收缩,并且这种作用循环可逆,具有这种膨胀和收缩性的土,即称为膨胀土。膨胀土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组成。一般由泥岩与风化物形成,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和膨胀性,在降雨时上体吸水而膨胀软化,在气候的反复循环作用下,其整体强度大为降低,最后可致滑塌或崩裂,从而产生多种公路病害,由于膨胀上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并往复变形的性质,对公路路基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并且不易修复。如路堑滑坡、路肩边缘处或路堑顶部坍塌、路堤坡腰或坡脚处的溜塌、甚至路基路而受膨胀大而积开裂,对公路的危害程度巨大。

4.2防治措施

水与不良地质交融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发生不可估量的灾害,因此,在治理不良地质病害时,首先要治水。

4.2.1软上地基防治

(1)抛石排淤法,适用于软上层在1 m围,目_一般是塘堰局部围,这种做法的路而能收到一定效果。

(2)石灰桩、碎石桩法,适用于软上层厚5m围,其功能是挤密排水,减少软上层中含水量,增强上层强度。一般用钻孔机械钻好梅花式孔眼,间距在

0.5~1m间,将碎石或石灰灌入孔并夯实。

4.2.2膨胀上防治

膨胀土路基的处理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路基的胀缩等级、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和路面结构类型等。结合公路建设经验和施工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如果能够采用换填非膨胀土或采取化学等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地基土的性质,则是根治的最好方法。如果用桩基或深埋的办法,使路基落到含水量较稳定的土层,就能大大减少膨胀土的危害。

(1)一般性措施,在路堑坡顶和坡腰设置浆砌片石天沟和截水沟,使地面水及时从沟中排出,防治水渗透。遇有地下泉眼或地下水渗出时,则应设置渗沟或埋设蜂管引出,然后再用封面材料将坡面进行封闭。

(2)卸载法,遇到较弱的膨胀土,坡度又不太大时,则可用卸载法,开挖清除,并放缓边坡的坡率至1:1.5或1:1.75,在坡而上及时种植草皮栽上树木。也可采用浆砌棱形片石骨架,其间用三合土或石灰土封面。

(3)挡土墙防治,适用于较强膨胀上的整治,在路堑边坡坡脚处设置与排

水沟连成整体的仰斜式挡上墙以防止膨胀土崩塌。

5.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是山区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是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方而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地质灾害复杂多变,处理措施无一定式,但只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全而细致的开展地质勘察,反复认真的进行方案比选,并不断吸收总结成熟经验,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山区地质灾害这一棘手的难题,使山区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措施

编号:SM-ZD-28070 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 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造成机械倾翻,掩埋机械等事故,陡坡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严禁在陡坡转弯。 2. 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的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3. 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破坏支撑。 4. 夜间作业时,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5. 下基坑必须设足够的安全通道,如带护栏爬梯。夜间除施工,开入口门,平时上锁,防止坠物。 6.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周边现场环境,清除安全隐患,施工中密切观察、观测施工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做好认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 7. 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工程地质作业1

作业一 题目.工程地质条件即()正确答案是: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题目.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正确答案是:基础形式 题目.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正确答案是:强度和变形 题目.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一项是()正确答案是:结构可靠度 题目.下列关于工程地质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正确答案是: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 题目.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正确答案是:地壳 题目.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正确答案是:变质作用 题目.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正确答案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题目.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正确答案是:碎屑结构 题目.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正确答案是:硬度 题目.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正确答案是:岩浆岩产状 题目.沉积岩的形成的四个阶段主要包括()正确答案是: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 题目.根据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和地质条件,可将变质作用分为()正确答案是: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题目.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正确答案是:吸水率 题目.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正确答案是:大气圈标记 题目信息文本二、判断题(20分) 题目.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答案是“对”。 题目.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类。答案是“对”。 题目.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答案是“错”。 题目.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答案是“错”。 题目.岩石的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性质没有显著影响。答案是“错”。

施工道路专项安全措施

施工道路专项安全措施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古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境内,是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 定曲河乡城、得荣段梯级开发的第八级,亦为定曲河干流梯级开发 的最后一级。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装机两台,单机容量45MW,总装机容量90MW,古学水电站主体工程III标段包括引水隧洞(引 10+750.000~引14+385.526)段、压力管道、调压室、压力管道(含 压力管道蝶阀室及其交通洞)、发电厂房及所辖的5#、6#、7#、8#施工支洞和本标段弃渣所用的4#弃渣场。 本工程III标段施工道路包括5#、6#、7#施工支洞施工道路,4#渣 场道路(以下简称施工道路),其中5#施工道路与香格里拉公路相交,延伸至5#施工支洞洞口,6#施工道路与得荣至香格里拉公路相 交于K47+550里程处,然后在公路靠山侧半坡上向定曲河下游方向 延伸至6#施工支洞洞口。7#施工道路接6#施工道路延伸至7#施工支洞洞口,4#渣场道路与6#施工道路相交。作为场内主要交通道路,

其设计车速为20km/h,路面宽度为4.5m,为泥结石路面,参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 1.2道路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道路位于左岸山体半坡上,地表基岩裸露,地形陡峻、山势连绵。道路沿线岩层走向NW,倾向SW,局部岩层扭曲产状变化明显,沿线无区域性断层穿越,地层岩性均属三迭系中统曲嘎寺组第一段(T2q1)灰色钙质、砂质板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灰绿色玄武岩)、薄层状灰岩及薄~中厚层砂岩,厚度大于600m。两岸岸坡和坡脚分布有第四系堆积物,岸坡主要分布残坡积碎石夹粘土,厚约1m~15m,坡脚主要分布崩坡积块石夹碎石和冲洪积卵砾石层,厚约1m~30m。 两岸灰岩均以夹层形式分布在钙质、砂质板岩中,被相对不透水岩层所夹持,岩溶不发育。沿线主要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泥石流、崩塌等,但多分布于岸坡坡脚部位及山沟沟口,施工临时设施的布置应尽可能远离、避让。 2.施工依据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土木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认为,它包括: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底层岩性、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质作用按其动力能的主要来源和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威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摩化硬度顺序:1o滑石2o石膏3o方解石4o萤石5o磷灰石 6o正长石7o石英8o黄玉9o刚玉10o金刚石 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根据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沉积岩的构造: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层理构造: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沉积岩分为三类: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矿物:石榴子石红柱石蓝晶石 常见的岩石:①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②沉积岩: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板岩片岩大理岩 岩石的工程性质主要: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 岩石的物理性质:①岩石的质量密度②岩石的相对密度③岩石的孔隙率④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的水理性质:①岩石的软化性②岩石的透水性③岩石的溶解性④岩石的抗冻性 18.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强度指标岩石的变形指标 19.岩石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和风化作用。 20.软土:一般指天然空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低、灵敏度高的一种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 21.黄土的湿陷性:天然黄土受水浸湿后,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产急剧而显著下沉的现象。 22.冻土:一种由固体土颗粒、冰、液态水和气体四种基本成分所组成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相复合体。 多年冻土:东突存在时间在两年或两年以上。 23.膨胀岩土: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岩土,它含有大量亲水黏土矿物,在湿度变化时有较大的体积变化,但其变形受约束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的岩石。 24.底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25地质年代表:(老→新)€寒武纪O 奥陶纪S 志留纪D 泥盆纪C 石岩纪P 二叠纪T 三叠纪J 侏罗纪K 白垩纪 26.岩层产状: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7.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8.倾角:倾斜线和倾向线的夹角。 29.褶皱:地壳中的岩层在褶皱运动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向上和向下的波状弯曲,并保持其连续完整性,称为褶皱构造,简称褶皱。 30.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31.背斜:组成背斜的岩层向上弯曲,其中心部位由相对较老地层组成,两侧由较新地层组成,两翼岩层倾向相背。 32.向斜:组成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其中心部位由相对较新地层组成,两侧由较老地层组成,两翼岩层倾向相向。 33.褶曲要素:核部、翼部、轴面、轴、枢纽 34.按轴面的产状褶曲的形态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35.断裂构造:是地壳中常见的地质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常成群分布,形成断裂带。 36.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 37.简答题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地壳中广泛发育的节理,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水易沿裂缝渗入,加速岩石的风化,降低了基石的承载力,增大岩石渗透性等。人工开挖边坡易发生崩塌和塌方。地下卡瓦,岩体的节理裂缝影响爆破作业效果使地下工程的围岩失稳。在这样的地区,应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不利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和正常使用。 38.断层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段盘断距 39.断层的基本类型: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断层平移断层按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划分为:总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 40.简答题断层的地质评价:由于岩层发生强烈的断裂变动,致使岩体裂缝增多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建筑造成种种不利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确定路线布局选择桥位和隧道位置时要尽量避开大的断层破碎带 41.地貌的形态分类:山地分为: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平原分为:高原、高平原、低平原、洼地 42.外力地貌: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分为水成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重力地貌 43.垭口的基本类型:构造型垭口(断层破碎带型垭口、背斜张裂带型垭口、单斜软弱层型垭口)剥蚀型垭口剥蚀堆积型垭口 44.断层破碎带型垭口: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差岩体破碎严重不宜采用隧道方案需控制开挖深度或考虑边坡防护防止边坡发生崩塌 45.背斜张裂带型垭口:虽然构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但工程地质条件较断层破碎带型为好,因为两侧岩层外倾,有利于排除地下水有利于边坡稳定一般可采用较陡的边坡坡度 46.单斜软弱层型垭口:主要由页岩、千枚岩等易于风化的软弱岩层构成,两侧边坡多不对称,一坡岩层外倾可略陡一些,由于岩性松软风化严重稳定性差不易深挖否则需放缓边坡并采取防护措施 47.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48.地下水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地下水的存在对建筑工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地下水位的变化,水的腐蚀性和流砂潜蚀等作用,都将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施工及使用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研究地下水及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据有重要意义 49.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①地基土局部浸水、软化承载力下降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②地基一定范围内形成较大的水位差使地下水渗流速度加快增强地下水对土体的潜蚀能力引发地面塌陷③地基土湿陷④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砂土的地震液化,很大程度的削弱砂土地基在一定的覆土深度范围内的抗液化能力⑤地基土冻胀 50.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作用类型: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51.岩体结构包括结构体结构面两个要素。结构面是指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后形成的岩石块体 52.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岩浆结构面、变质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53.软弱夹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特殊的岩体软弱结构面 54.岩体结构类型: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散体状结构) 55.风化作用的概念:常温常压下,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56.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热力风化、冻融风化)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 5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因素(气候对风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温度和雨量的变化以及生物繁殖状况的实现)地形因素(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风化作用也有明显的差异,它影响着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情况)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都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风化阶段) 58.风化工程地质意义:岩石受风化作用后改变了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状况随风化程度的轻重而不同,岩石风化程度越深的地区工程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越低,岩石的边坡越不稳定。 风化程度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工程建设前必须对岩石的风化程度、速度、深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59.岩石风化的调查与评价:①查明风化程度,确定风化层的工程性质便于考虑建筑物得结构和施工方法一般根据岩石的颜色、结构、破碎程度将风化层分为五个带②查明风化厚度分布便于选择最适当的建筑地点合理的确定风化层的清基和刷方的土石方量,确定加固处理的有效措施③查明风化速度和引起风化的主要因素,对那些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风化速度快的岩层,必须制定预防风化的正确措施④对风化层的划分特别是黏土的好含量和成分(蒙脱石、高岭石、水云母等)进行必要分析,因为它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60.岩石风化的防治:挖除法、抹面法、胶结灌浆法、排水法 61.影响坡积层稳定性的因素:下伏基岩顶面的倾斜程度;下伏基岩与坡积层接触带的含水情况;坡积层本身的性质 62.崩塌:在陡峻的山坡以及海、湖、河流的高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63.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其他自然因素 64.滑坡:斜坡大量岩土体在重力和外部营力作用下,失去了原有平衡而沿一定的滑动面(或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65.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面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66.影响滑坡的因素:岩性、构造、水 67.滑坡的分类:按滑坡体主要物质组成分类(对基层滑坡、黄土滑坡、黏土滑坡、岩层滑坡)按滑坡的力学特征分类(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68.滑坡的防治措施:排水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16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措施详 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造成机械倾翻,掩埋机械等事故,陡坡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严禁在陡坡转弯。 2. 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的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3. 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破坏支撑。 4. 夜间作业时,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5. 下基坑必须设足够的安全通道,如带护栏爬

梯。夜间除施工,开入口门,平时上锁,防止坠物。 6.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周边现场环境,清除安全隐患,施工中密切观察、观测施工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做好认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 7. 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 8. 基坑开挖前,由工程部向工区和作业队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工区和作业队主管工程师负责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9. 开挖基坑遇到涌水涌砂、边缘坍塌等危险状况时,采取防护措施后,要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以保障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10. 当基坑开挖需要放炮时,必须有经考试合格持有爆破证的人员承担,放炮前非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撤离到安全地区,炮后20分钟方可进行现场施工。

四级公路 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K19+000~K34+6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任务依据和勘察目的、任务 1、任务依据 1).《关于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设计的委托函》云金电建(2010)123号 2).由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香格里拉至宁蒗段三级公路初步设计文件》 3).云南省、丽江市及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相关文件 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阶段为详细地质勘察,目的是查清勘察范围内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满足设计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是:(1)、查明场地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规律。 (2)、查明场地内工程有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岩土参数。 (3)、查清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对砼的侵蚀性。 (4)、对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5)、对场地内岩土体进行评价。 (6)、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二)工程概况及勘察方法 1、工程概况 拟建公路工程梨园电站对外交通应急公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族乡境内,参见地理位置图。 该段公路项目建设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单车道,路基全宽4.5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泥结碎石路面。路线里程为K19+000~K34+630,全长15.723km,其中设有六处断链桩,如表1.1。交通极为不便。

拟建公路属于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特殊岩土有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既有道路两侧。区内构造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普遍风化严重,坍滑现象较多,局部地段存在小型坡面泥石流现象。地下水以少量基岩风化裂隙水和土层孔隙潜水为主,但其对岩土体边坡 工程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拟建场地地震时可能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象,属于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场地岩土种类较多,具有不均匀性,性质变化较大,属中等复杂地基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确定为乙级。 2、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按三级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相应的详细工程地质勘察阶段进行,勘察范围为工程可能影响范围和所有桥涵、路基、路面、排水等工程。段内特殊岩土并不发育,地基基础较为稳定。但由于地震、构造和岩土体的因素,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故本次勘察在分析既有资料和踏勘的基础上,确定着重查明边坡稳定性问题。天然地质剖面较多,场地交通极差,无进场进行地质钻探条件,勘察方法主要以现场地质调查测绘为主,辅以少量坑探。 本次勘察共投入地质技术人员3人,于10月21日开始现场地质调绘工作, 11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基础资料于11月30日完成整编工作。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共完成外业地质工作量见表1.2: (三)执行规范及标准 1、交公路发(1996)611号《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H40--2007)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0、《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一、名词解释(5) 1.围岩p150 由于工程开挖,使在一定范围内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岩体中的应力受到扰动而重新分布,这个重分布应力范围内的岩体被称为围岩。 2.卸荷回弹p150 地下洞室开挖后,破坏了岩体中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岩体内各质点在回弹应力作用下,力图沿最短距离向消除了阻力的临空面方向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这种位移现象叫做卸荷回弹。 3.岩爆p151 在高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中,围岩在局部集中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岩体强度时,发生突然的脆性破坏,并导致应变能突然释放造成的岩石的弹射或抛出现象,称为岩爆。 4.软岩大变形p152 洞室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软弱岩体的屈服强度时,软弱的塑性物质就会沿最大应力梯度方向向消除了阻力的自由空间挤出,称软岩大变形。 5.突泥p156 地下工程掘进破坏了岩体原来封闭的边界,高能水土混合物突然涌出、快速释放,形成突泥。 二、单选(20) 1.下列哪种应力是初始地应力()。P149~150 A.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 B.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 C.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 D.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 2.以下关于地应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49 A.在浅部岩层,地应力垂直分量v值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 B.水平分量h各向同性 C.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层受构造方向控制 D.最大主应力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3.以下有关直墙圆拱型隧道周边围岩应力变化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50 A.当侧压力系数较低时,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拱顶和洞底 B.当侧压力系数较低时,压应力主要出现在拱脚和边墙中部 C.随着侧压力系数增加,拱顶和洞底由拉应力转为压应力 D.随着侧压力系数增加,拱脚和边墙中部由压应力转为拉应力 4.在薄层脆性围岩的主要变形破坏类型是()。P151 A.张裂塌落 B.劈裂剥落C.弯折内鼓 D.塑性挤出 5.下列有关岩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52 A.岩爆是岩石内部弹性应变能积聚后而突然释放的结果 B.岩爆发生时,常伴有声音 C.岩爆发生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应力调整阶段、启裂阶段和岩爆阶段D.岩爆发生的临界深度约为200m,埋深越大发生岩爆可能性越大 6.“通过开挖导坑时的实测涌水量,推算隧道涌水量”的涌水量预测方法称作()。

公路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473-30 公路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施工标牌管理 1.1 掘路施工现场须设置施工标牌,标牌为蓝底白字,材质为铝质反光面板,规格为宽1米,高0.6米,并对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期限、联系人、联系电话、投诉电话等内容予以标注。 1.2市政工程施工现场须设置整齐明显的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牌、安全生产牌、入场须知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工程立面(或效果)图。工程概况牌规格为宽1.8米,高1.5米,其它标牌规格为宽1米,高0.6米。图牌应设置稳固,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标示明确。

2施工围挡管理 2.1施工现场四周应设置连续围挡。 2.2施工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隧道、泵站。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施工现场,须采取砖砌围挡,高度2米以上并压顶。砌筑围墙时须砌筑基础底脚和墙挡,高度2米以上并压顶。砌筑围墙时须砌筑基础底脚和墙柱,基础底脚埋地深度不小于0.5米(在砼或沥青路上有坚实基础的除外),墙柱间隔不大于3米,墙柱与墙体应牢固、安全、可靠,外墙作刷白处理。 施工单位须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围挡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建立巡查和验收、巡查档案。恶劣天气条件下必须进行重点检查。 2.3 在市区主干道和风景旅游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作业的,施工现场须采用彩色喷塑压型钢板或其它质量更好的硬质材料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 2.4 在市区次干道、一般道路车行道上作业或在人行道上作业且施工时间在20天以上的,施工现场须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1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本章要点 公路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方法与报告编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公路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 10.1概述 1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阶段划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就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各种技术手段,实地调查、研究公路要穿越地带的工程地质条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公路选线、测设、施工和使用提供经济合理而又正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包括以下几项: 1.查明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地形与地貌、地层与岩性、地质构造等情况; 2.在路线基本走向范围内,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优选路线方案,并对各路段可能布线的区间进行初勘; 3.对定线后的各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4.配合路线测设、施工,根据不同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路基、桥涵、挡防等工程建筑物类型、结构以及施工方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5.对不良地质的路段进行开挖、切坡施工时和工程兴建后所要发生的变化,制订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常用的设计阶段与步骤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不同的测设阶段,对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在广度、深度和重点等方面面是有差别的。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应进行施工勘察;对面积不大,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 1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一、新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一)新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 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 亦称沿线地质土质调查。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工程设计项目部 *****年*****月

一、工程概况 ******** 二、勘察的主要依据 2.1执行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2.2 参照标准 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 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3.《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 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5.《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6.《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l0027—2001) 7.《铁路工程物探规程》 8.《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行业未明确的,执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民建等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三、勘察目的与任务 1.初勘是根据工可报告推荐的路线走廊带,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做工程地质比选,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 2.根据设计需要,进一步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布设位置。 3.查明路线沿线及各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基本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桥、隧、 路堤、路堑等构筑物设置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并对其工程性能作出评价。 4.查明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性质,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处治的合理建议并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5.查明沿线地表水、地下水的分特征及富有情况,并进行水质分析,判断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查明沿线筑筑路材料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并进行储量估算及开采条件评价 四、勘察工作的一般技术要求 1 岩土分类 岩土分类同时执行路基和桥涵两个专业的分类原则。路基土的工程分类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之规定,路基土的工程分级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B 之规定,软土的划分按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表3.1.1 之规定;桥涵土的工程分类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2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 由于前期地调是基于路线大方案的基础之上,采用底图为1:10000地形图,而本次地调底图须要求采用1:2000地形图,对前期地调工作进行强化,加深其调绘精度,其目的是更加准确的查明路线走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路基、桥基以及其他构造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做出评价,初

公路工程地质总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岩浆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或化学成分的加入或析出影响,。发生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褶皱:组成地壳的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层形成一系列的弯曲而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断层: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了破坏的现象。 不整合:形成年代不相连续的的两套岩层重叠在一起的构造形迹 活断层: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软土:在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或沼泽相等静水或缓慢的流水条件下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黄土: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 红土: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 膨胀土:指含有大量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盐渍土:土中易溶盐的含量大于0.5%的土 冻土:含有冰的土。 填土: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堆填的土。 崩塌:陡峭的斜坡上大块的岩体突然地崩塌与滑落,最后堆积在坡角的过程。 泥石流: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岩溶: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的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滑坡: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风化:地壳岩石在风、电、大气降水、温度和生物作用等内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发生破碎或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为风化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饱和水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摘要:本文对山区公路工程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特殊土地质灾害问题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字:山区公路;滑坡;崩塌;泥石流;软土;膨胀土;防治措施 引言 在山岭重丘区修建公路,工程量巨大,工程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膨胀土等发生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公路的建设投资,而且还影响到公路的正常安全运营。因此,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 1.滑坡及其防治 1.1滑坡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表现为斜坡大量上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多发生在地质构造运动激烈的山区。一般地层表而呈现岩石破碎,多裂隙,极度风化受暴雨侵袭渗透或人为破坏,使原本比较稳定的山体发生滑坡。在山区山高坡陡、潜在滑坡地带修建公路,如采取不恰当的大爆破开挖路堑或半填半挖路基或设计不当,坡率太小,没考虑布设合适的支挡结构等,都会使山体失稳而发生滑坡,规模大的滑坡一般缓慢、长期地往下滑动,其位移速度在突变阶段才显著加快。因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的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危害性很大。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其中与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有关的因素有: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

公路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标牌管理 1.1 掘路施工现场须设置施工标牌,标牌为蓝底白字,材质为铝质反光面板,规格为宽1米,高0.6米,并对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期限、联系人、联系电话、投诉电话等内容予以标注。 1.2市政工程施工现场须设置整齐明显的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牌、安全生产牌、入场须知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工程立面(或效果)图。工程概况牌规格为宽1.8米,高1.5米,其它标牌规格为宽1米,高0.6米。图牌应设置稳固,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标示明确。 2施工围挡管理 2.1施工现场四周应设置连续围挡。 2.2施工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隧道、泵站。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施工现场,须采取砖砌围挡,高度2米以上并压顶。砌筑围墙时须砌筑基础底脚和墙挡,高度2米以上并压顶。砌筑围墙时须砌筑基础底脚和墙柱,基础底脚埋地深度不小于0.5米(在砼或沥青路上有坚实基础的除外),墙柱间隔不大于3米,墙柱与墙体应牢固、安全、可靠,外墙作刷白处理。 施工单位须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围挡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

后方可使用,并建立巡查和验收、巡查档案。恶劣天气条件下必须进行重点检查。 2.3 在市区主干道和风景旅游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作业的,施工现场须采用彩色喷塑压型钢板或其它质量更好的硬质材料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 2.4 在市区次干道、一般道路车行道上作业或在人行道上作业且施工时间在20天以上的,施工现场须采用彩色喷塑压型钢板或其它质量更好的硬质材料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在人行道上作业施工时间在20天以下的,须采用统一的连续性护栏设施围挡,护栏规格为宽2米,高1.3米。 2.5施工围挡在相邻路口之间须连续设置,不能有除出入口之外的缺口。确因交通疏导需要设置过往车辆。行人通道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增设工地出入口,并设置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及人行安全通道,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6围挡不得作为广告载体以及用于挡土、承重。因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围挡、或因安全需要围挡低于规定高度的,须在工程开工前(抢修工程24小时内)报市政工程行政管理部门,经同意后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 2.7城市道路上开挖沟槽,须在沟槽外沿1.5倍沟宽处(或批准的位置)设置围挡。 2.8隧道、泵站、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施工现场须设置大门,并在门头或场内设置(悬挂)企业标志。大门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