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作者:梁东旭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班

学号:201330108035

时间:2015年12月16日

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梁东旭1

(大件路168号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双流,61022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连年攀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癌症病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走向解散。如果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必将会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癌症病发展的客观现状并努力从多角度找出其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在对于发病原因充分了解后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癌症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癌症发病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市民都面临着癌症的侵扰。

目前而言,国内外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癌症,癌症病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本文就癌症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文献查找等研究方法找出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旨在能够对于抑制和治疗癌症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减少癌症病患者数量,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癌症病带来的痛苦。

一、发展现状

(一)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一直是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

据统计,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的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卫生部部长陈竺于2010年8月18日发表声明,称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增长了80%。在2010年深圳举办的世界抗癌大会的开幕式上,陈竺部长表示,每年有260万中国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其中180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2009年癌症已经成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普遍发生的癌症有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其实,不光中国目前遭受癌症的困扰,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受到癌症病的困扰,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癌症肆虐的“重灾区”。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万人。

(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被称为“九大常见癌”。《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现,目前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排第一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而死亡率最高的男女均为肺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已成都市白领“杀手”。近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走高的趋势,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的发病年龄甚至提前。其中,19-35

岁的青年癌症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而胃癌等恶疾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超过90%的胃癌患者都是中晚期才就医的。中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最新数据显示,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中,平均每10万人中有87.07人会罹患癌症,而在40岁至44岁年龄段中,这一数字达到了154.53。

(三)治愈难度大

治疗癌症的技术目前全球国家都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这给治疗癌症的医疗领域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就中国而言,大部分家庭是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癌症会使家里倾家荡产,经济、技术都没有成熟的时候,对于癌症的治疗也就难上加难。

癌症病的存在,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癌症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公敌!是人类的头号杀手!那么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的原因是怎样的呢?今后,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癌症呢?本文将通过从癌症发病的原因入手,找出癌症发病的主客观原因并给出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二、发病原因

(一)过度劳累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年轻时用命赚钱,年老时用钱买命”在中国,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为了生计、为了荣誉不得不拼命工作,却很少关心自己的身体。为了工作拼命的熬夜,忘记吃饭,这些都是导致癌症的因素。据了解,过度劳累往往使人气虚多疑,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患上癌症的。

(二)食物致癌

近年来,我们发现曝光了“瘦肉精”“问题奶粉”“福寿螺”。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先后曝光的名牌食品,有用敌敌畏浸泡制作的“金华火腿”;

有掺入用作油漆的工业明胶和吊白块制作的“安阳腐竹”;有用病死母猪的肉制作的“太仓肉松”;有加入食品包装石蜡制作的“重庆火锅底料”;有添加过量防腐剂,加工过程令人作呕的“静海酱菜”;有用醋酸和色素勾兑而成的“山西老陈醋”。还有工业油包裹的大米,掺进滑石粉的面粉,食盐冒充的味精,甲醛泡出的海鲜,福尔马林保鲜的荔枝,避孕药喂大的鳝鱼,高剂量农药培育出的蔬菜,地沟里捞出的食用油,激素催生的鸡肉,保险粉增白的豆芽菜,陈年老馅做成的月饼等,正呼朋引类大摇大摆地走向我们的餐桌,前赴后继绵绵不绝地进入我们的肠胃。而这些食物问题正是目前我国癌症病患者数量频频增加的诱因之一。(三)、环境污染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气污染、不洁净的饮用水等环境因素,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近年来,媒体上不时可以见到有关“癌症村”的报道。癌症村分布也越来越广泛,而这些癌症村的一个重要共同特点就是均分布于水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人们大量的饮用有污染的水必然会导致癌症的诱发。(四)、药物致癌

这几年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有什么打小病,只要去医院,医生就会开出大量的药物,而有一句话“是要三分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药物多是由化学物质制成的,虽然能抑制或调节机体机能,起到治疗作用;但这些药物也是毒物,可能对人体造成一些人类还不清楚的损害。癌症就是最常见的副作用,随着人们吃药物数量的增加,再加上一些非法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生产不符合规定的药物,在这两种原因的双重作用下,癌症的发病率也就自然的升高了起来。

(五)暴饮暴食,生活习惯混乱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都不是很规律,暴饮暴食对于年轻人而言是经常性的事情,而暴饮暴食无疑是会对于我们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据了解,生活方式中尤其以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与膳食不当有关。另外,不正当的睡眠,过度熬夜、生活不规律都是导致癌症的原因,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都是避免癌症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对策分析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人口众多,竞争压力也在无形之中促使着每一位中国人为了生计而不停的奔波劳碌,人们为了工作、为了儿女、为了房子等不惜身体代价,从早到晚、没日没夜的工作着,在这种压力和身体消耗情况下,自然容易引发癌症,从国家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每一位中国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福利,加快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让人们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有工作,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人们不再有巨大的压力,能够考虑身体成本,这个时候,才能够对于癌症的出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对于食物致癌以及环境污染方面,我们要从根本的法律上进行保障。加强立法。加强关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保护追责等方面的立法,这样才能够当我们进行环境治理,食物检查时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我国有关的环境、工商食品等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进行检查,对于环境污染尤其是可能致癌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合法、不合规的食物进行依法打击检查,保证环保、工商执法部门的检查力度,给一些不法分子、企业予以不可再生机会。执

法必严,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于破坏法律法规的人予以严格的制裁,确保打击一起,类似的事件就减少一起。

(三)加强公众监督,提高监督效率

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执法部门应不断完善群众、媒体的监督机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做好监督保障措施,让人们群众敢于举报,善于举报,地方政府,执法机构也要不断通过多种措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养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不断发展抗癌、治疗癌症的技术

在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不断合作,努力提高抗癌和治疗癌症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在治疗癌症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经济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不断培养新一代在抗癌、治疗癌症的人才。另外,中国作为拥有最悠久中药历史的国家,中药对于我们国家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也拥有关于中药的举世瞩目的著作,在当今时代,当我们用西医无法治疗疑难杂症的时候,我们不妨向我们的祖先们进行学习,采用做传统的中药治疗的方式,这样,可能当我们在面临无法治疗疑难杂症的时候,中药能够给予我们一点帮助。当然,中药在预防疾病的方面上也有着很强大的作用,中国人不妨采用经常引用中药的方式,对癌症进行有效的预防。(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预防意识

在癌症发病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加强防癌抗癌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宣传防癌抗癌的渠道,不断加强对于人们的防癌抗癌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要加强对于农村等偏远地区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通过多种方式使防癌抗癌知识深入人心。只有当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对于防癌

抗癌有一个良好的意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抑制我国癌症的快速发展趋势。(六)个人不断规范生活习惯

(1).保证足够的睡眠。睡够7小时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建议,最好晚上10点半前就开始洗漱,做好睡前准备工作,保证11点前入睡,早上六七点起床。此外,中午1点是人在白天一个睡眠高峰,这时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水果蔬菜都是富含很多健康元素的食品,多吃安全卫生的水果蔬菜,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

(3).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的癌症患者,80%~90%可以治愈。”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高萍说,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耽误、被忽略、被误诊,因此,要治愈癌症,关键就在于早发现,而要早发现,就必须进行防癌体检。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癌症的风险会越来越高。因此防癌体检计划的制定与年龄有很大关系。30~50岁人群:目前我国癌症发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像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集中于三四十岁的女性,比国外提早了10~15年,甚至还有20多岁的年轻女性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可见,中青年人也不宜忽视防癌体检,过了30岁就应该制定自己的防癌计划,属于癌症高危家族的人士应从20岁开始提高警惕。

(4).增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减少患癌的危险性,其作用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①有效地增强免疫功能。人体内癌变细胞是否扩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监控功能;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增加50%左右。白细胞增多,免疫功能增强,其歼灭癌细胞的力量也愈大。

②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新陈代谢旺盛.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如果人的运动景不足,体内多余的热量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堆积起来,使身体发胖。肥胖,不仅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也是某些部位癌症的隐患,据统计,肥胖者患癌机会是正常人的两倍以上。

③改善消化及排泄机能。经常参加运动的人食欲旺盛,消化能力增强,能从食物中吸收更多的营养,为机体的抗癌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坚持体育锻炼,可增强胃肠蠕动,排泄通畅,减少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食物中某些致癌物质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减少刺激,可降低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此外,运动中的大量出汗,也有利于体内的有害物质的排出。

④排除不良情绪专家认为“情绪可能是细胞的癌变激活剂”。3/5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前都有精神创伤和不良情绪的遭遇。人在体育运动中,大脑细胞可产生一种吗啡样的物质,使人欣快,能有效地消除忧郁、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维持小理平衡,保持乐观情绪,对防癌显然是大有益处的。

结语:癌症病的存在使我们全人类的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癌症并不是不可以预防和抑制的,癌症病的存在是在给我们每一位百姓敲响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警钟。本文经过查找文献资料,分析了癌症的发病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但是对于这些分析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浅显之处,有待于继续改进和深入研究,最后还是想和大家说,癌症并不可怕,癌症是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请大家珍爱生命,远离癌症。

参考文献:

[1].杨文献,读“中国癌症高发现场现况评价”有感,中国肿瘤[J].2010(4).

[2]. 陈建国,国内外癌症防制现状,肿瘤[J],2007(9).

[3].汪楠,癌症疫苗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疫苗和免疫[J],2010(4).

[4].陈万青,2003~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分析,中国肿瘤[J],2012(3).

[5].龚胜生,中国“癌症村”时空分布变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J],2013(9).

[6]. 李菁, 我国癌症患者知情同意的现状与实施方式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

[J],2012(11).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doczj.com/doc/b17420299.html,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 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 癌、脑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 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 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7-12-25T09:36:44.3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封梅 [导读] 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原本高发癌症,如胃癌、阴茎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放缓,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乳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肿瘤内科治疗作为抗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肿瘤内科;发展;展望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uthorities had high incidence of cancer in our country,such as stomach,penile cancer,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of growth has slowed,and lung cancer,colon cancer,prostate cancer,breast cancer,etc.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b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s the main treatment of cancer,tumor internal medic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long the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tumor-tumor internal medicine,and probes into its future trend. Keywords:oncology internal medicine;Development;Looking forward to。 前言: 肿瘤内科(medical oncology)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癌,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化疗有了很大进展。生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的兴起为肿瘤内科增添了新的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使人们期望已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现实,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1.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 1.1肿瘤内科治疗的早期手段 不同的时代,对肿瘤内科治疗的看法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同样其治疗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肿瘤内科治疗作为延长癌症生存期、改善其生活治疗的一种手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肿瘤内科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治疗方式,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目前,临床上肿瘤内科治疗多采取化学药物治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大有逐渐替代化学药物治疗的趋势。 1.2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仍旧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分析国外相关文献发现,1946年菲利普斯和基尔曼使用氮芥成功治疗的淋巴瘤,这一举措和治疗方式也标志了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开端。随着医疗科技及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环磷酰胺(50年代)、阿霉素、卡泊(70年代)等药物均开始应用于肿瘤内科治疗中,且上述化学药物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儿童白血病、滋养叶细胞肿瘤等癌症的治疗上已经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也大大促进了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地位的提升,为根治性治疗提供了可能。 1.3生物分子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抗癌药物也随之诞生。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其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也大大提升了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步入21世纪后,靶向治疗的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指的是针对性、选择性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递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一种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以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信号传递导通通道或生长因子中相关的蛋白质或酶为作用靶点。尤其是肿瘤内科治疗中,这一研究大大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国内肿瘤内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肿瘤内科治疗是建立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抗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与肿瘤专科医院及专科医室的建立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自发研制出第一个抗肿瘤药氮芥,并成功量产,随后环磷酰胺、塞替派、更生霉素、平阳霉素等化学抗癌药学也陆续研发成功,这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成立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科室(即如今的肿瘤医院);上世纪70年初,全国各地陆续成立肿瘤专科医院;上世纪90年代,多所肿瘤治疗中心在各大三甲医院成立;21世纪,全国范围肿瘤科室(仅三甲医院)就已超过500所。另外,我国科学家在肿瘤药物治疗的研发工作上获得巨大成功,也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随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针对精原细胞瘤研制的N-甲酰溶肉瘤素临床应用大获成功,再次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在抗代谢肿瘤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科学家合成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大获成功,其中高三尖杉酯碱被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三线治疗药物,这一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国际上承认,这大大提升了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我国均能生产。 3.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 3.1未来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中,针对肿瘤细胞散播而采取的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典型代表的化学药物治疗形式仍旧占据肿瘤内科治疗的主导地位,同时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分析显示,对于能行肝转移灶切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期阶段应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较单纯性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3年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几率大大提升。,可通过靶向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及进展,这大大的延长了肿瘤体与宿主共存状态的时间,另外,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分析发现,对肿瘤患者应用分子靶

癌症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们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近六分之一,多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许多癌症病例诊断过晚,癌症病例多是在癌症晚期才得到诊断和发现,治愈的机率较小,希望渺茫。 目前我国癌症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死亡约25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还将不断上升,癌症发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灵的创伤。中国进入全面防癌抗癌时代!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癌症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 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甲状腺癌快速上升; 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 中等城市,如重庆、武汉,济南癌症发病率最低; 小城市男性和大城市女性发病率高; 大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和肠癌风险高; 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癌症死亡率:小城市高,大城市低; 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关注8大风险 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 癌症发病两头高,中间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 女性癌症在大城市最高,男性癌症在小城市最高 50岁以下,成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肺癌仍为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消化道癌症是我国居民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负担 前列腺癌随城市化发展程度逐渐上升,大城市男性应提高警惕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快,需格外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早期诊断可拯救生命和降低医疗费用 癌症综合控制包括预防、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姑息治疗和康复治疗。所有这些均应作为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组成部分。世卫组织制定了全面的癌症控制指南,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计划,预防癌症,并为患者提供治疗。 2017年2月3日 | 日内瓦 - 世卫组织在世界癌症日(2月4日)前夕推出有关癌症早期诊断的新指南,旨在通过确保卫生服务机构重点关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机会。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世界癌症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2月3日发表的 《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称 201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 世界第一 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 亚洲男性易发肺癌和肝癌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成最高发癌症 2012年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来之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肺、肝、食道、胃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年后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400万 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制度 2006年开始,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样本,原定每5年发布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 中国癌症年报 每分钟5人死于癌症 每分钟6人被确诊癌症 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近20年 癌症呈现三化二线趋势 发达化 年轻化 老年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线”走高的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 亚太地区新增癌症病人占全球45%,死亡人数占全球50% 肺癌死亡率 30年增长465% 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 死亡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 《全球癌症报告2014》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窮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長迅猛,呈现此不消彼又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 比如南京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17岁(见图表)。 现代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患癌的主要因素。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青壮年。 因为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人数呈上升趋势,19-35岁的青年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由于胃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超过90%的胃癌病人都是在中晚期才就医的,此时5年生存率小于20%。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目前可达10%左右,早期治疗的治愈率也高达95%。 年轻人精力充沛、体力强,容易忽视身体的不适,也认为做胃镜检查很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 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发病人数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50万癌症患者,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在部分城市,癌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了致人于死地的“第一杀手”,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癌症病魔,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丽蓉、罗京、晓旭、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 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地走

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发病率、死亡率双升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定稿版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 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3), 257-26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17420299.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17420299.html,/10.12677/acm.2019.93039 Current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Lan Shao, Yiping Zha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Oncolog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Feb. 14th, 2019; accepted: Feb. 28th, 2019; published: Mar. 8th, 2019 Abstract Cancer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stable chronic background pain may experience transient episodes of pain, known as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 Common clinical features of a typical BTP ep-isode include a rapid onset peaking within minutes, a severe intensity and a short duration. BTcP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s pressure on healthcare systems. Firstly, effective as-sessment is critical. Immediate-release opioid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BTcP. Mucosal fentanyl ha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BTcP due to its rapid effect, high bio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pathological mechanism,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Keywords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 Treatment 癌症爆发痛的现状及进展 邵岚,张沂平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8日 摘要 癌症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是指相对稳定的慢性背景疼痛的癌症患者经历短暂的疼痛加重。典型的BTcP的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是发作迅速,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癌症爆发痛影响患者的生

癌症治疗发展史,西医研究癌症200年历史

癌症治疗发展史,西医研究癌症200年历史 文森特·T·德维塔等美国纽黑文市耶鲁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耶鲁综合癌 症中心与斯米洛癌症医院等 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刊200年来,癌症已从黑匣变成了蓝图。在《杂志》出版的第1个世纪期间,执业医师可观察、衡量和检测肿瘤,但几乎没有方法研究癌细胞内的工作情况。一些敏锐的观察者走在他们所在时代的前头,包括鲁道夫·菲尔绍,他得益于显微镜,于1863年推断了癌症的细胞起源1,还有斯蒂芬·佩吉特,他在1889年聪明地想出转移性疾病的种子和土壤假说2,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表1)。其他重要进展包括1911年佩顿·劳斯发现禽肿瘤的病毒原因3和1914年西奥多·博韦里提出癌症可由染色体突变触发4。 但黑盒的盖子一直没有真正被打开,直到1944年,当时洛克菲勒大学的一名退休科学家奥斯瓦尔德·埃弗里报告了他精美清晰的肺炎球杆菌实验结果,该结果显示,细胞信息不是由蛋白而是由DNA传递5。他的工作直接导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对DNA结构的重要发现6。8年后,遗传密码被尼伦伯格及其同事破解7,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得以确立:即信息由DNA传递至RNA并导致蛋白的合成。此后,一系列完全意料之外的发现中的最早一项破坏了这种认识,这项发现提醒我们,在与大自然打交道时,事情并不总是它们看起来的那样。特明和米祖塔尼(Mizutani)8以及巴尔的摩9发现了逆转录酶,这显示信息可能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从RNA到DNA),这一发现对医学(但最突出的是对癌症医学)有深远影响。 早期的研究者发现,DNA是一种难以在实验室研究的很大的分子。1970年,史密斯和威尔科克斯通过辨别出在特殊限制位点细菌防御性地用来裂解DNA的酶而解决了这个问题10。这些发现催生了分子学革命和生物技术产业。它们还为基因组测序铺平了道路。 这种科学费用昂贵。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癌症法案》而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法案扩大了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作用,NCI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中第一所以疾病为导向的机构。1971年12月23日,该法案由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签署成为法律,为NIH 一个研究所提出了一个新指令:“支持研究和研究结果的应用,以降低癌症所致的发病率、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强调研究结果的应用是新提出的,NIH使命声明中没有这一条。该法案使NCI的预算在20世纪70年代末增加4倍,并且为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提供了动力。 虽然国会消灭癌症的热情主要来自一些临床进展的刺激,但这些新资金约85%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其顶峰时,NCI占NIH预算的23%,它却支持了美国53%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结果呈爆炸性。 驱动或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以及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均用于相互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交流的信号转导系统的复杂调节(机制)的发现,使癌细胞机器的蓝图变得轮廓分明(表1)。特殊异常与特殊癌症之间的相关性使科学家们辨别出了发生常见癌症(例如乳腺癌和结肠癌)危险升高的个人。 癌症治疗的里程碑 在实验室数小时就能做完的实验需要花数月和数年在临床上重复,因此临床进展虽然为数众多,但发展缓慢。 图1和2描绘过去两个世纪中4个领域的变化速度:癌症治疗、化学预防、病毒和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 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 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作者:梁东旭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班 学号: 201330108035 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梁东旭1 (大件路168号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双流,61022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连年攀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癌症病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走向解散。如果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必将会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癌症病发展的客观现状并努力从多角度找出其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在对于发病原因充分了解后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癌症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癌症发病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市民都面临着癌症的侵扰。 目前而言,国内外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癌症,癌症病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本文就癌症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文献查找等研究方法找出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旨在能够对于抑制和治疗癌症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减少癌症病患者数量,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癌症病带来的痛苦。 一、发展现状 (一)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一直是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据统计,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的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卫生部部长陈竺于2010年8月18日发表声明,称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增长了80%。在2010年深圳举办的世界抗癌大会的开幕式上,陈竺部长表示,每年有260万中国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其中180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2009年癌症已经成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普遍发生的癌症有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其实,不光中国目前遭受癌症的困扰,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受到癌症病的困扰,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癌症肆虐的“重灾区”。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万人。 (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被称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0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影响因子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jicians》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能在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足以让大家顶礼膜拜!我们都来学习一下这项国人癌症统计数据研究吧。 该研究分析结果提示,2015年中国预计有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万例死亡病例。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紧随其后的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肿瘤。 文章指出,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攀升,癌症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研究报告了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分析数据,不同地区几种常见肿瘤的最新发病和死亡情况,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以及防控重点等。 中国人口有亿之巨,过去关于国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报告,多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的小样本数据,或局限于某特定年份的统计。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成立于2002年,2008年全国癌症登记项目启动后,全国以人群为基础的登记点从2008年的54处增加到2014年的308处(覆盖3亿人口)。 本文报告的高质量的数据来自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库72个登记点最新(2009~2011年)数据,覆盖代表我国%的总人口数。 图A显示有2000~2011年数据的22个数据点,图B显示2009~2011年数据的72个数据点 分析显示,预计2015年有新发浸润性癌病例数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发12000例癌症,有万癌症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