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金利用率计算

资金利用率计算

资金利用率计算
资金利用率计算

资金利用率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表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金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分析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金利用率公式资金利用率公式=利润总额/资产平均总额*100%

还是资金利用率公式=资产平均总额/营业收入总额*100%

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它反应了企业资产的利用程度.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注意事项

1、这一指标的分母采用固定资产净值,因此指标的比较将受到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影响,应注意其可比性问题。

2、当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率过低(如因资产陈旧或过度计提折旧),或者当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这一比率就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资金周转率:

表示资金利用的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周转率=买入金额/投入资金×100%

比如:如果资金周转率达到100%,说明所有投入资金已经周转过一遍。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即流动资金周转所用时间的指标。

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表现方式

(1)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完成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占用流动资金的平均余额越少,而完成的周转总额越多,表示流动资金的周转越快,周转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以较少的流动资金完成了较多的生产任务。流动资金周转率除了用周转次数表示外,也往往用周转一次需要的天数来表示。因为在计划和核

算工作中,通常总是以年度或季度为计划期或报告期的,而年、季的时间长度总是固定的。

(2)周转天数。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周转额

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可按定额流动资产计算,也可按全部流动资产计算。前者计算结果是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后者计算结果是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又在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可用计划数字,也可用实际数字。根据计划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计划周转率;根据实际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由于全部流动资金没有计划定额,在计算计划周转率时,只有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没有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在编制计划计算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即为流动资金定额数。在计算定额或全部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时,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年度(季度)内各月定额或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平均数。各月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为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的平均数。

求资金周转率的公式及其概念的意义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流

动负债)

“平均”指报表期初数与报表期末数之平均值。

不存在衡量营运资本周转率的通用标准,只有将这一指标与企业历史水平,其他企业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才有意义。但是可以说,如果营运资本周转率过低,表明营运资本使用率太低,即相对营运资本来讲,销售不足,有潜力可挖;如果营运资本周转率过高,则表明资本不足,业务清偿债务危机之中。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

资产利用率的另一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当期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

数值取自《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值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年初数+流动资产年末数)/2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

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音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实现该指标的良性变动,应以主营业务收入增幅

高于流动资产增幅做保证。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动资产,如降

低成本、调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创造收益等,还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扩大销售,提高流动资产的

综合使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

动资产会相对节约,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周转速度慢,则需要补

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设备开动率OEEMTTRMTTFMTBF

1、设备完好率 定义:设备完好率,指的是完好的生产设备在全部生产设备中的比重,它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评价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总台数/生产设备总台数× 100% 标准:所谓完好设备一般标准是: ①设备性能良好,如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度达到工艺要求; ②设备运转正常,如零部件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技术规定标准,润滑系统正常、 设备运转无超温、超压现象; ③原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没有油、水、汽、电的泄漏现象。对于各种不同类 型的设备,还要规定具体标准。例如传动系统的变速要齐全、滑动部分要灵敏、油路系统要畅通等。 公式中的设备总台数包括在用、停用、封存的设备。在计算设备完好率时,除按全部设备计算外,还应分别计算各类设备的完好率。 2、设备利用率 定义: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设备投资常常在总投资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设备能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等于相对降低了产品成本。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生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般包括:设备数量利用指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设备负荷率; 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率。过去,设备利用率一般仅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 计算公式: 公式一: 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 公式二: 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公式三: 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 3、设备故障率

产能分析报告

产能分析报告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注: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净可用时间=8*2*80%*302=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注: 1)代表产品:所谓代表产品指产品制程包含其他所有产品制造过程包含的所有工艺过程;如存在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3、毛产能核算 注: 1)毛产能核算过程没有排除产品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人员负荷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不能作为需求平衡分析的依据,需进一步平衡。 2)其他产品可根据代表产品计算方法计算出出毛产能。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产品 1、做哪些产品。 2、产品的制程。 3、每个制程的使用机器设备(设备负荷)。 4、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个人负荷)。 5、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生产线及他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场所负荷) 一般,着重于人力负荷及机器设备的能力分析。 一、人力负荷分析步骤 1 、依椐期间月的销售计划所预订的生产计划,针对各种产品的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标准时间又称“标准工时” 。 标准时间=实际时间X(1 +宽裕率) 一般的宽裕可分为:物的宽裕:作业宽裕(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人的宽裕:需要宽裕(上洗手间、喝水)。 疲劳宽裕(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首先要确定标准工时,再确定标准产能。 标准时间的定义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ST)的构成=观测时间x评比因素+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 净时间:用跑表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际观测而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值或代表值)乘以评估系数,而得到的在标准作业速度下的时间。 净时间=具有代表性的观测时间x评估系数 评估系数分为速读评估法、西屋法(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一致性四个因素)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率x (1+宽放率)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 ,评比率为110%,宽放为5%,则 =0.8*110*(1+0.05/100) =0.88*1.05 =0.924min 产能:是指生产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产能通常以标准直接工时为单位。

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晶胞的空间利用率就是晶胞上占有的金属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晶体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晶体中原子空间利用率的计算,实质是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计算能力。此类题目要运用数形结合的分析方法,一般要先画出晶体的侧面图,再用勾股定理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2)根据晶体的侧面图找出原子半径r与晶胞边长a的关系。 (3)计算:晶胞的空间利用率=V原子/V晶胞=晶胞中含有的原子的体积/晶胞体积。 下面就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方式计算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1.简单立方堆积: 在简单立方堆积的晶胞中,晶胞边长a等于金属原子半径r的2倍,晶胞的体积V晶胞=(2r)3。晶胞上占有1个金属原子,金属原子的体积V原子=4πr3/3。 简单立方堆积晶胞的空间利用率V原子/V晶胞=4πr3/(3×(2r)3)= π/6=52.33%。 2.体心立方堆积: 在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中,体对角线上的三个原子相切,体对角线长度等于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则a2 + 2a2=(4r)2,晶胞体积V晶胞=a3。体心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个数为2,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2×(4πr3/3)。 体心立方堆积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2×4πr3/(3×a3)=π/8=67.98%。 3.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中,面对角线长度是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 则a2 + a2=(4r)2,晶胞体积V晶胞=a3。面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数为4,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4×(4πr3/3)。 面心立方堆积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4×4πr3/(3×a3)=πr/6=74.02%。 4.六方最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不再是立方结构。晶胞上、下两个底面为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心连成

产能计算方法

产能核算方式一:工时换算 1、各车间选取本车间一种近三年工艺、生产方式较为稳定的产品 作为参照,设置其产能指数为1,其人均每小时产量为P0; 2、各车间报上各类产品在不需要其他班组帮忙情况下一个工作 日(8小时)的最大理想产量M i和对应班组人数N i(以近三月生产情况作为参考,数据仅用在不同产品产能指数换算,不作为生产能力依据);(此条目方法待定,如果能够区分过往月份产品由对应班组生产数和非对应班组生产数的话可尝试通过具体工时与产量换算) 3、如一个班组生产一单位本职产品i的周期为H,车间其他班组 生产产品i的周期为I,则需商定一个周期比例系数I/H(即非熟练工人工时损耗);(此条目方法待定,如果能够区分过往月份产品由对应班组生产数和非对应班组生产数的话可尝试通过具体工时与产量换算) 4、产品的理论人均每小时产量P=日产量/(8*班组人数),产品i 的产能指数为P i /P0; 5、产能计算方式:以十一车间I段为例,设低压柜为参照产品, 其产能指数为1,配电箱产能指数为0.4,配电箱工人生产低压柜周期比例系数为1.4,低压柜工人生产配电箱周期比例系数为1.3,七月共生产低压柜800台,配电箱100台,其中100台低压柜为配电箱工人生产,则产能总值为800*1+100*0.4,此外补偿产能(换班生产补偿)为100*1.4-100,七月份如全部生产低压柜的话可生

产[800*1+(100*0.4)/1.4]/1台,全部生产配电箱的话可生产[700/(1.3*0.4)]+(100*1.4)/0.4+100 台; 6、各车间每月上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时需注明各类产品由对应 班组人员生产台数和非对应班组人员生产台数。 产能核算方式二:简化投入产出分析 鉴于电气各分厂之间物资流整体较为明晰,可考虑在分厂间甚至车间间进行投入产出统计,减少造成产值虚高现象的可能性,便于进行分析。

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统计公式

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统计公式 1、主要机械完好率。它是反映机械完好情况的指标,按规定的主要机械进行考核。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机械完好总台日数 主要机械完好率= ———————————×100% 报告期机械制度总台日数 2、主要机械设备利用率。它是反映机械利用情况的指标,按规定的主要机械进行考核。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机械实作总台日数 主要机械利用率= ———————————×100% 报告期机械制度总台日数 3、装备生产率。它是反映机械在生产中所创造价值大小的指标,供与规模近似的同行业之间水平的高低或本企业逐年的水平升降作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全年施工(生产)总产值 装备生产率= ———————————×100% 末自有机械净值 4、净产值机械维修费用率。它是反映企业机械维修费用和完成净产值的比率,用以考核机械维修费用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全年机械维修费用+全年机械大修费用 净产值机械维修费用率=————————————————×100% 全年净产值总和 5、机械固定资金利税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利税总额和机械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用以考核机械创造利税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 机械固定资金利税率= ————————————×100% 自有机械固定资产平均原值 式中:机械固定资产平均原值=(年初机械原值+年末机械原值)÷2 (二)专业性指标 企业为了评价机械管理、使用、维修各项业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制定了一整套考核指标,作为企机械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考核依据。当前施工企业执行的指标尚无统一规定,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和需要选用。 1、机械装备方面的指标 (1)技术装备率。它是反映企业人均装备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末自有机械净值(元) 全员或工人技术装备率(元/人)= ———————————— 报告期末全员工人人数(人) (2)动力装备率。它是反映企业人均动力装备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末自有机械动力数(KW) 动力装备率(KW/人)= —————————————— 报告期末全员或工人人数(人) (3)机械新度系数。它是反映企业机械的平均新旧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末机械总净值 机械新度系数= ————————— 报告期末机械总原值 (4)机械装备更新率。它是全年机械更新原值占全部机械原值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机械装备更新速为:

金属晶体四类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金属晶体四类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高二化学·唐金圣 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3《金属晶体》一节中,给出了金属晶体四种堆积方式的晶胞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就是晶胞上占有的金属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下面就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方式计算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一、简单立方堆积: 在简单立方堆积的晶胞中,晶胞边长a等于金属原子半径r的2倍,晶胞的体积V晶胞=(2r)3。晶胞上占有1个金属原子,金属原子的体积V原子=4πr3/3 ,所以空间利用率V原3/ (3×(2r)3)=52.33﹪。 子/V晶胞= 4πr 二、体心立方堆积: 在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中,体对角线上的三个原子相切,体对角线长度等于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 ,则a2 + 2a2 = (4r)2,a=4 r/√3 ,晶胞体积V晶胞=64r3/ 3√3 。体心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个数为2,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2×(4πr3/3)。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2×4πr3×3√3)/(3×64r3)= 67.98﹪。 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中,面对角线长度是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则a2 + a2 = (4r)2 ,a = 2√2r ,晶胞体积V晶胞=16√2r3。面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数为4,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 4×(4πr3/3)。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4×4πr3)/(3×16√2r3)= 74.02﹪.

四、六方最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不再是立方结构。晶胞上、下两个底面为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心连成的菱形,边长a = 2r ,夹角分别为60°、120°,底面积s = 2r×2r×sin(60°) 。晶胞的高h的计算是关键,也是晶胞结构中最难理解的。在晶胞的上、下两层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各有两个凹穴,中间层的原子在上、下两层正对的凹穴中。中间层的原子和上层形成凹穴的三个原子构成一个正四面体;和下层对应的三个原子也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这两个正四面体的高之和就是晶胞的高。正四面体的边长为2r,正四面体的高h 1 = 2√2r/√3 。晶胞的高为h = 4√2r/√3,晶胞的体积V晶胞=(2r×2r×sin(60°)×4√2r)/√3 = 8√2r3 。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上占有2个原子,原子的体积V原 子= 2×(4πr 3/3)。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V 原子/V晶胞= (2×4πr 3)/(3×8√2r3 ) = 74.02 ﹪.

Fetkovich产能计算方法

Fetkovich (费特科维奇)方法 (指数式产能方程) 该模型原始是用来描述非线性气藏IPR 曲线的,其中指数n 可以根据现场压力流量关系来确定。我们仅用Vogel 模型来考虑饱和压力而不再Fetkovich 模型里考虑。 Muskat and Evinger (1942) 提出的计算 拟稳定流非线性流IPR 曲线动态的达西方程为: ()? ? ? ????+-???? ???= -r wf p p w e o dp p f S r r Kh q 75.0ln 10842.13 其中 ()o o ro B K p f μ= 在应用线性压力函数有三种情况: (1)r p and b wf p p > (2) r p and b wf p p < (3) b r p p >and b wf p p < 未饱和区Undersaturated region 饱和区 Saturated region 情况1:当P r 和P wf >P b 时(未饱和油藏)

?+-?= -r wf p p o o w e o dp B S r r Kh q μ1 ] 75.0)[ln(10842.13 )(] 75.0)[ln(10842.13wf r w e o o o p p S r r B Kh q -+-?= -μ )(wf r o p p J q -= B o 和 μo 是在(p r + p wf )/2的值. 情况2:当Pr 和Pwf

产能计算方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 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

仓库利用率实操方法分析和仓库容积利用率的计算附案例

物流公司多为平面仓库,根据物流公司库房实际情况如果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仓库现场管理 2. 仓库基础设施建设 仓库管理 建筑面积:通常是指仓库建筑面积。其计算方法是从库房外墙基丈量。长×宽的面积。 实际面积:即从库房内墙丈量。长宽面积中减去障碍物建筑物(立柱、隔墙等)占用面积。 可用面积:即从实际面积中减去干道、支道、墙距、柱距占用面积。 使用面积:即商品货垛实占面积。 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可用面积/仓库建筑面积)×100% 仓库内部空间布局要充分有效利用仓库空间: 1.就地堆垛 2.上货架存放 3.架上平台 货物堆码要根据货物的包装、外形、性质、特点、重量和数量,和气候情况,以及储存时间长短,将货物按一定的规律码成各种形状的货垛。 目的:便于对货物进行维护、查点等管理和提高仓库利用率。 基要求:合理、牢固、定量、整齐、节约、方便。 考虑因素:堆码作业时必须按照货物的仓容定额、地坪承载能力、允许堆积层数等因素进行。 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 1.减少死角 2.规划单位 3.规定放置方法 4.高度利用 5.活动原则 6.5s现场管理 为了大幅度提高仓库利用率,科学、合理的仓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仓位的规划主要包括面积布置、货位设定和堆砌方式的规划。 1.货位标示 每个储存仓位都有固定大小,最好使用标准的包装容器。标准的包装,对于货品的标示、维护、点检、运输都将很方便。每个容器都标明储存的物料,与条

码技术相结合,则仓储和盘点等管理都可以实现系统自动化,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2.先进先出 在货物的摆放方面应当符合先进先出的原则。很多先来的货放在里头,后来的货放在外面,就没办法先进先出了。货物最好放成两排,两边都可以卸货,这就能做到先进先出了。如果一定做成三排也可以,但是当中这一排往往都是先进来的货物往里头放的,所以一定要做一个传送带,东西放上面,按钮一按,这边的货从这里出来,堆放货物要合理的留好进出通道以加快在货物流转过程中的速度。 3.空间利用 提高仓库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库房高度。合理的利用空间高度,重量大的货放在最下面,小东西应该放到上面去,零零散散的货物应放在上面,重的货物或是比较大的应放在下面,这样拿起来很方便。 业务仓库 结合物流公司仓库情况以及货物特性需添加一些基础设施,从而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使之更好的配合业务的开展。 对于业务类仓库来说库内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极为重要的,采进条码技术及装置,对各库货物进行信息收集、分类管理。 1.加强库内物品控制 2.出入库便捷,提高仓库利用率 3.物品分类,便于管理 医药、电器类仓库需购置托盘和人力叉车。 1.卫生,防潮 2.简易,便捷 3.成低,空间利用率高 4.灵活,耐用,作业效率高 仓库容积利用率的计算 报告期储存商品体积之和等于报告期仓库中每天储存的商品的体积之和。 仓库面积利用率和仓库容量利用率的异同 【客户1】:产品品种单一,无批号管理等其他存储要求,采用托盘存放,托盘尺寸为1.2米×1.0米×1.5米,并可堆放上高四层。 平库情况

产能计算方法

1、各车间选取本车间一种近三年工艺、生产方式较为稳定的产品 作为参照,设置其产能指数为1,其人均每小时产量为P0; 2、各车间报上各类产品在不需要其他班组帮忙情况下一个工作 日(8小时)的最大理想产量M i和对应班组人数N i(以近三月生产情况作为参考,数据仅用在不同产品产能指数换算,不作为生产能力依据);(此条目方法待定,如果能够区分过往月份产品由对应班组生产数和非对应班组生产数的话可尝试通过具体工时与产量换算) 3、如一个班组生产一单位本职产品i的周期为H,车间其他班组 生产产品i的周期为I,则需商定一个周期比例系数I/H(即非熟练工人工时损耗);(此条目方法待定,如果能够区分过往月份产品由对应班组生产数和非对应班组生产数的话可尝试通过具体工时与产量换算) 4、产品的理论人均每小时产量P=日产量/(8*班组人数),产品i 的产能指数为P i /P0; 5、产能计算方式:以十一车间I段为例,设低压柜为参照产品, 其产能指数为1,配电箱产能指数为,配电箱工人生产低压柜周期比例系数为,低压柜工人生产配电箱周期比例系数为,七月共生产低压柜800台,配电箱100台,其中100台低压柜为配电箱工人生产,则产能总值为800*1+100*,此外补偿产能(换班生产补偿)为100*,七月份如全部生产低压柜的话可生产[800*1+(100*)/]/1台,全部生产配电箱的话可生产[700/(*)]+(100*)/+100

台; 6、各车间每月上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时需注明各类产品由对应 班组人员生产台数和非对应班组人员生产台数。 产能核算方式二:简化投入产出分析 鉴于电气各分厂之间物资流整体较为明晰,可考虑在分厂间甚至车间间进行投入产出统计,减少造成产值虚高现象的可能性,便于进行分析。

OEE 设备综合效率 计算方式

设备管理好帮手 -----OEE(设备综合效率)计算方式 纸箱厂进行整体生产时规划时,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让每台设备对 的每个零件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即生产能力,并且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为了使生产速度最大化,必须首先了解导致生产速度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些解决措施中,设备综合效率分析(OEE)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有效的设备管理方式,可以帮我们了解设备的潜在的生产能力。 (OEE)是世界级稳定性组织(WCR)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手段.借助OEE,可以与六大损失相关联(故障/停机损失、换装和调试损失、空闲和暂停损失、减速损失、质量缺陷和返工损失、启动损失)。有三大测量指标:设备利用率、生产速度和合格产品率。 六大损失包括 故障/停机损失(Equipment Failure/Breakdown) 设备故障/停机损失是指故障停机造成时间损失,这将减少合格产品数量。如果出现设备故障或停机,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处理。在平时,应该采取正确预防性保养措施、改进操作程序、改进生产设计以防止故障发生。要减少设备故障,生产部门与维修商之间良好的合作与沟通也非常重要。 预防性保养技术包括震动检测、定期上油和温度记录分析,用以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如果出现机器故障,可以采取根本原因分析(RCFA)法来确定导致故障的根源。RCFA可以使企业解决故障问题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处理。RCFA切实有效的“寻根溯源”解决方案能够消除或转移故障发生以及造成的影响。 换装和调试损失(Setup and Adjustment) 换装和调试损失是指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定单切换时间损失。定单切换时间损失不归入计划停机时间范畴。 空闲和暂停损失(Ldling and Minorsyoppage Losses) 空闲和暂停损失是指由于错误操作而停顿或设备本身发生的短暂停机时间损失。通常在5-10分钟之间,还包括一些小调整或类似清洗之类的活动造成的时间损失。不包括运送原料造成的时间损失。 减速损失(Reduced Speed Losses)

产能计算方法

产能计算方法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 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 (2)人员因素 组成一项工作的任务、涉及活动的各类人员以及履行一项任务需要的培训、技能和经验对潜在和实际产出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相关人员的动机、缺勤和滚动与生产能力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3)设施因素 生产设施的设计,包括厂房大小以及为扩大规模留有的空间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厂址因素,包括运输成本、与市场的距离、劳动供应、能源和扩张空

设备利用率

什么是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 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 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设备投资常常在总投资中占较大的比例。 因此,设备能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等于相对降低了产品成本。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生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般包括: 设备数量利用指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设备负荷率;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率。 过去,设备利用率一般仅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一: 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 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公式三: 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设备总台数×100%设备利用率的统计办法 1、人员及部门进行设备的统计应该由专人或专门的部门负责,其统计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能力设计和生产决策与生产分析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一般由企业的生产部、主管部或机电部门负责。

2、方法进行设备利用率的统计可依据生产报表分析进行,也可以采取实际统计的办法。 对于时产量固定的或产量容易计算的,可采用公式一;对于产量可变或设备较小的,可采用公式 二、公式三;统计工作应该认真、严肃、长期坚持,只有长期的数据,才是更加准确和实事求是的调查数据设备完好率完好的生产设备在全部生产设备中的比重,它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评价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总台数/生产设备总台数 ×100%所谓完好设备一般标准是: ①设备性能良好,如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度达到工艺要求;②设备运转正常,如零部件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技术规定标准,润滑系统正常、设备运转无超温、超压现象;③原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没有油、水、汽、电的泄漏现象。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还要规定具体标准。 例如传动系统的变速要齐全、滑动部分要灵敏、油路系统要畅通等。 公式中的设备总台数包括在用、停用、封存的设备。 在计算设备完好率时,除按全部设备计算外,还应分别计算各类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统计标准(2) 一、设备完好率的定义: 完好的生产设备在全部生产设备中的比重,它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评价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生产能力计算标准

生产能力计算标准 企业查定能力的核定,应该从基层开始。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各个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能力的核算根据因素,计算一组同类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其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时间产量定额(实物量/台时) 或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单位产品)式中: 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全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工作小时数*(1--设备修理必要停工率) 在生产能力主要决定于生产面积的条件下,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数量(平方米)*生产面积利用的延续时间(小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定额(实物量/平方米/小时)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1、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核定,还要进一步加以综合平衡,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也称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能力综合;二是查明辅助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对基本生产部门的配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当各个基本生产车间(或生产环节)之间的能力不一致时,整个基本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通常按主导的生产环节来核定。 主导环节一般是指产品生产的主要工艺加工环节,当企业的主导生产环节同时有几个时,如果它们之间的能力不一致,它们之间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则应当同上级主管部门结合起来研究,主要根据今后的市场需求量来确定。如果该产品需要量大,则可以按较高能力的主导生产环节来定,其他能力不足的环节,可以组织外部生产协作或进行技术改造来解决。否则,可以按薄弱环节的能力来核定。对于能力富裕的环节,可以将多余的设备调出,或者可以较长期接受外协订货。 3、当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与辅助生产部门的能力不一致时,一般 地说,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应当按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来定。 ⑴、查定、验算辅助、附属部门的生产能力还是必要的。如果辅助生产部门能力低于基本生产部门能力,要采取措施,提高其供应和服务能力,以保证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⑵、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富裕的辅助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计算辅助生产环节能力的方法原理同基本生产环节的能力计算一样。企业中有时常用概略验算的方法来检查它们对基本生产部门的保证程度。 生产计划内容标准 一、编制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的生产作业计划。这就是把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年度分季)具体分解(一般是按月编制),并进一步规定车间、工段、班组在短时期内(月、旬、周等)的 具体生产任务。 二、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任务,规定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和工具准备、技术文件的准备、劳动力的调配等生产准备工作要求,以保障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三、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核算和平衡。这就是要使生产任务在生产能力方面得到落实,并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日常生产派工。这就是依据工段和班组的作业计划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具体安排每个工作

产能分析报告模板与指标明细

产能分析报告模板及指标明细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A)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产能分析报告简述日期备注 初次提交 修订 注: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B)主要产品关键信息 产品名称型号设计年产能查定年产能2012 年需求计划备注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 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A)计划工时 计算公式:净可用工时 e=a*b*c*d说明 a单班时间 / 时8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b班次/班2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c作业率( %)80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d年出勤天数 / 天302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e净可用时间 / 时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 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 - 无效工时) / 总工时。 人员休息 - 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 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 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 小时、每天 2 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 302 天,净可用时间 =8*2*80%*302=3865.6时。 2、代表产品制程 / 线能力计算 产品年产能 = / 瓶颈工序总加工时间 净可用时间(年) 工序设备设备设备加工工时辅助工时总加工日加工人员名称名称编号台数min/ 件min/ 件时间能力备注 配置

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精品)

晶胞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枣阳一中彭军 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3《金属晶体》一节中,给出了金属晶体四种堆积方式的晶胞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就是晶胞上占有的金属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下面就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方式计算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简单立方堆积: 在简单立方堆积的晶胞中,晶胞边长a 等于金属原子半径r的2倍,晶胞的体积V 晶胞 =(2r)3。晶胞上占有1个金属原子,金属原子的体积V原子=4 n r3/3 ,所以空间利用率V 原子/V 晶胞=4n r3/ (3X (2r)3) =52.33 体心立方堆积:

在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中,体对角线上的三个原子相切,体对角线长度等于原子半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则a2 + 2a2 = (4r)2, a=4 r/ V3 ,晶胞体积V 晶胞=64r3/ 3V3。体心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个数为2 ,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2 X (4n r3/3 )。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N晶胞=(2X 4n r3X 3V3) / (3X 64r3) =67.98 % 。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中,面对角线长度是原子半 径的4倍。假定晶胞边长为a,则a2 + a2 = (4r)2 ,a = 2V2r , 晶胞体积V晶胞=16V2r3。面心立方堆积的晶胞上占有的原子数为4,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原子=4X( 4n r3/3 )。晶胞的空间利用率等于V原子/V晶胞=(4X 4 n r3)/(3 X 16V2r)= 74.02 % .

六方最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不再是立方结构。晶胞上、下两个底面为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心连成的菱形,边长a = 2r ,夹角分别为60°、120°,底面积s = 2r X 2r X sin( 60°) 晶胞的高h 的计算是关键,也是晶胞结构中最难理解的 在晶胞的上、下两层紧密堆积的四个原子中,各有两个凹穴,中间层的原子在上、下两层正对的凹穴中。中间层的原子和上层

生产能力的计算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 (一)、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 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示;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Pseudo-product)的产量来表示。(二)、代表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劳动总量最大的一种作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换算步骤: ①计算产量换算系数代 t t K i i / = Ki:i产品产量换算系数 ti:i产品台时定额 t代:代表产品台时定额 ②将i产品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i i i K Q Q? = →代 (三)、假定产品:由各种产品按其总劳动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假想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不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换算步骤:①将各种产品按其产品产量比重构成一种假定产品 t假: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t i:i产品的台时定额 n i:i产品的具体年计划产量 N:各种产品年总产量之和 ②i产品的换算系数 假 t t k i i / = ③i产品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产量i i i K Q Q? → = 假 (四)、例:设有A、B、C、D共有4种产品,其计划年产量和各产品的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如表所示,现计算代表产品和假定产品。 1 () n i i i t n t N = ? ∑ 假 =

解:1、代表产品的计算:由表可知,选定产品C为代表产品,计算得 A: 50×20/40 = 25 (台) B: 100×30/40 = 75(台) C: 125 (台) D: 25×80/40 = 50(台) 2、假定产品的计算 首先,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t pj=(50×20+100×30+125×40+25×80)÷300 =36.67(台时) 然后,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成假定产品产量 A:50×20/36.67= 27 B:100×30/36.67=82 C:125×40/36.67= 136 D:25×80/36.67 = 55 三、MTS、MTO企业产量、品种的确定 (一)备货型生产MTS企业(太难了,老师不要出滴~出了俺伤不起!) (二)订货型(MTO).品种的确定 例:已接到A、B、C三种产品的订货,其加工时间和可获利润如下表所示,能力工时为40个时间单位,应该接受哪些产品最有利? 解:可采用一种启发式算法:按(利润/加工时间)的值从大到小排序,即优先考虑单位加工时间利润最大的任务,A:10/12 = 0.83(元/时) B: 13/8 = 1.63 (元/时) C: 25/25 = 1 (元/时) 可得到优先顺序为B-C-A, 由于能力工时为40,选择B,余下能力工时32,再选择C,余下7,不足以加工A,所以只能选择B和C。结果获利38。 四、库存模型(多周期库存基本模型) (一)、库存费用 (1)年维持库存费 (Holding cost),以C H表示。顾名思义,它是维持库存所必需的费用。包括资金成本、仓库及设备折旧、税收、保险、陈旧化损失等。这部分费用与物品价值和平均库存量有关 (2)年补充订货费 (Reorder cost),以C R表示。与全年发生的订货次数有关,一般与一次订多少无关 (3)年购买费(加工费)(Purchasing cost),以C P表示。与价格和订货数量有关。 (4)年缺货损失费(Shortage cost),以C S表示。它反映失去销售机会带来的损失、信誉

设备故障率计算方法

设备运行参数管理办法 为规范设备管理程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特制定以下设备运行参数管理办法。设备运行参数的定义方式不同表示的含义不同,我们采用以下方式定义,能同时反映出关键设备与一般设备故障对设备运行率的影响以及整体平均设备故障率和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大小: 一 . 运行参数注解 1.日单生产线运行率α: %1008?=小时计) 生产线计划开机(按生产线实际运行时间i α 备注:运行率反应单线整体设备利用率及运行情况 当α>1时表示设备运行时间超过8小时; 当α<1时包含设备闲置,设备故障,无计划停机,模具更换调试等情况; 当α=1时表示符合正常计划生产,各设备运行正常,利用率高; 2.日单生产线故障率β: %1008?=小时计) 和(一般按各单台设备计划时间之和各单台设备故障时间之β 备注:此故障率利用平均值方式按故障发生时间仅反应单线平均设备故障情况;与日单 生产线运行率结合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关键设备与一般设备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3.设备日总运行率Α1: Α=n i ∑? (即当天所运行的各线运行率的平均值) 备注:能反映整体设备平均利用率情况。 4.设备日总故障率Β1: Β=∑i β (即当天各线故障率之和) 备注:利用求和方式能反映各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大小 5.设备年或月运行率A=日运行率平均值;设备年或月故障率B=日故障率平均值; 月故障率采用单线平均值,各线求和的方式即反映出整体平均设备故障率又反映出设备 故障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大小:其值高低能从一定程度反映一段时间内设备故障的控制情况。 月运行率高低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段时间内开线的生产线的利用率(影响因素包括 一般和关键设备停机的影响,细小停机及生产准备等)不能反映全厂整体设备产能的发挥程度,产能发挥由产量总值反映; 6.非计划停机时间:分为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模具故障停机时间、细小停机时间、物料短缺 及其他突发情况时间总和。 7.保养计划完成率:时间完成保养项数/计划保养项数 (一定程度反映保养计划的完成情况) 8.维修频次:日平均维修频次 (结合故障率和非计划停机时间反映出设备故障的种类和次数,值越大一定程度反映小修次数越多) 按以上定义举例: 假如月平均故障率2.56% ;对应日维修时间约3.4小时;月故障时间约3.4*25=85 小时;非计划停机时间110-125小时; 维修频次3.5次相当于每次维修1小时; 运行率87%对于单线平均有效工作时间8h*87*=6.96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