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调用风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的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和鼓风机中的冷却风扇机组(以下简称风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 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

Q/XX B014 车辆和农业装备标准件编号与选用规则

Q/XX B102 车辆产品零部件追溯性标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风机的文件

风机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除应符合供方企业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1.2 风机中的总成用紧固件联接的,其紧固扭矩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未做规定的紧固扭矩应符合Q/XX B014的规定。

3.1.3 风机的工作条件

供应电压:12 V、24 V;

工作温度:-30 ℃~70 ℃;

环境温度:-40 ℃~80 ℃;

试运转:当冷却风扇是新的时,在普通条件(电压处于上面列出的供应电压范围内,23 ℃±5 ℃)下,最多允许运行12 h。

1

3.1.4 风机的材料

阻燃性:火焰传播速度<100 mm/min。

挥发性:不允许有任何膜状或小滴状的永久性固体或液体沉积物。

气味:将零件放在70 ℃,2 dm3的密闭箱里的体积为10 cm3的水上22 h,冷却后,打开应无任何强烈或持久的令人不舒适的气味。

3.2 风机的外形

风机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3.3 风机外观显示

零件应无明显的缺陷,如安装不好、缺料、碰撞痕迹、损坏、缩孔等。各部件装配应牢固、无松动、无损伤。

3.4 电介绝缘强度

在室温下(23 ℃±5 ℃),马达应能承受1 min施加于接线柱和地线之间的50 Hz,250 V的有效交流电压,不能出现任何飞弧、辉光放电、爆裂声、电介质击穿等现象;或应满足QC/T 413—2002 中3.8的相关规定。

3.5 归入空调冷却风扇的电气装置应满足QC/T 413—2002的相关规定。

3.6 设备的抗电磁干扰性

3.6.1 设备的电磁辐射抗干扰性应符合QC/T 413—2002中3.9.1.1相关规定。

3.6.2 设备的电瞬变传导的抗扰性应符合QC/T 413—2002中3.9.1.2相关规定。

3.6.3 电磁骚扰性

设备的电磁骚扰性应符合GB 18655的有关规定。

3.7 通风性能

根据QC/T 657-2000中相关的试验程序进行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的试验,要求满足达到功能要求。3.8 起动电压

在室温(23 ℃±5 ℃)下,在风扇马达接线柱之间供应得电压为2 V±0.1 V(12 V)、4 V±0.1 V(24 V)或电压为电控马达最大速度下所需电压的10%的情况下,装在车上的空调冷却风扇应能正常起动。

3.9 低温起动性

3.9.1 设备不供电,将空调冷却风扇温度调节为-30 ℃±2 ℃,保持4 h,然后再接线柱间供以5 V ±0.2 V (12 V)、10 V±0.1V(24 V)的电压,或供以电控马达最高速度下所需电压的40%的一个电压,风扇马达应在15 s内启动,在1 min内至少达到其在室温(23 ℃±5 ℃)下确定的额定速度的80%。

3.9.2 设备不供电,将空调冷却风扇温度调节为-30 ℃±2 ℃,保持4 h,然后再接线柱间供以10 V ±0.2 V(12 V)、18V±0.1V(24 V)压,或供以电控马达最高速度下所需电压的75%的一个电压,风扇马达应立即启动,并在15 s内至少达到其在室温(23 ℃±5 ℃)下确定的额定速度的80%。

3.9.3 试验中和试验后不能出现任何不正常的工作噪声(咯吱声、刺耳声、与整流器刮擦发出的摩擦2

声等)。

3.10 低温下工作

设备不供电,将风机的环境温度调节为-30 ℃±2 ℃,并保持5 h。在这个温度下,给马达风扇接线柱供10 V±0.1 V(12 V)、18V±0.1V(24 V)电压或为电控马达最高速度下所需电压的75%。要求不应出现任何不正常的工作噪声(咯吱声、刺耳声、与整流器刮擦发出的摩擦声等)。

3.11 风机噪声

3.11.1 非工作噪声

无论道路路面类型和车速如何,冷却风扇都不能发出任何干扰噪声,其要求同样适用于汽车停止,发动机怠速。无论发动机为何种类型。

3.11.2 工作噪声

风机的噪声的标准按照QC/T 657-2000中7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3.12 设备耐温度性能

按照QC/T 413-2002中3.10的相关规定执行。

3.13 产品耐久性

3.13.1 基本耐久性

装于车的相应位置上,供以13 V±0.1V(12 V)、26 V±0.1V(24 V)的电压,以最高转速运转的风扇马达进行3000 h的耐久性试验,按下列方式进行:

温度循环定义:-23 ℃±5 ℃ 400 h -20 ℃±2 ℃ 100 h

23 ℃±5 ℃ 400 h 50 ℃±2 ℃ 100 h

速度循环:20 min最低速度 20 min中速 15 min最高速度 5 min停止

——1000 h的3个温度循环

——1 h的3000个速度循环

要求试验后,风机能满足3.10~3.14的要求。风扇马达消耗功率和转速可允许的变化±10%。不能出现任何氧化痕迹。

3.13.2 低速耐久性

按下列方式对装于车上的风机进行1200 h的耐久性试验,供应电压13 V±0.5 V(12 V)、26 V ±0.5 V(24 V),环境温度-23 ℃±5 ℃:12 h的100个循环。

注:一个循环定义——8 h以最低转速运转,4 h停止。

试验后要求风机满足3.10~3.14的相关规定。风机马达消耗功率和转速允许变化10%。不能出现任何氧化痕迹。

3.14 抗热冲击强度

要求进行10个循环,一个循环定义:将不供电的冷却风扇放在-30 ℃±2 ℃下,保持2 h,之后立即放在为80 ℃±2 ℃下,保持2 h。两个温度之间的过渡时间应低于1 min。试验后,在回复到环境温度(23 ℃±5 ℃)并在环境温度下静止至少2 h后,冷却风扇应满足本标准3.7、3.8、3.11的试

3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的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 1.1 风道介绍 (4) 1.2 出风口介绍 (4)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 2.1.1风道结构 (7) 2.1.2出风口结构 (7)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 2.1.4材料 (8)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 2.2.1风道整车布置 (8)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 2.3通风性能 (10)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 2.3.2出风量 (10) 2.3.3通风有效面积 (10)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 2.4.1叶片数量 (11) 2.4.2叶片尺寸要求 (11) 2.5.3叶片间距 (13)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 2.5.1叶片数量 (13) 2.5.2叶片尺寸要求 (13) 2.5.3叶片间距 (13) 2.6 气流性能 (13) 2.6.1气流方向性 (13) 2.6.2泄漏量 (17) 2.7 出风口手感 (17) 2.7.1拨钮操作力 (17) 2.7.2拨轮操作力 (17)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 3.1 设计验证流程 (18)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 第4章附录 (19)

4.1 术语和缩写 (19) 4.2 设计工具 (19) 4.3 参考 (19)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1.1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1.2 出风口介绍

汽车空调鼓风机控制模块

一鼓风机转速控制 鼓风机转速控制由鼓风机转速控制开关电路和水温控制开关电路构成。鼓风机转速控制开关包括:自动空调放大器、鼓风机电阻器和功率晶体管。功率晶体管根据来自空调器放大器的BLW端子的鼓风机驱动信号,改变流至鼓风机电机的电流,从而改变鼓风机转速。功率晶体管有一个熔点为114℃的温控保险丝,以保护晶体管不致因过热而损坏。水温控制开关电路是由水温传感器感知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发动机预热控制。鼓风机转速控制运行过程如下 鼓风机控制电路图 1鼓风机转速的自动控制 鼓风机转速的自动控制过程与温度控制相似,是根据TAO值自动控制鼓风机转速。AUTO(自动)开关位于暖风装置控制板上。当这个开关接通时,自动空调器放大器根据TAO 的电流强度控制鼓风机转速。

鼓风机转速与TAO值的关系图 (1)低速运转 AUTO开关位于暖风装置控制板上。当这个开关接通时,安装在自动空调器放大器内的微电脑接通TR1,起动暖风装置继电器。这使电流从蓄电池流至暖风装置继电器,然后流至鼓风机电机,再流至鼓风机电阻器,后接地。这样,就使鼓风机电机低速运转。同时AUTO (自动)和Lo(低速)指示灯亮。 鼓风机低速运转电路运作图 (2)中速运转

当AUTO开关接通时,与低速控制时一样,起动暖风装置继电器。安装在自动空调器放大器内的微电脑(ECU),将从TAO值计算所得的鼓风机驱动信号,经BLW端子输出至功率晶体管。于是,电流从蓄电池流至暖风装置继电器,然后至鼓风机电机,再流至功率晶体管和鼓风机电阻后接地。这样,就使鼓风机电机以相应于鼓风机驱动信号的转速运转。同时AUTO(自动)指示灯点亮,Lo(低)、M1(中1)、M2(中2)、Hi(高)指示灯也根据情况可能发亮。 从功率晶体管进入自动空调器放大器的VM端子的信号,是反映鼓风机实际转速的信号。微电脑(ECU)参考这个信号校正鼓风机驱动信号。 (3)特高速度运转。 当AUTO开关接通时,允许安装在自动空调器放大器内的微电脑(ECU)接通TRl和TR2,驱动暖风装置继电器和鼓风机继电器。于是,电流从蓄电池流至暖风装置继电器,然后至鼓风机电机,再至鼓风机风扇继电器后至接地。这样,就使鼓风机电机以特高速度运转。同时,AUTO和Hi指示灯亮。

汽车风道设计

3. I 汽车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qct708-200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 708-2004 (2004-03-12 发布,2004-08-01 实施) 冃U 言 随着汽车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需求高速增长,虽然我 国汽车空调风机生产厂家众多,但至今尚无成文的行业标准。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行业标准,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岀。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汽长电股份有限公司空调电器厂、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浙江瑞安台兴车辆附件厂等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辉根、闵跃进、皮红莲、张维仁等。 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岀热量或送岀冷气的风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R;'「1??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l}:' | 2423,1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 : 1988)G1VI'4942.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 GB比宓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QCT4B-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UT I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电流。

QCT708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708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前言 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出热量或送出冷气的风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1988) GB/T 4942.1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 GB 18655 用于爱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扰乱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 QC/T 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电流。

3.2 额定转速rated speed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转速。 3.3 压差pressure difference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进风口静压与出风口的全压之差。 3.4 风量flowrate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规定压差下单位时刻内的空气体积的流量。 3.5 风机compressor blower and fan 由电机、风叶和外壳组成的空气驱动组件。 3.6 蒸发风机evaporator blower 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风轮送出蒸发器冷气的风机。 3.7 冷凝风机condenser blower 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风叶排出冷凝器热量的风机。 4 要求 4.1 风机的通用规定 4.1.1 风机的通用要求: 风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风机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4.1.2 风机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风机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按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4.1.3 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范畴: 4.1.3.1 蒸发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范畴:-40~70℃。 4.1.3.2 冷凝风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范畴:-40~85℃。 4.2 风机的差不多性能参数 4.2.1 风机的产品技术条件中应规定: a) 额定电流与额定转速; b) 在压差为l00Pa时风机的风量或按照用户指定的压差时风机的风量。 4.2.2 风机采纳的低压电线束、插接器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及插拔力等应符合QC/T 29106的规定。 4.2.3 风机上机械紧固件的拧紧力矩要求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

汽车空调鼓风机振动和噪声分析

汽车空调鼓风电机振动和噪声分析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质量及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车内噪声控制问题日益显得突出起来。永磁直流电动机是目前汽车空调用鼓风电机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噪声类型主要是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本文简单介绍了汽车空调用永磁直流电动机生产过程中引起振动和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基本解决措施。 关键词:鼓风电机; 振动; 噪声 Vibration and Noise Analysis of Blower Motor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has increased requirement for quality and comfort of automobile, noise issue inside vehicle become important. Permanent magnetic DC motor is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blower motor that be used in vehicle air-condition. Its noise includes electromagnetic noise and mechanical noise. This paper simply presents the reason and basic solution of vibration and noise during manufacture. Key words: blower motor; vibration; noise 0.前言 对于电动机振动与噪声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电动机振动与噪声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 引起电动机振动和噪声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1)电磁因素;

QCT 708-200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

QC/T 708-2004(2004-03-12发布,2004-08-01实施) 前言 随着汽车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需求高速增长,虽然我国汽车空调风机生产厂家众多,但至今尚无成文的行业标准。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行业标准,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汽长电股份有限公司空调电器厂、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浙江瑞安台兴车辆附件厂等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辉根、闵跃进、皮红莲、张维仁等。 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风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出热量或送出冷气的风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 123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1988) GB/T 2423.17 GB/T 4942.1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8655 -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3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蒸发风机或冷凝风机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自由通风状态下的电流。

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教案_课件

《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教案 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 一、授课班级 专业:2011级汽车专业 年级:二年级 班级:2011级 学生人数:47 人 二、学时安排 总学时:34学时 理论学时:20学时 实践学时:14学时 三、教学进度 四、教学目标 《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是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各个部件的基本原理、汽车空调常见故障的诊断、检修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课程如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打好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而能为今后进行汽车故障的诊断和修理工作。 (一)能力目标:

1、根据车辆的类型,辨别空调的类型,汽车空调系统各组成部件的位置认知,掌握各类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操作方式; 2、能进行热水阀的拆装与检修,能进行加热器和管路的拆装和检修,能进行通风配气系统的拆装和检修; 3、能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进行常规的基本检查,能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进行检漏操作,能正确使用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回收专用设备,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加注制冷剂的操作重点掌握内容:汽车空调系统检漏和制冷剂加注,汽车空调维修专用设备的使用; 4、通过拆装认识和理解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系统分解组装来全面认识和理解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使用压力计进行制冷系统的压力检测,能熟练进行汽车空调系统各部件的检修,能够运用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故障分析。重点掌握的内容:汽车空调系统各部件的拆装和检修; 5、学会汽车空调控温器及其电路的检测,学会汽车空调鼓风机及其电路的检测,学会汽车空调冷凝器及其电路的检测,学会汽车空调压缩机离合器及其电路的检测,重点掌握汽车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电路分析,汽车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电路检测; 6、能进行汽车空调控制电路传感器及线路检测,能进行汽车空调控制伺服电动机及线路检测,能使用检测仪器调出故障代码,能进行汽车空调的自诊断; 7、能正确进行汽车空调的使用和维护,重点掌握的内容:汽车空调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空调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空调的发展历程,掌握空调系统的类型及基本组成,了解与空调相关的热力学知识及其在汽车空调上的应用; 2、了解汽车空调暖风系统的类型及结构组成,了解空调暖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空调通风配气净化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组成,了解空调净化系统的结构组成; 3、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路线,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两种类型(膨胀阀和孔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种检漏方法和各种检漏仪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专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4、理解汽车空调各件(压缩机,冷凝器,干燥器和集液器,膨胀阀孔管)作用和组成结构,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5、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控制部件及其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空调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发动机怠速稳定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空调放大器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 范(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FCC相关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有效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方向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泄漏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手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2 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 汽车空调的组成结构按其功能可有: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分配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五大部分。 2.1 汽车空调制热系统原理 加热系统也称为采暖系统。汽车空调的采暖装置按热量来源可分为余热式和独立式两类。余热式采暖是利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剩余热量采暖,它又分为水暖式和气暖式两种。 为了节省能源,大多数汽车空调采暖使用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即水暖式。在制暖时,空调压缩机、冷媒体等制冷系统部件不参加工作,热能来源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发动机的热量以传导方式被冷却液吸收,流动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加热器,使加热器得到加温,低温空气流经加热器,空气被加热,达到制热的目的。(而有的柴油车由于水温上升慢,为了一发动车就能享受到暖风,所以在暖风机里面加有电热丝)制热系统的部件有:加热器、节温器、水泵、散热器、热水阀、等等。 2.2 汽车空调分配通风系统 空气分配主要是利用空气分配箱,其原理参见图2-1 所示。空气分配箱的结构大同小异,与空气分配箱连接的是空气输送(送风)机构,它主要由送风道(或通风软管)和通风口等部件组成。 汽车空调器要满足向乘员头部、足部、左右方向送出冷风、热风或新风,以及风窗送风除霜除雾,所以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风门控制系统。空气输送机构的构造与分布因车而异。

图 2-1 空气分配箱(空调总成)的工作原理 Figure 2-1 air distribution box (air conditioning assembly) principle of work 通风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 自然通风是利用汽车行驶时,根据车外所产生的风压不同,在适当的地方,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来实现通风换氧。强制通风是采用鼓风机强制空气进入和流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汽车行驶时,常与自然通风一起工作。 通风将外部新鲜空气吸进车室内,起通风、换气和调湿作用。同时,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流动,对防止风窗玻璃起雾也起着良好作用。如果通风口阻塞,车窗玻璃上可能出现雾气。 2.3 空气净化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一般由鼓风机、空气过滤器、杀菌器、负氧离子发生器和进、出风口等组成。作用是使车厢内空气保持清新洁净。 空气净化方式有过滤式和静电集尘式两种。在一些高级轿车上,除了使用以上的除尘方法外,还装用了负氧离子发生器,以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使车内空气更加清新洁净,利于人体健康。 过滤式空气净化方式是在空调系统的进风口和回风口设置滤清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优点,但功能不全面,其基本结构原理参见图2-2所示。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

空调风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进行空调风道及空气过滤器设计时提供应遵循和考虑的要素,明确应完成的主要设计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进行空调风道与空气过滤器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道 指空调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及相关部件,包括进风管路、出风管路、除霜管路。本标准也包含了进风管路中设置的新风口、过滤网及粉尘过滤器。 3.2 过渡分配风道 指从HVAC出风口到各个风道之间的过渡管段,起到连接风管、分配空气流量、改变气流方向、分解加工难度的作用。 3.3 新风口 指将车外新鲜空气导入车内的部件。 3.4 新风过渡风道 指从新风口到HVAC入风口之间的进风管道。 3.5 前风道 指输送前HVAC出风的管道。 3.6 后风道 指输送后HVAC出风的管道。 4空调风道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 配合样件测量。 4.2 根据点云逆向初步设计。 4.3 确定风道布置方式与安装方式。 4.4 确定风道的成型加工方式。 4.5 建立三维数模。 4.6 根据造型改动要求修改风道设计。 4.7 进行二维图设计。 4.8 与模具厂及制造厂进行协调,修改设计。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 设计规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出风口介绍 空调出风口的布置,大小,型式直接影响到车内气流速度,流动方向,流场组织,从而对空调系统性能,车内安静程度,乘客舒适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图 3 2001款凯美瑞出风口 空调出风口处于乘客可见区域,属于外观零件,造型设计师会对它们的形状,外观,颜色,表面处理等进行重点设计,以达到期望的美学效果。 从系统性能要求而言,空调出风口的面积大小,布置,型式会直接影响空调出风口气流速度,方向,流动组织,气流噪音等,对它们的校核设计需要分别进行详尽的描述。 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终端,对气流组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调系统对出风口的要求: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主要将适当风速适当温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来满足对温度,气流流动的要求,并可通过调节出风口叶片方向,来将气流吹到胸部膝部区域,也能通过调节叶片将气流避开乘客身体部位。同时,为了达到车内安静要求,要求风速要合适,过大会造成噪音过大。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10.5m/s范围内。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图 4 标致308出风口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6-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5-94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GMW3037 乘用车最大制冷性能验证试验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汽车空调用风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调用风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的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和鼓风机中的冷却风扇机组(以下简称风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 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 Q/XX B014 车辆和农业装备标准件编号与选用规则 Q/XX B102 车辆产品零部件追溯性标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风机的文件 风机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除应符合供方企业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1.2 风机中的总成用紧固件联接的,其紧固扭矩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规定;未做规定的紧固扭矩应符合Q/XX B014的规定。 3.1.3 风机的工作条件 供应电压:12 V、24 V; 工作温度:-30 ℃~70 ℃; 环境温度:-40 ℃~80 ℃; 试运转:当冷却风扇是新的时,在普通条件(电压处于上面列出的供应电压范围内,23 ℃±5 ℃)下,最多允许运行12 h。 1

汽车暖风机空调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暖风机/空调总成基础理论知识

一、暖风机总成整体结构组成 1.壳体总成 壳体总成用于安装风机、散热器、蒸发器以及风门、连杆等部件, 斯太尔王、HOWO暖风机——上、中、下壳体组成;金王子暖风机——左、右壳体组成, 暖风机壳体要保证一定的尺寸要求,扣合严密,无明显弯曲变形,否则就会导致壳体内众多零部件的干涉:例如左右风门摩擦壳体异响、前风门转轴端与上壳体两个筋板发生干涉等现象;另外,还应具有较高的强度,防止壳体轻易的受到损坏,降低废品率(卡车公司退回的产品磕碰损伤较多)。现在壳体使用材料——聚丙稀+20%玻纤(增强PP)来保证其强度。 2.散热器总成 散热器总成——散热器、进水管、出水管、水阀组成,进水管与水阀管口通过橡胶管和暖风水管连入发动机循环水系统,水阀通过其阀杆带动动内部阀芯的转动来控制散热器内热水流量的大小,起到开关作用。 斯太尔王、金王子、豪卡暖风机控制原理:旋钮通过拉丝带动水阀开关阀杆来实现水阀的开关; HOWO暖风机通过电子液晶显示面板控制水阀转向器来实现水阀的开关。 对于散热器总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求密封性——散热器总成整体外部无泄露和总成水阀关闭后水在内部不流通(内漏),这一点我们通

过试验——密封性和循环往复加压试验来检测。 3.风机总成 风机总成——电机、电机固定卡、两侧叶轮和蜗壳及风机底座构成,风机总成检验的性能指标很多:全部的出厂检验项目、耐电压、耐久性试验、扫频振动、零部件防护处理、高温、低温、湿热、温度变化、盐雾、外壳防护等级试验等。 我们具体使用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通电性能、风量大小、壳体稳固性和风机运转时振动的大小。 *散热器总成和风机总成可以说是暖风机里最关键的两个部件,它们是决定暖风机放热量大小的最关键部件,又由于两部件安装位置位于中下壳体之间,装车后一旦出现故障——例如散热器漏水、风机异响等故障,拆装非常麻烦,HOWO车型更是如此,所以说这两个部件相当于暖风机的心脏,检验测试和装配时要精心。 4.控制系统与传动机构 暖风机总成通过传动机构控制各个风门的位置,分别实现内/外循环风、除霜、吹脸、脚暖等风向控制。 斯太尔王暖风机:主要是操纵面板三个旋钮、齿轮配合、连杆机构来实现风速、风向、水阀流量的大小。传动机构零部件较多——操纵软轴、水阀拉丝、锥齿轮轴、连杆、拉杆、扭簧等,依靠相互配合逐级传动,配合精度要求很高,操作不当或当配合件间的累积误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操纵系统失效; 金王子、豪卡暖风机:面板旋钮齿轮配合控制拉丝实现对风门的控

第六章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及配风方式

第六章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及配风方式 6.1 手动调节的汽车空调系统 目前,大多数中级轿车都采用手动调节的汽车空调系统。该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拨动控制板上的各种功能键实现对温度、通风机构和风向、风速的控制。下面以国产BJ202l型汽车为例介绍手动调节的汽车空调系统。 6.1.1空调控制板 空调控制板安装在驾驶室前壁,由驾驶员操纵。板面布局如图5-1所示。 空调控制板上设有三个控制开关,分别是风机开关、空调方式选择开关和温度选择开关。 1.风机开关 风机开关设有四个不同的转速挡位,以控制风机四种不同的转速。风机为一直流电动机,其转速的改变是通过调整串入风机电路的电阻来实现的。 风机调速电阻安装在风机罩的左前方,裸露在风道内,与它串联的还有一个限温开关,当温度超过某一值时,开关断开。风机调速电阻如图5-2所示。 风机除在停用状态不工作外,在制冷、取暖及通风状态下均可工作。 2.空调方式选择开关 空调方式选择开关用于确定空调系统的功能,即要求空调是制冷、取暖、通风还是除霜。通过驾驶员拨动开关可处在七个不同的位置:0FF-停止位置;MAX-最冷位置;NORM-中冷位置;BILEVEL-微冷位置;HEAT-取暖位置;VENT-通风位置;-除霜 位置。另外,在控制板的后面,设有真空控制开关。当驾驶员操纵空调方式选择开关

时,真空控制开关随之联动,通过改变真空通路控制真空驱动器来调节各风门的状态及热水阀的开度。 3.温度选择开关 温度选择开关是控制温度门的开关,用钢丝和温度门连接。温度选择当开关处于左半区(称之为冷风区)时,温度门关死通向加热器的风道,出来的空气是未经加热的空气。当开关处于右半区(称之为热风区)时,温度门打开通向加热器的风道,送入车内的空气是经过除湿后的暖空气。温度选择开关可在左右两半区无级连续调节,可停在任意位置,对应温度门也有确定的位置。 6.1.2真空系统执行元件 汽车空调系统的风门及热水阀一般都是由真空系统通过真空执行元件来进行控制。采用的执行元件有真空罐和真空驱动器。 1.真空罐 真空系统的真空源是来自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随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不同,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也相应不同。当怠速时,真空度最大;而上坡最大转矩时,真空度最小。其真空的绝对压力在10lPa~33.7kPa之间变化。真空度的这种变 化,将会影响真空系统的调控工作。所以设定一个真空罐,其主要作用是向系统提供稳定的真空压力,其次是储存真空,使真空系统即使在发动机停止运行时,仍能保持一定的真空度。 真空罐的构造如图5-3所示。由真空罐和真空保持器两部分组成。真空罐是一个金属罐,里面安装一个真空保持器。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真空罐7内的空心膜阀9和膜片6,将真空罐分成三个腔室,中腔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联,右腔与真空执行系统相联,左腔与真空罐内腔相连。当发动机的真空度较高时,将膜片6推开。由于发动机的真空度大于真空罐,空心膜阀9膨胀开时,气孔4被打开,则真空系统成一开口通路,真空度提高。当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真空度比真空罐的真空度小时,空心膜阀9外面压力将其压扁,封闭气孔4,保持罐内真空度。同时膜片6右移,封闭发动机歧管接口2,将真空系统和真空源分开,保持真空系统和真空罐的真空度,并保持真空系统原来的工作状态。 2.真空驱动器 真空驱动器的作用是根据真空度的变化进行机械动作,控制风门和热水阀。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中常采用的真空驱动器有两种:单膜片式真空驱动器和双膜片式真空驱动器。 (1)单膜片式真空驱动器这类真空驱动器的内部结构和外形如图5-4所示。

(整理)风道设计

3. 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汽车鼓风机电阻工作原理

1.常规的汽车空调中鼓风机调速,采用串电阻的方式,利用回路中阻值的大小来调节电压,达到调节风机转速目的。一般低档位串的阻值大,中档位串的阻值小,高档位不串电阻。这种方式原理比较简单,零部件成本也低,维修方便。但调节范围小,且很多电源功率白白消耗在电阻上。 2.新型的汽车空调中鼓风机调速多采用调速模块,通过PWM控制功率管(三极管)的功率输出变化,调整风机转速。尤其在自动空调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空调控制单元(内含DSP芯片),空调工作时,DSP根据程序设置和车内反馈信号发指令调节PWM(脉宽调制器)的占空比,经光耦隔离转换,用功率场效应管(MOSFET)作为主开关元件,通过改变开关元件的导通方式及通断比来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调节风机转速。该电路主要由pwm脉冲波的产生,光耦隔离,驱动以及主开关元件等几部分组成。 以下是单片机控制的直流PWM调速装置的原理: 近年来,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控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以及新型的电力电子功率元器件的不断出现,采用全控型的开关功率元件进行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已成为直流电动机新的调速方式。 这种调速方法具有开关频率高、低速运行稳定、动态性能优良、效率高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调速方式很容易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采用全控型的开关功率元件进行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已成为直流电动机新的调速方式。这种调速方法具有开关频率高、低速运行稳定、动态性能优良、效率高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调速方式很容易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pwm调速原理 pwm调速方法通常采用功率场效应管作为主开关元件,通过改变开关元件的导通方式及通断比来 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与极性,如图1所示。gd1与gd2是隔离放大的驱动元件,可以采用光电耦合隔离或变压器隔离。vt1和vt2是主开关元件(图1中是以mosfet 为代表),vd1和vd2是两个续流二极管,la是滤波电感。 当开关管mosfet的栅极输入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有电压ud,t1(s)后。栅极输入变为低电平,开关管截止,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为 0。t2(s)后,栅极输出重新变为高电平,开关管的动作重复前面的工作。这样,对应着输入的电平高低,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平均值u0为: u0=×ud=×ud=αt×ud (αt:占空比,0≤αt≤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