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

许白昊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曾出席过中共二大、五大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全国劳动大会等重要会议,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中共中央工委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湖北总工会秘书长和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等职,参加并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和汉口工人收回英租界的伟大斗争,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许白昊,字北塔,原名许传民,曾用笔名许可、白天、复旦,1896年秋天出生于今应城市富水河畔城南国光村杨湾一个农民家庭。8岁就读于附近郭家大湾的“郭记私塾”,后因江汉平原连年灾荒,被迫辍学,随父替人作挑夫为生。

辛亥革命后,许白昊考入武昌中学读书,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不久,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军阀驱逐而离校。同年秋,他毅然放弃报考军校的机会,离开武汉顺江而下,到了浙江省会——杭州。第二年春天,考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在这所革命气氛非常浓厚的学校里,他结识了许多革命志士,加入了早期的革命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以后,党在上海建立了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秋,许白昊从杭州来到上海,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同年底,党派许白昊从上海来到武汉,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领导工作。

当时,武汉的工人运动正处在启蒙阶段。许白昊和林育南等人深入工厂、铁路、码头,创办工人补习学校,选定工人运动据点,发动工人起来同军阀、资本家展开斗争。同时,他十分注重中国工人运动现状及其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1922年4月,他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了《劳动团结易,劳动组织难》一文;同月,他又在该报上发表了《工读主义者该认清的教训》的文章,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同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展开坚决的斗争。

1922年5月,许白昊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与会者一致通过许白昊等人提出的“铲除工界虎伥案”等九个决议案,促进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结束后,许白昊返回武汉。党派他到汉阳钢铁厂开展工人运动,他成功地领导和组织了震动全国的汉阳钢铁厂工人大罢工。

汉阳钢铁厂是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汉钢正处于没落境地,资本家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对工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虽然汉钢工人有着斗争传统,但由于没有党的领导,前几次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许白昊深入钢厂的工棚、炼铁炉前,在工人中进行深入的宣传和严密的组织工作,发动工人建立了“汉阳钢铁工人俱乐部筹备处”。

就在举行成立大会的前夜,资本家勾结反动军阀,突然在深夜时进厂查抄,逮捕了工人积极分子,封闭了“工人俱乐部筹备处”,悍然开除了任俱乐部职员的72个工人。资本家和军阀这一暴行,激怒了全厂工人。许白昊分析当时的有利条件,决定立即成立罢工委员会,宣布全厂工人举行罢工,并向厂方提出了“解除军警压迫”、“恢复俱乐部”和“恢复被开除的工人的原职”等六条要求。

同时,罢工委员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呼吁全国工人“力加援助”。在汉钢罢工的第二天,党组织武汉各工人团体成立了“武汉工团联合委员会”,作为援助汉钢工人的总机关,许白昊被推举为该会负责人。

在罢工期间,当许白昊了解到被资本家收买的化铁炉工头韩老三点火开工时,连夜发动工人在全厂贴满了“打死韩老三”的标语,迫使化铁炉停工,终使资本家接受工人的复工条件。罢工胜利后,汉阳钢铁厂工人俱乐部改为工会,许白昊当选为工会执行委员长,会员达二千多人。汉钢工人罢工的胜利,促进了武汉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为汉冶萍总工会和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汉钢罢工胜利不久,许白昊和项英代表湖北党组织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1922年10月,“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成立,林育南任主任委员,许白昊任副主任委员。12月,我国第一个产业联合工会——汉萍工会成立,李立三、许白昊等被选为负责人。

这年秋天,许白昊在革命斗争中结识了汉口烟厂女工秦怡君,并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党派许白昊护送秦怡君到长沙清水塘毛泽东同志的住所,参加了党创办的“自修大学”的学习。北伐军进入武汉后,他俩结婚,生得一子,大革命失败后,孩子不幸失踪。在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推动下,京汉铁路工人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许白昊参与领导了这场声势浩大、悲壮激烈的大罢工。1922年8月,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在郑州召开。根据党的指示,许白昊和林育南以《劳动周刊》记者的名义出席。这次会议召开了三天,起草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章程(草案)》,建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处。

1923年1月30日晚,许白昊和陈潭秋、林育南等率领湖北三十多个工团和新闻界、学生界代表,从江岸乘车北上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盛典。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破坏后,许白昊和林育南等于2月4日返回武汉,当即召开湖北工团联合会负责人会议,决定武汉各工团举行罢工,抗议反动军阀践踏工人运动。2月6日,许白昊和陈潭秋、林育南等率领武汉十八个工团和学生联合会组成的慰问队,前往江岸刘家庙,召开慰问罢工工人大会,与会者达1.5万多人。许白昊和林育南在群众大会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他们号召湖北工人联合起来,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的正义斗争。

“二·七惨案”发生后,湖北军阀在报上公开悬赏缉拿许白昊等17人。在血腥的恐怖面前,许白昊毫不畏惧,他一面继续组织汉阳钢铁厂等地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军阀残害铁路工人的罪行,一面在汉口华清街等处设置联络站,接济罢工工人,积蓄革命力量。1923年秋末,党的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机关设在汉口德润里23号,许白昊当选为执委会秘书,继续领导铁路工会和人力车夫工会。第二年春天,机关被反动军警破坏,许白昊不幸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建立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许白昊出席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大”以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久,许白昊担任了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部组织部干事。1925年冬,许白昊在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党部常务委员和监察委员。在此期间,许白昊运用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继续领导湖北的工人运动。1926年3月和8月,许白昊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上先后发表了《武汉工人遭受的厄运》、《北伐前夕的武汉工潮》等文章,及时指导武汉工人运动向前发展,支援北伐战争。北伐军占领湖北后,武汉成为新的革命中心。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设立办

事处,李立三任办事处主任,刘少奇任秘书长,许白昊等任执行委员。1926年9月14日,许白昊和项英主持召开了武汉工人代表会议,讨论湖北总工会的筹建问题。10月10日,湖北省总工会在汉口宁波会馆召开成立大会,许白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向与会者报告了省总工会筹建的经过。最后,大会选举许白昊为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省总工会的建立,促进了湖北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到这年底,有20多个县、市建立工会,工会会员发展到30多万。

1927年1月1日,湖北总工会在汉口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许白昊、刘少奇、李立三等主持。会议期间,许白昊代表省工会向大会作了会务报告和关于经济斗争的报告。在大会闭幕式上,刘少奇、李立三、许白昊等35人当选为省总执行委员;同时,大会决定成立省工会经济斗争委员会,许白昊任委员长,统一领导全省工人运动中的经济斗争。随后,许白昊作为省总工会代表参加了武汉国民政府建立的“解决湖北劳资问题临时委员会”的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20多次例会,作出了60多项决议,及时制裁了一批作恶多端的资本家,维护了工人群众的经济利益。

英帝国主义在汉口关屠杀工农群众的惨案发生后,正在参加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许白昊、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立即率领部分工人代表及时赶到现场,谴责帝国主义的暴行,组织工人掀起新的斗争。接着,省总工会发表通电,提出“收回英租界”等六项条件,并派工人纠察队进入租界。1月5日下午,在李立三、许白昊、刘少奇等同志的指挥下,武汉50万市民在汉口济生三马路召开反英大会。会后,示威的工农群众浩浩荡荡地冲向租界,驱逐外国巡捕,一举收回英租界,极大鼓舞了国内外革命人民的斗志。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许白昊出席了会议。大会选举许白昊等7人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5月30日,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以许白昊、刘少奇、李立三等7人组成的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同年6月30日,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汉口召开,许白昊出席会议并担任了大会经济委员会和各地产业工会决议审查委员会委员;许白昊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许白昊离开武汉到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和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职务。1928年2月,许白昊参加江苏省委在上海召开的工作会议,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会场,他和陈乔年、郑覆他一同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许白昊英勇不屈,痛斥敌人。同年6

月6日,许白昊和陈乔年、郑覆他一道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龙华的荒野。当月,中共中央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便发表了题为《悼陈乔年、郑覆他、许白昊三同志》的悼念文章,号召“上海无产阶级及全中国革命民众……推翻反动豪绅资产阶级的统治,为陈(乔年)、郑(覆他)、许(白昊)及以前牺牲的诸同志复仇!”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层层分封给贵族,宗法制解决的就是贵族内部的财产和权力分配问题,因为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严格的嫡庶之分,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贵族分封所得的土地、人口就能有秩序的控制在大宗手裏,以此类推的传承下去,从而保证的了分封制下继承的制度性和有序性。所以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

中共北京组织早期开展工人运动的三种有效形式

第36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月 Vol.36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4 ──────────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2011年团队建设基金课题(11ZY02) 收稿日期:2013-10-16 作者简介:姜德辉(1972-),男,河北丰润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 -146- 中共北京组织早期开展工人运动的三种有效形式 姜德辉,王士立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共产党小组和中共北京区委,通过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图书馆三种形式,团结教育长辛店、唐山、天津的工人群众,推动了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当时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马列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最有效形式。 关键词:中共北京组织;工人运动;工人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工人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K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3-0146-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37 Three Effective Forms of Labor Movement Carried Out by Beijing Organization of CPC in Early Time JIANG De-hui, W ANG Shi-l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communist group and the district committee in Beijing led by Li Da-zhao, through the three forms of the prep schools for the workers, Workers Clubs, libraries for the Workers, united and educated workers in Changxindian, Tangshan and Tianjin.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labor movement was promoted. The most effective forms of combination, intellectuals and workers, Marxist-Leninist theory and the labor movement were created at that time. Key Words: Beijing Organization of CPC Labor movement; a prep school for the workers, workers club; library for the workers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共产党小组和中共北京区委大力开展北方工人运动。在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下,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通过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图书馆三种形式,团结教育长辛店、唐山、天津等地的工人群众,开展工人运动,成效很大,这也使得长辛店、唐山、天津成为北方近代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旧中国,无产阶级的地位不如骡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李大钊在很早就提出:“必须多设补助教育机关,使一般劳作的人,有了休息的工夫,也能就近得个适当的机会,去满足他们知识的要求。”[1]他把文化知识作为走向光明、打破当时不良社会制度的工具。李大钊还提出“知识阶级”要加入“劳工团体”[2]来实现社会的进步,表明知识分子要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长辛店、唐山、天津三地劳工补助教育机关的设立就是知识分子与 劳工群众相结合的三个成功范例。1922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执委会书记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谈到中国工人运动发展时,就列举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开展工作的情况,“设立长辛店铁路工人学校及俱乐部、唐山铁路工人图书馆、天津工人补习学校”[3]。这是对三种团结教育工人组织形式在发展工人运动中所发挥作用的肯定。 一、长辛店铁路工人学校及俱乐部 长辛店距北京20公里,有京汉铁路大厂(今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工人三千多人。五四运动中,长辛店工人和上海、唐山等地工人一道,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推动运动走向了胜利。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长辛店、唐山等地定为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并派研究会成员张国焘、邓中夏去长辛店开展工作。同年10月,李大钊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以后,为了在长辛店建立一个长期的固定据点,宣传 教育工人群众,经与张国焘、邓中夏、杨人杞等人数次联

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考古材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于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 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祖国文明进程的认识,理解历史不断前进的规律,增强维护祖国历史光荣、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责任心。 使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生刚刚开始涉及政治专题知识,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教师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为政治史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初中就已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能否准确背诵出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顺序?生:答后,学生齐声朗读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人民版(精品教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略讲)(一)国家的出现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氏族: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团 部落:若干氏族组成部落 、出现的时间:年前 、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二)早期政治领袖——“王”的出现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早期的政治领袖兼有军事首长的身份(三)城的出现、军事防御功能和权力、地位象征、反映阶级对立尖锐化(四)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反映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集合 (五)社会不平等现象 、贫富分化的出现 贫富分化与产品积累、交换扩大有直接关系

、政治压迫的加重 (六)“帝”的传说——神话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二、夏商的政治制度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段材料: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叫一个学生翻译]。从这段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远古社会(原始社会)中,部落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有着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正所谓“大同之世”】 老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却不给伯益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公元前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大禹吗? 学生:(回答) 老师: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朝的建立、禅让制的废除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它标志着氏族公社制的瓦解,从“天下为公,选贤为能”的“大同”社会进入“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也就是阶级社会] 】 夏朝建立后,原来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的继承不再是“选贤为能”而是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被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只有王室家族的人才有王位的继承权,不管这个继承者是否有德、有能;而非王室成员,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受人爱戴,也不能继承王位。原始社会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商代政治的特点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知识链接 世界博览会 自1851年在英国举办第一 次世界博览会至2005年,世界上 共举办了40次世界博览会(不包括 小型专业博览会),平均每4年举 办一届。英国分别于1851年、 1862年、1908年在伦敦举办了3 次世博会。美国1853年在纽约举 办了世界博览会,此后到1984年 共举办了13次世界博览会,高居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前提示 ◆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不成熟,加之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 了。 1862年,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有300多个法国工人和德国工人前来参观。英、

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1863年,在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的起义。这次起义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 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 件。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 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 波兰等国家的近2000名工人代 表参加的大会。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会上,代表们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作为德意志工人的代表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1月1日,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第一国际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斗争: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

高中历史知识点题库 061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1.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最主要的形式是 A.自发性为主 B.以政治斗争为主 C.以合法性为主 D.组建无产阶级政党 答案:C 解析:根据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状态,应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方面并联系斗争实际进行判断。 题干评注: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问题评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俄国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有①革命性质相同②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③斗争结局都相同④都以无产阶级为斗争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据三次革命的史实,从革命性质、领导力量、斗争结果、无产阶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判断。 题干评注: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问题评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革命的目标是 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B.推翻君主立宪政权 C.扩大工商业资产阶级权利D.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政权 答案:C 解析:法国当时是已经实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革命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已经起步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任务理应是打破大资产阶级对政权的垄断,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题干评注: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问题评注: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4.19世纪30、40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其主要含义是指 A.无产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B.无产阶级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独立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C.这些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 D.工人运动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D 解析:应着重对“独立”二字的理解。 题干评注: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问题评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工业的飞速发展B.各国工人人数猛增 C. 罢工次数增加、规模扩大D.各国工人政党或组织相继建立 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应明确根本原因的含义: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CD两项是运动高涨的表现。B项出自A,故A为正确选项。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题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2.周代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凡是国家的大典、官员的任命、战前的誓师、战后的行赏等,大都在宗庙中举行。这说明周代 A.借助宗法关系维护统治B.神权政治统治思想盛行 C.注重加强宗族内部团结D.家国一体政治开始形成 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C.分封制D.宗法制 4."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若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 A.商王完全垄断决策权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C.王权受制于族权D.已形成早期民主制 5.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 6.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B.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C.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D.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7.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 9.《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 10.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 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 C.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D.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 11.春秋中期以后,很多诸侯国的权力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政归大夫、政出家门、国君形同傀儡的情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表明 A.宗法制度重新确立B.天子共主地位丧失 C.等级制度遭受冲击D.政治改革运动频繁 1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统治较为稳定B.政权更迭频繁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1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齐国国君C.卿大夫D.士 14.中国古语云“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种思想的源头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宗法制度D.家天下观念 15.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上次课,我们谈了早期工人运动和宪章运动的背景、过程、

上次课,我们谈了早期工人运动和宪章运动的背景、过程、衰落和历史意义,这些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对宪章运动衰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讲的比较少。但是这个地方还是比较重要的,大家还是要好好总结一下。 比如说,宪章运动衰落的原因,可以把它概括成三点:1,1848以后,英国社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工人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英国度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使得英国的资本家可以从他们的利润(特别是海外殖民利润)中分出一部分来改善工人的生活。3,宪章运动之所以失败也是工人阶级自身不足造成的,他们缺乏必要的组织,也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持。 至于历史意义,看课本31页,它有一个总说,下面又分成三点:1,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2,对劳动人民的意义;3,对世界其他地方民主运动的影响。 第四节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四节的内容,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入口。非常重要,尽管可能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把这节的内容扎扎实实地过一遍。因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对我们历史学习很有必要,而且也会对我们研究其他的学科很有帮助。 但是,因为课程比较严谨,我们就不能脱离课本,还必须要照本宣科。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的理论来源。 (一)历史条件和它的理论来源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看32页的第一句话:“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恩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在32-34页,就是围绕着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谈的。 1,关于物质生产,我们要注意在19世纪40年代,是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方面矛盾迅速积累的一个时期。课本上的几句话,“资本主义生产在英、法、德等国的迅速发展,使它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使得人们深受震动,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这一时代课题。而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固有矛盾的暴露,就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能,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社会经济的前提。”

早期国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分别说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进而分别归纳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特征,从中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归纳宗法制和分封制间的相互关系,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而归纳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从中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政治智慧。 (3)说出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指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 【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构建知识体系 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知识结构。 第二环节分析知识要点 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初步构建本课知识结构。本环节目标达成的表现是:师生共同探究完成下列问题,并形成本课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形成 根据第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大致在什么时间? 2、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问题讨论〗:推动中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活动探究〗:收集材料,走近早期政治文明 下列是某同学收集到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你认为要走近早期政治文明应从哪些方面收集材料? 知识点二夏商政治文化 根据第二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使学生明确夏商时期的政治文化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1、夏王朝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 2、商代政治的两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根据第三目、第四目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请学生自学第三目内容,总结概括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分封哪几类人?被封的诸 侯有什么权利义务? 周王 〖问题讨论〗:如果你是周天子,你选择分封制是因为分封制有哪些有利因素?你考虑过实行分封制在以后会有什么弊端吗?

2018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8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教材整理1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 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 (3)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4)直接因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会晤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年英、法工人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 2.成立: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4.意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加强了国际工人的团结。 [误区警示] 国际工人协会是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组织 错误。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起来,仅是成立

了一些工人团体。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才纷纷建立起来。 教材整理2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措施 (1)军队建设:以国民自卫军代替资产阶级反动军队。 (2)政权建设: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等十个委员会。 (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待遇: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结果 (1)失败:梯也尔军队疯狂反扑,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2)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5.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43“学习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

共产国际和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整理

共产国际与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梳理: 一、第一国际: 1、时间:1864—1876 2、简介: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第二国际 1、时间:1889—1914 2、简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欧战时各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派违背了“非战”的决议,

反而帮助资产阶级去从事国际战争,于是第二国际几同无形消失。及欧战终了,各国社会党会议,通过《拥护国际联盟案》,并筹备恢复第二国际。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大会,第二国际才恢复起来。第二国际并未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停止活动,但列宁在1914年8月4日德国社民党议员在德国国会投票通过军事预算案消息后,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 三、第三国际: 1、时间:1919—1943 2、简介: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的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皆为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第三国际的领导是保加利亚人基米特洛夫,真正权力中心在斯大林。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四、世界工人运动: 1、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说课稿)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说课稿 一、说教材 必修一政治文明模块,专题一介绍了为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四节内容:早期(夏商周)----秦----汉元----明清的政治制度。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其中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节内容包三个子目:夏商政治形式(家天下的世袭制)、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本节内容较多,要适当取舍。能够现体中国先民们高度的政治智慧的主要还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所以在教学中要把精力放在后两个子目上,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二、说学生 本节内容针对高一学生:现有教材是以模块的形式来编排的,它必须以通史作为基础,但高一学生由于通史基础不扎实,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补充一些通史知识,如朝代更替,否则会出现混乱。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还应该在宏观上介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论。而且政治制度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所以要把它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能力:通过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分析分封制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学会把历史事件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分析,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3、过程与方法。探讨神话传说、甲骨文、史料的史学价值,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课前提示学会宏观地把握历史线索,读课本正文和资料卡片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探究分封制的作用,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来看问题。联系族谱和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加深对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4、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认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高度的政治文明;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中国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从分封制向郡县制的更替中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规律;学习宗法制,理解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和血缘的民族传统、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 四、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封制、宗法制,这两种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总分:7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75,分数:150.00) 1.19世纪8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 )。 (分数:2.00) A.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第一国际成立 解析: 2.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 )。 (分数:2.00)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他们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 C.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 D.他们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解析: 3.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分数:2.00) A.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缺乏经验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工农联盟 C.没有及时进行追歼残余的斗争 D.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进步的潮流√ 解析: 4.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这样定性的主要依据是( )。①政权建设措施②社会经济措施 ③文化教育措施④外交方面措施 (分数:2.00)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解析: 5.对巴黎公社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主要的经验是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③其实践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④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分数:2.00)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6.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最早的武装起义是( )。 (分数:2.00) A.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B.英国的宪章运动 C.法国工人六月起义 D.里昂工人起义√

7.《国际歌》创作的背景是( )。 (分数:2.00) A.1848年法国工人六月起义 B.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D.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 8.世界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 (分数:2.00) A.法国里昂工人第一次起义 B.法国里昂工人第二次起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解析: 9.巴黎公社时期以工人为主的武装力量叫做( )。 (分数:2.00) A.赤卫队 B.义勇军 C.国民自卫军√ D.工人民兵 解析: 10.1876年7月第一国际举行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解散,这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 )。 (分数:2.00) A.英国伦敦 B.瑞士日内瓦 C.美国费城√ D.荷兰海牙 解析: 1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 (分数:2.00)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2.第一国际成立的时间是( )。 (分数:2.00) A.1860年 B.1864年√ C.1870年 D.1876年 解析: 13.马克思第一次明确论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必须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思想的著作是( )。(分数:2.00) A.《导言》√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芝麻开门 围魏救赵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基础知识讲解★ 【知识梳理】 知识板块一夏商政治形式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舜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 知识点1:“王”的出现与“帝”的传说 [记忆]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理解]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误区]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期,只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不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例1]人类迈入早期国家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文字的成熟③城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④ C.③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说时期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为组合选择题,关键是注意选项的全面掌握。从课本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本题应该全选,答案为D。 规范解答:D 方法规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传说时期的一些历史传说,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源头。 知识点2: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陈为人与早期工人运动研究

陈为人与早期工人运动研究 陈为人是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东北党组织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他积极推进工人运动,足迹遍布中国北方各地。他不仅具体指导了山海关工人运动,还亲自领导了规模宏大的北京印刷工人大罢工。在长期工人运动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对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陈为人与早期工人运动,对于了解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发展情况,把握早期工人运动基本策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标签:陈为人;工人运动;策略 陈为人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组织和领导了山海关工人运动和北京印刷工人大罢工等,建立了北京总工会,担任过北方职工委员会书记,并先后在上海区委和北方区委从事工运工作,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早期工人运动的实践 (一)开展铁路工运 1922年之前,北方铁路沿线开展工人运动缓慢,为了有效地在北方铁路沿线组织工人运动,4月,李大钊委派陈为人考察北方铁路沿线各站口的工人情况,经过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陈为人建设性地提出了“抓一个点,带一条线”的工作部署。其主要内容是:首先,以铁路沿线的始发站为突破口,建立党团组织,发展骨干人员。然后,通过各点之间的影响,带动整条线的工人运动。陈为人的想法得到了李大钊的支持,并积极投入了实践,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直奉战争爆发后,直系吴佩孚取得了胜利,并从交通系手中夺取了北方铁路的统治权。吴佩孚接管铁路后,铁路上旧有的交通系势力与直系势力之间斗争激烈。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想趁军阀在铁路上争斗之际扩大党的影响力。李大钊通过直系好友,借着“视学”的名义将陈为人等五人安排到铁路上,开展工人运动,陈为人被派到京奉路上工作,重点指导山海关工人运动。在开展工人运动过程中,陈为人认真听取当地工人的心声,就工人反映的建立工会问题积极筹划。经过思考,他和张昆弟一起通过石家庄总机厂的工人积极分子串联发动工作。首先从总厂到分厂建立工人小组,再组织各小组代表参加大会,正式成立正太铁路第一个工会。陈为人有时也去京奉铁路沿线开展党团组织的建立,并积极配合工人建立工人俱乐部。同时也会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工人团结起来,抵抗不公。不久,陈为人被派到天津、济南具体指导学运、青运和工运斗争,在上海将北方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经验介绍给全国,他与广大工人群众一道,争取到长辛店八月罢工的胜利,推动了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迅猛发展,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的铁路工人政治大罢工[1]58。 (二)组织印刷工人大罢工,成立北京总工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