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受养殖员朋友的邀请,我搬到海南的新家有段时间了,也已经习惯了这里,可是,说不想家是假的,毕竟,从我祖宗的祖宗哪辈,我们就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浅海区。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家人,生活在近海的中底层。

我们石斑鱼家族属于鳍(qi二声)科、石斑鱼属,有人也管我们叫鲙(kuai四声)鱼。就像人有不同的肤色一样,我们的皮肤上也有不同的花纹图案,根据皮肤花斑的不同,把我们分成老虎斑、网纹斑、云纹斑等,将近12种。养殖员邀请最多的,就是像我这样皮肤长得像石头的花斑一样的青石斑鱼了。

没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照照镜子,看看我们青石斑鱼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这仔细一端详,还真被我给总结出来了我们青石斑鱼的相貌特征了。

生物学特征

原来,我的肤色是青褐色的,身体为椭圆形,两侧扁平,头大,吻短并且呈钝圆形,口大。眼球突起。背鳍还长着8-11根棘,腹部无黑斑,身体两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在侧面及各鳍上都分散着一些

斑点。身体上披着细小的鳞片,背鳍强大,尾鳍为圆形或者凹形。带有条纹和像石头一样灰色的斑点。并且,身体颜色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成褐色和青黑色。难怪他们叫我青石斑鱼了,还真挺酷的,嘿嘿。

其实,我们石斑鱼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妈妈告诉我说,她生我们兄弟姐妹的时候,是分批生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个圆形的米粒,浮在水中。后来,又从楼下的老爷爷那里知道,我们石斑鱼为雌性先熟型的雌雄同体。在生殖腺发育中,当我们长到3岁,卵巢部分先发育成熟,生殖孔为雌性相,继而随着鱼体生长,部分鱼发生性转化,一般4-5年的时间,雌性变为雄性,原来雌体的生殖器官转变成为雄体状的生殖器官了。当我们性成熟以后,无论男女在腹部都有生殖孔。

我们属于肉食性凶猛性鱼类,祖祖辈辈,一直靠吃新鲜的鱼、虾和螃蟹生存,赶到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没有了吃的,大家就会自相残杀,不过,我可下不去手。

我们只能在海水里生活,而且还得有条件。海水的盐度要在15~41之间,最好是在25~33之间,温度嘛,最好在20~30℃,当然了,在6~38℃之间的时候也可以,但是如果温度低于14℃,我们就不能吃东西了。

说实话,养殖员朋友的这次邀请,对于我们石斑鱼家族来说,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还变的科学了,又体现出了我们的价值,我心里是很高兴的。

繁殖技术

对于我们石斑鱼家族的亲鱼来说,产卵时间比较长,每年从3月份开始,可以持续到11月份。我们结婚生子的大事,都得养殖员朋友来操持,也真是辛苦他们了。不过,我们亲鱼产下的鱼卵,1千克就可以卖到2800块钱,这种回报,对于他们,也应该是不错的吧。

说起结婚生子来,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哎,谁也别笑话谁,都有这个时候。

繁殖池的选择和建造

在我们要结婚前,养殖员朋友就在离海边很近的地方,给我们建了一座池塘做“新房”。我们的新房可不是随便建的。一般要求面积在1.8亩左右,深度在3.8-4.0米之间。像这样大的池塘,还要准备2台功率1.1千瓦水车式两轮增氧机。

新房的内壁得铺垫水泥预制板、池底铺一层黑色地膜,在地膜上还得铺上一层0.3米厚的砂子。没办法,结婚生子,当然得住的舒服点了。从塘底到地平面,要修建了供人行的楼梯,方便养殖员朋友平时照顾我们,在池塘的正中心设置出水口。从池塘的边缘到中心要逐渐形成1:1.5的小坡度,这样,利于排水。养殖员朋友还设置了防逃网,这点可不是我要求的,这种网都是用金属做成的圆形网,看来,没事,我想从这里出去溜达溜达,是行不通了。

在新房外面,还得修建引水渠道,并设置进水口。渠道要全程封闭好,要不然长了水沼、苔藓等生物,流进池内,造成水质污染,那我们可就惨了。出水口的深度应该在2.6米以上,与出水口相联的地方要设置排水沟。除此之外,在繁殖池的上方,还得安装上棚架,覆盖上遮阳网。至于棚架高度嘛,可以因地制宜,但池塘的通风条件要好,这样可以适当地调节温度,同时在夏天还能阻挡台风的侵袭。整个繁殖池一半遮阳一半露天。这样我们可以在谈恋爱的时候,或者结婚以后,自己到水温和光照度合适的地方,去活动活动。

其实,养殖员朋友将我们的新房建在海边,主要是为了抽水方便。当然了,刚抽上来的海水,可不能用,我们这会儿,娇贵着呢。养殖员朋友就在海岸边建了一个抽水机房和过滤池。当海水经过抽水机输送到机房后,先经过过滤池,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掉抽水过程中夹带的砂子和海水浮沫。

经过过滤的海水,再输入到事先准备好的蓄水池内,在蓄水池内,海水还需要沉淀24小时以后,才可以引到我们的新房内。当然了,蓄水池的面积越大越好,并且还要全封闭的覆盖上密织的遮阳网,以保证蓄水池不长水沼,苔藓。除此以外,养殖员朋友又修建了一个和养殖池一模一样的池子,以备在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时,我们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为了保证养殖场的用电方便、畅通,还特意准备了一台发电机。也真难为他们了,要给我们准备这么多东西,以后,我得好好报答一下他们。

清塘

相亲的日子定下来以后,养殖员朋友要提前3天,就将我们的新房仔细地清理了一遍,这里不但是我们相亲的地方,还是我们以后结婚生子的地方。因为,海水的咸度本身带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所以,清塘后就不需要其他消毒措施了。最后,紧固好防逃网。做完了这些工作,再将我们的新房晾晒24小时,然后再灌水,深度达到1.8米就可以了。

亲鱼的来源与投放

相亲的日子终于到了。你一定想知道,一下子去哪儿找哪么多合适的亲鱼呢?

亲鱼主要来自自然海区,像我这样5~6龄,体长65~85厘米,体质健壮、游动活泼、反应敏捷、无畸形、体表完整无损伤,每一尾体重在10~12千克的雄鱼,当然是养殖员朋友的首选。能和我结婚的雌鱼,要求也不能太低,4~5龄,每一尾体重8~10千克的,才在考虑范围之内,其他的标准,也和我差不多。用质地柔软的亲鱼箩将我们请上来之后,要用淡水给我们洗个澡,目的是让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将身体上的盐份冲洗干净,这样有利于防病。我们这么多鱼混在一起,乍眼一看,这男女还真不太好分辩,我啊,告诉你个秘密,雌鱼的生殖孔一般粗大而突出,雄鱼的生殖孔凹陷,而且要小一些。

洗完了澡,我们就可以见面了。这1.8亩左右大的新房,养殖员可别安排的太挤了,投放的密度为每个鱼塘300尾,其中雌鱼180尾、雄鱼120尾,雌雄鱼比例要保持3:2。这样的比例有助于我们进行选择。我们下塘以后,养殖员朋友要立刻打开增氧机,给池塘充分地增氧。除了投喂或者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增氧机要24小时开着。

到了新家,我们需要花一段时间去熟悉环境,养殖员朋友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还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定,哎,还真得慢慢适应。

亲鱼的养殖和驯化

对我们进行培养和驯化的这段时期,养殖员朋友要培养我们定时吃饭、定时产卵的习惯。还要慢慢摸索,我们吃哪种食物产卵的量更大一些。这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日常的饵料投喂

从我们到这里的第二天,养殖员朋友就可以对我们进行投喂了。我们石斑鱼,平时,就喜欢吃点新鲜速冻的小杂鱼。所以,这段特殊的时间,养殖员朋友要购买足够的、保证质量的小杂鱼。

每天投喂之前,养殖员朋友都得用淡水冲洗一下这些饵料,再用水浸泡10分钟左右,让这些小杂鱼充分地解冻。然后,才能投喂,像我们这样4-5龄的亲鱼,已经可以吃下5-10厘米的小杂鱼了。

每次投喂时,养殖员朋友都会用石块,在池塘的边缘敲几下,给我们一个信号,这时,我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赶过来。日子久了,我们也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到了投喂的时间,就自动地游到饲喂的地方,等待着养殖员投喂。

其实对我们石斑鱼来说,早晨和傍晚,才是我们最喜欢吃食的时候。养殖员朋友应该选择在早晨8-9点的时候进行投喂,做到定时、定点地投喂。

投喂时,有两点可别忘了。一个是,投喂前,记得关闭增氧机,一个就是不能一次性地将饵料倒入池塘中,应该一条一条地往池塘中扔下鱼饵,最多一次也只能扔2-3条。以前吃的东西少,我们习惯了抢食。一但饵料沉到塘底,我们很难注意到.

在产卵前,养殖员朋友应该根据池水水质、我们的吃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我们的投喂量,适当增减,浪费食物可不是好习惯。一般每天的投喂量为我们体重的3%~5%即可,其实,当我们吃饱了,也就不会再抢食了。吃饱喝足以后,大家都游到池塘的深处,或者到水底休息一会。

水质的管理

水可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养殖员朋友要保证我们生存的水,来自无污染的自然海区。自从我有个伙伴,因为水质的关系病逝以后,我们恐慌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们对水质是有严格的要求的,通常,要保证每升水中的溶氧量达到6毫克以上。池水的pH值在7.8~8.7之间,盐度在30~34之间,这样我们才能生存。

养殖员在平时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每天用取水器,测量池水的溶氧量,测量酸碱度,测量含盐量,千万不能马虎。

当测出水中的溶氧量低于每升水6毫克,pH值低于7.8时,要及时加入新鲜干净的海水。同时要打开增氧机,以增加溶氧量,调节酸碱度。当pH值高于8.7时,养殖员朋友就需要使用有机氯强效剂,取原池塘海水,将有机氯强效剂稀释成800-1000倍液,进行全塘泼洒,泼洒一次就可以将酸碱度调节到正常的范围之内了。用饮水净化药剂净水灵进行消毒应该定期进行。当池水的盐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养殖员朋友得及时进行排水,同时注入新水。换水量为全池的1/3.增氧机保持24小时不间断增氧,确保水质的稳定。

如果养殖员朋友管理适当,我们有个好身体,一般是不会生什么病的。

催产饵料的投喂

经过1个月的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可以进行产前投喂了。在产卵前的2个月,需要给我们投喂一些可以催产的食物。养殖员朋友除了给我们喂杂鱼饲料以外,还要增加点螃蟹、鲜虾饲料、或者鳗鱼饲料。选用速冻的杂鲜虾和螃蟹,同样需要淡水冲洗解冻,再将这些饵料绞成虾泥或者蟹泥,然后在虾泥中加入鳗鱼饲料粉。通常,4千克的虾泥或者蟹泥,加入1千克的鳗鱼粉饲料。将两种饵料调和在一起,调到可以握成团状为好。

到了每天的投喂时间,养殖员朋友再开始一天一次的投喂工作。投喂饵料的先后顺序,要严格按照先投喂鲜虾或者蟹加鳗鱼粉的调和饵料,后投喂杂鱼饵料的程序进行。投喂量仍然以我们体重的3%~5%为标准。其中杂鱼、杂虾和蟹与鳗鱼饲料的搭配比例分别占投喂量的72%、22%和6%。

在临近亲鱼产卵的前l个月,要加大催产的力度。养殖员朋友还要增加投喂鱿鱼。鱿鱼可以直接投喂。投喂量占杂鱼量的50%~70%。顺序是先喂鱿鱼,再喂其他饲料。每天投喂时,最好在饲料中混入一些维生素E,像我这样的1千克亲鱼,混入0.3~0.5克的维生素E

就可以了。

巡塘:除了增加饵料的投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养殖员朋友还要每天坚持早晨、中午和晚上的三次巡塘,巡塘的第一件任务是测量

和记录有关数据,作为水质管理的依据。第二件事,要求养殖员朋友观察水色、水位,观察我们吃食和游动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第三件事,也就是要认真观察亲鱼临产前的身体表面的颜色变化,观察我们雌雄鱼互相追逐的情况,以便推测亲鱼产卵的时机和产卵量。

哎呀,我追那条小雌鱼的过程,岂不是全被养殖员朋友看到了,完蛋了。

亲鱼的繁殖

经过了一个月的饵料催产,我们就可以结婚生子了。结婚没啥仪式,生孩子可是件大事,这都是我们石斑鱼家族的花朵。在产卵之前,养殖员朋友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像准备好鱼卵暂养池、吊卵袋、钢圈、集卵网等。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也得去检查一下。

鱼卵暂养池的准备

鱼卵暂养池由水泥铸成,面积为15平方米,池长6米,宽2.5米,高1.2米。在暂养池的内壁,涂上一层防腐和预防滋生微生物的涂料。在池边设置进水管道和散气式充氧头。池上方盖遮阳网,池子的四周要通风透气。用这样的池子作为鱼卵暂养池,我认为还是挺不错的。至于,池子的数量多少,需要根据亲鱼产卵情况而定。

在亲鱼产卵的当天下午,养殖员朋友可别忘了,要将池底和四壁冲洗干净。然后,注入纯净的海水。注水到九分满为止。池水温度要保持在24~30摄氏度。

吊卵袋的准备:这是什么?,哦,吊卵袋呀!有什么用呢?吊水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吊卵袋一般是用80目的尼龙筛绢网缝合而成的,卵袋呈倒圆台形,上口宽1.0米、下底宽0.6米、高1.10米,卵袋的上口系结在带有浮子的塑料圈上,卵袋的底部要放进一个由6毫米粗的不锈钢焊制而成的不锈钢钢圈。钢圈为倒圆台形、上宽为0.6米、下宽0.57米、高0.08米。它的作用是使软的吊卵袋能够垂直下沉,直到袋底张开。这样可以防止因池水流动,而引起的吊卵袋变形,以免影响到受精卵在水中的活动。在每一口暂养池中,可以对排放置同样大小的吊卵袋共10个,在每个吊卵袋内放进一枚散气石充气增氧。

嗯,准备的还不错,这下总算可以放心了。我得赶快回去告诉孩子他妈一声,我快点游,我快点游……

自然产卵

虽然难为情,我还是念叨一下吧。通常,亲鱼产卵季节在每年的2月底至11月份。产卵期间,以5~9月份为产卵的高峰时期。我们结

婚的黄道吉日可以选在这期间每个月的下弦月,也就是农历20-29日,尤其以农历23-27日产卵量最大。一年之中,我们的产卵繁殖次数在100—120次,产卵量大约有3-4千克噢!

通常在这几天之内,每天傍晚的18-20点之间,我们就会和自己喜欢的伴侣,互相追逐嬉玩,嬉戏中雄鱼和雌鱼同时跃出水面,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喜悦之情.之后,雌鱼排卵,雄鱼排精,随后卵子和精子在水中自然受精变为受精卵。受精卵为上浮性卵。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非常不喜欢有人打扰,即使是养殖员朋友也一样.你们就耐心地守候着吧!

大约2小时后,养殖员朋友,就可以准备来集卵了。

集卵

集卵的时候,养殖员朋友要在繁殖池中,离增氧机大约5~6米远的地方设置集卵网。集卵网是用80目的尼龙筛绢网缝合而成的,网长15米,网两端高0.9米,网中间高1.2米。集卵网的上纲和下纲都分别系结浮沉子。设置好了集卵网,利用池水的流动,将上浮的受精卵汇集到集卵网里面。大约一小时三十分钟后,就可以收取我们的成果-受精卵了。

收紧集卵网,在卵袋底部,可以看到夹带着污染物,但晶莹透明的卵粒。这就是我们刚出生的孩子。接着,养殖员朋友将系在收卵袋末端的绳子解开,让受精卵从袋内流入到收卵桶中。

洗卵

同样,在洗卵前,养殖员朋友要做好以下事情,否则我可不放心把后代交给你:要在洗卵盆中注入三分之二的海水,还要准备一个10目的手抄网,一个吸污管,等等。准备好之后,养殖员朋友将受精卵倒在洗卵盆中,用手抄网,去掉其中的杂物,接着用葫芦瓢,在盆中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拨动,使盆水形成环流,这样就可以将废死的受精卵和其他的杂物聚集在盆中央,您甭说这招还挺管用的,然后,使用吸污管将盆中央的污物,杂物和一些废弃的卵粒吸出盆外。如果杂物多,可以多吸两次,直到盆底完全没有干净,只剩下卵粒。瞧瞧这些可爱的小宝贝,这接下来要干什么?

吊水

处理好的卵粒必须要转移到暂养池,用吊卵袋吊在水中。这样才能保证卵子的活力。哦,原来如此,吓我一身冷汗.通常每个吊卵袋投放受精卵的密度为500~600克,最大密度为700—800克。受精卵放

进吊卵袋之后,养殖员朋友要及时打开氧气阀门,进行微量增氧,供应卵子的呼吸。同时还要打开进水阀门,使水的深度维持在1.2米。进水口要用过滤袋套住,使入水的力量得到缓冲。保证受精卵在缓缓的水流环境中进行吊水。这段时间,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断水,或者缺氧。

亲鱼换塘

剩下的事情当然就是等候了,耐心地等着我的宝宝们出世.不过,

谁都知道当父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亲鱼的产卵旺盛期,时而会出现卵子的质量差,产卵量少,甚至不产卵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主要是亲鱼在产卵的时候,会带出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如果太多,污染了水质,就会严重影响亲鱼再次产卵。碰到这样影响心情的情况,就只好麻烦养殖员朋友,给我们换一下塘了。我和我太太,这次就在这个行列。

清塘

换塘,也就是我们需要再搬一次家,新的培育池和我们原来住的池塘标准都是一样的。换塘之前,养殖员朋友清洗好备用塘。然后安装好防逃网,加注新水,水深应该在1.8米。

拉网

一切准备好后。再在冲洗箱内盛装八层满的淡水。就可以给我们换塘了,一个养殖员朋友自己可干不了,还要8-10个会踩钢的养殖人员。换塘的时间最好选择早晨6-8点之间,以避免气温升高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工人们从鱼塘的一端下到池塘里,排成一排,脚踩着钢,手拉着网的上端。一起走到对岸,同时将亲鱼赶到对岸。紧接着,其中一部分人拉着网的上沿,一部分人将另一端的网绳固定到岸上。这样,亲鱼们就都集中到网里了。

亲鱼的转移

这时,养殖员朋友要用亲鱼箩舀起亲鱼,以最短最快的时间,把我们送到岸上。负责冲洗的工作人员连亲鱼箩一起,立即放入淡水冲洗箱中,快速地清洗一遍,洗去我们身子上的细菌和粘液。迅速地传递给等待在池塘边的工作人员,接住亲鱼箩后,立即将我们投放到准备好的池塘中。这样,我们搬家的过程就完成了,整个过程要注意,

动作要轻点,不要把我们弄伤了。

其实,为了保证产卵的质和量,养殖员朋友应该每个月都要给我们换塘一次。换塘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七到初十。因为在这期间换塘,我们在新的塘中适应了新的环境,到当月的农历二十

一到二十九,就可以继续地正常产卵。通常来说一条雌石斑鱼的产卵量为5~50万.

当产卵期过去以后,我们的去向会有两种,身体强壮的像我就留下来,继续繁衍后代,另一个就是走向市场,你不知道吧,因为我们肉质不错,市场价格还不低呢.当然,谁也不愿提前去,不过那都是我们统一的归宿,是个早晚的问题.

我的事,说到这也就先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日子,我啊,还得说说我儿子他们哪辈儿的事。这些孩子,也不叫人省心。

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生产效率翻八倍

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生产效率翻八倍  养殖效益显著提 升 (文/记者林雯图/记者张奇辉)远离厦门市区的翔安区小嶝岛上,一个个新建的白色大棚一字排开,不久前,一批“新房客”刚搬进棚内,在塑料大棚里“安家”的竟是大大小小不同品种的各类石斑鱼。由于野生石斑鱼的数量十分有限,近年来,人工养殖的石斑鱼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但雌雄同体的石斑鱼也是最难以实现人工育苗的鱼种之一。为攻克石斑鱼繁育和养殖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始向我省的石斑鱼养殖企业输出科研力量——2011年,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9个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示范基地之一。科研单位主动伸出橄榄枝与企业“联姻”,使厦门乃至全省的石斑鱼养殖产业开上了快车道。新技术:养殖池清澈见底生产效率翻八倍在小嶝水产的养殖工厂内,刚孵化的小鱼苗,几厘米至十几厘米长的鱼宝宝,甚至近一米长的亲鱼都居住在厂内的数十口水泥池里。数千条鱼苗在一个池里“吃喝拉撒”,但养殖池内的水质却清澈见底,这都要归功于厂内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内排出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微滤、物理及生物净化处理、紫外线消毒杀菌等多道“清洁”工序后,再度回到池内循环使用。据小嶝水产的工

作人员介绍,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养殖水质健康,鱼类就不容易生病,这也就意味着,养殖过程中可以基本不用药。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小嶝水产也曾经历过池塘养殖时代,过去,一吨水只能养殖出产10斤石斑鱼,而现在,一吨循环水可以养殖60至80斤。工厂化养殖的另一个好处是石斑鱼的上市时间可以人为控制,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新品种:壮大石斑鱼队伍一年可收回成本在厦门唯一的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示范基地里,令人感到新奇的远不止是“大棚养鱼”。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养殖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郑乐云教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基地的其中一口养殖池旁,一见有人靠近池边,一群巴掌大的石斑鱼宝宝立即涌上水面,游向人群密集处“要饭吃”。记者发现,这些小石斑鱼的体表花纹与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几种石斑鱼都不一样——郑教授揭开了它们的“身世”之谜,小鱼们的爸爸是基地内的龙胆石斑鱼,而妈妈则是云纹石斑鱼,去年下半年诞生的它们是国内首批规模化培育的杂交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它们继承了父母的优点,长得快、耐低温、抗病力强。”郑教授说,首批培育出的几十万尾鱼苗已经“离家”去往全国各地的养殖基地继续成长,壮大石斑鱼家族队伍。而对养殖业者来说,新品种鱼苗的养殖性价比极高,基本上一年内就可收回成本。石斑鱼养殖规模

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

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 简介 石斑鱼是鲈形目、科、鳍石斑鱼属鱼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赤点石斑、石斑、带石青点斑等,它们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都有分布,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此外,石斑鱼还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随着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的发展,石斑鱼现已成为了一种优质的海水养殖品种,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被广泛养殖。 石斑鱼养殖现状 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虾塘开始转养石斑鱼。因有育苗市场需求,而石斑鱼外塘育苗投资少,许多对虾养殖外塘只需略作改动,即可做石斑鱼育苗使用,尤其石斑鱼育苗利润也相当可观等等原因,造成目前海南、湛江等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转做石斑鱼育苗。但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的标苗和分池操作,客观上因操作问题带来的外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机率就会增加。加上近年来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造成近水域水质污染严重,导致鱼体抵抗外界病原侵染的能力不断下降,一些鱼类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频繁爆发,而石斑鱼的孵化、标粗及养成过程对水质要求较高,加上水产抗生素药品的滥用,直接造成致病菌耐药性的快速形成,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着石斑鱼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石斑鱼养殖面临的问题 1、化肥利用率只有30%-50%,长期大量施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受影响,无法吸收的化肥还通过农田径流加剧了内河涌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造成了养殖水体污染。 2、我国石斑鱼养殖的现状是多品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滥用使养殖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超标。 3、水产饲料基本是由畜禽饲料过度形成。石斑鱼饲料的研发生产没有统一标准,对石斑鱼不同生长期所需营养无统一规范。消费终端对养殖品质量监管执行力度差、体系不健全。 4、滥用抗生素导致新病增多、防治难、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量一次比一次大,造成了恶性循环。 石斑鱼因水体污染带来的常见细菌性疾病 1、车轮虫病。此病的病原是原虫类的多种车轮虫,由其寄生于石斑鱼体表及鳃部所引起。病鱼鳃组织分泌大量黏液,鳃丝发白、腐烂,鱼体通常变得黑瘦,食欲减退或甚至不摄食,群游于池边或网箱边,严重时在池边或网箱边漫游并最终死亡。此病通常会在4~5月流行,对鱼苗、鱼种有较大危害。 2、鱼虱病。该病的病原是鱼虱。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的鱼虱会通过吸盘吸取鱼的养分,破坏了鱼腮组织,导致鱼的呼吸功能受损并最终死亡。鱼虱的繁殖和传染很快,尤其是在海水温度较高、网箱密度大、水质不好时,更容易爆发流行。 3、烂尾病。烂尾病是影响石斑鱼养殖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多种细菌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鱼发病时,其背、胸、腹鳍会缺损腐烂,甚至烂至尾柄肌肉,尾鳍端部会浮肿烂肉,骨条外露。病鱼会漂浮至水面或沉于网底而死,常爆发于春季,造成石斑鱼大量死亡。

石斑鱼饲养饲料营养技术知识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海洋与渔业信息 石斑鱼种类较多,全世界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潮流缓慢、透明度不大的岩礁和珊瑚丛海区,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国内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五省区的沿海。 目前,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多,但配合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养殖石斑鱼主要是投喂冰鲜小杂鱼,也有个别饲料厂在尝试石斑鱼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但基本上并不能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使用配合饲料,这与养殖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配合饲料本身存在着营养的全面性、诱食性、促生长及抗病防病能力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现有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希望能为解决目前海水养殖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及其对海水养殖区域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在鱼类营养学和人工配合饲料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张本等分析了花点石斑鱼E.maculatus、青石斑鱼(E.aw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黑边石斑鱼E.fasci

atus和巨石斑鱼E.tauvina的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石斑鱼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组成与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但存在月际及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天然与养殖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综合得出了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将此组成模式作为石斑鱼配合饲料氨基酸平衡的依据,应用于其所配制的配合饲料,进行E.maculatus的喂养实验,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陈学豪等报道了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低于野生鱼。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庄建隆和刘擎华报道了投喂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的6组不同蛋白质的饲料,体重1.5g的E.salmonides以蛋白质含量最高(54.06%)组饲料的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最好。虽然各组饲料间的生长率差异并不明显,但蛋白质含量过低或投喂量不足时,会引起互相残杀,从而导致存活率下降。网箱养殖的E.salmonides,其蛋白质最适需求量为40%~50%。 陈学豪等探讨了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对赤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得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9.52%时增重率、体

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

龙胆石斑鱼的养殖 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开发龙胆石斑鱼人工养殖。同时,龙胆石斑鱼在游钓业上亦是颇受欢迎的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龙胆石斑鱼体型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的2.7倍-3倍,背鳍xi-15、臂鳍iii-7、腹鳍i—5,胸鳍16、尾鳍17,尾鳍后端为园形。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2粗棘,头部除吻端及上下颌外均被细小部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除腹鳍外,各鳍呈黄色,并布满黑色小圆点,体侧有5-7条横向斑纹。龙胆石斑鱼口裂大,下颌稍突出,上颌能伸缩,上颌骨后端扩大,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前端具若干犬牙,其后具一丛能倒状的牙,两侧外侧为稀疏小犬牙,内侧为绒毛齿带,下颌前端具有与上颌相对的犬牙,其后具多行能倒伏的牙,两侧牙2行排列紧密。 2.栖息习性: 龙胆石斑鱼属暖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成鱼和幼鱼会出现在河口半咸水水域。该鱼为中下层底栖鱼类,性凶猛,地域性强,成鱼不集群,白天经常栖息于珊瑚丛、岩礁洞穴、沉船附近,有海底掘洞穴居的习性,夜间觅食。喜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是广盐性珊瑚礁鱼类,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盐度低于5‰会死亡,在淡水中最长可忍耐15分钟。适宜水温为22℃-3o℃,而当水温降至2o℃食欲减退,降至15℃以下则停止摄食,不游动。喜光线较暗区域,在网箱养殖时喜沉底或在网片折皱处隐蔽,体色随光线强而变浅,弱而变深。对海水溶解氧的要求不高,25℃水温时,耗氧量为1.99 ±0.53μg/g.min, 比真鲷的4.65±0.81μg/g.min少得多。 3.食性: 龙胆石斑鱼的仔鱼、稚鱼、幼鱼摄食微型、小型的浮游动物,成长后仍保持肉食性。主食甲壳类(尤其是龙虾)、海胆、鱼类。小海龟,甚至小鲨鱼。龙胆石斑鱼摄食属偷袭型,摄食方式为一口吞下,通常在水体的阴暗角落或珊瑚礁及其它岩礁中隐蔽起来,当发现猎物时,利用岩礁、石块的掩蔽作用,用一侧眼睛紧盯着猎物,并不断调整自身的方位和姿式,慢慢地靠近猎物,力求自身头尾与猎物头尾同处一直线或一平面上,尾部呈s形弯曲,一旦进入攻击距离时,便突然迅猛出击,咬住猎物,通常咬住猎物的头部,随后吞下猎物,但有时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技术 针对此次到福建漳州石斑鱼养殖场的出差经历总结以及与养殖场负责人的交流沟通,总结出石斑鱼养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鱼苗选择 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二、养殖条件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目前石斑鱼育苗尚未达到生产性要求,因此养殖的鱼都还是以自

然海区捕获的幼鱼为鱼苗养成。养殖的石斑鱼幼鱼以手钓钓获的为好。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三、放养规格及密度 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米)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四、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138 2017, V ol.37, No.03※种植与养殖 农业与技术 前言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主要分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水泥池鱼苗培育以及鱼种培育,以下将具体地进行说明,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应如何养成,本文将详细的予以叙述。 1 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生活水温在17~35℃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5~30℃,当生活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水温降到15℃时只需要持续5~7d石斑鱼就会死亡。此种鱼类个体较大,体型扁,嘴比较大,性情懒惰,喜好群居以及群体活动,人工饲养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会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贪食,当进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吐食的现象。当性腺发育成熟以后,在排卵期会有配对占区行为,若是配对成功以后,当其他的鱼类距离产卵区1m左右的时候,已经配对的2条鱼会主动的攻击入侵领地的鱼类。此外,在配对成功后亲鱼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会一直守候在产卵区的附近,一边防止其他鱼类入侵,一边清理产卵区,直到鱼卵孵化几天后才会离开回到鱼群。并且,由于产卵石斑鱼不能够辨别同种鱼类的仔鱼,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会出现产卵石斑鱼吞食仔鱼的情况,因此。人工养殖的一定要为产卵后的石斑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2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 生态养殖指的是选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里不同的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原理进行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和谐且平衡共生的养殖模式。通过利用生态技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间的和谐统一。以下将详细对常见的几项技术进行说明。 2.1 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长到150g左右,鱼龄在1a左右,即可发育到性成熟。在野外自然的条件下,亲鱼与罗非鱼的产卵方式相同,都会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产卵。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亲鱼的产卵更多的是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选取250g~400g重量的亲鱼150~200尾投放,让石斑鱼来自行交配,配对成功的亲鱼一般都会在池子的角落产卵,并在产卵前将池子角落进行一定的清理,同时,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在产卵后的几天内亲鱼都会在产卵区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鱼类入侵,还要清理产卵区的卫生。受精卵一般是呈现出黄绿色,不透明黏性,均匀的排列在产卵穴内,基本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成熟的亲鱼在产卵3次后进入夏季育肥期,一次产卵2000~3000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充足,水温保持在26~28℃情况下,每25~30d产卵1次,在水温25~27℃情况下,大约经过72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大约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会到处游动。到孵化出的5~6d时卵黄就会消失,这时仔鱼会游到中上层,在这个时期,6~8d就要拉1次网,目的是将仔鱼都转移到专门的培育池中,并根据仔鱼的批次和大小进行分池培养,避免出现因仔鱼大小不同而出现互相残食以及产卵亲鱼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吞食仔鱼的情况。 2.2 水泥池鱼苗培育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0~15m2,并在水底安装5~6个氧气头,始终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5mg/L。在鱼苗投入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进行过滤、暴晒、沉淀、消毒,并保持水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覃善恩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南宁 530104)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详细的分析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阐述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9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点带石斑鱼属鲈形目、鲳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一、苗种繁殖场场址的选择 苗种繁殖场应选择在避风防潮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提水方便、有电网电力供应、交通便捷、并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无污染沿海地区建造。 二、亲鱼来源、筛选与运输及强化培育 1.亲鱼来源与筛选我省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生产所需亲鱼通常都是由天然海区捕获的各种规格的石斑鱼经海水网箱或池塘精养而成。于当年的9月至11月在本省陵水、三亚等地的重点渔港或内湾的鱼排(网箱)进行筛选亲鱼,作为第二年生产的备用亲鱼。亲鱼的筛选标准:亲鱼体重:雌鱼8~10千克/尾、雄鱼10~12千克/尾,亲鱼全长65~85厘米,体质健壮、游动活泼、反应敏捷、无畸形、体表完整无损伤,雌鱼为4~5龄(腹部有三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鱼为5~6龄(腹部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孔),雌雄鱼比例为3∶2。 2.亲鱼运输筛选好的亲鱼,在鱼排网箱中静养1~2天后就可起水运输。亲鱼可用活水车(循环水)进行运输,通常一辆载重3吨的活水车,可运送2300~2400千克亲鱼(约210~220尾)。 3.亲鱼强化培育 (1)亲鱼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两口,其中一口为备用池(通常不盖顶遮阳),主要用于亲鱼定期过池暂养。设计面积均为1.8亩/口,实用面积1.5亩/口,坡度为1∶1.5,池塘深度3.8~4.0米,池塘内壁铺垫水泥预制板、池底铺黑色地膜或全铺黑色地膜,池底铺砂0.3米,最大蓄水深度3.0~3.2米。池塘中央设置排污口。培育池上方设置棚架,其上加盖遮阳网,棚架高度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池塘通风条件好。每口池塘安装两台水车式(两轮)增氧机。 (2)水源与水质:水源来自无污染的自然海区提抽,经沉淀24小时后,供亲鱼培育池用水。海水的理化因子含量指标为:溶解氧6毫克/升以上、pH值7.8~8.7、盐度30~34。 (3)亲鱼放养:在亲鱼放养的前3天,洗刷、消毒培育池和所需使用的工具,并纳水入池至最高水位。亲鱼运回来后,用亲鱼袋(箩)将亲鱼捞起(限一袋装一尾),经鱼体消毒后投放池塘。亲鱼放养密度为210尾/口,其中雌鱼126尾、雄鱼84尾。 4.饵料投喂亲鱼投入池塘后次日可开始投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杂鱼、杂虾和鳗鱼饲料等。饵料日投量根据池水水质、亲鱼摄食及当日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通常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3%~5%,杂鱼、杂虾和鳗料的搭配比例分别占日投喂量的72%、22%和6%,每天投喂一次。具体操作方法:鲜(冻)杂虾→淡水冲洗→消毒→淡水冲洗→绞烂→杂虾肉+鳗鱼饲料搅拌并用单手掌将其捏成小块→投喂;鲜(冻)杂鱼→淡水冲洗→消毒→淡水冲洗→剁块(50~100克/块)→投喂。投喂时间通常在排换水完毕后进行,投饵顺序为先投喂虾鳗料后投喂杂鱼料。在临近亲鱼产卵的前1~2个月,增喂鱿鱼和维生素E,日投喂量分别为:前者占杂鱼量的50%~70%、后者0.3~0.5克/千克亲鱼体重。 5.水质调控亲鱼强化培育期间应坚持每天排换水,通常排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30%。但在亲鱼产卵期间应加大排换水量,先排出池水总量的40%~45%,接着采用边排边注的方法进行排换水,力求尽量将底层水排出。约1小时后关闭排污口,将水注至原水位,为亲鱼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为彻底清除亲鱼池底层(砂层表面)的淤泥以及方便对亲鱼进行定期鱼体消毒的操作,通常每隔30~40天亲鱼换池一次。具体操作方法:提前3天做好亲鱼备用池的洗刷消毒与纳水(至最高水位)等准备工作。在亲鱼换池的当天上午8时先将原亲鱼池水位降至1.0~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泛指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全球大约100多种,属沿海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精养条件下最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 目前,国内养殖石斑鱼主要饲喂新鲜小杂鱼、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沙蚕等,也有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对石斑鱼饲料进行生产和推广。石斑鱼的营养需求数据是研制其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针对不同种类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开展研究,包括玛拉巴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巨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由于人们对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优质的配合饲料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及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低蛋白质含量。石斑鱼组织器官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蛋白质,同时还是其机体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和抗体等)的重要组成成分。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石斑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的报道已经很多。这些报道研究表明,石斑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不同的种类、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蛋白源和饲料组成条件下,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见表1)。 表1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从表1可以看出,点带石斑鱼需要的蛋白质含量范围为44%~56%;斜带石斑鱼为45%~48%;赤点石斑鱼为48.37%~49.24%;青石斑鱼为50.91%~54.78%;美洲黑石斑为45.62%~46.86%;老鼠斑幼鱼干物质(DM)中可消化蛋白质(DP)的量在44%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而成鱼对粗蛋白需求量为53%。 石斑鱼与其他鱼类一样,也需要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10种必需氨基酸。在斜带石斑鱼饲料中添加适宜L-蛋氨酸的研究中,以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和结晶氨基酸为蛋白源。结果发现,当蛋白质水平为48%、胱氨酸固定含量为0.26%,蛋氨酸达到1.34%时,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高。石斑鱼幼鱼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其脑中5-羟色胺水平会升高,而且能够减少幼鱼互相残杀现象发生。但是,维持石斑鱼最大增重的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有待继续研究。 2、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求 脂肪不仅是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维持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存活、健康和繁殖的能源物质和营养素,而且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石斑鱼对脂肪的营养需求在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不同,不同脂肪源和饲料组成也会影响石斑鱼脂肪的营养需求量。石斑鱼饲料最适脂肪含量为13.5%~14%。 表2 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脂肪需求

石斑鱼病虫害诊断诀窍

石斑鱼病虫害诊断诀窍 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由于缺乏相应的诊断技术与设备,常常造成误诊误断,给鱼病的正确提前预防及科学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延误防治或盲目用药,错过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影响养殖效益。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病虫害简易诊断技巧,引导对症下药,以供广大石斑鱼养殖户交流参考。 1、依据患病机理诊断 石斑鱼发病是病原体、鱼体和养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个环节正常就不会发病,只有三者的结合才会有病害的发生。病原体是导致鱼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鱼体自身特性及免疫力是避免发病的基础,养殖水环境是防病治病的关键。诊断分析鱼病发生的原因要将上述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思考,有助于在发生鱼病时找到准确病因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为防止疾病发生提供正确思路。 2、依据季节变化诊断 不同的病虫害有的不同的流行季节与适宜发生的气候条件,可依据季节变化诊断。如溃疡病多见于季节交换期,指环虫流行于春末和秋初,海盘虫病流行季节为夏秋,贝尼登虫病秋冬季节易感染,类结节病常发于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烧尾病则只见于夏季等。 3、依据养殖阶段诊断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于鱼苗鱼种培育期(鱼苗培育至1~2厘米时发病),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和苗种,人工繁育的苗种较少发生微孢子虫病,脊柱弯曲综合症多见于苗种阶段,在单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易多发“受激猝死病”。 4、依据水环境诊断 鱼病的发生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水源中的污染源、养殖水体的理化因子(氨氮、亚硝酸、PH值、溶解氧、盐度、水温等)、底质老化等变化,有可能引起石斑鱼的不良反应、降低免疫力、影响摄食、活动异常、中毒、诱发病害或死亡。 5、依据死亡情况诊断 网箱、池塘或水泥池石斑鱼疾病发生后,一方面可从死亡的缓急来判断,如急性型死亡表现为症状不明显或死亡量大,病情来得急或突然,可能由于池水理化因子突变或严重恶化、水源污染、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病毒性疾病传染暴发、摄食变质或含有害因子的饵(饲)料等因素;慢性型死亡主要由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可通过体表、内脏病变特征以及镜检体表粘液和鳃丝来诊断。另一方面,从发病网箱或鱼池鱼的死亡量大小来判断。细菌性疾病与寄

石斑鱼养殖技术大全

石斑鱼养殖技术大全 鱼苗选择 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养殖条件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适在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目前石斑鱼育苗尚未达到生产性要求,因此养殖的鱼都还是以自然海区捕获的幼鱼为鱼苗养成。养殖的石斑鱼幼鱼以手钓钓获的为好。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放养规格及密度

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 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米)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2。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硬颗粒饲料。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石斑鱼配合饲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精)

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艾春香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 石斑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统称,它们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均有分布,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高档鱼类之一。 石斑鱼为凶猛性、暖水性、广盐性的中下层鱼类,它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耐高密度饲养、食性广(偏肉食性)、池养条件下能产卵、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和市场价值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石斑鱼是一类行动迟缓的鱼类,这可减少用于运动的能量消耗,提高饲料效率和减少投饲频率。经过驯养,它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这种鱼类具有多疑的天性,当它发现食物时不是及时向食物移动,可当有某一条鱼试图接近食物时,它就会立即激烈地攻击食物,甚至在摄食过程中有时也会伤害到自身。由于这种特性,所以石斑鱼一般采用与真鲷等海水鱼类混养(Mix-cultured),以净化池塘并刺激石斑鱼摄食。 石斑鱼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外石斑鱼的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国内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广西、台湾等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海区增殖放流等。近几年来,随着石斑鱼多种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其养殖产业的兴起。石斑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提供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优质配合饲料,然而由于人们对其营养需求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其优质配合饲料的要求。为此,大力开展石斑鱼营养学研究,开发出优质系列配合饲料,对进一步推动石斑鱼的养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概述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和研制开发石斑鱼系列配合饲料提供参考。 一、石斑鱼的营养需求 石斑鱼是偏肉食性的广食性鱼类。自然状态下的石斑鱼主要捕食多毛纲(如沙蚕)、甲壳动物(如xandiid蟹、小长臂虾)和小鱼等生物饵料。目前,国内养殖石斑鱼主要靠饲喂新鲜小杂鱼、甲壳类、软体动物、沙蚕等, 有时搭配少量配合饲料。迄今,国内外学者在石斑鱼的营养需求研究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不仅是构成石斑鱼组织器官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还是其机体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和抗体等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饲料成本中比例最大的成分。此外,饲料中蛋白质作为能量利用时将伴随着氮的分泌而影响水质。因此,国内外学者均将石斑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作为首选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至今,国内外有关石斑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已有较多的报道。结果表明,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要求较高,但不同的种类、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蛋白源和饲料组成条件下,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各异(见表1)。实用石斑鱼配合饲料中推荐的经济有效的蛋白质水平为40% (Boonyaratpalin,1997)。 蛋白质的质量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发育。Millamena(2002) 以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幼鱼的增重率、特殊生长率、存活率、饲料转换率和体成份为指标,采用鱼粉分别被动物下脚料粉——肉粉和血粉(4:1)混合物替代0%, 10%, 20%, 30%, 40%, 60%, 80%和100%配制成8种蛋白质为45%,脂肪为12%的等氮实用饲料(以含鱼粉100%的饲料或小杂鱼作为对照饲料),饲养幼鱼60d,以探讨肉粉和血粉混合物替代鱼粉对幼鱼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粉被混合物替代10%-80%的饲料组幼鱼与小杂鱼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的差异

教你鉴别各种石斑鱼

教你鉴别各种石斑鱼 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是硬骨鱼纲鲈形目(Pe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类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域,喜欢在珊瑚或岩礁间生活。肉食性凶猛,成鱼不集群,属于典型暖水性近海礁栖鱼类。因其身上遍布如石头一样美丽的花纹斑驳陆离,故得名石斑鱼。石斑鱼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已记录的有1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10属67种,从浙江到海南、北部湾直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分布。全球90%以上石斑鱼产量来自亚洲,目前仅亚洲有石斑鱼类的养殖。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于活体运输和暂养,是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跻身高档水产品主流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石斑鱼饮誉亚洲乃至世界,价格不菲列港澳四大名鱼之首,奉为上等佳肴。市场上常见的石斑鱼品种1.珍珠龙胆(虎龙斑) 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是以鞍带石斑(俗称龙趸)为父本(♂),棕点石斑(俗称老虎斑)为母本(♀),

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子一代,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2006年由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及其渔业发展机构联同日本近畿大学利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首次成功培育出这一具有明显养殖优势的新品种。珍珠龙胆体形硕壮美观、色彩斑斓,早期很像老虎斑;但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向龙趸偏移,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及尾鳍酷似龙趸,体侧的花纹和斑点则是两者的综合,体型也越来越接近龙趸;有老虎斑头、龙趸尾的外型,显现杂交优势。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该鱼最适水温24-30℃,因其杂交优势,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70%左右。 2.青斑(斜带石斑) 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两者区别之处是前者斑点为红色,后者斑点为黑色,在台湾养殖界斜带石斑称为红点青斑,马拉巴石斑称为黑点青斑。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斜带石斑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而马拉巴

石斑鱼权威介绍资料

权威石斑鱼介绍资料 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是硬骨鱼纲鲈形目(Pe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 ni dae)石斑鱼亚科(Epinep heli nae )石斑鱼属(Epinep helus)类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域,喜欢在珊瑚或岩礁间生活。肉食性凶猛,成鱼不集群,属于典型暖 水性近海礁栖鱼类。因其身上遍布如石头一样美丽的花纹斑驳陆离,故得名石斑鱼。 石斑鱼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已记录的有1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10属67种,从浙江到海南、北部湾直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分布。全球90%以上石斑鱼产量来自亚洲,目前仅亚 洲有石斑鱼类的养殖。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于活体运输和暂养,是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跻身高档水产品主流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石斑鱼饮誉亚洲乃至世界,价格不菲列港澳四大名鱼之首,奉为上等佳肴。 市场上常见的石斑鱼品种 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是以鞍带石斑(俗称龙趸)为父本($),棕 点石斑(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子一代,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2006年由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及其渔业发展机构联同日本近畿大学利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首次成功培育出这一具有明显养殖优势的新品种。 珍珠龙胆体形硕壮美观、色彩斑斓,早期很像老虎斑;但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向龙趸偏移,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及尾鳍酷似龙趸,体侧的花纹和斑点则是两者的综合,体型也越来越 接近龙趸;有老虎斑头、龙趸尾的外型,显现杂交优势。其肉质细嫩厚实,富 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该鱼最适水温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24-30 C,因其杂交优势,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 70%左右。 1.珍珠龙胆(虎龙斑)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受养殖员朋友的邀请,我搬到海南的新家有段时间了,也已经习惯了这里,可是,说不想家是假的,毕竟,从我祖宗的祖宗哪辈,我们就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浅海区。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家人,生活在近海的中底层。 我们石斑鱼家族属于鳍(qi二声)科、石斑鱼属,有人也管我们叫鲙(kuai四声)鱼。就像人有不同的肤色一样,我们的皮肤上也有不同的花纹图案,根据皮肤花斑的不同,把我们分成老虎斑、网纹斑、云纹斑等,将近12种。养殖员邀请最多的,就是像我这样皮肤长得像石头的花斑一样的青石斑鱼了。 没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照照镜子,看看我们青石斑鱼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这仔细一端详,还真被我给总结出来了我们青石斑鱼的相貌特征了。 生物学特征 原来,我的肤色是青褐色的,身体为椭圆形,两侧扁平,头大,吻短并且呈钝圆形,口大。眼球突起。背鳍还长着8-11根棘,腹部无黑斑,身体两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在侧面及各鳍上都分散着一些

斑点。身体上披着细小的鳞片,背鳍强大,尾鳍为圆形或者凹形。带有条纹和像石头一样灰色的斑点。并且,身体颜色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成褐色和青黑色。难怪他们叫我青石斑鱼了,还真挺酷的,嘿嘿。 其实,我们石斑鱼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妈妈告诉我说,她生我们兄弟姐妹的时候,是分批生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个圆形的米粒,浮在水中。后来,又从楼下的老爷爷那里知道,我们石斑鱼为雌性先熟型的雌雄同体。在生殖腺发育中,当我们长到3岁,卵巢部分先发育成熟,生殖孔为雌性相,继而随着鱼体生长,部分鱼发生性转化,一般4-5年的时间,雌性变为雄性,原来雌体的生殖器官转变成为雄体状的生殖器官了。当我们性成熟以后,无论男女在腹部都有生殖孔。 我们属于肉食性凶猛性鱼类,祖祖辈辈,一直靠吃新鲜的鱼、虾和螃蟹生存,赶到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没有了吃的,大家就会自相残杀,不过,我可下不去手。 我们只能在海水里生活,而且还得有条件。海水的盐度要在15~41之间,最好是在25~33之间,温度嘛,最好在20~30℃,当然了,在6~38℃之间的时候也可以,但是如果温度低于14℃,我们就不能吃东西了。

海水鱼类繁殖影响因素及人工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影响因素及人工繁育技术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海水鱼类的国家之一,海水养殖技术和养殖面积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就养殖现状而言,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展海水养殖,重点发展鱼类增养殖,是我国水产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外界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鱼类繁殖的影响以及重要的人工繁育技术。 关键词:海水鱼类;鱼类繁殖;影响因素;人工繁育 21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把海洋看作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寄希望于蓝色国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撑,也期望获得更多的蓝色海洋食物。海洋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将成为重要的蓝色海洋食物的来源之一,因此,海洋鱼类的繁殖显得尤为重要。 1 海水鱼类繁殖的影响因素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繁殖活动既受体内激素诱导对性腺发育的制约,也受外界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1.1 营养物质鱼类繁殖的影响 营养物质鱼类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增重约占鱼体重的20%左右,因此需要从外界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以提供卵子生长发育所要积累的大量卵黄。充分的优质食物是保证鱼类肥育和性腺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应重视夏秋季节亲鱼的培育。为处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提供原料。春季亲鱼卵巢进入快速生长期,必须强化培育,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但若只给予丰富的饲料而忽略了其他生活条件时,则亲鱼虽可长得很肥,性腺发育却受到抑制,反而不利于繁殖。 1.2温度对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同种鱼达到性腺成熟期的积温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南方或温热水培育的亲鱼,持续水温高,性腺发育成熟早,就可提前产卵。水温是影响鱼类繁殖的最重要因素。同种鱼类在不同地区的产卵季节是有差异的,如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海南繁殖季节为3月,在广东是4月,在上海是5月,在东北是6月。尽管在时间上差异较大,但其水温却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在22~28℃之间繁殖[1]。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鱼类,由于终年温度对鱼类繁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鱼类产卵的温度阈值,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一般低于这一温度就不能产卵。如长江流域家鱼产卵水温为18℃。正在产卵的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所以家鱼人工繁殖时,特别要注意天气变化,催产后能有几天时间保持适宜水温,才可能使产卵、孵化成功。 1.3光照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有关,光线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神经,引起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在春季产卵的鱼,只要延长光照期,就能促进性腺发育,使亲鱼提早成熟产卵,而对秋冬季产卵的鱼类,需要缩短光照期才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提前产卵。 1.4水流的影响 流水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及产卵显得特别重要。流水除对亲鱼有刺激作用外,还提高了水中的溶氧。江河中的家鱼所选择的天然产卵场,往往在产卵季节,因降暴雨使水位猛涨,水流湍急,经数小时亲鱼即可完成从Ⅳ期卵巢向Ⅴ期卵巢的过渡

石斑鱼常见养殖模式

石斑鱼常见养殖模式 石斑鱼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鱼类,很多养殖户都想加入其中。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石斑鱼养殖也慢慢地适应了各地的养殖,目前比较常见的养殖方法有四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哪四种养殖模式比较常见吧,也可以一起学习下哦! 1、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就是根据普通养鱼的方式改动来的,其初期就是用鱼箱在水里养殖,方便观察管理,等其适应以后再放入池塘里面养殖,这样成活率会高很多。鱼箱里面的养殖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左右,再长他们就会适应箱子里的养殖了,不利于育肥。且在池塘养殖石斑鱼的时候最好可以混养一些其它的品种,这样能保证石斑鱼生长的比较好,像鲢鱼、对虾之类的都可以考虑下。 2、近岸浅海网箱养殖 这种方式就是沿海地区比较常见的养殖方式,其难度在于如果找到优质的养殖基地,这对石斑鱼的后期质量影响很大。其主要对水质、底质、水流速度及深度、风浪等方面去考虑,当这些都比较合适的时候,就选择漂浮物,下方鱼箱进行养殖。这个要尤其注意密度,因为密度大了会导致石斑鱼互相攻击,一般3*3*3大小的箱子放置5-10厘米的幼苗600尾左右,后期需要适当的减少。

3、深海网箱养殖 由于近些年浅海地区适合养殖的区域越来越少,彼此竞争压力比较大,别污染的几率也会大一些,很多养殖户纷纷把眼光瞄向深海养殖。不过目前深海养殖的技术不是很普遍,养殖户在选择适合养殖石斑鱼的地方时会有很多选择,因为适合的地方很多,不过养殖户深海养石板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一点要选择安全一点的点,就是养殖环境差一点都没有问题。其养殖方法和浅海养殖类似,只是养殖箱的数量要适当减少10%左右,因为这个没法及时针对性的调整养殖数量。 4、工厂化养殖 这个是比较科技化的一种养殖方式,科技含量高的同时,资金需求也会比较多,但是养殖户比较轻松,主要是巡查时间会比较多。其原理就是场产卵、孵化、饲养、出栏一条龙的服务,且都有对应的养殖池,还有隔离池等设备。水质和环境和按自己的需求去调整,养出来的质量相对会好很多,高投资带来的回报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一般搞工厂化养殖都会有配套的技术养殖介绍,我们就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养殖石斑鱼的几种常见方式了,在目前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的石斑鱼养殖户需求,不过这些方法对应的品种都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