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教师版

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教师版

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教师版
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教师版

在现实世界中,处处都有运动,我们常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也研究动态的几何问题。运动的对象有点、线、角等几何图形;运动形式有平移、旋转、折叠等。由于动态的几何问题有较强的综合性,近几年成为了中考试卷压轴题的热门。

例1、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点D 是边AB 上的点,DE//BC 交AC 于点E 。

(1)求△ABC 的面积;

(2)若点D 在AB 上移动(D 不与A 、B 重合),以DE 为边,在点A 的下方作正方形DEFG 。设AD=x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试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3)在(2)中,连结BG 。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

解:(1)12;

(2)当0

36x S =

; 当2

24524x x S -= (3)720,1125,73125

反思:解第(1)题后,要砍柴,先磨刀,我们要观察背景图形,善于挖掘隐含条件,为后面解题做好铺垫。本题中除了求出面积,进一步发现四个三边之比为3:4:5且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作高后)

(2)先找了临界点即正方形的边FG 正好落在BC 上时,x=2,然后分情况讨论。

由于点D 的运动,造成一些图形的运动变化,某些数量关系发生了变化,但由于DE//BC 关系不变,因此,运动变化中DE=5

6x 始终不变。在动态的几何问题中,我们要善于寻找到点的运动规律,从而建立函数关系式。

在求定义域的时候,除了考虑主动点的范围,还需考虑被动元素的条件限制,善于找到临界的位置,求出定义域;在动态的几何问题中,要把握图形动动的全过程,逐步形成范围意识。

(3)由于点D的运动,造成△BDG 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在某个瞬间,△BDG 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但是由于每一条边都有可能是底边或者腰,所以进行分类讨论。

小结:

例1是一个典型的几何动态问题,我们来梳理动态几何问题的基本题型结构以及相应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问题结构

这类问题的突出特点是给出一个几何图形,使图形中某些元素的相对位置变化,但某种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保持某种角度等)不变,或者保持某种数量关系不变,探求某两个元素间的函数关系。这是用函数思想研究动态图形的典型问题。从问题的层次来看,一般有三个层次:

→问题起点:静止的定态,即针对背景图形,解决常规问题;

→一般化: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求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建立函数模型;

→特殊化:求特殊位置关系和特殊值的静态,常常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2)方法策略

静→充分观察研究静止的背景图形,挖掘隐含条件,为后面解决动态问题减少障碍;

动→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以“不变”应“万变”,寻找动态元素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函数关系;

静→通过进一步几何推理,进行变化过程中特殊状态下几何元素间关系的挖掘和使用,寻找特殊状态下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由于运动过程中出现特殊状态的瞬间不止一个,因此通常要进行分类讨论,找到恰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讨论,分析相应的静止图形,以静制动,各个击破。

我们知道,当两个变量有确定的依赖关系时,其中一个变量就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站在函数的观点,动态的几何问题结构就是探求几何图形按照某个规则运动下,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建立函数关系,在运动规律普遍成立的前提下,探求特殊情况下自变量的值,此时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来求解。

例2、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BC=6,AB=DC=4,点E 是AB 的中点.

(1)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BP=2.求证:△BEP ∽△CPD ;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EPF=∠C ,PF 交直线CD 于点F ,同时交直线AD 于点M ,那么

①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BP=x ,DF=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 S △DMF =

4

9S △BEP 时,求BP 的长.

解:(1)略

(2)①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一线三角),432

12-+-=x x y 在考虑定义域时,先考虑主动点P的运动范围,可以得到0

12-+-=x x y 求解。可以得到:2

49S △BEP 的特殊瞬间,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各个击破。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发现,无论F 在CD 的延长线上,还是线段CD 上,都可以证明△BEP ∽△DMF ,由S △DMF =49S △BEP 有3

2=y x 。再结合y 与x 的关系式求解,当然①中的解析式只适合其中一种情况,另一种用相同的方法列出即可。最后求出BP 的长为1。

例3、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B=4,AD=CD=5, cot ∠C=4

3.点P 在边BC 上运动(点P 不与点B 、点C 重合),一束光线从点A 出发,沿AP 的方向射出,经BC 反射后,反射光线PE 交射线CD 于点E .

(1)当PE=CE 时,求BP 的长度;

(2)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设BP=x ,DE=y ,试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其定义域;

(3)连接PD ,若以点A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CE 相似,试求BP 的长度.

解:(1)3;

通过本小题的探讨,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磨刀不误砍材工,在解决问题之前运用备用图形把背景梯形中相关的边和角分析清楚,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扫清解决综合问题的障碍,这样的习惯要逐步养成。

(2)3

2510+-=x x y 求定义域时,先考虑主动点P 的运动范围,可以得到0

825<≤x 。 (3)一般来说,对于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分类讨论问题,初中阶段涉及的问题难度不会过于复杂,讨论两个相似三角形一般有一组对应角确定相等,(本题中易得∠DAP =∠EPC )只需对另外两角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讨论。答案为:2或2

215± 对于分类讨论中的一对等角,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需要综合分析,进行进一步推理,把条件转化。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锐角三角比来解决。

例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B=90°,AD=3,BC=6,CD=5。E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点F 在边AD 的延长线上,并且AE=AF ,连结EF ,与边CD 相交于点G 。设DF=x,BE=y.

(1)求边AB 的长;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E 在边BC 上移动时,△DFG 能否成为以D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线段DF 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4

(2)762-+=

x x y ,定义域:1≤x<3132-.本题的临界状态是B 、E 重合或E 、C 重合。 (3)2或6

7

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是在图形按照“某个规则”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函数关系式研究图形的性质,通常是解决有关特殊位置(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或特殊数量(如例1中的面积关系)时的几何问题。

(1)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充分运用备用图研究背景图形,把相关的角或边尽可能的清晰化,为后面解题扫清障碍;

(2)其次是抓住变中不变,把握图形运动的规则和规律,如运动中某种位置关系(平行、垂直、保持某种角度等)或数量关系保持不变,探求这两个元素间的函数关系;

()还要关注运动元素的运动范围,形成范围意识:

1°在求定义域时,既要考虑主动点的运动范围,同时还要注意被动点的运动范围限制,找到临界状态,进行求解;

2°探求好了特殊位置下的自变量的值时,我们往往会忽略检验是否在定义域范围内,要逐步形成范围意识,这是图形运动中函数的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决定的。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10,tanB=3

4,E 是AD 边上一个动点(点E 与A 不重合),过E 作EF ⊥BC ,交边BC 于点F 。

(1)求EF 的长

(2)联结AC 交EF 于点N ,M 是BC 上一动点,且CM=2AE ,设AE=x ,△CMN 的面积为y 。

①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当x 取何值时,△CMN 的面积最大;

(3)当AE 为何值时,△CMN 是以M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答案(1)8

(2)①)40(822<<+-=x x x y ②当x=2时,y 有最大值为8。

(3)2或9

20

2、如图,梯形ABCD,AB∥CD,∠C=90°,AD=5,BC=3,CD=8,若点E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连结BE,过点E作EF⊥BE,交射线AD于点F。

(1)求AB的长;

(2)连结AC,交BE于点N,若△ABN和△EFD相似,试求线段CE的长;

(3)若点E在射线CD上时,当△EFD是等腰三角形,求线段CE的长。

(1)4

(2)3

9

(3)9或

4

3、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AB=6,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与A 、B 不重合),过点P 作AB 的垂线与BC 相交于点D ,以点D 为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在△ABC 内作正方形DEFG ,其中D 、E 在BC 上,F 在AC 上,

(1)设BP 的长为x ,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2)当BP=2时,求CF 的长;

(3)△GDP 是否可能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B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339)33(-+-=x y ,定义域:3336<≤-x

(2)232-

(3)336113

630--或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导读]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次函数;动点;动线;动态 作者简介:郭兴淑,任教于云南腾冲一中。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函数为背景,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类问题主要有动点、动线、动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动点问题有单动点和双动点两种类型,无论是动点、动线、单动点还是双动点,我们都要注意到如何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求解,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把想知道的量用常量或含自变量的关系式表示出来。下面就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和单纯几何图形变化的动态问题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参考。 动态问题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就运动而言,可以分为三类:动点、动线、动形;就题型而言,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的题型特点和考查功能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一般的,解题设计要因题定法。无论是整体考虑还是局部联想,确定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熟悉化原则、具体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谐化原则等。 动态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数学中考的一个热点,随着编者的不断刨新,动态问题又有升温,比如双动问题就是中考中的最新风景区,他可以培养同学们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类问题只要我们掌握“动中有静,静观其变,动静结合”的基本解题策略,我们就能以不变碰多变.以下列举近几年数学中考的两类双动问题供读者参考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异彩纷呈,尤其是解答题中的动态问题,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内容于一体,题型新颖,阅读量大,考查面广.为体现中考试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k,b的几何意义与特殊角)(人教版)(专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k,b的几何意义与特殊 角)(人教版)(专题)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 1.已知函数的图象为直线,点P的坐标为(2,1),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2.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3上运动,则线段AB最短为( )

A. B. C.4 D. 答案:A 解题思路: 当AB垂直于直线y=x-3时,线段AB最短,如图, 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3,0).对于直线y=x-3来说, ∵k=1, ∴∠ACB=45°, ∵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3,0), ∴OA=1,OC=3, ∴AC=4, 在Rt△ABC中,∠ACB=45°, ∴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3.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连接AC,=75°,则点B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对于直线y=x+b来说, ∵k=1, ∴∠ABC=45°, ∵=75°, ∴∠OAC=30°. ∵点A的坐标为(5,0), ∴OA=5, ∴, ∴, ∵点B在x轴负半轴上, ∴点B的坐标为.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且∠BAC=90°,则A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OC=9,将纸片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记为B′,折痕为CE,已知,则折痕B′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中考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虽然不难,但是非常考验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很多考生看到图二的函数图像没有数学感觉,反应不上来那个M 点是何含义,于是无从下手。其实M 点就表示当平移距离为2的时候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8,相对的,N 点表示移动距离超过4之后阴影部分面积就不动了。脑中模拟一下就能想到阴影面积固定就是当D 移动过了0点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么几种情况去作答就可以了。第二问建立函数式则需要看出当24t <<时,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整个梯形面积减去△ODE 的面积,于是根据这个构造函数式即可。动态几何连带函数的问题往往需要找出图形的移动与函数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去分段求解。 【解】 (1)由图(2)知,M 点的坐标是(2,8) ∴由此判断:24AB OA ==, ; ∵N 点的横坐标是4,NQ 是平行于x 轴的射线, ∴4CO =

∴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为:()()11 2441222 AB OC OA +?=+?=..... (3分) (2)当24t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ODE ?的面积 (基本上实际考试中碰到这种求怪异图形面积的都要先想是不是和题中所给特殊图形有割补关系) ∴1 122 S OD OE =-? ∵ 1 42 OD OD t OE ==-, ∴()24OE t =- . ∴()()()2 1122441242 S t t t =-?-?-=-- 284S t t =-+-. 【例2】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本题看似几何问题,但是实际上△AOE 和△FOB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恰好就是E,F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而这个乘积恰好就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所以直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用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1.体验由实例分析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 2.掌握“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体会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5.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R、Q、Z、N、N*或N+来表示.

对点讲练 集合的概念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类似地,(2)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类似地,(4)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6)不能构成集合. 规律方法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形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迁移1 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个子的人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 答案 D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

富乐实验中学:魏世君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继续探索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综合性问题;前面也探讨了一次函数与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本节课是在已学过的类型上进行加深和变式,加入了几何的平移、折叠、运动性问题,渗透了分类讨论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的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的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它的图象是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 ; 2、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是 。 二、热身训练 例:如图,一次函数34 3+-=x y 的图象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 (1)点A 的坐标是 线段OA= (2)点B 的坐标是 线段OB= (3)线段AB= ; (4)________AOB S ?=, (5)将直线AB 向下平移3个单位,此时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变式训练:若点P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在第一象限运动时, (1)求△AOP 的面积S 与自变量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3AOP S ?=,P 点坐标为 ,此时在x 轴上求作一点M ,使得BM+PM 的和最小,作出图形并求出点M 的坐标。

反思提炼: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审题,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该题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答过程。 三、自主探究:若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求斜边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反思提炼: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审题,自主作图,在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作图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答过程。 四、合作探究:如图,若在x轴上有一点C,点H在y轴上,将△AOB沿AH折叠,使点B恰好与点C重合;(1)求出点C和点H的坐标; (2)在平面坐标系内确定一点D,使得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出点D的坐标。 反思提炼: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审题,自主作图,在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作图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答过程。对于分类讨论做到不重不漏。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含答案(终审稿)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含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正半轴与x轴负半轴上.过点B、C作直线l.将直线l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线l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为线段,MN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为射线,且NQ平行于x轴,N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的面积. (2)当24 t<<时,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N*或N + 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两者必居其一. ∈,或者a M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

专题25 动态几何之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预测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 题,双(多)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本专题原创编写线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模拟题。 线动问题就是在一些基本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动线(包括平移和旋转),或由点动、面动形成线动,并对线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 在中考压轴题中,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 如下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AD ∥BC ,AD=2,BC=6,AB=DC= 线l 垂直于BC ,且从经过点B 的位置向右平移,直至经过点C 的位置停止,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BP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 。 【答案】。 【考点】动线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如图1,分别过点A ,D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E ,F , ()()()2 21x 0x 22S 2x 22x 41 x 6x 104x 62 ?≤≤??? =-≤???-+-≤??<<

高三复习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课时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课时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第1课 函数的概念 【基础练习】 1. 设有函数组:①y x = ,y = y x = ,y = ;③y ,y = ;④1(0),1 (0), x y x >?=?-

(3) ()1f x x =+,(1,2]x ∈. 值域是(2,3]. 【范例解析】 例 1.设有函数组:①21 ()1 x f x x -=-,()1g x x =+; ②()f x = , ()g x = ③()f x =()1g x x =-;④()21f x x =-,()21g t t =-.其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有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12y x =+- ② ()f x = 例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42y x x =-+-,[0,3)x ∈; (2)2 2 1 x y x =+()x R ∈; (3 )y x =- 【反馈演练】 1.函数f (x )=x 2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函数) 34(log 1 )(2 2-+-= x x 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 3. 函数2 1 ()1y x R x =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 4. 函数23y x =-+_____________. 5.函数)34(log 25.0x x y -=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函数f (x )=1 3 2++- x x 的定义域为A ,g (x )=lg [(x -a -1)(2a -x )](a <1) 的定义域为B . (1) 求A ; (2)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思想方法小结 :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规律小结 : (1)常数k ,b 对直线y=kx+b(k ≠0)位置的影响.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 ,b 异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 当b=0时,即- k 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 ,b 同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 >0,b=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 ﹤O ,b=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kx+b (k ≠0)与直线y=kx(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b(k ≠0)平行于直线y=kx(k ≠0) 当b >0时,把直线y=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当b ﹤O 时,把直线y=kx 向下平移|b|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3)直线b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 1b b k k ?y 1 与y 2 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 )或(0,b 2 ) ; ③?? ?≠=2 121, b b k k ?y 1 与y 2 平行; ④?? ?==2 121, b b k k ?y 1 与y 2 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虽然不难,但是非常考验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很多考生看到图

二的函数图像没有数学感觉,反应不上来那个M 点是何含义,于是无从下手。其实M 点就表示当平移距离为2的时候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8,相对的,N 点表示移动距离超过4之后阴影部分面积就不动了。脑中模拟一下就能想到阴影面积固定就是当D 移动过了0点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么几种情况去作答就可以了。第二问建立函数式则需要看出当24t <<时,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整个梯形面积减去△ODE 的面积,于是根据这个构造函数式即可。动态几何连带函数的问题往往需要找出图形的移动与函数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去分段求解。 【解】 (1)由图(2)知,M 点的坐标是(2,8) ∴由此判断:24AB OA ==, ; ∵N 点的横坐标是4,NQ 是平行于x 轴的射线, ∴4CO = ∴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为:()()11 2441222 AB OC OA +?=+?=..... (3分) (2)当24t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ODE ?的面积 (基本上实际考试中碰到这种求怪异图形面积的都要先想是不是和题中所给特殊图形有割补关系) ∴1 122 S OD OE =-? ∵ 1 42 OD OD t OE ==-, ∴()24OE t =- . ∴()()()2 1122441242S t t t =-?-?-=-- 284S t t =-+-. 【例2】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复习讲义与习题.doc

第四讲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一.知识归纳: 1.映射 ( 1)映射:设 A 、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一个 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 A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记作 f : A→B。 ( 2)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那么集合 A 中的元素 a 对应的 B 中的元素 b 叫做 a 的象, a 叫做 b 的原象。 注意:( 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 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 2.函数 ( 1)函数的定义 ①原始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 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 是 x 的函数, x 叫作自变量。 ②近代定义:设 A 、 B 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 x→y是从 A 到 B 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 A 到 B 的映射 f : 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 ,其中 x∈ A,y ∈ B,原象集合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象集合 C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①C B; ② A,B,C 均非空 ( 2)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3.函数的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象法 注意:强调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表示形式。 二.例题讲解: 【例 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相同函数的是() (A) f(x)=lnx 2,g(x)=2lnx (B)f(x)= a log a x (a>0 且 a≠1),g(x)=x (C) f(x)= 1 x 2 , g(x)=1 - |x| (x ∈[ - 1,1]) (D) f(x)= log a a x (a>0 且 a≠1),g(x)= 3 x3 解答:选D 点评: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主要是从定义域、对应法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变式:下列各对函数中,相同的是( D ) (A) f(x)= x 2, g(x)=x (B)f(x)=lgx 2 ,g(x)=2lgx (C)f(x)= lg x 1 , g(x)=lg(x - 1)- lg(x+1) (D) f(x)= 1 u 1 v 1 , g(x)= v x 1 u 1 【例 2】( 1)集合 A={3,4},B={5,6,7} ,那么可以建立从 A 到 B 的映射的个数是;从B 到 A 的映射的个数是。 ( 2)设集合 A 和 B 都是自然数集合N,映射 f:A→B把集合 A 中的元素 n 映射到集 合 B 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 f 下,像20 的原象是。 解答:( 1)从 A 到 B 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A 中的元素 3 可有 3 种对应方法( 5 或 6 精选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 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 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 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 示法. 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 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 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P 在直线y=-x-m 上,且AP=OP=4,则m 的值是多少? 2、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试求点B 的坐标。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B 的坐标为(15,6),直线y=1/3x+b 恰好将矩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求b 的值。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在x 轴上,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点C 的坐标。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4)、B (3,1),P 是坐标轴上一点,(1)当P 的坐标为多少时,AP+BP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 当P 的坐标为多少时,AP-BP 取最大值,最大

值为多少? 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图像交正比例函数图像于第二象限的A点,交x轴于点B(-6,0),△AOB的面积为15,且AB=AO,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0),它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8、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在x轴负半轴上,A 点的坐标是(-1,0), (1)经过点C的直线y=-4x-16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 (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b 小于0)的图像分别与x 轴、y 轴和直线x=4交于A 、B 、C ,直线x=4与x 轴交于点D ,四边形OBCD 的面积为10,若A 的横坐标为-1/2,求此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B(-3,4),与y 轴交于点A ,且OA=OB :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11、如图,A 、B 分别是x 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 (2,m )在第一象限,直线PA 交y 轴于点C (0,2),直线PB 交y 轴于点D ,S AOP =6. 求:(1)△COP 的面积 (2)求点A 的坐标及m 的值; (3)若S BOP =S DOP ,求直线BD 的解析式 12、一次函数y=- 3 3x+1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以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做等边△ABC

高一数学必修①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

心智家三优教育高一特训营数学教学进度表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例4】已知集合2{| 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垂直的函数意义)(人教版)(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垂直的函数意义)(人教 版)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A,将直线绕点A旋转90°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 A.y=x-2 B.y=-x+2 C.y=-x-2 D.y=-2x-1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转化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y=2x+4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的直线一定经过下列各点中的( ) A.(2,0) B.(2,3)

C.(4,2) D.(6,-1)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转化 3.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且∠BAC=90°,则A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已知点B的坐标为(4,-3),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y轴于点E.则DE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OC=6,将纸片沿过点C的直线翻折 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折痕交AB于点E,若,则D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6.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OABC,D是OA上的一点,且OD:AD=5:3,CD=,把△OCD 沿折痕CD向上翻折,若点O恰好与AB边上的点E重合,则CD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学生: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时段: 中考数学专题8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例2】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