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一、遵医嘱按时按量规律用药

1.血糖应保持在一个合理、平稳的波动范围,这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忽高忽低的血糖会增加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使病情加重。

2.糖尿病需终身用药,患者应在药师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最适合、最有效的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规律用药。

3.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时,应遵从医嘱,并在药师的指导下调整,不可根据自觉感觉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血糖波动或不良后果。

二、不同降糖药服用时间不同

服用降糖药物非常讲究用药时间,不是所有的降糖药物服用时间都一样。

一般来说,磺脲类、非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餐中或餐后服用;格列酮类,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

三、漏服降糖药应视根据情况补服

1.漏服降糖药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或血糖居高不下。但随便补服降糖药也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然后是否要补服降糖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取决于服的是什么药和漏服的时间。

2.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易引起低血糖,如果漏

服时间接近下一顿服药时间,不要补服;如果双胍类漏服,则想起来就要补上;如果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漏服,饭中饭后可以补上;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物漏服,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则不用补,特别是睡觉前,易引起夜间低血糖。

四、健康生活方式做到事半功倍

糖尿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糖尿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年龄≥40岁、体重超重、静坐生活方式、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五、坚持用药防止并发症

糖尿病尚无特效药,糖尿病患者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同时,应遵医嘱或者根据药师指导规范用药,不轻信各种宣传。同时,加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

2型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原则1

2型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原则1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原则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后/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病症。慢性高血糖将导致人体多组织,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 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二、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修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现已编入教课书第五版)。 1、空腹血糖过高(IFG)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空腹血浆葡萄糖<6.0mmol/L正常 ≥6.0-7.0mmol/L 空腹血糖过高 >7.0为糖尿病(需另一天证实) (查餐后2小时血糖或作葡萄糖而量试验) 2、糖耐量减低(IGT) 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7.8 正常 ≥7.8-11.1mmol/L糖耐量减低 >11.1mmol/L 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3、糖尿病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随机是指一天中的任意时间 三、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机制 2型糖尿病是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病,目前尚缺乏 有效的措施阻止其进展。2型糖尿病基本的主要病因包括两方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但不同的个体存在异质性,大多数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少数患者胰岛B

功能缺陷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起病后,胰岛素抵抗常进一步加重,胰岛B细胞功能多呈进行性降低。 四、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一)基本概念 最理想的胰岛素应用是模拟生理内生胰岛素分泌模式。 1、基础分泌胰岛素:时间:空腹、夜间、三餐餐前 2、餐时分泌胰岛素:(即追加分泌胰岛素),是基础分泌5—10倍是分泌高峰。 3、生理内生胰岛素基础分泌:每小时分泌1-2单位,每天24—48单位。 4、生理内生胰岛素餐时分泌:5-10分钟开始出现峰值,30-60分钟出现高峰,2小时恢复正常。 2型糖尿病的三大特点: 1、第一时相分泌降低或消失(进餐后5-10分钟)。 2、第二时相分泌高峰延迟1-2小时(进餐后30-60分钟)。 3、峰值降低 应用胰岛素基本原则: 补充基础分泌胰岛素用中效、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主要控制夜 间、三餐餐前血糖。 补充餐时分泌胰岛素:用速效胰岛素,主要控制餐后血糖。 (二)根据血糖的指标决定降糖方法 1、决定给胰岛素,主要根据空腹血糖情况,餐后血糖只作参考。 2、空腹血糖<9mmol/L,该患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B细胞缺乏次之,不用胰岛素,口服抗高血糖药,以增敏剂为主,如二甲双胍、文迪雅。 3、空腹血糖> 9mmol/L,< 16mmol/L胰岛B细胞衰退大于胰岛素抵抗,治疗上除用增敏剂外应加用促分泌剂(如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降糖药有2种 ①长效磺酰脲类降糖药,虽然降糖明显,但加速胰岛B细胞衰竭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控制血糖水平,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然而,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原则,探讨其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1. 确定联合用药的指导原则 我们需要明确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导原则。联合用药旨在提高血糖控制的效果,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联合用药原则: 1.1 血糖控制目标:根据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对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以加强降糖效果。 1.2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尽量选择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可以联合使用,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又可以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

产生。 1.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尽量 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2. 联合用药的主要原则 在明确了糖尿病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导原则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联 合用药的主要原则。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 2.1 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个体差异很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药物反应和治疗需求也不同。在联合用药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制 定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2.2 渐进治疗:联合用药的原则之一是渐进治疗。这意味着在初始治疗后,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可逐渐增加或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理想的 血糖控制目标。 2.3 安全性考虑: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某些药物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此时应谨慎 考虑与其它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联合使用。 3. 药物联合应用的常见案例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一、遵医嘱按时按量规律用药 1.血糖应保持在一个合理、平稳的波动范围,这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忽高忽低的血糖会增加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使病情加重。 2.糖尿病需终身用药,患者应在药师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最适合、最有效的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规律用药。 3.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时,应遵从医嘱,并在药师的指导下调整,不可根据自觉感觉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血糖波动或不良后果。 二、不同降糖药服用时间不同 服用降糖药物非常讲究用药时间,不是所有的降糖药物服用时间都一样。 一般来说,磺脲类、非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餐中或餐后服用;格列酮类,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 三、漏服降糖药应视根据情况补服 1.漏服降糖药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或血糖居高不下。但随便补服降糖药也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然后是否要补服降糖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取决于服的是什么药和漏服的时间。 2.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易引起低血糖,如果漏

服时间接近下一顿服药时间,不要补服;如果双胍类漏服,则想起来就要补上;如果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漏服,饭中饭后可以补上;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物漏服,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则不用补,特别是睡觉前,易引起夜间低血糖。 四、健康生活方式做到事半功倍 糖尿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糖尿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年龄≥40岁、体重超重、静坐生活方式、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五、坚持用药防止并发症 糖尿病尚无特效药,糖尿病患者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同时,应遵医嘱或者根据药师指导规范用药,不轻信各种宣传。同时,加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药 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可 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个体化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方式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药物 治疗应该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开始治疗时,应 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分泌功能、胃肠道反应、心血 管风险等多个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般 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应在3.9-7.2mmol/L之间,餐后血糖应在3.9-10.0mmol/L之间。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并相应地调整药物的使用。 三、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管理的主要药物之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 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剂等。二甲双胍是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肝脏对糖的产生、提高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 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四、胰岛素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血 糖水平,此时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治疗可以通过补充外 源性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浓度来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治疗的剂量应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糖控制目标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五、药物联合治疗 针对某些糖尿病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可以考虑采 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可以互补作用,加强降糖效果,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 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分泌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定期复查血糖 并进行相应调整。 六、合理用药 糖尿病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合理用药原则,遵守医生的建议,并按照 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应由专业医生 进行,患者不应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同时,应定期进行 血糖监测,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 生并进行调整。 总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合理选择药物, 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定期调整。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改善

老年性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老年性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老年性糖尿病亦指老年人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西方≥65岁)的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老年期起病的糖尿病和青壮年起病而延续至老年期者[1]。前者几乎均为2型糖尿病;而后者多数为2型糖尿病,但也包括极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糖尿病具有患病率高、症状不典型、.易出现低血糖反映、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临床表现。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2]。笔者从事社区慢性病管理多年,有较为丰富的老年人糖尿病用药经验,先将用药经验分析如下。 1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1 避免低血糖发生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出,对于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须个体化,以免低血糖的发生[3]。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即可[4]。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 1.2 注意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因此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②消化吸收能力差。③通常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④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因此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还应注意饮食治疗或运动干预。 1.3慎重选择降糖药应用口服降糖药,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考虑药物安全性:如避免首选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②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进行降压和调脂治疗,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栓,同时治疗合并的心脑血管、神经、肾脏和视网膜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 西药的应用 2.1口服降糖药①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首选于非肥胖伴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欠缺者,或胰岛素1、2时相分泌不佳者。本类药物作用于β细胞的ATP敏感性钾通道,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作用强,平均使HbAc下降1%~5%。代表性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②餐时血糖调节剂: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于β细胞的ATP敏感性钾通道,但结合点与磺脲类不同,主要作用于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最大特点是可能模仿胰岛素生理性分泌,起效快,作用短,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亦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现已证明餐后高血糖比空腹血糖更易诱发老年糖尿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因此该类药物对老年糖尿患者有益。且可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刺激餐后胰岛素快速分泌,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进餐时服药,不进餐则不服药,特别适用于饮食不规律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磺脲类低;经肝代谢,极少从肾排泄,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但肝病时减量。③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药物有阿卡波糖,其主要抑制小肠粘膜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引言 本文旨在提供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以帮助医疗 工作者在基层医疗中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定义,糖 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 ≥11.1mmol/L。 基层合理用药原则 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和监测频率等。 2. 首选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等。 3. 药物联合治疗:如果单一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其他治疗措施: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重要,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疗效评估与调整 1. 疗效评估指标:通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特殊人群用药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2. 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多种疾病的并存,药物的选择应更加谨慎,并根据个体化情况调整剂量和监测频率。 3.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降糖治疗外,还需注意选择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降糖药物。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要点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要点 一、疾病概述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二、药物治疗原则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一)若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选择a-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 (二)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应进行二联治 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二肽基肽酶-W(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 (三)三联治疗,上述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可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 (四)如三联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采用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五)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 (六)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合并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 (一)二甲双胍双胍类。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禁忌证:禁用于10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造成组织缺氧 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任何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前期、急性酒精中毒、酗酒、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未纠正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eGFR)v45ml ・min-i・(1.73m2)-1],女口eGFRN60ml・min-i・ (1.73m2)-i,无需调整剂量,45〜59ml・min-i・(1.73m2)-1,可减量使用;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应暂停用本品,检查完成至少48h后复查肾功

糖尿病用药推荐与联合用药组合

糖尿病用药推荐与联合用药组合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药店人(yaodianren520)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三多一少)等。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伴有肥胖,若不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诊断标准: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毫摩尔每升),空腹时间血糖(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符合以上三条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西药 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等。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酰脲类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包括降糖灵、二甲双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 用药举例 格列齐特片 适应症: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 推荐注意: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磺脲药过敏者禁用。 卖点: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较强,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力,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瑞格列奈 卖点: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剂,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主要从胆汁排泄)或磺脲类过敏者。 降糖灵、盐酸二甲双胍 卖点:双胍类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双胍类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阿卡波糖片 适应症:配合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 适用人群:糖尿病患者。 推荐注意: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不得使用本品,18岁以下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 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 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 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 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 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 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 1 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 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 化, 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 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 30min 内进餐, 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 2 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给药 5— 10min 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诺和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3。 5h,故应在餐前5min 左右注射。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 的危险。 1. 3 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 灵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3— 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 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1. 4 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 后 2~ 4h 起效,作用持 续 lOh

糖尿病治疗原则总则

原则总则 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一、免疫治疗 在目前医学领域中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最新的治疗糖尿病方法增加了免疫治疗方法,以提升人体免疫系统来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比如日本进口免疫物质的“八/佰/壹/电/粉”效果就很好! 这种物质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酸中毒。这种酸中毒不是医学上一般酸中毒的概念,日本专家在研究这种物质对于"糖尿病"的过程中发现了胰岛的环境问题,胰岛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其酸碱度(P H值)应在弱碱(7.35-7.45)状态下,胰岛才处于正常功能,而"糖尿病"人的发病原因就是胰岛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造成糖代谢的功能下降。因此它可以修复胰岛素功能。 二、营养治疗 1、计算总热量 按照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者简易公式获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生活习惯等计算总热量。休息状态成年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根据体力劳动程度做适当调整,孕妇、乳母、儿童、营养不良者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酌情增加。肥胖者恢复体重应酌情减少,酌减恢复体重 2、营养物质含量 糖类约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粮、面和一定量杂粮,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15%,伴有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减量(遵医嘱),脂肪约30%,控制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天。 3、合理分配 每克糖、蛋白质(4kcal),每克脂肪(9kcal),将热量换算成食品后制定食谱,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进行安排。早中晚食物量可以按照1:2:2,或 1:1:1分配。 4、随访 以上仅是原则估算,肥胖者在措施适当的前提下,体重不下降应该进一步减少饮食;消瘦的患者如果体重有所增加,其饮食方案也应该调整,避免体重继续增加。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1.确定肾功能: 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物之前,必须评估患者的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主要指标,通常采用血清肌酐水平和估计GFR (eGFR)来评估。根据GFR水平,将肾功能分为5个阶段: - GFR≥90 ml/min/1.73 m2称为1期肾病; - GFR 60-89 ml/min/1.73 m2称为2期肾病; - GFR 30-59 ml/min/1.73 m2称为3期肾病; - GFR 15-29 ml/min/1.73 m2称为4期肾病; - GFR <15 ml/min/1.73 m2 或透析为5期肾病。 具体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基于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个体化。 2.避免使用肾脏毒性药物: 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避免使用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例如,胰岛素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可能引起肾脏损害,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此外,使用含有碘的造影剂时也应慎重,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肾脏功能损害。 3.个体化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目标、肾功能、年龄和合并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酮酸类似物。

-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是第一线口服降糖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肾脏没有明显毒性。但是在肾功能损害时应用应谨慎。其他胰岛素增敏剂如格列喹酮和罗格列酮等也常常作为二线药物应用。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和格列奈酮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肾功能损害时应慎用。 -酮酸类似物:使用酮酸类似物如米格列酮可减少葡萄糖产生并提高胰岛素增敏性,适用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此外,还有其他降糖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但在肾功能损害时或许需要调整剂量。 4.定期监测药效与副作用: 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后,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总之,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原则是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目标、肾功能、年龄和合并疾病等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药效与副作用,以实现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和肾功能保护。

老年糖尿病合理用药原则及常见治疗药物

老年糖尿病合理用药原则及常见治 疗药物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合理的用药可以减少病情的恶化,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本文将对老年糖尿病合理用药原则及常见治疗药物进行介绍。 一、老年糖尿病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理功能下降,肝肾等主要代谢器官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 个体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 差异大,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机理清晰:每种药物的副作用、禁忌症及药物相互作 用需了解清楚,并谨慎选择。 3. 控制目标明确:药物治疗需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 体状态和目标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4. 组合治疗: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特点,选择合 适的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5. 安全第一: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时,药物的安全性是最 重要的原则,需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二、常见治疗药物 1. 苯丙糖脲类药:苯丙糖脲类药物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 一类药物,常用的有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这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但也存在低血糖和肝损伤的不良反应。 2. α-糖苷酶抑制剂: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消化道中糖类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但这类药物也存在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3. 胰岛素药物: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常见 的有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泵等。这类药物能够降低血糖且效果明显,但需要注意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4. 磺酰脲类药物:常用的磺酰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 列鲁特脲等。这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但这类药物也存在皮疹、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5. 双胍类药物: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齐 特等。这类药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不会导致低血糖,但不良反应包括口干、腹泻等。 综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用药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1)

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1) 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需要长期的慢病管理。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将从用药剂型、用药原则、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糖尿病慢病管理用药知识。 一、用药剂型 目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有口服药和注射药两种剂型。 1.口服药 口服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增多剂、胰岛素受体激动剂等。 2.注射药 注射药包括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协同剂等。 二、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个性化、适量、有效、安全。 1.个体化用药 每位患者的糖尿病病情都不一样,所以用药也应量身定制,根据患者

的年龄、体重、病史、痛苦、并发症等个体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适量用药 适量用药是指用药剂量应在安全范围内,不能盲目增加用药量以达到更快的控制血糖的目的。 3.有效用药 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控制病情、减少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药物治疗应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 4.安全使用药物 糖尿病药物使用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方式,避免出现低血糖、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三、用药注意事项 1.药物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口服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它们的使用应该在饭后,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注射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较短,需要进行多次注射,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定时用药 糖尿病药物治疗需要定时用药,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使用药盒或闹

钟提醒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服药习惯。 3.低血糖风险 低血糖是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在用药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慢病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而药物治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剂型,个体化、适量、有效、安全地用药,并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更好的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联合用药原则 1.早期、小剂量、联合用药(一药加倍,不如两种药搭配)。 2.联合用药只限于“非同类药物”之间联用,同类药物不得联用(如消渴丸与格列齐特;优降糖与达美康,瑞格列奈与格列美脲)。 调整原则 1.在无禁忌症、无配伍禁忌或无严重不良反应(顾客不可耐受)的用药方案下,如果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可以考虑增加血糖仪、预防保健及并发症产品的销售。 2.有些消费者原来服用的是非正规产品,大多是非法添加药品的保健品和某些假冒国药准字的中药产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格列本脲等促泌剂),实际上此类产品就是假药。一旦确定顾客服用假药,不允许在继续服用的时候给予其它联合用药指导,必须坚决替换掉,给予全新的联合方案。替代此类产品的最佳药品是格列美脲,起始剂量根据原非正规产品剂量而定。(切记:需要请教辅导老师后确定) 3.顾客用药方案的调整必须根据最近的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值),不能只根据1个血糖值来调整用药方案。任何血糖值的异常都要全面分析,糖尿病“五驾马车"治疗是否合理,在排除饮食、运动、情绪等非药物因素的前提下,考虑药物因素。 4.用药方案的调整必须兼顾空腹与餐后血糖,合理方案使用后要继续监测血糖谱,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临床中与用药有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临床病情需要但并未给与的药物治疗。 ②接受了错误的药物治疗。 ③接受了正确的治疗药物,但所用剂量过低。 ④接受了正确的治疗药物,但所用剂量过高。 ⑤正在经历一个药物的副反应。 ⑥正在经历一个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⑦没有按处方服药。 ⑧没有在药师指导下应用药物。 一定是要给予会员综合解决方案,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节,从而带动血糖仪,降糖药品,并发症品种,预防保健等产品的服务。 每确定一个新的治疗方案都需要考虑以下6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没有,请反复。(如图)请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1.没有降不下去的血糖; 2。降糖药物是不会升高血糖的。血糖升高了,一定有原因; 3.不能根据1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血糖普;

糖尿病及治疗用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糖尿病及治疗用药(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力障碍等并发症的风险。正确的治疗用药是控制糖尿病并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将呈现关于糖尿病及其治疗用药的继续教育内容,帮助执业药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支持。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和胰岛素分泌异常。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治疗原则 1.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总卡路里摄入,分布式餐,避免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 运动治疗: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 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3.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病人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口 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 1.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口服降糖药物I类: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药物,如二 甲双胍。 - 口服降糖药物II类:促进胰岛素分泌,如磺脲类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III类:延缓胃肠吸收,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口服降糖药物IV类:降低血糖生成,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 体激动剂。 - 口服降糖药物V类:促进葡萄糖利用和降低糖原生成,如胰 岛素敏感调节剂。 胰岛素治疗 1.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 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危机。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要点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要点 一、疾病概述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二、药物治疗原则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一)若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 (二)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应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 (三)三联治疗,上述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可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 (四)如三联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采用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五)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 (六)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合并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 (一)二甲双胍双胍类。 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禁忌证:禁用于10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任何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前期、急性酒精中毒、酗酒、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未纠正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eGFR)<45ml·min-1·(1.73m2)-1],如eGFR≥60ml·min-1· (1.73m2)-1,无需调整剂量,45~59ml·min-1·(1.73m2)-1,可减量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