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第3章

3. 673 K 时,将0.025 mol COCl 2(g)充入1.0L 容器中,当建立下列平衡时:

有16% COCl 2解离。求此时的K Θ

解:由反应式 ∴

第二解法:由反应式: COCl 2(g)

CO(g) + Cl 2(g)

n 平: 0.025(1-16%) 0.025×16% 0.025×16% =0.021 mol =0.021 mol =0.004 mol

P COCl2(g)=(n COCl2(g) RT)/V 总=(0.021 mol ×8.315 kPa ·L ·K -1

·mol -1

×673K)/1.0 L =117.52 kPa P CO(g)=(n CO(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

·mol -1×673K)/1.0 L =22.38 kPa

P Cl2(g)=(n Cl2(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

·mol -1

×673K)/1.0 L =22.38 kPa

P P Cl CO 2CO Cl P P 2P COCl

2COCl 2

P P P 2-122.3822.3811

P 117.52100P 1

1100K =

=

= =4.262=0.042620.043

νΘΘΘΘ

??Θ∑????≈()(

)()

答:此时的K Θ

约为0.043 。

4. 298 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入足量的N 2O 4,使起始压力为100Kpa,一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后总压力等于116Kpa 。计算如下反应的K Θ

解:第一解法:

P 始 100 kPa 0 kPa P 平衡 100-X kPa 2X kPa ∴ P 总=P N2O4+P NO2=100-X+2X=116(kPa )

∴ X=16 Kpa P NO2=2X=32 Kpa P N2O4=100-X=84 Kpa

∴ 2

NO222-NO2

N2O4N2O4

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

100

P P P P νΘΘ∑ΘΘ

?≈(21)1

())()()()

()( 答:该反应的K Θ

为0.12

COCl 2(g)

CO(g)+Cl 2(g)

COCl 2(g)

CO(g)+Cl 2(g)

K Θ=P CO P Θ?P Cl2P ΘP COCl2P Θ=n CO RT V ?V n Cl RT

n COCl2RT V

?( )2-1p Θ1=n CO ?n Cl2n COCl2?RT V ?1p Θ=(0.16×0.025)2×8.314 ×6370.025 (1-0.16) ×10-3

?

1013251=0.043

N 2O 4(g)2NO 2(g)N 2O 4(g)

2NO 2(g)

第二解法:

∵n 始=(PV)÷(RT)=(100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036 mol n 平,总=(PV)÷(RT)=(116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681 mol

242N O g NO g ()

2()

又∵ n 平,总:(0.0406-X ) mol 2X mol

∴ n 平,总=(0.04036-X ) mol + 2X mol = (0.04036+X ) mol =0.4681 mol 解: X= (0.4681-0.04036) mol =0.0645 mol

∴ n 平,N2O4=(0.04036-X ) mol = (0.04036-0.0645) mol =0.3391 mol n 平,NO2=2X mol = 2×0.0645 mol =0.1290 mol

P 平,N2O4=( nRT)÷(V 总)=(0.3391 mol ×8.315kPa ?L ?K -1?mol -1×298K) ÷(10L)=84.02kPa ≈84kPa

P 平,NO2=( nRT)÷(V 总)=(0.1290 mol ×8.315kPa ?L ?K -1?mol -1×298K) ÷(10L)=31.96kPa ≈32kPa

∴ 2

NO222-NO2N2O4N2O4

1321P K =

==P 84100P

1 =12.19=0.12190.12

100

P P P P νΘΘ∑ΘΘ?≈(21)1

())()()()()( 答:该反应的K Θ

为0.12

8.反应 2222Cl ()2()

4()()g H O g HCl g O g ++ 1114.4r H kJ mol Θ-?=?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左边所列的操作对右边所列的数值有何影响(操作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

(1)增大容器体积 n(H 2O) (2) 加O 2 n (H 2O) (3) 加O 2 n(O 2) (4) 加O 2 n(HCl) (5) 减小容器体积 n(Cl 2) (6) 减小容器体积 P(Cl 2) (7) 减小容器体积 K Θ

(8) 升高温度 K

Θ (9) 升高温度 P(HCl) (10)加N 2 n(HCl) (11)加催化剂 n(HCl) 解:依据 2222Cl ()2()

4()()g H O g HCl g O g ++ 1114.4r H kJ mol Θ-?=?

由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得:

(1) n(H 2O)减小。(总摩尔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即向增大总压力的方向移动)。 (2) n (H 2O)增大。(O 2 摩尔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向减少产物的方向移动)。

(3) n(O 2) 增大。(开始向O 2 摩尔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当达到新的平衡后n (O 2)的总量增大)。 (4) n(HCl) 减小。(向减少产物的方向移动,即HCl 摩尔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5) n(Cl 2) 增大。(向减小总压力的方向移动,即向总摩尔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6) P(Cl 2) 增大。(向总摩尔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向n(Cl 2)增多、P(Cl 2)分压力增大的方向移动)。 (7) K Θ

不变。(K Θ

是温度的函数,与物质的量和压力无关。)

(8) K Θ

增大。(该反应r H Θ

?=114.4kJ ?mol -1

,是吸热反应,∵2r 12

K H ln =-K R T T ΘΘΘ?111()

升高温度K Θ增大)。 (9) P(HCl) 增大。(该反应r H Θ?=114.4kJ ?mol -1,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向吸热方向,即向右移动)。 (10) n(HCl)不变。(N 2很稳定,不与其他气体反应,不影响其他气体的分压,即不影响其他气体的摩尔数)。 (11) n(HCl) 不变。(∵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平衡常数和平衡状态)。 10. PCl 5热分解反应式为

532()

()()PCl g PCl g Cl g +

在10L 密闭容器内充入2.0mol PCl 5,700K 时有1.3mol PCl 5分解,求该温度下的K Θ

。若在该密闭容器内再充入1.0mol Cl 2,PCl 5分解百分率为多少? 解:(1) 532()

()()PCl g PCl g Cl g +

n 始: 2.0 mol 0 mol 0 mol n 平: (2.0-1.3) mol 1.3 mol 1.3 mol

∵PCl5PCl5n RT P =V 总;PCl3PCl3n RT P =V 总;Cl2Cl2n RT

P =V 总

PCl3Cl2PCl3Cl2PCl5PCl5-PCl3Cl2PCl3Cl2PCl5PCl5-1-1n RT n RT

V V P P 11K ==

n RT P P P V V n RT n RT n n RT 11 =

=V V n RT V n P P

1.3mol 1.3mol 8.315kPa L K mol 700K 1 =10L 0.70mol 100kPa

νννΘ∑∑ΘΘ∑ΘΘ?????????????总

总总

(21)总总总总()()()()()

=14.0514

≈1

(2) 532()

()()PCl g PCl g Cl g +

n 始: 0.70 mol 1.3 mol (1.3+1.0) mol

n 平: (0.70+ⅹ) mol (1.3-ⅹ)mol (2.3-ⅹ) mol

PCl3Cl2PCl3Cl2PCl5PCl5-PCl3Cl2PCl3Cl2PCl5PCl5-1-1n RT n RT

V V P P 11K =14==

n RT P P P V V n RT n RT n n RT 11 =

=V V n RT V n P P

(1.3-X)mol (2.3-X)mol 8.315kPa L K mol 700K =10L (0.70+νννΘ∑∑ΘΘ∑ΘΘ?????????????总

总总(21)

总总总总()()()()1X)mol 100kPa

1

()

解:X=?

-1-11

(1.3-X)mol (2.3-X)mol 8.315kPa L K mol 700K

100kPa

??????=1410L (0.70+X)mol ??

整理:(1.3-X)×(2.3-X)×8.315×700×0.01=14×10×(0.70+X) (2.99-1.3X-2.3X+X2)×58.21=98+140X

174.0-75.67X-133.88X+58.21X2=98+140X

移项:58.21X2-349.6X+76=0 (一元二次方程)

1,2

X==

349.6323.3

116.4

±

=

X1=5.78(mol)不合理,舍弃。

X2=0.2259(mol)

∴平衡时:n PCl5=0.70+X=0.70+0.2259=0.9259(mol)

∴PCl5的分解率=

2-0.9259

100%=53.71%54%

2.0

?≈(依据题的条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该温度下的KΘ为14 。若在该密闭容器内再充入1.0mol Cl2,PCl5分解百分率为54% 。

13.已知反应

在749K时KΘ=6.5,今若需90%CO转化为CO2,问CO和H2O要以怎样的物质的量比相混合?

解:设CO为1.0 mol,H2O为x mol

222

CO(g)+H O(g)CO(g)+H (g)

n始: 1.0 x 0 0

n平: 1-0.90 x-0.90 0.90 0.90

CO2H2

2

(22)

CO2H2CO2H2

CO H2O

CO H2O CO H2O

n RT n RT

V V

P P n n

111(0.90) K=()()()1 6.5

n RT n RT

P P n n0.10(0.90)

P P P

V V

x

νν

Θ∑∑-

ΘΘΘ

?

??

===?=???-

?

总总

总总

(0.90)2=(0.10x-0.090)×6.5 0.65x-0.585=0.81

∴ x=(0.81+0.585)÷0.65=2.146≈2.1

答: CO(g)和H2O(g)物质的量的混合比为:CO(g):H2O(g)=1.0:2.1

17.在298K时,用以下反应

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列表如下:

求:(1)反应速率方程;

(2)速率常数;

CO(g)+H

2

O(g)CO

2

(g)+H

2

(g)

S

2

O

8

(aq)+2 I-(aq)=2SO

4

(aq)+I

2

(aq)

2-2-

实验序号c(S

2

O

8

)/(mol L-1) c(I-)/ )/(mol L-1) v/(mol?L-1?min-1)

2-

(1) 1.0×10-4 1.0×10-20.65×10-6

(2) 2.0×10-4 1.0×10-2 1.30×10-6

(3) 2.0×10-40.5×10-20.65×10-6

(3)求c(S 2O 82-)=5.0×10-4mol ?L -1,c(I -1)=5×10-2mol ?L -1

时的反应速率。 解:设x 、y 分别对于S 2O 82-和I -1

的反应常数,则反应速率为 2-S2O8v=kc

c

x y

I -

(1) 保持c(S 2O 82-

)不变, c(I -1

)减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一半,可判断y=1

保持c(I -1

),c(S 2O 82-

)加大一倍,则反应速率增加一倍,∴x=1 ∴2-S2O8v=kc

c

I -

第二种解法:把各组实验数据代入假设的x 、y 反应速率方程中: (1)0.65×10-6

mol ﹒L -1

﹒min -1

=k[1.0×10-4

mol ﹒L -1]x

[1.0×10-2

mol ﹒L -1]y

(2)1.30×10-6

mol ﹒L -1

﹒min -1

=k[2.0×10-4

mol ﹒L -1]x

[1.0×10-2

mol ﹒L -1]

y (3)0.65×10-6

mol ﹒L -1

﹒min -1

=k[2.0×10-4

mol ﹒L -1]x

[0.50×10-2

mol ﹒L -1]

y

用(2)÷(1):61141611411.3010min [2.010]0.6510min [1.010]x x

mol L mol L mol L mol L ----------?????=????? 即22x

=;∴1x = 用(2)÷(3):61121611211.3010min [1.010]0.6510min [0.5010]

y y

mol L mol L mol L mol L ----------?????=????? 即22y

=;∴1y = ∴ 2-S2O8v=kc c I -

(2)求速率常数k :把任意一套实验数据代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

(3) V=0.65×5×10-4

×5.0×10-2

=1.6×10-5

(mol ?L -1

?min -1

)

答:........。 ........。 ........。 23. 反应

C 2H 5Br(g)=C 2H 4(g)+HBr(g)

在650 K 时k 这2.0×10-5s -1

,在670K 时k 为7.0×10-5

s -1

。求690K 时的k 。 解:∵ T 1=650K k 1=2×10-2s -1

T 2=670K k 2=7.0×10-5s -1

又由: 2211121211ln

()().....(319)a a E E k T T k R T T R TT -=-=- 导出:12

2

211

ln a

RTT k E T T k =

-

∴ 3115112

251

2118.315106506707.010ln ln

670650 2.010a RTT k kJ mol K K K S E T T k K K S -------??????==--? 1

11181.1ln3.5181.1 1.253226.9kJ mol

kJ mol kJ mol ---=??=??=?

K=

C S2O82-C I -1

V =

1.0×10-4mol ?L -1×1.0×10-2mol ?L -1

0.65×10-6mol ?L -1?min -1

=0.65mol -1?L ?min -1

若设T 1=670K k 1=7.0×10-5s -1

T 2=690K k 2=?

则:122131

112

226.9690670ln ()()6706908.31510a E k T T kJ mol k R TT kJ mol ----?-==??? 20

27288272880.00004326 1.180462300

=?=?=

2

1

k k =3.254 k 2=3.254×k 1=3.254×7.0×10-5=2.278×10-4≈2.3×10-4(s -1) 第二种算法:若设T 1=650K k 1=2.0×10-5s -1

T 2=690K k 2=?

则:122131

112

226.9690650ln ()()6506908.31510a E k T T kJ mol k R TT kJ mol ----?-==??? 40

27288272880.00008919 2.434448500

=?

=?=

2

1

k =11.40k k 2=11.40×k 1=11.40×2.0×10-5=2.280×10-4≈2.3×10-4(s -1) 答:690K 时的k 为2.3×10-4

(s -1

)。

25. 在773K 时进行合成氨反应,用Fe 作催化剂可使反应的活化能从254 kJ ?mol -1

降到146 kJ ?mol -1

。假设使用催化剂不影响“指前因子”,试计算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 解:设未加催化剂速率常数为k 1,活化能为Ea 1 加催化剂后速率常数为k 2,活化能为Ea 2。 由于催化剂不影响“指前因子”A ,

11k ln ln ..........(1)[k][]Ea A

RT A =-+ 22k ln

ln ..........(2)[k][]

Ea A RT A =-+ ∴(2)-(1)得:

111

221123111

1k 254146108n .16.80k 8.31510773 6.427Ea Ea Ea Ea kJ mol kJ mol kJ mol RT RT RT kJ mol K K kJ mol --------?-??=-+====????? ∴

772

1

k 1.9810 2.010k =?≈? 答: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为2.0×107

倍。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V p = 可得: RT pV M n ==m 则: m o l /0.160.250L 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 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 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 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 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 M (Zn)=65.39 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 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 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 65.39g 1mol m (Zn)=? 0.0493mol 解得m (Zn)=3.22g 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 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 (1) 14113L mol 1054.1K 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 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 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集(121)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集 一、填空 1、稀溶液的依数性有、、、。 2、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 3、溶胶的基本特征是、、;胶 体的性质有、、;其稳定的主要原因有、、。 4、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的特征,常数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5、25℃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 mol.dm3,若在1dm3的水中加入1 molNaCl,估计此过程的△G ,△S (填>0或<0或=0)。 6、缓冲溶液就是的溶液。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 7、对一个氧化还原电对来说,电极电势越大,则其态的能力越强。 8、能斯特方程式为,其中为标准电极电势,即指电极在有关浓度 为,气体压力为,温度为的电极电势。 9、配合物[Co(NH3)3(H2O)Cl2]Cl的中心离子是,配位体是,中心离子 的配位数是,配合物的名称是。 10、Ag2S沉淀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根据溶液积规则,当Qi>Ksp时,溶液 为,这时沉淀,当Qi=Ksp时,溶液为;当Qi≤Ksp时,溶液为,这时沉淀。 11、对于△r H?m < 0,△r S?m < 0的反应,可以判断温度与反应自发性的关系 是。 12、已知NO2(g)+CO(g)→NO(g)+CO2 (g)是基元反应,其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 为,反应级数为。 13、反应Al2O3(s)+3H2(g) 2Al(s)+3H2O(g)的K?表达式。 14、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5Fe2+ + 8H+ + MnO4- =Mn2+ + 5Fe3+ + 4H2O在标准态下设计 成原电池其电池符号为。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 17、标准溶液的配制有法和法。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为、、、。 18、系统误差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 机误差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少。 19、准确度量是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接近程度。用__________表示。精密度 是指_______________之间彼此符合程度,用_______表示。 20、根据分析任务分为,和。根据分析对象分为 和。根据分析时所依据的原理分为和。 根据所用样品用量和操作规模分为,,和。根据待测组分含量分为,和。 21、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值叫误差,误差越小越高;系统误差根据其性 质和产生的原因分为:,、 和。它由某种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具有性,性。 随机误差又称,其在分析操作中是避免的。 22、滴定分析法主要包括,,和。 23、化学反应必须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可用于直接滴定法进行滴定分析。 24、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分析方法。 25、酸碱滴定曲线描述了随着的加入溶液中的变化情况。以滴定曲线 为依据选择指示剂时,被选择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或落入范围内。 26、EDTA中含有个配位原子,和金属离子的络合比为;EDTA的结 构式为;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量时,用作指示剂,溶液的PH ,终点是颜色变化为。 27、沉淀滴定的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是,标准溶液是,可测定离 子,佛尔哈特直接法使用的指示剂是,标准溶液,可测离子终点产物_______。显示颜色为____________.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 置PH=和PH=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 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 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 检表得:K aΘ(HAC)=×10-5 K bθ(AC-)=Kw/ K aΘ=10-14/×10-5)=×10-10 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 =14-lg(×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 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 K bθ(NH3·H2O)=×10-5 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 10=14-lg(×10-5)+ lg(C(NH3·H2O)/C(NH4cl)) 解得:C(NH3·H2O)/C(NH4cl)=5:1 2.欲配制250mlPH=的缓冲液,问在125ml,·L-1NaAC溶液中 应加入多少毫升 mol·L-1溶液 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0-5

PH=Pk aθ(HAC)+ lg((C(AC-))/(C(HAC))) 5=-lg(×10-5)+ lg((C(AC-))/(C(HAC))) 解得:(C(AC-))/(C(HAC))= n(AC-)=×1mol·L-1=;n(HAC)=6x×10-3mol +x×10-3)/(6x×10-3/+x×10-3))=(6x×10-3) 解得:x=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 mol·L-1NaOH和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 检表可得 K b(NH3)θ=×10-5 ;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0-5 )=×10-10 n(OH-)= n(NH4+)= C(NH3·H2O)=(+)= mol·L-1 C(NH4+)=(+)=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10-10)+0=(5) mol·L-1Hcl和 mol·L-1NaAC溶液混合 混合前:n(H+)= n(AC-)= 混合后:C(HAC)=(+)mol·L-1= mol·L-1 C(AC-)=(+)mol·L-1= mol·L-1 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V p =可得: RT pV M n ==m 则: mol /0.160.250L 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 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 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 4.4792.34 5.4322O N ≈+=+=p p p 总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 M (Zn)=65.39 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 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 65.39g 1mol m (Zn)=? 0.0493mol 解得m (Zn)=3.22g 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 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1) 14113L mol 1054.1K 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1069.6? (3) K 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 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 √;错误 ×)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 ) 2.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 3.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一定降低。( )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 5. 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 6.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8.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 10. 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是透射光的颜色。(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B. 溶液的沸点升高 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D. 溶液具有渗透压 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dm 3溶液 B. 1000 g 溶液 C. 1 dm 3溶剂 D. 1000 g 溶剂 3.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 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进行方法校正 C. 进行空白试验 D. 进行仪器校正 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 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32个 D. 肯定为8~18个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 C. 丙三醇(C 3H8O3)溶液 D. 尿素((NH2)2 CO)溶液 解:选D。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解:选D。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反电荷离子的价态愈高,聚沉能力愈大。Fe(OH)3溶胶中胶粒带正电荷,起聚沉作用的应是电解质中的阴离子,且价态愈高,聚沉能力愈大。所以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其中由于④中氯离子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BaCl2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离子,Ca2+、Mg2+离子则用Na2CO3的NaOH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溶液、Na2CO3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离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 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 12H 22 O 11 )溶液 B. 葡萄糖(C 6 H 12 O 6 )溶液 C. 丙三醇(C 3H 8 O 3 )溶液 D. 尿素( (NH 2 ) 2 CO)溶液 解:选A。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 12H 22 O 11 溶液 C. HAc溶液 D. H 2 SO 4 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 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 2SO 4 溶液最多,所 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 3 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分散体系习题参考答案 1-1、16.67克;0.292mol/L 解:m(Na 2CO 3)=3%×1.03×200=6.2(g ), Na 2CO 3则需16.67g Na 2CO 3.10H 2O,c= 310 20014.106/2.6-?=0.292mol.L -1 1-2、 123.7克 解:△T f =273.15-268=5.15K △T f =K f b ,b=)()(A m M ((B)B m ? ∴m(B)=100086.15009215.5???=123.7(g) 1-3、(1)0.375;(2)0.666;(3)13.04mol/kg;(4)10.43mol/L 解:(1)w(B)= 503030+=0.375;(2)X(B)=1545046304630+=0.666 (3)b(B)=310504630-?=13.04mol/kg;(4) c(B)=3 1028.150304630 -?+ =10.43mol/L 1-4、5760g/mol 解:M(B)=V mRT ∏=001 .01034.4298314.8001.0101?????=5760(g) 1-5、373.30K; 272.6K 解:b=3.0298 314.8750=?=RT π ; T b =K b b+T b ※=0.512×0.3+373.15=373.30K T f =T f ※-K f b=273.15-1.86×0.3=272.6K 1-6、S 8 1-7、692.8kPa 1-8、400g.mol 1-9、2.3kPa; 373.37K; 272.22K; 1023.12kPa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10解:(1)×;(2)×;(3)√;(4)×;(5)×;(6)×; (7)×;(8)×;(9);(10)×;(11)× 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 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 (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 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 Q p =△H= 40.6kJ ·mol -1 W=-p 外△V ≈-n R T =-8.314×373.15=-3.10 kJ ·mol -1 △U = Q + W= 40.6+(-3.10)=37.5 kJ ·mol -1 2-14解:(1) r m B f m B f m 2f m f m f m 231 B) 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 ()+ΘΘ ΘΘ ΘΘ (2) r m B f m B f m 2f m 2f m f m 21 B) 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 ()+ΘΘ ΘΘ ΘΘ (3) r m B f m B f m 2f m f m 2f m 31 B) 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 ()+ΘΘ ΘΘ ΘΘ 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 为: (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 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 r m r m r m r m -1 (4)2(2)3(3)(1) 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 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

农业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汇总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 目录 第1章分散体系 (1) 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 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第4章物质结构 (22) 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 第6章酸碱平衡 (31) 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 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 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9 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 3 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 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 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78 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

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86 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90 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 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

第1章 分散体系 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 l 0.900%,密度为1.01g ?mL -1 ,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 ,需N 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配制该溶液需NaC l的质量为: m (NaC l)=0.900%×3.00×103g=27.0g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 L )10 c ????? 1-2.把30.0g 乙醇(C 2H5O 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1.28g ?m L-1 ,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 (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 m m m =++=0.38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 n c V ?=??==10.4mol·L -1 (3)b(C 2H5O H) =-125-3430.0g (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 n m ?=?=13.0mol·kg -1 (4)x (C 2H5OH ) =-125254-1-1 30.0g (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 =+ 1-3.将5.0g NaOH 、NaCl 、C 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 L溶液,试求c (NaOH)、c (NaC l)、c (12 CaCl 2)。 解:NaOH 、NaCl 和12 C aCl 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普通化学赵士铎(第三版)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 (第三版)习题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

第一章 分散系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 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 6.1) O H (/1)O H ()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 mol kg 034.0/%0.3) O H (1)O H (/)O H ()O H (L 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 -2222222 21 -1 --1 222222=+=+= ?=?=-=?=???==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b = mol kg -1 T b = K b b = kg mol -1 mol kg -1 = T b = = 100.61℃ T f = K f b = kg mol -1 mol kg -1 = T f = = - = cRT = RT V M m / 1-4-1-1m ol g 100.2kPa 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 21:2: 30 12 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 1--1A b B f mol g 3105.00g 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及试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 每小题2分,共30分 )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HBr 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HI HBr HCl D. HF HCl HBr 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反应 2SO 2(g)+O 2(g) NO(g) 2SO 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dt dc dt c ) O ()SO (d 22= B. t c t c d 2)SO (d d )SO (d 32= C. t c t c d )O (d d 2)SO (d 23= D. 32d (SO ) d (O )2d d c c t t =- 解:选D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 A B Y Z A B Y Z νννν---???=???++ t v c t v c t v c t v c v d d d d d d d d Z Z Y Y B B A A ==== 2.由实验测定,反应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 此时反应速率为( )。 A. 2v B. 4v C. 2.8v D. 2.5v 解:选C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υ=kc (H 2)c 1/2(Cl 2),H 2和Cl 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22倍,即相当于2.8Υa 。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 a.正=70 kJ·mol -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逆=20 kJ·mol -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 A. 50 kJ·mol -1 B. -50 kJ·mol -1 C. 90 kJ·mol -1 D. -45 kJ·mol -1 解:选A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Q = E a,正- E a,逆 。 4.在298K 时,反应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 a =71 kJ·mol -1,加入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42 kJ·mol -1,加入 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29倍 B. 1×103倍 C. 1.2×105倍 D.5×102倍 解:选C 。依据阿仑尼乌斯指数式k = A ·e RT E a - ,可得5298 314.8290001 2102.1e e 2 1 ?===?-RT E E a a k k 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5 L 2·mol -2·min -1,该反应为(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解:选D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aA + bB = cC + dD ,有反应速率为(A)(B)a b v kc c =则其速率常数k 的单位的通式可写成:(mol · L -1)1-a-b ·s -1, 反推可以得到为三级反应。 6.已知反应 2NO(g)+Cl 2(g)===2NOCl(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2(NO)c (Cl 2)。故该反应( ) A. 一定是复杂反应 B. 一定是基元反应 C. 无法判断 解:选C 。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但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不一定都是基元反应。反应是基元反应还是复杂反应,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7.已知反应 N 2(g)+O 2(g)===2NO(g) Δr H m θ>0,当升高温度时,K θ将(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解:选B 。根据吕·查德里原理,对吸热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就向能降低温度(即能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反应正向进行,平衡常数 将增大。 8.已知反应 2SO 2(g)+O 2(g) 3(g) 平衡常数为K 1θ,反应 SO 2(g)+21O 2(g) 3(g) 平衡常数为K 2θ。则K 1θ和K 2θ 的关系为( ) A. K 1θ=K 2θ B. K 1θ= θ 2 K C. K 2θ= θ 1K D. 2K 1θ=K 2θ 解:选C 。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是有关的。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的变化影响着平衡常数的指数项。 9.反应 2MnO 4-+5C 2O 42-+16H +===2Mn 2++10CO 2+8H 2O Δr H m θ< 0,欲使KMnO 4褪色加快,可采取的措施最好不是(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加酸 D. 增加C 2O 42-浓度 解:选B 。欲使KMnO 4褪色加快,即增大反应的速率,只能通过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加入催化剂等来考虑。所以这里降低 温度不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10.设有可逆反应 a A(g) + b B(g) D(g) + e E(g) θm r H ? >0,且a +b >d +e ,要提高A 和B 的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解:选B 。根据吕·查德里原理,对吸热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就向能降低温度(即能吸热)的方向移动;当增大压力时,平衡就向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