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哲学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

唯物论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主观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4、“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6、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7、人不能违背规律,但可以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灭规律。

8、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9、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0、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1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1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1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1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既可以反映过去、现在,也可以对未来作出反映。

15、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7、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18、艺术创作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这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像是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

19、“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0、“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夸大了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1、“休渔制度”的实施说明,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2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23、不尊重客观规律,人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2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2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26、运动是相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认识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3.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4.认识决定于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6.实践具有社会性,所以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7.实践具有社会性,所以不存在孤立的实践活动。

8.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活动。

9.实践主体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0.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11.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1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13.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真理发现新的真理的过程。

14.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推翻错误认识获得真理的过程。

15.认识有无限性,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

1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共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7.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铁建设全面铺开,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速度更快,运力更足。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8.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9.要想获得真理性认识,要超越历史条件。

20.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21.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22.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3.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具体历史的统一。

24.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终极真理,所以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新时代思想出发,并以此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7.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2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联系观判断题:

1.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2.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新的联系。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4.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有联系.

5.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6.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7.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8.“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9.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10.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11.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12.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

1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4.在系统内,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5.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16.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客观联系.

17.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因而是客观的。

18.人为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19.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20.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21.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造物质材料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2.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23.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24.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5.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实践的原因或结果。

26.部分构成整体,决定和推动整体的发展。

2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8.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9.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分析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

30.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认为事物的联系

31.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32.从整体和部分的区别来看,整体的功能会影响部分,部分也会影响整体。

发展观判断题: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任何事物的发展趋势都是前进的、光明的。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5.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6.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

7.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8.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9.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0.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

11.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味着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3.发展是质变的表现,质变也是一种发展。

1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6.安全事故要从细节抓起,是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17.新事物是从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因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接受。

18.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19.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曲折的,发展是一种质变,所以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20.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在发展的各个阶段方向都是前进的。

2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都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1.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4.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不知到知、有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都经历着由浅入深的过程。

25.认识没有重点,科学没有顶峰。

26.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都是量变的状态。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呈现的状态。

矛盾观判断题

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3、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有条件的、绝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相对的。

4、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7、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8、矛盾的统一是指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9、矛盾就是问题,就是困难,因此矛盾越少越好;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

10、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可以解决的。

1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1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创新观判断题

1、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2、事物发展必须彻底否定原有事物。

3、辩证否定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实现,它要求我们学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4、只要创新,就能解决实际问题。

5、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对既往的否定就是对现实的肯定。

6、革命批判精神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8、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规律的突破,可超越客观条件。

9、形而上学否定观是外力的否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肯定一切,否定一切。

10、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11、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12、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权威,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

1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14、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5、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6、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判断题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3.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6.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

7.只要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9.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10.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致的,但解决的主要方式是不同的。

11.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的主体。

12.人民群众是历史和发展进步的领导力量。

13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14.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我们党的群众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6.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18.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9.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20.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将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并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也是实践的主体。

22.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3.两大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性因素。

24.两大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5.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26.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判断题

1. 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所有的事物都有价值。

3.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社会对他的承认程度和他从社会获取的多少。

4.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5.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6.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7.价值观是人们选择人生道路的正确向导。

8.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9.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10.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化。

11.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12.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1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标准。

14.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

15.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定不一样。

16.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17.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18.人生价值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19.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21.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2.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或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2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4.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个人对社会的索取是不必要的。

2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6.面对利益冲突,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7.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8.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9.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30.只有把握矛盾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31.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32.人与自然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哲学生活判断题答案

唯物论19、20 认识论3、4、5、7、11、16、17、21、22、27联系观1、4、5、6、10、11、14、17、18、24、25、26

发展观1、8、9、15、16、21、23、24、25、26

矛盾观7 创新观7、8、9、10、11

十一课10、11、13、21、22、23、24、25

十二课9、10、12、16、17、18、19、20、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