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陈嘉玲PAM09026 摘要:政治参与既是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尺,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政治现状

一、政治参与及其意义

政治参与指公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法、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而明显的标注。英国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由此可见参与对民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民主;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有助于实现政治稳定。

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

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选举的特点: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使得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并保证选举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原则;

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例如:举行听证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3)通过工妇青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1.“间接管理”: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间接管理。公民也可以对具体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来间接参与管理。例如:2004年10月,上海在公开讨论《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过程中,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人士的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间接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民主管理的生动体现。2.“直接管理”:就是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比如:1)在行政、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上就是分别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2)公民还可以通过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实行基层实行自治;3)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会组织管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各项事务。比如,通过居委会,居民可以管理社区中的各项事宜。

D.“民主监督”

为了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合法合理)行使权力,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应该受到公民的监督。“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包括:(1)公民可以通过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比如,检察院及其所设置的反贪局、行政监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内设置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审计监督机关、“财务、物价和税务三查办公室” ,还有党内的纪委,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所设置的各种监督机构。(工会财经监督小组)(2)公民直接监督方式:公民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舆论监督则是公民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公民直接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批评;建议;控告;申诉;检举。

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1.公民参与意识淡薄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率高主要靠的是政治动员来达到,这与国家性质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自主参与式民主的内在要求,只有公民能够自主参与政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因此,大力培养公民自主性参政意识至关重要。2.构建民主政治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迸发出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在经历数次政治运动挫折后大大降低,政治冷漠成为很多人的基本政治态度。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民主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情感,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参与。

3.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完善民主制度,特别注意公民政治参与与权力的保障和落实,注重政治参与渠道的拓宽和疏通。A.加强司法机关独立审判、监督、检查权,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享受;B.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作用和政治权利,正确处理党、政府和人大的关系;C.增强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作用;D.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视和发挥各利益群体在利益表达方面的作用;E.健全大众传媒体系,尤其发挥其在政治监督、表达方面的作用。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范围,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和成效。当前,特别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实现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并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同时,引导社会团体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进一步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壮大社会资本,推动民主化进程。

5.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四,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政治发展就没有全国的政治发展,没有农村的政治民主就谈不上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而目前农民的政治参与与城市公民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很低,基本上是手段参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危险,非制度化参与、抗议性参与和暴力参与往往合而为一;农民掌握政治知识的整体水平仍然很低,农民政治参与态度也较低调,对政治的评价倾向于消极;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家族性色彩浓厚与国家的凝聚力淡化之间存在矛盾;政治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看客心理、热衷实利、忽视政治是主要表现,政治参与的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从众性参与较多、参与仅限于社区性参与或问题性参与,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较低,质量不高;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有较强的依赖性,处于政治边缘化状态;农民工政治参与率较低,政治参与受到各种限制等等。

因此,切实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成为中国政治参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一是构建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二是保证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当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固然是重要的,而关键在于如何将好的制度真正贯彻落实,从而切实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2.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农民积极政治参与作好思想准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素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民实现积极政治参与创造物质前提和基础。此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为农村各项事物的开展提供经济支持;4.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农民政治参与转化的方向性。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保证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合法性。

6.扩大公民的知情权

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是鼓励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当前,一要增加政治选举的透明度,使选民更全面的了解候选人,使选举过程真正能够反映选民的意志,并采取措施使公民的监督与罢免权得到保障。二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三要建立

完善民意反映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不断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处理好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一定的政治参与水平必须与一定的政治结构相适应,政治体系只有能充分消化政治参与所带来的能量,实现体系的正常新陈代谢,政治体系才能保持稳定。如果政治体系没有足够的吸纳能力,过多、过快的政治参与必定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造成体系运转障碍,最终导致政治动荡。中国目前最大的政治是发展生产力,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经不起任何动荡。因此,扩大政治参与必须考虑制度的接受、控制能力,即发展了民主,又保持政治稳定。为此,应当遵循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8.注重新闻媒体的作用

大众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政治参与正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新闻传媒日益成长为强大的政治宣传力量,不断推动着政治制度的变革。在坚持社会责任、坚持正确导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恪守着传播信息、宣传政策、社会守望、舆论监督的职能,并积极促进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闻媒体的自身利益诉求和各种因素的干扰,它们有时也会违背行业规则与新闻职业精神,通过一些非规范行为去谋求小团体利益。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诸如虚假报道、有偿新闻、新闻炒作等若干“错位”、“越位”的消极政治参与现象。而新闻媒体具有受众性强、辐射面广、时效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因此一旦新闻媒体偏离社会期许和责任意识,以上述非规范形式参与政治活动时,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

如何引导新闻媒体政治参与向理性发展呢?首先要加强引导,促进政治参与规范化体系的构建;其次,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最后,要强化新闻媒体的政治监督作用,鼓励新闻媒体开展善意的时政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9.发挥新兴科技对政治参与的作用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公民参与政治的限制大为减轻,积极参与政治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也为政治参与提升更加广泛的渠道。互联网将为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丰富政治参与结构,扩展政治参与渠道,完善政治参与手段,继而全面提升政治参与的质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民主化进程。

首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政治修养。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人们的网上行为规范,促使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同时,加强对网络的必要监管,对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网络政治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四、参考文献:

[1] 黄小燕(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农民政治参与:如何实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2006-6-8

[2] 孙强(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浅谈网络政治参与》2009-11

[3] 邓华龙李百齐《浅析我国新闻媒体的政治参与》摘自《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

[4] 《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

中国网民的政治参与1

中国网民的政治参与 网络的出现是媒体传播现代化的一次革命,它对社会和受众的渗透和冲击“风头正劲”。据统计,到2007年6月30日为止,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到1.62亿,位居世界第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网络的功能,不仅是政府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公民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在我国,网民通过网络途径,大大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范围和程度。其中,政治参与成为体现网络功能的一大特点。数据显示,在我国网民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中,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等,超过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娱乐性功能。而这几项占前位的功能,都与网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条新兴重要渠道。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1997年《人民日报》开通网络版,表明中央已意识到网络在政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初,中央首次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为政治服务的观点。此后,各级各类的政府网站相继建立。2005年“两会”期间,在“向总理提问”的网络互动中,网民踊跃参与,短短4天就汇集了近1300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农业、国企改制、反腐败、科技、教育、再就业、国家统一、外交等政府工作的多个方面,显示了公众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巨大热情。由此可见,网民的政治参与正在成为我国民主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是,网民政治参与也引出了不少忧虑。一些专门的研究者在肯定网民政治参与对拓宽民主渠道具有积极意义的前提下,也指出了网络政治参与中可能发生的无序化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看法,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直白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在网民政治参与的动员、组织和管理上确实存在一系列困难。 因此,在网民政治参与问题上,既不应简单地强调管制、压制乃至“打击”,也不应“放任自流”或者只是一味的推崇鼓励。最佳的选择,是寻找出政府治理与网民政治参与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互动是一种双向模式。在政府方面,重要的是营造鼓励网民政治参与的社会氛围,创设网民政治参与的管道,提供网民政治参与的法律以及制度规范和保障,以此来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在网民方面,重要的是探索政治参与的途径,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提升网民政治参与能力可以加以努力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现状、主题及其未来发展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现状、主题及未来发展 谢庆奎 中国政府与政治在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学者们认为政治学的研究一般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行政管理、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方面,行政学的研究一般包括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由此可见,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学术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国外,“本国政治”一般都是政治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有些学校甚至设置政府学系或政府学学院,本国政府与政治更加受到重视。 学者们的认识与有些人的认识是不同的。有人问,为什么要设置中国政治专业,难道各个学科不是以研究中国为重点的吗?政治学就是要以研究中国政治为重点嘛!问题提得似是而非。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都设置了带中国字头的系科专业,为什么政治学就不能呢?问题的关键是政治要不要研究,能不能研究?政治是众人的事情还是少数人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政治学被定义为“伪科学”而遭到取消的厄运。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长期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1949—1990年的40年中,竟没有出版过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简直不可思议。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领域放松了许多,人们可以在一些夹缝中研究和讨论一些政治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些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党政关系问题等,如李逸舟、王仲田编的《党政分开理论探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但由于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系统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仍然没有出现。进入90年代,由于市场观念的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又一次获得了解放。学者们开始冲破禁区,研究政府与政治,并撰写大部头的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形成了“三本”与“两套”有代表性的作品(除此之外,重要著作还有徐勇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年)、芮明春主编《政府学》(1993年)、施九青等著《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1993年)、朱光磊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过程》(1997年)、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年)等)。 三本书是指:谢庆奎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1991年)、高民政同志主编的《中国政府与政治》(1993年)、王敬松社长著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1995年)。《当代中国政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当代中国政府理论与制度的著作。著名政治学家赵宝煦教授为该书作序,指出这是继中国政治学名宿钱端升教授所著《中国政府与政治(1912—1949)》之后的一部专著,具有首创性、理论性、实证性等特色。该书首次对政府理论、宪法原则、党政关系、政府发展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并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配置进行了论述,代表了90年代初的认识和水平。正因为如此,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大陆和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普遍受到欢迎,被大量引用,并被指定为大学的必读书或参考书,还多次获奖。

建国后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简述建国后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这两个30年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即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国后的30年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没有形成一个官僚特权阶层,保证其在动机上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年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依法治国,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尽管这两个30年的背景和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其在深层次上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和继承性。认真总结和研究两个30年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建国后30 年中国的政治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1. 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框架既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又保证了国家的统一领导。 2. 在执政党的建设上取得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和经验。中国共产党将其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

比较系统的自律机制,主要内容有:定期进行“整党”、“整风”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长抓不懈;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批判等级、特权观念,实行干群平等,对各级干部的生活待遇作出严格的规定。这些都有效地遏制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滋生蔓延。 3.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由此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概念,并阐明了两类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4. 建立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民主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一种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它调动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基层的稳定。 5. 发展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并将这一原则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 年里,我国在政治发展上取得的最主要成果,就是由于中共坚持自身建设,使中共内部没有形成一个官僚特权

关于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毕业论文

关于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 摘要: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一些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能够时大学生得到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政治参与的经验,为今后走上社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不管是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是对其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和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出发,在第二部分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第三部分提出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提高 纵观中国近代史,青年学生对于每一次的政治改革、社会变迁、新的社会思潮、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都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参与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新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新兴的通讯手段如网络等全民普及,政治参与的方式也极端丰富化;另一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大都出生在90年之后,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笔者从这些问题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建议。

目录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1)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概念 (1) (二)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1)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 (一)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二)原因分析 (3) 三、新时期提高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建议 (4)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4) (二)学校方面 (5) (三)社会方面 (6)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一、被动性 我国公民政治心理调查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低。我国公民参与意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广大公民事实上几乎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政治参与对政府的决策有过什么影响,而更多的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认可“上面”既定的决定。 ?二、形式性 政治参与之所以成为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在于,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有效控制政府行为,限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从而保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而事实表明,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难发挥出这种作用。

?三、非理性 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就是指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或极端的、或畸形的、或反常的非理智性的参与心态与行为。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始终存在。其主要表现有发布政治谣言、政治狂热、政治冷漠等。 ?四、盲从性 政治参与的盲从性,是指公民对政治的参与既非为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也不是直接迫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

?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的不平衡,不利于政治稳定。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空间、参与能力、参与要求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衡。缺乏经济作为后盾,政治活动就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上。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 政治参与行为是一定时期政治文化充分表现和产物,它受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制约。在数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下,中国民众没有形成公民意识,更没有政治参与的理念,在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侵蚀下,造就了一种软弱性、依附性的旧政治文化传统。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选举方式有哪些?有哪些特点?①直接选举优点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②间接选举优点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③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④差额选举优点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2.我国当前实行什么样的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确定的依据是什么?(1)我国当前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一方面,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另一方面,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同时,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5.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如何实现村民自治?(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摘要: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度适 应国情、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由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包括 执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军事制度四方面的独特性,具有民主集 中与议而能决、决而能行的政治效率,选贤任能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选拔机制, 合作参政与互相监督的政治合力,党管军队与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的四大优越性,因而是有旺盛生命力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制度优势;政治生态;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特色 生态政治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吸收和借鉴了生态学、 生物学、气象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知识。 运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政治系统在处理人类内部及于自然的关系时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目前出于经济、政治等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生态政治学将会对此产生 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生态政治对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关于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散见于书刊 的著文,对于生态政治的理解也多把生态政治仅仅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 互动关系。而这种生态政治又是以自然生存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这种价值 观人为,自然生态环境是目的,而政治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和工具,这 种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已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1.对中国传统政治提出了挑战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和发展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 行逆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政协代表中超过一半的党外人士比例,更显示了一个大党接管一个大国时应有的胸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他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不是竞争、竞选,而是协商、合作关系,这种政治 制度安排具有既有别于一党制又有别于多党制的独特性。这一制度有利于将民主 党派纳入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轨道,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 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的建设性协商,有利于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 共识、增强合力,是高效的、切实的民主。这一制度安排,使得中国政党之间形 成了一种相互协商、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相互监督的平衡互动的共生关系,这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是一致的。 中国军事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军事制度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党指挥枪”。中国 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变的“军魂”,也是中国军事制度最 鲜明的中国特色。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中国被迫将军事制度改革 作为对全球近现代化浪潮挑战的响应之一。然而从李鸿章开始直到蒋介石,几乎 所有的在中国创建现代军队方面的努力,其最终结果都是豢养了一支听命于统兵 者个人的私人军队,拥兵自立为王者层出不穷,军阀割据纷争、民生水深火热的 惨痛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关于军事制度改革的失败教训,选择了 政治治军的路线,历经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重大转折和长期革命战 争的考验,完成了“国民革命军起义部队―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

中国政治参与论文

中国政治参与私营业主的热情高涨 制作人:李建州 组员:王虎刘俊连李雄雄张保宁杨蓉 一、私营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政治参与渠道的自主性不高 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但是这些组织渠道更多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志,更多的是作为党政部门的衍生机构而存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式的参与体制降低了民众包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和效能感。民间社团不能充分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自主性不高,有关政府部门视之为行政管理的衍生工具。据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或为了一项具体的目标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一旦政府的任务完成就撒手不管、不了了之了。 (二)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较低 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不是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也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寻求政治“保护伞”,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荣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旦获得某种政治安排后,往往不履行政治职责。据区人大、政协的有关官员反映,许多私营企业主代表忙于自己的事务,真正投入精力来参政议政的不多。这说明当前的私营企业主尚缺乏高度的政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化,而是处于一种散乱和单独行动状态,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以个人身份,利用私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直接与个别政府官员接触,而不代表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不会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问题。这种个体参与容易孳生权钱交易等现象。由于集体行动的资源被政府掌控,这种基于分散的个人利益的垂直参与容易造成原子化的个人,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的缺乏,也容易破坏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提高社会交易成本,甚至助长恶性竞争之风。 (四)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衡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平参与是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还处于个体参与阶段,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表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是组织安排的,选举、推荐只是走过场。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花钱买政协委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政治参与上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原因 (1)迫于自身利益实现的需要 私营业主要求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包括监督的过程中去。他们力图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表达到公共政策中去,制定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这是实现自己利益的保证和根本,如果没有了这方面的保护那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屏障。 (2)对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也随之迅速成长壮大。当他们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以后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孙雪凡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有序政治参与的益处 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身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从而规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政治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现代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能够为公民提供正常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增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发展。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 成熟公民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借以加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责任感,培养成熟公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公民个人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 就我国政治现状而言,国家权力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遏制,国家权力的膨胀将会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对此,不仅需要从国家体制内的制约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监督和维系。目前,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断扩大,公民参与对政府决策的制定、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公共权力的监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公民教育的不断加强,提高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公民政治意识参与普遍增强,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很多公民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反映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接触,关注事件的发展进程,表现出一定的主人翁意识。然而,由于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基础设施受到国家财力制约;我国政治体制不够完善,各种不正之风以及权力过分集中和特权现象盛行,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感到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得我国目前的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偏低。 (二)正式组织功能较弱,非正式组织少,部分特殊群体尚未有自己的组织 在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是企事业单位职工行使个人及组织权利的重要形式和渠道,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正式组织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甚至一些单位根本就没有 - 1 -

2018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2018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国家大事的愿望不断增加,网络政治成为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由于网络政治的兴起,一些问题也不断的涌现出现,一方面,我国网络政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公民的民主、公平意识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公民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整体素质等等。 1我国公民现阶段网络政治参与途径概述 1.1通过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我国公民进行政治监督的一种高效且便利的方式,公民怎样利用网络舆论监督进行公民政治的参与,就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网上,公民可以发表自己关于政府行为的看法,在一些政治生活的大事上有自己的话语权,而且这种话语权的力量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国家权力机关的政策抉择,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 1.2通过网络论坛平台进行民意表达 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论坛是一个平台,可以供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里,信息是共享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大家不仅可以发表一些言论,还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看法,让大家都可以看到,并且针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的讨论。 1.3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人员进行在线交流 公民参与网络政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在线交流。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形式,公民就相当于直接与政府进行对话,不必再通过人大代表等中间人员和中间环节。这可以大大的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也尊重了人民

的主体地位。我国人民可以面对面的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于一些国家大事的意见,或者告知政府有关部门自己的一些诉求。 2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不健全 我国公民享有监督国家机关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也有一些困难。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不健全,这是阻碍我国公民正常表达诉求的一个绊脚石。有些公民对于网络参与不是很擅长,而一些对于网络比较擅长的人就会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人脉资源来汇集选票,来引导那些对于政治生活不是很熟悉的人来给自己投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政治环境的建立。2.2网络政治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不高是现阶段存在的事实。一些公民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更别提参与网络政治了。因此,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制约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巨大障碍。同时,因为网络参与的特点,所有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身份、电话以及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都不会公开。在网络中大家互不相识,导致有一些政治素养比较低下的公民就会在网络上散播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政治充满恶意,甚至捏造虚假的信息来发泄自己的怨气。因此,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以及政治素养是一件根本又很关键的事情。 2.3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 我国曾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封建思想在我国公民脑中根深蒂固。虽然时间现如今我国的社会性质已经转变,但是在这种思想下,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不会太高,总是对于政治避而远之。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是抱着一种监督的心态,而是一种逆来顺受的顺从心态。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热情并不是很高涨。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远离政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远离了政治就远离了很多是非,这种观念在不少公民的头脑中还是存在。

试论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D 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621(2001)0420005206  收稿日期:2000212220  作者简介:汪永成(19692),男,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武汉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试论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 □汪永成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深圳518060) 摘 要:目前,四川、山西、广东深圳等地所进行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尝试的实质是政治参与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与扩大,符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长远方向。但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将这种改革尝试向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推广的时机尚不成熟。对当前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而言,遏制腐败蔓延比发展政治民主更重要,提高政府能力比扩大政治参与更重要,发展党内民主比发展党外民主更重要。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稳定;选举制度;政治发展 一、当前我国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 探索的基本情况 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广泛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主选举向乡镇一级拓展,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的方向和合乎逻辑的要求。1998年以来,一些地方已经在完善乡镇长选举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种模式:[1] 一是四川遂宁县的直接选举模式。该县市中区步云乡于1998年12月进行了选举乡长改革试验。具体做法是:先由市中区区委发文公布选举章程,再由步云乡30名选民联合推荐候选人,然后召开选区联席会议,在报名的15名候选人中确定2名,与乡提名的1名候选人一起参加预选。预选时先召开由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干部、乡人大主席团成员、乡党政机关领导人共162人组成的选区联席会议。会上由每一位候选人发表20分钟施政演说,10分钟提问,最后进行投票表决。得票最多的2人作为正式候选人参加正式选举。预选后,组织一系列竞选活动供候选人发表政见。正式选举时,全乡有选举权的6000多名村民均可参加,分设不同投票点,并设秘密划票间。1999年1月4日,获胜者在乡人大会上宣誓就职。 二是四川南部县的公推公选模式。该县1998年10月开始的乡镇长选举,普遍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选举副乡镇长。其具体做法是:将全县79个乡镇的178个副乡镇长职位全部公开,确定了竞争资格及条件后,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的方法分区报名。由提名产生的694名初步候选人参加演讲答辩,根据得分情况产生了329名优胜者。组织部门把优胜者排队后,按得分多少等额推荐正式候选人。乡镇人大代表10人联名从其余优胜者提出差额候选人,然后由各乡镇人大代表投票正式选举产生了175名副乡镇长。 三是深圳龙岗区大鹏镇“三轮两票”选举镇长模式。1999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将本区的大鹏镇定为镇长选举试点单位。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用“两票三轮”方式选举了镇长。首先,由全镇合资格的选民直接推选镇长候选人的初步人选。全镇18岁以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以无记名推荐票的方式等额推选镇长候选人,共有76人被提名推荐为镇长人选,经主持选举的镇党委确定并经区委同意,获100票以上提名并符合参选条件、愿意参加竞选的5人成为镇长候选人的初步人选。其次,由该镇的选民代表在5位候选人中推选1名镇长候选人。在全镇党员、干部、职工、农户代表参加的竞选演说大会上,5位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代表对他们进行民意测评。镇党委将民意测评中得票最高的一位候选人李伟文(原任镇长)作为正式候选人推荐给镇人民代表大会。与此同时,镇党委

中国政治体制论文

中国政治体制论文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变迁情境下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探 析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变迁,参政党民主监督正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从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约束与激励、沟通联系、反馈等方面入手,探索和创新参政党民主监督运行机制,对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活力与生命力,切实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生态变迁;网络民主;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创新 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应有之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反映到政治层面则表现为政治生态的变化。这对新时期新阶段的参政党民主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功能,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一、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生态的变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整体全面转型,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在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获取方式、社会组织结构与方式、职业结构、利益结构、社会权力结构、社会沟通模式、社会交往与社会行为方式、社会流动模式、生活方式、社会认同方式、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评价等各个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1]这使得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政治生态随之发生改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社会利益群体及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新局面,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社会利益从利益平均化到利益多极化、从利益依赖性到利益独立性、从利益稳定性到利益多变性转变,[2]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利益实现途径多样、人的思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的新情况,从而导致了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出现。不同社会利益群体越来越关注自身利益的获得和权益的维护,力求利益最大化,虽然也有相互之间的渗透妥协、和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适用学科高中政治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教学目标掌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理解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教学重点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教学难点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身边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二、复习预习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下的知识: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政部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

级的专政)。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6,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8,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从我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

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进历程来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值得总结?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 从我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建国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主要体现了工农和人民的重要性,体现民主。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突出体现了工农的作用,在政治活动中团结、发挥工农的作用,从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表明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充分体现了民主,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国后我国的政治体制发展经历了基本制度的建构时期,政治动荡、体制曲折发展时期和徘徊期,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农民的基本问题,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显著提高,镇压反革命运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巩固了中国的政权。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提出说明了当时对政府官员的严格要求和提倡勤俭节约。反右运动严重侵害了公民的权利,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大跃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麻木的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浮夸风盛行,根本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现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使得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受到迫害,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法制,经济衰退。在粉碎了四人帮后,我国的政治体制进入了恢复、重建和完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行了政治、经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还实行了改革开放,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在各反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但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忽视社会经济客观规律,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邓小平积极进行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现在,我们仍然得走群众路线,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要依靠群众同时要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遵循客观规律,在认识和了解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政府官员,党员及国家干部要加强廉政建设,勤政爱民,而且还要与时俱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能闭关锁国,麻木自大,自以为是,要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和合作,加强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中国不至于由于自身决策的失误而落后。中央要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在经济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要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监管,运用宏观调控进行调节。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大会中做出的决定要以人民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当然在发展和前进的过程中亦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这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而且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逐步深入,中国共产党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会有着更为新颖、更为全面、更为丰富、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回答。面对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会重新审视已有的结论,该继承的决不放弃,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的,坚决予以更新,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树始终根植于实践的沃土之中。面对新的时代呼唤,中国共产党将不会固守过时的教条,注意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断汲收人民群众的才智、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它的源头活水。这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能够走在发展变化的时代前列。 同时,随着政治民主化的逐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将会更多的摆脱历史的局限,构建起更为科学有效地新机制;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国的经济速度将会保持强劲的增长,经济质量将会进一步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将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强民富将成为真正的现实。总之,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政治的不断完善,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将再次向人们证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届时,人们就会进一步增强对它的认同感,并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够继续巩固下去 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是成功还是失败,是世界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成功的走向未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也,失人心者背离人民利益谋取个人的私利之。历史如是说,人民如此看。面对历史,面对人民,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崇高的思想境界,更加自觉的实际行动作出新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它作为党的行为准则和实践目标只会坚持不会放弃。一切言行以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最高标准,一切政策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正确尺度,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和执着追求。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健全法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将进一步强化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腐败,又能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取信于民,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廉洁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时代,面对新的历史任务,面对新的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将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通过强化学习,强化实践,强化管理,使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继续巩固,所从事的事业代代相传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政治局面能够继续维护下去 未来的中国,能否继续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的政治局面,这是人们普遍

政治发展

第九章政治发展 第一节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 一、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出现 政治发展理论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于西方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尔蒙德、鲍威尔、派伊和亨廷顿等。 二、西方的政治发展观 政治发展概念是西方政治学的分支。 从传统政治模式向现代政治模式的转变。 政治发展的主要层面: (l)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 (4)政治参与;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三、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1、空想性; 2、忽视或故意掩盖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对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闭口不谈。 4、西方中心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一、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社会发展,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的过程,它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从纵向上看,政治发展分别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阶段。从横向上看,政治要素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社会的整体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现,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政治发展性质改变与政治改革 政治发展性质改变是指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的过渡和变化。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改变。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具体标志。 导致政治发展性质改变和政治改革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政治发展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三、当代政治发展的两个方向 政治发展方向问题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过度问题。当代世界政治发展是指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两种方向:一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四、政治发展途径:革命与改革 政治发展途径是指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一般说来.政治发展有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两种方式。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改革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 第三节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与途径 一、道路:

政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c43100971.html, 政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一、政治参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托克维尔心灵习性理论的现代政治价值——对我国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若干启示. 《山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胡艳蕾. [2].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农民政治参与进行分析预测——基于全国272个村庄3993份问卷的调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傅熠华. [3].青年政治参与政策与青年发展. 《中国青年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邓希泉. [4].政治参与和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分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伍俊斌. [5].论21世纪欧美国家华人的政治参与——以美国和英国的华人政治参与为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宋全成. [6].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中州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8期.张铤. [7].藏区公民基层政治参与的特征、趋势和理性目标——以青海等省区的藏族聚居区公民基层的政治参与为例. 《青海民族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薛红焰. [8].国家治理转型中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困境及超越. 《甘肃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闰彩霞.刘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