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读书心得

中国建筑史读书心得

中国建筑史读书心得
中国建筑史读书心得

《中国建筑史》读书心得

知道梁思成,是因为他跟林徽因令人动容的爱情,可真正认识梁思成,是因为《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且不说他在专业方面的造诣有多高,只为了他不畏艰难困苦,在抗战期间仍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建筑而奔波操劳的精神,他就称得上是一位建筑大家。

梁思成早年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接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回国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了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他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位真正具有文化视野的建筑大师。

我们常挂在嘴边说这个社会是一个人心都浮躁起来的社会,每个人都加紧着脚步往前赶而忽略了周遭的风景。每天面对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麻木或许已成必然。梁思成用清丽的文艺笔调,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将每个时代的建筑与政治经济上的变迁分析得十分清楚,引人入胜,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建筑自身的魅力。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木构架建筑是我国使用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这种建筑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电视里也时有出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深宅大院的场景,给人古典庄严的感觉。只是可惜现在木材越来越少,而且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很多建筑都没有能保留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建筑也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在不断向前发展着。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慢慢地掌握了营建房屋的技术;奴隶社会时期,因为有大量劳动力和青铜工具的使用,很多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得以建成;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走向和谐统一,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恢弘大气而感慨。

这本书虽然关于建筑的术语颇多,但胜在图文并茂,我领略到了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的巍峨;感受到了“汉宫殿繁复之部署,嵯峨之外观”的规模庞大;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佛塔上纹饰雕刻的生动、迥异;感叹于唐代佛塔的样式独特,取材不一……也为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旧建筑之势力日弱”而唏嘘不已,想想以前总是为国外建筑的优雅从容而赞叹不已,何尝不是忽略了眼前的风景?中国的建筑文化真的应该好好发扬,它的美是需要慢慢挖掘,慢慢品味出来的。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

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者,梁思成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趁着我们年轻,思想还跟得上步伐,更应该好好领略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撇开走马观花,真正的用心去看建筑!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 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 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缺陷? 0.2 木架构的特色(3) 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 2.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比较? 3.斗拱? 0.3 单体建筑的构成(6) 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 0.4 建筑群的组合(9) 1.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2.庭院的围合方式? 3.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 0.5 建筑与环境(11) 1.古代建设者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 0.6 建筑类型(12) 1.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古代建筑类型? 0.7 工官制度(14) 1.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徐杲?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 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7) 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7) 1.巢居——干阑式建筑穴居——木骨泥墙房屋?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窑洞类型? 4.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5.祭坛、神庙、城市的萌生和发展? 1.2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21) 1.2.1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21) 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1.2.2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22) 1.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中宫城内的宫殿遗址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3.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平面的三个分区?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参考答案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禹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1/1分) 正确答案: A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 (1/1分) 正确答案: 皇家祭祀建筑 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鸱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1/1分) 正确答案: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 (1/1分) 正确答案: 晁错 最早提出宫室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著作? (1/1分) 正确答案: 《吕氏春秋》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2.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夏 3.殷墟遗址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1.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 2.南北朝帝王灭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1分) 正确答案: 寺庙占据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空间 1. 秦汉园林的特点,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园林中没有宫室建筑; 2.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变化的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由狩猎求仙通神等功能转变为游览观赏功能 由模仿自然转变为表现自然 建筑作为园林内部重要因素,造园升华到艺术创造的境界 下列指哪一项不是隋代的建设成就? (1/1分) 正确答案: 整理水系,修缮白堤 隋唐时期的住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下哪几项是这种等级制度的体现?(1/1分) 正确答案: 只有常参官才能使用特定的建筑装饰 只有少数特权官员才可以在坊墙上对着大街直接开门 不同等级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同 堂屋的开间进深都有相应的规定 2. 明堂是中国古代以____为主要功能的建筑。 (1/1分) 正确答案: 宣扬政教,举行大典 1. 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园林的成就? (1/1分)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修正版,按一级注册建筑师复习大纲整理)复习过程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修正版,按2017一级注册建筑师复习大 纲整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筑 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突出成就: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秦都城雍城(陕西凤翔) 出土了36cm*14cm*6cm 砖和质地坚硬的花纹空心砖(两者都为青灰色砖) 1.人物:公输般(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洪水、享受登临之乐;建筑技术不足) 3.开始修长城; 4.瓦的普遍使用; 5.建筑装饰和色彩有发展; 6.开始使用砖; (一号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 殷墟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秦都城雍城 宗庙遗址 三、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 朝代 年代 代表建筑 历史特点 建筑特点 建筑技术 备 注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齐都临淄 南北5km 、东西4km ,7万户;西南角为宫殿,夯土台高达16m ; 1.周礼限制已失控,城市规模扩大;各国都城 都很大; 2.木工已有很高水平,棺椁有多样的榫卯;仍多为木棺椁;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陕西咸阳) 以夯土台(6m )为中心,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建筑环 绕、上下叠两层的台榭式建筑;具有采暖、冷藏、排 水、洗浴等设施;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铜板错银的“兆域图” 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按比例制作,有名称、尺寸、地形位置,国王诏令; 秦 前221年阿房宫(拟建朝宫前秦都、宫殿均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弥山跨谷; 修驰道、筑长城;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 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 (一)建筑 1. 仰韶文化: 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 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 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其他 ·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 (一)夏(前2070~前1600年) (二)商(前1600~前1046年) 图片 ·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 (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 图片

·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 ·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 (四)春秋(前770~前476年) ·人物:公输班-鲁班 ·开始修筑长城 ·瓦大量使用 ·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 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

·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 ·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二)秦(前221~前206)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 (三)汉(前206~公元220) ·国力强盛,建筑大发展,留存的建筑形象丰富(画像、明器、墓葬) ·陵墓仍土圹木椁墓,用“黄肠题凑” ·五陵少年: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七座 ·东汉公元25年定都洛阳,都城内有东西二宫,文献记载有椒房、温室殿、冰室等防寒祛暑房(四)三国(公元220~265) (五)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中国建筑史作业

第一章 填空题: 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 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 和。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5.右图中的建筑是合院。 判断改错题: 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一律取阳数。() 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名词解释: 间,副阶 简答题: 1.出廊的四种做法、等级及出廊的优点。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论述题: 论述说明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第二章 填空题: 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和。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和。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和。 台基的组合有、和三种。 判断改错题: 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须弥座可以做成全部光素的。() 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两阶”和“三阶”。() 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可以不一致。() 简答题: 右图中的两个台明分别是什么朝代的?比较 说明二者区别。 台基上栏杆的作用是什么? 右图中的两个月台分别是什么形制?分别

说明其使用范围和高度。 论述题: 试分析说明台基的作用。 第三章 填空: 抬梁式构架是体系,靠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体系,靠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根据部位可以把宋代斗栱分为、和。 判断改错题;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檩,无斗栱之大木用桁。()卷杀是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方法。() 宋代出四跳的斗拱为八铺作。() 雀替的长度必须为净开间的1/4。() 名词解释: 十八斗,槽升子,翘,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简单示意图。 问答题: 穿斗式构架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大小式建筑的区分标志是什么? 斗拱的作用是什么? 雀替的作用是什么? 论述题 评析木构架。 第四章 填空题: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脊由和组成。 歇山顶共有根脊,四角攒尖顶有根垂脊,圆攒尖顶有根垂脊。 中国古建筑的凹曲面屋顶具有、和的作用。 屋顶出檐要满足。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是在代组合丰富,达到鼎盛期,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判断改错题: 庇以凸曲面为主要特征。() 小式建筑不能用吻兽,可以用琉璃屋脊。() 硬山、悬山、庑殿都可以做成卷棚顶。()

(整理)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300词.

营造法式类: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指上下皆有枭混的台基,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2.叠涩:古建中利用砖、石层层向外出挑的做法,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3.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4.踏跺:呈阶级形的踏步,高宽比一般为1:2,特殊情况下可1:1。 5.垂带石:在踏跺两旁并隨踏跺的方向倾斜而下的副子,其尺寸同阶条石,与明间两侧檐柱中线对齐。 6.象眼:位于台阶两侧的三角形部分,在宋、元时砌成逐层内凹的形式,明代以后则用平砌。 7.如意踏步: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8.礓嚓: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9.慢道:长坡道。《营》规定:城门慢道高与长之比为1:5,厅堂慢道为1:4。 10.撵道/御路:坡度较平缓的一种慢道,用以行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后主要起装饰作用,在其上雕刻云龙水浪。 11.阑杆/勾阑:即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12.望柱:在栏杆中位于阑版尽端,起分隔作用的高立柱,上多有柱头雕刻。 13.寻杖:在栏杆中的长条形扶手。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后被望柱分为若干段,位于位于望柱之间。 14.阑版:在栏杆中位于望柱之间,起装饰作用的面板,多有雕刻。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15.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6.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17.抱鼓石: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多刻去纹。 18.坐槛:园林建筑中的石栏杆,形体低而宽,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可兼作坐凳。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重点复习内容及复习题 1. 试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四个特点为: (一)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为最重要。所谓“台梁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见的以梁柱为骨架的斗拱结构。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二)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三)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四)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象戏曲和音乐一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 3.文字填空: ①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 建筑…。 ②《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③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 ④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 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较强…;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穿斗式、抬梁式、井干。 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6.说明什么是“间”。 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7.识图:①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歇山

中国建筑史

第一部分绪论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木架建筑的优势、不足 2、木构架的特色 3、单体建筑的构成 4、建筑群的组合 5、建筑与环境 6、建筑类型 7、工官制度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社会建筑 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和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 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采用榫卯技术构筑的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它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2、黄河流域在原始社会晚期主要广泛采用穴居,平面采用圆形和圆角方形平面,穴居从竖穴发展到半穴居最后 被地面建筑代替。 3、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仰韶房屋的平面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墙体和屋顶 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的做法,在室内用木柱做支撑,柱数由一跟至三四根不等,说明木架结构尚未规律化。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型。 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室内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余姚河姆渡 干阑式 榫卯技术 西安半坡 陕西临潼姜寨 木骨泥墙 祭祀 二、奴隶社会建筑 1、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一个都城。遗址是高约80公分的夯土台,台上有八开间的殿堂一座,周围 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商:4座商代前期的城址是郑州商城、武汉黄陂县盘龙城、偃师二里头遗址东的尸乡沟、安阳殷墟。 3、西周:周灭商,以商公营洛邑为代表建造了一系列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歧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有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联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城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可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污水。屋顶以采用了瓦。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瓦的发明和三合土抹面的应用。 4、春秋:木匠公输般(鲁班)。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的出现。在山西侯马晋故都、河 南洛阳东周故都、陕西凤翔秦雍城、江陵楚都等地的春秋时期的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在凤翔秦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这说明了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了用砖的历史。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中国建筑史考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考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下昂的作用是在出挑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出挑高度。 2、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成覆斗形坟。 3、歇山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为九脊殿。它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 4、额枋(阑额):位于柱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南北朝之前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可两根叠用,下边的叫由额,其中间用由额垫板。 5、雀替: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6、彻上露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装饰,更不明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 7、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8、鱼沼飞梁:指方形沼池及其上架设的十字形桥。 9、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以青、绿色为主色,它的两个特征是藻头为横“M”形,箍头、藻头、枋心上均画有象征帝王的龙纹。

二、填空 1、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2、石窟寺的种类:塔院式、佛寺式、僧院式。 3、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依次: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4、著作:战国时期-----《考工记》 明代造园书籍-------《园冶》-------计成 宋建筑方面重要术数------《营造法式》------李诫 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主要形式:抬梁式构架、穿斗式构架、井干式构架。 6、古典屋顶样式: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 7、战国《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夫。” 8、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四合院,并且它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用瓦建筑,标志着中国建筑已突破“茅茨土阶”的状态,开始向“瓦屋”过度。 9、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现存最早的塔实物----砖砌密檐式塔,北魏正光元四年。 10、中国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11、隋大业年间,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由李春主持建造了一座单孔敞肩石拱桥,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12、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是金厢斗底槽。 13、河北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平面呈“分心槽”。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答案汇总

1、旋子彩画 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应用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主要特点是在藻头使用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按用金量的多少,图案容和颜色的层次,分为7种。1.烟琢墨石碾玉 2.金琢墨石碾玉3.金线大点金4.墨线大点金5.金线小点金6.墨线小点金7.雅伍黑 2、样式雷 清代两百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家族的誉称,始祖雷发达。先后负责建造了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及帝后陵墓建筑等。 3、紫禁城 明清王朝的宫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主要有外朝和廷组成。外都环以宫墙。外朝是主持政务举行仪式的地方:主要包括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廷是皇帝及其家眷成员居住的地方。 4、营造法式 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书籍,北宋将作监诫编著。以规各种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艺术形式以及施工料例功限为目的,用以关防公料,杜防贪污。全书正文34卷,分五个部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一卷。 5、斗拱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所特有的构件,主要有水平的方形斗升,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用来承担屋顶的重量,作为屋顶和柱之间的过渡部分。它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同时作为严格的封建等级的象征和模数式建筑的标准。 6、里坊制度 形成于春秋至汉,在三国至唐达到极盛。是一种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把全城分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手工业被限制在一些定时开放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及附属机构占据全程最有利的地形,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有高墙环绕,设里门和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 7、经幢 在八角形的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传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元以后少见,一般由几座,幢身,和幢定三部分组成。 8、大木作 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9、推山 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使4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成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塔 塔与佛教有关,又称佛塔,起源于印度,约于东汉传入中国,各种塔中,主要以楼阁式和密檐式的为主,材料以砖木居多。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修正版,按2017一级注册建筑师复习大纲整理

(一号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殷墟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秦都城雍城宗庙遗址 三、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 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 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齐都临淄南北5km、东西4km,7万户;西南角为宫殿,夯土台高达16m; 1、周礼限制已失控,城市规模扩大;各国都城都很大; 2、木工已有很高水平,棺椁有多样的榫卯;仍多为木棺 椁;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陕西咸阳) 以夯土台(6m)为中心,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建筑环绕、上下叠两 层的台榭式建筑;具有采暖、冷藏、排水、洗浴等设施;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铜 板错银的“兆域图” 最早的建筑总平面 图 按比例制作,有名称、尺寸、地形位置,国 王诏令; 秦前221年~ 前206年阿房宫(拟建朝宫前殿) 秦都、宫殿均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弥山跨谷; 修驰道、筑长城; 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边长350余米,残高43m以上; 汉前206年 ~220年(西)汉长安城 (在唐长安西北方) 第七大城含秦离宫,受地形限制,外轮廓曲折,“斗 城”;全未按礼制;36k㎡,城门12座,宫城 5座,八街九陌,168闾里; 1、汉长安规划者—阳延成;斗城、内部格局无轴线序 列与空间对称;东西堂制先声(其后直到隋恢复旧制, 北周除外); 2、木架建筑趋于成熟,砖、石建筑与拱券结构进步巨 大;抬梁式与穿斗式已经形成;斗拱普遍使用,形式未 统一,结构作用明显;仍用高台建筑法; 3、秦砖汉瓦与汉砖(楔形砖,带榫砖); 4、外来文化影响:西域宗教、琉璃、辟邪; 5、墓仍属土圹木椁墓,用“黄肠题凑”;汉代陵邑7座, 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霸陵,杜陵; 东汉洛阳城城内有东西二宫,阁道相连;有椒房、温室 殿、冰室等防寒祛暑房; 洛阳白马寺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山东肥城孝堂山郭巨墓石享堂一斗三升斗拱 北京西郊东汉幽州书佐秦君墓表 长安城南郊有11座礼制建筑王莽九庙遗址 三国220~265年河北临章县曹魏邺城中国第一座轮廓方正的都城(已毁) 有中轴线,有明确的分区,6、5k㎡ 两晋、南北朝265年~ 581年 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北魏)最早的佛塔12边、15层密檐式砖塔1、南北朝:琉璃 使用于屋面; 2、砖石构件在墙 体上的运用; 3、家具与少数民 族汉化阶段 1、突出成就:佛寺、佛塔、石窟寺的出现; 2、北魏:杨衔之《洛阳珈蓝记》; 3、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 4、坞壁与民居(始于汉,兴盛于南北朝,北方使用); 5、除北周外,都城与宫殿均不遵周礼,采用“东西堂”; 6、 东晋与南北朝自然山水风景园林奠基时期; 洛阳永宁寺塔(已毁) 北魏胡灵太后,方形9层40余丈楼阁式木塔 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最早与中国崖墓技术结合; 分僧院型,塔院型,佛殿 型(普遍);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最晚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 柱顶有小殿,细部详细

建筑史作业教学提纲

建筑史作业

一.填空 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发起者是(朱啓钤)。 2.借鉴传统的三种方式(式的借鉴)、(符号借鉴)、(法的借鉴)。 3.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布局的主要方式是(庭院式)式组群布局。 4.间的概念:(四柱之间)(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 5中国古建筑中庙宇的正门称为(山)门。 6槫的另一个叫法是(桁),其中(檁)是宋式称呼。 7(北宋)时期木工(喻皓)所著的《木经》中将台阶的坡度分为(峻)、(平)、(慢)三种。 8《营造法式》是(宋)朝代的(李诫)主持编修的。 9.中国古建筑台基一般由(台明)、(台阶)、(勾栏)、(月台)四部分组成。 10歇山屋顶在宋代称为(九脊顶),庑殿顶在宋代称为(四阿顶)。 11仔角梁斜插在老角梁上并成50°的夹角,从而使檐口至屋角处形成很大起翘的做法称为(嫩戗发戗)。 12装修在宋代称为(小木作). 13清式彩画主要有(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三种. 14原始社会主要的居住形态主要有(巢居)和(穴居)两种. 其中(巢居)后来发展成干阑式建筑. 15我国最早在建筑中使用瓦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 16《园冶》是一部成书于(明)朝代的造园专著,作者(计成)。 17中国古建筑中庙宇的正门称为(山)门。 18槫的另一个叫法是(桁),其中(檁)是宋式称呼。 19.汉代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寺院是以(佛塔)为中心,隋唐开始转为以(佛殿)为整个寺院中心。鼓楼在佛寺中开始出现于(明)代。 名词解释 1.工官制度;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官制度是集制订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的制度。 2.中国营造学社:有朱啓钤创立的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学的学术团体。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均是其成员。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 4.斗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接柱、梁、檩、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的结构构件。有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5.计心造:哪一跳上有横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称计心造. 6.偷心造:哪一跳上没有横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称偷心造. 7.卷杀:对木构件做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 8.雀替:宋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一个构件。 9.须弥座台基: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 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10两阶制:台阶的一种型制,早起东西阶制, 艺术处理上不合理。后期,东西合一。 11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里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不一致的建筑处理的特殊手法。 12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13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柱外伸出四椽四档或三分之一檐柱高的做法 14檐不过步:是指出檐的上檐口超过的宽度不超过一步架(22斗口)的距离 15一整二破:旋子彩画中常见图案,它是一个整团旋子和两个半团旋子组成的彩花图案,固称 16茅茨土阶:茅茨—茅草屋顶土阶?---夯土台基。奴隶社会早期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把素土夯实,形成高高的方形台,然后在上面建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