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提问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表达的观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二、走近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3、理解文章论证过程

四、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提示:找出课文中包含P94读读写写的字词)

2、浏览课文,归纳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提示: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第三部分5-6)

3、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的题目《最苦与最乐》就是论题,即议论的主题,那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提示:(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浏览课文,归纳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人生最苦之事是未尽责任。

第二部分(第 4 段):人生最乐之事是尽责任。

第三部分(第5-6段):人生中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3、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的题目《最苦与最乐》就是论题,即议论的主题,那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自学指导二

本文三个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请问三个分论点分别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分论点1:人生最苦之事就在于未尽责任

分论点2: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

分论点3: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逃避责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导

回顾所学内容导入

二、自学指导

自学检测二

分论点1:人生最苦之事就在于未尽责任,采用的论证方法: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通过贫穷、失意、老、病、死与负责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从而突出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任。

举例论证:

答应的事、欠人的钱、受人的恩惠、得罪人没赔礼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分论点2:“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

采用的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引用古语、俗语、名言,说明尽了责任后的快乐无与伦比。

古语——如释重负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安然自得。

分论点3: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逃避责任,采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引用名言: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对比论证: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道理论证

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尽责任和未尽责任加以对比,从而说明尽责的重要性,突出了人应当勇于负责任。

三、教师点拨

1、对比论证的答题格式: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对比,

突出了……的观点。

例: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之事就在于负责任(责任未尽)”这一观点的?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通过贫穷、失意、老、病、死与负责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从而突出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任。

2、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3、论据

道理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事理等

4、基本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四、课堂小结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文。

文章中心论点是: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文章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五、当堂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dá guān()排解得来。

2、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 dū()在后头。

3、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yuē()。

4、古语说得好:“rú shì zhòng fù()”。

5、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 (),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二)下列句子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我这个读住校的女儿,妈妈总是悲天悯人,万分的不放.

B.这个人海阔天空、东拉西扯地谈了半天,可是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C.教师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必须做到。

D.将分期付款的最后一笔房钱付清了,他如释重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精读第4段,选择“无入而不自得”最正确的意思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四)精读第4段,领会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这段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重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教案

15最苦与最乐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 1.解题。 明确: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 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 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 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茶,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不是而是歇息 B.环绕荡漾不是就是栖息 C.环绕飘扬不是而是歇息 D.缭绕飘扬不是就是栖息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雾霾任重道远,什么时候蓝天才能成为生活常态? B.在这场英超比赛中,曼联在主场3∶0战胜了斯托克城。赛后林加德说:“这场比赛让人如释重负。” C.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6、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7、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8、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 (2)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 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实用文档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实用文档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实用文档

15 最苦与最乐(2017)

15最苦与最乐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huì) 缠.着(chán) 契.约(qì) 招lǎn(揽) 循.环(xún) xiè(卸)却监dū(督) 死而后yǐ(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3)悲天(悯)人: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心安(理)得:自认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3.(南京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③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一幅”改为“一张”。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见过这 么完整的蛛网。” 实用文档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许多细丝”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4.(北海中考)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5.按要求填空。 (1)《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梁启超(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设问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6.(武威中考改编)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引发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关注, 学校开展以“关注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实用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5 最苦与最乐 课题最苦与最乐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了解本文作者。 2.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 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 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 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 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 和快乐的理解。 文体 知识 议论文(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 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

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 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 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 法”。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 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也说心直嘴快。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新 课 导 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提问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表达的观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二、走近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3、理解文章论证过程 四、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提示:找出课文中包含P94读读写写的字词) 2、浏览课文,归纳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提示: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第三部分5-6) 3、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的题目《最苦与最乐》就是论题,即议论的主题,那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提示:(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浏览课文,归纳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人生最苦之事是未尽责任。 第二部分(第 4 段):人生最乐之事是尽责任。 第三部分(第5-6段):人生中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3、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的题目《最苦与最乐》就是论题,即议论的主题,那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自学指导二 本文三个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请问三个分论点分别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分论点1:人生最苦之事就在于未尽责任 分论点2: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 分论点3: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逃避责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导 回顾所学内容导入 二、自学指导 自学检测二 分论点1:人生最苦之事就在于未尽责任,采用的论证方法: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通过贫穷、失意、老、病、死与负责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从而突出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任。 举例论证: 答应的事、欠人的钱、受人的恩惠、得罪人没赔礼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含答案)

15最苦与最乐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huì)缠.着(chán)契.约(qì) 招lǎn(揽) 循.环(xún) xiè(卸)却监dū(督) 死而后yǐ(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3)悲天(悯)人: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心安(理)得:自认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3.(南京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③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 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一幅”改为“一张”。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许多细丝”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4.(北海中考)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5.按要求填空。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15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作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号任公,别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 ..斟酌 .. 弄巧成拙. 3、解释下列词语。 契约恩惠悲天悯人卸却 4、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①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 ②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 实用文档

6、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洗濯(zhuó)酝酿(n 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 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 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 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茶,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不是而是歇息 B.环绕荡漾不是就是栖息 C.环绕飘扬不是而是歇息 D.缭绕飘扬不是就是栖息 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了。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 实用文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意,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树立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情境导入】 同学们,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语句。 3.理清全文的结构。 明确: 1.契.约(qì)循.环(xún)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赔.礼(péi)如释.重负(shì) 2.“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议论文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全文6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躲责任”。 二、深入探究——论点和论题 1.本文题目为“最苦与最乐”,那么“最苦与最乐”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吗?请简要分析。 明确: 学习议论文要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