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的散文发展脉络史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和因伤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而先秦的散文主要是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其中包括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在这当中,又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是作为文献结集的《尚书》以诰命体形式出现;二是按年代记史的《春秋》、《左传》,以编年体形式出现,;三是分诸侯国记史的《国语》、《战国策》,以国别体形式出现。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始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甲骨卜辞是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凶吉应验情况刻在加固之卜兆旁。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方面,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状况。如:“?于王吴□二犬”(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记载了王吴他受到殷人的侑祭(?祭)。同样,商周的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最早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殷文存》)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到了周代,不仅有了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太)[室],王若曰:曶,令女(命汝更)乃且(祖)考(司)卜事,易女(锡汝)赤巿(韨)、□,用事。王才(在),丼吊易(邢叔锡)曶赤金,曶受休[命]于王。曶用丝(兹)金乍(作朕)文孝白(考宄伯)牛鼎,曶(其)万[年]用祀,子子孙孙(其)永宝。”(《曶鼎》)当中就讲周懿王或孝王的元年六月的乙亥日,周王在穆王大室册命作器者—曶,命令他继承祖考的职司掌管周王朝的卜事,即铭文所谓的“更(赓)乃且(祖)考司卜事”,并且赏赐了作器者。邢侯后人在宗周为王臣者井叔还赏赐作器者以赤金(铜)一钧(30斤)。作器者感到荣耀,遂以赤金作

鼎以为纪念。

虽然《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但是,《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当中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结构的。《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充:《论衡·正说篇》)。《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如:《虞书·尧典》“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

嫔于虞。帝曰:‘钦哉!’”《尧典》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尚书》的开篇之作,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那基于史实的内容,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上古时代的社会概貌,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后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它的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春秋》当中还有着“春秋笔法”对散文产生了影响。“春秋笔法”指的就是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整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春秋》还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便是“春秋三传“了。《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的新形式,以“君子曰”、“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而这种形式更显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荘工。《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另外,《左传》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对时间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的叙述语言还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左传》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也由于《国语》在记叙某一国时间时会击中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例如《吴语》主要写夫差,《越语上》主要写勾践等等。

最后就是《战国策》了。《战国策》会以虚构和想象的方法对人物进行文学性描写,写出的任务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同时也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而在《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

的内容颇多,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显是夸张虚构了。《战国策的》的说辞特色主要被概括为:“便利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仲,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地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战国策》显示了有《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它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是当时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事之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史记》体力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

《论语》创立了语录体,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它被《墨子》发展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在《墨子·公输》中“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充分体现了墨子的辩论技巧。而在《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则体现了孟子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方法来论辩,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感觉到浩然

的气势。《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以其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是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孟子》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而且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庄子》以各种各样的寓言展示主旨,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以抒情诗般的语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到了汉代,赋成为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是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在秦国时期,《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另外,《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引婴投江》:“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这个故事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而李斯的散文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谏逐客书》仲最精彩的就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

两汉的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的发展。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纪传文学的新纪元。而《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史记》的宗旨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

种体例的基础上么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史记》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而它的叙事并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在《项羽本纪》中,描绘了项羽的勇敢善战,歌颂了他在推翻暴秦统治战争中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企图凭一己私智,用武力征服天下,所以最终失败的过错。但在垓下之围中,项羽悲歌慷慨,赋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体现了他不仅仅是一个好战之人,他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它开创了断代为书的先河,体例亦为后世所本。自秦汉以来,都是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是不敢直接评论本朝政治的,忌讳有很多,而断代史较合著者之心理,因为前朝已亡,评述前朝政事,危疑较少,较易发挥。故《汉书》一出,此后正史均以断代为史。另外,《汉书》亦继承纪传体优点,从此之后正史均沿用纪传体这一体例。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虽然各自独立成篇,但彼此间又互有联系,因此全书可以合成一整体。它既能扼要列举历史发展的大概,又可以详细记述有关的史事。既便于查看个别人物活动的情况,又能顾及典章制度的历史沿革,其优点极多,使纪传体能为后世史家所采用。同时班固也开创了目录学,《艺文志》采用了刘歆《七略》的分法,将古代的学术著作区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加以论述,使人们对各学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有更清楚的了解。除此之外,《汉书》还确立了书志体。另一方面,《汉书》也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它既袭用《史记》的资料,又新增了不少史料,在收录人物的同时,多引述其政治、经济策论,同时,也为史事拾遗补缺,如《萧何传》增补了“项羽负约,封沛公于巴蜀为汉王”的史事。它还记载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

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以补充,增补了大量汉武帝以后的史实。

西汉散文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在统一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兴以后,陆贾、贾谊、刘安诸人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子百家之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捭阖,犹有战国遗风。董仲舒的策对和刘向的奏议叙录以如何巩固中央集权制为讨论重点,雍容典重,宏博深奥,形成汉代议论文风格。而思想家贾谊把汉代政论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代表作《过秦论》有很强的内在张力。贾谊善于吧秦王朝大起大落的历史情势,内化为作品的气势,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情感落差,这以《过秦论》最为典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比较可以体现出这点。除此之外,还有《淮南子》及其他散文。《淮南子》多采用辞赋写法,是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论说事理,它的特点就是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

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它的政论散文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先秦诸子的文章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先秦诸子处在国家分裂和历史转折时期,为建构新的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各自著书立说并相互攻讦,就成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一大特点;而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思想形态就成为他们所关心的新问题,这使他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再从西汉社会发展状况看,由于上承短命的秦

王朝,再加上统治者崇尚无为之治,所以汉朝初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尚有先秦余绪,他们的散文代表了西汉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在后世也有深远影响。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固和定儒家思想于一尊,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而那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

11中本2

黎晓岚

37号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总序) 一.先秦社会形态 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 二.先秦文学起源 1.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 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 2.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 3.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文学形态或特点 1.文史哲统一 2.诗、乐、舞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特点:现诗(文学性)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 补充:唐诗—燕乐(刺激) 词牌定曲:工尺谱

四.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 1.巫觋→周公(制礼、作乐)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 左史记舍,右史记事。《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 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 2.史官 3.贵族 4.士阶层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原始文化—夏商文学 2.礼乐文化—西周春秋文学 3.百家争鸣—战国文学 4.楚地文化—楚辞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1.《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2.《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 3.《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4.《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 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 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先秦两汉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二、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论述题(2选1,共25分) 一、神话篇 (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2)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A.自然神话原始先民敬畏大自然、征服大自然,以山川、风雷、草木为描述对象eg精卫填海 B.创世神话原始先民对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精神eg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C英雄神话原始先民自我意识觉醒,他们朦胧地意识到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eg 大禹治水 D.传奇神话对异域奇国,怪人奇物的记载eg吐丝女、羽民国。 二、诗经篇 (1)诗经的思想内容: 1.颂赞诗周民族的史诗eg“大雅”中的《生民》、《公刘》A.歌颂周族的祖先神后稷的,反映了祖先崇拜意识和对农业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 B.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周族从有迁于泾水中游的豳地的事迹C.《》颂美的是后稷十二代孙古公父为了摆脱犬戎的侵扰,率领周族从豳地到周南的事迹D.《皇矣》太王开辟岐山 F.《大明》赞美文王、武王,着重赞美武王伐殷。 2.婚恋诗 3.思妇诗 4.征诗役 5.农事诗 (2)诗经的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兴的方法有三种起联想、象征、比喻的作用,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起协调韵律的作用)c.诗经的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叙事言情)d.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e.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作品。(共11首) 三、楚辞篇

先秦两汉散文研究

千古绝唱之《史记》 论文摘要: 作为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史记》无论是在其创作目的、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所体现的文学思想,都可谓之“无人可及”,与《汉书》的比较更彰显出他的千古绝唱。他以独特的魅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世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形象;其创作艺术也为后世散文家竞相模仿。 关键词:纪传体人物刻画悲剧性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高度赞扬。袁著《史记·文学之研究》①甚至称:他简直可以与英国的莎士比亚互相伯仲。的确,作为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史记》也是我国纪传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种体例各有区别,但他们确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皇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与其共同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展开,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么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至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

十八宿以外的群星。《史记》的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勾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他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夫子自道和“发奋读书”说中。白寿彝《史记新论》②写于1964年,辨析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内涵。他认为“究天人之际”指的是司马迁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司马迁把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阴阳五行的迷信说法加以区别,通过对人事的分析,说明天道不可信,用宗教的历史揭露宗教迷信的虚妄,司马迁的天人思想既有进步意义,也有他的局限性。“通古今之变”重要表现在编纂古今关系、略古祥今,眉门分明的处理,对历史事件,人物评价的历史发展的观点,对当代政治危机与社会危机的揭露,以及对学术发展变换的记载上。“成一家之言”则表现在综合古今典型及其他资料创造出一部通史、综合古今学术辨析源流得失、综合已有的实体创立新的史书题裁等方面。通过对这三点的细致分析,深入探讨了司马迁的思想内涵。 《史记》的对于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其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象观及其文学表现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象观及其文学表现 李炳海 内容提要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象观及其文学表现呈现出复杂的走向。传统观念把梦视为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活动,可以生于人的康健状态,也可以生于人的病态。医学 理论则认为梦是人的病态的产物。道家散文在以议论方式说梦时,认为梦生于人的病 态,而以寓言描写梦时,往往把梦境看作是正常的生命活动。巫术思维及相关作品承认 梦的预测性,能够加以验证,道家散文则反复渲染梦的真幻难分。 关键词 先秦两汉散文 梦象 病态 真幻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6-0125-05 梦是人类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态。怎样看待梦,是古代先民经常思索的问题。对于梦所作的解说,反映出古人对于人的生命的体验和理解,以及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评论和选择。先秦两汉散文所反映的梦象观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有的是由时间的推移所造成,还有的和学派的生命理念密切相关。先秦两汉散文对不同的梦象观作了理论阐述,同时又用具体的故事作了生动的展现。 一 梦是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还是只在人的病态时才会出现的现象,这是古代梦象观经常涉及到的议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出现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梦是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这种看法在先秦两汉时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一种传统的理念。这种观点有的反映在具体的论述中,也有的通过作品的梦象展示出来。 《周礼?春官?占梦》写道: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 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这里叙述占梦之官的职责,同时把人的梦分为六种。正梦是无所感动而自然生成的梦,噩梦是因惊愕而梦,思梦是有所思而梦,寤梦是有所悟而梦,喜梦是因喜悦而梦,惧梦是因恐惧而梦。这是把各种梦象和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相沟通,分别建立起对应关系。人在觉醒时处在无意识状态,睡眠后会自然入梦,这就是正梦。人在觉醒时有自觉意识,思索问题,睡眠时会出现思梦、寤梦。人的情绪有惊愕、欢喜、恐惧等多种表现,于是出现噩梦、喜梦、惧梦。在《周礼》作者看来,以上六种梦都是出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状态,有的出自正常状态,有的则生于病态。 《左传》记载的梦象很多,如果加以划分,基本上属于正常态和病态两类。成公十年记载的晋景公之梦、昭公元年记载的晋平公之梦,都是在疾病中出现的,属于病态之梦。还有那些反映心理恐惧的梦,也可以划入病态类型。《左传》记载的另一类梦象,是人在健康状态所做的梦,有的是体现生殖崇拜的孕妇之梦,有的是预示战争胜利、或是即将登国君之位的吉祥之梦,梦者不是处于病态,没有任何生理和心 521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性格特征是()。 A. 有计谋、城府深 B. 斯文、淡泊 C. 沉稳、老实 D. 愚蠢、贪婪 【正确答案】 A 2.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 武姜 B. 公子吕 C. 京城大叔 D. 郑庄公 【正确答案】 C 3.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 《左传》 B. 《国语》 C. 《史记》 D. 《汉书》 【正确答案】 B 4. 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项是()。 A.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C. 晋人御师必于殽 D.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正确答案】 D 5. 下列成语出自《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 A. 夙兴夜寐 B. 信誓旦旦 C. 其乐融融 D. 道路以目 【正确答案】 D 6.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之嫂前倨后卑的举止反映了()。 A. 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 B. 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C. 反对连横、赞成合纵的政治态度 D. 苏秦远离亲人、落魄他乡的窘态

【正确答案】 A 7. 《秦晋崤之战》中认为秦国偷袭郑国必败,并两次哭师的是()。 A. 弦高 B. 蹇叔 C. 孟明 D. 阳处父 【正确答案】 B 8. 《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 A. 《左传》 B. 《战国策·赵策》 C. 《国语》 D. 《战国策·魏策》 【正确答案】 B 9. 《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表达的曾晳的志向是()。 A. 以礼治国 B. 甘于淡泊 C. 制礼作乐 D. 专心诗书 【正确答案】 B 10.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A. 以武力手段去称霸 B. 以羊易牛表达自己的不忍之心 C.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D. 邹人与楚人战 【正确答案】 A 11.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朕”是指()。 A. 楚王 B. 秦始皇 C. 屈原 D. 父亲 【正确答案】 C 12. 《齐桓晋文之事》提出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 )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夸父逐日”神话最早见于__________一书。 2、“昔我往矣,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 3、“至人__________,神人__________,圣人__________。” 4、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家是__________。 5、“吾令羲和弭节兮,__________;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 6、《史记》包括十二_________、十表、八书、三十_________、七十________,共130篇 7、《盐铁论》的作者是__________。 8、《吴越春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 9、标志着汉赋体制正式确立的第一篇赋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10、《两都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二京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 11、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__________一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 1、赋比兴 2、《春秋》“三传” 3、《庄子》“逍遥游” 4、《史记》“三家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2、试述乐府的涵义及其演变。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写出《离骚》的前十句,并阐释其“内美”的蕴涵。 2、请各以一首诗为例,比较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不同艺术特色。 答案: 一、1.《山海经》2.杨柳依依雨雪霏霏3.无己无功无名4.荀子(荀况)5.望崦嵫而勿迫吾将上下而求索 6.本纪世家列传 7.桓宽 8.赵晔 9.枚乘《七发》10.班固张衡11.《玉台新咏》12.越鸟巢南枝 二、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2.一般认为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简称《榖梁传》)。《左传》详事实,《公》《谷》释义例。3.庄子以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谓之“逍遥游”,即不凭借任何外物而作超越时空之游,实际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4.即裴骃《史记集解》、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原为单行本,后散列于正文之下。 三、 1.一是能写出战争的始末,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二是着眼于政治,能写出战争的性质、人心向背,并将政治、外交、战争结合起来进行描写;三是通过战争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乐即音乐,府即官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掌管音乐的机关。但是魏晋六朝时却将乐府所唱的诗即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于是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四、

先秦两汉散文模拟试题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10、《汉书》先后经历人之手而写成。 二、词语解释 1、《春秋》三传 2、性善论 3、兼爱非攻 4、合纵连横 三、翻译 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四、简答 1、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甲骨卜辞 2、《左传》 3、墨子 4、汉赋 5、政论文 6、《尚书》 7、《庄子》 8、韩非(子) 9、《史记》 10、四 二、词语解释: 1、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孟子在理论上提出“性善”论的观点。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出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对于反侵略的防御战,他不但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多种守城器械,用以帮助被侵略的国家进行防御战。 4、战国时期,纵横策士出于各自的目的,鼓动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与某几个国家结盟,以对付别的国家。合纵,指的是联合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以对付秦;连横,指的是联合秦赵魏韩燕齐六国以对付楚。 三、翻译: 1、唉!当我贫穷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是儿子;一旦富贵了,亲戚们就都畏惧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又怎么可以轻视呢! 2、我看李将军外貌象边鄙之人一样,平平庸庸的,他又不能言善辩,但当他死的时候,天下之人不管知道他与否,却都哀怜他的不幸遭遇。 3、如果能够驾乘天地之间的正气,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在无所穷尽的境地,那么,他还有什么要依待的呢? 四、简答: 1、《史记》传记在语言方面的艺术成就极高,不仅准确地叙述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1)司马迁创造了一种接近口语的文言,朴实实用,既便于叙事,又使人易懂。他有意识地摒弃那种词采华美的语言形式,加强语句的长短变化,使其更为散文化,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干净利落、朴实优美的语言风格。(2)司马迁善于用历史人物本身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展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就是他内心的外现,说话的神态、口吻,包括内容都带有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些语言加以记录,就能表现人物的个性。(3)《史记》本身的叙事语言也是十分高妙的。不仅能准确地记述事件的发展经过,而且能极好地烘托环境气氛,使人物和事件活起来,如同小说一般。(4)司马迁大胆采用民间口语、俗语、谚语,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中的许多明智者及许多哲人都比较重视民心向背,从而主张在一定的限度内保障民的利益,目的是为了得到民的支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2)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荒淫阴险、骨肉相残的丑恶和残暴行为。对于统治者的揭露,先秦史书多能做到,秉笔直书,不隐恶,是对当时史官的要求。(3)作者肯定和赞扬了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爱国者、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 3、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个代表人物。荀子生活的时代的现实已经证明儒学治国无多大成效,而法家学说却越来越显示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威力,所以荀子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 在思想上,孟子承认有天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主张“制天命”。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唯心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虽然也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人后天的学习与改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极力主张“法先王”,不遗余力地推行仁政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主讲:谢明仁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班级:广西大学中文系2006级文学专业 绪论 第一节谈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 一、什么是文学史?文学史的学习包括哪些方面? (一)、文学史的概念 我们认为: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它起码包括四个方面: 1、文学的本位 2、文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3、文学的理论、批评、鉴赏 4、文学的传媒 (二)、史学的思维 (三)、文化学的视角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及历史的二重性理论简介 (一)、教材简介 1、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滥觞之作 2、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18年初版 3、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初版 4、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出版部1932年初版 5、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6、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以上教材分别代表了20、30、40、50、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水平。7、章培恒、袁行霈等主编的新文学史著作。 (二)、历史的二重性理论简介 1、历史存在于过去的时空之中,这是历史的第一重存在。 2、历史存在于人们的理解之中,这是历史的第二重存在。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人们在声称以“实在的”历史为依据时,实际上是在运用某种“解释”。【法】马克·加博里约《结构人类学和历史》 三、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一)、三古、七段之分: 1、上古期:先秦两汉文学(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文学 第二段:秦汉文学 2、中古期:魏晋—明中叶文学(公元3世纪—16世纪)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文学(天宝末年) 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文学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文学(正徳末年) 3、近古期:明中叶—五四运动文学(公元16世纪—20世纪初) 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文学(1840年) 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学(1919年)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秦两汉散文史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________________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___________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__________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______________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__________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____________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子)。_____________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____________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______________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____________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___________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_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___________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_____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_____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_________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_________________ 26、《周易》中阳爻用“一”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____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______________ 二、词语解释 1、《春秋》三传 答: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 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性善论 答:孟子在理论上提岀“性善”论的观点。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 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 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岀了“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蔡邕的五言诗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 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 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 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 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 6、纪行赋述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到 周代,在周公和孔子的努力下,文化成了主流。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最具有神话价值。 3、《春秋》以一字寓,在谨严的措词中表 现出作者的爱憎。 4、触蛮相争的寓言出自,“缘木求鱼”出 自。 5、《招魂》的主题是“外, 内。” 6、《史记》中司马迁想通过叙事写人来达 到 的宗旨。 7、赵壹的代表性赋作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创世神话《七发》互见法述志赋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离骚》的主题是什么? 2、汉乐府诗歌表现了那些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举例论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一、1.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2.《道德经》《道经》《德经》 3.《国语》 4.表本纪书列传诸侯王以及辅汉有功之臣的事迹 5.32 刘向《孙卿书》《孙卿子》杨倞 6.晁错贾谊 二、1.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其中《左传》的影响最大。 2.出自《墨子·非命上》,是墨家提出用作为立言的依据,三表即“有本之者,有言之者,有用之者”,又称作三法,墨子把它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标准。三表法标志着古代论证方法的进步。 3.西汉中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定的一本杂家著作,也称《淮南鸿烈》内容方面吸取了老、庄、荀、韩诸家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即重视说理,又运用形象思淮使文章具有很浓郁的文学色彩。成为西汉中后期论说文的代表作。 4.是西汉前期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其主旨就是通过总法秦朝来灭的覆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史论文章,奠定了史论文借古论今,以史为鉴的写作传达统。 5.是孔门弟子和后学编篡而成的,大约成于战国初年,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散文集。是语录体散文。 三、1.①—《新书》②—《烈女书》③—《法言》④—《越绝书》⑤—《潜夫论》 2.①—《战国策》②—《孟子》③—《韩非子》④—《庄子》⑤—《吕氏春秋》 四、1.译文:苏秦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理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为与他说话。。。。。。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得到一部姜太公的《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经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说:“哪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得到金玉锦缎、获得卿捆的尊贵地位的呢?”出自:《战国策·秦策—苏秦将连横》 2.译:限制人民使人民安居而不迁到别处去,不能凭借封疆的地界;巩固国防不能单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的锐利。得道者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有人帮助,很少有人帮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的,所以君子或者不打仗,打起来就一定胜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五、1.《战国策》思想倾向的新特点,反映在政治观上,主要为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强调“士”的重要。而儒家却是强调以德为治要求君明臣贤。《战国策》思想倾向的特点更突出地表现在人生观上,即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这也与儒家的重“义”针锋相对。 2.这则寓言说明了庄子讲究返朴归真,主张“无为”认为“有为有善”的思想。这则寓言使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光凭主观愿望,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西汉前期是政论文的高峰期,这时期的政论文写作能畅所欲言,显得非常有生气,贾谊的《过秦论》是代表作,他与晁错的政论教文被誉为“西汉鸿文”这个时期的政论文重在具体措施。到了西汉中后期,则重在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关注现实政治,学术色彩浓厚,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定的《淮南子》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六、1.从产生时间上,《史记》是西汉中期司马迁历经13年而写成,《汉书》是东汉前期班固所写且由和撰而变为官修。 2.从记史时间上,《史记》是一部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纪传体通史,《西汉》记事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纪传纪体断代史。 3.从体例上看,两书都是纪传体,此由司马迁开创,《史记》有五种体例:表、本纪、书、列传、世家;《汉书》体例承袭《史记》而有变化。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分四种:纪、表、传。 4.在思想内容方面,(1)《汉书》属于奉旨作史,是官史,正统思想浓,其揭露批判不如《史记》那么广泛、深刻、光锐、彻底;《史记》属于私史,成一家之言。个性鲜明,是一部批判史,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色彩;(2)《史记》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对当时“天人感应”有所怀疑。作者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因而写得准确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人物也更为准确、客观。如项羽兵败,自刎乌江,项羽认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司马迁则客观地指出是项羽自身的性格造成。 5.在写人物方面,司马迁褒扬“尚侠义之人”班固则是褒扬“忠君保皇之人” 6.在语言特色方面,《史记》是浅显通俗流利的语言风格,《汉书》是“典雅古卑的义风”。

16秋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正确答案: 2. 甲骨卜辞是商朝的()迁殷以后的遗物。 A. 汤 B. 盘庚 C. 帝乙 D. 纣 正确答案: 3. 为《史记》补写缺篇的是____年间的博士褚少孙。 A. 西汉 B. 东汉 C. 唐朝 D. 宋朝 正确答案: 4. 秦相李斯的散文名篇是() A. 《六国论》 B. 《谏逐客书》 C. 《论积贮疏》 D. 《非十二子》 正确答案: 5. 《汉书》先后经历____人之手而写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正确答案: 6. 贾谊、晁错是汉初____作家。 A. 大赋 B. 抒情小赋 C. 政论文 正确答案:

7. 韩非子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 A. 儒 B. 道 C. 法 D. 杂 正确答案: 8. ()以赋名世,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最负盛名。 A. 司马相如 B. 扬雄 C. 班固 D. 张衡 正确答案: 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语出自() A. 《易经》 B. 《老子》 C. 《庄子》 D. 《战国策》 正确答案: 10.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A. 《汉书》 B. 《宋书》 C. 《文选》 D. 《玉台新咏》 正确答案: 1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出自() A. 《尚书》 B. 《诗经》 C. 《论语》 D. 《离骚》 正确答案: 12. 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____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 13. 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____论 A. 性善 B. 性恶 C. 无善恶 D. 人性 正确答案: 1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中关于生死观的一段名言。

先秦两汉散文 笔记

第一章先秦散文概说 第一节我国散文的起源 1、散文的概念 与韵文相对(不押韵即散文),出现较晚 概念: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鹤林玉露》 2、散文的产生 从文字记事开始(比诗歌出现晚,诗歌在文字产生前已经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 文字产生前,两种记事方式 A结绳记事 B刻划符号记事 甲骨文 甲骨占卜:序辞、命辞、占辞、验辞 钟鼎彝器 周易(接近规范的散文) 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 内容: 1、表现行旅生活 2、反映战争 3、反映尖锐社会矛盾 4、反映原始风俗 第二节先秦散文的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总体的特征 1、强调实用 2、浓郁的政治色彩(实用是为政治服务,与官方紧密联系,大部分散文都是官方文书) 3、散文的理论稳定少变(文以载道、证道、喻道、明道) 先秦散文的特点 1、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历史散文的产生,源于史官传统 诸子散文的产生则与周王朝统治权衰落、士阶层兴起有密切关系 2、文史哲不分 3、我国古代各种文体文章滥觞 第三节先秦散文的发展阶段 一、殷商西周先秦散文的形式阶段 甲骨卜辞、殷周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和《尚书》中的《商书》、《周书》 主要是占卜语录和王公言辞政令的记录 篇幅短小、文采不多,大都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二、春秋战国之际,历史散文空前繁荣,臻于成熟,诸子散文崭露头角 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孙子兵法》 诸子散文以语录体为主,文字简练、篇幅短小,富有哲理性,但论述未充分展开 三、战国中期,唱主角的是诸子散文 以《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从语录体逐步发展为对话论辩体,专题论文 四、战国后期 历史散文:《战国策》、《晏子春秋》 诸子散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水平 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尚书》、《春秋》 一、《尚书》 1、《尚书》的成书与真伪问题 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集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关于《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晁错 《古文尚书》——孔安国 2、《尚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 《尚书》的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最早的议论文:《无逸》、《秦誓》 最早的叙事文:《顾命》、《尧典》 《尚书》文章特点 语言特点:文字古奥、佶屈聱牙 风格:质直古朴 二、《春秋》 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 现存《春秋》乃鲁国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撰,以鲁国十二国君为序,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逐年记载这242年间鲁国的历史。 《春秋》记事简约,如同大事记,但所载内容多真实可信,可以定为信使。 《春秋》文字简括、平实、含蓄、明白流畅。 《春秋》对后代历史著作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遣词造句中寓褒贬义,被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2010汉语言文学本科《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考试题

2010汉语言文学本科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考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闭卷 120分钟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我国古代纪实散文的雏形甲骨卜辞。 2、清明节的前两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 3、“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衣食者也”出自那篇文章::《邵公谏厉王弭谤》 4、《触龙说太后》一文,赵太后与大臣的矛盾是因长安君至于(齐)引起的。 5、“三表法”是谁写的?墨子 6、先秦诸子散文中,运用神话最多的是谁?庄子。运用寓言最多的是 谁?韩非子。 7、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8、《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 二、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6分)

1 .秦相李斯的散文名篇是_____B____。 A、《六国论》 B、《谏逐客书》 C、《论积贮疏》 D、《非十二子》2.先秦诸子散文中以论证详密著称的是_____D______。 A、《孟子》 B、《韩非子》 C、《庄子》 D、《荀子》 3.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____B____和格言体。 A、碑铭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论述体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甲骨卜辞: 答:甲,指的是乌龟的底版;骨,指的是动物的四肢和肩胛骨。占卜时,巫觋将龟板的某部分刮薄或钻一个洞,再放在火上烤。这样龟板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就是“兆”,巫觋从裂纹中看出天帝对占卜问题的答案,便将问题(有时连同答案)刻在龟板上,这就是甲骨卜辞。 2、尚书: 答:是在春秋时结集的一部历史文献集,原只称《书》,后来称为《尚书》。因为“尚”有多种解释:(1)“尚”通“上”,上古之书;(2)“ 尚”,崇尚,人们所崇尚之书;(3)“尚”通“上”,指“君上”,臣记君言,故名“尚书”。 3、疏: 答:一种文体,指臣子向君王所上的奏章。另外注经也叫“疏”,那是“疏通”的意思。 4、汉赋: 答:流传于汉代的一种散文韵文并举的文学形式。西汉前期的赋,借物抒怀,文词朴实。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是其早期代表作。汉武帝时,赋体文学到达兴旺时期,代表作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后期,描绘上层社会繁荣景象的大赋,稍趋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意境较为清新。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5、春秋: 答:鲁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史自鲁国隐公元年起共十二公,历242年。作者一说是孔子。其语言特点是“微言大义”。 6、左传: 答: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是继《春秋》后的又一部编年史。除此传外,还有《谷梁传》、《公羊传》。 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左传》的文学成就: 答:首先,作者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典型材料,条理清楚,叙事既集中,又富有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吕氏春秋吕览杂家 2. 吕氏春秋先王之法不可法循表夜涉引婴投江刻舟求剑 3. 谏逐客书上秦王书逐客对秦不利 4. 新书过秦论论治安策西汉宏文 5.《论贵粟疏》 6.《新序》《侯苑》《列女传》 7.狱中上梁王书极任安书司马迁极任安书 8. 骚体赋汉大赋小赋(抒情小赋)大赋 9.楚辞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服鸟赋 10、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 11.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司马相如 12. 张衡 13.纪行赋述志赋幽通赋张衡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14.司马迁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本纪世家列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选择题、 1.A 2.A 3. C 4.A. 5.B 6.B 7.A 8. D 9.C 10. A 11.D 12.B 三、名词解释 1.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 2.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3.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4.“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四、简答题 1.①《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②.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2.①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②.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proses of Xian Qin and Liang Han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先秦两汉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和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作为必修课的《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程的开设,具有穷中国文学之源,溯中国散文之流的作用。其任务是:在专科全面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基础上,集中对先秦两汉散文作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作品的学习在复习专科所学篇目的基础上有所扩大,散文发展的线索以及重点作家、作品知识的掌握也应比专科所学更全面、更深入。 二、课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先秦编 第一章《尚书》、《春秋》、《国语》。1、《尚书》:①《尚书》的别名和性质,②《尚书》的成书,③《尚书》的体例,④《尚书》的内容,⑤《尚书》的写作技巧;2、《春秋》:①《春秋》的体例,②《春秋》的写史特色,③“春秋三传”;3、《国语》:①《国语》的成书和作者,②《国语》的体例,③《国语》的思想内容,④《国语》的文学成就。 精讲作品:《牧誓》、《叔向贺贫》 第二章《左传》。1、《左传》与《春秋》的关系,2、《左传》的作者,3、《左传》的成书时代,4、《左传》的体例,5、《左传》的思想特点,6、《左传》

的文学成就。 精讲作品:《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殽之战》、《子产不毁乡校》 第三章《战国策》。1、关于《战国策》的性质,2、《战国策》的成书,3、《战国策》的思想倾向,4、《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精讲作品:《苏秦以游说而致富贵》、《庄辛说楚襄王》 第四章儒家的散文。1、《论语》:①《论语》的成书,②孔子生平和思想,③孔子的教育理论和诗教,④《论语》的体例,⑤《论语》的文学成就;2、《孟子》:①孟子生平,②孟子思想,③《孟子》的散文艺术;3、《荀子》与《礼记》。 精讲作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第五章道家的散文。1、《老子》,2、《庄子》:①庄子生平及《庄子》其书,②《庄子》的思想,③《庄子》的散文艺术。 精讲作品:《逍遥游》、《秋水》 第六章其他各家的散文。1、墨家的《墨子》,2、法家的《韩非子》,3、杂家的《吕氏春秋》,4、李斯的《谏逐客书》。 1、基本要求 (1)理解从殷商到战国,是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的时期;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学,《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2)理解《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重点、难点 重点:《左传》的文学成就和《庄子》的散文艺术。 难点:《庄子》的思想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