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要以“望”、“闻”、“问”、“切”四诊参合进行准确辨证,然后对症下药。在辨证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各种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灵活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本文介绍一些皮肤病的中医内治方法。

1.疏风散寒法:主要用于风寒侵入人体,郁结在皮肤腠理之间导致的皮肤病变,多见于急性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冬天皮肤瘙痒症、遇冷复发的过敏体质。

2.疏风清热法: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客于皮肤导致的皮肤病变,也是多见于急性皮肤病,如热性荨麻疹、玫瑰糠疹。

风寒和风热导致的皮肤病,可以是与感冒的症状同时出现的,也可能是感冒之后才出现的皮肤病,还有可能是没有发生感冒症状,外邪潜入身体隐藏着,等时机成熟了才爆发出皮肤病。

3.清热利湿法:用于外感湿热,如:常居潮湿地,或沾染了雨露雾气等湿邪。也可以用于湿热内蕴,自己体内生出的湿邪,以及湿热下注导致的皮肤性病,如:脓疱疮、湿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

4.清热解毒法: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皮肤病,如疖、痈、软下疳、梅毒、带状疱疹等等热毒盛的皮肤病。

5.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蕴毒,或是热入血分导致的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红皮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很多皮肤病患者都需在清热的基础上加上利湿、解毒、凉血这些方法,几乎都是结合一起使用的。以红斑、脓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症状多清热之法。

6.温阳散寒法:适合用于阴寒之邪进入肌表,或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变。但是这两种情况不一样,外界阴寒邪侵表的大多是在经络肌肉皮肤,如冻疮,局部皮肤苍白、紫绀、潮红等颜色交替表化,治法以:温经散寒。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白癜风、

吃冷的就过敏人群、治法以:温中散寒。

7.温补肾阳法: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皮肤病。患者伴有畏寒怕冷,穿再多的衣服也冷的现象,腰背、手脚长年冰凉。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

8.补肝益肾法: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银屑病,红皮病、硬皮病。

凡是顽固的疑难皮肤病,都是多个脏腑一起发生了病变,并非治疗单一脏腑,在治疗的时候大多都是数个脏腑一起治,几种治疗大法合为一体。

9.益气补血法:用于病人久耗伤、素体气血不足的皮肤病。如慢性皮肤病、老年瘙痒症。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

10.养血润燥法:用于血虚风燥或阴虚血燥所导致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

益气补血,养血润燥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时候也是经常融合一起的,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来缩短治疗过程。

11.疏肝理气法: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皮肤病,如黄褐斑、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患有顽固性皮肤病的患者,一般都要结合此法治疗,散开内心抑郁,才能彻底治疗疾病。

12.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阻所致的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

13.搜风止痒法:用于风邪郁久,伏于经络肌肉,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症、过敏体质、老年皮肤瘙痒症。

14.活血化瘀法: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皮肤病,如盘状红斑狼疮、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等。大多皮肤病患者皆有夹瘀的现象,中医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此法用的较广。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秘方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秘方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引发瘙痒、红肿、干燥、脱 皮等不适症状。在寻找治疗方法时,许多人已经开始转向中药,因为 中药具有其独特的秘方,被广泛认为能够有效治疗皮肤病。本文将介 绍一些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秘方。 1.秘方一:金银花和连翘 金银花和连翘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尤其在皮肤病治疗中表现出色。将适量的金银花和连翘用水煮沸,待水变成黄色后,用纱布蘸取热水涂抹患处。这样的敷料有助于缓解 皮肤炎症,减轻瘙痒和疼痛。此外,金银花和连翘还具有消炎抗菌的 作用,对一些由细菌引发的皮肤感染有显著疗效。 2.秘方二:黄连和黄柏 黄连和黄柏是另外两种常用于中药治疗皮肤病的成分。黄连具有清 热解毒的功效,可减轻皮肤红肿、发痒的症状。黄柏则常用于治疗湿 疹和痤疮等皮肤问题,它能帮助皮肤干燥、脱皮和发红等症状得到缓解。将适量的黄连和黄柏泡水,然后用棉球沾取水涂抹患处,能够加 速皮肤的自愈进程。 3.秘方三:白芷和黄蜡 白芷和黄蜡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 治疗皮肤问题。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消除皮肤血液循环不畅 所引起的问题有较好的疗效。黄蜡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对各

种皮肤病引发的炎症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将白芷和黄蜡研磨成粉末, 与温水混合后敷于患处,能够促进皮肤康复。 4.秘方四:当归和川芎 当归和川芎是常见的中药材,它们有助于舒缓皮肤炎症和红肿等症状。当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恢复受损皮肤。川芎则具 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皮肤微循环并加速愈合过程。将当归 和川芎用水煎煮,冷却后用纱布渗透后敷于患处,能够改善皮肤状况。 总结起来,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拥有独特的秘方。金银花和连翘、黄连和黄柏、白芷和黄蜡、当归和川芎都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组合。然而,每个人的皮肤问题可能不同,所以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最好咨询 中医师,以确保选择适合自己皮肤问题的中药配方。同时,应注意使 用中药时的剂量和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知。

常见皮肤病的中医经验方治疗(都是书上没有的)

常见皮肤病的中医经验方治疗(都是书上没有的) 郑重声明:本文所发布的方剂为读书时代跟老师出诊时老师的经验方的总结(单位为克),应用时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证加减。毕竟中医的思想在于辨证施治、因人制方。 一、外用方:多适用于手足癣,汗疱疹,脂溢性皮炎等: 丁香6 细辛6 侧柏叶15 皂角刺15 皂荚15 千里光15 透骨草15 *疥疮外洗方:黄柏25 苦参30 白癣皮15 地肤子15 花椒15 明矾 15 苍耳子15 千里光30 蛇床子15 百部20 二、内服方: 1.小儿特应性皮炎,皮疹以屈側为甚,有渗液,瘙痒: 炒莱菔子10 防风6 白术6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参10 板蓝根10 蝉蜕3 荆芥6辛夷5 陈皮6 湘曲6 黄芩3 款冬花5 黄芪10 银花10茯苓5 甘草3 2.面部痤疮,丘疹,丘脓疱疹,油多: 山楂15 炒莱菔10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鱼腥草10 赤芍10 浙贝母10 蒲公英10玄参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 3.面部痤疮,皮疹以结节,囊肿,触之硬: 山楂15 炒莱菔10白芥子10 莪术10 紫苏子10当归10 赤芍10 天花粉10 浙贝母10 玄参10 鱼腥草10 苍术10 连翘10 4.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腻,有鳞屑,微瘙痒: 山楂15 炒莱菔10 湘曲10 连翘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银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花10 生石膏15 炙枇叶10 桑白皮10 5.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 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10陈皮6 青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 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木香6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

夏季六大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小妙招

夏季六大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小妙招皮肤病别只看表面,更要看实质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主张辨证论治。在治疗皮肤病上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皮肤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得皮肤病,有些人不容易得呢?这就跟个人的体质有关,有些人本身就是敏感性的体质,精神上的波动或其他的疾病都有可能导致他的身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时候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因素,皮肤病就会被引发。皮肤是个实诚人,表里统一,内在身体变化了,皮肤也会跟着起变化。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夏季六大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小妙招,欢迎阅读。 NO1:痱子 解读: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孔被阻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痱子的皮损形态比较单一,外观表现就是密集的一个个的小丘疹,摸起来有碍手的感觉,但是痱子如果经过搔抓也有可能会湿疹化。痱子发生的部位一般是在容易出汗的地方。 防治妙招:干爽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让汗液排出顺畅,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尤其要擦干颈部、腋下、后背以及皮肤褶皱处。保持室内通风,凉爽,衣着宜宽松,外扑爽身粉等都可以减少痱子的发生。 NO2:夏季皮炎 解读:湿疹皮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湿疹皮炎形态比较多样,比方说丘疹、红斑等,还有可能会有渗出、起水疱的现象。湿疹皮炎的发生是内外作用的结果,与个人体质、生活环境、外界刺激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内湿热加重,加之饮食不当,贪凉、饮冷或过食烤炙食物,容易诱发湿疹皮炎或加重湿疹皮炎症状。

防治妙招:祛湿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小窍门减少湿气的产生。夏季最简单的食疗方就是薏米赤豆粥或者薏米煮水喝,每天喝1-2 碗即可。另外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食辛辣、肥腻、生冷食物,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水湿运化不利,产生湿气。 NO3:脓疱疮 解读: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它是由金黄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尤其易在儿童中流行,可通过接触相互传染。小孩比较容易感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皮肤比较娇嫩,免疫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脓疱疮开始为粟粒至黄豆般大小的丘疹或水疱,之后迅速变为脓疱,包壁薄,很容易破溃。 防治妙招:脓疱疮是由细菌感染所致,保持皮肤清洁非常关键。夏季应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发现患者,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流行。发现皮损避免搔抓,有脓汁要立刻清除,以防流至他处引发新的皮损。 NO4:日光性皮炎 解读: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或晒斑,是一种光毒性皮肤病,为正常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紫外线为其主要诱导因素。日光性皮炎的强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等因素均有关。 防治妙招:防晒尽量减少在阳光下曝晒时间,夏季外出要选择相应防晒系数的防晒霜,而且防霜要抹到一定厚度才能起到效果;戴遮阳帽,穿长袖衣、长腿裤。对于一些光敏感人群,食物和药物也会加重光敏感的问题,比如说芹菜、苋菜等、磺胺类药物,还有治痤疮的维甲酸之类的药物、含利尿剂的降压药等。

皮肤病的正确治疗方式,其中几类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

皮肤病的正确治疗方式,其中几类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 青春痘:首选中医 出现痘痘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身体疾病的信号,告诉你需要调理身体才能回归正常水平。而从内到外调理身体,当首选中医。在中医辩症方面,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 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部、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 3. 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4. 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 白癜风: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中医学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在发病过程中以“气血不畅”为主病机,初期以湿热火毒阻滞,气滞血瘀为主,后期以气虚血瘀或肝阴不足,气血不畅,虚实夹杂为主,故行气活血之法必须贯穿始终。治疗时应以“止痛”为关键,同时注意“祛邪”与“扶正”并重,标本兼治,求本为要。

脚气:中西医皆可 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皮肤病药方

治疗湿疹的药方一、药物: 1、煮吃的中药:二花(三钱)荆介(三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草支子(三钱)甘草(二钱)退虫(二钱)党参(三钱)子草(三钱)野菊(三钱)高粟壳(二钱)共11种,高粟壳又名米壳、或阴粟壳,或鸦片壳2、当茶喝的药:参须(三钱)(煮开后平时作茶饮用)3、洗患处的药:花胶(二两),少量的食盐,一同煮水,用药棉洗患处4、擦患处的药:雄黄(一两)、水煮过的鸡蛋黄四个、冰片(一钱)(将蛋黄、雄黄、冰片三样合成粉后,用毛笔擦患处)瘢痕疙瘩取三七粉适量,用食酷调成膏状,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度.用药期间如过敏,暂停用药.有效率为89% 治疗寻常疣特效方雄黄50克放入100克酒精内,用棉签蘸酒精涂抹疣体一般10天左右即愈。此方我已应用多年,屡用屡效,在此献给大家。一个巧治扁平莸的方法有一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方子,用龙虎牌清凉油(在任何药店都有卖,红色圆盒子,很便宜的)抹在最开始出现的那个扁平莸上。我当天就去药店买了一盒回家开始

抹,大概两周以后,扁平莸开始脱皮,然后慢慢就平了,现在我眼皮上盒嘴角上的已经好了,那块最大的也摸着平了,只是还有一点印,我现在还继续用着清凉油。 治疗脚气效方亲身试验有效。我自己有脚气多年,什么方法都用了:达克宁、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还有一些偏方,都不行,实在是太顽固了,经介绍用白醋(最好是原液,只有1元一带,还比较经济)泡脚的偏方,由于也并不是太信,一周内用了三次,竟然好了!之后我推荐给几个人效果均很好。后面了解真菌适合生存于碱性环境,看来确实有科学依据,但是我了解有的人曾经用一般的食用醋泡脚效果却比较差,原因也不太清楚。注意在使用时更换袜子和鞋。不同的醋,有不同的度数,我想尽量选些高度的可能更好。供养大家一个治疗臭脚丫子的绝方!每天晚上用适量的干净柏树枝叶煮水(多煮会儿效果大),然后用这个水先熏脚,再烫脚(多烫会儿),最后用这水洗脚。(洗完脚后,顺便用这个水洗袜子,如果是白袜子就算了,否则就变色了。)每天如此,半个月后出奇效!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作为中华民族传 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特点,为世 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皮肤病治疗领域中,中医药也表 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适应范围。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皮肤病治 疗中的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一、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气血理论、阴阳平衡论 和五行相克学说等。中医药认为,皮肤病是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以 及五行相克等因素所导致的。因此,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和 五行,可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常见皮肤病的方法 1. 中药外用治疗 中医药外用治疗是指将中草药煎煮后制成药浴、药膏、药水等形式,直接涂抹或浸泡在患处。中药外用治疗以其疗效显著、安全无毒的特 点而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中。例如,对于湿疹、牛皮癣等湿热证型 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药浴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对于瘙痒型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药膏来止痒镇痛、消炎杀菌。 2. 中药内服治疗

中医药内服治疗是指通过口服中草药剂型来治疗皮肤病。中药内服 治疗以其全身调节、疗效持久的特点而受到广泛推崇。例如,对于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口服液来调节气血、清热解毒;对于荨麻疹、风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颗粒来调理肝胆、 抗过敏。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 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针灸疗法以 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的特点而备受关注。例如,对于银屑病、神经 性皮炎等皮肤病,可以通过针灸来活血化瘀、调整免疫功能。 三、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 1. 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师通常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综合分 析患者的体格特征、病情表现以及脏腑功能等,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 效果。 2. 综合调理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强调综合调理,即不仅仅是治疗患处的症状,还 要调整整个机体的平衡。中医药认为,皮肤病是全身内外环境的反映,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 方剂:消风散、六味地黄丸、祛风换肌丸、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芩汤、柏叶散、秦艽牛蒡汤、升麻消毒饮、解毒泻心汤、清脾除湿饮、石珍散、犀角饮子、秦艽丸、当归饮子、皂角苦参丸、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消风玉容散、轻粉散、二矾散、消风导赤汤、雄黄散、真君妙贴散、二青散、白锭子、蝌蚪拔毒散、二味拔毒散、神效千槌膏 消风散: 治钮扣风,骚痒无度,抓破津水,亦有津血者。 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煅,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消风止痒散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胡麻生地水煎之。 六味地黄丸: 处方:怀熟地(八两)山萸肉、怀山药(炒,各四钱)白茯苓、丹皮、泽泻(各三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方歌】六味地黄善补阴,能滋肾水并生津,萸苓山药丹皮泻,研末蜜丸服最神。 祛风换肌丸: 处方:大胡麻、苍术(炒)牛膝(酒洗)石菖蒲、苦参、何首乌(生)花粉、葳灵仙(各二两)当归身、川芎。甘草(生,各一两)上为细末,陈煮酒跌丸绿豆大。每服二钱,白滚水送下,忌鱼腥、发物、火酒。 【方歌】换肌丸治白屑风,燥痒日增若虫行,风燥血分失润养,叠起白屑落复生。归芎胡麻苔术膝,菖蒲花粉草葳灵,苦参何首乌为末,煮酒跌丸绿豆形。

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连翘(去心)生地、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黄芩、黄连、当归、栀子(生研)甘草(生,各五分)生军(便秘加之,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龙胆泻肝火丹生,形如云片粟多红,芩连栀胆车归尾,生地军翘泻木通。 除湿胃芩汤: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一钱)肉桂、甘草(生,各三分) 水二钟,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疱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柏叶散: 处方:侧柏叶(炒黄为末)蚯蚓粪(韭菜地内者佳)黄柏、大黄(各五钱)雄黄、赤小豆、轻粉(各三钱)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搽,香油调搽更效。 【方歌】柏叶散搽火丹方,大黄赤豆柏雄黄,柏叶轻粉蚯蚓粪,研末香油调更良。 秦艽牛蒡汤: 处方:秦艽(一钱五分)牛蒡子(炒,研)枳壳(麸炒)麻黄(蜜炙)犀角(镑)黄芩、防风、甘草(生)黑参、升麻(各一钱)水二钟,煎八分服。 【方歌】秦艽牛蒡风留肤,倍癗生如麻豆形,枳壳麻黄犀角镑,黄芩风草黑参升。 升麻消毒饮: 处方:当归尾、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牛蒡子(炒)栀子(生)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甘草(生)升麻桔梗、每味用二钱为大剂,一钱五分为中剂,一钱为小剂。

(整理)皮肤病中医治疗

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一、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学科。 早期,中医外科包括疮疡外科杂病、中医皮肤科学以及肛肠病等。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属于外科。 医学发展,分工,全国各地中医院逐渐成立中医皮肤科。 有渊源、发展的过程。 1、渊源 从原始社会起,劳动生活中与野兽搏斗、大自然抗争,创伤,用草、树皮外敷,包扎伤口,压迫止血等原始的治疗方法。 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青铜铭“疥”“疥”。如有“疾自、疾耳、疾舌、疾足、疾止、疥、疕”等记载。 1973年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最早医书,记载创伤、冻疮、虫咬、肿瘤、皮肤病。记载4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外用药已经有散剂、膏剂、水剂、醋剂、水银剂等。《内经》已有皮肤病病名的论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有治疗狐惑病的症状方药。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六介绍多种皮肤病,其中描述“沙虱毒” 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恙虫病的记载。 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记载几十种皮肤病,并有相应治疗方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指发癣;“湿 疥,疣、癣、疥、隐疹的症状和辩证,并且指出漆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唐孙思邈曾治疗6000多例麻风病,详细描述症状。《备急千金要方》用丹 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疗多种皮肤病和保健美容方。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40多种病,专著《黴疮秘录》梅毒、指出性 交传染、遗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解围元薮》麻风。 清吴鞠通创立温病学说,采用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皮肤病,丰富中医 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方药。 综上所述,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内经、金匮等,到明清《外科 正宗》《医宗金鉴》等有260余种中医外科专著几乎都有皮肤病内容,包括症状、理法方药一并俱全,这是今天中医皮肤病学发展的基础。 在性病方面,历代众多医籍和性病专著记载“疳、下疳疮、横痃、杨梅疮、 阴痒、阴蚀、疥、淋证、带下病等10多种与性行为和性接触传染有关的疾病。在治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中医性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医皮肤性病学也因 此很快的发展,并逐渐从中医外科学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54年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并设立中医皮肤科(北京中医皮肤病院), 赵炳南、朱仁康名中医主要从事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1955年国家试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西学中)。全国各地成立中 医院校教研室培养一批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计入中医皮肤科。 1978年后改革开放,同时先后成立中医医院以及设立中医皮肤科,许多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要以“望”、“闻”、“问”、“切”四诊参合进行准确辨证,然后对症下药。在辨证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各种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灵活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本文介绍一些皮肤病的中医内治方法。 1.疏风散寒法:主要用于风寒侵入人体,郁结在皮肤腠理之间导致的皮肤病变,多见于急性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冬天皮肤瘙痒症、遇冷复发的过敏体质。 2.疏风清热法: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客于皮肤导致的皮肤病变,也是多见于急性皮肤病,如热性荨麻疹、玫瑰糠疹。 风寒和风热导致的皮肤病,可以是与感冒的症状同时出现的,也可能是感冒之后才出现的皮肤病,还有可能是没有发生感冒症状,外邪潜入身体隐藏着,等时机成熟了才爆发出皮肤病。 3.清热利湿法:用于外感湿热,如:常居潮湿地,或沾染了雨露雾气等湿邪。也可以用于湿热内蕴,自己体内生出的湿邪,以及湿热下注导致的皮肤性病,如:脓疱疮、湿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 4.清热解毒法: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皮肤病,如疖、痈、软下疳、梅毒、带状疱疹等等热毒盛的皮肤病。 5.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蕴毒,或是热入血分导致的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红皮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很多皮肤病患者都需在清热的基础上加上利湿、解毒、凉血这些方法,几乎都是结合一起使用的。以红斑、脓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症状多清热之法。 6.温阳散寒法:适合用于阴寒之邪进入肌表,或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变。但是这两种情况不一样,外界阴寒邪侵表的大多是在经络肌肉皮肤,如冻疮,局部皮肤苍白、紫绀、潮红等颜色交替表化,治法以:温经散寒。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白癜风、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传统疗法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传统疗法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人体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痤疮、荨麻 疹等。在中医传统治疗中,有许多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皮肤病,帮助 患者改善症状并恢复健康。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传统疗法。 一、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核心方法之一。中药以其独特的药性 和疗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 疗法: 1. 中药外用:中医常常会配制一些具有消炎、止痒、祛暑的中药膏剂,用于外用。这些中药膏剂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达到清热解毒的 效果,缓解皮肤病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2. 中药浸泡:有些皮肤病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浸泡来改善症状。比如,用一些具有温度感的中药浸泡,可以起到改善微循环、调节皮肤温度 的作用。 3. 中草药煎煮: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皮肤病常用的疗法之一。将中 草药加水煎煮后服用,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症状,提高皮肤抵抗力。 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 系统,调整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病的 效果。

1. 针刺:针刺是针灸疗法的主要手段。将细针插入人体穴位,刺激经络系统,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和能量平衡。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手法,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皮肤病。 2. 艾灸:艾灸是一种利用燃烧艾草进行灸热刺激的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熏灸,能够温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皮肤病。 三、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来治疗皮肤病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动,消散湿热,改善皮肤病的症状。 1. 滚腹搓掌:这是一种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适用于治疗湿热型皮肤病。通过用掌心按摩腹部,可以促进中焦气机的运行,改善湿热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指压、摩擦、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系统,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皮肤病的症状。 四、饮食疗法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饮食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疗法。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患者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症状,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1.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容易刺激皮肤,加重皮肤病的症状。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这些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治疗与调理皮肤病是指身体表面皮肤出现的各种疾病,多种因素可以引起皮肤 病的发生,如内外因素的影响、饮食习惯不当、环境污染等。中医对 于皮肤病的治疗与调理有独特的功效和方法。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如 何治疗与调理常见的皮肤病。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医治疗皮肤病始于辨证施治,即通过对病情的辨别和归纳,确定 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强调身体各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治疗皮肤病时,中医常从体内调理入手,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 平衡来治疗皮肤病。 1.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核心方法。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多种方法,将皮肤病归纳为不同的证型,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常见的皮肤病辨证类型有风热湿热型、血热湿热型、血虚 风燥型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 平衡,达到治愈皮肤病的效果。 2. 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药物取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 物等,具有独特的药理效果。中药治疗皮肤病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内服中药通过口服或煎剂的方式,进入人体内部,发挥药物的作用。中医常用的内服中药有黄连、苦参、地黄等,这些中药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从而改善皮肤病的症状。 外用中药通过药膏、药水等形式加以外用。外用中药可以直接作用 于皮肤病部位,以发挥其疗效。常用的外用中药有金银花、马齿苋、 地黄等。 二、中医调理与预防 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调理与预防同样重要。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 与内外因素的失衡有关,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可以有 效地调理皮肤病。 1.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一 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润肤养颜的功效,可以帮助皮肤病的康复。例如,饮食中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皮肤修复。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 食物的摄入,以防止皮肤病加重。 2. 生活调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皮肤病的康复。中医提倡养生,强调合 理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此外,中医还推 崇精神调节和情绪管理,认为情绪波动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因此,保 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对于皮肤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展开全文 1. 1 1一扫光 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 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 1.1.2一笔钩 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 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 1.1.3七层丹 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 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

1.1.4七厘散 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 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 1.1.5八宝丹 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 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 1.1.6九一丹 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 1.1.7二白散 配方:铅粉15g 轻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第一节皮肤病的辨证 皮肤病的辨证和内科病的辨证一样,同样是应用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考虑到上述辨证方法在中医学教材中均有介绍,这里仅就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的辨证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汗疱疹 汗疱疹亦称出汗不良为见于掌跖部的一种复发性水疱性发疹。 病因学尚不明了。由于本病常伴有多汗症,控制多汗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故以往认为,系汗管口闭塞引起的汗液潴留所致。实际上本病与汗管无关。目前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能性是其诱发因素。亦有认为本病偶为细菌、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本病夏日多见。好发于手掌和手指侧面,有时见于指背末端,足底较少见。损害为多数米粒大深在性水疱,呈半球形,略高于皮面,成群发生,对称分布。早期水疱透明,以后可变混浊,邻近水疱相互融合后可出现豌豆大或更大的大疱,有灼热和瘙痒感,水疱不易破裂,常伴有手工艺足多汗。少数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致手足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诊断根据发部位及水疱特点,倾向复发及有多汗等特点,不难诊断。应与癣菌疹、手癣、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鉴别。 治疗原则为减少手足多汗,避免情绪激动,可适当用镇静剂如溴剂和安定等,抗组胺制剂亦可应用。水疱性损害可用止痒收敛性洗剂如含酚炉甘石洗剂或用0.5%明矾溶液等湿敷或浸泡,也可用中药“苍耳子、蛇床子、甘草、明矾各15克,煎水泡手。已经剥脱干燥疼痛者,也用外用2%水杨酸软膏或10-20%尿素霜。对于重症顽固患者,可酌用强的松30毫克/日,分3次服,经数日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一)自觉症状 1、痒痒由多种原因引起,它是肾脏的一个主要症状,痒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风邪多表现为干性皮损,遍体作痒,游走不定,有时是密集的小丘疹,抓破出血,随破随收。 (2)湿邪表现为水肿、小水泡、易渗出,向四周蔓延,病程长。 (3)热邪皮肤红肿、灼热。或发全身,或在局部。如毒热炽盛,有化浓及浓性结痂。 (4)血虚皮肤干燥脱屑,或皮肤增厚,失润而痒,多无渗出,慢性经过。 (5)虫淫如虫行皮内,浸淫蔓延,瘙痒无度,夜寐不安。 2、痛祖国医学认为痛的病机是“不通则痛”。痛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血壅滞、阻塞不通的一种临床表现。 痛有虚实之分,虚证喜按,按之痛减;实证拒按,按之痛剧。皮肤病中的痛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中也可分寒、热、气滞、血瘀等。寒邪所致之痛经热则缓,遇冷则剧,皮色苍白或暗紫。热邪所致之痛遇冷则轻,经热则剧,皮色焮(xin)红灼热。气滞所致之痛常因心情抑郁而加剧,心情舒畅而缓解。血瘀所致之痛固定不移,皮色青紫。 其它自觉症状比较少见,在此从略。 (二)皮肤损害辨证 1、原发损害 (1)斑疹 1)红斑:压之退色多为血热;压之不退色,除血热外还可能有血瘀。热毒炽盛则色紫红。此外,红斑也可由风热或湿热引起。 2)紫斑:可由心火、肝火旺盛或血热妄行,溢于脉络外而引起;亦可因脾不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络之外;或是阴虚内热,热伤脉络所致;也有的是血瘀引起。 3)白斑:为气滞或气血不和。 (1)丘疹:较小而密集的丘疹伴有瘙痒多为风热;较大丘疹色红,多为血热。

中医古方:最全皮肤病偏方

中医古方:最全皮肤病偏方 我们的皮肤时时刻刻都暴露在环境当中,所以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一旦沾到皮肤上就很有可能使我们患上一些皮肤病。那么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治疗皮肤病的偏方呢?那么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皮肤瘙痒 鲜韭菜与淘米水是治疗皮肤瘙痒的良方。 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2、牛皮癣、头癣、顽癣 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皮炎 鸡蛋对治疗皮炎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严重的皮炎可以使用帕芙欧皮癣康宁。 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4、疥疮、恶疮、无名疮 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5、湿疹 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使用善鑫堂万应虫草膏对各种湿疹有显著效果。 6、蛇胆疮 可以用旱烟油治疗蛇胆疮,效果不错。 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7、汗斑癣 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祛痘 很多年轻人颈部,背部,胸部容易长痘痘,皮肤容易出油厉害,要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烟酒,远离不良嗜好。尽快使用草本配方的伊华浓草本祛痘水涂抹,以免久而久之,痘痘变大化脓或大面积扩散。小编之前就因为熬夜不断,痘痘也不断,使用伊华浓草本祛痘水后痘痘很快就瘪下去了,也不泛红了,最早在医院花了几千块冤枉钱也不如它好使。 9、白癜风 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10、风疹块、痱子 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1、脚气、手气 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配合绿力康肤百草益肤膏不会再发。12、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13、手足开裂(皲裂、粗糙) 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 14、冻疮未破 尖头辣椒10个,生姜半两,白酒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一日5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不再复发。

治疗皮肤病药方

治疗湿疹旳药方一、药物: 1、煮吃旳中药:二花(三钱)荆介(三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草支子(三钱) 甘草(二钱)退虫(二钱)党参(三钱)子草(三钱)野菊(三钱)高粟壳(二钱)共11种,高粟壳又名米壳、或阴粟壳,或鸦片壳 2、当茶喝旳药:参须(三钱)(煮开后平时作茶饮用) 3、洗患处旳药:花胶(二两),少许旳食盐,一同煮水,用药棉洗患处4、擦患处旳药:雄黄(一两)、水煮过旳鸡

蛋黄四个、冰片(一钱)(将蛋黄、雄黄、冰片三样合成粉后,用毛笔擦患处)瘢痕疙瘩取三七粉适量,用食酷调成膏状,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度.用药期间如过敏,暂停用药.有效率为89% 治疗寻常疣特效方雄黄50克放入100克酒精内,用棉签蘸酒精涂抹疣体一般10天左右即愈。此方我已应用数年,屡用屡效,在此献给大家。一种巧治扁平莸旳措施有一天偶尔在网上看到一方子,用龙虎牌凉爽油(在任何药店均有卖,红色圆盒子,很廉价

旳)抹在最开始出现旳那个扁平莸上。我当日就去药店买了一盒回家开始抹,大概两周后来,扁平莸开始脱皮,然后慢慢就平了,目前我眼皮上盒嘴角上旳已经好了,那块最大旳也摸着平了,只是尚有一点印,我目前还继续用着凉爽油。 治疗脚气效方亲身试验有效。我自己有脚气数年,什么措施都用了:达克宁、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尚有某些偏方,都不行,实在

是太顽固了,经简介用白醋(最佳是原液,只有1元一带,还比较经济)泡脚旳偏方,由于也并不是太信,一周内用了三次,居然好了!之后我推荐给几种人效果均很好。背面理解真菌适合生存于碱性环境,看来确实有科学根据,不过我理解有旳人曾经用一般旳食用醋泡脚效果却比较差,原因也不太清晰。注意在使用时更换袜子和鞋。不一样旳醋,有不一样旳度数,我想尽量选些高度旳也许更好。供养大家一种治疗臭脚丫子旳绝方!每天晚

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病中医治疗 疾病名称足癣 疾病科属皮肤科 疾病概述 足癣是发生于足部的癣。古医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等,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 本病西医也称之为足癣。 诊断要点 1、皮疹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 2、常于复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减轻。 3、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各型可互相转化,也可同时存 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 ⑴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深在性小水疱,如粟粒大 小,疱壁一般比较厚,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⑵ 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皮湿润,浸渍发 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 ⑶ 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 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4、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 5、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辨证分析

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 辨证论治 [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 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 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 腻,脉弦数或滑数。(本证即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继发感染者)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合萆 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薢、泽泻各15 克,龙 胆草、车前子、黄柏各12克,山栀子、木通各9 克,金银花、生薏苡仁、 鱼腥草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 剂。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12〜15克(后下)。湿毒较重者加土茯苓30克。 2、中成药 ⑴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⑵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⑶双黄连注射液, 每次3.6 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 滴注,每日1 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