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兴起于汉晋、盛于唐宋、延至明清。古代壁画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宗教、建筑、美术诸多方面都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举例敦煌来说文化遗产价值: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这些壁画既有反映宗教题材的,也有反映当时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学者都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

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在敦煌学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瞩目的学科,敦煌遗书被学术界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 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 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 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 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著作中都有道教的影子?道教的主要目的在于羽化成仙?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为文学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这种思想而创作的诗、词、赋、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主要代表?其部分诗也被称为神仙诗。此外有关道教的雕塑、石刻、建筑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都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影响。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

中国古代现代各种颜色别称

中国古代现代各种颜色别称 玄色: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玄青:深黑色乌色:暗而呈黑的颜色 乌黑:深黑;漆黑 漆黑:非常黑的 墨色:即黑色 墨灰:即黑灰 缁色:帛黑色煤黑象牙黑:都是黑,不过有冷暖之分。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黯:深黑色、泛指黑色赤金:足金的颜色 金色:平均为深黄色带光泽的颜色银白:带银光的白色红妃色:浅红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皆同义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樱桃色:鲜红色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绛色:正红色。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深红。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黄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缃色:浅黄色。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

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褐色: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秋色: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秋香色:浅黄绿色。 绿 竹青:竹子的绿色 绿沉: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 青碧:鲜艳的青蓝色

传统壁画教案讲解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 1学期 系(二级学院) 艺术学院 教研室(组) 绘画教研室 课程名称壁画设计与制作 授课年级2012级 主讲教师李黛兰 职称讲师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十二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壁画设计与制作授课 专业 12级绘画班 级 2班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类别 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课程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16学时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2学时;实践课5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壁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壁画的各种材料以及绘制方式,并且让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有初步的体会和把握能力。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壁画编(著)者书籍作者:张仃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图书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指定参考书 《构思与构图》张启文著西南大学出版社

教 案 周 次 第 1周,第 1次 授课时间 2015年 10月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壁画的起源以及分类 本(章)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 教学时数 8 授 课 要 点 本 (章) 节 教 学 目 标 通过壁画的起源与不同风格的了解,让学生理解壁画是一门古老的画种,且能理解壁画的不同材料,并能深入把握其中一种材料的绘制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理解壁画的渊源 难点:对壁画绘制材料的把握 思考题 或 作 业 对壁画的构思并起草,八开素描纸草图一幅 研读优秀作品,深刻体会。必要时写写自己的读画感想。 速写每天五幅(以人物组合为主)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壁画》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壁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壁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赏析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 2.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3.通过敦煌壁画的鉴赏了解古代洞窟壁画的各种题材与类型。 (二)教学难点 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等。 四、教具准备 图片、视频资料、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精美的壁画图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什么是壁画?(壁画的概念) 总结:壁画,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装饰性图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

个重要方面。壁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介绍: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介绍:《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讨论:《仪卫出行》的艺术特色。 1.以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画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画家善于描写动态,从动静对比中表达画意; 3.以透视的基本原理,表现凹凸明暗画法和远近景深的绘画手法; 4.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 5.描写的人间富贵,天界幻境是吸取了汉画中的封建意识形态,又以佛教思想为特征,展现出更加宏伟壮观的场面。 (三)中国古代洞窟壁画 介绍: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 介绍: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522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1)(2008-06-18 11:08:09) 标签:中国美术史试题考研教育分类:考研专区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___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 《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4月浙江自考中国美术史(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美术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7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品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彩绘五鱼纹盆》 C.《舞蹈彩纹盆》D.《鹳鱼石斧彩陶缸》 2.下列青铜器中_______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A.四羊方尊B.莲鹤方壶 C.司母戊大方鼎D.史墙盘 3.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描绘历史故事场面的画像石是() A.《荆轲刺秦王》B.《牛耕图》 C.《戈射收获》D.《二桃杀三士》 4.汉代流传至今的碑刻有数百种,其风格也可谓流彩纷呈,重要碑刻有() A.《乙瑛碑》B.《泰山刻石》 C.《颜勤礼碑》D.《张猛龙碑》 5.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的《画山水序》是我国重要的早期山水文献。() A.王微B.宗炳 C.谢赫D.顾恺之 6.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是() A.《竹林七贤图》B.《观音图》 C.《步辇图》D.《潇湘图》 7.范宽的_______采用全景式构图真实的描绘北方山川,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杰作。()A.《潇湘图》B.《雪溪图》 C.《匡庐图》D.《溪山行旅图》 8.王冕是元代诗书画印修养全面的典型文人画家,其代表作品是() A.《墨梅图》B.《花鸟图》 C.《竹石图》D.《双喜图》 9.明代吴门画派沈周的代表作品是() A.《春游晚归图》B.《渔乐图》 C.《霜柯竹石图》D.《庐山高图轴》 10.石涛、_______、髡残、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清四僧”。()

古代壁画保护技术

古代壁画保护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古代壁画保护技术 摘要:我国古代壁画的绘制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历史兴衰演变和大自然的沧桑变化,历史文献上记载的许多富丽堂皇的壁画大多早已荡然无存。遗存至今的大量历代建筑物、石窟寺及墓室中的精美壁画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关键字:古代壁画保护技术保护材料 一、古代壁画的保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壁画是指绘制于建筑物的墙壁和天花板上的绘画或先画在布、纸等载体上,然后再贴于墙上的图画或图案。中国古代壁画一般以绘制场所的不同而区分,有殿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民居住宅壁画等。不论石窟壁画、殿堂壁画还是寺观壁画,大多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无论早期壁画还是相对较晚的壁画,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壁画这种绘画艺术形式的认识以及当时历史背景的真实记录,代表了当时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都有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对于壁画的保护和修复,我们先要认识壁画的泥层结构,壁画的泥层结构和壁画的揭取与修复的关系比较密切。制定壁画保护技术方案时,首先需对壁画的泥层结构进行了解研究。建筑物和石窟内的壁画,一般都有泥层或灰层。墓葬内壁画,有的就直接画在石壁上;有的刷一层极薄的白土粉或抹一层极薄的白灰。 由于壁画所处地理环境、地质背景等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常常会受到雨水、风沙等的侵蚀以及强光照射等的威胁,有时的地震也会给壁画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壁画经历了成百上千年,制作材料不断老化,壁画固有结构遭到破坏,导致材料层间的粘结力丧失,壁画变得十分脆弱。在上述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壁画产生了诸如颜料层起甲、地仗酥碱、空鼓、脱落、颜料褪色、霉变、划痕等病害。如何防止其损坏以及怎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选用修复材料是我国壁画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中国古代的经典色彩与象征性(一)

中国古代的经典色彩与象征性(一) 1、红色系 赤:中国传统五方正色之一。是一种红色的整体称谓。本指火的色彩或太阳的色彩。在《释名·释采帛》当中:“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又指象征南方的色彩。《说文》:“赤,南方色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在传统中国,赤红色几乎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历朝历代都被人们顶礼膜拜。有着高贵、喜庆、吉祥、朝气、权利的象征寓意。 丹:本意为丹砂是一种中国古代巴越地区生产的一种天然的矿石。也指一种近于赤色,而色相偏黄的色彩。如《意林》卷四引汉王逸《正部》:“皎皎练丝,得蓝则青,得丹则赤。”在上古神话当中,凤凰的巢穴便是丹色,而被称之为:“丹穴”。而通常神仙境界则被称之为:“丹立”。中国古代色彩的使用是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的。丹色则为一种较为高贵的色彩应用于古代皇室。如:丹禁,指古代帝王所居住的禁城。丹诏则指古代皇帝的诏书。 丹又指一种高贵的色彩被应用于古代服饰,如唐代应用丹作为高贵妇女的服饰色彩。另外,丹色又同时表现为一种高尚的传统道德。如文天祥的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绛:又被称之为:中国红。东汉·许慎《说文》载:绛,大赤也。据闻秦代武将所配绛帕以别军阶。而古代服饰又应用绛色来凸显高贵。如杨贵妃出浴之时便身披绛红色浴袍。至清代绛色更被冠以:“福色”的称谓。故而绛色集合了:“高贵、幸福、香艳”等寓意。 朱:在中国古代,朱色几乎成为了赤色系列中最具有权利与尊贵的色彩,同时又象征着正统。如:中国古代四灵之一的朱雀,遍身赤色为象征南方的瑞兽。“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为古代帝王御用服饰之色。而地位较高的阶级被特许将大门漆成了朱红色。被称之为“朱户”。至宋代,儿童则穿着朱红色的衣服以表示吉祥。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C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A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b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C )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A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D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B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2019-2020年高三美术中国美术鉴赏第4课天上人间—壁画

2019-2020年高三美术中国美术鉴赏第4课天上人间—壁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 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开鉴赏: 提问:什么是壁画?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 (1)分布: (2)内容: (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 (1)概述: (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 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①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②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③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 弈等画面。 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

中国美术史试卷及答案01 1.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 ___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 ___1949___年在 __长沙陈家山 3.《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 唐太宗李世民 ___ 4.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 ___唐朝__ 5.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 __《笔法记》___ 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 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 7.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 __《韩熙载夜宴图》___ 8.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 __李公麟___ 9.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 ___气韵生动__ 10.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 ___ 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__ 11.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 __李思训__ 12.《捣练图》的作者是 ___张萱_ 13.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 __《潇湘图》___ 14.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 ___宋徽宗赵佶 15.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 ___曾鲸__ 16.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 __八大山人___ 17.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 ___赵孟頫 18.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 ___初唐_ 19.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 ___青绿重彩__ 20.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 ___文同_ 21.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 ___《富春山居图》__

22.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 董其昌 ___ 23.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 《人面鱼纹彩陶盆》 ___ 24.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 __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___ 25.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 __张萱、周昉___ 26.唐代王维被誉为“ 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 ” 27.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 ___李成__ 28.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 ___崔白 29.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0.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 31.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 __徐渭___ 32.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 __北魏__ 33.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 __青铜器___ 34.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 河南洛阳 ___ 35.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 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 36.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 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 __《溪山行旅图》 37.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 ___倪瓒__ 38.“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 ___郑燮__ 39.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 ___仇英__ 40.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 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__ 41.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 ___北宋__ 42.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 ___新疆_ 43.明代绘画是__ 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浙派、吴派等 ___ 44.《画继》的作者是 __ 邓椿___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 作者:****** 学号:************** 摘要:我国是个具有5 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继承 引言:中国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度,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 正文: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很显然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一、科学的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 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说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继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面传承下去。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却并不能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意义,这也就使得它不能再发挥更多的价值。如果一种文化已经无法将它的价值发挥出来,,它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此,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在这种情况下批判的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继承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而非说教。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和"洛阳龙门"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和戴进。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 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 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o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o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 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 D 、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o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o A、荆浩B、关仝C、董源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o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o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o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A 顾氏画谱B 程氏墨苑 C 十竹斋画谱 D 芥子园画传 10 、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高奇 D )o A、居廉B、高剑父C、 峰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 分)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题目:试问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 指导老师: 学院: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宗教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融合以及促进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各个教派有其特有的思想体系与思辨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关键字:传统宗教儒家道家佛家融合影响促进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

却有其归元。由学术系统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典籍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此外还有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在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儒家真正精华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

浅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色彩观

艺术研究 143 “以色貌色”:舞动色彩的灵翼 ——浅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色彩观 董碧娟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08 级文艺学研究生 北京 100024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7-0143-02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为正式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通过讨论山水画的性质、功能、创作方法及目的等,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山水画的艺术特性,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在《画山水序》中,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应目会心”、“神超理得”、“畅神”等一系列具有丰厚意蕴的美学命题,无不对山水画的性质认识、创作及审美接受提供了重要启迪。而在这些理论命题和观点中,有一点可能并不具有特别鲜明、重大的理论意义,但如果仔细审视和推究,就会发现它能构成认识中国山水画乃至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精神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切入口。这一点便是宗炳提出的“以色貌色”。 宗炳认为,再难以琢磨的玄理奥义和思想旨趣,我们都能通过心意去探索到,通过用心研究书册而了解到,更何况是作者亲身盘桓于山水之中,反复观览,以山水的本来之形画作画面上的山水之形,以山水的本来之色画成画面上的本来之色的山水画呢? “画象布色”、“以色貌色”,显示了宗炳对于山水画创作中色彩——这一突出的艺术表现符号的重视,继而暗含了他对山水画作品的视觉直观性、逼真性的一定要求。然而,展开中国山水画绘画史长卷,色彩——这一重要的艺术语言并不是自始至终地活跃其中。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古代绘画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小心矜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西艺术特色、文化心理上的差异性。 一、 宗炳的设色论 宗炳的设色论比较隐性地蕴含在《画山水序》一文中,但这一理论观点却具有坚固的内在逻辑支撑。宗炳对于色彩应用的重视是对前人绘画实践的继承和总结。秦、汉时期的壁画、帛画、漆画等无不色彩斑斓、浓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总体上也是处于“随类赋彩”的设色阶段。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中,宗炳也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但这种强调并不是指对客观物象色彩的纯粹模拟,而是浸润着创作者主观性的一种色彩设置,因此选用“布”和“貌”这两个能够暗示出主体能动性的语汇。宗炳“在‘画象布色’时,强调‘以色貌色’,即在绘画时用客观的物象色彩表现主观的物象色彩,也就是客观的物象经意象加工之后再还其‘本真’,就是要达到归真返朴,浑然一体的原生态之美。”①由此可见,宗炳的设色论也渗透着老庄道家的哲学观。对于色彩的重视显示了宗炳对山水画视觉直观性、逼真性的一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宗炳进一步提出了“近大远小”这一创作规律,从而暗示了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所要求的“类巧”原则。“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将色彩——这一直观性和感染力很强的艺术符号提升到与“形”即形状构图同等重要的位置,说明了宗炳对于人的视觉感性的认知与尊重,他深刻意识到了色彩这一艺术语言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色彩作为山水之“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就必然会成为承载山水之“灵”的一个载体,这应该是宗炳设色理论内在的基本逻辑,而这也构成了他在设色方面对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朴素但具有洞察性的认知。 二、中国山水画色彩观的演变 “最初,山水画是在人物与神仙故事的背景中孕育生长的……早期山水画创作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最初的样式与表现技巧均从属于人物画的体系。”②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是在南北朝之后。在南朝齐梁间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中,就有“随类赋彩”一法,而且排在“应物象形”之后,可见当时绘画创作中对于色彩的重视。到了隋唐时期,山水画的艺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色彩上基本也是延续青绿赋彩的传统。然而在唐代,中国山水画色彩观开始出现了转变的萌芽:王维在山水画创作中“始用渲淡, 一改钩斫之法”,且推崇“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王洽、张璪、项容等人在水墨画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五代至宋,画法精致、色彩艳丽的院体画长期位居主流,但也出现了荆浩、巨然、董源、关仝以及范宽、郭熙等人的水墨山水画创作。荆浩在“六要”中还将“墨”作为一“要”,并且推崇“不贵五彩”的画作。然而,从总体上看,水墨山水画在宋代仍处于滥觞阶段。 进入元代,文人阶层广泛介入绘画,他们追求抒情写意,讲究以书入画,注重笔墨,从而开始扭转了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真正树立起了中国山水画重水墨而轻彩色的传统。进入明清,在山水画创作上画派林立,如明代的浙派、吴派、华亭派,清代初期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在这些不同的画派中仍多以水墨山水作为创作主流。再加上徐渭、扬州八怪等在水墨绘画技法上的不断创新,为水墨山水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巩固了重墨轻彩的传统。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就指出“水墨做正宗,青绿为别子”,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也提出“丹青竟胜,反失山水之真容”。至此,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语言在山水画创作中真正被置于边缘,尽管后来也有人强调山水画中色彩的作用,但已无力扭转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上重墨轻彩的传统。 三、中西绘画色彩观的差异 从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观的演变可以一窥整个中国古代绘画色彩观上的发展主脉。《周礼》中有:“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中国文化观中的“五色”可以说是对方位、物质类属、伦理、情感、宇宙气象等多项维度的概括和喻示,这也奠定了从一开始中国绘画在色彩运用上就具有一种明显的符号性、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