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却系统计算(DOC)

冷却系统计算(DOC)

冷却系统计算(DOC)
冷却系统计算(DOC)

冷却系统计算

一、

闭式强制冷却系统原始参数

都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

Q W 为原始数据,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

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散热器、风扇

1.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初估Q W ,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3600

h N g Q u

e

e

W

A

(千焦/秒) (1-1)

A ---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对汽油机A=0.23~0.30,

对柴油机A=0.18~0.25

g

e

---内燃机燃料消耗率(千克/千瓦.小时)

N

e

---内燃机功率(千瓦)

h

u

---燃料低热值(千焦/千克)

如果内燃机还有机油散热器,而且是水油散热器,则传入冷却系统中的热量,也应将传入机油中的热量计算在冷却系统中,则按上式计算的热量Q W 值应增大5~10%

一般把最大功率(额定工况)作为冷却系统的计算工况,但应该对最大扭矩工况进行验算,因为当转速降低时可能形成蒸汽泡(由于气缸体水套中压力降低)和内燃机过热的现象。

具有一般指标的内燃机,在额定工况时,柴油机g e 可取0.21~0.27千克/千瓦.小时,汽油机g e 可取0.30~0.34千克/千瓦.小时,柴油和汽油的低热值可分别取41870千焦/千克和43100千焦/千克,将此值带入公式即得

汽油机Q W =(0.85~1.10)N e 柴油机Q W =(0.50~0.78)N e

车用柴油机可取Q W=(0.60~0.75)N e,直接喷射柴油机可取较小值,增压的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由于扫气的冷却作用,加之单位功率的冷却面积小,可取Q

=(0.50~0.60)N e,精确的Q W应通过样机的热平衡试验确定。

W

取Q W=0.60N e

考虑到机油散热器散走的热量,所以Q W在上式计算的基础上增大10% 额定功率: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0.6*309=185.4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203.94千焦/秒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0.6*266=159.6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75.56千焦/秒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0.6*225=135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48.5千焦/秒

最大扭矩: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0.6*250=150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65千焦/秒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0.6*245=147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61.7千焦/秒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0.6*180=108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18.8千焦/秒

2.冷却水的循环量

根据散入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可以算出冷却水的循环量V W

c

t V w

w

w

W

W

γ?=

(米3/秒) (1-2)

式中 t w ?---冷却水在内燃机中循环时的容许温升,对现代强制循环冷却系,可取t w ?=6~12℃

γw ---水的比重,可近似取γw =1000千克/米

3

c

w

---水的比热,可近似取c w =4.187千焦/千克.度

取t w ?=12℃

额定功率: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V W =203.94/(12*1000*4.187)=4.06X10-3(米3/

秒)=243.54(L/min)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V W =175.56/(12*1000*4.187)=3.49X10-3(米3/

秒)=209.65(L/min)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V W =148.5/(12*1000*4.187)=2.96X10-3(米3/秒)

=177.33(L/min)

最大扭矩:(对应转速1300~1600)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V W =165/(12*1000*4.187)=3.28X10-3(米3/秒)

=197.03(L/min)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V W =161.7/(12*1000*4.187)=3.22X10-3(米3/秒)

=193.10(L/min)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V W =118.8/(12*1000*4.187)=2.36X10-3(米3/

秒)=141.87(L/min)

3.冷却空气需要量

冷却空气的需要量V a 一般根据散热器的散热量确定。散热器的散热量一般等于冷却系统的散热量Q W

c

t V a

a

a

W

a

γ?=

(米3

/秒) (1-3)

式中 t a ?---空气进入散热器以前与通过散热器以后的温度差,通常

t

a

?=10~80℃

γa ---空气的比重,可近似取γa =1.01千克/米 3

c

a

---空气的定压比热,可近似取c a =1.047千焦/千克.度

额定功率:(取t a ?=75℃)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V a =203.94/(60*1.01*1.047)=3.2143米3/秒 ∴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 =175.56/(60*1.01*1.047)=2.7670米3/秒 ∴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 =148.5/(60*1.01*1.047)= 2.3405米3/秒 最大扭矩: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 =165/(80*1.01*1.047)=1.9504千焦/秒 ∴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 =161.7(80*1.01*1.047)=1.9114千焦/秒 ∴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 =118.8/(80*1.01*1.047)=1.4043千焦/秒 二、

散热器的结构设计要点

1、散热器的质量指标:

1)、传热系数K R 是评价散热效能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当冷却水和空气之间的温差为1℃,每1秒通过1米2与空气接触散热表面所散走的热量。提高散热系数可以改善散热效能,减少尺寸和材料消耗。

传热系数受散热器芯部结构、水管中冷却水的流速、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速、管片材料以及制造质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2)、空气阻力△P R ,它主要取决于散热芯的结构和尺寸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R 和空气阻力△P R ,只能通过专门的试验才能确定。 影响K R 最重要因素是通过散热芯的空气流速V a ,当V a 提高时,传热系数K R

增大,但同时使空气阻力△P R 按平方关系更急剧地增长,使风扇功率消耗很快增

加。

2、散热器的计算程序

1)、按热平衡试验的数据或经验公式(1-1)计算出传给冷却液的热量Q W ;同时按公式(1-2)计算出冷却水的循环水量V W ;用公式(1-3)计算出冷却空气量V a 。内燃机传给冷却液的热量Q W 应当等于散热器散出的热量;冷却水的循环量V W 应当等于流过散热器水管的水流量;冷却空气量V a 应当等于流过散热器的空气量。

2)、计算散热器的正面积F R

根据冷却空气量V a 计算散热芯的正面积

v

V F a

a

R

=

(米2)

v

a

-----散热器正面前的空气流速(米/秒)。载重汽车取8~10米/秒,小客

车取12米/秒,矿山车和拖拉机取8米/秒

额定功率:(取v a =8米/秒)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V a =3.2143米3/秒 F R =0.4017875米 2 ∴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 =2.7670米3/秒 F R = 0.345875米2 ∴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 = 2.3405米3/秒F R = 0.2925625米2 算出散热芯的正面积F R 以后,再根据动力装置的总布置确定散热器芯部的高度h 和宽度b;

h

b F

R

=

(米)

额定功率:(取b =0.648米)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h= F R /b=0.4017875/0.648米2=0.6200424米2 ∴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h= F R /b= 0.345875/0.648米2=0.5337577米2

∴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h= F R /b= 0.2925625/0.648米2=0.451485米2

3)、计算散热器的水管数

根据冷却水的循环量V W ,计算冷却水管数

f

v V

w

W

t 0

=

式中v w ----水在散热器水管中的流速,一般取v w =0.6~0.8米/秒

f

0----每根水管的横断面积,米

2

4)、确定传热系数

选取一定型式的散热器,并从散热器特性曲线上寻求相应的冷却水流速v w 和空气重量流速γa a v 条件下传热系数K R 的值。K R 的值通常等于0.069~0.117(千焦/米2.秒.度),主要由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和制造质量决定。 5)计算散热器的散热表面积F

t

F K Q

R

W

?=

(米2)

式中

t ?----散热器中冷却水和冷却空气的平均温差,t ?=t w

-t

a

式中 t w ---冷却水平均温度t w =t w 1-

2

t

w

?;

t

a

----冷却空气平均温度2

1

t

t t a

a a

?+

=

式中t w 1---散热器进水温度,对开式冷却系统可取t w 1=90~95℃,闭式冷却系统,可取t w 1=95~100℃

t

a 1

---散热器冷却空气的进口温度,一般取40℃

t

w

?---散热器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一般取t w ?=6~12℃

t

a

?---散热器冷却空气的进出口温差,一般取t a ?=10~30℃

考虑到经过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速不可能均匀,散热片蒙上尘土时,散热性

能要有降低,实际选取的散热面积

F

要比计算结果

F 大一些,通常取

F F β=0

式中β---储备系数,一般取β=1.1~1.15

根据统计,散热器的比散热面积,即内燃机单位功率所需要的散热面积在下列范围内:

小客车:

N F e

=0.136~0.204 米2/千瓦

载重车:

N

F e

=0.204~0.408 米2/千瓦

拖拉机:

N

F e

=0.408~0.680 米2/千瓦

6)计算散热器芯部厚度l R

?

F F

l R

R

=

式中

?---散热器芯的容积紧凑性系数,它表示单位散热芯部容积所具有的散热面积,?越大,散热器愈小,但空气阻力也大。它决定于散热片和水管的

数目、布置和形状,一般取?=500~1000米

2

/米3

,对于选定的芯部结构,它是

一个定值。

计算所得l R 值,应与实际的标准散热器尺寸相符。 三、

水泵的设计要点及计算

(一)、水泵的设计要点

在水泵结构中,影响效率的主要关键是轮叶和蜗壳的形状,而影响可靠性的

关键是水封。 (二)、水泵的计算

水泵主要根据所需的泵水量和泵水压力来选择,其程序大致如下: 1.确定水泵的泵水量

水泵的泵水量V P 可根据冷却水的循环量按下式初步确定:

η

V

W

P

V

V =

式中V W ---冷却水的循环量(米3/秒)

η

V

---水泵的容积效率,主要考虑水泵中冷却水的泄露,一般取0.6~0.85

2.确定水泵的泵水压力(P p )

水泵的压力应当足以克服冷却系统中所有的流动阻力并得到必要的冷却水循环的流动速度;此外,为了冷却可靠,在工作温度下水在任一点的压力均应大于此时饱和蒸气压力。当压力不够时,水泵入口处可能发生气蚀现象,因此此处的压力最低。

在机车柴油机中,泵水压力约需P=2.5X105

~4.5X105

(2.5~4.5巴)

3.计算出叶轮进水孔半径r 1

(C

V

r r P

1

2

2

)21=

式中r 1---进水孔半径(米)

r 0---叶轮轮毂的半径(米)

C 1

---水泵进口处的水流速度,一般取C

1

=1~2米/秒。若C 1取得过大,水

泵可能发生气蚀。

4.算出水流流出叶轮外缘的圆周速度: 需补充公式 式中

α

2

---叶片出口处水流绝对速度与叶轮切线夹角;一般取

α

2

=80~120;

β

2

---叶片出口安装角,一般取β2=240

~500

η

h

---液力效率ηh =0.6~0.8; P

p

---水泵的泵水压力,帕

5.求出叶轮外缘半径

n

u

r π302

2

=

(米)

式中n---水泵转速(转/分) 6.进口处与出口处的叶片宽度各为

需补充公式 式中

δ---轮叶厚度(米)

,在现有结构中δ=3-5mm ; c r

---水在出口处的径向流速,由下式确定,c r

=需补充公式

在现有结构中b 1=12~35mm ,b 2=7~25mm ; z---轮叶数,一般取出4~8片。 7.计算轮叶进口安装角 需补充公式

现有结构中β1=400~550

8.计算出水泵所消耗的功率

η

ηη

ηηm

h

P

P

m

h

V

P

W P

P

V P

V N =

=

(瓦)

式中P P ---水泵的泵水压力(帕);

V

P

---水泵的泵水量(米3/秒)

η

m

---水泵的机械效率,在现有结构中,可取0.9~0.97

经过计算得出水泵叶轮的结构参数后,就可对叶轮绘制结构图。

水泵的泵水量与转速成正比,泵水压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提高水泵

转速是提高水泵泵水量和泵水压力而又不增大结构的有效的有效方法,但不宜将转速提得过高,它不但使水泵消耗功率增加,而且容易在水泵的叶轮内形成较低的压力,当该压力一旦低于饱和蒸气压力时,就要出现气蚀现象。 四、

水冷内燃机的风扇设计要点及计算

(一)、风扇的设计要点

风扇的排量、风压和功率消耗分别与风扇的转速一次、二次、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提高转速是增加风量和风压的有效方法,但功率的消耗也急剧增加。 在散热器与风扇之间要设导流风罩,并且必须密封导风罩与散热器的联结处,防止风扇抽风时,外界空气从不密封处短路流入风扇,使流过散热器的风量减少,使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下降。 (二)、风扇的计算

内燃机风扇的外径主要由散热器芯部正面积决定,然后再决定其它参数和尺寸。而风冷内燃机风扇从风扇的外形尺寸要尽可能小出发。 1.确定风扇的扇风量 扇风量由公式(1-3)确定 2.确定风扇的压力 空气道的阻力计算如下:

P P R

p 1

?+?=

式中

P R

?---散热器的阻力,当重量风速v

a

a

γ为10~20千克/米2,管片式散热

器阻力100~500帕

P 1

?---除散热器以外的所有空气通道,如百页窗、导风罩,发动机罩等的阻

力,它约等于P 1

?=(0.4~1.1)P R

?

详细确定

p 之前,应根据风洞试验确定。

3.按照总布置的要求和散热器芯部的尺寸,确定风扇外径D 2,因为风扇轮叶扫过的环面积等于散热器芯部正面积的45%~60%,而风扇轮叶内径与外径之比

D

D 2

1

=0.28~0.36

汽车转向系统总结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总结报告 本节课首先讲述了转向系概述,包括其定义、功用、分类、组成、转向理论。 一、定义 驾驶员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改变或恢复行驶方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的转向桥上的车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 二、功用 遵从驾驶员的操纵,改变汽车行驶方向,并和汽车行驶系共同保证汽车机动灵活、稳定安全地行驶。 三、分类 机械转向系:以驾驶员施加于转向盘上的体力为转向能源。 动力转向系: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部分动力为转向能源。 转向装置的作用有三点: 1、增大驾驶员作用力 2、改变运动方向 3、把转动变为摆动 接着讲述了转向器的作用及要求、分类、结构。 作用: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和大小,并获得所要求的摆动速度和角度,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向车轮偏转。 要求: 省力、灵活 稳定 传给转向器的反冲力尽可能小,又能自动回正 有间隙调整装置,保证自由行程在规定范围 分类:蜗杆齿扇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蜗杆曲柄双销式转向器,齿轮齿条转向器。 重点讲述了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转向系统的设计、制造所需知识包含在哪些课程中呢? 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 高等数学等等等 可见转向系统的设计极其制造需要依赖很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反应了转向系统是很复杂的,想要完成好转向系统的设计、制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广阔的知识涉猎,才能又完成这项任务资格! 对于未来的转向系统又有如何的发展趋势呢? 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是机械式的转向系统,汽车的转向由驾驶员控制方向盘,通过转向器等一系列机械转向部件实现车轮的偏转,从而实现转向。对于未来汽车的转向系统,动力转向是发展方向。动力转向主要是从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操作轻便性和稳定性出发。动力转向有3种形式:整体式,半分置式及联阀式动力转向结构。目前3种形式各有特点,发现较快,整体式多用于前桥负荷3~8t汽车。从发展趋势上看,国外整体式转向器发展较快,而整体式转向器中转阀结构是目前发展方向。 机制十二班康斌学号2013141411167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目的: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学习,我们都对简单电力系统的正常和故障运行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电力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对电力系统极性分析计算量大,如果手工计算,将花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发生错误。而通过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程序PSASP,我们能对电 力系统潮流以及故障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计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潮流计算部分: 本次实验潮流计算部分包括使用牛顿法对常规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进行计算,以及应用PQ分解法规划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在规划潮流运行方式下,增加STNC-230母线负荷的有功至1.5.p.u,无功保持不变,计算潮流。潮流计算中,需要添加母线并输入所有母线 的数据,然后再添加发电机、负荷、交流线、变压器、支路,输入这些元件的数据。对运行方案和潮流计算作业进行定义,就可以定义的潮流计算作业进行潮流计算。 因为软件存在安装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使用文本支持模式,所以 无法使用PSASP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报告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均使用Visio绘制, 请见谅。 常规潮流计算: 下图是常规模式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在各节点标注电压大小以及相位。 下图为利用复数功率形式表示的各支路功率(参考方向选择数据表格中各支路的i侧母

线至j侧),因为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通过文本支持环境计算出个交流线功率,下图为计算结果。

动力转向系统设计、性能计算[1]

5.3动力转向系统设计、性能计算 为了减轻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和提高行驶安全性,在有些汽车上装设了动力转向机构。 中级以上轿车,由于对其操纵轻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或者可供选装动力转向器的 逐渐增多。转向轴轴载质量超过2.5t 的货车可以采用动力转向,当超过4t 时应该采用动力转向。 5.3.1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1)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随着转向轮阻力的增大(或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必须增大(或减小),称 之为“路感”。 3)当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0.025~0.190kN 时(因汽车形式不同而异),动力转向器就应开始工作。 h F 4)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工作灵敏,即转向盘转动后,系统内压力能很快增长到最大值。 6)动力转向失灵时,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7)密封性能好,内、外泄漏少。 5.3.2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液压式动力转向因为油液工作压力高,动力缸尺寸小、质量小,结构紧凑,油液具有不 可压缩性,灵敏度高以及油液的阻尼作用可吸收路面冲击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1.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 由分配阀、转向器、动力缸、液压泵、贮油罐和油管等组成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根据 分配阀、转向器和动力缸三者相互位置的不同,它分为整体式(见图5—8a)和分置式两类。后者按分配阀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分配阀装在动力缸上的称为联阀式,(见图5—8b);分配阀装在转向器和动力缸之间的拉杆上称为连杆式,(见图5—8c);分配阀装在转向器上的称为半分置式,(见图5—8d)。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职称: 副教授 指导教师:李翠萍职称: 副教授 2014年 01月10日

1 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 潮流计算的目的: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意义: (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2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1.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变压器忽略对地支路等值电路:

2.输电线的数学模型: π型等值电路: 3 数值方法与计算流程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 软件编程,可以求解系统潮流分 布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对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变压器变比和发电厂的电压,求解出合理的潮流分布,最后用matpower 进行潮流分析,将两者进行比较。 牛顿—拉夫逊法 1、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首先对一般的牛顿—拉夫逊法作一简单的说明。已知一个变量X 函数为: 0)(=X f 到此方程时,由适当的近似值) 0(X 出发,根据: ,......)2,1() ()() ()() () 1(='-=+n X f X f X X n n n n 反复进行计算,当) (n X 满足适当的收敛条件就是上面方程的根。这样的方 法就是所谓的牛顿—拉夫逊法。 这一方法还可以做下面的解释,设第n 次迭代得到的解语真值之差,即) (n X 的误差为ε时,则: 0)()(=+εn X f 把)() (ε+n X f 在) (n X 附近对ε用泰勒级数展开 0......)(! 2)()()()(2 )() () (=+''+ '+=+n n n n X f X f X f X f εεε 上式省略去2ε以后部分 0)()()()(≈'+n n X f X f ε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问题解决知识讲解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问题解决 2011年7月31日 FJW提供 1.概述 电厂的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生产过程中的热交换器;②冷却构筑物(冷却塔);③循环水泵及集水池。该系统是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和水质处理。冷却水在冷却生产设备或产品的过程中,水温升高,虽然其物理性状变化不大,但长期循环使用后,水中某些溶解物浓缩或消失、尘土积累、微生物滋长,造成设备、管道内垢物沉积或对金属设备管道腐蚀。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降温和稳定处理等解决方案,才能使循环水系统正常进行,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或改善。 2.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2.1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沉积物 2.2.1沉积物的析出和附着 一般天然水中都含有重碳酸盐,这种盐是冷却水发生水垢附着的主要成分。 在直流冷却水系统中,重碳酸盐的浓度较低。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重碳酸盐的浓度随着蒸发浓缩而增加,当其浓度达到过饱和状态时,或者在经过换热器传热表面使水温升高时,会发生下列反应 Ca(HCO3)2=CaCO3↓+CO2↑+H2O 冷却水在经过冷却塔向下喷淋时,溶解在水中的CO2要逸出,这就促使上述反应向右进行。 CaCO3沉积在换热器传热表面,形成致密的碳酸钙水垢,它的导热性能很差。不同的水垢其导热系数不同,但一般不超过1.16W/(m.K),而钢材的导热系数为46.4-52.2 W/(m.K),可见水垢形成,必然会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水垢附着的危害,轻者是降低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影响产量;严重时,则管道被堵。 2.2设备腐蚀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大量的设备是金属制造的换热器。对于碳钢制成的换热器,长期使用循环冷却水,会发生腐蚀穿孔,其腐蚀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2.2.1冷却水中溶解氧引起的电化学腐蚀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与空气能充分的接触,因此水中溶解的氧气可达饱和状态。当碳钢与溶有氧气的冷却水接触时,由于金属表面的不均一性和冷却水的导电性,在碳钢表面会形成许多腐蚀微电池,微电池的阳

转向系统计算报告

目录 1.概述 (1) 1.1任务来源 (1) 1.2转向系统基本介绍 (1) 1.3转向系统结构简图 (1) 2.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1) 3.最小转弯半径 (2) 4.转向系传动比的计算 (3) 5.转向系载荷的确定 (3) 5.1原地转向阻力矩 M (3) r 5.2车轮回正阻力矩Ms (3) 5.3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 F (3) k 6.转向管柱布置的校核 (4) 6.1转向管柱布置角度的测量 (4) 6.2转向管柱角速度及力矩波动计算 (4) 6.3转向管柱固有频率要求 (7) 7.结论 (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任务来源 根据6430车型设计开发协议书, 6430项目是一款全新开发的车型,需对转向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1.2转向系统基本介绍 转向管柱为角度不可调式管柱,转向机采用结构简单、布置容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 转向盘采用软发泡三辐式,轮辐中间有一块大盖板,打开时可拆装调整转向盘。 1.3转向系统结构简图 2.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轮胎规格为185R14LT ,层级为8。轮辋偏置距为+45mm ,负荷下静半径为304㎜,滚动半径约317mm ,满载下前胎充气压力240KPa 。 3.最小转弯半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汽车在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条件下以低速转弯时前外轮中心与地面接触点的轨迹构成圆周半径,它在汽车转向角达到最大时取得。 转弯半径越小,则汽车转向所需场地就愈小,汽车的机动性就越好。为了避免在汽车转向时产生的路面对汽车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过快磨损,要求转向系能保证在汽车转向时,所有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作纯滚动。此时,内转向轮偏转角β应大于外转向轮偏转角α,在车轮为绝对刚体的假设条件下,角α与β的理想关系式应是: L ctg ctg K +=βα 式中: K —两侧主销轴线与地面相交点之间的距离; L —轴距。 3.1按外轮最大转角 C L R += α sin 1 =5194.9(mm ) 3.2按内轮最大转角 C KL K L R +++=2 1 222]tan 2)sin [(ββ =5912.3(mm )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发动机冷却系统总体参数设计

一、冷却系统说明 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计 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计 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计 五、水泵总成参数设计 六、橡胶水管参数设计 七、节温器选择 八、冷却液选择 一、冷却系统说明 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 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 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 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 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 8)密封好,不得漏气、漏水; 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1. 手算过程 已知: 节点1:PQ 节点, s(1)= -0.5000-j0.3500 节点2:PV 节点, p(2)=0.4000 v(2)=1.0500 节点3:平衡节点,U(3)=1.0000∠0.0000 网络的连接图: 0.0500+j0.2000 1 0.0500+j0.2000 2 3 1)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由2000.00500.012j Z += ? 71.418.112j y -=; 2000.00500.013j Z += ? 71.418.113j y -=; ∴导纳矩阵中的各元素: 42.936.271.418.171.418.1131211j j j y y Y -=-+-=+=; 71.418.11212j y Y +-=-=; 71.418.11313j y Y +-=-=; =21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2122j y Y -==; 002323j y Y +=-=; =31Y 71.418.11313j y Y +-=-=; =32Y 002323j y Y +=-=; 71.418.13133j y Y -==; ∴形成导纳矩阵B Y : ?? ?? ? ?????-++-+-+-+-+--=71.418.10071.418.10071.418.171.418.171.418.171.418.142.936.2j j j j j j j j j Y B 2)计算各PQ 、PV 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及PV 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 取:000.0000.1)0(1)0(1)0(1j jf e U +=+= 000.0000.1)0(2) 0(2)0(2j jf e U +=+= 节点3是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 +=+=为定值。 ()()[] ∑==++-=n j j j ij j ij i j ij j ij i i e B f G f f B e G e P 1 )0()0()0()0()0()0() 0(;

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

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使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和各种行驶状态下都能有效的控制温度,其中水套是整个冷却系统的关键部分。本文为发动机冷却系设计计算分析,水套计算分析由AVL 公司的FIRE 软件完成。通过CFD 计算,可以得到水套整个流场(速度、压力、温度以及HTC 等)分布。通过速度场可以识别出滞止区、速度梯度大的区域,通过温度分布可以分析可能产生气泡的位置,通过换热系数的分布可以评估水套的冷却性能,通过压力分布可以显示出压力损失大的区域。本文针对功率点进行了计算。 1.散热量的计算 在设计或选用冷却系统的部件时,就是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Q W 为原始数据,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和散热器。 1.1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 因此在计算时,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或参照类似发动机的实测数据进行估算。在采用经验公式估算时,Q W 估算公式为:)/(3600s kJ A h N g Q n e e W = (1) 式中:A —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 g e —内燃机燃料消耗率( kg/kW ·h); N e —内燃机功率(kW); h n —燃料低热值(kJ/kg)。 根据表1CK14发动机总功率实验数据:6000rpm 时,N e =70.2kW, g e =340.8 g/kW ·h, 汽油机热量理论计算一般A=0.23~0.30,但随着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提高,热效率也不断提高,根据同类型机型热平衡试验数据反运算,A 值一般在0.15左右。 汽油低热值h n =43100 kJ/kg, A 选取0.15,故对于CK14发动机标定功率下散热量: KW Q W 433600 431002.703408.015.0≈???=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密级:版本/更改状态:第一版/0 编号: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CC6460K/KY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

目录 1 系统概述????????????????????????????????????????????????????????????????????????????????????????????????????????????????1 2 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计设计要求????????????????????????????????????????????????????????2 3 转向系统设计过程????????????????????????????????????????????????????????????????????????????????????????????????2 3.1 最小转弯半径计算?????????????????????????????????????????????????????????????????????????????????????????2 3.2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3 3.3 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3 3. 4 转向系的内外轮转角?????????????????????????????????????????????????????????????????????????????????????4 3. 5 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5 3.5.1 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5 3.5.2 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6 4 结论说明????????????????????????????????????????????????????????????????????????????????????????????????????????????????7 5 参考文献????????????????????????????????????????????????????????????????????????????????????????????????????????????????8

冷却系统计算

冷却系统计算 一、 闭式强制冷却系统原始参数 都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 Q W 为原始数据,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 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散热器、风扇 1.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初估Q W ,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3600 h N g Q u e e W A (千焦/秒) (1-1) A ---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对汽油机A=0.23~0.30, 对柴油机A=0.18~0.25 g e ---内燃机燃料消耗率(千克/千瓦.小时) N e ---内燃机功率(千瓦) h u ---燃料低热值(千焦/千克) 如果内燃机还有机油散热器,而且是水油散热器,则传入冷却系统中的热量,也应将传入机油中的热量计算在冷却系统中,则按上式计算的热量Q W 值应增大5~10% 一般把最大功率(额定工况)作为冷却系统的计算工况,但应该对最大扭矩工况进行验算,因为当转速降低时可能形成蒸汽泡(由于气缸体水套中压力降低)和内燃机过热的现象。 具有一般指标的内燃机,在额定工况时,柴油机g e 可取0.21~0.27千克/千瓦.小时,汽油机g e 可取0.30~0.34千克/千瓦.小时,柴油和汽油的低热值可分别取41870千焦/千克和43100千焦/千克,将此值带入公式即得 汽油机Q W =(0.85~1.10)N e 柴油机Q W =(0.50~0.78)N e

车用柴油机可取Q W=(0.60~0.75)N e,直接喷射柴油机可取较小值,增压的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由于扫气的冷却作用,加之单位功率的冷却面积小,可取Q =(0.50~0.60)N e,精确的Q W应通过样机的热平衡试验确定。 W 取Q W=0.60N e 考虑到机油散热器散走的热量,所以Q W在上式计算的基础上增大10% 额定功率: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0.6*309=185.4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203.94千焦/秒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0.6*266=159.6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75.56千焦/秒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0.6*225=135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48.5千焦/秒 最大扭矩: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0.6*250=150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65千焦/秒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0.6*245=147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61.7千焦/秒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0.6*180=108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118.8千焦/秒 2.冷却水的循环量 根据散入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可以算出冷却水的循环量V W

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赛事简介和设计目的及意义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中国FSAE”)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能够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的比赛。 2010年第一届中国FSAE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二十所大学汽车院系、国内领先的汽车传媒集团——易车(BITAUTO)联合发起举办。中国FSAE秉持“中国创造擎动未来”的远大理想,立足于中国汽车工程教育和汽车产业的现实基础,吸收借鉴其他国家FSAE 赛事的成功经验,打造一个新型的培养中国未来汽车产业领导者和工程师的交流盛会,并成为与国际青年汽车工程师交流的平台。中国FSAE致力于为国内优秀汽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搭建公共平台,通过全方位考核,提高学生们的设计、制造、成本控制、商业营销、沟通与协调等五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汽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期的人才积蓄,促进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战略方向迈进。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FSAE方程式赛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目的在于设计一套适用于FSAE方程式赛车的转向传动机构,配合其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及其他机构使赛车的性能满足大赛的要求。当然,通过此次设计,也可以让我回顾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自己大学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总结,使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的汽车产业人才。二.国内外赛车转向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 赛车在行驶中,经常需要改变行驶方向,这就需要有一套用来控制赛车行驶方向的机构,这套机构称为赛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赛车行驶方向的改变是由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而改变转向轮的偏转角度来实现的。赛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完全靠驾驶员手力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机械转向系统。借助动力来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动力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2.1.机械转向系统 机械转向系统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动力,又称为人力转向系统。机械转向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驾驶员操纵转向器工作的机构叫做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等机件。转向轴下端的蜗杆与扇形齿轮构成转向器。转向器是一个减速增矩机构,经转向器放大的力矩传给转向传动机构。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横拉杆、左右梯形臂等机件构成转向传动机构。前轴的两端和转向节分别由主销a 和h铰接在一起,转向节上连有左右梯形臂,两臂铰接在转向横拉杆L。当一个转向节转动时,另一个转向节也随着变位,实现赛车转向。但两个车轮转动的角度不同,因为前轴、转向横拉杆、左右梯形臂所形成的四边形不是矩形而是梯形。 2.2.动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作为转向动力.并且以发动机动力作为主要动力。动力转向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成的。转向加力装置包括转向油罐、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等。转向油泵由发动机驱动,以产生高压油液。 当驾驶员逆时针转动转向盘时,转向摇臂将拉动转向直拉杆向前运动,转向直拉杆的拉力作用在转向节臂上,使左侧转向节及左侧转向轮绕主销向左偏转一个角度,同时通过梯形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20 15 ——20 16 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无实验地点: 2334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 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内容 1.电力线路建模 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15.2mm,三相导 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 别为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 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1-1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 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线路额定电压电阻 (欧/km) 电抗 (欧/km) 电纳 (S/km) 线路长度 (km) L1(架空线)220kv 0.08 0.406 2.81*10-6 200 L2(架空线)110kV 0.105 0.383 2.81*10-6 60 L3(架空线)10kV 0.17 0.38 忽略15 变压器额定容量P k(kw) U k% I o% P o(kW) T1 180MVA 893 13 0.5 175 T2 63MVA 280 10.5 0.61 60 三.实验设备 1.PC一台 2.Matlab软件

冷却系统计算

冷却系统计算 一、 闭式强制冷却系统原始参数 都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Q W 为原始数据,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散热器、风扇 1.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初估Q W ,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3600 h N g Q u e e W A (千焦/秒) (1-1) A ---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对汽油机A=~,对柴油机A=~ g e ---内燃机燃料消耗率(千克/千瓦.小时) N e ---内燃机功率(千瓦) h u ---燃料低热值(千焦/千克) 如果内燃机还有机油散热器,而且是水油散热器,则传入冷却系统中的热量,也应将传入机油中的热量计算在冷却系统中,则按上式计算的热量Q W 值应增大5~10% 一般把最大功率(额定工况)作为冷却系统的计算工况,但应该对最大扭矩工况进行验算,因为当转速降低时可能形成蒸汽泡(由于气缸体水套中压力降低)和内燃机过热的现象。 具有一般指标的内燃机,在额定工况时,柴油机g e 可取~0.27千克/千瓦.小时,汽油机g e 可取~0.34千克/千瓦.小时,柴油和汽油的低热值可分别取41870千焦/千克和43100千焦/千克,将此值带入公式即得 汽油机Q W =(~)N e 柴油机Q W =(~)N e 车用柴油机可取Q W =(~)N e ,直接喷射柴油机可取较小值,增压的直接喷射式柴

油机由于扫气的冷却作用,加之单位功率的冷却面积小,可取Q W =(~)N e ,精确的Q W 应通过样机的热平衡试验确定。 取Q W =N e 考虑到机油散热器散走的热量,所以Q W 在上式计算的基础上增大10% 额定功率: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 =*309=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 =千焦/秒 ∴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 =*266=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 =千焦/秒 ∴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 =*225=135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 =千焦/秒 最大扭矩: ∴ 对于420马力发动机Q W =*250=150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 =165千焦/秒 ∴ 对于360马力发动机Q W =*245=147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 =千焦/秒 ∴ 对于310马力发动机Q W =*180=108千焦/秒 增大10%后的Q W =千焦/秒 2.冷却水的循环量 根据散入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可以算出冷却水的循环量V W c t Q V w w w W W γ?= (米3/秒) (1-2) 式中 t w ?---冷却水在内燃机中循环时的容许温升,对现代强制循环冷却系,可

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应用

产品应用 应用一:空压站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空压站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主要服务于水冷空压机、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等设备的冷却。闭式冷却系统主要包括闭式冷却塔、循环水泵组、稳压排气装置、防冻装置、自动调节控制可视系统。 应用二:制冷站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制冷站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主要服务于水冷制冷机组、机房空间、设备运行车间等空间的冷却。闭式冷却系统主要包括闭式冷却塔、循环水泵组、稳压蓄冷水箱、防冻装置、自动调节控制可视系统。

应用三:中频电炉炉体和电源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中频电炉在日常工作中,炉体和电源需要循环水来冷却,带走多余的热量。 应用四:液压站液压油的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液压站液压油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将此热量带走,来稳定液压油的温度,保证液压油的性能。闭式冷却系统主要包括闭式冷却塔、循环水泵组、稳压排气装置、膨胀水箱、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防冻装置、自动调节控制可视系统。

应用五:大功率变频器及机房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由于大功率变频器(或机房其他设备)在运行中有2%-4%左右的损耗,这些损耗都变成热量,如果不及时将热量导出变频室,将危害变频器的正常运行。闭式冷却系统主要包括闭式冷却塔、循环水泵组、稳压排气装置、空气处理机、防冻装置、自动调节控制可视系统。 采用风道将变频器内热风直接引入空气处理机组降温过滤处理后,送出35~40℃ 冷却风循环进入变频器内;同时热风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内的铜管翅片式表冷器把热量间接换热传递给循环水,空气处理机组出来的热水进入闭式冷却塔蒸发冷却散热后回到空气处理机组。 由于闭式循环冷却系统的循环冷却水在密闭的管路内循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效的保护了循环水水质,避免了换热器结垢,堵塞,清洗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具备清洁、节能、低水耗的优点,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焊接系统、涂装系统、连铸结晶、注塑机、真空泵、单晶炉、多晶炉等系统及设备的冷却。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附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 (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211 学号:1121210205 学生:郝阳 指导教师:艳波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5年7月4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 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 5.思考题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本人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在分析过程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同时我对用来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试探法,用来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改进欧拉法有了一些使用心得。这与手算系统短路电流时使用的网络化简方法大大不同。 在学习中,参照潮流程序,我加深了对节点导纳矩阵建立方法的理解与学习,巩固了不同类型短路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序电压、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基于matlab软件的计算。利用小干扰分析法判别静态稳定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也可以使用特征根判别的方法。二者都能够判断,在书中的例题中使用的是劳斯判据,但是,特征根判别放法更适合在matlab软件的环境下使用,因为该软件提供了计算矩阵特征根的函数,使用起来简便易懂。利用改进欧拉法计算最大切除角或切除时间虽然比较方便,但是由于计算机有效位数的限制而引起的舍入误差随步长的减小以及运算次数的增多而增大。在上机编程中体会比较深的是自己犯的几个错误,比如说在算短路电流时,发电机之路的电流和电压是否要经过相位的变换,在静态稳定计算中的角度是弧度制,在计算中使用的都是标幺值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往往考验的就是自己对电力系统分析中的知识的基础,虽然小但是也非常的重要,往往就是这些错误会令程序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值得我注意和反思。 总的来说,结合我们上学期潮流上机编程的经验,虽然这次用的是matlab,但是明显感觉到对计算机处理电力系统问题的简便,程序的编写也显得更加的轻松和得心应手,体会到matlab软件的强大。经过两个星期的回顾与学习,我巩固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在编程的过程中很深刻的感受到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上对应的例题,知道这些原理,不能仅仅照着书抄公式;同时我也初步掌握了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电力系统。 四、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常鲜戎、书强编,机械工业,2010年1月,第一版; 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庚银,机械工业,2011年,第一版;

计算说明书-XX冷却系统

计算说明书 题目:X X冷却系统 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XX冷却系统计算 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在所有工况下,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冷却系统匹配的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燃油经济性,所以在冷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中,散热器的选型以及风扇的匹配对冷却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便于组织气流,散热器布置在整车的前面,但由于受到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在其前面还布置了空调冷凝器,这会增加风阻,影响散热器的进风量,从而影响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风扇布置在散热器后面,靠风扇电机带动。 1.发动机参数 2.发动机散热量 估算发动机在额定功率点、扭矩点、怠速点的水套散热量: 2.1.发动机额定功率点水套散热量为: Q w=Ag e P e H u=56.94 kW(34 kW ——ZZ 提供,远小于估算值) A-传给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百分比,取 0.25(Q w以实测值为准,A取值一般0.23~0.3) g e-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取290g/kW·h(按万有特性曲线) P e-发动机功率,取65kW(按发动机标定数据) H u-燃料净热值,取43500kJ/kg(RON 93#汽油) 2.2.发动机扭矩点水套散热量为: Q w=Ag e P e H u=40.54 kW(26 Kw—— ZZ 提供,远小于估算值) A-传给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百分比,取

0.25(Q w以实测值为准,A取值一般0.23~0.3) g e-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取280g/kW·h(按万有特性曲线) P e-发动机功率,取47.93kW(按发动机标定数据) 2.3.散热器选择 根据选型的散热器的散热量,验算最大功率点: Q w = kSΔt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W/(m2·℃) 传热系数k受下列因素影响:1、冷却管内冷却液流速;2、散热器的材料和管片的厚度;制造质量;通过散热器芯部的空气流量或风速;经对铝制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进行统计取0.2。 Δt-冷却常数,散热器的内外温差,根据下列关系得到: 冷却液为乙二醇和水50%:50%,其常温沸点108℃,散热器进口温度为50℃。Δt=108℃-50℃=58℃。 S-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根据表三为5.4 m2。 散热器的散热量Q w =62.64 kW>56.94 kW,安全系数为1.1,满足最大功率点散热的使用要求, 表二 YY(1.3L/S11加厚型)散热器参数 YY(1.3L)散热器(芯部尺寸:518×297×34)试验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