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列组合中的分堆与分配问题

排列组合中的分堆与分配问题

排列组合中的分堆与分配问题
排列组合中的分堆与分配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4205998.html,

排列组合中的分堆与分配问题

作者:陈学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13期

摘要:介绍了排列、组合中比较困难的分堆与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从分给的对象和被分的元素是否相同(即有无差别)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分给的对象相同(即无差别)但被分的元素不相同是分堆问题,当各堆的元素数不同时是非平均分堆,一堆一堆的拿开即可;当

集合---排列组合

职 高 数 学 单 元 测 试 集合---排列组合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2分,共38分) 1.从1,2,3,4,5中任选两数组成加法式子,共可组成______个不同的加法式子, 若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二位数,则可组成_______个不同的二位数. 2.计算:0!+5!- C 62+P 62=____ 3.四人排成一列,甲只能站右边第一个位置,则有 种不同站法. 4.1,2,3,4,5中任取2数,可以组成______个两位偶数,如果数字可以重复, 则可组成________个两位偶数. 5.-8和-2的等比中项为________,等差中项为_______ 6.等比数列{a n }中S n =2n+1-2,则此数列的公比q=_________ 7.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n =2-3n 则S 10=__________ 8.集合A={0,1,2,3}的所有真子集有_______个. 9.已知aa 13. 6名护士,3名医生分派到三所不同的学校为学生体检,每校两名护士和一名 医生,则有 种不同的分派方法。 14.已知函数 x a y log 3=的图象过点)9 1 3(,,则a= 二.选择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5.从甲地到乙地,一天中有两班火车,五班汽车开出,则在一天中不同的乘车方 法有 种 A 25 B 52 C 10 D 7 16.某地有4个不同的邮筒,现将三封信投放到邮筒中,则不同的投法有 种 A 34 B 43 C P 43 D C 43 17.4×5×6×……×(n-1)×n ×(n+1)= A C n+1n-3 B (n+1)!-3! C P n+1n-2 D P n+1n-3 18.已知C 202x-7=C 20x ,则x= A 9 B 7 C 9或7 D 5或9 19.三数m-1,2m ,4成等差,则m= A 0 B 1 C 2 D 3 20.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20,则S 9= A 9 B 20 C 90 D 180 21.等比数列:-1,2.......的第8项为 A 256 B -256 C -128 D 128 22.已知等差数列-1,1……则此数列的S 10= A 70 B 80 C 90 D 100 23.函数13sin()25 y x π =--周期和最大值分别为 A 2,3π B ,3π C 4,3π D 3 2,2 π 24.已知平面上有八个点,其中有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此外再无三点共线情形,则 此八点可组成 个三角形。 A 50 B 52 C 54 D 56 三.解答题(25、26、27小题每小题6分,28、29小题,每小题7分,共32分) 25.计算:C 63 +C 62 -P 52 +2-1 +lg2-lg20+cos600

排列组合问题的20种解法

排列组合问题的20种解法 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复习巩固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 m种不同的方法,在 1 第2类办法中有 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n m种不同 2 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 m种不同的方法,做 1 第2步有 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2 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 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 占了这两个位置 . 先排末位共有1 3C 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 4 34288C C A =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 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 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有522522480A A A =种不同的排法 4 4 3

(完整版)排列组合知识点与方法归纳

排列组合知识点与方法归纳 一、知识要点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算原理 (1)分类计算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 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 成这件事共有N= 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 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2.排列 (1)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 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 .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a)排列数的公式: =n(n-1)(n-2)…(n-m+1)= 特例:当m=n时, =n!=n(n-1)(n-2)…×3×2×1规定:0! =1 b)排列数的性质: (Ⅰ) =(Ⅱ) (Ⅲ) 3.组合 (1)定义

a)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b)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 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 (2)组合数的公式与性质 a)组合数公式:(乘积表示) (阶乘表示) 特例: b)组合数的主要性质: (Ⅰ)(Ⅱ) 4.排列组合的区别与联系 (1)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2)注意到获得(一个)排列历经“获得(一个)组合”和“对取出元素作全排列”两个步骤,故得排列数与组合数之间的关系: 二、经典例题 例1、某人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要求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则不同的选购方式是() A .5种 B.6种 C. 7种 D. 8种 解:注意到购买3片软件和2盒磁盘花去320元,所以,这里只讨论剩下的180元如何使用,可从购买软件的情形入手分类讨论:第一类,再买3片软件,不买磁盘,只有1种方法;第二类,再买2片软件,不买磁盘,只有1种方法; 第三类,再买1片软件,再买1盒磁盘或不买磁盘,有2种方法;第四类,不买软件,再买2盒磁盘、1盒磁盘或不买磁盘,有3种方法;于是由分类计数原理可知,共有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一、相临问题——捆绑法 例1.7名学生站成一排,甲、乙必须站在一起有多少不同排法? 解:两个元素排在一起的问题可用“捆绑”法解决,先将甲乙二人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他五人进行排列,并考虑甲乙二人的顺序,所以共有种。 评注:一般地: 个人站成一排,其中某个人相邻,可用“捆绑”法解决,共有种排法。 二、不相临问题——选空插入法 例2.7名学生站成一排,甲乙互不相邻有多少不同排法? 解:甲、乙二人不相邻的排法一般应用“插空”法,所以甲、乙二人不相邻的排法总数应为:种 . 评注:若个人站成一排,其中个人不相邻,可用“插空”法解决,共有种排法。 三、复杂问题——总体排除法 在直接法考虑比较难,或分类不清或多种时,可考虑用“排除法”,解决几何问题必须注意几何图形本身对其构成元素的限制。 例3.(1996年全国高考题)正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共7个点,以其中3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解:从7个点中取3个点的取法有种,但其中正六边形的对角线所含的中心和顶点三点共线不能组成三角形,有3条,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3=32个.

四、特殊元素——优先考虑法 对于含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可以考虑优先安排特殊位置,然后再考虑其他位置的安排。 例4.(1995年上海高考题) 1名老师和4名获奖学生排成一排照像留念,若老师不排在两端,则共有不同的排法种. 解:先考虑特殊元素(老师)的排法,因老师不排在两端,故可在中间三个位置上任选一个位置,有种,而其余学生的排法有种,所以共有=72种不同的排法. 例5.(2000年全国高考题)乒乓球队的10名队员中有3名主力队员,派5名队员参加比赛,3名主力队员要安排在第一、三、五位置,其余7名队员选2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那么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种. 解:由于第一、三、五位置特殊,只能安排主力队员,有种排法,而其余7名队员选出2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有种排法,所以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252种. 五、多元问题——分类讨论法 对于元素多,选取情况多,可按要求进行分类讨论,最后总计。 例6.(2003年北京春招)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A ) A.42 B.3 0 C.20 D.12 解:增加的两个新节目,可分为相临与不相临两种情况:1.不相临:共有A62种;2.相临:共有A22A61种。故不同插法的种数为:A62 +A22A61=42 ,故选A。 例7.(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

排列 组合 定义 公式 原理

排列组合公式 久了不用竟然忘了 排列定义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按次序排列,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排列。排列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 P(n,r)表示。排列的个数用P(n,r)表示。当r=n时称为全排列。一般不说可重即无重。可重排列的相应记号为 P(n,r),P(n,r)。 组合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组成一个子集,而不考虑其元素的顺序,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组合。 组合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C(n,r)表示,组合的个数用C(n,r)表示,对应于可重组合 有记号C(n,r),C(n,r)。 一、排列组合部分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在于 (1)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准确理解; (3)计算手段简单,与旧知识联系少,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 (4)计算方案是否正确,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要求我们搞清概念、原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及应用 (1)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 1.加法原理 2.加法原理的集合形式

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2)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 1.乘法原理 2.合理分步的要求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例1:用1、2、3、4、5、6、7、8、9组成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 集合A为数字不重复的九位数的集合,S(A)=9! 集合B为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的集合。 把集合A分为子集的集合,规则为前6位数相同的元素构成一个子集。显然各子集没有共同元素。每个子集元素的个数,等于剩余的3个数的全排列,即3! 这时集合B的元素与A的子集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 S(A)=S(B)*3! S(B)=9!/3! 这就是我们用以前的方法求出的P(9,6) 例2:从编号为1-9的队员中选6人组成一个队,问有多少种选法? 设不同选法构成的集合为C,集合B为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的集合。把集合B分为子集的集合,规则为全部由相同数字组成的数组成一个子集,则每个子集都是某6个数的全排列,即每个子集有6!个元素。这时集合C的元素与B的子集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 S(B)=S(C)*6! S(C)=9!/3!/6! 这就是我们用以前的方法求出的C(9,6) 以上都是简单的例子,似乎不用弄得这么复杂。但是集合的观念才是排列组合公式的来源,也是对公式更深刻的认识。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我们平时数物品的数量时,说1,2,3,4,5,一共有5个,这时我们就是在把物品的集合与集合(1,2,3,4,5)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正是因为物品数量与集合(1, 2,3,4,5)的元素个数相等,所以我们才说物品共有5个。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把这些潜在的思路变得清晰,从而能用它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3:9个人坐成一圈,问不同坐法有多少种?

立体几何中的排列组合问题解法举隅(优.选)

1 / 4word. 立体几何中的排列组合问题解法举隅 立体几何中的排列组合问题在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且常考常新. 因为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要具备排列组合的有关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而是一类既富思考情趣,又融众多知识和技巧于一体且综合性强、灵活性高、难度颇大的挑战性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形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并与排列组合形成对应关系,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重复和遗漏.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供参考. 一、分步求解 例1 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12条直线中,异面直线有( ) A. 12对 B. 24对 C. 36对 D. 48对 解 由于六棱锥的6条侧棱交于一点, 底面六边形的6条边共面, 因而只能将侧 棱与底边相搭配. 第一步, 从6条侧棱中任取一条有1 6C 种; 第二步, 从底面6 条边中与这条侧棱不相交的4条边中任取一条有14C 种, 由乘法原理知有1416C C =24对, 故选B. 二.分类求解 例2 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为A, 从其它顶点与各棱的中点中取3点, 使它们和点A 在同一平面上, 不同取法有( ) A. 30种 B. 33种 C. 36种 D. 39种 解 符合条件的取法可分为两类: ①4个点(含A)在同一个侧面上,有3033 5 C 种;②4个点(含A )在侧棱与对棱中点的截面上,有3种. 由加法原理知不同取法共有33种,故选B. 例3 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端异色,如果只有5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是______.

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要讲究策略,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有序)还是组合 (无序),还是排列与组合混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准确合理地利用两 个基本原则进行“分类与分步”。加法原理的特征是分类解决问题,分类必须满足两个 条件:①类与类必须互斥(不相容),②总类必须完备(不遗漏);乘法原理的特征是分步 解决问题,分步必须做到步与步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确保连续性。分类与分步是解决 排列组合问题的最基本的思想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步”与“类”交叉,有机结 合,可以是类中有步,也可以是步中有类。 以上解题思路分析,可以用顺口溜概括为:审明题意,排(组)分清;合理分类, 用准加乘;周密思考,防漏防重;直接间接,思路可循;元素位置,特殊先行;一题 多解,检验真伪。 (一)特殊元素的“优先安排法” 对于特殊元素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先考虑特殊元素,再考虑其他元素的安排。 在操作时,针对实际问题,有时“元素优先”,有时“位置优先”。 例1: 0,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有几个? 解法一:(元素优先)分两类:第一类,含0,0在个位有2 4A 种,0在十位有1123A A 种; 第二类,不含0,有1 223A A 种。 故共有2111242323(A A A )+A A 30+=种。 注:在考虑每一类时,又要优先考虑个位。 解法二:(位置优先)分两类:第一类,0在个位有2 4A 种;第二类,0不在个位,先从两 个偶数中选一个放个位,再选一个放百位,最后考虑十位,有1 11233A A A 种。 故共有2 1114233A +A A A =30 (二)总体淘汰法 对于含有否定词语的问题,还可以从总体中把不符合要求的除去,此时应注意既 不能多减也不能少减,例如在例1中也可以用此法解答: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的全排列 为3 5A ,排好后发现0不能在首位,而且3和5不能排在末尾,这两种不合题意的排法 要除去,故有30个偶数. (三)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 解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应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事情的发生的连续 过程分步,做到分类标准明确,分布层次清楚,不重不漏. 例2:5个人从左到右站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乙不站第二个位置,不同的站法有 解:由题意,可先安排甲,并按其进行分类讨论: (1)若甲在第二个位置上,则剩下的四人可自由安排,有4 4A 种方法; (2)若甲在第三个或第四个位置上,则根据分布计数原理不同的站法有1 13333A A A 种站法; 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不同的站法共有:2113 4333A A A A 78+=种. (四)相邻问题:捆绑法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排列的问题,可先将相邻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作一个元素再与其 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 例3: 5个男生3个女生排成一列,要求女生排一起,共有几种排法? 解:先把3个女生捆绑为一个整体再与其他5个男生全排列。同时,3个女生自身也应 全排列。由乘法原理共有6363A A 种。 (五)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

6、排列组合问题之分组分配问题(两个五个方面)(2)

排列组合问题之分组分配问题 (一)(五个方面) 一、非均匀分组(分步组合法) “非均匀分组”是指将所有元素分成元素个数彼此不相等的组。 例1、7人参加义务劳动,按下列方法分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①分成3组,分别为1人、2人、4人; ②选出5个人分成2组,一组2人,另一组3人。 解:①先选出1人,有17C 种,再由剩下的6人选出2人,有2 6C 种,最后由剩下的4人为一 组,有44C 种。由分步计数原理得分组方法共有124764105C C C =(种) 。 ②可选分同步。先从7人中选出2人,有27C 种,再由剩下的5人中选出3人,有35C 种,分组方法共有2375210C C =(种) 。也可先选后分。先选出5人,再分为两组,由分步计数原理得分组方法共有523753210C C C =(种) 。 二、均匀分组(去除重复法) “均匀分组”是指将所有元素分成所有组元素个数相等或部分组元素个数相等的组。 ㈠全部均匀分组(去除重复法) 例2、7人参加义务劳动,选出6个人,分成2组,每组都是3人,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解:可选分同步。先选3人为一组,有37C 种;再选3人为另一组,有3 4C 种。又有2组都 是3人,每22 A 种分法只能算一种,所以不同的分法共有33 74 2 2 70C C A =(种)。 也可先选后分。不同的分法共有336 63 7 2 2 70C C C A ?=(种)。 ㈡部分均匀分组(去除重复法) 例3、10个不同零件分成4堆,每堆分别有2、2、2、4个,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解:分成2、2、2、4个元素的4堆,分别有210C 、28C 、26C 、4 4C 种,又有3堆都是2个 元素,每3 3A 种分法只能算一种,所以不同的分组方法共有 2224 108643 3 3150C C C C A ?=(种)。 【小结:不论是全部均匀分组,还是部分均匀分组,如果有m 个组的元素是 均匀的,都有m m A 种顺序不同的分法只能算一种分法。】 三、编号分组 ㈠非均匀编号分组(分步先组合后排列法) 例4、7人参加义务劳动,选出2人一组、3人一组,轮流挖土、运土,有多少种分组方法? 解:分组方法共有232 752420C C A =(种) 。

排列组合的基本理论和公式

排列组合的基本理论和公式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如231与213是两个排列,2+3+1的和与2+1+3的和是一个组合. (一)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方法.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这里要注意区分两个原理,要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是有n类办法,是分类问题,第一类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因此用加法原理;做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联系的步骤,依次相继完成,这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这样完成一件事的分“类”和“步”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也将两个原理区分开来. (二)排列和排列数 (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排列的意义可知,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必须完全相同,这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判断两个排列是否相同的方法. (2)排列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 当m=n时,为全排列Pnn=n(n-1)(n-2)…3·2·1=n! (三)组合和组合数 (1)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从组合的定义知,如果两个组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不管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只有当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时,才是不同的组合. (2)组合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

排列与组合典型问题及方法(含答案)

排列与组合——四类典型问题 一、摸球问题 1、袋中装有6只黑球,4只白球,现从中任取4只球 (1)正好2只黑球,2只白球的不同取法共多少种?90 (2)至少有3只黑球的不同取法共有多少种?95 (3)至多有1只黑球的不同取法共有多少种?25 2、从0,1,2,…,9这十个数字中任取五个不同数字 (1)正好两个奇数,三个偶数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100 (2)至多有两个奇数的取法有多少种?126 (3)取出的数中含5但不含3的取法有多少种?70 二、排队问题 1、某排共有七个座位,安排甲乙丙三人就坐 (1)共有多少种不同就坐方法?210 (2)三人相邻(即三个座位相连)的就坐方法有多少种?30 (3)三人不相邻(任意两人中间都有空位)的就坐方法共多少种?60 2、袋中装有5只白球,6只黑球,依次取4只 (1)每次取1只(取后不放回)则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7920 (2)每次取1只(取后放回)则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14641 (3)每次取1只(取后不放回)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取法共有多少种?3600 (4)每次取1只(取后放回)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取法共有多少种?6655 3、由0,1,2,3,4,5, (1)可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不同三位偶数?52 (2)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偶数(允许有重复数字)?90 (3)可组成多少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允许有重复数字)?60 三、分房问题(n个人生日问题、投信问题) 1、10个人进入8个房间,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进入方法?810 2、从4名候选人中,评选出1名三好学生,1名优秀干部,1名先进团员,若允许1人同时得几个称号,则不同的评选方案共有多少种?43 四、分组问题 1、分配9个人去完成甲、乙、丙三项任务 (1)甲任务需2人,乙任务需3人,丙任务需4人,则不同的选派方法共有多少种? C C C (2)甲任务需2人,乙任务需2人,丙任务需5人,则不同的选派方法共有多少种?225 975

排列组合公式 全

排列组合公式 排列定义???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按次序排列,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排列。排列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 P(n,r)表示。排列的个数用P(n,r)表示。当r=n时称为全排列。一般不说可重即无重。可重排列的相应记号为 P(n,r),P(n,r)。 组合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组成一个子集,而不考虑其元素的顺序,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组合。 组合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C(n,r)表示,组合的个数用C(n,r)表示,对应于可重组合 有记号C(n,r),C(n,r)。 一、排列组合部分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在于 (1)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准确理解; (3)计算手段简单,与旧知识联系少,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 (4)计算方案是否正确,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要求我们搞清概念、原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及应用 (1)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 1.加法原理 2.加法原理的集合形式

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2)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 1.乘法原理 2.合理分步的要求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例1:用1、2、3、4、5、6、7、8、9组成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 集合A为数字不重复的九位数的集合,S(A)=9! 集合B为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的集合。 把集合A分为子集的集合,规则为前6位数相同的元素构成一个子集。显然各子集没有共同元素。每个子集元素的个数,等于剩余的3个数的全排列,即3! 这时集合B的元素与A的子集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 S(A)=S(B)*3! S(B)=9!/3! 这就是我们用以前的方法求出的P(9,6) 例2:从编号为1-9的队员中选6人组成一个队,问有多少种选法? 设不同选法构成的集合为C,集合B为数字不重复的六位数的集合。把集合B分为子集的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答技巧和记忆方法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排列组合,解题策略 ①分堆问题; 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错位法、剪截法(隔板法)、捆绑法、剔除法、插孔法、消序法(留空法). 一、相临问题——捆绑法 例1.7名学生站成一排,甲、乙必须站在一起有多少不同排法? 解:两个元素排在一起的问题可用“捆绑”法解决,先将甲乙二人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他五人进行排列,并考虑甲乙二人的顺序,所以共有种。 评注:一般地: 个人站成一排,其中某个人相邻,可用“捆绑”法解决,共有种排法。 二、不相临问题——选空插入法 例2.7名学生站成一排,甲乙互不相邻有多少不同排法? 解:甲、乙二人不相邻的排法一般应用“插空”法,所以甲、乙二人不相邻的排法总数应为:种 . 评注:若个人站成一排,其中个人不相邻,可用“插空”法解决,共有种排法。 三、复杂问题——总体排除法 在直接法考虑比较难,或分类不清或多种时,可考虑用“排除法”,解决几何问题必须注意几何图形本身对其构成元素的限制。 例3.(1996年全国高考题)正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共7个点,以其中3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解:从7个点中取3个点的取法有种,但其中正六边形的对角线所含的中心和顶点三点共线不能组成三角形,有3条,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3=32个. 四、特殊元素——优先考虑法 对于含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可以考虑优先安排特殊位置,然后再考虑其他位置的安排。

例4.(1995年上海高考题) 1名老师和4名获奖学生排成一排照像留念,若老师不排在两端,则共有不同的排法种. 解:先考虑特殊元素(老师)的排法,因老师不排在两端,故可在中间三个位置上任选一个位置,有种,而其余学生的排法有种,所以共有=72种不同的排法. 例5.(2000年全国高考题)乒乓球队的10名队员中有3名主力队员,派5名队员参加比赛,3名主力队员要安排在第一、三、五位置,其余7名队员选2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那么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种. 解:由于第一、三、五位置特殊,只能安排主力队员,有种排法,而其余7名队员选出2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有种排法,所以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252种. 五、多元问题——分类讨论法 对于元素多,选取情况多,可按要求进行分类讨论,最后总计。 例6.(2003年北京春招)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A ) A.42 B.30 C.20 D.12 解:增加的两个新节目,可分为相临与不相临两种情况:1.不相临:共有A62种;2.相临:共有A22A61种。故不同插法的种数为:A62 +A22A61=42 ,故选A。 例7.(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地区不得使用同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多少种?(以数字作答) 解:区域1与其他四个区域相邻,而其他每个区域都与三个区域相邻,因此,可以涂三种或四种颜色.用三种颜色着色有=24种方法, 用四种颜色着色有=48种方法,从而共有24+48=72种方法,应填72. 六、混合问题——先选后排法 对于排列组合的混合应用题,可采取先选取元素,后进行排列的策略. 例8.(2002年北京高考)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车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种B.种

解决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

高考数学轻松搞定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 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和分类计数原理。 2.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综合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复习巩固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 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 先排末位共有13C ,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434288C C A = C 1 4 A 3 4 C 1 3 位置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若以元素分析为主,需 先安排特殊元素,再处理其它元素.若以位置分析为主,需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处理其它位置。若有多个约束条件,往往是考虑一个约束条件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它条件

排列组合中分组(分堆)与分配问题

太奇MBA 数学助教 李瑞玲 一.分组(分堆)与分配问题 将n 个不同元素按照某些条件分配给k 个不同的对象,称为分配问题,又分为定向分配和不定向分配两种问题。 将n 个不同元素按照某些条件分成k 组,称为分组问题。分组问题有不平均分组,平均分组,部分平均分组三情况。 分组问题和分配问题是有区别的,前者组与组之间只要元素个数相同是不区分的,而后者即使两组的元素个数相同,但因所要分配的对象不同,仍然是可区分的。对于后者必须先分组后排列。一.基本的分组问题 例1.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1)每组两本(均分三组)(平均分组问题)(2)一组一本,一组两本,一组三本(不平均分组问题)(3)一组四本,另外两组各一本 (部分平均分组问题) 分析:(1)分组和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分组数为90222426=C C C ,而这90种分组方法实际上重复了6次。现把六本不同的书标上 6,5,4,3,2,1六个号码,先看一下这种情况: (1,2)(3,4)(5,6)(1,2)(5,6)(3,4)(3,4)(1,2)(5,6)(3,4)(5,6)(1,2)(5,6)(1,2)(3,4) (5,6)(3,4)(1,2) 由于书是均匀分组的,三组的本数都一样,又与顺序无关,所以这种

情况下这六种分法是同一种分法,于是可知重复了6次。以上的分组实际上加入了组的顺序,同理其他情况也是如此,因此还应取消分组 的顺序,即除以3 3 P ,于是最后知分法为156 90 332 22426==P C C C . (2)先分组,分组方法是603 32516=C C C ,那么还要不要除以33P ???(很 关键的问题) 由于每组的书的本数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会出现相同的分法,即 共有60332516=C C C 。 (3)先分组,分组方法是30111246=C C C ,这其中有没有重复的分法???(需 要好好考虑) 现还把六本不同的书标上6,5,4,3,2,1六个号码,先看以下情况1)先取四本分一组,剩下的两本,一本一组,情况如下(1,2,3,4)5 6 (1,2,3,4)6 5 2)先取一本分一组,再取四本分一组,剩余的一本为一组,情况如下 5 (1,2,3,4)6 6(1,2,3,4)5 3)先取一本分一组,再取一本为一组,剩下的四本为一组,情况如下 5 6(1,2,3,4) 6 5(1,2,3,4) 由此可知每一种分法重复了2次,原因是其中两组的的书的本数都是一本,这两组有了顺序,需要把分组的顺序取消掉,而四本的那一组,由于书的本数不一样,不可重复,故最后的结果为

有限集合上的组合数学问题

2012有限集合上的组合数学问题 知识点: 1.偏序集合基本概念 一个集合A 是所谓偏序的,是指它上面定义了一个二元关系“ ”满足下列条件: 1.若y x 且x y 同时成立,则y x =(反对称律) 2.若,y x z y ,则z x (传递律) 3.对于A 的每一个x ,都有x x (反身律) 4. .,y x y x y x ≠?< 特别地,如果每一对元素之间存在关系 ,则称其为一个全序集合。 这里,符号"" 读作“小于等于”。 假定),( A 是一个有限的偏序集合。由A 中两两不可比较的元素所组成的子集合称为“不可比集合”(或象一些学者所讲的,“反链”);包含元素最多的不可比集合称为“最大不可比集合”(或极大“反链”)。用 M 表示一个最大不可比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2.偏序集合基本问题和定理。 定理1(Dilworth 定理).在将偏序集合A 分解成不相交链(相交亦可)的并时,所需要的链的最少个数m 等于A 的最大不可比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 注意:(1)这是组合数学理论中的又一个“最大=最小”的定理,用它可以轻易地推出例7-15中的结论。 与Menger 定理,“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和二部图中的“K ' 'o nig 定理”遥相呼应。其实,这些“最大=最小”型的结论之间存在者一定的蕴涵或等价关系。 (2)由于这个结果是如此重要,我们有必要再给出一个快捷的证明(注意:快捷而简单的证明不一定是“好”的证明!因为它的过于简单的过程会掩盖一些事务的本质。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往往忽视这一点。)下面这个证明来自于https://www.doczj.com/doc/ce4205998.html,erberg 在1967年的篇文章。 证明2:设P 是一个有限偏序集合。P 中划分为不相交的链的最小个数m =P 中的一个反链所含元素的最大个数。 显然有M m ≥。对于||P 实行数学归纳。当||P =0时定理显然成立。令C 是一个极大链。如果C P -的每一个反链至多包含1-M 个元素,则定理成立。因此,设},...,,{21M a a a 为C P -的一个反链。我们定义: }.,|{i a x i P x S ?∈=- 类似第可以定义+ S 。因为C 的及大性,所以C 中的最大元素不再- S 里面。故,按照归纳假定,- S 是M

排列组合经典:涂色问题

高考数学中涂色问题的常见解法及策略 与涂色问题有关的试题新颖有趣,近年已经在高考题中出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解决涂色问题方法技巧性强且灵活多变,因而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观察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拟总结涂色问题的常见类型及求解方法 一.区域涂色问题 1、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对各个区域分步涂色,这是处理染色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1。用5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标①、②、③、④的各部分涂色,每部分只涂一种颜色,相邻部分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多少种? 分析:先给①号区域涂色有5种方法,再给②号涂色有4种方法,接着给③号涂色方法有3种,由于④号与①、②不相邻,因此④号有4种涂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涂色方法有5434240???= 2、 根据共用了多少种颜色讨论,分别计算出各种出各种情形的种数,再用加法原理求出不同的涂色 方法种数。 例2、四种不同的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的6 个区域,且相邻两个区域不能同色。 分析:依题意只能选用4种颜色,要分四类: (1)②与⑤同色、④与⑥同色,则有44 A ; (2 )③与⑤同色、④与⑥同色,则有44 A ; (3)②与⑤同色、③与⑥同色,则有44 A ; (4)③与⑤同色、② 与④同色,则有 44A ;(5)②与④同色、③与⑥同色,则有44A ; 所以根据加法原理得涂色方法总数为54 4A =120 例3、如图所示,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 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一颜色, 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方法共有多少种? 分析:依题意至少要用3种颜色 1) 当先用三种颜色时,区域2与4必须同色, 2) 区域3与5必须同色,故有3 4A 种; 3) 当用四种颜色时,若区域2与4同色, 4) 则区域3与5不同色,有4 4A 种;若区域3与5同色,则区域2与4不同色,有4 4A 种,故用四种颜色时共有2 44 A 种。由加法原理可知满足题意的着色方法共有 34 A +24 4A =24+2?24=72 3、 根据某两个不相邻区域是否同色分类讨论,从某两个不相邻区域同色与不同色入手,分别计算出 两种情形的种数,再用加法原理求出不同涂色方法总数。 例4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区域内,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相邻两个区域涂不同的颜色,如果颜色可以反复使用,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分析:可把问题分为三类: (1) 四格涂不同的颜色,方法种数为45A ; (2) 有且仅两个区域相同的颜色, (3) 即只 有一组对角小方格涂相 同的颜色,涂法种数为 12542C A ; 5) 两组对角小方格分别涂相同的颜色,涂法种数为 25A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史上最全的难题排列组合大全(1)

史上最全的排列组合难题大总结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 两个位置 . 先排末位共有1 3C 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 4 34288C C A =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 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 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有522522480A A A =种不同的排法 4 4 3

练习题:某人射击8枪,命中4枪,4枪命中恰好有3枪连在一起的情形的不同种数为 20 三.不相邻问题插空策略 例3.一个晚会的节目有4个舞蹈,2个相声,3个独唱,舞蹈节目不能连续出场, 则节目的出场顺序有多少种 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排2个相声和3个独唱共有55A 种,第二步将4舞蹈插 入第一步排好的6个元素中间包含首尾两个空位共有种4 6A 不同的方法, 由分步计数原理,节目的不同顺序共有54 56A A 种 练习题: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新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且两个新节目不相邻,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30 四.定序问题倍缩空位插入策略 例人排队,其中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解:(倍缩法)对于某几个元素顺序一定的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 他元素一起进行排列,然后用总排列数除以这几个元素之间的 全排列数,则共有不同排法种数是:73 73/A A (空位法)设想有7把椅子让除甲乙丙以外的四人就坐共有4 7A 种方法,其 余的三个位置甲乙丙共有 1种坐法,则共有4 7A 种方法。 思考:可以先让甲乙丙就坐吗 (插入法)先排甲乙丙三个人,共有1种排法,再把其余4四人依次插入共 有 方法 练习题:10人身高各不相等,排成前后排,每排5人,要求从左至右身高逐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