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抗菌剂,针织品抗菌剂,布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防臭抗菌剂,面料抗菌整理剂,布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剂

棉抗菌剂,针织品抗菌剂,布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防臭抗菌剂,面料抗菌整理剂,布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剂

棉抗菌剂,针织品抗菌剂,布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防臭抗菌剂,面料抗菌整理剂,布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剂
棉抗菌剂,针织品抗菌剂,布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防臭抗菌剂,面料抗菌整理剂,布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剂

棉抗菌剂,针织品抗菌剂,布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防臭抗菌剂,面料抗菌整理剂,布料抗菌消臭剂,抗菌剂

纤维用抗菌防臭整理剂

杨栋梁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200042)

摘要介绍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审查项目,重点阐述分析主要的抗菌整理剂及其抗菌机理,包括目前最流行的天然抗菌整理剂。

叙词抗微生物剂机理种类纤维

1 前言

现代抗菌防臭(又名卫生)整理剂的发展史,可追溯到1935年由G.Domak使用季铵盐处理的军服,以防止负伤士兵的二次感染。1947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由季铵盐处理的尿布、绷带和毛巾等商品,可预防婴儿得氨性皮炎症[1]。1952

年英

国Engel等人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毛毯和床(坐)垫面料,但由于季铵盐活性较低,不耐水洗和皂洗。以后,曾一度使用有机汞、有机锡等高效杀菌剂作为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剂。但是,由于这类高效杀菌剂很容易引起人体皮肤的伤害,不久就被淘汰了。以后抗菌防臭整理剂一直沿着安全、高效广谱抗菌和耐久性的方向开发。直至1975年美国道康宁公司推出有机硅季铵盐(即商品名为DC-5700),可以说是现代抗菌防臭剂中最完美的代表性品种之一。但最近十多年

来,无机化合物、纤维配位结合的金属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等三方面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开发研究,其进展令人瞩目。

抗菌防臭整理剂的用途主要涉及化妆品、食品、医药、造纸和纺织品等。本文就纤维用抗菌防臭剂作一简单介绍。

2 抗菌防臭整理剂的种类

抗菌防臭整理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醇类、酚类、醛类、酯类、醚类、腈类、卤素类、吡啶、喹啉类、噻唑类、双胍类、二硫化合物、硫代氨

基甲酸酯类、(多)糖类、表面活性剂类、无机化合物、金属类以及天然化合物等。但有些抗菌防臭整理剂有不良的副作用,已禁止在服装面料方面使用。如著名商品Irgasan DP300,其学名为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其整理产品与含氯漂白剂作用后,会生成三种有毒的氯化物,反应式如下:

上述生成物经热或紫外线照射后,会进一步生成四氯二氧杂环己烷(即四氯二噁氧)的致癌物质[2、3],故早己禁用。此外,如2-溴化肉桂醛,2-(3,5二甲基吡唑基)-4-羟基嘧啶和2-(4-噻唑基)苯并咪唑等也都列人禁用范围。

因此,抗菌防臭剂及其整理产品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必须经过严格的毒性审查,同时还要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表1是日本规定的抗菌防臭剂及其产品的安全审查项目内容。

表1抗菌防臭剂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审查项目[4]

试验项目毒性审查内容试

备注

毒性试验常

LD

50

值⊙LD

50

值文献值亦可,注

明出处

Ames试

验(变异

原试验)

⊙劳动部1979年3月8

日标准第107条

(1985.5.18第261

条)

小核试

基本

试验

亚急性

蠢性

慢性毒

致癌性

皮肤刺激性试验;封闭性贴敷试验(48h)或河合法或细胞毒性试验⊙任何一种试验结果,需要时可进行其他试

验(如对湿症患者贴

敷试验)。

抗原性试验○

食品卫生法相关试验○按食品卫生法第10条“器具等的规格及其

制造的基准”,规定

的试验法*

其他(整理剂) 成品和施

加量%

不纯物成

分和含量%

注: ⊙全部试验;○一次性试验结果;-洗餐具布和拭食品布,需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有关试验。

目前,符合上述安全性要求的市售抗菌防臭剂主要品种如表2所示。

表2 市首抗菌防臭剂的主要品种[5] 分类代表性抗菌防臭剂品种

无机类抗菌性泡沸石、含金属离子溶出型玻

璃粉末

与纤维配位的金属类银磺酸酯、铁酞菁、金属氧化物配位氨基有机硅、硫酸锌、配位聚丙烯酸酯

有机硅季铵盐十八烷基二甲基-3- (三甲氧基硅烷丙基)氯化铵

季铵盐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聚氧乙烯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

基氯化铵、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

铵、N-甲基-N-十六烷基-3- (乙基砜

-2-硫酸钠)丙基溴化铵

双胍1,1'-六亚甲基-双[5- (4-氮苯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苯酚类烷基双酚钠盐、2-溴-3-硝基-1,3-丙二醇、对氯间二甲苯酚、1-羟基-3-甲

基-4异丙基苯

脂肪酸酯类十八烷酰基-L-谷氨酰胺酸银、十一碳炔二酸

铜化合物含硫化铜粘胶、聚丙烯腈硫化铜复合物、苯酚类铜络合树脂

苯胺类3,4.4'-三氯碳酰苯胺天然化壳聚糖、桧醇、氨基糖苷

合物

其他二甲基氨基丙基胺、对甲苯磺酸甲酯、碘配位化合物

3 主要抗菌防臭剂及其抗菌机理

并非所有具有安全性、高效广谱抗菌和耐久性的抗菌防臭剂都可用于纺织品,它需对染料色光、牢度以及纺织品的风格无负面影响,同时应与常用的纺织助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兹将几种主要抗菌防臭剂及其抗菌机理简述如下。

3.1 无机化合物

以无机化合物作抗菌防臭剂是近年开发较为成功的品种,它适宜添加于合成纤维熔融纺丝原液中,在应用中的变色问题已得到改进。

银、铜和锌有抗菌作用,而其载体主要是硅、磷灰石、泡沸石、磷酸锆、氧化钛等无机化合物,其最大优点是耐热性可达500℃以上,而且非常稳定和安全。但加入合成纤维纺丝原液最大的困难是粉末或颗粒的粒径。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抗菌机理,目前众说纷纭,尚无最终的说法。一般认为是银离子溶出机理,与光作用产生活性氧机理。

无机化合物类抗菌防臭剂以泡沸石为代表,

有天然的或合成的,以及具有离子交换性能与银等金属离子结合而成的泡沸石(金属置换量约1%-2%)。这类抗菌防臭剂大多混人熔融纺丝原液中,添加量为1%左右,如聚酯或聚酰胺等合成纤维。代表性产品如日本钟纺的Bactekiller,泡沸石的示意式如下:

xM

2/n O·Al

2

3

·ySiO

2

·zH

2

O

式中: x;金属氧化物;

y:氧化硅;

z;结晶冰的系数;

n;金属的原子价;

M;1~3价的金属,作为抗菌泡沸石,以Ag、Cu和Zn为多。

这类抗菌防臭剂的急性毒性LD

50

在5000mg/kg以上,变异原试验呈阴性,对皮肤刺激呈准阴性。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即Environmem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毒性试验及环境影响均认为是安全的。

此外,最新资料表明[6],纳米级的超微粒子的锌氧粉(粒径为0.005-0.20μ)除可作熔融纺丝原液的添加剂外,也可加入涂层浆中,使涂层织物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和抗菌防臭功能。

超微细锌氧粉的安全性极高,其急性毒性

LD

>2000mg/kg(经口与皮肤,小鼠),Ames变50

异原试验呈阴性,对皮肤也没有刺激性。

3·2 与纤维配位的金属化合物

与纤维能形成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其代表性

产品是阳离子可染聚酯与银离子结合的银磺酸

酯,如下式所示:

其制备方法是将阳离子可染聚酯织物,在浴

比为1:5条件下,在0.002%浓度的硝酸银溶液

中浸渍处理,于沸腾时搅拌处理2Omin;待冷却

-)后,用水洗净烘干,使聚酯的可染性基团(SO

3

与银离子(Ag+)结合而固着,即具有抗菌性。

这种金属配位形成抗菌性机理,是利用银离

子阻碍电子传导系统,以及与DNA反应,破坏细

胞内蛋白质构造而产生代谢阻碍。

3.3 铜化合物

以铜化合物作为抗菌剂的开发,当推由日本

蚕毛染色株式会社的商品"Samdaron-SSN",它具

有导电和抗菌两种性能;以及由旭化成公司开发

的导电抗菌性粘胶纤维,其商品名为"Asahi

BCY"。

前者将聚丙烯腈织物或纤维浸渍于含有铵及羟胺硫酸盐的硫酸铜溶液中(浓度为2%-3%),进行还原处理。聚丙烯腈上的氰基与硫化亚铜产生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含铜配位高分子化合物。经上述处理后,除抗菌性外,还具有导电性。该产品耐洗性能卓越,对细菌和真菌具有强大的杀灭效果。产品的安全性良好,急性毒性=1320mg/kg(经口、小鼠),大肠杆菌和沙门LD

50

氏菌(Sallmonella typhimusium)的变异原试验呈阴性,河合法的皮肤贴敷试验呈准阴性。

后者是在铜氨再生纤维素制造过程中控制硫化铜量,使铜化合物均匀分散于纤维中,之后经硫化处理(如硫化钾等),使纤维中硫化铜(CuS 和Cu

S)含量为15%-20%。这种改性粘胶除具有

2

抗菌性外,同时有除臭、导电和阻燃性能。

以上两种导人铜化合物的纤维,其抗菌机理是藉铜离子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与细胞内酶的硫基结合,使酶活性降低,阻碍代谢机能抑制其成长,从而杀灭之。

此外,棉和羊毛等天然纤维,也可藉化学方法改性后,导人铜、锌等金属,同样可产生抗

菌防臭性能。

3.4季铵盐

季铵化合物是最常用的抗菌剂,由于其与纤维的结合力很差,故与反应性树脂并用,以提高其耐久性。例如,日本可乐丽的Saniter与日清纺的Peachfresh,就是季铵盐与反应性树脂同浴整理而成的商品。

季铵盐抗菌剂系脂肪族季铵盐或聚烷氧基三烷基氯化铵(polyoxyalky trialkyl Amonium Chlorid),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R~脂肪烷基;X-~阴离子;R’~CH

2CH

2

;R~

CH

3

这类抗菌剂主要用于纯聚酯织物上。急性毒

性LD

50

= 6510mg/kg(经口、小鼠);对兔子的皮肤刺激试验、Ames变异试验及大肠杆菌变异试

验呈阴性;鱼毒性Tl

50

=4lmL/L;对人的皮肤贴敷试验呈准阴性,故安全性很高。

季铵盐的抗菌机理是利用表面静电吸附,使微生物细胞的组织发生变化(酶阻碍细胞膜的损伤),从而使酶蛋白质与核酸变性。

3·5 有机硅季铵盐类

这类抗菌剂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其活性成分的学名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物[3-(Trimethoxyriyl)propyloctadec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其结构式如下:

结构上的三个甲氧基能与纤维上的羟基进行脱甲醇反应,生成共价键而使抗菌剂牢固地附着在纤维表面;同时,三个甲氧基能水解聚合,在纤维表面上形成薄膜而坚牢地附着在纤维表面上;其阳离子(N+)部分与纤维表面上的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形成离子结合(静电结合),使由它自身脱水缩合形成的薄膜与纤维具有坚牢的附着力,从而产生良好的耐久性。该产品获得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许可证,编号为34292-1,产品典型特性为:

有效成分(%) 42(甲醇溶液)

PH值 7.5

比重(25℃) 0.87

闪点(℃) ll

DC-5700经美国环境保护局检验,其急性毒性LD

50

= 12.27g/kg(经口、老鼠);对兔子的皮肤刺激试验没有反应;对虹鳟鱼的毒性

TL

50

=56mg/L,此外还进行了亚急性毒性、变异原试验、催畸试验、粘膜刺激试验等18项试验,以及袜子穿着试验,均证实安全性很好。

DC-5700抗菌剂另一个特点是其广谱抗菌,效力涉及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酵母菌和藻类等,如表3所示。

表3对DC-5700敏感的微生物

名称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链球菌(Stretococcus Faecalis)

细小杆菌(Bscillus Subtilis)

革兰氏霍乱沙门氏菌(Solmonella Chloeraesius)

伤寒杆菌(Solmonella Typhosa)

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绿脓杆菌(Pseudomnas Aeroginssa)

产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

真菌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rres)

土曲霉菌(Aspergillus Terreus)

疣曲霉菌(Aspergillus Verucaria)

球毛壳霉(Chafominni Gldosum)

青霉菌(Pencillum Fuiculosum)

毛癣菌属(Trihophyton lnterdigital) 芽霉菌属(Pullukina Pullulans)

木霉菌属(Trichoderm sp.Madism Ph) 头霉菌属(Cephalckiscus Fiagans)

酵母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rae)

白色念珠菌(Candido Albicans)

藻类嗜绿藻属(Cyanophyta(blue-green)Oscillatori a)

太湖念珠藻属

(Cyanophyta(blue-green)Anabaena)

棕色藻属(Chrysophyta(brown))

绿色藻属S(Chrysophyta(green)

Selenastmm Gracile)

绿色藻属

P(Chrysophyta(green)Protococcus) 与DC-5700结构类似的商品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四烷基季铵盐,其性能也相类似。

这类抗菌剂的抗菌机理是藉季铵盐分子中阳离子,通过静电吸附微生物细胞表面的阴离子部位,以疏水性相互作用,使细胞内物质漏泄出来,使微生物呼吸机能停止而将其杀灭。

3·6胍类

在医药的双胍类消毒剂中,选择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对纤维吸附能力高的品种,就可用于开发纤维的抗菌防臭整理的抗菌剂。

例如,医疗方面应用很广泛的 Gluconic Chlorohexideice,即1,l’-六亚甲基双[5-(-4-氯苯基)双胍]葡萄糖酸盐(1,l’-Hexamethylenebio[5-(-4-chloropheny l)ligxanide]digluconate),其杀菌的效力很

高,但对真菌的杀伤作用不强,其耐热稳定性好,而耐光性较差。抗菌机理是破坏细胞膜,经口服毒性LD

50

=1260mg/kg(老鼠),故其毒性很低。

葡萄糖盐改成盐酸盐后,溶解度可降低,从而可改善其抗菌效果的耐洗持续性。

在此基础上,Zeneca公司成功开发用于棉及其混纺织物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简称PHMB),其化学结构式如下[7-9]:

(n=12或16)

商品名为Repulex,是含活性成分20%的水溶液,其主要物理性能如下(常温下);

外观

粘度,cP

pH值

比重

沸无色透明液体5

3-4

1.04

102

沸腾时不发光

点,℃闪点

稳定性在水中的分散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稳定

不同比例的水均容易分散和混和

PHMB作为抗微生物制剂在世界上已使用多年,主要用于游泳池、化妆品、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PHMB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酵母菌等均有杀伤能力。对不同生物体的功效和有关作用方式,已有专门报道,其抑菌的最小浓度(MICs)如表4所示。

表4 PHMB的MICs

微生物MICs,

mg/kg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表皮葡萄球菌0.5

结膜干燥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Xerosis

0.5

枯草杆菌 1

大肠杆菌0157 5

单核细胞变性李斯德杆菌

(Lisleria Monocylogenes)

l

猪霍乱沙门氏杆菌

2.5

(Salmonella Choleresuis)

1

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2

肝炎杆菌(Kebsiella

pneumoniae)

烫发癣菌(Triepohyton

5

Mentagrophytes)

用Reputex 2O整理的黄色纯棉毛巾,经英国家庭洗衣顾问理事会(UK Home Laundry Consultative Council,HLCC)的标准洗衣方法洗不同次数后,由AATCC试验方法100测定性能,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Reputex 20整理后织物的耐洗性

洗涤次数洗涤条件性能

0 - 细菌全部杀死

细菌全部杀死50 50℃洗50次,

80℃烘于50次

细菌减少99% 100 50℃洗100次,

烘干100次

注:试验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PHMB可长期使用,毒性很低,其LD

50

2500mg/kg(急性口服毒性LD

=4000mg/kg,鼠)。

50

在21天对鼠皮肤毒性试验中,处理量为250mg/kg时未发现有刺激反应。

此外,基于PHMB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可将其添加于熔融纺丝液中制成抗菌合成纤维,如涤纶和锦纶等。

3·7天然化合物

近年来,在"衣服毒素"或"衣橱内化学品"宣传声浪中,由于回归大自然和环境意识的增加,为使穿着者放心,利用天然物质提供同样功能性的话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纤维染整加工中很早就利用动物、植物和矿物质用于染色。关于抗菌防臭功能的整理,近年也获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动物类中以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或壳聚糖)为主,植物类中有罗汉柏、艾蒿、蕺菜(又名鱼腥草)等,兹简述于后:

3·7·1 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壳聚糖) 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壳聚糖),主要来源于蟹壳和虾壳、昆虫的外皮和外壳、贝类,以及真菌和酶等的细胞壁。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世界上每年产量约数十亿吨,甚至有估计在1000亿吨左右。

涤纶抗菌剂,印染抗菌剂,羽绒抑菌防臭剂,面料抗菌剂,纺织抗菌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潮流趋势,既提高了床品的产品档次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现将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情况探讨如下,供参考。 2.生产实践 2.1 试验材料 “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上海龙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美柔DMC—409柔软剂(德美化工)、活性染料(上海染料八厂)、印花助剂等。 2.2 织物品种及规格 精梳全棉14.6tex*14.6tex*523.5根/10cm*283根/10 cm +266.7cm 贡缎 2.3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煮练→漂白→丝光→拉幅→圆网活性印花→汽蒸→平幅皂洗→浸轧预烘→定型→轧光→成品检验 2.4 工艺要点 2.4.1翻布、缝头 在翻布时应要注意选用同批次、同规格的坯布,且要注意织物正反面的一致性,缝头时注意布幅两侧要加密3-5cm且要做到平、直、齐、牢。 2.4.2烧毛 烧毛方式为二正一反,车速控制在90-100m/min,要确保火焰均匀一致,切勿断档,要加强烧毛前刷毛箱的清洁,确保刷毛辊上无花毛及线头缠绕,应适当增加刷毛辊与布面的摩擦力,以保证烧毛后织物表面的光洁度。 2.4.3 练漂 练漂半制品要做到退浆净、漂白匀,开车前要检查各轧车轧辊左、中、右压力一致,以确保轧余率的一致性,保证布面煮漂效果的均匀一致。退浆率达到95%以上、毛效应在10cm-12cm/30min之间为宜,毛效过低会影响到整理效果,落布PH值为7。 2.4.4 丝光 丝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活性印花的色光及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董红霞 (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摘要:本文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分类以及选择标准,着重分析了目前抗菌剂行业面临的安全环保法规的压力,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安全环保压力的方向。 关键词:抗菌剂;环保;安全;法规;进展 随着对天然与健康产品的持续追求,人们更关注纺织品的健康及舒适性,尤其是抗菌防臭加工最受市场的青睐。在气候温暖而且雨量较多的地区,细菌(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而人体穿着纤维制品时,汗、皮脂、污垢等人体代谢物均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而间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源进行繁殖,在这过程中代谢所产生挥发性恶臭物质,也会引发其它相关的疾病。 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对于防止病菌的侵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抗菌功能性纺织面料制作的日用品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辐射到生活的细节中。 开发抗菌功能性纺织品所需要的抗菌整理剂是一门牵涉甚广的技术科学。该技术使用在纺织品的抗菌上,可提供不同保护程度的功能。 本文详细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抗菌剂的种类以及抗菌剂选择远离等,着重分析了当前安全法规对抗菌整理剂的较高要求,并提出了环保型抗菌整理剂的发展方向。 1、抗菌防臭加工的必要性 纤维或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保护使用纺织品穿著者和使用者的人,如果抗菌纺织品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尿素分解菌等细菌和真菌,则能预防传染性疾 病的传播;防止内衣裤和袜子产生恶臭;防止袜子上脚癣菌的繁殖; 防止婴儿因尿布发生红斑;提高老人和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在 医院内预防交叉感染(即MRSA感染); (2):对纤维材料本身的保护,防止纤维受损,由于具有杀灭黑曲霉菌、球毛壳菌、结核杆菌和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 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 2、纺织品上抗菌剂的作用模式和机理 活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由多糖组成的最外层的细胞壁。这种细胞壁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保护细胞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紧接细胞壁下层的是半透性的细胞膜,这种细胞膜包括细胞内细胞器和多种酶和核酸。这些酶负责发生在细胞壁内的化学反应,核酸则储存这些微生物的基因信息。这些微生物的存活或生长取决于细胞的完整性、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和合适状态。 抗菌整理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静菌)或杀死微生物(杀菌)。几乎所有的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如银抗菌剂、三氯生、PHMB和季铵盐化合物等,均为杀菌剂。这些抗菌剂能损坏细胞壁,或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蛋白质中毒,抑制酶的活性,或抑制脂类的合成,而这些都是细胞存活的必需条件。

纺织后整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纤维素共生物: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纤维素的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还有一定量的在棉纤维生长中起到保护作用的物质,以及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与纤维共生共长的物质。 2、羊毛的可塑性:指羊毛在湿热条件下可使其内应力迅速衰减,并可按外力作用改变现有状态,再经冷却或烘干使形态保持下来。 3、丝光、是指织物在一定张力作用下经浓碱溶液处理并保持所需要的尺寸,结果使棉织物获得丝一般的光泽。 4、染料:是指能使纤维染色的有机化合物,且对所染纤维要有亲和力,并且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5、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6、上染:染浴中的染料向纤维转移并进入纤维内部的过程。 7、印花:指将各种染料或颜料调成印花色浆,局部施加在纺织品上,使之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8、直接印花:将印花色浆直接印在白地织物或浅色织物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9、留白效应:在混纺或交织织物的染色中,只染一种纤维而另一种纤维避免染色。 10、拔染印花:在已染色的织物上,用印花方法局部消除原有色泽获得白色或彩色花纹的印花工艺过程。 11、防染印花:是先印花后染色,在印花色浆中加防染剂而达到对地色染料局部防染的方法。 12、织品整理: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改善纺织品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服用性能或其他应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13、缩水:织物在松弛状态下或洗涤后,会发生收缩变形的现象。 14、树脂整理(防皱整理):利用树脂来改变纤维及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供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加工过程。 15、结晶度:结晶部分占整体纤维的含量。 16、取向度:纤维中的晶体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成一定的取向性,晶体的长轴与纤维纤维轴的夹角——螺旋角越小,取向度越大。 17、表面活性剂:在很低的浓度下,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张力的物质。

抗菌防臭袜技术要求

抗菌防臭袜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抗菌防臭袜、消臭袜的抗菌防臭性能要求和消臭性能要求,以及安全要求、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或交织制成,经抗菌防臭加工或/和消臭加工的袜子。 本技术要求不适用于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0944 (所有部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GB 31701 婴幼儿与儿童纺织产品技术规范 GB/T 31713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FZ/T 73001 袜子 FZ/T 73023 抗菌针织品 ISO 17299-2 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ISO 17299-3 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气相色谱法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3.1 臭味 人类生存空间存在的令人不舒适的异味,如厕所臭、汗臭、老人臭和糞臭等[ISO 17299-1:2014,定义3.1.1]

3.2 抗菌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术语1.3.23] 3.3 防臭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抑制臭味发生或散发的过程。 3.4 抗菌防臭 通过更有效的抑制微生物滋长,达到防臭效果的过程。 3.5 消臭性能 通过将吸附、中和、分解异味成份的能力较高的物质添加或加工到制品上从而达到减少空气中的臭味的性能。 [ISO17299 .1 纺织品消臭性能,术语3.1.4] 3.6 抗菌防臭袜 通过抑制脚部微生物滋长达到防臭效果的袜子。 3.7 消臭袜 通过将吸附、中和、分解异味成份的能力较高的物质添加在纤维中或加工到面料上,从而具有消臭性能的袜子。包括化学性消臭、物理性吸附、生物性消臭和感官消臭袜子。 3.8 消臭加工剂 能够与臭味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的物质。 [ISO 17299-1:2014,定义3.1.6] 3.9 消臭加工 通过采用化学加工、纺丝中与聚合物的混合等其他技术加工技术,将消臭剂填入纺织产品内部或在表面整理加工,使产品获得消臭性能。 [ISO 17299-1:2014,定义3.1.7] 3.11 安全性卫生要求 人们在穿着或使用的抗菌防臭产品、消臭产品,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作用、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和致敏作用。通常规定的要求包括抗菌物质溶出性、皮肤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纺织面料的印染和后整理

纺织面料的印染和后整理 纺织面料的印染和后整理 一、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 练(Boiling)、漂(Bleach / White)→染色(Dye)→印花(Print)→整理(After treatment / Finished treatment) 这四道工序为基本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 1、练、漂工序 (1)棉布的练、漂工序: 烧毛——→退浆——→漂白——→丝光 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前二步主要是练的过程,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使色泽发白。是漂的过程。 丝光:使织物光泽好一点,手感更软一些。 A、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序基本相同(梭织布):烧毛→退浆→漂白。 要求高一点的加丝光。而漂白后的布我们常称本白布。 B、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艺(针织布):碱缩→煮练→漂白 碱缩:因针织物织时线不上浆,故比较松跨,碱缩后就比较紧。利用平衡张力,使织物表面平整。 煮练:与退浆工艺差不多,主要是去油污、去棉壳。 漂白:把织漂洗干净。 C、灯芯绒(Corduroy)的工序:成因是一根纱线绕在另一根纱线上形成圈,然后割断线圈而形成绒。 工艺:轧碱→割绒→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漂白 轧碱目的是使织物收缩更紧致;割绒目的是使绒面平整;刷绒目的也是为绒面平整,去除割绒后的高低不平;烧毛的目的也是,去除凹凸不平。

无纺布抗菌剂,纺织抗菌整理剂,针织布抗菌剂,抗菌药水,面料抗菌消臭剂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滕志强1朱平2张建波王炳(青岛大学化工学院) 1滕志强(1978- )男,青岛大学在读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研究。 2 联系人:朱平(1957-),男,青岛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助剂和功能纺织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在不同pH值下的分散效果,以及最佳分散剂用量,结果表明:2%(o.w.f.)的聚丙烯酸钠在pH值等于9时对3%(o.w.f.)的纳米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另外,还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纳米微粒ZnO/TiO2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发现复合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要比单一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好,证明了纳米协同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低聚丙烯酸钠分散性纳米ZnO/TiO2 抗菌整理协同效应 1.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已经向多功能化方面发展,纺织业亦是如此。在功能性、环保型纺织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主流的今天,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己扩展到众多领域,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便是其中的一种。天然纤维织物因其服用的舒适性等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棉织物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等在棉织物上存在时间延长,尤其是一些内衣、内裤的穿着环境易滋生细菌,并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物为营养物质迅速繁殖,释放出令人恶心的臭味。另外,它们还会使棉制品变色、发霉,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某些无机材料做成纳米级后有优越的抗菌功能,同时纳米功能材料耐热、无毒、稳定性强,因此纳米材料便作为新型的抗菌整理剂首先被选用,来代替对人体有毒性和刺激性的抗菌剂,成为开发绿色功能纺织品的一个重要方向[1]。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将纳米微粒施加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2]:(a)共混纺丝法(b)后整理法:吸尽法、涂层法和浸轧法(c)接枝法。然而,时至今日,纳米粉体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这是因为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很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固着,因而,如何使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纺织品上,且实现纳米粒子与纤维的牢固结合,是纳米功能纺织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本文借助于粘合剂把纳米粉体TiO2和ZnO施加到棉织物上,并对它们的分散性、抗菌性以及它们复合物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 2. 2. 实验部分 2.1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2.1.1 原料及试剂 纳米ZnO和纳米TiO2(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低聚丙烯酸钠(上海长风化工厂);染色用粘合剂和渗透剂JFS(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 2.1.2 织物规格 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规格40*40,支数133*72

纺织后整理测试

一纺织品后整理测试 练(Boiling)、漂(Bleach / White)→染色(Dye)→印花(Print)→整理(After treatment / Finished treatment) 这四道工序为基本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 1、练、漂工序 (1)棉布的练、漂工序: 烧毛——→退浆——→漂白——→丝光 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前二步主要是练的过程,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使色泽发白。是漂的过程。 丝光:使织物光泽好一点,手感更软一些。 A、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序基本相同(梭织布):烧毛→退浆→漂白。 要求高一点的加丝光。而漂白后的布我们常称本白布。 B、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艺(针织布):碱缩→煮练→漂白 碱缩:因针织物织时线不上浆,故比较松跨,碱缩后就比较紧。利用平衡张力,使织物表面平整。 煮练:与退浆工艺差不多,主要是去油污、去棉壳。 漂白:把织漂洗干净。 C、灯芯绒(Corduroy)的工序:成因是一根纱线绕在另一根纱线上形成圈,然后割断线圈而形成绒。 工艺:轧碱→割绒→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漂白 轧碱目的是使织物收缩更紧致;割绒目的是使绒面平整;刷绒目的也是为绒面平整,去除割绒后的高低不平;烧毛的目的也是,去除凹凸不平。 D、涤棉布的工艺同普通的棉布 E、拉绒布:主要是盖的毛毯,小孩、老人的内衣、床单等。用类似狼牙棒的滚筒在毯面上高速旋转,拉出纤维,这样拉出的绒面不是很整齐。 (2)羊毛(毛织物)的工序:洗毛→炭化→漂白 洗毛:因羊毛等为动物纤维,比较脏故应洗毛先去除其表面遗留杂质(脏物、油脂、汗、杂质等)。 炭化:更进一步去除杂质,脏物。洗后不干净用酸进行炭化,为了进一步清洁。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 (3)真丝的工序:脱胶→漂白或增白(增白加增白的助剂) (4)涤纶布: ①长丝:碱减量→漂白(与真丝工艺相同) ②短纤:烧毛→煮炼→漂白(与棉的工艺相同) 拉幅定型:拉幅,尺寸稳定性增加;达到设计要求;表面平整。 2、染色工序 (1)染色的原理 A 吸附:纤维是高分子,里面富含离子,与染料中含有的异离子相结合,从而纤维吸收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 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 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 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

抗菌防臭和除臭纤维

抗菌防臭和除臭纤维 应091-4 刘敏(200921506220) 摘要旨在介绍抗菌防臭、除臭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及机理、纳米无机抗菌防臭、除臭剂及其作用机理还有抗菌防臭除臭纤维和纺织品的制备与性能。 关键词纳米无机抗菌防臭除臭机理制备 前言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除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抗菌防臭、除臭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及机理 纺织品实际上上是一种多孔材料,容易吸附气相、液相和固相物质。在穿用过程中容易沾上汗液、皮脂等人体分泌的物质,也容易吸附环境中的。所以,纺织品是微生物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营养源。而纺织品因受到微生物的酸性或者碱性代谢产物的作用会降解、变色,微生物能分解汗液中的糖分、脂肪酸和皮屑等物质,生成了不饱和脂肪酸和氨等有臭味的物质,产生异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各种功能性纺织品应运而生。 抗菌防臭纺织品是在纺织品使用状态下,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抑制

微生物产生异味,达到避免纤维制品变质,从而保持卫生状态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抗菌剂,纺织品的抗菌机理有:①使细菌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从而杀死细菌;②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变化,破坏其机能;③阻断细菌DNA 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④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⑤破坏蛋白质结构,产生代谢障碍;⑥通过静电场的吸附作用,使抗菌剂分子渗入细胞内部,使其破裂,内容物泄露而杀死细菌。 纺织品的抗菌除臭是通过纺织品抑制微生物在纤维上的繁殖而抑制恶臭的产生,主要是吸附除臭,如用碳纤维和无机吸附剂等吸附臭气达到除臭的目的。 (二)纳米无机抗菌防臭剂及其作用机理 抗菌防臭剂是指能抑制细菌繁殖,破坏其生存环境,且能持续发挥作用的药剂。抗菌防臭剂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由于无机抗菌剂有抗菌成分和载体的毒性很小,对人体和环境安全可靠以及热稳定性好、抗菌效果持久的特点,所以在抗菌防臭纤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杀菌机理的不同,按无机抗菌剂的类别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可以分为接触抗菌型和光催化型两类。 (1)接触抗菌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元素、元素的离子及其官能团的接触型抗菌剂,即第一类无机抗菌剂,如Ag 、Cu 、Zn 、S 、As 、Ag +、Cu 2+等。大量研究表明,Ag 及其离子是最有效的纺织品无机抗菌防臭剂。据报道,银离子毒性很小,并且在人体内难以积存。银的抗菌作用与自身的化合价态有关,其抗菌作用能力随化合价的降低而减弱,即Ag 3+>Ag 2+>Ag +。高价态的银还原势极高,能使其周围的空间产生原子氧,具有抗菌作用。Ag +强烈吸引细菌体内酶蛋白分子中的—SH 、—NH 2 、 —COOH 等基团,并与之反应,使以此为必需基因的酶丧失活性,致使细菌死亡。 其机理为:+++→+H A SA g SA g S H S H ——— —酶酶g ,当菌体被灭杀之后,Ag +又游离出来, 与其它细菌接触,进行新一轮的灭菌过程,周而复始。 银系抗菌剂一般不直接用于纤维品或纺织品中,而是采用吸附或者离子交换的方法将金属银或者银离子固定在炭黑或沸石等材料中,然后将这些复合材料用作纺丝或是纺织品后整理中。近年来,将银作为有效活性种固定在二氧化钛微粒

面料印染及后整理加工环评报告书

×××公司年产4500万米 高档织物面料印染及后整理加工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报批稿) 二OO二年八月

1总论 1.1项目由来 中国是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已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国地位。但是,我国高档面料依靠进口却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国产服装面料科技含量低,主要表现在织物风格、手感、色差、色牢度、疵点、缩水率等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服装出口占世界第一位,但大多数面料依靠进口,1997年以来,每年进口面料金额约为60~70亿美元,相当于国有纺织企业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制作出口服装。中国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为:内销服装90%,出口服装45%。我国纺织工业要求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提高到65%以上,顶替进口面料30亿米,力争在2005年,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达到80%。 ×××是纺织大县,也是纺织出口大县,特别是近年来纺织品出口连年翻番,并且作为我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城,更是外商投资纺织业的必选之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纺织品出口必将大幅度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纺织的深加工技术与国际甚至国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造成纺织品附加值减小,大量纺织品在中、低档的水平上竞争,纺织品后整理力量的薄弱成了×××纺织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拓展的业务,实现公司自身的发展,×××有限公司抓住中国入世将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一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地区纺织印染行业集聚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工业区投资兴办“×××有限公司”项目,主要经营各类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实地踏勘、环境现状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敬请有关专家、领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 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 白加工剂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 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

纺织品整理

1、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他们容易引起哪些疾病? (1)皮肤丝状菌皮肤丝状菌对皮肤有浅层侵害引起的疾病有:湿疹脚癣头癣(2)白色念珠菌深层侵入性。它能引起疾病有:小儿鹅口疮、念珠菌肠炎、食道炎、阴道炎、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白血症、脑炎等。 (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发生裂口、伤口或汗腺毛囊障碍处侵入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起疖、痈、新生儿天疱疮、急性乳腺炎、脓肿中耳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血液时能引起败血症。 (4)呼吸道的致病菌呼吸道的致病菌有生存在鼻咽部的草绿色链珠菌和扁桃体内的伊氏放线菌,还有肺炎支原菌、脑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它们从鼻涕、痰、喷嚏中带出,沾染在各种物体上予以传播。 (5)消化道致病菌消化道致病菌有伤寒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它们通过苍蝇、灰尘等传播到食物中,再侵入泌尿系统时能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6)眼的致病菌砂眼衣原体包涵体结膜眼衣原体 2、杀灭致病菌的方法有哪些? 1)物理杀菌消毒方法: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干燥 (2)化学方法杀菌消毒剂:如漂白粉、碘酒、红汞、龙胆紫、过氧化氢等。 杀菌药物:用于人体防治疾病的杀菌药物有抗生素、磺胺、呋喃类药物等。 抗菌整理剂:如有机硅季胺盐、二苯醚、有机氮等 3、常见的抗菌整理剂有哪些? 有机类:(一)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 (二)二苯醚类抗菌防臭整理剂 (三)芳香族卤化物抗菌整理剂 (四)抗菌药物(1)磺胺药(抑菌剂)(2)呋喃药(抑菌剂)(3)甲氧苄氨嘧啶(增效剂)(4)四环素族 (五)有机氮抗菌整理剂 无机类: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由于汞、铅及其化合物毒性大,铜类化合物有色受限制,银离子无色、无毒、抑菌能力强非常适于制备抗菌剂。 天然产物类: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昆虫及微生物。 植物类提取物: 桧(gui(四声)柏油、艾蒿(hao,一声)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 动物类提取物: 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蛋白质等。 4、谈谈有机硅季胺盐的抗菌机理 (1)接触死亡 在中性条件下细菌是带负电性的。当细菌和DC一5700抗菌剂接触时,带负电荷的细菌会被抗菌剂上的阳离子所吸引,从而束缚了细胞的活动自由度,抑制了其呼吸机能,即发生“接触死亡”。 (2)细菌溶解 细菌在电场引力的作用下,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负电荷分布不均造成变形,发生物理性破裂,使细胞的内脏物如水、蛋白质等渗出体外,发生“细菌溶解”现象而死亡。 5、解释下列名词(1)灭活(2)杀菌 灭活——对于正在繁殖中的细菌,药物能破坏它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作用称为灭活(或抑菌)。 杀菌——对于正在繁殖中的细菌,药物能直接破坏或杀死菌体,这种作用称为杀菌。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开发的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的性能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扼要介绍了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 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机理 1.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1.2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机理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1.2.1 微生物抗菌机理 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 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2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

纺织面料后整理用英语

整理用英语 染色前整理:PREMINARY FINISHE (PFP,PFD)退浆:DESIZING 染色:DYEING 固色:COLOR FIXING 后整理:AFTER FINISH / AFTER TREATMENT 热定型:HEAT SETTING 树脂整理:RESIN FINISH 切割:CUT 轧花:EMBOSSED/LOGOTYPE 涂层:COATING (PVC、PU、PA) 涂白:WHITE PIGMENT 涂银:SILVER 烫金:GOLD PRINT 磨毛:BRUSHED 起皱:CRINKED/ CREPED 轧泡:BUBBLED 丝光:MERCERIZED 硬挺:STIFFENING 抗静电:ANTI-STATIC 抗起球:ANTI-PILLING 防羽绒:DOWN PROOF 防霉:ANTI-FUNGUS 免烫:WASH AND WEAR 砂洗:STONE WASHED 阻燃:FLAM RETARDANT 环保染色:AZO FREE / NO AZO 防水:W/P (WATER SHRINKAGE ) 拒水:W/R (WATER REPELLENT ) 缩水:W/S (WATER SHRINKAGE ) 印花:PRINTING 涂料印花:COAT PRINTING 拔染印花:DISCHARGE PRINTING 平网印花:PLATE SCREAM PRINTING 圆网印花:ROTARY SCREAM PRINTING 转移印花:TRANSFER PRINTING 烂花:BURN OUT 模版印花:BLOCK PRINTING 纸版印花:PAPER STENCIL 助剂类 softening and antistatic agents 柔软及抗静电剂water and oil-repellent agents 防水防油整理剂insect-resist agents 防虫剂

抗菌剂,织物抗菌剂,布料抗菌剂,纺织抗菌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韩笑 织物的消臭整理 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蓝克健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TF-3000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消臭整理TF-3000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本文探讨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 1.消臭的机理分析 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以及低浓脂肪酸臭。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第三类是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同。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消臭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为什么纺织品要抗菌防臭? 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 (1)、无机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是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抗菌剂 (2)、有机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有季铵盐类、苯酚类、脲类和胍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3)、天然产物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有植物类提取物(桧柏油、艾蒿、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动物类提取物(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性蛋白)。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 这是无机抗菌剂最普遍的抗菌作用机理。金属离子带有正电荷.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膜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库仑吸引.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等发生反应.该蛋白质活性中心被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金属离子杀灭和抑制细菌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Cu2+>Cd+>Cr3NiPb>C0Zn2+>Fe2+. (2)、活性氧机理: 加入抗菌剂后,材料表面分布着微量的金属元素,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活性中心能吸收环境的能量,激活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空气或水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增值能力,抑制或杀灭细菌,产生抗菌性能 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有机抗菌剂的种类繁多,机理也随种类而异,一般途径如下 (1)、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一直孢子发芽时孢子的膨胀,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 (3)、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 (4)、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物质的生产过程 (5)、破坏细胞壁的形成 (6)、阻碍类酯的合成 抗菌防臭纤维的生产方法 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有3种制造方法: (1)纺丝中对纤维改性即通过对纤维的改性来达到提高防臭后整理效果改性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即将纤维纺成异型截面或者使纤维表面形成微细孔隙,从而提高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