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概况及蚕桑产业

中国农业概况及蚕桑产业

及蚕桑产业

中国农业概况及蚕桑产业?中国农业概况

?中国蚕桑产业

中国农业概况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自然条件?中国农业的经济地位?社会主义改造和体制改革?中国农业技术改造

?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

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

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男耕女

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

的解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条件

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揭开中

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态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982年11月,全国实行承包制,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尽管近三

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挫折,日渐减退,中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明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和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的自然条件

中国农业的自然资源状况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的气候、土地、水和生物资源分别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光、热条件优越,但干湿状况的差异大。

②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但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

③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

④生物种数繁多,群落类型丰富多样。

中国农业的经济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国12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为20.33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1984年水稻产量为224.42万吨,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也占很大比重。同时,农村和农业生产部门还是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为适应市场需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农村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54.6%增至1958年的58.5%;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的比重已由5.1%增至11.7%。在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构成上,1953年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7%,经营方法也逐渐改变也节约劳动了和资金的集约经营,1985年降至17.5%;但轻工业出口产品中,农产品加工品仍占一定比重,农业仍是中国获得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国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仍达60.9%。这个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和巴西等。

19世纪以前,年平均温度24℃,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清代

乾隆期田赋约占财政收入的80%。民国时期田赋仍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1916年的田赋约占财政收入的49%。1949年以后农业税虽是国家财政

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已显著下降,1952年尚占14.7%,1980年以后连续五年均不过2.5%左右。

社会主义改造和体制改革1949年以前的中国农业,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百余年的帝国主义压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产规模狭小的小农经济,常常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先以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后来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举办的企业,紧接着,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大多输入自给、半自给的性质。使广大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的精神,对原来的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已经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对原人民公社经营体制和政社合一体制的改革,海水产品中绝大部分来自捕捞,以及农产品制度的改革等。特别是通过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基本普及。1986年农业中集体经营与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主权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近4倍。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1979年以后,中国国营农村经营体制已逐步的进行了改革。1985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但所拥有的草原和森林资源分别约占全国的30%和40%,特别是养蚕业,对于农业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个农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80年代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中国农业技术改造

为了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国于50年代中期提出农业技术改造任务,计划用5个5年计划的时间完成农业机械化。1979年以后,中共中央确定发

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又使农业技术改造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

道。30余年来,农业技术改造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田基本建设。兴修农田水力和兴修山地水平梯田一直是30余年来全国大规模农田建设的重点项目。

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坚持了有机同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

在家畜疫病的防治方面,建立了兽医生物药品工业体系。

育种和良种推广。30余年来育种工作的巨大成绩,是农业生产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家畜育种方面,除了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外,还先后从国外引进良种,并通过纯种繁殖和杂交,育成了不少优良的牛、羊、猪和家禽品种。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繁殖体系也已形成。

机械和电力设备。由于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农村存在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人力操作和手工工具尚占主导地位。但30年来农用机械和农村用电量的变化也是很大的。1986年已有大中型拖拉机

86.65万台,小型拖拉机452万台,联合收割机的拥有量为3.09万台,电力在

农村的应用从50年代开始,始终高达80%。

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数千年来一

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当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

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

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

50年代以后,由于种植业即狭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的生产。种植五谷,其具体项目通常用“十二个字”即粮、棉、油、麻、丝(桑)、茶、糖、菜、烟、果、药、杂来代表。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种植

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50年代为80%以上;60年代为75%以上;70年

代前期为75%左右,由于人口多,后期为66%左右;80年代中期已降到60%上

下。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一直偏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50年代至1978年大体为8~9%;进入80年代后,并通过纯种繁殖和杂交,连续上升至

14%左右。

林业40年代末期,林业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仅占0.7%的微小比重。50年代以后,林业建设有了发展。1986年林业的产值比重增加到5%。但林业生产起伏

较大,总的发展速度不快。

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畜牧业产值在50~60年代初期所占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以后逐渐回升,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畜头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无论农区和牧区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除家畜、家禽饲养业外,以蚕桑和蜂蜜等昆虫为对象的动物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养蚕业,但所拥有的草原和森林资源分别约占全国的90%和40%,不仅历史上一贯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986年蚕茧的产量为36.9万吨(其中桑蚕茧产量为33.6万吨)。

?水产业即渔业。1952年的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1986年的比重已增4.1%,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从水产品的产量构成看,农业中集体经营和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形成。

副业。60年代以前的副业,是指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或家庭中的辅助劳动力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包括采集、渔猎以及家庭手工业如编制、刺绣等,大多属于自给、半自给性质。又于1956年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其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至于后来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举办的企业,首先以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它们虽在一个时期仍被当成副业,实际上已是相对独立于农业之外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突破了副业的范围;到80年代又进一步演变成为乡镇企业。

中国蚕桑叶

?关于桑蚕

?中国蚕桑的发展

?中国蚕桑发展面临的问题

桑蚕

?桑蚕:蚕蛾幼虫,吃桑叶,在化蛹前突出做茧用的大量丝质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亦称“家蚕”。

?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先进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

?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中国桑蚕的发展

?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由此源源不断地传往西

方。

直至今天,中国在蚕桑产业仍然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2005年我国丝产量13万吨,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的8倍多。

?“十五”期间以来,我国蚕桑产业扭转了上个世纪90年代大起大落的局面,保

持了持续平稳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蚕桑生产连续三年以10%以上的增产幅度和15%以上的单价增幅上升,极大地调动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2006年,全国桑园面积1284万亩、蚕茧总产量74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35.4%和62.6%。在一些重点产地,养蚕业的蚕种培育、养蚕技术,已经超过历史记录或世界先进水平。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科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向仲怀教授主持的家蚕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而以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为代表的一大批蚕桑基础研究成果的取得,快速推动了蚕桑行业科研、教育、生产发展,蚕桑科研计划项目明显增多。?蚕桑茧丝绸产业一体化也进入紧密发展时期。

中国桑产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

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印度、巴西、东南亚和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度在五个

主要传统产区开展了为期五年“全国蚕丝工程”,总投资约7亿美元,成为稳居我

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泰国虽然每年只有800吨生丝的产量,但政府每年

拨付研究经费400万美元进行研发,形成国际闻名的特色泰绸。与之比较,我国

蚕业科研的投入远远落后,与我国蚕桑大国的地位不符。

?而近几年人才缺失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高校蚕学专业教育大幅缩减,实

有蚕桑专业的高校由过去十几所萎缩到现在的四所,蚕学专业年度招生数量,已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400余人,减少到2005年的150人左右。这些问题已经得到

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正在得到解决。

?在全国蚕业发展座谈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规划———桑园面积保持1500万亩,桑蚕茧产量保持在80万吨左右,每亩桑园产茧量由目前的60公斤逐步提高到65公斤,其中重点蚕区提高到70公斤以上,鲜茧上茧率达到90%以上,解舒率60%以上,鲜茧出丝率14%以上。未来,我国将制定蚕桑区域发展规划,要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着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开展桑、蚕、茧丝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等。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升 质量”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主导 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县工业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3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入园企业 87户,形成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 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县坚定实施“强攻工业”发展 战略,积极筹备“省级工业园”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进位赶超,今年1-7月全县工业税收4314万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工业增 值税3776万元,同比增长40.11%;2014年1-7月全县工业用电量3984.08万度,同比增长28.66%。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累计增速14.12%(增速列全市第四位);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 ;实现利税总额0.72亿元,同比增 长32.61% 。 二、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具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新型机械制造业,主 要是以我县传统矿山机械产业为主,其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5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58万元,同比增长80.37%;二是矿产品精 深加工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主,其中采掘业由于市场行 情不景气矿价一直在低位徘徊,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80万元,同 比减少65.96%。同时因房地产不景气等原因,万年青水泥、建邦混 凝土、万年青新型建材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现代轻 纺电子业,服装轻纺行业实现税收2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 万元,同比增长71.3%,现代轻纺电子业目前是我县发展较快,纳 税贡献较大的产业,但由于受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国 税部门对轻纺行业加大监督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开不出票限制其生 产规模;四是绿色食品业,我县绿色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 展较好的企业有xx恒鸿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诚牌“手工米粉”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现状二:目前,河南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农民种粮成本投入大,而且直接受天气的影响,风险特别高,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虽然政府实施了许多惠农政策,但也阻碍不了人口流动的大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及少部分人在家看守着一亩三分地,就算在家种着几分地,但很多人还是把种粮作为副业,能自给就行了,大量耕地从此荒废。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日益明显,道路水泥化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同时,我省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由于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在这些耕地中污染土壤占了将近20%,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 现状三:目前,河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也很有限,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既承担价格风险,同时还承担着自然的风险,也就是说经营者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的产量直接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在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中,经营者都获丰收,产品价格自然也上不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产量上不来,收益与就上不来,甚至会出现倒挂的可能。 现状四: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并且产品单一,也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因而不能时刻把握市场信息,适当地调整营销策略;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渐壮大,但基地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我省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尽管基地面积上看数量较大,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板块。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部分板块基地建设起点低,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

****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2008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2009年,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0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3—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汇总

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汇 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商务部关于《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产业扶贫、生产基地、茧丝绸加工一体化。 一、全县蚕桑产业的现状 镇安县位于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湿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有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条件。据《镇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开始栽桑养蚕,民国20年全县有养蚕户1200户,有桑树12万株,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安县委、县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在自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瞄准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蚕桑业,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兴桑养蚕,经过数年的努力,实现了从栽桑养蚕到缫丝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蚕桑生产发展成为富民富县的主导产业,蚕桑综合势力位于商洛市第一位,全省第七位。到二00五年底蚕桑产业发展达到高峰期,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万亩,累计桑树2600万株,其中田坎桑2200万株,当年养蚕万张,产鲜茧750吨,干茧300吨。栽桑户达到万户,养蚕户达到万户,有鲜茧收烘站30处,92年建成2400绪加工能力的缫丝厂一座,93年扩建到3200绪,98年改制成为1600绪自动化缫丝生产线,年可加工干茧300吨。2005年茧丝绸总产值达到5600多万元,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全县整体脱贫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镇安经济腾飞的一张靓丽名片和人们认识镇安、了解镇安的重要窗口。

河南省气候与农业概况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 赵方聪222011326032005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摘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凭借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高频率,范围广,危害重的气候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从河南地区的光照,太阳辐射,降雨量,蒸发量,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特征农业特征灾害防治 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 Zhao Fang cong 222011326032005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 1.河南省地理位置 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北、西、南三面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连。 2.河南气候特征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 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

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面积****亩、占计划任务的99.26%,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038亩、占计划任务的100.95%,预计可100%完成年度计划产茧任务。截止当前,已完成养蚕12170.66张,收购蚕茧403.13吨,实现农 3 2020年4月19日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162 农业工程与能源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2017年11月下 ——————————————作者简介: 屈慧娟(1986-),女,本科,助理农技师,研究方向: 农技推广(蚕桑)。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屈慧娟 (鹤庆县茶桑果药站,云南 大理 671500) 摘 要:我国的农村经济的产业中,蚕桑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即覆盖面比较广,产业链比较长,在促进农村结构改革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趋势,怎样促进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桑蚕发展趋势,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2-0162-01 1 蚕桑 我国是比较大的茧丝绸出口国之一,茧丝绸的发展离不开桑蚕业的发展,其发展也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经济的主要来源。我国的桑蚕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不乐观。在新的趋势下,桑蚕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促进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 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蚕桑产业主要是利用蚕桑的生物特性,同时结合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要素,利用劳动力来获得蚕丝,之后将蚕丝进行转化,形成丝绸和其他丝织品产业。蚕桑产业主要涉及的对象有工业、农业和贸易产业,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形成特殊的产业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射虎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有特色的产业之一。 但是在现阶段,蚕桑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阻力,而且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例如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和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给该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制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该产业比较特殊,生产效益和绝对效益都比较低,给养殖者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养蚕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重点产区的转移比较快、出口创汇出现减少的情况等[2]。 为解决上面问题,国家、企业和桑蚕生产者应该互相协作,不断促进其发展。经过研究和实践显示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下面的特征,如桑蚕的价格、质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增长、产业出现转移,同时趋势减缓出现稳定的局面、桑蚕的相关产业的技术和功能出现扩展,使用的范畴比较广泛,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丝绸的出口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等。 3 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因为蚕桑产业链比较长,如果紧依靠单一力量的话不能很好的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企业和桑蚕生产者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促进桑蚕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1 依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桑蚕业的发展,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自身在桑蚕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责任,协调多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为桑蚕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对产业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经营模式。加大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对相应的的桑蚕养殖户进行 税费的优惠以及相应的补贴。加强对桑蚕养殖基地的建设,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不断促进桑蚕养殖业发展。3.2 依靠企业提高经营水平 在桑蚕的产业发展中,企业的作用使不容忽视的,可以是市场中的主体,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实力比较强,覆盖面比较广等,而丝绸加工也是产业发展核心。总而言之,如果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好、影响能力比较强、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话,能够实现市场秩序的良好发展,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重要的作用。企业为了能够很好的发展,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在利益的基础上,以销售为依托,主要采取供销一条龙的服务,采取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比较稳妥。对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建立全国性的的地区性的组织机构,将生产、经营、科研和开发等融为一体,实现利益共享[3]。3.3 依靠蚕农发展桑蚕 蚕农在桑蚕的产业发展中是比较弱势的群体,其养殖的能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产业的进步。所以应该不断调动蚕农发展的积极性,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因为经济效益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也是进行养殖的目的志气,因此必须重视蚕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现阶段的农村进行发展中,一些蚕农为了扩大生产的规模,进行股份合作、互换土地的方式等,同时以租赁的方式实现农户之间的合作,不断扩大桑蚕生产的规模化,同时姐结合政策方针,不断开发产业的特点等,发展养蚕相关的产业,如桑枝用于食用菌,桑叶用于饲料和食品的开发等。此外,利用电子加温的装置进行小蚕的饲养,不断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丝质质量的提升,使用现金的技术对病菌进行消灭,提高养蚕的质量,实现蚕农经济效益的增加,提高蚕农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桑蚕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社会文化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挑战,蚕桑产业的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应该结合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市场发展的动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桑蚕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莫嘉凌.广西蚕桑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广西蚕业, 2005(1):38-43.[2]鲁兴明.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3]陈涛.中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7-10-20)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以“盘活存量,优化现量,扩大增量”为抓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贯穿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自2012年至2018年,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及增速连年均居全市前列。 一、产业布局 我区工业产业整体布局为:南翼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针织服装、新型材料;西翼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侧翼:各乡镇、办事处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二、基本概况 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微工业企业12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56家,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区(70家)、食品工业园(13家)、乡镇办事处(73家),产业类别主要分为四大类,针织服装(73家)、食品加工(29家)、电力(2家)及其他(52家),其中针织服装及食品加工为我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16%,电力占比为18%,三大板块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产值达340亿元。 三、产业发展

(一)我区传统产业主要有针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 1.针织服装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原**县针织内衣厂为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生产的“银鹭”牌针织内衣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实施“母体裂变”改制后,一厂裂变为13家法人实体企业,至2005年,由13个实体企业发展为237家个体企业, 2015年我区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681家。在古城内外“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我区经济的一大特色,年产针织服装6亿件套,带动从业人员3万余人,为长江以北四大针织童装内衣生产基地之一、苏鲁豫皖针织童装内衣集散地,2014年9月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随着**古城开发利用、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强力推进,针织童装企业“出古城,进园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园区166家,尚有78家即将入驻。 2.食品产业。1968年建厂的**酒厂历经改制、破产、重组后,原酒生产从未间断,现已储存6770吨。1982年建厂的啤酒厂由**集团公司接续后生产规模已达26万千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酱园为“中华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司饮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香油入驻全国1172家超市,**食品公司将进军新三版上市,“'**'做良心面、'**'猪肉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口头禅、省内知名品牌。 (二)我区新兴产业主要为新型材料。****新材料有限公

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论文 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 现状与趋势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描述了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河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河南省是农机应用大省,农机拥有总量占全国1/9。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成长动力不断增强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等多重利好共同作用下,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中的作用日渐突出。2002—2011年,河南省大中型拖拉机从2002年的7.84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31.1万,增长400%,大中型配套农具从14万台(套)发展到73万台(套),增长521%,联合收割机从3.66万台发展到15.77万台,增长431%,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河南省农机化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新世纪以来,粮食总产量连续迈上900亿斤和1000亿斤两个台阶,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有效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主攻难点,突破弱点,着力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继“十五”末,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到2011年底,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8%,年均提高近三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农机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灌溉、植保、畜牧、水产、林果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机械化也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做到了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吸纳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1.2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关键载体作用。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有效推动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篇一: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20年蚕桑调查报告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只有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作为工作的根本动力,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工作中不懈怠而勇往直前,才能登高永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所思,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人民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带着这种初心,揣着这促使命,为更好地引导双桥镇特色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联合双桥镇人大主席团成员组成双桥镇蚕桑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以听取群众反映,收集群众意见,召开交流座谈会,现场调研考察等形式,深入村社,农户家庭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双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依托 《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纲要(2013—2011年)》将200000平

方公里的桑园布局在包括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资阳市,安岳县等40个优质蚕桑基地县,其中,内江市东兴区作为国家“东桑西移”优质蚕桑基地。四川省40个蚕桑基地县的20个重点县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在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等。 内江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区要抓特色产业,以促农民增收。市委马波书记明确指出,东兴区的花椒、大黄竹、蚕桑,实际上都可以集中精力抓蚕桑产业。 东兴区委书记徐炼英在双桥调研时也指出,双桥镇要把蚕桑工作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水平,可以解决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要求,东兴区政府可以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 二、双桥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四川省气候自然条件宜桑宜蚕,可以培育出西部地区最好的桑叶、桑果品质,而内江市东兴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处沱江中游东岸,是内江市重点建设的新城区。东经104度04分36秒—105度05分41秒,北纬29度25分11秒—29度40分30秒。东连重庆,

2019年发改局产业发展及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发改局产业发展及重点工作情况汇 报 发改局产业发展及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XX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全区呈现经济企稳回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社会管理和谐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良好局面。1-8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11.6%。 一、突出产业转型,着力提升质量。XX区经济总量占全市近50%,近年来,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矛盾日渐突出。区委、政府立足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将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在发展质量和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涉煤产业比重由近80%下降至4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0.5:69.5:30。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抢抓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机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XX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打造“园中园”的发展路子,高标准建设XX工业园、XX汽车产业园,着力打造国家级矿山机械制造示范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力促工业

优化升级。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优质低碳发展的必然抉择,以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为抓手,不断壮大XX方、XX等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力促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三是扩张三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建设集生产加工、商贸仓储、保鲜冷藏、货运集散等于一体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本着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积极发展知名品牌餐饮加盟店、连锁店,扶持家政、托幼、养老等社区服务业规范发展,着力打造社区服务体系,建成“15分钟服务圈”。集人文、消费、宣传于一体,着力打造区域性会展经济,共举办会展6场次。四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打造高端果蔬、花卉基地为抓手,完成温棚标准化改造,创建枸杞辣椒等特色农业品牌,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施科技XX水产项目,2000余亩以螃蟹养殖为特色的水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突出民生事业,提升幸福指数。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同步推进,地方财政支出82%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每年坚持高质量办理群众急需解决的20件民生实事,解决群众门前的灯、脚下的路、居住的房,让全区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善养。一是力促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XX个教育项目建设,投入XX万元用于网络信息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制,全方位做好创业就业服务。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完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