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

一、邸报:

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

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

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

(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

(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

(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

(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

二、小报:

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

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

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

(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3)出现自己采写的内容,存在了400多年,在古代报业世上有很大影响。

第二章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于19世纪初,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至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创刊,历时100年。最初的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由西方传教士创办,以后又有商人、政客加入。

一、鸦片战争前(1815—1839):

清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传教士只能在南洋或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创办报刊,宣传基督教教义,共创办六家中文报刊,八家外文报刊。

1、中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

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1821)年于南洋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主编米怜、梁发(中国人);

内容:

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

②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

特点:

①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

②写作文体丰富多彩,刊登了近代中文报刊第一条消息《月食》。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内容:

①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心理;

②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宗教退居其次,增加科学和时事政治性内容。

特点:

①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广告)和文学作品,首创“编者按”;

②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2、外文报刊中较重要的有《中国丛报》(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广州纪录报》(商业性质报刊)《广州周报》(出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张号外)。

(1)1822年:中国境内第一张外文报纸:葡萄牙文《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

(2)1827年:中国境内第一张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

(3)1831年:中国境内第一份美国商人报纸:《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广州)。

外文报刊创办者主要为商人,读者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其宗旨主要是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信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摇旗呐喊。客观上,为当时国人了解外人意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林则徐、魏源等组织编译外文报刊。

二、鸦片战争后(1842—19世纪末):

外人获得任意办报的权利,数量激增,先后达170多种,逐渐形成了以香港、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络;传教士办报依然活跃,以中文报刊为主,且宗教内容退居其次,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取代传教士报刊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六十年代后中文商业报刊崛起,《申报》、《新闻报》影响颇大;外文报刊最具代表性的是《字林西报》。

1、中文报刊:

(1)《万国公报》:

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

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

《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实际上演变成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

内容有三方面:

①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②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

③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控制之下。

(另一教会报刊1853年创办于香港的《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2)《申报》:

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标志着外人在华办报进入高潮。

1872年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合资创办,以盈利为目的,其特点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笔以吸引读者;采用廉价纸张,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内容上涵盖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基本成熟:

①重视言论且新闻量多面广,注重时效性,刊发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新闻专电);

②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

③第一个刊登新闻画。

另外两张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1882年创刊于上海的《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1893年英商丹福士等主办的《新闻报》。

2、外文报刊:《字林西报》:

(1)近代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外文报纸。

(2)1850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捷报》。

(3)政治倾向明显,充当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仇视中国革命运动。(4)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首家采用路透社电讯稿。

另外,1845年在香港由英商肖锐德创办的《德臣报》是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商业报纸,也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三、如何分析与评价外人办报?

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为。无论中文、外文报刊,无论宗教、商业报刊,其主办者无论传教士、商人、政客,从实质上来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都是为维护外人在华利益服务的。

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就客观而言,外报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

外报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发展:

(1)报刊观念方面: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

(2)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设置方面分工明细;

(3)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有线电报等。

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

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

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循环日报》:

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3)报刊政论文体:

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

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

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三、维新派报人报刊:

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

政论文章《强学会序》)

(2)1896年1月12日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3、《湘学报》,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特点:言论最为大胆,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

《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被称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4、《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①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5、《时务报》与梁启超(梁启超后来还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

(1)《时务报》:

①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

②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黄遵宪筹备,梁启超主笔;

③《时务报》因梁启超大胆而新颖的言论震动朝野,风靡一时,创下当时最高的发行量;

④形成了“时务文体”,发表了第一次全面阐述维新变法的纲领性文章《变法通议》;

围绕着《时务报》,在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展开的斗争以维新派失败而告终,这一方面说明报纸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梁启超:

①近代中国报刊政治家、新闻思想家,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②参加“公车上书”,是维新派报刊宣传主将,主办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

③发表《变法通议》,创立“时务文体”,其办报实践及新闻思想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

④梁启超新闻思想:认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其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其办报的四大原则是:“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却而速”。健全舆论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宣传艺术:浸润法、煽情法。

(3)“时务文体”:(又称“新民文体”)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报刊普遍以政论为核心,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风格独特,形式新颖,其中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名噪一时,故称“时务文体”。“时务文体”秉承王韬报刊政论文体的基本风格,打破传统古文、时文、骈文的束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文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文章大多慷慨激昂,热情奔放,富于煽动,风靡一时。

“时务文体”对辛亥革命乃至“五四”前后的报刊文章有很大影响。

(4)《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海外报刊,宣传保皇立宪)

①《清议报》,1898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改良派海外第一个机关报;

②《新民丛报》,1902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改良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从1905年与《民报》展开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一次报刊大论战,以保皇派失败而告终。

(5)《大公报》,国内,改良派报刊。

6、维新派的新闻思想及贡献:

(1)维新派新闻思想较早期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如王韬等有新的发展:

①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

②对报刊功能与作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如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2)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

①向读者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②向读者进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③推动维新运动,促进变法实现。

(3)维新派对近代的新闻事业的贡献:

①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②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之先河;

③创造“时务文体”,影响一代文风。

四、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维新运动中,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后,近代国人办报形成第一次高潮,其特点如下:

(1)从办报地区看,由沿海发展到内地中小城市,同时海外华侨所办报纸日增。

(2)从报刊品种看,类型繁多,且涌现出一批专业性报刊。(温州:《算学报》、《利济学堂报》;上海:《农学报》、《女学报》、《蒙学报》等)

(3)从政治倾向上看,绝大多数宣传变法维新;

(4)从办报方式上看,形成学会、学堂、报刊“三位一体”的形式。

(5)从办报人员看,维新派政治家大多参与办报活动。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保皇派在广州创办的《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

《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

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的《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

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革命,还是改良?第二,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他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得《民报》生存,与日本政府坚决斗争,极大地激励了革命派活动。后来他退出同盟会,参与讨袁被禁。他反对新文化运动,支持抗日救亡。其政论文章逻辑严密,气势雄壮,博引经史,但因“文必法古”,艰涩难懂,影响了传播效果,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传世。

5、《神州日报》、“竖三民”与于右任

(1)《神州日报》:1907年4月2日由于右任创刊于上海,是同盟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2)“竖三民”或“三民报”:1909—1910年于右任在上海相继创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多的日报,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派报纸),因三个报纸均以“民”字打头,且一脉相承,故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竖三民”或“三民报”。

6、《中国女报》:1907年1月14日创刊,创办者秋瑾,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

7、《大江报》与“大江报案”:

①《大江报》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创刊于1910年12月,初名《大江白话报》,主编詹大悲。

②詹大悲主编《大江报》的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及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③最使《大江报》享有盛名的是两篇评论。1911年7月17日,何海鸣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7月26日黄侃撰写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激怒湖北反动当局。最后,詹大悲被判监禁18个月,

报馆被查封,这就是有名的“大江报案”。

8、清政府对报业的管理与控制:

①制定法规限制报刊的出版发行:1906年7月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是清廷制定的第一部出版法;1908年1月参考日本报纸法制定了《大清报律》。

②迫害报刊、报人:苏报案、大江报案。

③出版官报控制舆论:1911年《内阁官报》,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为革命办报,重视报纸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

2、注重报纸形成、影响舆论的功能(孙中山“报刊是舆论之母” );

3、公开承认党派性;

4、讳言阶级性,宣扬国民性。

三、报刊业务的发展: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形成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新闻报道方面。重视新闻报道,新闻比重增加、条数增多,新闻采访得到加强,新闻种类增多,消息的写作方法趋向多样化,通讯为各报普遍采用(但对该体裁称谓不一,有“纪事”、“通信”、“通讯”等)。

2、报纸编排方面。对开报纸增多,且大多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稿件编排打破旧框框,突出重点,将重要的专电和通讯置于头条位置。栏目设置日趋丰富,开始讲究标题的制作。

3、新闻评论方面。政论仍是报刊上的重要体裁的同时,新鲜及时、短小精炼的时事短评大量出现,编者按得到普遍推广。

4、副刊得到确立。

5、新闻图画和新闻摄影广泛使用。

6、发行与广告方面取得极大进步。

四、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短暂繁荣的原因:

①旧法律的废除和新法律的保护;

②各省军政当局对报刊出版发行的支持;

③各资产阶级政党创办报纸为自己宣传或以报纸图财。

2、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的特点:

①短暂繁荣很快转入凋零与黑暗;

②由“政论时代”转入“新闻时代”,产生了一批著名记者、报人;

③报纸副刊盛行一时;

④由专人从事新闻采访,向各地发稿的通讯社达六家(上海、汉口)。

3、袁世凯对新闻界的摧残与“癸丑报灾”:

(1)袁世凯的统治是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①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为己所用;

②制定法律条例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戒严法》、《治安警察法》、《报纸条例》、《出版法》);

③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

(2)“癸丑报灾”:

1913年1月,因袁世凯独裁统治遭到威胁,遂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事情真相被报刊揭露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不久被袁镇压。从宋教仁被刺到“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对新闻界开始大规模摧残,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及反袁报刊全被查封。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等,采取禁止租界外发行的办法,被迫停刊。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139家,于1912年初的500多家锐减了三百多家,同时大批报人惨遭迫害。这就是新闻史上的“癸丑报灾”(1913年是癸丑年)。

4、民初著名记者:

(1)“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和徐凌霄(笔名彬彬)

①黄远生:“报界之奇才”,民初新闻记者中的巨擘,以擅长于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其新闻通讯有下特点: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须眉必现,幽隐毕达;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并发明了“新闻日记”的体裁。其文集《远生遗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他提出了新闻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并且身体力行。

②刘少少:报界“怪杰”,其报刊文章“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部分旧知识分子欣赏。

③徐凌霄: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

(2)“萍水相逢百日间”:邵飘萍、林白水。

①邵飘萍:“报界全才”,在新闻采编、评论与通讯写作、报业经营、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留日期间创办东京通讯社,较早将“二十一条”协定通报国内,推动反日倒袁爱国运动。1916年应约回国,被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并在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创办大型日报《京报》,自任社长,揭露段祺瑞卖国政府,被迫流亡。曾担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残忍杀害。

②林白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主张教育救国,曾为《苏报》撰稿,二次赴日攻读法律及新闻,参加拒俄运动。后投靠袁世凯,在《亚细亚日报》鼓吹帝制。1926年8月因时评《官僚之运气》讥讽国务院总理潘复,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3)胡政之与张季栾

胡政之:1916年任《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是赴欧采访巴黎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

张季栾: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兼副经理之后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第五章五四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5年9月—1918年11月):《新青年》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总体来说,它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猛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三、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

1、私营大报的发展:

(1)北京:成舍我《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

(2)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大公报》;

(3)上海:史量才《申报》。

(2)《大公报》的发展及亲蒋倾向: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由满族人英华创办,至目前香港《大公报》仍在继续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1902~1916,由英华主持,以“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和报风严肃成为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报纸;

②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了一张亲日报纸;

③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以“文人论政”为方式体现其“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吴鼎昌(社长)的资本、胡政之(总经理兼副总编辑)的管理、张季鸾(总编

辑兼副经理)的文章,构成该报成功的“三大要素”,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大公报》逐步投靠蒋介石集团,“小骂大帮忙”,反共亲蒋。1945、1946年,“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充当国民党帮凶,在与《新华日报》的大论战中惨败。解放前夕,因“第三条道路”的失败,立场转向人民;

④1949~现在成为一张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报纸,去年是其100周年,在京举办展览“风云激荡一百年”。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 官报产生于唐代;宋代的朝廷官报的名称有“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宋代的朝廷官报与唐代比,内容有了较大扩充。 官报的编发与管理 无论是唐代“报状”、宋代“邸报”、“朝报”,还是明清“邸报”、“邸钞”,都是由封建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的。 朝廷对官报的管理:首先是加强对发报内容的管理。对官报上所刊载的内容,划有严格的范围,对能发报和不能发报的材料有严格的规定。其次,是建立审查制度,管理报纸编排。封建王朝对官报的编排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越来越严密的制度。宋代对进奏院改革,统一任命进奏官,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官报集中管理。宋真宗咸平二年正式建立“邸报”“检详”制度,“检详”,就是审查。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到了南宋,又建立“每日判报”制度。第三,建立传报制度,严格传报纪律。 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 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其一、“小报”有一支专业或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 其二、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 其三、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 其四、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格的报纸。 其五、小报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传播人们需要的各种信息,有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因而在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三、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其一、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其二、形式比较完备其三、报房版主经营其四、报房自办发行 简论: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 第二章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鸦片战争前,1815年8月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出版了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报同时也是外国人所办的第一家以中国人为宣传对像的近代刊物。故《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实为中国近代报刊之发轫。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份报刊,是西方传教士打入中国本土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报刊。该报刊虽然也属于宗教性质,但是不停止在阐释教义这一步,百是把主要篇幅用于介绍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以增进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 《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家英文报刊。《中国丛报》以其丰富的资料,为后来的中外历史学界所重视。《万国公报》是在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刊。《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 《上海新报》1861年11月创刊,是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 《申报》员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创刊。美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报纸。为了达到营利的目的,《申报》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从而扩大发行量,并以此拉开了同《上海新报》竞争的帷幕。首先是改革言论;其次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报纸起源:中国报纸的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 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开元杂报”(不是报名,是开元年间官报) 3、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 封建政府官报的色彩。(对比)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5、小报【宋代的“小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 (1)时代:“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2)性质:“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的名称。发行人包括邸吏、 使臣等。 (3)内容特点:第一,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第二,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最早的假新闻) (4)、“小报”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人们 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有 一定生命力的。 6、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 —提塘) 7、明代“京报”:京报处于古代报纸与近代报纸的过渡期,标志着古代报 纸的最后阶段 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不是在中国古代报刊的母体里进行的,而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 【简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的办报经过、宗旨、特点(对比)】 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这份中文月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作为传教的工具)3、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广州创刊(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是其刊载内容包含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4、中文商业报纸迅猛发展,由外商创办的中文商业性报纸在上海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呈现三报鼎 立的局面。 5、【综合分析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1)、外人在华办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2)、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1、【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

(完整word版)中外新闻史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的起源 一口头传播时代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特点: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由于口语传播有局限性:1.传播范围有限2.导致新闻失真 为了弥补口语传播不足,产生了以下3种非语言传播。 1 标记传播是指借助一定的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记事。 2 声光传播是指以声音和光线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烽火报警,击鼓传讯。 3 图式传播是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二手写传播时代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罗马:公元前59年《每日纪事》尤里乌斯•凯撒 公元前6年《每日纪闻》屋大维 报道内容: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论、宗教活动、议会记录等。 中国: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小报 欧洲文艺复兴:Venice Gazette威尼斯小报 法国在15世纪《偶然》《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环球航行,全球市场与殖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

二定期刊物的出现 时间上最早德国 1615年艾格诺尔佛•莫尔(德国报业之父)《法兰克福新闻》(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英国1621年8月13日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1665年《牛津公报》后改名为《伦敦公报》(作为政府公报一直发行至20世纪) 1704年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评论》周刊(政论杂志的鼻祖) 三日报 德国1656年蒂莫泰斯•里兹赫《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莱比锡新闻》(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英国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每日新闻》(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 1730年真诺《每日广告报》(第一张现代新型日报) 法国1777年元旦巴黎《法国新闻》(法国第一家日报) 集权主义报业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思想来源:柏拉图,中国的韩非子,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里(集大成者)。是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四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理论之一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1.新闻检查制度 2.特许出版制度 3.知识税 4津贴制度 5.严刑峻法 英国1644年约翰•尼尔顿《论出版自由》 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全面批评了检查制度的弊端。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

(定)《中外新闻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常识题 1、最早将印刷术引进英国的,是一位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 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最早使用英语而非拉丁语印刷书籍。在新闻事业的发展史上,《法比信使》是第一份以“信使”(Mercury作为刊名的出版物。 2、人类新闻传播的5个时期: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四大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美国联合通讯社。 3、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古罗马,《每日纪闻》。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法国,哈瓦斯通讯社。 4、英国最早的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法国最早的日报:《巴黎新闻》。 5、1590年创办于德国的《观察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周刊。1626年德国出版的周刊《马格德堡新闻》,是世界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到1955年停刊,前后总计329年。 6、英国1665年出版的《牛津公报》(Oxford Gazette是历史上第一张真正的现代型报纸。 7、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有人将人们需要的各地物价、来往船期的消息等抄写后出售,需求相同信息的人多了,抄写多份,就成了最初的手抄小报。后来的手抄新闻主要内容就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 8、1783-1833年,从独立战争结束到第一份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的创刊,中间的政党报刊时期,被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黑暗时期”。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是第一张获得成功的“廉价报纸”。

9、1936年第一个进入陕北采访的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所写的《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 10、1815年,伦敦布道会教士马礼逊及助手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任务”,即其报刊宗旨。内容上宣传“神理”;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等;刊登天文地理知识等。 11、1841年5月1日,《香港钞报》创刊,为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5年2月20日《德臣报》创刊,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12、我国古代报纸的3种类型:朝廷官报、非法民报(也叫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13、小报出现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直到明清;京报出现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官报则存在于自唐朝开元年间至清末所有的朝代,属于主流报纸。 14、早在1874年,王韬就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但只有当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后,才形成了第一次国人自办报刊的高潮。 15、1833年8月, 郭士立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广州,为我国领土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该刊宗教色彩淡化,以介绍西学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就新闻信息传播而言,该刊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并且以时事为主,国际新闻居多,也有广州、澳门的地方新闻。 16、1857年10月1日《孖剌报》创刊,为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遐迩贯珍》1853年8月1日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创办,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 17、《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其前身是《北华捷报》的增刊《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1856年创办。重视时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开元杂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 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3、宋代小报 宋代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进奏官使臣及政府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之家” 内容: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等。内容特点:1.时效性强 2.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未公开的朝廷机密事件,因触论朝庭言禁受到查禁。 3.读者范围广泛,有手写和印刷两种。 4、辕门抄 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 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5、《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建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 这份月刊就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本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遐尔贯珍》 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传教士所办共出版33期于1856年5月停刊。 本刊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7、《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 终于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时务报》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9、报章文体 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当时流行文坛的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白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表现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的最有影响,因此又称为“时务文体”,后因他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娴熟,又称“新民文体”。 10、癸丑报灾 是指1913年由于袁世凯当局对报业的打压,造成大量记者被害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被称之为癸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 一、邸报: 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 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 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 (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 (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 (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 (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 二、小报: 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

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 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 (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3)出现自己采写的内容,存在了400多年,在古代报业世上有很大影响。 第二章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于19世纪初,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至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创刊,历时100年。最初的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由西方传教士创办,以后又有商人、政客加入。 一、鸦片战争前(1815—1839): 清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传教士只能在南洋或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创办报刊,宣传基督教教义,共创办六家中文报刊,八家外文报刊。 1、中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 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1821)年于南洋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主编米怜、梁发(中国人);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_4-9题更新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 参考统考大纲的教科书 1.P138《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怎样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P135 2.P138《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怎样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P135 3.P142简述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的发展情况 4.P142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可发挥) 5.P145简述王韬的新闻思想 6.P145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7.P150简要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的业绩 8.P150简述清末新闻立法活动的基本情况 9.P150《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10.P153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是如何扭曲自由新闻体制的? 11.P153简述“癸gui丑报灾”的前因后果 12.P153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 13.P156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对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贡献 14.P161简述《新青年》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15.P172简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期间的改革及其收获 16.P177史量才兼并《新闻报》为什么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干涉 17.P222政党报刊时期的特点 18.P222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19.P230非党派独立报纸产生的时代背景(泰晤士报等) 20.P230美国主要的廉价报纸及其特点 21.P230早期通讯社的竞争与垄断 22.P240报业垄断的形成及其特点(19世纪末) 23.P240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英美) 24.P246二战期间法西斯轴心国新闻管制的特点 25.P264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26.P269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过程 27.P269互联网对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要展开)

中外新闻史复习范围

新闻事业萌芽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兴旺发展于工业化进程,最终立足于现代化文明的浪潮。 印刷媒介的诞生使新闻传播活动产生意义重大的飞跃,从此人类的新闻传播便开始从无序走上有序,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新闻事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传播。 印刷术: 约翰·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是德国美因兹的一位工匠,在1440-1450年之间于斯特拉斯堡经过一系列试验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法。印刷术被称为德国对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它发明的初期曾以德国技艺(the German Art)而著称。它在由古登堡发明后,便伴随着传教热情以及精明的商业意识传播开来,其间主要是由德国人并且主要是沿德国商人的贸易路线传播。古登堡本人则以其印行的四十二行版《圣经》(1456)、三十六行版《圣经》以及一部畅销的百科全书而享有盛名。 美国罗杰?菲德勒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媒介形态变化原则 (1)新旧媒介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 (2)形态变化:新媒体是从旧媒体的形态中逐渐变化出来的; (3)增值:新的媒介形式会加强原来各种媒介形式的主要特点; (4)生存:一切传播媒介要在改变的环境中生存,都被迫去适应和进化,否则只有死亡;(5)机遇和需求:新媒介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被广泛采用的,它需要机会,还有社会的、政治上或经济上的理由; (6)延时采用:新媒介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总是要花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月刊,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米怜在马六甲创刊。该报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它采用略带丈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体载多样。(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郭士立在广州创刊。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近代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

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派,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另一个公共领域”。 7、竖三民 指于右任从1909年起陆续创办的三份革命派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1909年5月,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办《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因激烈抨击清政府被迫停刊。 后不久,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因激烈反日引起日方不满,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查封了《民吁日报》。 一年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立报》。因三张报纸出版时间连续且都以“民”字开头,人们遂将这三张报纸称为“竖三民”。 8、红色中华社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名词解释: 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2、近代: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 《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新闻报》;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新闻多而快,论说鼓吹维新,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和封建君主制,还办有副刊《京报》,旬刊《国闻汇编》。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康广仁任主编,铅印,1901年停刊;这是维新派创办最早,出版最长的一份报纸。特点:1、敢言《时务报》之不敢言;2、有助于多识,了解各式信息。 《清议报》:1989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协助其从事编撰工作的有麦孟华、欧榘甲等。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其四个特点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办报宗旨。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100册后,因报馆失火停刊。 《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主编梁启超。宗旨:在政治上主张走温和的社会改良的道路;在思想意识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梁写的大部分文章文字华美犀利,感情饱满,进一步发挥“时务文体”的优点,给读者较强的感染力,人称“新民文体”。 《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规模较大,同时出版《中国旬报》,该刊还曾设专载小品的栏目“杂俎”专栏,第11起改名为《鼓吹录》。1901年2月《旬报》出37期停刊。 《民报》: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 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

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 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改革政策放宽了对媒体的控制,民营媒体和市场化运营的新闻机构得以兴起。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解答版1.docx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民族传播形式是(B ) A.邸报 B.金石碑刻和写经修史 C.露布 D.狼烟 2.我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是C A.《蜜蜂华报》 B.《中国丛报》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天下新闻》 3.1918年创办《京报》,写作《实际应用新闻学》的著名报人是(D )。 A.刘少少 B.徐彬彬 C.胡政之 D.邵飘萍 4.中共中央领导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 (B )。 A.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B.延安新华广播电 台 C.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D.重庆新华广播电 台 5.世界上第一份日报1650年出现于(B ) A.英国《新到新闻》 B.德意志地区《新到新闻》 C.德国《每日新闻》年 D.法国《巴黎新闻》

6.手抄小报发源于(A ) A.威尼斯 B.美因茨 C.奥地利 D.巴黎 7.1644年印刷的小册子《论出版自由》的作者及国家是(A ) A.弥尔顿,英国 B.杜歇尔老爹,法国 C.普利策,美国 D.沃尔夫,德国 8.报业垄断的两个标志是(C ) A.报团和廉价报纸的出现 B.报团和黄色新闻出现 C.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D.广播和电视的诞生,特写辛迪加的出现 9.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是 (D ) A.邸报 B.朝报 C.进奏院状 D.小报 10.1874年,王韬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家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 ) o A.《循环日报》 B.《万国公报》 C.《时务报》 D.《清议报》 11.1918年创办《京报》,写作《实际应用新闻学》的著名报人是(D )。 A.刘少少 B.徐彬彬 C.胡政之 D.邵飘萍 12.首次公开报道红军长征中国现当代著名记者 是(D)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版知识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版知识点 一.唐代进奏院报状 1.概况 2.产生条件 3.特点 4.评价 二.开元杂报 1.名称由来 2.含义 3.评价 三.宋代邸报 1.对比唐代进奏院状 2.定本制 3.存在并得到发展的原因 四.京报 1.含义 2.京报报房 3.特征 4.没落 5.社会作用 近代中国报业(这部分内容书上都有,至于具体的内容,有一些书上是原原本本有的,而有一些就需要根据课本内容来概括了)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背景(见课本) 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报刊性质 (2)创刊宗旨 (3)报刊出版发行 (4)刊物由来 (5)迎合读者心理及重视读者反应的表现 (6)刊物内容 (7)其中类似新闻的报道 (8)宣传对象及发行渠道 (9)影响 (10)以《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例,分析这一时期新闻传播的特征 A.报纸与杂志还未严格区分开 B.期刊变化:月刊—周刊—日报 C.办报主角变化:传教士—欧美商人—中国知识分子 (11)停刊 二.香港中文商业报纸发展的意义(课本53页最后一段)

三.上海报业 1.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1)条件(课本54页) (2 )19世纪90年代上海成为全国最繁荣的报业中心2.报业中心地位的确立 (1)背景 (2)《申报》 A.创刊 B.创刊目的 C.报刊编辑 D.办报方针 E.新闻业务 F.报刊革新的表现 G. 《申报》的历史地位 H.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I.《申报》的发展 (3)《万国公报》 A.创刊 B.内容

C.读者对象 D.《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 E.《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 F.意义 四.首批国人办报自办的报纸 1.代表:《循环日报》 (1)创办 (2)办报宗旨 (3)报刊业务 (4)评价 (5)停刊 2.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课本81页 五.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一)政论报刊的勃兴与维新运动 1.背景 2.具体情况 3.特点:这一时期的报刊以政论为主,新闻报道居于次要地位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定义和意义 •新闻传播史的定义 •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二、古代中外新闻传播史 1. 古代中外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 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的发展 •官方新闻的传播 •私人档案的新闻功能 •木版活字印刷对新闻传播的影响3. 西方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新闻传播

•宗教的影响和宣传手段 •书籍和手抄本的传播方式 三、近代中外新闻传播史 1.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政治局势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新闻传播的推动 2. 近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产业的崛起 •新闻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客观新闻报道的兴起和重要性 四、现代中外新闻传播史 1. 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和商业化

•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挑战 2. 现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 •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影响 •新闻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 •媒体融合和全球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比较和启示 1.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异同点 •传播方式的异同 •传播内容的异同 •传播目的的异同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 •借鉴西方新闻传播的经验和教训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模式

六、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 1. 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的重要性 2. 认识新闻传播史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以上是《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准备并取得好成绩!

期末中外新闻传播史考点重点之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1、结绳记事2、击鼓传讯3、实物表意也是古代社会常用的一种手段4、图画通信5、烽火报警 二、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2、近代报刊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 3、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业诞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三、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1704年,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创办了《评论》周刊,该刊作为政论杂志的鼻祖,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笛福也享有“英国报业之父”的殊荣。 四、新闻检查制度的各种手段:1、特许出版制度2、新闻检查制度(新闻检查制度是各国政府控制报业的又一重要手段。所谓检查,实在新闻报道发布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这一控制手法最先出现在中国。-----在宋代,中国有了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文献通考》记载,约在宋真宗咸平二年,宋朝即对传报内容实行“定本”制度,,即进奏院定期把编好的官员样本送请枢密院检查,经审查批准的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得擅自增减。)3、知识税和津贴制度4、严刑峻法 五、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就在这本充满强烈个人情感的小册子中,弥尔顿以一个受伤害者和一个被压迫者的身份,控诉封建专制的暴行,3一切出版管制的罪恶,全面的陈诉了他的出版自由观念。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突出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基本概念,作为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在新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曾格案件与汉密尔顿的抗辩 七、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 本杰明‘富兰克林1730年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在《宾西法尼亚报》上登载了一幅自己的政治漫画------一条蛇被断为八段,题为“不联合,即死亡。”来呼吁各殖民地联合。富兰克林在报纸上还广泛宣扬民族主权原则,主张实行普遍选举,废除奴隶制。 亚当斯进而断言,殖民地人民只是与英国国王订有契约,但与英国国会没有契约关系,所以英国国会对殖民人民无任何权利。美国的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杰弗逊(又译杰斐逊)也承袭了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思想。1774年,他为福吉尼亚洲起草了《英属美洲权利草案》他在这个草案中指出,人们的权利“来源于自然法则,而不是他们的国王所赐予的” 八、英国革命时期的报刊:在革命过程的初期,由于皇家出版法庭的取消和特许出版制度的废除,封建专制主义的控制体系被打破,英国报刊第一次获得新闻自由。 九、独立战争中爱国派报纸与保皇派报纸:1767年,英国国会决定对北美殖民地的颜料、玻璃、纸、铅茶等征收关税,这就是有名的“汤森法案”1770年,在波士顿又发生了当地居民与英国驻军的流血冲突,是为“波士顿屠杀案”1773年,英国为了倾销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又通过了“茶叶税法”规定输入美洲的茶叶免付较高的入口税。其中萨姆。亚当斯被敌对的保皇派称为“木偶操纵者”。当时的殖民总督则干脆称之为“名誉的刺客” 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马拉主办的《人民之友报》,马拉于1789年9月12日创办《人民之友报》,可以说是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报纸。 十一、大众报刊的历史条件1、政治民主化的完成2、城市规模的扩张3、工商经济的发展4、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十二、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是由本杰明。戴(1810-1889)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 1.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方报纸出现于哪个年代? 2.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称之为什么? 3.明清的民间报坊翻译的邸报被认为称为什么? 4.《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什么性质的报纸刊? 5.《中国日报》是谁在什么时候创办的? 6. 元代的民间报纸称为什么? 7.我国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是谁写的?8.《循环日报》是谁在什么时候地点创办的? 9.唐人孙樵在襄樊一代得到的幅实简明的朝政公报抄件历史上称为什么? 10.五四前后,革新影响最大的四大报纸附刊是什么? 11.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出现的维新报刊有哪些?区别于资产阶级革命。1895-1898 12.《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要贡献? 13.民国初期涌现的著名记者有哪些?14.清末民初被杀害的著名记者有那几个? 15.邹韬奋是杰出的新闻出版者,他的“六报一刊”? 16.戊戌变法后资产阶级保皇派在海外出版的报纸有哪些? 17.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政风改革中讨论了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8.1942年《延安思想解放日报》整风改革关于新闻思想理论的观点有哪些? 19.刘少奇对华北记者的谈话中对无产阶级新闻记者的要求有哪些? 名词解释: 敦煌进奏状:万历邸钞:癸丑报灾: 中国日报:1900 陈少白在香港办,由孙中山开元杂报:宋

代定本制度:暂定报律风波:诚年事件:简答: 1.简述《民报》与《新民丛报》在大论战中论争的主要问题。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新闻思想? 3.简述《申报》的企业化经营策略 4.宋代邸报的主要内容 5.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6.解放区反克里空的内容及意义:论述 1.联系具体报人论述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2.《延安解放日报》政风改版的内容及意义。 3.试论述五四时期及其前后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有哪些? 4.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策略。外国史 1.美国的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开事件》是哪一年什么地方谁创办的? 2.欧洲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最早出现定期报刊的国家是? 3.欧洲手抄小报的最早发源地是? 4.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日报是哪国哪年谁创办的什么报纸? 5.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谁? 6.新闻传播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是? 7.1870年签订的“连环同盟”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通讯社也有参加,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这被称为?三社四边协定 8.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党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日报《真理报》是哪一年什么地方创办的? 9.哪家报纸的成功创办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谁? 10.美国历史上成功创办的第一家大众廉价报刊是谁在哪创办的什么时间? 11.在美国西部,被誉为仅次于《圣经》的大众报纸是 12.最早正式提出新闻出版自由主张的是哪国人13.英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报团是谁创办的14.谁被认为是英国报业之父,办的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