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电力发展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系统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

配电系统。

⑵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与提拱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

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48.6,年发电量约43 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与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 与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

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110kV

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与发电厂。

⑶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部分的发电装机容量达2.5 亿千瓦,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与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

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二)、电力系统的现状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相应的增长,逐步形成以大型发电厂与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与地区的电力系统。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500千伏与330千伏的骨干网架。大电网以基本覆盖全部城市与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始启动,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跃上了1 亿千瓦的台阶;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1995年3月又突破2亿千瓦大关。1990年,在发电装机容量中水力发电机组的容量为36045MW,占总容量的26.1%;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为101845MW,占总容量的73 .9%。发电容量超过500MW的发电厂有66个,其中18个超过1000MW(3个水电厂,15 个火电厂)。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是谏壁发电厂,发电容量为1625MW;最大的水力发电

厂是葛洲坝水电厂,容量为2715MW。中国的核电厂有浙江的秦山发电厂,第一台大亚湾核电厂2台900MW机组,变已建成发电。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自1981年中国的第一条500kV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以来,500kV的线路已逐步成为各大电力系统的骨架与跨省跨地区的联络线。中国的输电电压等级为500kV,300kV,220kV,110kV,62kV,35kV,其中63kV仅限于西北地区的电力系统。到1988年止,110kV以上的线路总长度为201872km,其中500kV与330kV的线路分别为7117km 与4024km,中国自行设计与建造的±100kV直流高压输电线(从浙江省的镇海到舟山岛),全长53.1km(其中海底电缆11km),已于1988年投入运行。自葛洲坝水电厂到上海的全长为1080km的5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也已于1989年建成投入运行。电力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20万、3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成为主力机群。供电煤耗从1993年以来下

降12 克╱千瓦时。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发电装机容量在2000MW以上的电力系统11 个,其中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四大电力系统的容量在1990年均已超过18000 MW。

由于中国的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与西北部,煤炭资源的大部分蕴藏在华北与西北部,而负荷中心则在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所以随首黄河、长江、红水河等巨大流域水力资源的开发与煤炭基地火电厂的建设,预计在2000年前后,除新疆、西藏、

台湾以外,全国各跨省电力系统与省级电力系统(包括香港与澳门地区)之间将逐步形成互联电力系统。

(三)中国的主要电力系统

包括如下几个电力系统。

大地区跨省电网: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南方互联电网、西南互联电网;

直属省级电网:山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新疆、

西藏与海南省电网及包括香港

澳门地区电网与台湾省电网。

(四)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

中国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分为国家电力调度,大区(或跨省)电力系统调度,省级电力系统调度与地区电力系统调度。按照电力系统“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调度的管理范围及

主要职责如下所述。

(1)国家电力调度负责大区电力系统间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联络线的运行管理;协调确定各大区电力系统间的效换功率;负责大区电力系统互联的安全稳定运行;协调各大区电力系统的经济的运行;收集全国各电力系统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2)大区电力系统调度直接调度大区内大型水力与火力发电厂,500(330)kV 及以上电压的线路与变电所,220kV省级电力系统间联络线路与变电所以及直接调度的发电厂的送电线路;负责大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与电能质量的管理;监

督各省级电力系统执行发电与用电计划,或监督各省级电力系统按计划控制联络线的交换功率;收集全电力系统的信息,并进行

统计分析与上报国家电力调度。

(3)省级电力系统调度调度省内220kV线路与变电所,以及秘属水,火力发电厂(由大区直接调度的除外);调度地区电力系统间110kV的联络线;负责省级电力系统范围内的安全经济运行与电能质量的管理;按计划完成发电任务与控制用电负荷,或控制与相邻省级电力系统间的联络线功率;收集本省级电力系统的住处并进行统计分析与上报大区电力系统,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则直接上报国家电力调度。

(4)地区电力系统调度调度110kV及以下电压的线路变电所(由省级电力系统调度的除外);负责地区电力系统与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掌握与分析用电负荷情况,并对高压大用户与县供电所进行调度管理;对地区小水电厂、小火电厂衽调度管理;收集地区电力系统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与上报省级电力

系统调度。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中国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工作始于1958年,东北电力系统首先采用机电型远动装置收集模拟信息,用模拟计算机进行自动调频与经济调度。60年代末,在华北、东北、华东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就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并于1978年8月在华北电力系统首先实现了用国产电子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安全监视。

近年来,各大区电力系统及一部分省级与地区电力系统也进行了电力系统调度的控制自动化的研究与实践,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住处的收集、传达室输、处理、显示、打印等功能。1990年前后,要求所有大区、省级及50个地区电力系统的调度所实现不同程度的用计算机监视与控制的自动化调度系统,到2000年,全国各级调度都要根据各自功能的要求,建立自动化调度系统

中国电力发展史

第一集驱散黑暗 一、主题思想 十九世纪末工业文明因电力工业的出现而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着每一个农耕社会的角落。而此刻的东方却正处于一个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速下滑的轨道上。本集以电力在旧中国的发展为主线,以旧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在描述电力文明对中国社会造成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勾勒出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变迁对电力事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电力工业在旧中国发展历史的描述展现党领导人民开创的民族解放事业对中国电力工业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内容梗概 电力文明的火炬从法拉第的手中辗转到中国,就在上海外滩亮起那15盏电灯开始,电力文明便开始了她的中国之旅。 在人类发明了电的一百多年来,电力工业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现代社会,电已经无所不在;但在120多年前,当东方社会第一次“触”电时,与其说它带来了文明,不如说它带来了更多的苦难和沉重。点点的电力之火,燃亮的却是一个破碎、僵化、腐朽、挣扎的旧中国。 当清工部安装在仪銮殿的第一台电灯照亮慈禧太后生命中最后一段旅程时,电力文明的星星之火借洋务运动三位重臣——李鸿章、左宗堂和刘铭传之手,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燃烧;从立德尔创办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到洋务运动催生起民族电力工业,仅仅十余年,公用电业相继在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等租界建立,在这期间,虽然民族电力工业开始生成,但是大部分电厂都控制在外商手中。辛亥革命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商业趁机发展壮大,江苏、浙江、广东、辽宁、湖北等地的大中城市纷纷兴办电业,当时发电装机最大的发电厂就是上海电力公司的杨树浦。 三、拍摄要点与主要事件: 2、电力出现时中国社会背景,电力工业在中国的出现;毕晓浦在上海成功进行电弧灯发光实验。上海外滩至虹口6.4公里的电杆上亮起了15盏电灯;清工部为慈禧太后装设电灯,成立西苑电灯公所。清政府从排斥电到接受电的态度转化。 3、中国民族资本对电力发展的贡献:立德尔等招股集银5万两,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创办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天津的德商世昌洋行在毛线加工厂安装发电机供厂内用电;华侨商人黄秉常也在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广州试办电厂;积极倡导洋务的台湾巡抚刘铭传也在台北装置小型蒸汽发电机燃煤发电。 5、解放区电力事业的发展;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接受日本侵略者当时修建的电厂。但是,受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电力工业总是千方百计的破坏和掠夺。1946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进驻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电业局。7月18日,国民党在丰满切断松滨线,对哈尔滨进行电力封锁。另外,国民党还全部接管了沦陷区的电厂,将共产党的用电空间压缩的很小。针对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努力争取,一方面积极筹建自己的电站,分别在河北的平山县投建了忽忽水电站、山西的长冶县投建了刘伯承电厂。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电力事业的总体情况;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故事;1929年,国民政府出台的《电力民用监管条例》、统一频率和电压、设立资源委员会管理机构;到194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184.8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43.1亿千瓦时,分别排在世界第21位和25位。全年实际用电量34.6亿千瓦时,只相当于2002年浙江省一个中等规模的市一年的用电水平。人均年用电量才7.94千瓦时,相当于现在我们家庭客厅里的立柜式空调开4个小时的用电量。 第二集艰苦岁月 "一五"计划是新生的共和国大踏步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开始。在前苏联156个援建工程中,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在阜新、抚顺、吉林、西安、郑州、太原、包头、重庆、武汉等地建成,增加火

中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

中国电力系统 --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 Yin Yonghua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11-2006 摘要 这篇文章论述了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并讨论了全国范围内输电网的互连的发展,互连的目的,关键计划和R&D对未来的重要性,全国范围内输电网的互连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并成为世界最大电力系统之一。 关键词: 发展的历史、现在的地位、未来的前景、中国电力系统 1.发展的历史 中国电力工业开始于1882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时刚好达到与1.85GW装机容量,总发电量为4.3TWh。截至一九九九年年底,装机容量达294GW,民族的总数发电达1230TWh。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间,省级电力输电网络逐渐形成。1972年的今天,第一次建立了330kV输电线络并建立跨省电网-西北的电力网络。 1981年,中国开始建立500千伏电力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的电力工业:大型发电机组、超高压、大电力网络开始进入历史舞台。 第一个区域连接项目实行于1989年。这是一个从葛洲坝到华东水电站(ECPN)的±500千伏、1200MW的直流联络线网络。它被设计出来用于从葛洲坝到ECPN电力输送电能。 自1970年到1980年区域电力网络,即现有东北、华北、华东、中国中部,中国西北部和中国南方已经形成。 我国自2000年以来中国装机容量见图1,自2000年以来火电充分利用时 间见图2。

2.现在的地位 在中国,能源的分布很不均匀的地理条件限制的原因。煤的82%的储备分散在北部和西南部。67%的水电都集中在了西南。因此,北部和西部被称为中国的能源基地。但70%的能量消费集中在中央和沿海国家的土地。 1

中国电力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力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力发展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力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电力工业还处于萌芽阶段。1927年,中华民国 政府曾设立过工、矿、电三总司,分别管理着不同领域的工业。但由 于历史原因以及缺乏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电力产业的发展极为 缓慢。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力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于是,在经济建 设中,电力工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1949年后的头十年,国家对电力工业进行了大力投资。这十年间,国内各地相继修建了大 大小小的电站,电力供应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电力调整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应对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电力需求增加以及电 力产业自身的问题,国家开始对电力产业进行调整。以地级以上城市 为重点的城市电网已经基本建成,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放到了农村电工 程建设上。这期间,国家大力推行“小电站,大发电”的政策,致力于 建设小型水电站,以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

四、电力行业的市场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进入新阶段。之后,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趋势越发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 地也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地电力发展的规划,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取得 了显著成效。 五、能源转型的新征程 当前,随着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 中国电力行业已经进入能源转型的新阶段。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例如风能、光能等,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电力工业 也在探索新的技术和模式,以提高发电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电力行业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迅速崛起,打造了中国电力 工业强国的美好愿景。

中国电力发展史4页

中国电力发展史4页 中国的电力发展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可追溯至1882年,在上海第一次使用电力; 1885年,上海第一座电站投入使用;1894年,北京电力公司建立;1898年,电力发电设 备和线路建成;1903年,中国第一条380千伏电网建成;1909年,中国第一座火力发电厂——上海朱家角火力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行;1913年,中国第一家水力发电厂——高渊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达1500千瓦;1917年,中国第一家国营老虎滩水电站试 运行;1927年,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济南水电站建成;1951年,解放区全区总装机 容量1600千瓦,电力发展快速;1988年,国家把水电、火力等电力工程作为重大科技和 经济发展项目,全面推动电力化进程;1999年,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以及电力分布式发电和能源节约技术的发展;2006年,中国的火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亿千瓦,达到历史新高。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时期,主要以抗美援朝时期的大型 水电站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中国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增长到约5170万千瓦。1978年至1995年,中国力争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在此期间,中国就建成了 90座大型水电站,其中包括三峡、黄河和寒江大型水电站以及河南省的全国最大的能源工程“蒙三”。另外,五中同盟、八建电站等较小型的水电站也逐步建成;同时,发展了多 座火力发电厂,均以燃煤发电为主,包括陕西兰州火电厂和河北石家庄火电厂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力发展迅猛。从2001年开始,国家发动电力十字路口三大运动,即电网改革、电价改革和电力技术改革;2003年,我国也推出了新能源规划,摆脱对煤电的过度依赖。到2006年,电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亿千瓦,发电量达到8518亿千瓦时,已经形成以水电优势、火电为主的“大水电与大火电”双柱支撑的电力结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电力系统。 2006年以来,中国加快了风电、太阳能及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大规模发电设备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我国的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7亿千瓦,电力发电 量达到10900亿千瓦时,大型火电发电规模达到2.2亿千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超 过1亿千瓦。 中国目前正大力推行绿色可再生能源开发,并利用新型能源来充分发挥电力的发展潜力,以满足人民的电力需求。在电力发展道路上,我们将以节能环保、安全稳定和智能网 络的理念,为绿色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 引言: 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本文将从中国电力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史。 一、中国电力技术的起源 中国电力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动,而电力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形式,被广泛认识到其巨大的潜力。1902年,中国第一座电站——大沽电厂在天津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电力技术的起步。 二、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历程 1. 初期发展阶段(1902-1949) 在初期发展阶段,中国电力技术主要受到外国技术的影响。1907年,上海第一座现代化电厂——南洋电厂建成,引进了德国的电力设备。此后,电力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和普及,电网逐渐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力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力事业,大力推进电力技术的自主创新。中国电力工程院等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为电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近现代化阶段(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力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51年,中国第一条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在河南安阳建成,标志着中国电力技术进入了高压输电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国电力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投产的第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在辽宁锦州投入运行,实现了中国电力技术的自主化。 3. 现代化阶段(1978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技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电力技术在规模化、智能化、清洁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超高压输电技术成功实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力技术也在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三、中国电力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电力需求的不断上升,中国电力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 2.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3.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4. 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跨区域调配。

中国电能发展史

中国电能发展史 引言 电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国电能发展的历史概述,重点探讨 了中国电能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1. 初创阶段(20世纪初) 中国电能产业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商业电力需求。当时,外国电力公司先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电厂,供应电力给工厂 和企业使用。此时期中国的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2. 外国援助期(1949 - 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外国援助的支持 和帮助。苏联、东欧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援 助和设备引进,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电力系统。这一时期, 中国电能发展开始扩大到农村和西部地区。 3. 自力更生发展期(1979 - 200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的新阶段。中国政府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鼓励国内企业独立开展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这一时期,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迅速增加,重点建设了一系列大型电站和输电线路。 4. 高速发展期(2001 - 至今)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大了电网建设的力度。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力产业链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5. 可持续发展期(未来展望) 当前,中国电力工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政府提出了清洁能源和能源转型的目标,推动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同时,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 中国电能发展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工业在中国的地位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 电力发展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系统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⑴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拱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48.6,年发电量约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110kV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 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 ⑶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部分的发电装机容量达 2.5亿千瓦,年发电量为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 就电力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二)、电力系统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也相应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大型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 中国电力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当时,动力设备 是由传统的人力、畜力和水力提供的,电力作为新兴能源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直到19世纪末,随着电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电力工业才开 始逐渐崛起。 中国的电力发展真正起步于20世纪初。1902年,天津成立了中国第 一家供电公司,天津电厂,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正式开始。接下来的几 年里,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电力公司。这些公司都是 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初期的支持。 1920年代初,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大 规模的水电站建设开始在中国展开。随着三峡和黄河等大型水电站的建成,中国的电力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此外,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网的建设, 将各地的电力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电力的互通和共享。 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为满足这一需求,中 国电力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升级和电网改造。特别是在1990年代, 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一次全面的,电力生产和供应逐渐实现了市场化。 21世纪初,中国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追求经济发展的 同时,中国也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电力工业着力 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力工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电网规模 居世界之首,电力供应能力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此外,中 国的电力工业还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总而言之,中国电力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辛劳的历程。从最初的小 规模供电公司到今天的全球电力巨头,中国电力工业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 里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1882年-1949年) 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1882年,福州的一个水力发电 站开始了首次电力供应试验。1895年,上海也建立了第一座公共电灯厂。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水力发电站逐渐兴起,比如王家坝发电站和彝陵发 电站等。在20世纪初,中国电力工业开始大规模发展,外国投资者开始 在中国建设电力设施。然而,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中国电力工业 进展缓慢。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 第三阶段(1978年-2000年) 1978年,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电力工业也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在这 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电力技 术和设备。1985年,中国成立了华能集团和国家电力公司,并进行了电 力体制。此后,中国电力工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力生产和消费国。1994年,中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营,标 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超高压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 21世纪初,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力体制再次 进行了,国有电力企业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型。同时,中国电力工业也开 始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 快了核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建设。此外,中国对外投资也逐渐 增加,通过在其他国家建设电力工程,推动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国际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起步阶段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电力工业不断前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电力工业有望更好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电力的需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产业之一。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下面将从几个关键时期介绍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电力工业基础薄弱,电力供应不足。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农村电气化的需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批重要的水电站和火力发电厂,如白鹤滩水电站和大唐火力发电厂。这些电力工程的建设为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1984年,中国电力工业总公司成立,对电力行业进行整合和管理。此后,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电源结构调整、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等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发展水电、火电、核电等各种能源形式,电力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同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推进,为电力市场化运作打下了基础。 三、新世纪以来(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力工业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随着经济的高

速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电力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中国电力工业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同时,加快了能源结构调整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推动电力市场化和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国,电力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中国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参与了许多国际电力工程建设。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也为世界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将成为关键。同时,电力工业还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础建设,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快速发展,再到新世纪以来的转型升级,中国电力工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朝着清洁、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电力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新能源发电建设 (一)核能发电 1985年中国开始兴建第一座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容量30万千瓦,压水堆型,自行设计、制造、施工,部分设备进口。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1994年4月1日商业运行,1995年7月1日通过国家验收。目前正扩建二期工程二台国产60万千瓦核电机组,和三期工程二台自加拿大引进的重水堆型70万千瓦核电机组。 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核电站,引进英、法两国设备,安装二台90万千瓦压水堆型核电机组。1988年8月8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1993年8月31日一号机组平网发电,1994年2月1日商业运行;二号机组于1994年5月6日商业运行。目前在建的项目有:大亚湾第二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安装四台压水堆型100万千瓦核电机组;江苏连云港核电站,由俄罗斯引进二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广东省规划建设第三座核电站,即阳江核电站,安装6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 目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0.76%,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2%。 (二)风力发电 中国风力资源约为2.53亿千瓦,可开发量达1.6亿千瓦。1998年末,全国近20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22.36万千瓦。目前全国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风电场是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装有300、500、600千瓦风电机组共111台,总容量5.75万千瓦。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装有42台600千瓦及10台550千瓦风电机组,总容量3.07万千瓦。浙江临海括苍山风电场,装有33台600千瓦风电机

组,总容量1.98万千瓦。目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量的千分之一点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地热发电 中国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且分布面甚广。第一座地热电站建于广东丰顺县邓屋村于1970年建成,机组容量100千瓦。1971年至1975年在湖南省宁乡县灰场镇建成300千瓦地热电站。 目前中国最大的地热电站是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总容量达2.518万千瓦,1975年开始兴建,1977年一号机1000千瓦机组发电,以后续建7台3000千瓦和1台3180千瓦地热机组,至1992年全部建成。西藏那曲地热电厂系联合国开发署援建项目,安装3台1000千瓦地热机组,于1992年全部建成。 (四)潮汐能发电 中国拥有500千瓦以上的潮汐能电源点有191处,可开发的潮汐电站装机总容量可达2158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19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杭州湾、长江北口、浙江乐清湾三大地区。中国第一座潮汐电站是1959年9月建成的浙江临海潮汐电站,安装2台60千瓦机组。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浙江温岭县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总容量3900千瓦,一号机500千瓦于1980年5月4日发电。目前中国已建成7座潮汐电站,最大的装机5000千瓦和3座波力实验电站40千瓦。正在兴建2座波力试验电站,装机容量200千瓦和潮汐电站一座70千瓦。 (五)太阳能发电中国第一座大功率的太阳能发电站建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古力古台村,功率560瓦,于1982年10月11日投运。在西藏已建成二座10千瓦、一座20千瓦和一座25千瓦的光伏电池电站。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能发电站,建于海拔4300米的西藏革吉县,总功率10088瓦。正计划在拉萨兴建一座3.5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电力行业刚刚起步,国内几乎没有电网和 发电厂。1902年,中国首个现代电厂在上海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电力 工业的起步。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电力行业逐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 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电力供应开始向大规模工矿企业和城市 扩大。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外资企业和外 国电力工程师在中国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电厂和电网设施。这些电厂主要以 水力发电和燃煤发电为主,例如河南洛阳铝业公司的发电站,辽宁抚顺水 电厂等。这些电厂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从小规模、低能力 到大规模、高能力的转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电力工业 的发展力度。一方面,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水资源, 建设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例如长江三峡水电站、黄河水电站等。另一方面,扩大燃煤发电规模,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逐步形成了以煤炭为 主的电力体系。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电力供应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1978年中国开放的开始,中国电力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鼓励外资进入中国电力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电力行 业的现代化。此后,中国电力市场逐渐开放,民营企业开始进入电力行业,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加速了发展的步伐。中国在可再 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机量大幅增加。

此外,中国加大了对核能的研发和利用,建设了一系列核电站。这些举措使中国电力供应更加环保、可持续。 总的来说,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大规模发展的历程。从最初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到逐步实现自主创新,中国的电力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努力为国家和民众提供更好的电力供应。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 1. 开创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各 地的电力企业开始陆续成立。1902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电力公司——上海电灯公司。此后,电力工业在全国范围内逐渐 兴起。 1921年,北洋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电力管理的机构——北洋电机公司。它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建立了电机监察局,进一步加强并推动了电力工业的 发展。 2. 发展壮大(1949年至1980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电力行业的整体规划和建设。

在这一时期,大型的水电站和火电厂相继建设起来,解决了电 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 对电力工业的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电力工业 的迅速壮大。 3. 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1980年至今) 198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并引入了市场机制。这为电力工业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工业逐渐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对接。在 技术上,研发和应用了新的电力科技,提高了电力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体制上,推行了电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鼓励了多元化经营和市 场竞争。 同时,中国电力工业也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 电力工业还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电力行 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4. 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电力工业在承担供电任务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未来,中国电 力工业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电力装备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交流,为世界能源 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张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电力出版社,2010年 - 李四,中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年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电力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本文将从中国电力改革的起源、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三个方面,对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进行探讨。 一、中国电力改革的起源 中国电力改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电力行业普遍存在着供需矛盾、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动电力行业的改革。 1986年,中国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实行垂直一体化的电力体制,电力行业的生产、供应和输配环节由国家电力公司垄断经营。然而,这种垂直一体化的体制在发展中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二、中国电力改革的发展过程 1. 分拆国家电力公司 为了引入市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电力行业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

分拆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发电、输配分离。这一改革措施于2002年开始实施。通过分拆国家电力公司,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推动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2. 建立电力市场化体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入。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电力交易市场、电力交易机构等相继建立,电力价格也逐步放开。这一改革措施促进了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电力行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3.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中国电力改革过程中,清洁能源的发展也成为重要的方向之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通过引进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和政策扶持,中国电力行业逐渐实现了煤炭替代、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目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中国电力改革取得的成就 中国电力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电力供应能力大幅提升 中国电力改革使得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过去经常出现的供电不足、电力短缺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 近百年来,中国电力技术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突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将对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中国电力技术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2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座电站——洛阳电站,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诞生。这一时期,电力技术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1913年,我国成立了第一所电机学校——上海电机学校,为电力技术的培养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自主创新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力技术进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力技术。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力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1954年,北京电力学院成立,为电力技术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支持。1955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杨树沟水电站,标志着我国电力技术实现了自主创新。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型水电站和火力发电厂,电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阶段:现代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技术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

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电力体制逐步市场化,电力技术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力技术实现了多元化发展。1998年,我国成功研制并运行了第一个国产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电力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阶段:智能化发展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力技术正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输电装备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水平,推动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 总结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自主创新阶段、现代化发展阶段和智能化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依赖国外引进到自主创新,再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可谓一部跌宕起伏的壮丽史诗。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电力技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电力供应体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供需矛盾、资源浪费和行业垄断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电力改革措施。 中国电力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法律法规框架。199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电力法》,这是我国电力改革的里程碑。电力法明确了国家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鼓励发展非国有电力企业,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中国电力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分拆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业务。1997年,中国电力公司(即国家电力公司)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将自身分拆为发电公司、输配电公司和售电公司三个独立经营的子公司。这一分拆措施打破了原来的垄断格局,促进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随后,中国电力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电力市场化和电力交易的发展。2002年,中国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开始进行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之间的电力交易,实现了电力供需的有效匹配,提高了电力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在电力改革的过程中,中国还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对可再生能源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这一法律的实施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电力结构的可持续性和清洁能源比例。 中国电力改革还注重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和监管机制的建立。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负责电力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电力监管委员会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和规章制度,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电力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提高,电力市场逐渐完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不断增加。然而,电力改革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电力市场竞争不充分、电力价格调控不合理等。因此,中国电力改革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改革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实施,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中国电力改革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清洁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中国电力发展简史总结

中国电力发展简史总结 中国电力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对中国电力发展的历史进行总结。 中国电力发展的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近代化进程。在那个时候,国内的 电力资源极度匮乏,只有一些城市和富裕家庭才能够使用电力。但是,中国政府一直将电力发展列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 需要,政府开始大力投资电力行业,并建立了一批大型水电、火电和核电站。这些举措为中国电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解决了国内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发展迅猛。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电力行业的改革力度, 推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外资,推动了电力体制的改革和行业的开放。此举为电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和太阳能市场,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同时,中国电力企业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当前,中国电力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 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电力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电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然而,任重而道远,中国电力行业仍需面对持续发展的挑战,积极应对并抓住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 中归力归展史国--新能源归归建归 ;一,核能归归 1985年中归始归建第一座核归站浙江秦山核归站~容量国——30万千瓦~归水堆型~自行归归、制造、施工~部分归归归口。1991年12月15日归归~并网1994年4月1日商归行~运1995年7月1日通归家归收。目前正归建二期工程二台归国国60万千瓦核归机归~和三期工程二台自加拿大引归的重水堆型70万千瓦核归机归。 广圳湾国两国装归深大归核归站~是中归建的第二座大型核归站~引归英、法归归~安二台90万千瓦归水堆型核归机归。1988年8月8日归注第一罐混凝土~1993年8月31日一机归平归归~号网1994年2月1日商归行~二机归于运号1994年5月6日商归行。目前在建的归目有,大归第二核归运湾 站-归澳核归站~安四台归水堆型装100万千瓦核归机归~江归归云港核归站~由俄归斯引归二台100万千瓦核归机归~归省归建归第三座核归站~江核归站~ 安广划即阳装6台100万千瓦核归机归。目前中核归机容量归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