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性感染。常有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病死率仍相当高,平均30%-40%。

近20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器官的移植、肾上腺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使机体和细菌之间的互相关系有了很大变化,而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

【诊断】

1.感染来源:主要是继发于病人的局部炎症。

2.易感人群:全身健康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一.临床表现

原发局部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有发热、畏寒与皮疹等。

高热、寒战是败血症常见的症状,以弛张热和间歇热多见,少数为稽留热,G-杆菌可有双峰热;寒战发热发作时间不规则,可出现皮疹和消化道症状。过度换气是败血症的早期的体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的表现。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与DIC。

迁徙性炎症:随病原的种类与病情轻重而不同。

各种病原败血症的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原发病灶多为皮肤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织炎,或原发性肺炎。2.部分病人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常有血源性金葡菌肺炎,咳嗽轻、痰少。可伴肺大疱与自发性气胸。可有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皮肤浅表性小脓疱,散见于躯干,软组织脓肿形成。可有骨髓炎、肝脓肿与化脓性脑膜炎。还可以引起急性金葡菌心内膜炎,患者多先有心脏瓣膜损害,反复出现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有赘生物。

(2)表葡菌败血症:医院内感染中表葡菌败血症的发病率相当高,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者如留置静脉导管或严重基础疾患病人进行手术是,该菌侵入发生败血症。

(3)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现在已少见。

(4)肠球菌败血症:主要是医院感染,其原发病灶多为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与泌尿道感染。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5)大肠杆菌败血症:其原发感染灶多为患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肠炎,化脓性腹膜炎,急性肾盂肾炎,产道感染等,除原发感染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是严重的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见。

(6)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此菌有荚膜,毒力强。病情与大肠杆菌相似。高热、寒战和大汗,多为弛张热和双峰热,但多较重。可有迁徙性薄壁脓肿。

(7)铜绿假单胞杆菌败血症:多发生于严重基础疾患病人,接受广谱抗生素与手术治疗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表现较一般G-杆菌败血症凶险,可有特征性中心性坏死性皮疹、休克、DIC、黄疸等,病死率高达63%-90%。

(8)厌氧菌败血症:最常见为脆弱类杆菌,其次为消化球菌,真杆菌和黑色素类杆菌等。所产生的外毒素可导致溶血、黄疸、发热、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还有脓毒血性静脉炎和血栓脱落形成的迁徙性化脓灶,其农业有特殊腐臭甜味。

(9)真菌败血症:常见于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源性感染以及静脉插管输液、透析疗法、肿瘤、血液病化疗者,常见的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尤其白色念珠菌更多见,临床表现:1.由原发的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治疗未愈或有加重者.2.发热的基础上出现阵发性高热;3.全身可有多发小脓肿。确诊主要靠血培养。

2.特殊类型败血症

(1)烧伤后败血症:常混合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其它条件致病菌或真菌。耐药的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常是其顽固的病原

菌。临床表现较一般的败血症中,高热、寒战或不规则热。常有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肠麻痹与胃扩张。迁徙性炎症与凝重也常见。

(2)老年人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与其他各兰阴性杆菌和念珠菌以及厌氧菌,以G-多见,肺部感染后发生败血症的机会较多。其发热可不高、精神萎靡,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3)医院内感染败血症:医院内感染败血症近年来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占败血症总数的30%-60%。主要诱因为:1.病人多有严重基础疾患;2.曾接受较大手术;3.应用免疫抑制剂;4.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葡菌、表葡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其它革兰阴性菌与念珠菌等。其中耐药菌较多,病情多较重。

输液相关性败血症:可分为:1.液体污染常见的病原菌为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的阴沟杆菌等,还有念珠菌或其他真菌。2.导管相关性来源于导管插入,出现蜂窝组织炎或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内细菌,特别是表葡菌较易黏附在塑料管上,从而引起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升高,一般为(10-30)109/L。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呈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中常有中毒性颗粒。

(2)血培养有病原菌生长是确诊败血症的主要依据。故最好取2-3次血培养,每次取血5-10ml,已用抗生素者可用带吸附剂的培养剂取血,在病人寒战时取血可提高阳性率。必要时加做厌氧菌或L型细菌培养。

(一)从脓液或渗出物培养的病原菌有助于原发感染灶及败血症的判断。

(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特殊检查:必要时X线照片检查或B型超声波检查及CT检查

[鉴别诊断]

高热伴寒战者:应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胆管炎、大叶性肺炎。

高热与白细胞显著升高者:应注意鉴别的疾病有:伤寒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流行性乙脑,钩端螺旋体病、肾出血热综合症,变易性亚败血症也称still病。

高热与白细胞减低者:应注意鉴别的疾病有: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型结核,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治疗]

败血症是全身性感染,并发展迅速,损害遍及各组织和脏器,除积极控制感染和治疗原发疾病外,还应针对其并发症如休克、DIC、肾功能不全、ARDS等采取相应措

施。

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用依据应考虑:

1.病原菌的种类、特点与药敏结果。

2.病人原发局部岩镇与迁徙性炎症,病人的特点。

3.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如分布与排泄特点,半衰期长短,与毒副反应及抗生素的后效应等。

抗菌药物的选择:在败血症临床诊断初步确定、留取血或其他标本送培养后,即应根据病人的基础疾病、原发病灶、细菌入侵途径和临床特征,估计致病菌的种类,及时给予经验治疗,选药试治,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酌情调整。在病原菌不能明确时,须选用兼顾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抗菌药物的联合。当血培养获得确认病原菌与药敏后,再结合病情与其它检验结果,酌情选用或调整抗菌素药物的治疗。以后还须继续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但也可引起菌群失调。特别是广谱高效的抗菌素药物的联合应用引起的菌群失调更为常见,增加治疗困难。根据病情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用与用法

葡萄球菌败血症目前金葡菌与表葡菌对抗菌药物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败血症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败血症是病原菌入血导致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B.少量细菌入血无症状为菌血症。 C.少量细菌入血有中毒症状为败血症。 D.败血症伴全身多处脓肿为脓毒血症。 E.感染性休克伴2个或以上器官衰竭为严重败血症。 2、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氧氟沙星 D.红霉素 E.万古霉素 3、休克的实质是() A.收缩压下降 B.舒张压下降 C.脉压下降 D.微循环灌注不足 E.中心静脉压下降 4、中心静脉压(CVP)是指 A.左心室的压力 B.左心房的压力 C.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D.主动脉内的压力 E.肺动脉内的压力 5、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的是() A.革兰氏阴性细菌 B.革兰阳性细菌 C.原虫 D.病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感染性休克常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下面错误的是: A.肠杆菌科细菌。B.不发酵杆菌。C.脑膜炎球菌。 D.梭状芽孢杆菌。E.类杆菌。 7、反映休克扩容治疗效果最简单明确的指标是()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8、治疗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 ) A.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应用强心药物 E.应用升压药物 9、扩容治疗的有效指标不包括() A.收缩压>90mmHg B.脉压>30mmHg C.脉率<100次/分 D.呼吸<18次/分 E.尿量>30mml/h 10、感染性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 A.10%碳酸氢钠B.11.2%乳酸钠C.22.4%乳酸钠 D.5%碳酸氢钠E.10%葡萄糖酸钙

败血症,菌血症,脓毒症

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 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 /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

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在美国也已升至第四位,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同病原菌经不同途径入血,可引起复杂而多样化的表现,有时这些表现又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医院内感染者较多,寒战,高热,大汗,且双峰热型比较多见,偶有呈三峰热型者,这一现象在其他病菌所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 (广州医科大从化分院,09检验,蓝宇风扬) (一)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临床表现: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二)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病因: 1、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 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 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 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

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临床表现:表现急起畏寒、寒战、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病因:感染的口腔组织的外科手术或常规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脓肿切开和引流和内置器的细菌生长,特别是静脉注射和心内导管,导尿管和造口术内置器及导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慢性病和免疫受损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较常见。 临床表现: 1.骤起高热,可到40-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2.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 3.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4.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 除非患者处于患有持续性或高水平菌血症的危险性,典型的短暂而低水平的菌血症是无症状的。典型的表现为全身性感染的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寒战,体温上升和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在疾病初期,若不测量血压则往往不会发现低血压。有的患者低血压出现较晚。 (四)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

新生儿败血症(修)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Septicemia)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1.诊断 (1)易感因素①母亲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有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母 亲产道特殊病原菌 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②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不洁接生史,产前产时侵入性操作等。③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 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 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 尿布皮炎及脐炎;肺部感染。 (2)病原菌 ①在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主要见于早产儿, 尤其是长期动静脉插管者;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较常见;气 管插管机械通气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多见;皮肤化脓 性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②医源性感染通常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如肺炎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 ③念珠菌在晚发型败血症也可见。 2.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①早期表现精神差,自发性活动减少,吸吮无力,哭声减弱,很快可进入不吃不动,面 色差,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凉。 ②体温改变:发热(多见于体壮儿)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早产儿)。③黄疸:有时是败 血症的唯一表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黄疸迅速加重与无法解 释的黄疸;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2)各系统表现①皮肤粘膜:硬肿,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 感染,淤点淤斑,口 腔粘膜有挑割伤等。 ②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NEC,后期可出现 肝脾肿大。 ③呼吸系统:气促、青紫、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④神经系统症状: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和烦躁不安、前囟紧张及四 肢肌张力增高。 ⑤心血管系统:心律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 纹,脉细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无尿,肌张力低下。血压降低。 ⑥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较少、出血倾向,表现为淤点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 ⑦泌尿系统感染,脓尿。 ⑧其他:可合并骨关节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某一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和一个关节的红、肿、 热、痛;骨髓炎及深部脓肿。 3.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1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1) 种类致病现状 念珠菌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之首。在真菌败血症中,念珠菌属感染的比例最高。 白色念珠菌占血液真菌感染的51.9%。 曲霉属常在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上发生,如肺结核空洞、肺脓疡、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易发生, 多为外源性感染。 隐球菌感染者多为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T细胞功能缺陷者, 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脑炎则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隐球菌病还可累及肺部。 毛霉菌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常与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实体肿瘤和器官移植有关。毛霉菌感染多发生在鼻或耳部,经口腔唾液流入上颌窦和眼 眶,形成肉芽肿;也可经血流入脑,引起脑膜炎。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暴发急 性致死性毛霉菌病,可侵袭多个脏器,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达80%~90%。 组织胞浆菌居住在流行地区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余各地也均有发生。组织孢浆菌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故病变部位多在肺部。 种类主要品种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霉素、美帕曲星等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力康唑等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 烯丙胺类萘替芬、特比萘芬、布特奈芬 棘白菌素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anidulafunggin 其它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奈特 药名抗菌谱剂型 两性霉素B新型隐球菌、芽生菌、荚膜组织孢浆注射剂、三种含脂类的制剂(两

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孢子丝菌、毛霉菌、曲霉菌等。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B的脂类复合物、两性霉素B的胶体分散体系) 灰黄霉素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小孢子菌、 毛发癣菌等。 片剂和外用霜膏 制霉菌素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荚膜 组织孢浆菌等。片剂、阴道栓和软膏 脂质体注射剂(III期) 伊曲康唑小孢子菌、毛发癣菌、表皮癣菌、念 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荚膜组织 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粗球孢 子菌等 片剂、口服混悬液、注射剂 氟康唑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抗菌活性最 强,对表皮癣菌、芽生菌和荚膜组织 孢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对曲霉菌的 作用较差。 片剂和注射剂。 伏力康唑治疗深部曲霉病,以及对氟康唑高度 耐药的严重深部念珠菌病(包括克鲁 斯念珠菌)及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 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口服和注射剂 特比萘芬对表皮癣菌、荚膜组织孢浆菌有杀菌 作用,对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片剂和霜剂 卡泊芬净(注:没有口服制剂)对念珠菌和曲霉菌有较强的活性,对 新型隐球菌没有明显的活性。 注射剂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4T10:42:39.2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戴丽蓉 [导读] 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随着医院新生儿的护理病房建立,新的医疗干预和抗生素的应用。 戴丽蓉 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败血症新生患儿共48例。首先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血培养和药敏检查,然后对新生患儿采取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结果:经过血培养结果和药检结果显示,大部分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达到87.5%,而热带念珠菌的为6.25%,,近光滑念珠菌的2.08%,光滑念珠菌4.17%,这些真菌均针对性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敏感。经过相应的抗真菌性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1.25%。结论: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容易引起其他炎症,因此需密切关注患儿的感染情况,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治疗 随着医院新生儿的护理病房建立,新的医疗干预和抗生素的应用,新生儿出现败血症[1]的病原菌体群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据各项研究表明,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对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治疗的临床分析,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败血症新生患儿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败血症新生患儿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新生儿经过临床诊断和血标本实验检查后均被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在收治的新生儿中,男患儿有36例,女患儿12例;采用自然分娩的有18例,剖宫产分娩的有30例。所有患儿首先表现出的症状包括:发热、少动、少吃、少哭、呼吸暂停、反应差、体重没有明显增加等。 1.2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血培养和药敏检查,利用真菌血培养找出患儿的真菌感染种类。药敏检测主要检测患儿中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的敏感性。 新生患儿采取的治疗方法为:对合并其他炎症的患儿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其他患儿一经确诊后,及时停止抗生素治疗,并使用大量的抗真菌药物治疗。首选的药品为氟康唑。待症状消失时,进行血培养检测,为阴性则停止治疗。 1.3观察指标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情况则由三个指标来判断:治愈、好转、死亡等三个指标,其中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血培养结果和药检结果显示,大部分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因此所有新生儿患者中检测出白色念珠菌的有42例(87.5%),这些患儿均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产生敏感反应,另外仅4例患者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敏感,38例对氟康唑敏感。另外,新生儿血培养为热带念珠菌的为3例(6.25%),为近光滑念珠菌1例(2.08%),光滑念珠菌2例(4.17%),这些真菌均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敏感。 治疗结果分析可以发现,经过相应的抗真菌性治疗后,新生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具体表现为:治愈例数为:31例,治愈率为64.58%,好转例数为8例,好转率为16.67%,死亡例数为9例,死亡率为18.75%,其中放弃治疗而死亡的例数为4例,混合感染而死亡的为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这些患儿中,平均用药时间为:16.24±6.32天。 3 讨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正随着抗生素[2]广泛应用而逐渐升高,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真菌性败血症在新生儿上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细菌性败血症,因此早期识别性较低,主要可能的表现[3]为:发热、少动、少吃、少哭、呼吸暂停、反应差、体重不增加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跟抗生素额治疗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免疫功能较差,生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感染。而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虽然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会破坏新生儿机体中正常的菌群,这对患儿的肝肾等功能会产生一定损伤,进而引发真菌感染。除了抗生素之外,新生儿出生后的气管插管机械同期、静脉营养、深静脉置管等都会造成真菌感染。针对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治疗首先要分析新生儿体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及其药敏性,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抗敏治疗[4]。 本文研究也表明,根据血培养检测发现,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病原体大部分为白色念珠菌,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新生儿治疗有效率达到81.25%,治愈率达到64.58%。综上所述,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治疗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董慧芳,徐豪,魏琛,徐发林.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03:155-158. [2]董青艺,陈平洋,谢宗德,贺晓日,李雯,赵子艳.新生儿真菌败血症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05:379-382. [3]张小华,李双双,屈春燕.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11例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130-132. [4]陈均,陈健,陆俏群.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02:53-54+75.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_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标准·方案·指南·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2003年 昆明)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编者按 自1986年杭州新生儿会制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以来,病原学及耐药性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诊断技术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对其治疗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以往一直是指致病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内并生长繁殖而造成全身各系统中毒表现。但第15版及2000年出版的16版N elson教科书将真菌、病毒及原虫均已列入病原体内,全国高等医药院校5年制、7年制《儿科学》教材均接受这一观念。但狭义的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或septicemia)仍是指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neonatal bacterial sepsis),故本诊疗方案只讨论这部分内容。 一、诊断 (一)易感因素 1.母亲的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亲产道特殊细菌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 2.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等。 3.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病因。 (二)病原菌 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G-)菌较常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G-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三)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1)体温改变:可有发热或低体温。(2)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3)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4)休克表现:四肢冰凉,伴花斑,股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降低,严重时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各系统表现:(1)皮肤、粘膜:硬肿症,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感染,皮肤烧灼伤,瘀斑、瘀点,口腔粘膜有挑割损伤。(2)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后期可出现肝脾肿大。(3)呼吸系统:气促、发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4)中枢神经系统: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前囟张力及四肢肌张力增高等。(5)心血管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6)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7)泌尿系统感染。 (8)其他:骨关节化脓性炎症、骨髓炎及深部脓肿等。 (四)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1)细菌培养: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血做血培养,疑为肠源性感染者应同时作厌氧菌培养,有较长时间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者应做L型细菌培养。怀疑产前感染者,生后1h内取胃液及外耳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革兰染色找多核细胞和胞内细菌。必要时可取清洁尿培养。脑脊液、感染的脐部、浆膜腔液以及所有拔除的导管头均应送培养。(2)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用已知抗体测体液中未知的抗原,对GBS和大肠杆菌K1抗原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及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 ISA)等方法,对已使用抗生素者更有诊断价值;采用16S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DNA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协助早期诊断。 2.非特异性检查:(1)白细胞(W BC)计数:出生12h以后采血结果较为可靠。W BC减少(<5×109/L),或WBC增多(≤3d者W BC>25×109/L;>3d者WBC>20×109/ L)。(2)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mmature/ total neutrophils,I/T)≥0.16。(3)C-反应蛋白(CRP):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且比较灵敏的项目,炎症发生6~8h 后即可升高,≥8μg/ml(末梢血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作血清前降钙素(PCT)或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4)血小板≤100×109/L。(5)微量血沉≥15mm/1h。 (五)诊断标准 1.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2)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 通信作者: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血培养是唯一标准吗?不做血培养能诊断吗?败血 症(septicemia)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在身体体抗力减弱或(和)各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释放大量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称为败血症。 目前常见的致病菌G :以金葡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也逐渐增加;G-:以大肠杆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条件致病菌有增加的趋势。一般表现,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常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急性长期高热,伴有畏寒、寒战、出汗、头痛、呕吐、腹痛、关节痛等症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呼吸及心跳增快,皮肤可见瘀点或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2、WBC↑、N↑,有核左移现象,细胞内有中毒颗粒及空泡,CRP↑,前白蛋白↓,转铁蛋白↓。3、血培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反复抽血培养可以提高阳性率;病灶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获得相同的细菌时更有诊断意义。如果多次培养还是阴性,但临床症状支持,也不排除是败血症的可能,毕竟有假阴性存在的可能性,至少可以诊断为临床败血症。 一、诊断 (一)病原菌 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G- )菌较常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G- 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二)易感因素 1。母亲的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亲产道特殊细菌的定植,如B 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 2。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等。 3。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病因。 (三)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1)体温改变:可有发热或低体温。 (2)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3)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4)休克表现:四肢冰凉,伴花斑,股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降低,严重时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各系统表现: (1)皮肤、粘膜:硬肿症,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感染,皮肤烧灼伤,瘀斑、瘀点,口腔粘膜有挑割损伤。 (2)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期可出现肝脾肿大。 (3)呼吸系统:气促、发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4)中枢神经系统: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前囟张力及四肢肌张力增高等。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并研究了其病原菌分布和临床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为治疗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提供依据。分析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抗生素。注重新生儿脐部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感染减少该病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漏诊易造成新生儿死亡及严重后果。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78例败血症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78例患儿均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30例;早产儿15例,足月儿16例;体重≤1500g1例,1500~2500g28例,≥2500g18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1例;发病年龄0~7天12例,8~l4天7例,14天2例;感染因素:羊膜早破4例,胎儿

窘迫3例,皮肤黏膜感染1例,脐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孕母感染3例,原因不明2例。 【病因】 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肠链球菌次之;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及副大肠杆菌为主,产碱植菌、绿脓杆菌次之。其他如肺炎链球菌、链球菌、沙门菌属、厌氧菌、变形杆菌及致病力较低的白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卡他球菌亦可引起败血症。一般在出生前、出生时的感染发病较早,多数在3d以内,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亦占一定比例。脐部、皮肤、呼吸道和肠道常常是重要的入侵途径。 【临床表现】 常为非特异性症状,早期精神食欲欠佳、哭声弱、体温不稳定;病情发展快且重,短期内即可出现不吃、不哭、不动、面色差、精神萎靡、嗜睡。体壮儿常发热,体弱儿、早产儿常体温不升。有如下特殊表现时提示败血症。①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可为败血症的唯一表现;②呼吸窘迫;③出血倾向及贫血迅速加重;④休克、低血压; ⑤较晚出现的肝脾肿大;⑥其他呕吐、中毒性肠麻痹、硬肿、惊厥。 【辅助检查】 1.血培养使用抗生素前在严格无菌情况下取周围血做培养,有条件应以高渗培养基加做L型细菌培养。怀疑厌氧菌感染做厌氧菌培养。 2.外周血象新生儿白细胞计数正常波动范围很大,根据白细胞

败血症治疗方法!

败血症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与对症治疗败血症患者的体质差,症状重,病情需持续一段时间,故在应用特效抗菌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甚至小量多次给予人血白蛋白(白蛋白)、血浆或新鲜全血以补充机体消耗、供给能量、加强营养、支持器官功能,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有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毒血症表现时,可予升压药、强心药及(或)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者可予退热剂与镇静剂。需加强护理,注意防止继发性口腔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 2 病原治疗:由于近年来败血症致病菌的种类逐渐发生变迁,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各类细菌耐药性自然发生率高及败血症引发MSOF极为常见,病死率较高。故致病菌的鉴别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是败血症临床治疗的基础,而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则是治疗的关键。 (1)病原菌明确的败血症:在药敏结果未出来前,针对已知病原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尽可能低的花费并避免毒副作用。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以金葡菌和表葡菌多见,但金葡菌对青霉素G普遍耐药、近年发现其对苯唑青霉素也已有耐药菌株,故主张选用头孢噻吩、万古霉素或壁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疗效最佳者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厌氧菌败血症常与需氧菌形成复数菌败血症,选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氯霉素及上述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如系严重复数菌败血症又经多体治疗方案仍无效时,可考虑选用泰能。真菌败血症可选用二性霉素B或氟康唑,但应注意前者的副作用。细菌L型败血症可选用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及多粘菌素等。一旦药敏试验报告,则应根据其结果更改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的选择: ①葡萄球菌败血症:因金葡球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已达90%左右,故青霉素G对其疗效很差,而第一、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内酰胺酶的作用,对其敏感的菌株可达90%,故现常选用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还可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首选万古霉素。 ②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氯霉素、氨苄西林。现已普遍耐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此类菌有强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于90%,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及肺炎杆菌也有抗菌活性。故对此类败血症可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中选用一种,可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也可与哌拉西林联合。绿脓杆菌败血症时应用头孢克肟无效,以用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较好。或将上药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伍用,疗效也好。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G-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受外界影响小,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未见交叉耐药性,副作用轻,临床上也常被选用。 ③厌氧菌败血症:常呈复数菌混合感染,选药时应兼顾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常选用的药物有氯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 ④真菌败血症:使用咪康唑(达克宁):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

败血症的6大常见症状 你知道吗

本文导读:对于败血症这种疾病,大多数人只是通过,对于它却并不了解,那么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败血症的常见症状吧。 败血症的常见症状 1.感染中毒。一些患者发病很快,属于急性。一般先会出现寒战的情况,继而会出现高烧,而且体温不定。精神萎靡,没有精神,而且神志不清,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惊厥的情况。导致了呼吸加快,一些小儿还会出现黄疸。 2.皮肤损伤。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损伤的情况。皮肤上有一些小的斑点、瘀点。还会出现皮疹的情况,这些皮疹主要是出现在四肢、口腔内。 3.胃肠变化。在发病期间,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造成了呕吐、腹泻、腹痛、脓便。一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脱水。 4.关节炎症。还有一些患儿会出现关节红肿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到关节的活动,或者是导致了关节腔内有积液出现。 5.肝脾肿大。这种情况主要多见于小儿,而且大部分小儿属于轻度的肿大。也有一些小儿会出现肝炎疾病,或者是肝脓肿。 6.其他。一些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心脏疾病,比如是心力衰竭、嗜睡、少尿等。在病情加重的时候,小儿的呼吸还会受到影响,导致生命受到威胁。 败血症的常见分类 1.革兰氏阳性细菌败血症:主要致病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夕慎素能使周围血管麻痹、扩张,多见于严重的骨与关节化脓。 临床特点:—般无寒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患者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腹泻、呕吐,可出现转移性脓肿,易并发心肌炎。发生休克的时间较晚,血压下降缓慢,但患者多呈诺妄和昏迷。 2.革兰氏阴性秆菌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此外还有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苗、拟杆菌等。多见于胆道、尿路、肠道和大面积创伤感染时,它们的内毒素可以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淤滞在微循环内,并形成微血栓,以至循环血量减少,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感染性休克。

改善败血症的预防诊断和临床管理

第七十届世界卫生大会WHA70.7议程项目12.22017年5月29日 改善败血症的预防、诊断和临床管理第七十届世界卫生大会, 审议了关于改善败血症的预防、诊断和临床管理的报告1, 关注败血症继续导致全世界每年约600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可预防的; 认识到败血症作为对感染的病症反应是全世界大多数传染病死亡的最终共同途径; 考虑到败血症具有独特的临床过程,对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在早期阶段通过尽早诊断和及时与适当的临床管理,可以高度顺应治疗; 还考虑到,通过适当的手部卫生、获得疫苗接种规划、获得改进的环境卫生和水供应以及其它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最佳做法,常常可以防止可能导致败血症的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相关的败血症很严重,难以控制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认识到虽然不能始终预测败血症本身,但可以通过尽早诊断和适当且及时的临床管理来减轻其对死亡率和长期发病率的不良影响; 还认识到需要改进预防感染的措施和控制败血症的后果,因为感染预防和控制规划薄弱,对早期败血症的健康教育和识别能力不足,不能充分获得负担得起、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实验室服务欠缺以及缺乏败血症预防和临床管理的综合方法; 注意到医疗相关感染是败血症加重卫生保健资源负担的一个常见途径; 1文件A70/13。

WHA70.7 2考虑到需要一种综合方法来处理败血症,其重点是预防,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服务尽 早识别并及时获得包括重症监护服务在内的卫生保健,可靠地提供包括静脉输液的护理基础项目,以及在需要时及时提供抗微生物药物; 确认:(i)不适当和过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加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威胁;(ii)WHA68.7号决议(2015年)通过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1和WHA67.25号决议(2014年)敦促世卫组织加快努力,确保获得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并负责任和审慎地予以使用;(iii)败血症是为人类健康负责任地使用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的最重要适应症;(iv)在缺乏适当和及时临床管理的情况下,包括缺乏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败血症几乎普遍会致命;(v)对包括败血症在内的感染进行无效或不完整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可能是日益增长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威胁的主要推动因素;(vi)一些耐药性病原体的发生率可通过使用适当的疫苗来减少;(vii)免疫受损的患者面临非常严重形式的败血症的最大风险; 认识到许多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是引起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并重申关于免疫和疫苗质量的WHA45.17号决议(1992年),其中敦促会员国,除其它外,在可行的国家中将具有成本效益和可负担的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还认识到运行良好的强大卫生系统的重要性,包括组织和治疗战略,以便改进患者安全和细菌源性败血症的结局; 进一步认识到需要预防和控制败血症,加强及时获得正确诊断并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又认识到利益攸关方的宣传工作,特别是通过每年9月13日2在许多国家举行的现有活动,以便提高对败血症的认识, 1.敦促会员国3: (1)根据世卫组织指南,将预防、诊断和治疗败血症纳入国家卫生系统,在社区和 卫生保健机构予以加强; (2)加强现有战略或制定新战略,从而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规划,包括加强卫生 基础设施、促进手部卫生及其它感染预防和控制最佳做法、清洁分娩手术、手术1见文件WHA68/2015/REC/1,附件3。 2见文件A70/13第11段:民间社会组织倡导9月13日为世界败血症日。 3适用时,还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败血症

一、名词解释 1. 脓毒血症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3. 复数菌败血症 二、填空题 1.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有、、、和其他细菌。 2.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一般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 三、选择题 1. 病原体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应考虑()C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2. 医院内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B A、表皮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克雷伯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肠球菌 3. 下列那种败血症病死率最高()E A、金葡菌败血症 B、绿脓杆菌败血症 C、脆弱类杆菌败血症 D、大肠杆菌败血症 E、念珠菌败血症 4. 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D A、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 B、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适量输血、血浆或白蛋白 D、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E、肾上腺皮质激素解除毒血症状 5. 引起深部真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B A、新型隐球菌 B、念珠菌 C、曲霉菌 D、放线菌 E、毛霉菌 6. 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属于()E A、血浆凝固酶 B、肠毒素 C、神经氨酸酶 D、胞璧酸 E、脂多糖 7.女,60岁,干部,3天前开始腹泻,继之发热,体温39~40.5℃,出汗多,尿量减少,入院前一天病情加重,血压下降,在当地经抗休克处理效果不佳而转院。体查:体温39℃,血压0,四肢末端冰凉、发绀,注射部位可见淤斑,血象:WBC 10.2×109/L,N 0.82,L 0.18,PLT 105×109/L,尿蛋白阴性。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最可能的致病菌是()B A、革兰阴性杆菌 B、革兰阳性球菌 C、出血热病毒 D、真菌 E、螺旋体

猪败血症病的诊治及浅析

猪败血症病的诊治及浅析 在诊疗中,病猪往往表现耳、颈、四肢内侧、腹下等皮肤有出血点,先红后紫,后成为紫斑的败血症及高温经过,常常都误认为是瘟症,放弃治疗,使成批生猪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而只要认真诊断和治疗就可减少损失。笔者在长时间的兽医门诊工作中,诊断治疗病猪3005头,治愈率达89%。现将诊断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l 猪肺疫 1.1 症状与病变。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Pasteurellosis Su- um)“俗称锁喉风”,除发病初为最急性,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外,后期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常见有败血症病变和急性胸膜肺炎。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初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呼吸困难,鼻流粘液或带血,触诊胸部有痛感。听诊有干啰音和湿啰音及摩擦音。病势发展呼吸困难,张口吐舌.呈犬坐姿势,可视粘膜蓝紫,初便秘后腹泻,皮肤瘀血和出血点,病猪卧地消瘦窒息死亡。病程5-8天不死转慢性,病变尤以喉部肿胀及周围组织里胶样浸润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尤为明显,胸膜心包呈纤维性炎症。

1.2 防治。(1)每年春秋两次对疫区注射猪肺疫疫苗,增强群体免疫力。(2)急性病例治疗:“九一四,,一次注射,必要时隔1-2日再用药1次。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均有一定疗效(剂量见说明)。中药:丹皮30g,紫草40g,射干30g,豆根30g,黄芩30g,麦冬30g,郁金25g,元明粉25g.虎杖30g(50 kg体重剂量,按大小适量加减),2日1剂,2剂即可。 2 仔猪副伤寒 2.1 症状与病变。本病由沙门氏菌引起,称猪副伤寒(Paraty- phus Suum),6月龄以内猪易感,为急性败血型经过,根据病势和死亡快慢,分急、亚、慢三型。病原于机体抵抗力弱时致病,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精神沉郁不食,随后下痢,粪淡黄或灰白色恶臭,有呼吸困难.耳、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色斑点,寒颤钻草,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病程可长达3周,后极度消瘦竭衰而死。主要病变:脾脏肿大色蓝紫,肠系膜淋巴索状肿大:特征病变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回肠肠壁增厚、粘膜覆盖一层弥漫坏死性腐乳状物质,剥开呈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溃疡面。 2.2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对常发地用仔猪副伤寒苗防疫。(2)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有较好疗效,另肌注磺胺嘧啶.内服土霉素(剂量按说明)。中药:黄连25g,黄柏30g,

败血症

第十三节败血症 一、学习要点 ㈠掌握败血症的定义 指病原体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 ㈡掌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与脓毒血症的关系 由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就是脓毒血症,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包含脓毒血症,也包括其他因素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创伤、灼伤、缺氧等。 ㈢掌握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有①毒血症症状;②皮疹;③关节症状;④肝脾肿大;⑤迁徙性损害。 ㈣掌握败血症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败血症一经诊断,在未获得病原学结果之前即应根据情况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以后再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给药方案。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可采用两种有效抗菌药物的联合,静脉给药,剂量宜大,选用杀菌剂。疗程一般3周以上,或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7~10天。 ㈤熟悉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有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阴钩肠杆菌及不动杆菌属等;厌氧菌败血症有脆弱类杆菌、梭状胞杆菌属及消化链状菌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 ㈥熟悉败血症的病理变化 病原菌的毒素可引起组织和脏器细胞变性,水肿、坏死和脂肪变性。毛细血管损伤造成皮肤和粘膜瘀点和皮疹。病原菌引起的迁徙性脓肿多见于肺、肝、肾、骨和皮下组织等处,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和骨髓炎等。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肝脾均可肿大。 ㈦熟悉败血症常见鉴别诊断的病种 败血症应与变应性亚败血症、伤寒、粟粒性结核、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深部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

二、复习题 ㈠名词解释 1. 脓毒血症(sepsis)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3. 菌血症(bacteremia) ㈡填空题 1. 败血症的确诊依据为①②阳性。 2. 败血症有①②③④⑤等主要临床表现。 3. 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查以血培养最为重要,应在应用前及、时进行、并送检,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为ml,年长儿和成人为ml。㈢选择题 1. A1型题 ⑴真菌败血症的病死率可达: A.30%~40%B.15%~35%C.小于10% D.60%以上E.80%以上 ⑵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氧氟沙星 D.红霉素E.万古霉素 ⑶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可达: A.30%~40%B.15%~35%C.小于10% D.60%以上E.80%以上 2. A2型题 ⑴患者男性,21岁,3天前因田径运动摔倒引起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当天进行内固定骨科手术。昨天下午起患者突然精神萎靡,体温35.8℃,心率126次/分,呼吸28次/分,外周血白细胞14.6×109/L,中性粒细胞0.87。本例患者的诊断为; A.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菌血症 B.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脓毒血症 C.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心力衰竭 D.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性感染。常有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病死率仍相当高,平均30%-40%。 近20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器官的移植、肾上腺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使机体和细菌之间的互相关系有了很大变化,而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 【诊断】 1.感染来源:主要是继发于病人的局部炎症。 2.易感人群:全身健康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一.临床表现 原发局部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有发热、畏寒与皮疹等。 高热、寒战是败血症常见的症状,以弛张热和间歇热多见,少数为稽留热,G-杆菌可有双峰热;寒战发热发作时间不规则,可出现皮疹和消化道症状。过度换气是败血症的早期的体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的表现。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与DIC。

迁徙性炎症:随病原的种类与病情轻重而不同。 各种病原败血症的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原发病灶多为皮肤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织炎,或原发性肺炎。2.部分病人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常有血源性金葡菌肺炎,咳嗽轻、痰少。可伴肺大疱与自发性气胸。可有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皮肤浅表性小脓疱,散见于躯干,软组织脓肿形成。可有骨髓炎、肝脓肿与化脓性脑膜炎。还可以引起急性金葡菌心内膜炎,患者多先有心脏瓣膜损害,反复出现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有赘生物。 (2)表葡菌败血症:医院内感染中表葡菌败血症的发病率相当高,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者如留置静脉导管或严重基础疾患病人进行手术是,该菌侵入发生败血症。 (3)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现在已少见。 (4)肠球菌败血症:主要是医院感染,其原发病灶多为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与泌尿道感染。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5)大肠杆菌败血症:其原发感染灶多为患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肠炎,化脓性腹膜炎,急性肾盂肾炎,产道感染等,除原发感染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是严重的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