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三角形垂心的质总结

(整理)三角形垂心的质总结

(整理)三角形垂心的质总结
(整理)三角形垂心的质总结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总结

三角形的垂心定理:在三角形ABC中,求证:它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作BE于点E,CF⊥AB于点F,且BE交CF于点H,连接AH并延长交BC于点D。现在我们只要证明AD⊥BC即可。

因为CF⊥AB,BE

所以四边形BFEC为圆内接四边形。

四边形AFHE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FAH=∠FEH=∠FEB=∠FCB

由∠FAH=∠FCB得

四边形AFDC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AFC=∠ADC=90°

即AD⊥BC。

点评:以上证明主要应用了平面几何中的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定理1: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以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内心。

如上图,在三角形ABC中,AD、CF、BE分别为BC、AB、AC上的高,D、F、E分别为垂足,H为三角形ABC的垂心。求证: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

证明:要证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只需证明HF、HE、HD分别平分∠DFE、∠FED、∠EDF。

同样我们还是利用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来证明。

由BCEF四点共圆得∠EFC=∠EBC (都是弧CE所对的圆周角)

由HFBD四点共圆得∠HFD=∠HBD=∠EBC (都是弧HD所对的圆周角)所以∠EFH=∠HFD 所以 HF平分∠EFD。

同理 HE平分∠FED;HD平分∠FDE

所以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

点评:以上两个问题都用到了四点共圆。因为在这个图形中共可得到6个圆内接四边形,你不妨找一找。

三角形垂心的向量表示:

在中,若点O满足,则点O为三角形ABC的垂心。

证明:由得,所以。

同理OB,,则点O为垂心。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2:

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它的垂心也在这个函数图象上。

证明:设点O(x,y)为的垂心,则上面的向量表示得

因为的三个顶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所以设,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1)

同理:由得(2)

联立(1)(2)两式,就可解出

显然有垂心O在函数的图象上。

点评:此题恰当地应用了垂心的向量表示,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了代数问题,完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005年全国一卷理科)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则实数m =

分析:H显然为的垂心,我们可取特殊情况来猜想m的值。于是我取为直角三角形,角A为直角,此时H点与A点重合,且O为BC的中点(如图所示)。此时

,于是猜想m=1.

而对于一般情况,上面问题,我们不妨称之为三角形的垂心性质定理3:

的外心为O,垂心为H,则。

证明:作出的外接圆和外接圆直径AD,连接BD,CD。

因为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所以有,

因为H为的垂心,所以

所以HC//BD,BH//DC,所以四边形BDC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且

所以。

点评:这条性质联系了三角形的外心与垂心,所得向量关系也相当简洁。以此为背景出高考题,也确实体现了命题者深厚的知识功底。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3:

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即:的外心为O,垂心为H,D为BC中点,则AH=2OD。

证明:因为D为BC中点

所以

由性质2知:得

所以AH=2OD。

点评:性质定理3,也可看做是性质定理2的推论。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4: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分析:应用上面的性质定理3,上面这一结论可改为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径之和等于外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

即:如图在锐角中,O为外心,D,E,F分别为三边的中点。设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则OD+OE+OF=R+r.

证明:在锐角中,O为外心,D,E,F分别为三边的中点,则OF,

所以有

=

设中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

在圆O中,弧AB所对的圆心角=2C

又因OA=OB,OF,所以

OF=OA*cosC=RcosC。

同理OD=R*cosB, OE=R*cosA

所以

而由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知:

所以

这个式子就指出了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的关系。

而要证OD+OE+OF=R+r,

需证:RcosA+RcosB+RcosC=R+

即需证

需证(b+c)cosA+(a+c)cosB+(a+b)cosC=a+b+c

而对上式的证明我们可采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

即需证:

sinBcosA+sinCcosA+sinAcosB+sinCcosB+sinAcosC+sinBcosC=sinA+sinB+sinC 需证:sin(A+B)+sin(A+C)+sin(B+C)=sinA+sinB+sinC

而因为A+B+C=所以sin(A+B)+sin(A+C)+sin(B+C)=sinA+sinB+sinC显然成立所以命题得证。

点评:此题的证明充分联系我们初高中的大量知识,真是做到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孙维刚老师语)。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能力将大大提高。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此定理的证明相对简单,读者不妨自已试试。在此提出这个性质,主要是看到这里存在的一种广义对称性,即四个点中每一点都可为垂心。这个结论进一步提醒我们要经常换个角度相问题。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6:

H为△ABC的垂心,则△ABC,△ABH,△BCH,△ACH的外接圆是等圆。

分析:要证两圆为等圆,只要证明它们的半径(或直径)相等就可以啦。而这两圆都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于是我们就想到了正弦定理。

的直径为,的直径为,

因为HD,

所以四边形BEHD是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

所以sinB=sin

所以=

所以,的外接圆为等圆。

同理△ABC,△ABH,△BCH,△ACH的外接圆是等圆。

证明略。

点评:该题的证明过程中,应用到了性质1中的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和正弦定理。这也正是在提示我们要注意八方联系。以上我对与三角形垂心有关的性质做了一些总结,当然也难免还有其它性质,我还没有发现。我写文章的目的,也就是在于启发读者经常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我们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 接圆的直径,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2)化边为角: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4)化角为边: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 a C A = 5)化角为边: 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4. 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 ,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 解法:由正弦定理B 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 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 ③b a A b <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地向量表示及其性质85471

向量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旁心 三角形重心、内心、垂心、外心的概念及简单的三角形形状判断方法。 重心: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中线的交点; 垂心: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垂线上的交点; 内心:ABC ?中、每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 外心: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 一、重心 1、O 是ABC ?的重心?0=++OC OB OA 若O 是ABC ?的重心,则ABC AOB AOC BOC ?=?=?=?3 1 故0=++OC OB OA , )(3 1 PC PB PA PG ++=?G 为ABC ?的重心. 2、 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 是△ABC 的重心?)(3 1 ++=. 证明: CG PC BG PB AG PA PG +=+=+=?)()(3PC PB PA CG BG AG PG +++++= ∵G 是△ABC 的重心 ∴0=++GC GB GA ?0=++CG BG AG ,即PC PB PA PG ++=3 由此可得)(3 1 ++=.(反之亦然(证略)) 3、已知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 OA AB AC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0)λ∈+∞,,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重心. 例1 若O 为ABC ?内一点,0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则O 是ABC ?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垂心 D .重心

(完整版)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 一、知识点归纳(★☆注重细节,熟记考点☆★)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 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 ?2 1ABC S ; (2)()111=sin sin sin 2224abc S ab C ac B bc A R ABC R ===?为外接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中常用结论 (1),,(a 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在ABC ?中,A B C π++=,所以 ①()sin sin A B C +=;②()cos cos A B C +=-; ③()tan tan A B C +=-;④sin cos ,22A B C +=⑤cos sin 22 A B C += 7.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最新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 11、三角形的四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 α 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总结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总结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任所怀 三角形的垂心定理:在三角形ABC中,求证:它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作BE于点E,CF AB于点F,且BE交CF于点H,连接AH并延长交BC于点D。现在我们只要证明AD BC即可。 因为CF AB,BE 所以四边形BFEC为圆内接四边形。 四边形AFHE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FAH=∠FEH=∠FEB=∠FCB 由∠FAH=∠FCB得 四边形AFDC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AFC=∠ADC=90° 即AD BC。 点评:以上证明主要应用了平面几何中的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定理1: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以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内心。 如上图,在三角形ABC中,AD、CF、BE分别为BC、AB、AC上的高,D、F、E分别为垂足,H为三角形ABC的垂心。求证: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 证明:要证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只需证明HF、HE、HD分别平分∠DFE、∠FED、∠EDF。 同样我们还是利用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来证明。 由BCEF四点共圆得∠EFC=∠EBC (都是弧CE所对的圆周角)

由HFBD四点共圆得∠HFD=∠HBD=∠EBC (都是弧HD所对的圆周角) 所以∠EFH=∠HFD 所以 HF平分∠EFD。 同理 HE平分∠FED;HD平分∠FDE 所以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 点评:以上两个问题都用到了四点共圆。因为在这个图形中共可得到6个圆内接四边形,你不妨找一找。 三角形垂心的向量表示: 在中,若点O满足,则点O为三角形ABC的垂心。 证明:由得,所以。 同理OB,,则点O为垂心。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2: 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它的垂心也在这个函数图象上。 证明:设点O(x,y)为的垂心,则上面的向量表示得 因为的三个顶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所以设, 因为,所以

解三角形题型总结原创

解三角形题型总结 ABC ?中的常见结论和定理: 一、 内角和定理及诱导公式: 1.因为A B C π++=, 所以sin()sin ,cos()cos , tan()tan A B C A B C A B C +=+=-+=-; sin()sin ,cos()cos ,tan()tan A C B A C B A C B +=+=-+=-; sin()sin ,cos()cos ,tan()tan B C A B C A B C A +=+=-+=- 因为,22A B C π++= 所以sin cos 22A B C +=,cos sin 22 A B C +=,………… 2.大边对大角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60°; (3)△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四、面积公式: (1)12a S ah = (2)1()2 S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3)111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ac B === 五、 常见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已知,,A B 边c ) 解法:根据内角和求出角)(B A C +-=π; 根据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求出其余两边,a b (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已知C b a ,,) 解法:根据余弦定理2 2 2 2cos c a b ab C =+-求出边c ; 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bc a c b A 2cos 2 22-+=求A ; 根据内角和定理求角)(C A B +-=π. (3)已知三边(如:c b a ,,) 解法: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bc a c b A 2cos 2 22-+=求A ; 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ac b c a B 2cos 2 22-+=求角B ; 根据内角和定理求角)(B A C +-=π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如:A b a ,,)(注意讨论解的情况) 解法1:若只求第三边,用余弦定理:222 2cos c a b ab C =+-; 解法2:若不是只求第三边,先用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求B (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见题型一); 再根据内角和定理求角)(B A C +-=π;. 先看一道例题: 例:在ABC ?中,已知0 30,32,6===B c b ,求角C 。(答案:045=C 或0135)

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 一、知识点归纳(★☆注重细节,熟记考点☆★)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2 1ABC S ; (2)()111=sin sin sin 2224abc S ab C ac B bc A R ABC R ===?为外接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中常用结论 (1),,(a 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在ABC ?中,A B C π++=,所以 ①()sin sin A B C +=;②()cos cos A B C +=-; ③()tan tan A B C +=-;④sin cos ,22A B C +=⑤cos sin 22 A B C += 7.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

—tanC。

例 1 ? (1 )在 ABC 中,已知 A 32.00 , B 81.80 因为 00 v B v 1800,所以 B 640,或 B 1160. c as nC 空啤 30(cm). sin A s in400 ②当B 1160时,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 :三角形面积 2 , AC 2 , AB 3,求tan A 的值和 ABC 的面积。 2 (2 )在 ABC 中,已知 a 20 cm , b 28 cm , 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 10,边长精确 到 1cm ) o 解:(1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 1800 (A B) 1800 (32.00 81.80) 66.20 ; 根据正弦定理,b asinB 42.9sin81.80 si nA 眾厂 80.1(cm); 根据正弦定理,c 聲C 丝9也彰 74.1(cm). sin 32.0 (2 )根据正弦定理, s"B 舸 A 28sin4°0 a 20 0.8999. ,a 42.9 cm ,解三角形; ①当 B 640 时, C 1800 (A B) 1800 (40° 640) 760, C 1800 (A B) 1800 (400 116。)240 , c asinC si nA 呼 13(cm). sin 40 (2)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 A 的值。 例2 ?在ABC 中, sin A cos A

si nA cos A j2cos(A 45 )-—, 2 1 cos(A 45 )-. 又 0 A 180 , A 45o 60o , A 105.° o o 1 \/3 L tan A tan(45 60 ) 一字 2 J3, 1 73 42 si nA sin105 sing5 60) sin4 5 co$60 cos45 si n60 ——-—. 1 1 /2 洽 n S ABC AC AB si nA 2 3 近 46)。 2 2 4 4 解法二:由sin A cos A 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 si nA cos A 的值。 v 2 — si nA cos A —— ① 2 2 1 (si nA cos A)2 2 1 2sin Acos A — 2 Q0o A 180o , si nA 0,cos A 0. 1 另解(si n2A —) 2 2 3 (s in A cos A) 1 2 sin Acos A —, *'6 _ si nA cos A — ② 2 $2 J6 ①+②得sin A --------------- 。 4 ①-②得 cosA <6 。 4 u 而丄 A si nA J 2 J 6 4 c 匚 从而 tan A l l 2 ~3。 cosA 4 v2 v 6

三角形各性质总结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底角(底角指三角形最下面的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在同一三角形中,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三线合一)。 主要特点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1、定义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2.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判定 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完整归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目录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2.边边角 3.与三角公式结合 4.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增解的应对措施 5.边化角 6.正弦角化边 二.余弦定理 1.边边边 2.边角边 3.边边角 4.与三角公式结合 5.比例问题 6.余弦角化边 7.边化余弦角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面积公式的选用 2.面积的计算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应用 四.射影定理 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1.边角互化与三角公式结合 2.与平面向量结合 3.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最大(小)角 (2)最长(短)边 (3)边长或周长的最值

(4)面积的最值 (5)有关正弦或余弦或正切角等的最值 (6)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交汇 (7)与二次函数交汇 六.图形问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和外角问题 2.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 3.三角形中线问题 4.三角形中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 5.四边形对角互补与余弦定理的多次使用 6.四边形与正、余弦定理 六.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2.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3.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 例.在中,解三角形 ABC A B a 30,45,2,. ?=?=?== 练习1.在中则 ABC A B a c ,30,45, . 练习2.在中,已知45,,求 ?=?=?= 30. ABC C A a b 2.边边角 例中,解这个三角形?===? ABC a .45,. 练习1中,则 ?==+== . 1,2,sin ABC a b A C B C 练习2.中则 ?===?= ,3,60,_____ ABC c b C A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总结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任所怀 三角形的垂心定理:在三角形ABC中,求证:它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作BE于点E,CF⊥AB于点F,且BE交CF于点H,连接AH并延长交BC于点D。现在我们只要证明AD⊥BC即可。 因为CF⊥AB,BE 所以四边形BFEC为圆内接四边形。 四边形AFHE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FAH=∠FEH=∠FEB=∠FCB 由∠FAH=∠FCB得 四边形AFDC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AFC=∠ADC=90° 即AD⊥BC。 点评:以上证明主要应用了平面几何中的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 三角形垂心的性质定理1: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以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内心。 如上图,在三角形ABC中,AD、CF、BE分别为BC、AB、AC上的高,D、F、E分别为垂足,H为三角形ABC的垂心。求证: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 证明:要证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只需证明HF、HE、HD分别平分∠DFE、∠FED、∠EDF。 同样我们还是利用四点共圆的判定与性质来证明。 由BCEF四点共圆得∠EFC=∠EBC (都是弧CE所对的圆周角) 由HFBD四点共圆得∠HFD=∠HBD=∠EBC (都是弧HD所对的圆周角)所以∠EFH=∠HFD 所以 HF平分∠EFD。 同理 HE平分∠FED;HD平分∠FDE 所以H为三角形DFE的内心。 点评:以上两个问题都用到了四点共圆。因为在这个图形中共可得到6个圆内接四边形,你不妨找一找。 三角形垂心的向量表示: 在中,若点O满足,则点O为三角形ABC的垂心。

证明:由得,所以。 同理OB,,则点O为垂心。 三角形垂心性质定理2: 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它的垂心也在这个函数图象上。 证明:设点O(x,y)为的垂心,则上面的向量表示得 因为的三个顶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所以设,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1) 同理:由得(2) 联立(1)(2)两式,就可解出 显然有垂心O在函数的图象上。 点评:此题恰当地应用了垂心的向量表示,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了代数问题,完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005年全国一卷理科)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则实数m =

解三角形专题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 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 ?2 1ABC S ; (2)()111=sin sin sin 2224abc S ab C ac B bc A R ABC R ===?为外接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中常用结论 (1),,(a 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在ABC ?中,A B C π++=,所以 ①()sin sin A B C +=;②()cos cos A B C +=-; ③()tan tan A B C +=-;④sin cos ,22A B C +=⑤cos sin 22A B C += 解三角形有用的结论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 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0r =>,那么 sin ,cos y x r r αα= =, () tan ,0y x x α=≠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 + - + - + - - - + + - sin α cos α tan α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 22221sin cos 1,1tan cos αααα+=+= (2)商数关系: sin tan cos α αα= (用于切化弦) ※平方关系一般为隐含条件,直接运用。注意“1”的代换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α π±2k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Ⅰ)?????=+=+=+x x k x x k x x k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 Ⅱ)?????-=-=--=-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 Ⅲ) ?????=+-=+-=+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Ⅳ)?????-=--=-=-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Ⅴ)???????=-=-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Ⅵ)???????-=+=+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三角形五心性质概念整理(超全)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平方的和最小。 证明方法: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为(x 1,y 1 ),(x 2 ,y 2 ),(x 3 ,y 3 ) 平面上任意一点为(x,y)则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平 方和为: (x 1-x)2+(y 1 -y)2+(x 2 -x)2+(y 2 -y)2+(x 3 -x)2+(y 3 -y)2 =3x2-2x(x 1+x 2 +x 3 )+3y2-2y(y 1 +y 2 +y 3 )+x 1 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 =3[x-1/3*(x 1+x 2 +x 3 )]2+3[y-1/3*(y 1 +y 2 +y 3 )]2+x 1 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1/3(x 1 +x 2 +x 3 )2-1/3(y 1 +y 2 +y 3 )2 显然当x=(x 1+x 2 +x 3 )/3,y=(y 1 +y 2 +y 3 )/3(重心坐标)时 上式取得最小值x 12+x 2 2+x 3 2+y 1 2+y 2 2+y 3 2-1/3(x 1 +x 2 +x 3 )2-1/3(y 1 +y 2 +y 3 )2 最终得出结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数, 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 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纵坐标:(Z1+Z2+Z3)/3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6、在△ABC中,若MA向量+MB向量+MC向量=0(向量),则M点为△ABC的重心,反之也成立。 7、设△ABC重心为G点,所在平面有一点O,则向量OG=1/3(向量OA+向量OB+ 向量OC)

高考中《解三角形》题型归纳

1 《解三角形》题型归纳 【题型归纳】 题型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sin()8sin 2B A C +=. (1)求cos B (2)若6a c +=,ABC ?面积为2,求b . 【答案】(1)15 cos 17B =(2)2b =. 【解析】由题设及A B C π++=得2sin 8sin 2B B =,故sin 4(1cos )B B =-. 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217cos 32cos 150B B -+=, 解得cos 1B =(舍去),15 cos 17B =. (2)由15cos 17B =得8sin 17B =,故1 4 sin 217ABC S ac B ac ?==. 又2ABC S ?=,则17 2ac =. 由余弦定理及6a c +=得22222cos ()2(1cos ) b a c ac B a c ac B =+-=+-+17 15 362(14217=-??+=. 所以2b =. 【易错点】二倍角公式的应用不熟练,正余弦定理不确定何时运用 【思维点拨】利用正弦定理列出等式直接求出 例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cos cos cos b B a C c A =+,则B =.【答案】π3【解析】1 π 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sin cos 23B B A C C A A C B B B =+=+=?=?= .

2【易错点】不会把边角互换,尤其三角恒等变化时,注意符号。 【思维点拨】边角互换时,一般遵循求角时,把边换成角;求边时,把角转换成边。 例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b =1,c =3,C =23 π,则S △ABC =________.【答案】34 【解析】因为c >b ,所以B <C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即1sin B =3sin 2π3=2,即sin B =12,所以B =π6,所以A =π-π6-2π3=π6.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3×12=34 .【易错点】大边对大角,应注意角的取值范围 【思维点拨】求面积选取公式时注意,一般选取已知角的公式,然后再求取边长。题型二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例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 (1)若2b c ==,求ABC ?的面积 (2)若sin ,sin ,sin A B C 成等比数列,试判断ABC ?的形状 【答案】(1)32(2)等边三角形 【解析】(1)由A ,B ,C 成等差数列,有2B =A +C (1) 因为A ,B ,C 为△ABC 的内角,所以A +B +C =π.(2) 得B =3π, b 2=a 2+ c 2-2accosB (3)所以3 cos 44)32(22πa a -+=解得4=a 或2-=a (舍去)所以323 sin 2421sin 21=??==?πB ac s ABC (2)由a ,b ,c 成等比数列,有b 2=ac (4) 由余弦定理及(3),可得b 2=a 2+c 2-2accosB =a 2+c 2-ac 再由(4),得a 2+c 2-ac =ac ,即(a -c )2=0。因此a =c 从而A =C (5) 由(2)(3)(5),得A =B = C =3 π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 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那么 sin ,cos y x r r αα= =,()tan ,0y x x α=≠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 + - + - + - - - + + - sin α cos α tan α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22221 sin cos 1,1tan cos αααα +=+= (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 (用于切化弦) ※平方关系一般为隐含条件,直接运用。注意“1”的代换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 απ ±2 k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Ⅰ)??? ??=+=+=+x x k x x k x x k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 Ⅱ)?????-=-=--=-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 Ⅲ) ?? ???=+-=+-=+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Ⅳ)?????-=--=-=-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Ⅴ)???????=-=-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Ⅵ)??? ????-=+=+α 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 【高中数学】

必修五解三角形题型归纳

一. 构成三角形个数问题 1在ABC中,已知a x,b 2,B 45°,如果三角形有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2 x 2 2 B. x 2,2 C . 2 x 2 D. 0x2 2 ?如果满足ABC 60 , AC 12 , BC k的厶ABC恰有一个,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3.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A* CJ =S J =J = 45=B. a = 60 ;b -= 81; B = = 60°+J C” a —7 > b —5j八眇 D ?。二14 , b - 20, "4亍二. 求边长问题 4.在ABC 中,角A, B,C所对边a,b,c,若a 3,C1200,ABC的面积S 15血4 则c() A. 5 B .6 C . V39D7 5.在△ ABC 中,a1,B 450,S ABC 2,则b = 三. 求夹角冋题 6.在ABC中,ABC -,AB4V2, BC 3,则sin BAC( ) v'10V103^10<5 A. 10 B5 C . 10D5

7 .在厶ABC 中,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a,b,C,S 为表示△ ABC 的面积,若 1 2 2 2 bcosA csinC, S (b c a ),则/ B=( 4 B . 60° C . 45° D . 30° 四. 求面积问题 &已知△ ABC 中,内角A ,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b,c .若 a ZbcosAB -, c 1 ,则 △ ABC 的面积等于 ( ) g 6 4 2 9.锐角 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 1 c ,已知 cos2C - 4 ([)求 sinC 的值; (□)当 a 2, 2si nA si nC 时,求 b 的长及 ABC 的面积. 10?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3,BC 7.3,CD 14, BD 7, BAD 120 a cosB A. 90° (1 )求AD 边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70409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 1.O 是ABC ?的重心?=++; 若O 是ABC ?的重心,则 AB C AOB AOC BOC S 31 S S S ????= ==故=++; 1()3 PG 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为ABC ?的重心. 2.O 是ABC ?的垂心?OA OC OC OB OB OA ?=?=?; 若O 是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C tan B tan A tan S S S AOB AOC BOC :: ::=??? 故0OC C tan OB B tan OA A tan =++ 3.O 是ABC ?的外心?|OC ||OB ||OA |==(或2 2 2 OC OB OA ==) 若O 是ABC ?的外心则C 2sin :B 2sin :A 2sin AOB sin AOC sin BOC sin S S S AOB AOC BOC =∠∠∠=???:: :: 故0OC C 2sin OB B 2sin OA A 2sin =++ 4.O 是内心ABC ?的充要条件是 ( ( ( =?=?=-?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CA ,BC ,AB 的单位向量为321e ,e ,e ,则刚才O 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0)e e ()e e ()e e (322131=+?=+?=+? ,O 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c b a =++ 。若O 是ABC ?的内心,则 c b a S S S AOB AOC BOC ::::=??? 故 0OC C sin OB B sin OA A sin 0OC c OB b OA a =++=++或; ||||||0AB PC BC PA CA PB 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是ABC ?的内心; 向量()(0)|||| AC AB AB AC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1.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 足 OA OP + +=λ,[)+∞∈,0λ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解析:因为 是向量AB u u u r 的单位向量设AB u u u r 与AC u u u r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21e e 和, 又

《解三角形》常见题型总结

《解三角形》常见题型总结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典型题剖析】 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在ABC中,已知 A:B:C=1:2:3,求a :b :c、 【点拨】 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 a :b :c=sinA: sinB: sinC 求解。解: 【解题策略】 要牢记正弦定理极其变形形式,要做到灵活应用。例2在ABC 中,已知c=+,C=30,求a+b的取值范围。 【点拨】 此题可先运用正弦定理将a+b表示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然后再求解。解:∵C=30,c=+,∴由正弦定理得:∴ a=2(+)sinA,b=2(+)sinB=2(+)sin(150-A)、 ∴a+b=2(+)[sinA+sin(150-A)]=2(+)2sin75cos(75-A)= cos(75-A)① 当75-A=0,即A=75时,a+b取得最大值=8+4;② ∵A=180-(C+B)=150-B,∴A<150,∴0<A<150,∴-75<75-A<75, ∴cos75<cos(75-A)≤1,∴> cos75==+、综合①②可得a+b的

取值范围为(+,8+4>考察点2: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3在△ABC中,tanB=tanA,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点拨】 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判断△ABC的形状。解:由正弦定理变式a=2RsinA,b=2RsinB得:,即,,、∴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题策略】 “在△ABC中,由得∠A=∠B”是常犯的错误,应认真体会上述解答过程中“∠A=∠B或∠A+∠B=”的导出过程。例4在△ABC 中,如果,并且B为锐角,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点拨】 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形式转化为角的形式,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来判断△ABC的形状。解:、又∵B为锐角,∴B= 45、由由正弦定理,得,∵代入上式得:考察点3:利用正弦定理证明三角恒等式例5在△ABC中,求证、 【点拨】 观察等式的特点,有边有角要把边角统一,为此利用正弦定理将转化为、证明:由正弦定理的变式得:同理 【解题策略】 在三角形中,解决含边角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然后利用三角知识去解决,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