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理化检验重点

卫生理化检验重点

卫生理化检验重点
卫生理化检验重点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就是以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现代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因素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常用分析方法:感官检查法、物理检查法、化学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

一、有机质分解法:干法分解又称灰化法,操作简单,需要的设备和试剂少,省时省事,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干法操作可分为炭化(低温)、灰化(高温)、溶解三步。注意事项:1炭化时注意调节温度,以防样品溅出2采取适宜的灰化温度和时间3加助灰化剂可加速有机物的氧化4防止待测组分的挥发损失5实际测定时应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湿法分解又称消化法,分为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法;消化操作技术: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冷消化法、密封罐消化法、微波消解法。二、溶剂提取法:浸渍法、萃取法。三、挥发分离法:气化、蒸发、蒸馏、升华、顶空

瓷效应:高温条件下,重金属离子与坩埚壁不光滑处的硅酸盐发生的牢固结合的现象

水的污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物理、化学、生物、放射性等方面的特征改变,危害人体健康、生态平衡的现象

水质理化检验:特点:1测定对象多变2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很大3干扰严重4可供选择的方法多。方法要求:1运用范围广2灵敏度高3操作简便4分析周期短5经济适用。选择方法:1首先应考虑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水平,根据其浓度优先考虑那些不需要富集的方法2考虑共存成分的影响3注意测定方法的定值内容4必要的精密度和简化操作。意义:1防止慢性中毒2水污染的现状和趋势3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样的采集:间隔式等量采样、平均比例采样、瞬间采样、单独采样水样保存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减慢微生物作用;减缓化合物的分解、避免水解;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容器的吸附损失

规定1L水中含有1mg铂所具有的颜色为1度,并作为色度的通用单位

无污染的天然水PH7.2-8.5;生活饮用水PH6.5-8.5

水中有机污染物指标的检验:三氧(溶解氧、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三氮(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紫外吸光度值

耗氧量: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1L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条件:酸度0.45mol/L;高锰酸钾浓度0.01mol/L;水浴加热30分钟;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为加入量的一半左右

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需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检测水中氟化物的方法主要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该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不高,测量范围宽,抗干扰能力较强,对有色、浑浊水样也可以测定的优点

测定硒的水样一般要进行消化处理,将低价态的硒转化为高价态的硒,并将有机硒无机化水的硬度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一般分为碳酸盐和非碳酸盐

溶解性的总固体: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为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

空气污染历史事件:伦敦烟雾气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切尔落贝利核电站事故

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气体和蒸气;气溶胶:尘、烟、雾

采集器:液体采集器、固体采集器、集气瓶

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滤膜采样夹、固体

颗粒采样管

空气样品的采样方法:集气法、浓缩法。采样原则:采样方法的确定原则、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最适采样量就是保证检验出空气中有害物质某一最小浓度所必须采集的空气体积。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被测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样品液总量、分析时所用样品液量、测定目的。

为提高采样效率,应注意:1根据有害物质存在的状态,选择合适的采集器2根据有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吸收液和固体采集管的吸附剂3确定合适的采样速率4正确地掌握采样方法和使用采样仪器

质量浓度:是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害物质的质量表示

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有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快速测定方法:检气管法、试纸法、溶液法、仪器法

影响检色管变色长度的因素:抽气速率、抽气体积、温度、采样装置、指示粉装管

粉尘: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大于1um的固体粒子,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分散度是指粉尘颗粒被粉碎的细小程度,即各种大小不同的粉尘粒子所占的百分比

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

滤膜质量法:让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通过已知质量的滤膜,使粉尘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后滤膜增加的质量,计算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

粉尘分散度:粉尘颗粒被粉碎的程度,即各种大小不同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食品检验: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有害污染物的检验、感官性状的检验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应固定待测成分;保存方法:净、密、冷、快

食品中水分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方法: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

食品中的灰分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所残留下来的无机物。可作为营养指标,用作表达食品样品中无机盐的总量

灼烧质量法注意事项:1炭化时应先用小火再用大火,液体样品应先在沸水浴上蒸干或在100度下小心加热蒸干后再行炭化,以避免样品溅出2在测定蔬菜、水果这类含水分多的食物时,应预先测定这些样品的水分,再将这些干燥物继续加温至500-600度灼烧灰化,测定灰分质量3灼烧温度不能超过600度,否则Ka、Na、Cl等易挥发损失而造成误差,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磷酸盐熔融包住炭粒,影响氧化进行

蛋白质是复杂的有机物,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平均含氮量16%,即1g氮元素相当于6.25g蛋白质

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蒸馏、滴定

除了CHON四种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外,其他的元素统称为无机盐

维生素: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供给的一类微量有机营养素VC:又称抗坏血酸,固体时较稳定,水溶液则易被氧化,特别是有铜离子存在时,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但在酸性环境中对热相当稳定,富含于水果和蔬菜

VB1:硫胺素,富含于粮谷类、豆类、坚果类、动物内脏、瘦肉、绿菜叶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了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使用原则:1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2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一般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

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6未经卫生部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能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添加剂)、人工合成色素(特点: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稳定性好,易于溶解,适于调色,成本较低。毒性、致泻性、致癌性)

常见的人工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都是酸性水溶性色素,能溶于丙三醇,难溶或微溶于乙醇,不溶于脂肪

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化学污染物的来源:1工业三废2农药使用不当3食品加工或储藏环节不当4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或滥用食品添加剂

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AFTB1毒性最强

食品污染的化学元素以镉最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砷等,主要来源:自然环境、食品生产加工、农用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

氰化物快速鉴定方法:苦味酸试纸法,普鲁士蓝法、对硝基苯甲醛法

酱油:感官检查、相对密度、总酸、氨基态氮

酒: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酒中杂质:醛类、甲醇、杂醇油、氰化物、铅和锰

植物油理化常数: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价、皂价、脂肪酸凝固点、不皂化物

油脂的酸败:油脂保存不当或储存时间过长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低分子醛、铜、酸等物质,影响油脂的感官性状的现象,分为水解性酸败和氧化性酸败

酸价:是指中和1克溶液中氢离子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表示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量,未经碱炼的粗制油品,酸价往往较高

过氧化值:1kg油脂相当于碘以每umol表示的物质的量

乳及乳制品理化检验项目:感官检查、相对密度、脂肪、铅、铜、锡、汞、六六六及DDT 残留量、AFTB1等

浸取法: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使其被测成分溶解出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提取被测成分的方法

乳化:由一种液相分散在另一种液相中形成乳浊液,使两相不易分层的现象。形成条件1连续相粘稠2两相比重差小3两相的表面张力小4两相互溶程度大。减少乳化的措施1加入中性盐2采用混合萃取溶剂3操作上避免剧烈振摇4必要时进行离心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理化检验技术专业-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理化检验技术专 业-副高级 导读:本文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理化检验技术专业-副高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理化检验技术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1、本专业知识 (1)全面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仪器分析中本专业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和基本操作及维护; (3)掌握本专业常用的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和质量控制; (4)掌握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技术; (5)全面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卫生和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6)能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于本专业的数据处理和统计; 2、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理化检测的要求; (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熟悉与本专业常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4)掌握计量认证及其它资质认证的知识; (5)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二、专业实践能力 1、具备独立完成本专业主要理化检验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改进和研究检测方法的能力; 2、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有能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判定依据的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3、基本掌握现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现场采样和样品检测的运行能力; 4、掌握常见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等; 5、掌握实验室的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故障的发现和排除、以及维护保养等; 6、掌握理化检验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7、能发现和解决本专业理化检测中的疑难问题。 三、学科新进展 1、基本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不断吸取理化检测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应用于本专业。 附:本专业主要内容 1、空气(包括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居室和环境等)质量检验 2、水(水源水、饮用水)质量检验 3、土壤(含固体废弃物)卫生质量检验 4、食品卫生与营养成分检验 5、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有毒物质及其代谢物和反应物的检验 6、化学品卫生理化检验

生物材料理化检验_知识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材料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检验、生物监测、正常值、生物接触限值的定义; 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是生物体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尿液、呼出气)、毛发和试验动物脏器组织的总称。 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是研究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分析测定方法。 生物监测是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导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监测评价的是毒物的内剂量水平。环境监测强调空气、水等生产环境中毒物的含量水平,估计毒物进入体内的接触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该是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供评价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基础资料。正常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是指正常人(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生物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常通过对某地区的正常人抽样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取95%上限值( 职业接触只引起升高的时候)或97.5%和2.5%上下限之间值(过高或过低均有一定的危害的时候)。(本底值) 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对生物材料(尿、血、呼出气)中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生物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范围。其值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2.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选择原则: 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稳定性好;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3.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分类生物材料检验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原形的检验: (2)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的检验: (3) 生物效应指标的检验: 4.生物样品的选择原则 (1)选用的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浓度与环境接触水平或与健康效应有剂量相关关系; (2)样品和待测成分(指标)足够稳定以便于运输和保存; (3)采集生物样品对人体无损害,能为受检者所接受。 目前用得最多的生物材料是尿液,其次是血液和呼出气。 尿样的收集 随机尿样:收取方便,但由于尿中待测物浓度波动较大,分析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4小时尿样:所得结果不受某些成分排出无规律的影响,也不受饮水和排汗的影响,但收集24小时尿样较麻烦,在夏天尿样易腐败; 晨尿:收集受检者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样进行分析,对多数测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收集方便,应用最多 4.尿样测定结果的两种校正方法; 校正方法有比重校正法和肌酐校正法两种。 (1)比重校正法:将尿中被测物浓度校正为标准比重(我国规定尿样的标准比重为1.020)下的浓度,校正公式为:C校=C×(1.020-1.000)/(d-1.000)=C×K 式中C校--经校正后尿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C--测得的尿中待测成分的浓(mg/L); 1.020--为我国采用的尿的标准比重;d--实际测得的尿样比重;K--校正尿比 1.020的系数。 (2)肌酐校正法: 在一般情况下饮食、饮水量和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健康人一天排尿所排出的肌酐量变化很小,一般在1.8g左右。因此,可用经尿液排出1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表示尿中待测物的浓度,或经尿液排出1.8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代表全天尿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校正公式为: 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g肌酐)=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 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d)=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1.8g/d

分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分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卫生检查工作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能,目前,在卫生防疫的各项内容中,卫生检验已经成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卫生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助力器,为疾病防控中心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工作能够科学严谨的进行。在卫生检查中,理化检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卫生检查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挑战。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近年来,卫生检验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卫生防疫的各项工作起着主导的作用,卫生检查能够带来准确的数据,不仅指导疾病预防控制,而且能够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同时,在卫生检验工作中,应用理化检验能够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提供新的技术,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的发展。因此,卫生理化检验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卫生检查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将对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进行讨论,现综述如下。 1、卫生检验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1]。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利益,大量的滥用农药、兽药以及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中混入大量的化学物质,这对人类的饮食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在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对食源性疾病进行防控,从根源上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入侵,通过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2)对各种新

空气理化检验重点

空气理化检验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1、空气包括大气、工作场所空气、室内空气或者说包括室内和室外空气。 2、检验的对象:大气质量检验: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组成、浓度变化及迁移规律; 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某一特定的房间或场所内的空气状况(污染物种类、水平、变化规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主要检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根据检验对象不同,空气理化检验可分为: 大气质量检验;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3、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往往根据特定目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污染物进行检验,优先选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污染)监测 4、空气污染物的理化检验一般按照以下原则: 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已经建立了可靠分析方法,并能保证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污染物作为优先污染物,进行优先(污染)检测 5、有多种污染物符合上述条件,又不能同时对其进行检验时,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优先检验:染范围较大的优先检验;污染严重的优先检验;样品具有代表性的优先检验 6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冷藏保存;化学保存法;

7、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最多的为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8、发展趋势 1.主要检验对象由无机物转向有机物 2.主要检验范围由室外转向室内3.由主要开展TSP检验转向主要进行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9空气污染指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差异 新国标: 取消了三类区,规定环境空气功能区仅分为二类。 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新国标中,特定工业区已不存在,这种污染较大的工业区与一般工业区被统称为工业区,纳入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 同时,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明确,一类区使用一级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制,二类区使用二级浓度限制。取消了此前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的分类 增加监测指标;增加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空气污染评价指数(API)将变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重点

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重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氯:水经加氯消毒,氯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剩余的有效氯。 余氯的作用:保持持续杀菌,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的危害:1刺激性很强,对呼吸系统有危害;2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等致癌物;3引起皮肤干燥,丘疹,粉刺;4作为生产酒的原料,起不良作用。 余氯的出厂水中限值:4mg/l;出厂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3mg/l;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05mg/l 余氯的种类:游离型余氯(HCLO,CIO-,CL2);化合型余氯 (NH2CL,NHCL2,NCI3) 余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原理: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里,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蒽式化合物,再与重铬酸钾-铬酸钾配制的标准色列目视比色。 邻联甲苯胺的检测限:0.01mg/l余氯 铬的生理意义:适量的三价铬对生物体有益,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缺三价铬导致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六价铬的毒性:对人的致死剂量是1.5克,水中六价铬的致死剂量超过0.1mg/l 就会中毒

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铬不得超过0.05mg/l 六价铬的测定方法: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 六价铬采样的注意事项:测定六价铬时,ph应用NAOH调节至8左右,防止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 测定总铬的方法:用酸性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多余的高锰酸钾用乙醇消除,六价铬再与二苯羰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比色。 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氧化时,消耗氧化剂的量相当于氧的量。Mg/l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I类和II类水质的CODCr(mg/L)为≤15,III类为≤20,IV类为≤30,V类为≤40。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酸性高锰酸钾测定原理:水样加入硫酸酸化后,加入高锰酸钾,沸水浴加热一定时间,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标准液滴定。 测定化学需氧量酸度的控制:维持0.45mol/lH+浓度水平,酸度只能用硫酸来维持,不能用盐酸和硝酸。 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氧气。Mg/l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水中好气性微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的氧气含量.mg/l

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由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包括绪论、水、食品、空气、化妆品、生物材料、土壤与底质的检验等十八个项目,实践内容包括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中常用仪器设备的参观与使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主导,以解决基层医学检验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理化检验项目理论知识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强教材可读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纲领,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医学检验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内容上做到“宁宽勿深”,深入浅出,重视图、表的合理应用,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构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材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卫生理化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一般实践仪器的辨识的训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检验专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目的,提高解决卫生检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1 本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4学时。除此之外,本门课程的每堂课均应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各类样品常见成分的检测。2.熟悉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检验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及其他检验与监督中的应用。 (二)技能教学目标 通过各章节的沟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方法和理论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空气理化检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2.掌握空气污染的概念和危害; 3.掌握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分类; 4.掌握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5.掌握“卫生标准”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存在状态; 2. 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空气污染物的分类方法。 思考题: 1.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2.什么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3.空气污染物可分成哪几类?通常空气污染物以什么状态存在?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样品采集的基本概念; 2.掌握选择采样点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4.掌握空气污染物的采样仪器; 5.重点掌握采样效率、最小采样量。 教学重点: 1. 空气污染物采样点的选择; 2. 空气理化检验的采样方法; 教学难点:采样效率、最小采样量。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计算最小采气量?对采样效率的要求是什么?如何提高采样效率? 2.直接采样法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3.溶液吸收法和固体吸附剂阻留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4.聚氯乙烯滤膜有什么优点?玻璃纤维滤纸和聚氯乙烯滤膜有哪些主要用途? 5.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和冲击式吸收管的应用范围? 6.为什么要进行气态和气溶胶同时采样?怎样采集?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中测定气象参数的检验学意义; 2.掌握气象参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重点掌握气温、气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4.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教学重点: 1.气温的测定; 2. 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2.杯状水银气压计的读数方法和校正方法. 思考题: 1.采集空气样品前为什麽要测量气象条件? 2.P64思考题“5”。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化检验学习小结

第一篇仪器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概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 5.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max:可作为定性依据;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有红外活性。 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2、变形振动 红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类型 两种类型:色散型、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核磁共振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 / H0 = / (2 ) 自旋偶合: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食品理化检验重点简约版

第一章绪论 保健食品主要检验哪些东西?砷汞铅等有害重金属含量及其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 分。 ●多选: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到得方法可以分为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 法、仪器分析法。 ●方法选用原则 Φ首选中华人民国国标: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检验部分的分析方法; Φ标准中存在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根据具备的条件选用,第一法为仲裁方法;未指明第一法的标准方法,与其他方法属并列关系; Φ、经济实用、适用围广的分析方法。● 主要容和方法: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 ●物理检测:相对密度 密度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g/cm3 。 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我国规定密度测定时的标准温度为20°C,多以相对密度通常是指20°C时。相对密度只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不能全面反映物质本质的变化。当食品的相对密度异常时,可以肯定食品质量出现问题,但是食品的相对密度正常时,则不能对食品质量是否合格做出肯定判断。如:牛乳脱脂相对密度升高,掺水相对密度降低,即脱脂又掺水时可能不变。 ●《中华人民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多选: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质量监控:为保证检测结果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 分析质量的控制所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效的检测方法、实施规定的分析质量控制程序等。即质量保证工作必须贯穿检验过程的始终,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测定过程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的报告等。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食品保存的主要意义:是食品理化检验成败的关键步骤。如果所采集的食品样品 不具有代表性或保存不当,造成待测成分损失或污染,必然会结果不可靠,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食品样品采集两个原则 Φ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 Φ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固态食品:三层和五点(“四分法”) ●含毒食物和掺伪食品:应采集具典型性的样品,尽可能采取含毒物或掺伪最多的部位, 不能简单混匀后取样。一般样品采集1.5kg,分为三份,供检验、复查和备查或仲裁用。 ●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和方法:净、密、冷、快 ①稳定待测成分②防止污染③防止腐败变质④稳定水分

第一章 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空气(air)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空气后,空气组成改变,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空气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for air)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air pollutant)采样和理化检验的方法、原理的科学。它所指的空气包括大气(atmosphere)、工作场所空气(workplace air)和室内空气(indoor air),或者说包括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 第一节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一、空气理化检验的意义 目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大部分都与空气质量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加强对全球空气质量的监测。空气理化检验是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特定范围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国家空气质量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的必要措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防止空气污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远期作用开展理化检验工作,人们可以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来源,指导人们控制空气污染,防患空气毒物中毒和慢性危害,保障人群健康。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空气理化检验是查明化学物质中毒的主要手段,对拟订抢救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空气污染控制、管理效果开展空气理化检验工作,能有效监测室内和特定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范围、规律和废气排放的情况;根据有关卫生标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对污染源排放和净化装置情况进行评价。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indoor air pollution)日趋严重,人们正在受到比室外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的危害;加强室内空气理化检验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更加广泛和直接的意义。 3.为保护人体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暴露反应关系,通过长期检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人们可以预测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预报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积累资料;应用空

浅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浅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6-04-22T15:14:28.2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作者:汪锋 [导读]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控中心在卫生改革进程中,卫生防疫站逐步发展为疾病控制中心,而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理化检验。 汪锋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控中心 225000 【摘要】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与实践可知,其在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引起重视。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及相关调查,主要就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都得到了提高,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各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研究主要就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作以下分析,以此为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1我国卫生理化检验必要性的分析 在卫生改革进程中,卫生防疫站逐步发展为疾病控制中心,而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理化检验。近年来,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职责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主要根据监督实施检验,现在则必须要真正掌握各种科学技术才能顺利开展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疾病防控中心一定要不断增加理化检验水平,全面掌握理化检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术,促进监测范围的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发挥良好的疾病防控作用。随着“毒大米、“瘦肉精”事件的频繁发生,餐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大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放心食品”也被不断评出,很难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面对这些形势,国务院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开始大幅提高,国家经贸委等相关部门也开始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重点管理项目。 2卫生理化检验的主要任务分析 随着卫生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疾病防控中心在卫生部 112 号文件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首先,疾控中心必须要负责卫生行政部门分配的各项疾病防控工作,完成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人物;其次,疾控中心必须要负责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最后,疾控中心必须要负责与公共卫生事业相关的各项技术研究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为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确保各项中毒应急任务等够得到顺利完成,另外,也要重视对外技术服务。技术支持说起来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其实相当困难,技术支持方很有可能会由支持者转变成为被告,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改进相关技术,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尽量防止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3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1 食品理化检验及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给我们的疾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要尽量保证食品生产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引导国家以及各大企业更好地应对入世挑战,积极研究新型技术和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定及标准,更好地服务企业;其次,必须要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例如毒大米、瘦肉精以及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食品安全理化检验工作有效性,达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控制目的。 3.2 环境理化检验及作用 首先,针对水质中包含的有机污染物、农药成分以及氯消毒副产物等,必须加强理化检验力度;其次,针对化妆品内包含的激素、氢醌以及苯酚等成分进行检验,检验产品中是否包含一些紫外吸收剂或者抗氧化剂等有害物质;最后,针对油气等涂料,检验其是否存在有机物挥发,是否包含邻苯二甲酸酯,同时还要针对木质板材加强甲醛检验。通过加强环境理化检验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环境安全,避免严重的环境污染,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创造良好条件。 3.3 职业卫生理化检验及作用 职业病防治法发布以后,必须要不断加强职业病相关检测工作过,针对职业病的理化检验不但包括检测项目准备,同时还包括各种监测途径的准备,理化检验具备较大难度,首先,过去对于这方面内容的检测缺乏良好的工作基础,其次,由于化合物在种类上十分繁复和复杂,而且化合物数量正在逐年激增,每天新增的化合物大概就有两万种之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见到的化合物也有近十万,给理化检验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和挑战。现阶段,传统的理化检验项目已经很难满足职业病卫生理化检验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职业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检验设备,掌握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地完成疾病防控任务。职业病防治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职业卫生理化检验能够避免职业病的频发,提高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4结语 总之,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科学,从而才能促进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永亮.陈志强.乐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1,(24):102-103. [2]任艳梅.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中有关技术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8):151-152. [3]苏辉耀.疾控中心卫生理化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和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2):114-115.

空气理化检验重点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1、空气包括大气、工作场所空气、室空气或者说包括室和室外空气。 2、检验的对象:大气质量检验: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组成、浓度变化及迁移规律; 室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某一特定的房间或场所的空气状况(污染物种类、水平、变化规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主要检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根据检验对象不同,空气理化检验可分为: 大气质量检验;室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 3、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往往根据特定目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污染物进行检验,优先选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污染)监测 4、空气污染物的理化检验一般按照以下原则: 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围广、危害严重的、已经建立了可靠分析方法,并能保证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污染物作为优先污染物,进行优先(污染)检测 5、有多种污染物符合上述条件,又不能同时对其进行检验时,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优先检验:染围较大的优先检验;污染严重的优先检验;样品具有代表性的优先检验 6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冷藏保存;化学保存法; 7、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最多的为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8、发展趋势1.主要检验对象由无机物转向有机物2.主要检验围由室外转向室3.由主要开展TSP检验转向主要进行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 9空气污染指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差异 新国标: 取消了三类区,规定环境空气功能区仅分为二类。 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新国标中,特定工业区已不存在,这种污染较大的工业区与一般工业区被统称为工业区,纳入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 同时,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明确,一类区使用一级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制,二类区使用二级浓度限制。取消了此前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的分类 增加PM2.5监测指标;增加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空气污染评价指数(API)将变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将可以更好地表征目前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尤其是反映珠三角目前突出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 AQI:将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浓度限值对其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的简单无量纲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意义(没找到,大家随便扯扯)

食品理化检验考试重点汇总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1、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可分为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 2、湿消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得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测定。 3、干灰化法:是将食品放在瓷坩埚中,先在电炉上使样品脱离水,炭化,再置于500C-600C 的高温中灼烧灰化。使样品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留下的无机物供测定用。 4、扩散法:加入某种试剂使待测物生成气体而被测定,通常在扩散皿中进行。 5、顶空法:常与气相色谱法联用,通常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分析法。静态顶空分析法是将样品置于密闭系统中,恒温加热一段时间达平衡后,取出蒸气相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待测成分的含量。动态顶空分析法是在样品顶空分离装置中不断通氮气,使其中挥发性成分随氮气逸出,并收集于吸附柱中,经热解析或溶剂解析后进行分析。 6、固相萃取:实际上就是柱色谱分离方法。在小柱中填充适当的固定相制成固相萃取柱,当样品液通过小柱时,待测成分被吸留,用适当的溶剂洗涤除去样品基体或杂质,然后用一种选择性的溶剂将待组分洗脱,从而达到分离、净化和浓缩的目的。 第三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1粗脂肪:用有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直接提取食品中的脂肪时,因少量脂溶性成分与脂肪混合在一起。故称粗脂肪。 2总脂肪:在用有机溶剂萃取以前,先加酸或碱进行处理,使食品中结合脂肪游离出来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后所测得的脂肪。 3维生素: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4膳食纤维:指存在于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 5粗纤维:表示食物中不能被烯酸、稀碱、有机溶剂所荣解,不能为人体消化利用的物质。6食品: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或饮料,以及传统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 7营养价值: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8食品中的营养素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豆类、粮谷类。脂肪主要来源于油料作物和肉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谷类。维生素A\D\E主要来源于油脂类,维生素E在植物油中含量较多。维生素B1在粮谷类外皮中含量较多,B2在内脏中较多。 10食品中的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11测定食品中营养素成风的意义:1、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和食品的营养价值。 2、指导人们对不同食物进行科学搭配,设计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3、控制和管理食品加工生产运输储存环节提供技术指导。 12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作用:1、溶剂2、电解质电离、3、生化反应介质4、物质运输 水分存在状态:结合水;游离水: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1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直接法: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真空干燥法、蒸馏法。间接法:卡尔费休法。 1、直接干燥法:95-105°常压干燥适合:热稳定、不含挥发组分。 2、减压干燥法:40-55kpa 50-60°2-3h 适合:高果糖、高脂肪等结合水较多,易分解的 3、蒸馏法:根据蒸馏出水的体积计算含量,适合:热敏性,易挥发组分,含水较多样品。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理化检验技术考试用书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理化检验技术考试用书 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免费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d6763440.html, 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1080道。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全面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仪器分析中本专业常用仪器的原理、基本构造和操作及维护。 (3)全面掌握本专业所用的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和质量控制。 (4)全面掌握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技术。 (5)全面掌握本专业所用的卫生和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6)能熟练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于本专业的数据处理和统计。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熟悉与本专业所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4)掌握计量认证及其它资质认证的知识; (5)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二、专业实践能力

1、具备独立完成和指导本专业理化检验工作的能力,并有改进和研究检测方法的能力; 2、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能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判定依据的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3、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具有现场采样和样品检测的设计和运行能力; 4、全面掌握样品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等; 5、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故障的发现和排除、以及维护保养等; 6、熟练掌握理化检验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7、能发现和解决本专业理化检测中的疑难问题,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科新进展 1、应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不断吸取理化检测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应用于本专业。 附:本专业主要内容 1、空气(包括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居室和环境等)质量检验 2、水(水源水、饮用水)质量检验 3、土壤(含固体废弃物)卫生质量检验 4、食品卫生与营养成分检验 5、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有毒物质及其代谢物和反应物的检验 6、化学品卫生理化检验 7、化妆品卫生质量检验 8、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理化检验 9、其他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开创单机版,手机版,网页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期末复习word资料35页

第一部分:水质理化检验 1、水污染定义: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给各种水体环境带来杂质,当这些杂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水质变化,给人类环境和水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就称水污染。 2、污染源的类型: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叫做污染源。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 3、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各种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由此可判断水质的优劣和是否符合要求。 第一节、三氮的测定 NH3-N、NO2-- N、NO3--N总称为三氮,主要来自含氮有机物和粪便污染,以及特殊工业污水。随着无机化作用的进行,水中有机氮化合物不断减少,微生物的营养素不断减少,水中致病性微生物也逐渐减少,因此三氮的含量多少常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以及自净能力的指标。 无机化作用:水中复杂的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和氧气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无机物的过程。 NH3 (NH4+) →NO2-→ NO3- + - - 新近(污染情况水体自净能力) - + - 不久 - - + 很久 + + + 连续 一、NH3-N

氨氮在水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NH4+ 和 NH3。一般要求饮用水中的氨氮不得超过0.02mg/L。 1、纳氏试剂比色法 (1)原理:在碱性溶液中氨与纳氏试剂碘化汞钾生成棕黄色的碘化氧汞胺,反应产物在15-30分钟内稳定,颜色深浅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2)特点:本法是用于无色透明、氨氮含量较高的水样,本法准确、操作简便、但抗干扰能力差。 2、样品前处理--蒸馏法 a.原理:利用在碱性条件下NH3易挥发,通过蒸馏使其与水中共存成分分离而消除干扰,再进行比色法检测。 b.特点:本法可分析有色浑浊干扰成分多的水样,也可用来分析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操作:加热蒸馏,稀酸溶液做吸收液。 水样调至中性 水样(25.0ml)标准系列 ↓+水至25ml ↓+酒石酸钾钠 ↓+纳氏试剂 混匀,放置15分钟,比色测定 d.注意事项:a采样后尽快分析。如需保存加硫酸使 PH1.5~2于4℃下保存.b余氯加Na2S2O3除去。c水硬( Ca2+ Mg2+ )加酒石酸钾钠溶液络合。d蒸馏时PH应为7.4,加缓冲溶液。e加入标准溶液后即加水稀释混

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重点

余氯:水经加氯消毒,氯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剩余的有效氯。 余氯的作用:保持持续杀菌,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的危害:1刺激性很强,对呼吸系统有危害;2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等致癌物;3引起皮肤干燥,丘疹,粉刺;4作为生产酒的原料,起不良作用。 余氯的出厂水中限值:4mg/l;出厂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3mg/l;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05mg/l 余氯的种类:游离型余氯(HCLO,CIO-,CL2);化合型余氯(NH2CL,NHCL2,NCI3)余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原理: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里,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蒽式化合物,再与重铬酸钾-铬酸钾配制的标准色列目视比色。 邻联甲苯胺的检测限:0.01mg/l余氯 铬的生理意义:适量的三价铬对生物体有益,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缺三价铬导致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六价铬的毒性:对人的致死剂量是1.5克,水中六价铬的致死剂量超过0.1mg/l 就会中毒

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铬不得超过0.05mg/l 六价铬的测定方法: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 六价铬采样的注意事项:测定六价铬时,ph应用NAOH调节至8左右,防止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 测定总铬的方法:用酸性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多余的高锰酸钾用乙醇消除,六价铬再与二苯羰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比色。 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氧化时,消耗氧化剂的量相当于氧的量。Mg/l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I类和II类水质的CODCr(mg/L)为≤15,III类为≤20,IV类为≤30,V类为≤40。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酸性高锰酸钾测定原理:水样加入硫酸酸化后,加入高锰酸钾,沸水浴加热一定时间,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标准液滴定。 测定化学需氧量酸度的控制:维持0.45mol/lH+浓度水平,酸度只能用硫酸来维持,不能用盐酸和硝酸。 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氧气。Mg/l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水中好气性微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的氧气含量.mg/l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及成果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及成果 作者:余静高蓉赵鸿雁吴倩李磊王心如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近年来,随着检验手段日益先进,检验内容不断丰富,卫生检验专业已从预防医学专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型学科。卫生检验技术也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到高通量自动化分析;由化学定性试验发展到高精密度的定量试验;由常量标本单个项目检测发展到微量标本多项目联合检测[1]。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使卫生检验技术在疾病的预防控制、食品卫生检测、环境监测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各领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快速地检测,及早发现并及时预防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卫生检验专业的高水平技术性人才不仅是卫生、环境保护、检疫等有关管理部门的需求,而且也是与食品安全、环境与职业安全相关企业的需求[2]。为此,通过改革卫生检验专业教学模式,尤其是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型及应用型技术人才极为重要。卫生检验理化实验课程是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相关实验课教学多为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再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内容的实验实践。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大多为理论验证性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切实验准备工作都由教师在实验前完成,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前期准备等,学生在课堂上只需按讲义内容重复操作,当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就达到了实验目的。这种模式必然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4]。为此,笔者对卫生检验理化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引入了设计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将教学经验介绍如下。 1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 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了一个创新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科研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设计性实验课程采用“提问”和“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课题题目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拟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查阅文献资料,根据现实条件独立地选择实验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最终完成实验操作获得实验结果(卫生检验专业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见图1)。 1.1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开设经典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器皿的洗涤、实验试剂的配制、基本实验操作,各类型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践表明,通过大量的初级基本技能的集中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2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卫生检验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要强调理论知识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