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

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50式海军军服式样借鉴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海军服装,同时也参考了友好国家及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

50式军服最漂亮的要数女军人的连衣裙了,那是一种仿苏式裙服。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做为东方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风俗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0式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苏军服装样式,如大檐帽、套头衫。而女军人的连衣裙则完全是“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的军队版,体现了苏联革命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50式军服装备全军后不久,又根据国家和军队的实际作了多

次修改、补充,如增加干部呢服、陆军大檐帽改为解放帽、女军人改戴无檐帽、战士套头单衣改为前开襟式等等。1951年,海、空军军官帽徽改为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即以“八一”军徽为主体,分别为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和天蓝色底衬以金黄色飞鹰双翼。“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是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在全军范围内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史称“三大制度”,对于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配合军衔制的实施,全军装备新式军衔服装――55式军服。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4年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对军队的样式、用料和供应办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的军服设计,参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军服样式,结合我国服装特点和我军传统习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多次审查了样品,最后经国务院批准,国防部发布命令,从1955年10月1日,开始穿着新式军服,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兵种与勤务符号和新式帽徽。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将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品种有了很大增加,用料也明显改善,礼服和校以上军官常服采用了毛料,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较大改善。55式军服装备以后,部队也提出了一些

意见,当时广大士兵反映最强烈的是船形帽,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戴船形帽,有损民族感情;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从1958年起对55式军服陆续作了一些改动,主要是军官平时佩带新制式军衔领章,现行的肩章和领章在节日、集会、出国或外交等场合佩带;原银白底肩章取消,均换发金黄底肩章;士兵冬常服均由紧袖口改为散袖口;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尉级军官的冬常服(包括大衣),均改为平布制作;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带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至此,包括服装用料、肩领章和军帽制式的改革一起,统称为58式服装。60年代初,我军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了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的多层次冬服系列。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于1964年装备部队。62式服装的装备,结束了我军长期以来冬服单一层次的“老棉袄”历史,改善了冬服的调节性能和卫生性能,把我军军服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60年代中期55式军服随军衔制度一起被取消。55式军服虽然只实行了10年,但它在中国军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无论是军服的式样、高级军官服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还是军衔、兵种、勤务识别标志,都达到较高的水

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55式军服也为后来的新

“65式”军服装一代军衔服装――87式军服奠定了基础。

备时间最长65式军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时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为适应取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从1964年年底起,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有关部门提出了修改军队帽徽、领章和服装的设想,并搞了几个方案。军委常委、办公会议比较倾向于红领章、红五星,恢复老传统。1965年4月21日,军委办公会议审定了新的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军委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这份请示后面批示了两个字:照办。5月24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服样式的决定》。1965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了军衔制,陆海空三军官兵换着65式军服。65式军服与55式服装的主要区别是:取消大檐帽和女军人无檐帽,全军男女军人均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之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取消毛料服装,干部与战士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海军干部战士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取消水兵服;女军人夏装取消裙服。70年代初,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我军自行研制了涤纶、锦纶、棉花三元混纺布料。1971年定型生产三元混纺布单衣,定名

为“71式军服”,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重量轻等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71式军服于1972年首先装备驻京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71式军服提高了军服牢度,改善了外观,减轻了重量,使我军军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974年5月1日,经毛主席批准,我军军服进行了部分改革,主要内容是恢复海军1965年前的服装式样和颜色,干部戴大檐帽,战士穿水兵服、戴水兵帽。全军女军人配发裙服,陆军草绿色,海、空军藏蓝色;军帽改为无檐软帽,帽顶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海军白色、空军天蓝色。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使我军过于单调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文革”结束后不久,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这次服装改革定名为78式军服,进一步扩大了化纤材料的使用范围,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单兵负荷量。一是冬服材料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冬季单兵负荷减轻了12.6%~

19.2%。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从1965年到1985年整整实行了20年,是我军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衣料也过于低廉。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

三片红”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85式”军服久旱逢甘霖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我军体制单一、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服装势在必行。总后勤部于1980年开始组织研究,收集了十二个国家的军服样品,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和我军具体情况,对改革我军服装制式、用料、配发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军服改革方案。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改革方案,计划在1985年恢复军衔制时装备部队,因此定名为“85”式军服(见题图)。后因部队精简整编等问题,恢复军衔制推迟至1988年进行。而原计划的换装照常进行,只是暂不佩带军衔识别标志。但军服品种名称仍按原定的军衔服名称,如“将官大檐帽”、“校官夏常服”、“尉官冬常服”等,军官服装用料也是按将、校、尉三级制作的。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受阅部队身着新式军服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引起世人瞩目。见到了久违的大檐帽、肩章、毛料服等,全军都振奋了!但这年国庆节过后,全军并没有换发新军装。直到1985年5月1日,全军才装备了85式军服,结束了长达20年的65式军服的历史。85式服装主要特点是取消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恢复以“八一”军徽为主体的圆形帽徽,干部、战士戴大檐帽,佩带缀钉有军种符号的肩章和领章,增加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发毛料服装,服装型号由正负号改为每个号三个型。在当时对于改善军容、提高适体

率、增加军服调节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制式单一的65式军服穿了20年之后,85式军服的装备,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极大地振奋了士气。由于受经济等条件限制,加之时间紧促,85式军服改革还不够全面,仍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服装仍是单一的军服体系,只有常服,没有礼服和作训服,平时着穿和作战、训练着穿的矛盾没有解决;二是营以下干部服装的面料没有改变,除大沿帽、金属扣、肩袢和制式衬衣外,其它都未变动;三是服装笨重臃肿和负荷量过重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作战、训练的要求。总体上看,85式军服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服相比差距仍比较大。但作为正式装备军衔服装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设计和生产技术上还是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军服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87式”军服第二套军衔服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军士兵的着装和全国广大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衣着水平反差越来越大,全军官兵要求改革军服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军服水平,1984年1月,中央军委在批准85式服装定型生产的同时,指示我军服装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1985年初总后勤部组织了被装总体论证小组,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在广泛征求部队意见的基础上,拿出了多套新式系列服装样式供军委选择。1987年8月26日中央军委批准军衔服装定型生产,定

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系列服装”。“87”系列服装是在认真分析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资源、技术水平、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论证之后形成的。它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装系列,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没发展到一个新水平。87式服装的主要特点:一是军服系列较完善。建立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系列,适应军人执行不同任务的要求。二是改进了常服样式。夏常服由立领改成了翻领,封闭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了,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三是军服号型设置科学新颖。根据服装用途和着装场合,军服号型分为5号5型和5号3型两个系列。三是军服质量有提高。军官夏常服、冬常服和士官、学员夏常服,均为毛料织物。四是军衔肩章标志清楚,分级明显,军种符号具有象征性。1988年10月1日,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87式军服正式装备全军部队,至90年代初对87式服装作了补充完善。“87”式军服建立完善了我军军服系列,由简单的十几个品种发展为被服、装具分类科学的数千个品种,实现了军服装备配套化、品种和号型系列化,使我军军服的结构、质量和供应有了显著改善,体现了军队改革

和建设的新面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同时也须指出,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等因素的制约,87系列服装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许多品种不能配发到位,士兵服装档次太差等等。“97式”军服装备驻港澳部队从1993年起,我军着眼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与国际先进国家军服接轨的新一代军服,并决定1997年香港回归时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所以也称为“97式”。1997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装备“97式”服装。97式服装保留了87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世界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服装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和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协调。而且,像贝雷帽、毛(绒)衣、作战靴、服饰、体能训练服等,许多品种都是我军第一次装备。军服的识别功能更加丰富,军服上可佩戴姓名牌、军种胸标、年度、级别资历章和功勋章以及绶带、臂章等服饰标志。在驻港部队试穿新式军服后,总后军需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其款式、用料和色彩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1999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新一代军服中的夏季常服方案,定名为“99式”夏服。由于整个99式军服包括数百个品种,其中一些品种尚未最后定型。中央军委和总部决定新式军服采取逐步换装的办法,2000年以后陆续在全军装备了部分新

式军服品种。99式夏服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99式夏服(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重要场合穿着扎领带、戴大檐帽;一般场合穿着戴贝雷帽。99式衬衣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增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陆、空军夏服上衣材料为多异涤棉色织布,海军夏服上衣材料采用多异涤丝凡立丁。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样式采用世界通用样式;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用料为进口澳毛。04式士兵常服2004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全军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04式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全军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5式空军常服经中央军委批准,从2005年冬季起,空军统一换发新式服装――“05式常服”,颜色为全蓝灰色,其样式、用料不变。被称为“空军蓝”的05式常服,以蓝色为基调,与国际通行颜色相一致,同时又与其他国家空军服装的颜色

有所区别。05式新常服的正式装备,标志着空军服装颜色自成系列,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上下装颜色不统一的历史。“07式”军服我军新一代服装从2005年4月开始,以97式服装为基础,总后军需部门系统组织了军服改革总体论证。2007年新一代服装正式定型生产,定名为“07式”军服。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终于装备了新一代军服――“07”式军服。07式军服是对97式军服的改进和完善,与当时装备的87式军服相比,在颜色、样式、材料三大要素上都有较大改进。颜色改进一是陆军由棕绿色改为松枝绿。这次选用松枝绿,与棕绿色、浅棕绿色相比,色调更显沉稳、庄重,符合国际军服潮流,与国内行业制服区别明显,与海、空军服装颜色更为协调,容易与服饰搭配,地域和季节适应性更强。二是海军、空军常服颜色适当调整。海军现行常服的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体现与国际海军军服接轨;海军常服的藏青色和空军常服的蓝灰色,在现行颜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常服颜色更为协调,与公安、海关、工商等行业制服颜色区别更明显。三是夏常服、毛衣、常服大衣等服装颜色,与新选用的军种颜色相适应。样式改进一是军帽样式改进。大檐帽增加了翘度,帽墙采用与服装面料相近的颜色,军官配金黄色饰带,加帽檐花,

显得更加威武。为女军人设计了卷檐帽,符合女性特点。二是礼服样式改进。军官礼服采用西服式双排6粒扣,左臂增设军旗标识,袖口增设区分将、校、尉的金黄色装饰条,裤侧缝增设金黄色装饰带,典雅庄重,与春秋常服区别明显。三是常服样式改进。陆、空军春秋常服加横带,腰身收紧,下摆开衩,解决了收腰后下摆起翘问题。军官冬常服改为开领式,更加美观庄重,符合制服发展趋势。海军军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采用西服式,男军官双排扣,女军官单排扣。军官短袖夏常服上衣改为束腰式,穿着精干利落。陆、空军士官与兵的常服样式相同,海军男士官改穿水兵服,便于统一制式和组织供应。四是大衣样式改进。军官常服大衣为暗排扣开领式,腰部加束带,配围巾。官兵配作训大衣,样式为派克式活胆短大衣,配可拆卸毛领和防风帽。五是作训服样式改进。夏作训服由夹克式改为散摆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战训练需要。材料改进军官礼服,采用高织纱毛涤贡比棉,质感细腻,挺括性好;春秋常服,采用毛涤混纺哔叽,抗邹保型;夏常服,采用涤棉粘混纺面料,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挺括美观;毛衣,采用防虫防缩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军官大衣,将官采用羊绒大衣呢,轻薄柔软;校、尉官采用毛涤混纺马裤呢,防风保暖。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耐磨斜纹布,结实耐穿。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12次服装调整改革,07式军

服改革是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一次,标志着我军军服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新军服的陆续换发,我军军服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军服装备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对于改善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海军军服演变

中国海军军服演变 1949年5月穿着陆军制服往海军报到的原解放军陆军官兵,背景是南京原国民党 海军部大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阅兵大典中的人民海军方队,虽然才建军几个月,官兵已经有不同于国民党海军式样的军服了。

1950年解放军三军的军官与士兵服装, 与之后的全盘苏化仍有所不同.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民国政府首府南京,同日,在距离南京几百千米外的泰州白马庙乡,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序列中首次有了海军单位,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当时人民解放军建设海军的技术基础主要是民国海军起义的舰只和人员,因为分散在各地,而且舰只状况优劣不一,整个建军工作头绪纷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肖劲光被正式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领导机关于4月14日成立。作为一国海军对外重要形象展示的军服,在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后随即引起重视,此前人民解放军海军并无统一的军服,起义的民国海军官兵大部分仍然身着旧海军军服,只不过将原民国海军的各种符号标志都予以了摘除。1950年7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制定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制式军服,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服传统由此开始。新制定的这套军服,习惯根据制定的年代称为50式军服,主要分为干部服和战土服两类。服装样式实际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参阅海军官兵身着的制服基本相同,目前尚无法确定二者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

解放军的军服在1954年后全盘模仿苏联包括海军的制服,图为中共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和周恩来总理校阅海军舰艇, 萧劲光所穿的白色制服和西方传统的"白甲"制服不同,因为他穿的是翻领辍领章中山装,而传统白甲服则是立领而不辍领章的. 因为萧劲光是中共空前绝后唯一的海军大将,所以这套制服就很希罕了! 1955年10月1日,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国庆典的日子,也是人民共和国海军军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经国务院第18次会议批准,人民解放军继50式以后的一套全新的军服在这一年的国庆日正式推行。根据颁行的时间,这套军服被简称为55式军服。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比较复杂。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彩依然比较单调。 当时典型的服饰及形象 男子服饰 新款中山装。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款中山装成为全国城乡广大人民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裝,具体款式为:前襟4个口袋、5粒纽扣,袖口各3粒纽扣,立领上装翻领,后背没有横带。中山装在以后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他将中国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并结合了西装的样式,和旗袍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益借鉴。 还有衬衫和大衣。村杉主要有两种:一为长袖衬衫,直摆,尖领或方领,克夫袖,以为白色,也有淡蓝色和灰色;二为短袖衬衫,样式为翻领、翻驳头,胸前两只袋,门襟4粒纽或硬领,以及不翻驳头,胸前一只带,门襟6粒纽。大衣。男子冬装除中式棉袄外,还有棉大衣或呢大衣。款式为翻驳领,贴袋或插袋,明门襟或暗门襟,单排扣或双排扣,装袖。女子服饰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到50年代后期,随着女性就业队伍的扩大,穿着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机会销声匿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领好八字领的衬衫十分普及,面料为细布或府绸。女子冬装主要是中式棉袄加罩衫。列宁装是当时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人员常穿的服装,具体形制是大驳领,双排八粒纽,斜插袋,束腰带,主要为女子穿着,但在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装。进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种年龄层次的妇女所喜爱。形制是翻领,装袖,直襟,四粒纽,可开关门襟驳头,一字领或八字领,前身两只大贴袋,外观稳重大方。到以后又流行拉链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连衣裙逐渐成为我国中青年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 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无袖等;领型有无领(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V”字形、“U”字形)、装领等。而料常用各种印花或素色的丝绸、全棉、棉涤,款式主要有细褶裙、喇叭裙等。 服饰品女子基本不化妆,发型日趋简化,姑娘们爱留辫,上了年纪的妇女一律齐耳短发。男子发型更简单,有梳理整齐的“西装头”和“平头”。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进入20纪60年代,中国连续3年自然灾害,粮食大减产,棉花也连年歉收,纺织品和针织品产量都比往年下降。这个时候又受计划供应的限制,布票的数量比较少,人们在购买

中国军服设计师解读军服的时尚

中国军服设计师解读军服的时尚 杨贺雄 通常,人们认为军服主要是满足战争需要,适体、结实、便于行动、有利隐蔽等等就 可以了。古时两军对阵,还要考虑到壮军威,以气势压倒敌人,这时的军队形象也是很重要 的。如今三军仪仗队,不仅壮军威,更是壮国威,军服的作用不可小视。

通常,人们认为军服主要是满足战争需要,适体、结实、便于行动、有利隐蔽等等就 可以了。古时两军对阵,还要考虑到壮军威,以气势压倒敌人,这时的军队形象也是很重要 的。如今三军仪仗队,不仅壮军威,更是壮国威,军服的作用不可小视。 可是,人们很少想到军服是紧跟时尚潮流的,军服的样式、色彩、佩饰等都是与一个 时代的服装总风格保持一致的。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中,军服的长短、肥瘦以及帽子形状、衣 服面料等也随着趋势在变。 中国唐代时政治稳定,国民富庶,男女服饰都是很讲究的。所以唐代武将的衣服,那 简直称得上奢华。目前仅从唐代存留画作、石窟塑像和墓中陶俑上,就可以看出当年的军服 真漂亮。堂堂武将,金盔亮甲,战裙却是有花有朵,五彩斑斓,立体装饰也是既有怒目利齿 的兽头,又有花团锦簇的饰带花结,每一个细部都很精致华丽。 宋代时理学泛滥,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意识下人们衣装从简,金饰也趋少,与当时绘 画中强调山水“可居可游”,喜爱梅兰竹菊的气氛统一到一起。于是,戎装也从简,自盔甲造 型、甲身装饰以及佩饰等等,无不崇尚俭朴、素雅。当年文人袁采著《世范》讲:“惟务洁 净,不可异众。”民服如此,军服也如此。 西方历史上, 拿破仑讲究衣装华美考究有名, 18 世纪和 19 世纪初的法国人也确实将服 饰创作到极致。在《玫瑰法兰西》一书中是这样叙述的:“19 世纪初的法军在拿破仑率领下 激情洋溢, 再惨烈的战斗也无法抹杀他们的艺术天性, 泥泞不会留在近卫军官兵洁白无瑕的 绑腿上, 血污也不会让轻骑兵们丢弃平顶帽上高高的翎饰。 重装骑兵的头盔与胸甲永远锃亮, 步兵的蓝色燕尾服永远笔挺……”当时的法军官兵,被誉为既是孔雀,又是雄鹰。 以现代军服来说,我们更会轻易感受到这种时尚的力量。如军帽之一钢盔,一直在变。 20 世纪中叶时,看那种黑黑的半圆形头盔似乎就是最正统的,而如今,颜色由纯黑、纯白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

A:中国,1937年 A1:二等兵,第7集团军第72师,北平至绥远铁路,中国,1937年8月 战争早期面对日军的攻击只有少数部队进行了轻微抵抗,第72师就是其中一支。它的这名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盖帽是德国式的,使用轻质棉制造,帽顶和脖带为棕色皮革材料。他的制服和裤子采用与轻质卡其棉稍有不同的面料,绑腿也是同样材质。士兵配备很轻的装备,其中包括少见的中国早期版本水壶和子弹袋,后者是用于装他的德国MP28-II式冲丅锋枪弹夹的,而MP28-II式冲丅锋枪是国丅民党政府大量装备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另外他胸前的皮袋子是装冲丅锋枪的装填工具的,并通过背带和腰带固定。 A2:下士,第88师,上海,1937年 一些接受过德国训练的国军最好的师,在保卫上海的无用战斗中虽然表现勇敢,却无奈的被消灭,第88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作为对蒋介石最忠诚的师之一,国丅民党政府同意用有限的资源为它的成员提供良好的服装和装备。这名士兵戴左侧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德国M35式钢盔。领章显示他的军衔,胸前部分被遮挡的布制鉴定牌则标注着他所在部队的详细资料、他的服役时间以及他的指挥官。此外,他的巨大的帆布腰包是用来装他的捷克造ZB26式轻机丅枪的子弹的。 A3:二等兵,第56师,上海,1937年 图中士兵的钢盔是一种中国陆军所使用的罕见款式,但在前线它经常能被看到。略微像“平顶版”的德国钢盔的这种产品较粗糙且形状经常不一致,其中一些在前面有浮雕式的青天白日帽徽。他左肩斜挎的卷起的毯子实际上是灰棉制造的,并可用于装干粮,而右肩挎的帆布背包可以装一些士兵的个人物品,由于缺乏帆布子弹袋,这个包也可以装他的汉阳88式步丅枪的子弹。 A4:中士,第29军第37师,卢沟桥,1937年7月 当抗战爆发时,第29军正驻扎在北平近郊。这名士兵属于这个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刀队”。这些大刀手在冲丅锋枪的掩护下潜入日军阵地砍杀了大量敌军,而另外一些部队在投入战斗时则一手持大刀一手持手丅枪。这名中士穿的轻质棉上衣上有红色军衔领章,领章上有蓝杠和两颗金色的三角形扣子,其野战帽上则有常见的国丅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徽。除了装备本地造的仿毛瑟98k式步丅枪以及刺刀外他还装备了一把双手握持带皮制刀鞘(身背后)的轻便大刀。这些大刀的风貌被当时的教会照片广泛纪录,但它们的实战功效自然有限。这种倒退现象的源头来自于军阀混战时期经常使用这种武器一些部队的精锐“敢死队”。此外,这名军人的简单装备包括了肩上和腰上的一对帆布子弹背囊。

中国服饰变化

新中国60年“衣” 2009-09-23 09:41 “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部袖珍戏剧。”从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0年里,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 50年代中国流行:中山装、列宁装、工装裤、布拉吉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做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4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3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性。同时,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领域的工人阶级地位得到提高,着工装成为一种荣耀。又由于国家经济处于低水平待发展阶段,因而艰苦朴素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时代风尚。绝大多数民众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拮据生活,但逢年过节总会做身新衣服,至少也会换身干净的衣服。 而上世纪50年代末,一时风靡的“布拉吉”红遍全中国。这种来自苏联的连衣裙款式简单,却带来了些许色彩。“人人穿花衣”的口号让人们身上的服装不再那么单一,不过色彩也是素雅淡丽,大方的装束引领了潮流。 中山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中山装系列。

中国军人军服胸前资历牌详解

中国军人军服胸前资历牌详解 军服资历牌 解放军的级别资历章只有两个功能: 1、作为军衔的补充,表示级别,我军军官除了有军衔,还有级别,比如“正军级”“副营级”等等。 2、表示服役年限。 表示职务级别: 1、资历章按排排列,每排3枚。 军委委员和军委副主席一共7排,正副大军区级6排,正副军级5排,正副师级4排,正副团级3排,正副营级2排,正副连级和排级1排。

每名军官的最上一排正中间摆放“级别略章”,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均缀1枚由五星和圆形橄榄枝构成的星徽,以下的级别,级别略章上面缀星星,正职缀2枚,副职缀1枚,其中军级以上是金色星,以下银色星。 略章的底色也有区别:军委委员和军委副主席柠檬黄色,正副大军区级橘黄色,正副军级土黄色,正副师级红色,正副团级紫色,正副营级蓝色,正副连级和排级草绿色。 看军官最上面一排的正中间的略章,可以知道他的级别。因为我军的每个军衔对应好几个级别,比如少校可能是正营,也可能是副团。这是军衔的补充。 2.表示军龄:其余的所有的略章的功能都是用来表示军龄的。把所有的略章上的道道加起来就是这个军官的军龄。 军龄略章一共6种,10道、5道、4道、3道、2道、1道,组合表示。 如果一个军官排不满,还有一种银灰底色“补充略章”,用来把排不满的排满,保持美观。 佩戴时,略章像滑块一样放进一个不锈钢滑道,3个略章为1排,每排滑道可以相互衔接。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服役40年的大军区司令(上将),6排18枚,他应该在比较醒目的第一排佩戴两枚金星的橘黄色级别略章,剩下的17枚就是做数学题了,用那6种数字排满,排不齐还有补充略章补充空缺。这样,每过一年,军官就要换一个略章。

中国海军军服演变

中国海军军服演变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民国政府首府南京,同日,在距离南京几百千米外的泰州白马庙乡,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序列中首次有了海军单位,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肖劲光被正式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领导机关于4月14日成立。作为一国海军对外重要形象展示的军服,在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后随即引起重视。1950年7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制定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制式军服,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服传统由此开始。 新制定的这套军服,习惯根据制定的年代称为50式军服,主要分为干部服和战土服两类。服装样式实际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参阅海军官兵身着的制服基本相同,目前尚无法确定二者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 1955年10月1日,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国庆典的日子,也是人民共和国海军军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经国务院第18次会议批准,人民解放军继50式以后的一套全新的军服在这一年的国庆日正式推行。根据颁行的时间,这套军服被简称为55式军服。55式军服从设计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服装正规化等要求,主要以当时的苏联军服为模本,参考中国各时期军服和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服,同时要求体现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无论是服装种类的丰富程度,还是美观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1965年5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定,取消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自55式军服开始逐渐成熟、完善的各种军衔徽记设计退出历史舞台。与之相配套,5月24日,国务院即公布了一套全新的军服制度,并通知于当年的6月1日正式施行。按照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命名传统,这套诞生于1965年的军服规范,称为65式军服。 65式军服换装不久,人民解放军海军接连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采用鱼雷艇、护卫艇集群编队出击战术,以大量小型高速舰艇围攻数量上呈劣势的敌方大型军舰,先后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的“剑门”、“章江”、“永昌”军舰。伴随着辉煌的战绩,样式奇特、不同于世界海军的中国工农红军式特殊海军服开始引起世人注目。 随着政治运动的变化,人民解放军的65式军服又进行了改良。经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1974年5月1日,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样式部分恢复到65式军服诞生以前的状态,这一对65式军服的改良样式,又可称为74式军服。74式军服取消了65式军服官兵一式的设计,重又分为了干部服、战士服。同时改变了65式军服四季——式的单调外观,重新按照春、秋、冬和夏季,在色泽搭配上有所区别。74式海军干部服的军帽改作了类似55式的大檐帽,帽徽仍然还是65式的红色五角星。其中春、秋、冬季军帽

中国百年军服兴衰史(图文版)

国庆更新,维尼接着上次女生校服的帖子,继续讲解民国男性制服的演变史。男人 穿什么制服最帅,自然是军服了。闲话不说,立刻开始。 近代军服从何说起,就从湘淮军洋枪队的登场开篇。第一代军服,如图,浓郁的 湖南特色。身上穿传统号衣,大包巾缠头。湖南兵自曾国藩起家,历经晚清,民国, 一直以来都是这身打扮行头。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湘西剿匪记》,剧中湖南匪首在围攻县城时,也是这套打扮。这部片子在小熊童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台词都很经典,记得老匪首有句台词,“拿下县城,晚上就要分堂客了”。什么叫堂客,为什么要晚上才分?困扰维尼当时 幼小的心灵,那时似是学校包场,去问带队女老湿,结果女老湿不但不告诉维尼,还 批评,打压天才旺盛的求知欲,好在日后维尼自学成才,明白了其中道理。 言归正传,湘淮军系,地方团练武装崛起其实并非朝廷本意。站在朝廷立场,地 方独立筹饷,自主募兵不是什么好事。但时势逼人,光靠旧式八旗,绿营,根本无法 应对国内长毛,海外洋人的交相进逼。一方面要借重,另一面要防备,这种两难微妙

的心态一直持续到甲午之战。 甲午之战的结果,对朝廷其实是利好消息。最大的藩镇李鸿章势力被重创,而且身败名裂。朝廷的机会来了,战后顺利接收李鸿章经营许久的直隶地盘,开始编练直属朝廷的新军,也就是武卫军, 如图。武卫军五大主力,中军以旗人为主,其余四军分前后左右,拱卫中军。看制服,又变了。这次的重点是帽子,朝廷是洋法练兵,帽子是欧式平顶草帽,看过《黄飞鸿》系列,就明白这是当时最潮的款式,戴出来绝对拉风。 可人算不如天算,没几年碰上庚子年闹义和团。如图,义和团期间大清各色武装制服。右边是4个拿着刀枪棍棒的义和团大师兄,中间是戴传统满洲花翎帽的八旗兵军乐领队,最左边两个则是缠头巾的旧式湘淮军巡防营士兵,画面后方腰缠子弹袋的就是新编练的武卫军。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 组图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 军人着用的制式服装。亦称军装。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

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简史 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秦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

色的大檐帽。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是着用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1670~1672年, 法军推行制式服装。18~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其中有过单纯注重式样,而实际使用很不方便的情况。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戴熊皮圆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带,穿高腰长筒靴。这种华丽的军服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随着火器的改进,这些国家的军队不得不改变那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服。19世纪末20世纪初,军服颜色注重战时的保护作用。1880年,英国驻印度的军队着用土黄色军服。不少国家军服为灰色、茶色或绿色。1895年,英军首次着用草绿色军服。1905年,日军把战时穿的黑色军服改为土黄色。在此期间有的国家把军服分为平时穿的和战时穿的两种。1898年,美国陆军的军服分为礼服和野战服两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数交战国的军队穿着具有保护色的野战服。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首先使用三色迷彩服,后来美军装备了四色迷彩服。80年代,世界上通用五色迷彩服,平时则着用常服或礼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穿着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穿着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穿着规定(PROVISIONS FOR THE CHINESE PLA 07 STYLE NEW UNIFORM)军容风纪是军人的仪表和风貌,是军队作风纪律和战斗力的表现。 换发07式新军装,规范军服的穿着,对于更好地展现国威、军威, 进一步树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礼服穿着规定:礼服包括军官礼服和仪仗队、军乐团、文工团礼服。着07式军官礼服的海陆空三军军官军官礼服:通常在重大节日、重大庆典、重大集会、授衔仪式和外事活动等礼仪场合穿着,其他场合需穿着礼服时,由师以上单位首长确定。 着军官礼服时,佩带松枝叶领花、礼服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姓名牌和绶带,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穿制式袜子,海军穿白色制式袜子和礼服皮鞋,戴礼服大檐帽,女军人戴卷檐帽。着07 式礼宾服的国旗护卫队战士仪仗队礼宾服:通常在执行仪仗 司礼任务时穿着。着仪仗队礼宾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礼服,冬季穿冬礼服,天气寒冷时可穿礼服大衣,统一戴礼服大檐帽或水兵帽,内着军种衬衣即针织长袖衫,系领带,着水兵服除外,戴白手套,穿马靴,执行队长和军种分队长

扎武装带,士兵扎外腰带。 军官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仪仗队臂章、姓名牌和绶带;士兵佩带松枝叶领花,着水兵服除外、仪仗队士兵肩章、胸标、仪仗队臂章、国防服役章和绶带。穿礼服大衣时,扎武装带,士兵扎外腰带,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仪仗队臂章。着07式军乐团礼宾服武警军乐团军乐团礼宾服:通常在执行司礼演奏任务时穿着。着军乐团礼宾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礼服,冬季穿冬礼服,天气寒冷时可穿礼服大衣,统一戴礼服大檐帽或卷檐帽,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戴白手套,穿制式袜子和皮鞋,佩带松枝叶领花、军乐团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军乐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穿礼服大衣时,佩带松枝叶领花、军乐团肩章、军乐团臂章。军队业余军乐团(队)和非现役军人不得仿制、借穿军乐团礼宾服。 着“07式”文工团演出服的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 文工团演出服:通常在执行上级下达的演出任务时穿着。着演出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服,冬季穿冬服。戴大檐帽或卷檐帽,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穿文工团皮鞋,佩带松枝叶领花、文工团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文工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炎热天气执行室外演出任务时,着短袖夏常服上衣,男演员穿文工团夏裤,女演员穿文工团西服裙,佩带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

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50式海军军服式样借鉴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海军服装,同时也参考了友好国家及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 50式军服最漂亮的要数女军人的连衣裙了,那是一种仿苏式裙服。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做为东方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风俗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0式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苏军服装样式,如大檐帽、套头衫。而女军人的连衣裙则完全是“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的军队版,体现了苏联革命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50式军服装备全军后不久,又根据国家和军队的实际作了多

朝鲜战争军服图册(1950-1953)

·朝鲜战争军服图册(1950-1953) 朝鲜战争军服图册 标签:朝鲜战争军服分类:20世纪战争与冲突 2010-08-10 17:54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174号:朝鲜战争(1950-1953)-The Korean War 1950-53。原作者Nigel Thomas和Peter Abbott,绘图Mike Chappell,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朝鲜人民军 A1:中士,夏季野战服,1950年 俄国式样的衬衫式上衣往往掖在裤子里,领口的扣子解开形成一个翻领,肘部有加厚设计。战争末期,这种上衣还出现了一种简化版本:平口的袖子,只有一个没口袋盖的口袋位于左胸位置。使用较好的材质制造的可拆卸的肩章保持了最初的深橄榄绿色。在下面,这名军人还穿着臀部和膝盖加厚的宽松裤子以及橡胶底的帆布短靴,靴面已经很快地从原来

的橄榄棕色褪成了浅黄色。苏联式样的钢盔正前方也会有图中这种国家标志的帽徽,但是实际野战中,钢盔很少被使用。当时坦克部队也会穿俄国式的黑色或棕色一件式外套和高 筒靴以及带有填充物的帆布头盔。 A2:列兵,冬装,1950年 加厚的棉制服里填充着棉絮或木丝棉。野战帽采用同样的材质,较长的护耳下拉的话可以扣住下巴,但现在是扣在帽顶的位置。加厚的手套则是大拇指和食指独立的设计,橡胶底的短军靴在上部也有棉絮加厚。一些军官会穿两侧有斜开口兜的双排扣皮大衣和白色高筒毡靴,通常的,军大衣上还会有苏联式的领章。到了后期,图中这种上衣会被类似中国军队的5个扣的双排扣上衣所取代。军人的装备则是苏联二战时期的翻版,皮制腰带和弹药包以及帆布挎包和背包都是如此。武器也是最新的苏联货,其中包括了SKS卡宾枪和PPSh41式冲锋枪。 A3:上校,常服,1952年 潇洒的苏联版制服最晚出现在1948年。除了没有翻袖的设计以外,上衣的款式非常类似于1943年版苏联kittel式制服。滚边的红色代表陆军,如果是边防警察部队则是绿色的。与上衣搭配的几乎都是苏联版的马裤和黑色高筒靴,偶尔则会搭配普通的长裤。仿照苏联的习惯,朝鲜的礼服和出行服的裤子都是深蓝色的,野战服裤子则是土黄色。将军们拥有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