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龚贤山水画风格成因初探

龚贤山水画风格成因初探

龚贤山水画风格成因初探
龚贤山水画风格成因初探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清·龚贤《半千课徒画说》二树一丛,分枝不宜相似,即十树五树一丛,亦不得相似。其中有避就法,纵横法,变换法,破法,救法,改法。 二株一丛则两面俱宜向外,然中间小枝联络,亦不得相背无情也。三株一丛,则二株家近,一株宜远,以示别也。近者宜曲而俯,远者宜直而仰。三株一丛,二株相似,一株宜变,二株直上,则一株宜横出,或下垂似柔非柔,有力故也。三株不宜结,亦不宜散,散则无情,结是病。 树头树根皆宜参差,大约根在下,树头不得过彼树,下者近也。上一分是远一分。枝有上升,有旁出,有下垂,长枝则然,短枝不必。枯枝短,春枝长,长则谓之条矣。十树五树一丛,向上旁出枝不妨多,下垂不宜多,下垂枝破式法也。三株一丛,或二株有根,一株无根,或一株有根,二株无根;三株俱有根,俱无根不得。大约树曲而俯者根大,直立是根在土。旁出枝宜长,长有致。下垂枝只可一枝二枝,不得一树皆垂,他者不碍。 寒林复加横枝,更觉秀媚,或俯或仰,俗谓月牙枝,亦有浓淡。寒林宜瘦宜长宜直,愈远愈直,远树枝无下垂,不见也。枝一纵一横。寒林近枝奇可也,远不宜奇。寒林愈要向背有情。淡墨种种,愈淡愈鲜,望之若有五色。虽寒林欲望之有

秀色,所以然笔健而墨润。寒林墨气不宜太浓,若含烟露者淡故也,入烟一层又淡一层。此浓叶也,一遍仍谓之秋林,有二遍三遍,五遍七遍之别。二遍三遍晴林,五遍七遍雨林。晴林要爽,叶密而气疏,雨林欲苍翠如滴。 点浓叶法,遍遍皆欲上浓下淡,然亦不可相悬绝。一遍仍用含浆法,上浓下淡,自上点下。点完不必另和新墨,即用笔中所含未尽之墨,依次自上点下,与初遍或出或入。若所含之墨已干,将预先和成淡墨,稍茹一点于毫内,二遍已觉参差烟润,有浓淡之态矣。若只点晴林,再将干笔似皴似染,笼罩一遍。若点烟林、雨林、朝林,三遍即用湿墨将前三遍精神合而为一,望之更为蓊蔚。朝林者,露林也,故宜带湿。此三遍只算得一遍。若点成,墨犹不甚浓,故四遍仍用一遍墨,上浓下淡,自上点下,五遍仍用四遍笔中未尽墨,参差加点一层,六遍仍以淡墨笼罩之。大约一遍为点,二遍为皴,三遍为染,四五六遍仍之。如此可谓深矣,浓矣,湿矣。然又有一种吃墨纸,至五遍仍不见黑,故又用六遍焦墨点于最浓之处以醒之。一遍二遍三遍一歇,俟干再点四遍,五遍又一歇,俟干再点六遍七遍,不干而点则纸通矣。七遍大约耳,其中皴染原无定数,今人但知点叶,不知叶中有皴染,点不成点,染不成染,故谓之皴。 点叶粒粒宜分,若先模糊,后则不见笔法矣。然亦不宜太散,太散点成望之不盛。此学仲圭法,仲圭别号梅花道人,此点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对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龚贤山水画对清末后期及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加以论述。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笔墨风格影响 龚贤(公元1618年—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龚贤与当时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并位居“金陵八家”之首。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绘画主张以造物为师,其画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在山水画创作上不拘古法,自成一家。 一、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的笔墨风格分为两种,世人称之为“白龚”和“黑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的转变经历了由白到黑、由浅到重、由简到繁、由一般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师承传统到师法自然,再到心师造化,由追求用笔到追求用墨,再到追求笔墨浑厚。正如他自己所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膜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 1.白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早期受董其昌画风的影响,笔墨风格和董氏相似,墨色较为淡雅,画面追求明丽典雅的效果,特点是用墨简淡,着重对笔法的追寻,用笔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喜欢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对于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强调作画要中锋用笔,认为“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 中锋乃藏,截锋乃古,与书法无异。笔法古乃疏、乃厚、乃圆活,自无刻、结、板之病”,即是说笔法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十分精辟。他的这类山水画作品,通常被称之为“ 白龚”。白龚山水,以线条勾画树石轮廓为主,用笔简,纯用干笔淡墨,皴染较少,空勾石纹,仅于阴凹处用密笔皴,造成空间感。这种笔墨风格恰能体现出他用笔的擅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自藏山水图》和上海博物馆的《山水图》。 2.黑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晚期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个性化的创作阶段,也是师造化、得心源的阶段。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现代产生了无数的珍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鲜明的传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宝库。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 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 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 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洛神斌图》摹本可看到其面貌,并有着浓厚的装饰风格。 随着山水画的萌生,南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两篇山水画论可以说是传统中国山水画最早的创作宗纲,这无疑对当时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实物和史料结合,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当推隋代展于虔的《游春图》,他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石、树木、江河、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能力,展示出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直接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青绿山水金碧重彩)为主题画派即唐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又称大小李将军),他们的表现方法主要是勾填法和勾染法,这种勾线法可以说是皴法的胚胎。 盛唐的山水有异于青绿山水继而出现了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笔记豪迈绘画以及对王维对水墨皴染的探索。 特别是王维以诗入画,创造除了简单抒情的意境。 。 他首先采用“泼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和意境,对山水画的变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继而为山水画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对长期接触的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浓厚的认识和感受。 而南方则以董源、巨然等为代表,他们的画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的山水相比笔墨秀润、自然风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们的山水画有水墨青绿二体。 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

29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29 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李晓/ 陈炜济南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文征明是明中期著名的画家,是明四家之一。文征明书法成就颇高,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多种题材,尤以山水画见长,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向高峰。他注重师法古人,更注重师造化,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本文通过分析文征明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探究文征明独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文征明;山水画;青绿 一、影响文征明艺术发展的因素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继承了宋元山水,明初戴进开创的浙派山水画师法宋代画家马远、夏圭,绘画以南宋的院体画风格为主,皴法主要为大斧劈皴,线条厚重。明中期在苏州兴起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推崇北宋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明晚期兴起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师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与吴门画派的绘画风格联系密切。 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并不似其他画家一样幼年成才。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先生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他七岁才能站立,八九岁语言不顺畅,行动迟缓。文征明九岁时,其父文林就让他跟随吴宽学习古文,后来跟随父亲读书,十九岁因书法较差岁试三等。文征明因此下定决心苦练书法,大量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每日临摹十本才肯睡觉,二十岁师从沈周习画,二十二岁拜李应祯为师父研习书法。文征明曾任翰林待诏,但日常工作只是给嘉靖皇帝讲解经传史鉴,这对文征明来说既感觉无所作为又被琐事影响,不能专心画画。五十七岁时,文征明决定告别仕途退隐山林,回到老家苏州过起了闲适、安逸的生活。 二、文征明各时期的山水画特点 文征明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其中他的山水画数量最多。文征明的山水画题材大多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于山水画中饱含对家乡的眷恋。文征明山水画风韵独特,十分注重水墨和色彩的运用。文征明成就最高的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如《万壑争流图》、《绿荫长话图》。 (1)早年绘画风格-古朴文雅 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景影响着文征明的绘画特点,他的青绿山水文雅且毫无匠气,《烟江叠嶂图》是文征明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这幅山水画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描绘了烟峦起伏的景色,用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山石树木,对于山川细心描绘,设色浅淡,很少使用浓墨。 文征明早期山水画中的人物和树石都取法赵孟頫,除此之外还学习黄公望、倪瓒、王蒙等画家山水画中浓密的苔点。文征明的山水画多是描绘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然中提取景色描绘。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大都有人物的存在,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多了一丝雅趣。 (2)中年绘画风格-色彩奔放 文征明中年时期绘画风格在设色上有所改变,不再是浅设色,而是更加浓郁,随着练习的日益精进,笔法更加老辣,画面体现着文人气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惠山茶会图》。画面中文人雅士品茶吟诗,有人在林中散步,有人在亭中赏画,整体作品风格青绿重色,在画山石树木中融入了书法用笔,以行书的中锋笔法晕染,偶时用侧峰,对山石用石绿染色,对树干用赭石和藤黄晕染;画面中的人物采用工笔的形式,树石的形态勾勒细致,树木分布有高低、疏密之分,主次呼应,整幅画高雅精致、情景交融。 这种青绿画法是在赵孟頫、钱选的山水风格上的创新之作,装饰意味浓厚,对所描绘对象如松树、山石以写实的手法层次清晰,较少用皴擦,多反复渲染,色彩厚重。 (3)晚年绘画风格-率真野逸 文征明晚年的山水画更具内涵和深意,在构图上愈加复杂,用笔放松自如,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较多。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是《绿荫长话图》,这幅画中两人坐在绿荫树下闲聊,树旁的小路向山间隐去,耸立的松柏线条干枯淡雅,山石的勾勒细腻结实,在构图上具有深远和高远的特点。这幅图与青绿山水相比很少渲染,树木的用笔凝练,山石放松概括,近景的古树刻画精细,皴法细腻再加以晕染,中景的古松皴擦出了斑驳的树干,茂密的松针用利落有劲的线条显得整个古松越发挺拔。

长安大学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长安大学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1、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共176人) 材料学院:关博文、何锐、李卓、孙志华、俞鹏飞、张勇、郑佳红、白敏、常明丰、樊继斌、李辉、倪磊、 牛冬瑜、宋家乐、宋莉芳、孙国栋、魏俊基、吴蕾、 袁战伟、张研 地测学院:朱武、石震、祝艳波、黄伟亮、刘妮娜、吴明、宋焱勋、安鹏、吕艳、刘志云、鲁宝亮、强丽娥、 王飞、武银婷、岳崇旺、刘国华、戚志鹏 电控学院:钱超、朱旭、房建武、惠萌、白璘、龚贤武、张懿璞、李杰、叶珍、徐娟、王萍、雷旭、 李艳波、李惟、胡笑钏、于雅鑫 公路学院:齐洪亮、周备、冯振刚、牛艳伟、魏堃、贾兴利、王峰、李多、陈锐、许江波、惠冰、龙雪琴、 张敏、魏进、王涛、李鹏、朱伟庆、王志丰、 袁帅、段兰 环工学院:韩融、黄立辉、韩枫、孙东永、黄文峰、程大伟、吴健华、孙永昌 机械学院:朱雅光、张小丽、顾蓉、李珂、苏进展、李金平、刘琼、张富强、徐信芯、常乐浩、古玉锋、陈一馨、 王刚锋、赵睿英

建工学院:段留省、胡博、刘喜、刘岩、万蓉、吴函恒、肖晶晶、杨坤、朱倩 建筑学院:张磊、王晓雄、刘伟、樊禹江、白骅 经管学院:王婕妤、杨伟、白礼彪、陈文强、王秋玲、付鑫、孙铭、王博、李兆磊、朱文英、周茵、薛晴、 晏文隽、杨望暾 理学院:张红艳、刘敏、石刚、肖玉柱、王维琼、邓庆田、侯兆阳、肖伟、刘奋进 汽车学院:赵轩、王宁、马菁、杨炜 文传学院:陈熙熙、张延国、乔艳、韩春萍、彭湘蓉、武小菲、朱田凤 信息学院:杜瑾、陈婷、刘鑫一、杨澜、侯俊、吴向东、周洲、刘占文、于少伟、贺之莉 政治学院:高亚军、刘燕、尚子娟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骞文、杨斌、宋鑫华 资源学院:杨高学、李佐臣、李瑞保、张海东、王冉、肖良、李相传、高景刚、孙楠、夏明哲、晁会霞、王梦玺、 卫新东、王会萍 外语学院:闫艳、沈斌、张秀见 2、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名单(共6人) 电控学院:任志刚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1.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 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1)戴进:A.山水画: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b.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有情味,实质上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春游晚归图》。B.追随其画风者极多,而以其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2)吴伟:A.山水画: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b.画中有较大人物,与山水结合,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印象,其实 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B.以其籍贯将这派称之为“江夏派”。 2.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1>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2>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花的普遍特点。(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1>沈周:A.山水画: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B.粗笔作品《夜坐图》,细笔作品《庐山高图》:开创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2>文徵明:A.山水画:a. 以细笔为主要面目。b.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追求平面感.c.笔墨干枯中见秀润,设色清丽雅洁,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更胜。B.细笔作品《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C.沈周与文徵明的花鸟画风格也有差异:a.沈周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见长:《枯树八哥图》。 b.文徵明多画竹兰,优美秀雅,清润天然:《湘君湘夫人图》。(2)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 风的另外两种类型:A.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B.他们与沈,文有四个方面的不同:a.均出身下层社会.b.均以画为业.c.师承相近.d.均擅画人物。<1>唐寅:A.修养广博,才华横溢,题材范围宽广,形成以“院体”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的意趣与风格,尤能通过诗书画结合阐发不同寻常的立意。B.仕女画:富有时代特色,创造了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C.山水画:状物真实,抒情自然,作风沉郁潇洒:《落霞孤鹜图》。D.花鸟画:用水墨随意点染,更具秀逸,清新之趣:《古槎鸲鹆图》。<4>仇英:A.文化修养不博,画上只题名款,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尤擅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在精丽秀美中闪现妍雅温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 B.工笔人物画:《秋源猎骑图》《桃源仙境图》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结合。 C.小写意人物画:《松溪高 士图》《蕉下弹琴图》。 3.明后期写意花鸟画(“白阳青藤”“勾花点叶体”) 明代中叶,在画史上并称为“白阳青藤”的陈淳,徐渭把写意花鸟画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1)陈淳:A. 号白阳山人,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B.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C.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秋葵图》《山茶水仙图》。(2)周之冕:A.所画花卉,勾染点簇,设色鲜雅,逼真而富生意.B.画法兼工带写,以勾勒法画花朵,以墨色点染枝叶,被称为勾花点叶体:《芙蓉鸭图》。(3)徐渭:A.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B.花鸟画:a.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b.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花木形象中着眼生韵的体现.c.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杂

中国水墨画介绍

中国水墨画介绍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简介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 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虽然仅有黑与白,但因为纸色的关系,其实是略为偏黄的。彩色的水墨画在近代有泼墨山水的应用,也有水墨动画的应用。 与水墨画有关的还有水墨版画。与一般版画不同的是,水墨版画虽然也是木刻版画,但使用宣纸作为纸材,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水墨印刷,层层渲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张作品都明显不同,也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汉族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

论龚贤从“白龚”到“黑龚”的艺术转变

论龚贤从“白龚”到“黑龚”的艺术转变 发表时间:2019-01-25T14:07:10.0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作者:曹晓倩[导读] 龚贤在山水画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取证于晋唐宋人”,即继承、学习传统的理论、技法。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253074 摘要:龚贤的作品依题材而论,大多数画的都是江南的风光,有水边景色、山里景色。但是以有山又有水的为最多,他作品中的一些大幅山水画,其中也有一些近似北方的雄峻之山,但是并不像范宽、李成作品中的那般雄伟,夹杂着一些南方山体的秀气之美。这应该与他生活的地域有关,虽然他在逃亡的几年去过北方,也登过泰山,但是毕竟只有几年时间,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京和扬州度过的,所以他对江南的景色更加熟悉。龚贤的山水画风格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把龚贤山水画的绘画艺术分为“白龚”、“灰龚”、“黑龚”三个阶段。“白龚”是龚贤早期的绘画习惯,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灰龚”是画家过渡时期的绘画面貌,“黑龚”是画家成熟时期的绘画特点,这时画家的绘画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龚贤为大家所熟知也是因为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龚贤这个时期的作品在美术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浑厚苍润层层积染笔墨语言 龚贤在山水画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取证于晋唐宋人”,即继承、学习传统的理论、技法。其“取证”的做法与董其昌有着很大的不同。董其昌认为古人“粉本”如“画中山”、“米家墨戏”是第一位的,“造物”是第二位的。龚贤则与之恰恰相反,他认为“造物”是首要的,次之才是“粉本”。用古人那些非常成功的笔墨证明“造物”,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就放在那里,那才是根本,是依据,所有画家的笔墨都由此而来。 龚贤虽然把古人“粉本”放在第二位,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重视向古人、向传统学习。他只不过不是把古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理论和技法方面,他是非常谦虚地向古人学习的。 龚半千在扬州时,对于家里非常富有的商人,平时很讨厌去他们的家中,但是当他知道这些商人家里收藏很多名画的时候,他就为艺术让步了。经常到他们的家里去观赏、临摹,对待艺术真可谓煞费苦心。在学习传统方面,龚半千的态度是积极、谨慎的。他不简简单单地模仿古人的皮相,而是遵循历年古人总结的美术创作规律。他把古人的创作规律消化融合,然后再加以创新,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正是龚贤的高明之处。龚贤的山水画吸取多家营养,以五代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宋代北方画派画法为实体,并且参照米芾、元四家、沈周等人的画法,最终形成了龚半千自己的绘画体系。 龚贤“远慕董翁”,原因固然与董源在所谓的“南宗画派”中非常崇高的地位密不可分,但从创作的实践中来看,也有其他的因素,董源的作品大多取材于长江南岸,南唐国都——南京一带的风光,并且董源的画风平淡天真,同样的绘画题材,董源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在龚贤看来,这些都是值得他学习的。并且董源在用笔用墨方面也给了龚贤非常大的影响。董源擅长用比较湿的水墨,他的画大多都是墨气淋漓、浑厚华滋的,把江南的氤氲气象表现得恰到好处。董源的画中又常用水墨混点和一些好似不经意的小点,这些点既用来点树也用来画山石的皴法。龚贤所用的皴法是“密笔短皴”,很明显是从董源这转化而来的,与董源有所不同的是龚贤更强调中锋用笔。龚贤反复皴擦、层层积染的“积墨法”,雄浑苍厚,与北宋画家范宽非常类似,元代的山水开始向萧疏、洒脱的方向转变,像五代、宋初那种北方画派雄强、刚硬、严谨的画法,除沈周等部分画家仍然坚持画外,已经很少有人这样画了。龚半千对五代、宋初的绘画并不是完全地照抄,而是学习他们的意,学习他们的绘画规律。五代、宋初时的山水画大多数是画在绢上的,并且用的是实笔湿墨,线条刚劲有力;龚半千的画多数是画在生宣上的,用的是秃笔干墨,不论是线条还是皴法,都存在柔美的一面,与五代、宋初的绘画比起来,浓郁过之,但是力度稍逊。 对龚贤绘画影响很大的另一位古代画家,毫无疑问的应该是创造“米氏云山”的米氏父子,米氏父子的“米氏云山”也深受董源的影响。董源的用笔潦草,在近处观看几乎分辨不出是什么物象,不斤斤计较细微之处,发展成米氏父子的山石树木不在乎细处的处理,像就可以了。董其昌也曾指出,董北苑喜欢画烟景,如果把其作品中的烟云除去,就是米氏父子的画作。由此可见,“米氏云山”的点子是从董源的点子皴演变来的。龚贤学米氏也是先从学习董源入手,所以龚半千有深深的体会,他学米氏最关键的是学他的“积墨法”,并将米氏父子的“积墨法”加以发展并融入自己的个性,就变成了龚贤所独有的积墨法。龚贤提出的“无笔法墨气之分”的所谓的“浑沦”境界,实际上还是米氏的“朦胧美”。“浑沦”是从熟练达到稚拙的表现,与初学者的模糊不分、漆黑一片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龚贤的积墨法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偶有不慎就会积得过分或者不足,积墨时用笔需要灵活,而不是机械的重复,同时还要顾全整体风格的严谨与写实性。在明清时期,画家多学元四家,大家的作品都非常地类似,而此时的龚贤并没有像大家那样跟风学元四家,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画家进行学习,这足以证明一个可以在美术史上有一席之位的画家必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很明显龚贤做到了,并且以一个独特的面貌出现在当时的画坛。 参考文献 [1]华德荣龚贤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67页。 [2]《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画禅室论画》。 [3]见《虚斋名画录》卷六。 [4]见邓实《谈艺录》(美术丛书)。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溟》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王维《过香积寺》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

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

【标题】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者】罗礼洪 【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 【指导老师】陈文安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客观描绘的准确性、体面、明暗、层次。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的一些前辈画家。特别是徐悲鸿把西洋素描的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是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功绩,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学素描时间比较短,我曾有补习素描的打算,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多些,对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说西洋素描会影响发展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浅见。缺乏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对民族传统的各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在于学了素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学习素描功力最深,造诣也最高,后来他画了大量的中国画,能说他失去民族风格了吗?我看不光没有失去,反而是促进了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民族风格发出了新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些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有能力吸收消化,都曾变成为有益有滋养,促

浅绛山水画简介与画法

山水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如今,也是我国主要的绘画形式之一,而对于山水画的种类也是有不少的,其中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而它的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 一、浅绛山水画定义 1、浅绛(jiàng)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

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亦见。 2、浅绛山水画特点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二、浅绛山水画笔墨技法 1、浅绛山水画简介 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创作。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构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

绘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应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又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最后再谈一点看法,就是作为一个国画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位中国画家的责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西文化的摩擦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画的创作,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其一,我们不要担心西化,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土生土长几千年。历史为证,不会被任何一种文化所代替,她必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而成长壮大;其二,要“洋为中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也确有前人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有益之处,并且很成功,其三,中国的山水画最能发扬民族文化精神。因此,山水画的创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法问题,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和诸多因素(包括社会科学)相关联的,所以,做为一个画家应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创作浅绛

龚贤、周栎园交游考

·249 · 艺科论坛 摘 要:龚贤是清初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是金陵画派代表 人物,金陵八家之首。龚贤一生交游甚广,十七岁即与周亮工相识,一辈苦辛而多得其资助。周亮工也是颠沛流离,几度宦海沉浮。明亡后的失节可能一直是周亮工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周亮工虽然降清,可对诸多前明遗老们却保持着较为亲密的联系,他们之间既是文化上的知音也是生活中情感的相互慰藉的对象。从周亮工遭劾龚贤出慰以诗,龚贤搬家、移家半亩园,周亮工亲访,都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深沉的、挚烈的。“乾坤双醉眼,独对故人明”,这是周亮工对故人龚贤的深情告白。而周亮工去世,龚贤的“哭公独我头全白,世上谁人眼更青”则更能说明龚贤对周亮工知遇之恩的感激。通过考察两人之间的交游,不仅对龚贤、周亮工的身世,艺术风格形成、声名的传播等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明末清初文人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龚贤;周亮工;画周亮工(1612~1672),江西金溪县合市乡人,原籍河南祥符,后移居金陵。周亮工是明末清初是著名的文学家、篆刻家、诗人、大收藏家。别号栎园、适园、陶庵、缄斋等,人多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着有《读画录》《赖古堂集》《印人传》等。周亮工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次年任山东潍县令,后“举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师。”十七年(1644)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后来李自成破京师,崇祯帝自缢煤山,周亮工返回南京。南明弘光初立,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用事,党权之争中,阉党曾示意周亮工参与弹劾东林领袖刘宗周,周亮工没有卷入党派之争而奉双亲归隐南京南郊。 据林树中《龚贤年谱》,日本铃木敬主编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册为《周亮工藏画册》,内收胡玉昆、陈洪绶、朱睿、高岑、施霜等人画共八开,第三开朱睿画有题云“乙酉二月望后八日,龚半千同观,因叹栎园为赏鉴巨眼,赵昌 记。”可见龚贤与周亮工的交往当始于此时。此时的龚贤尚在南京,旋即去扬州。而此时的扬州军民正在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带领下,抵御南下清军多铎的部队。四月清军破城后,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当时在屠城中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的《扬州十日》记录当时惨状。龚贤此时居扬州北郊幸免于难。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周亮工谒军门降,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驻守扬州。1646年擢升淮扬海防兵备道参政。在扬州这两年,龚贤与周亮工的交往自然不可少。 顺治十五年(1658),周亮工被逮下刑部复审,自福建赴京,途经扬州,龚半千出慰舟次,周亮工晚年有诗记之,《步韵酌龚半千,予北上时,半千出慰舟次》: 我傍秦淮住,君家亦石城。虽归看客恕,渐老论诗平。小录烟云满,深卮雨雪并。乾坤双醉眼,独对故人明。悲予严谴日,敢谓得余生。念室辜难蔽,朝廷法果平。羁心迷远塞,老泪湿芜城。却忆舟中语,他时见欲惊。 顺治十七年(1660),周亮工被定罪,原定“立斩籍没”后减等改徙宁古塔,未行,又遇赦获释。十八年(1661)八月,周遇赦后复过扬州,孙枝蔚、程穆倩、龚孝升等与周有诗酒唱酬。孙枝蔚《溉堂集·溉堂前集》卷五《喜周元亮司农生还,次龚孝升总宪韵》其五:“邗上惊相见,南皮盛宴开。晚花香未歇,黄蝶兴难回。”又同卷《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留饮寓园观菊,兼示所藏画册》卷八有诗《题汪汝为画》,附注:“书栎园册子,辛丑。”记录当时孙枝蔚与程穆倩到寓园饮酒、赏菊、观画、题字情景。此时龚贤亦在扬州。作为周亮工的旧友,龚贤自然与其经常过从。王士祯时任扬州推官。龚贤有画《呈阮亭先生》(美国景元斋高居翰藏)留世,龚贤正是通过周亮工而结识王士祯、程穆倩、龚鼎孳等人的。 康熙元年(1662),夏四月,周亮工葬双亲于钟山北锁石之阳。太夫人柩底异纹郁起,观者咸称灵瑞,龚贤作《瑞木诗》 以赠。《周亮工全集》第十八册载:“吴伟业《瑞木图卷题词》、 何采《瑞木图卷题词》、许芳《瑞木纪》、龚贤《瑞木诗》……内容皆为赞颂周氏孝廉,瑞木祥瑞。”康熙五年(1666),周亮工调江南江安粮道,徙任南京,康熙六年(1667)年代理安徽布政使,不久转江宁粮署。龚贤于1664年自扬州回南京,1666年始以百金购瓦屋四五间于清凉山下虎踞关,筑半亩园。周亮工曾有半千移家诗和亲自去半亩园看望龚贤并赠以诗。《半千移家》:倦鸟无高翼,卑飞又一林。小心过逆旅,大意失黄金。砚亦移将破,山犹入未深。空闻买字者,曲巷费追寻。久客凭人遣,衡茅一再迁。虚堂开旧雨,短褐拥残年。粗粝贫家橐,冰霜老仆肩。林深间失笑。壁立几桑田。《半亩园赠半千》:于世殊无事,经年合闭门。白衣鲜墨汁,鸟儿润花痕。乱竹三更雨,空山半亩园。畏人常屏迹,感激虎狼恩。野老闲称病,柴门永日关。残苔生破(缕),修行蔽衰颜。得酒看人醉,成诗肯自删。梦中频过尔,大月好风间。 万累已全歇,荒园足自怡。棋边今态好,酒外古心危。妙画殊无意,残书若有思。屑榆亦可饱,努力莫言衰。 彦远今高士,武林一亩田。约君为隐侣,忘我旧交年。僻地诚难觅,同心亦可怜。怀人真隔世,独坐听鸣泉。 以上八首见《赖古堂集》(卷六·五言律),后四首诗题作《龚半千半亩园》,末首注曰:“旅堂胡彦远与君有同志,隐虎林一亩园。” 康熙八年(1669),周亮工被劾,仲冬望前一日,也就是农历十一月十四日,龚贤过访周亮工,可能更多的是对其遭劾的安慰。并为周亮工所藏的画册题字: 今日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四十郡以首郡为盛,郡中著名者且数十辈,但能吮笔者奚啻千人。然名流复有二派,有三品:曰能品、曰神品、曰逸品。能品为上,余无论焉。神品者,能品中之莫可测识者也。神品在能品之上,而逸品又在神品之上,逸品殆不可言语形容矣。是以能品神品为一派,曰正派。逸品为别派。能品称画师、神品称画祖、逸品几圣,无位可居,反不得不谓之画士。今赏鉴家见高超笔墨则曰有士气,而凡夫俗子于称扬之词寓讽刺之意亦曰:“此士大夫画耳。”明乎画非士大夫事,而士大夫非画家者流,不知阎奉乃李唐宰相,王维亦尚书,君承亦何尝非士大夫耶?若定以高超笔墨为士大夫画,而倪、黄、董、巨亦何尝在缙绅列耶?自吾论之,能品不能非逸品犹之乎?别派不可少正派也。使世皆别派,是国中惟高僧羽而无衣冠文物也。使画止能品,是王斗、颜(斤蜀)皆可役而为皂隶,巢父、许由皆可趋而为牧(口幸)耳。 金陵画家能品最伙,而神品、逸品亦各有数人。然逸品则首推二溪:曰石溪、曰青溪。石溪,残道人也;青溪,程侍郎也,皆寓公。残道人画,粗头乱服如王孟津书法;程侍郎画冰肌玉骨如董华亭书法。百年来,论书法则王、董二公名不让。若论画笔,则今日二溪,奚肯多让哉! 诗人周栎园有画癖,来官兹土(金陵),结读画楼。楼头万轴千箱,集古勿论。凡寓内以画鸣者,闻先生之风,星流电激,唯恐后至,而况先生以书召、以币迎乎?故载几盈床,不止如十三经、廿一史;林宗五千卷、茂先三十乘。登斯楼也,吾不知从何处读起。暇日偶过先生,先生出此册见示。余翻阅再四,皆神品、逸品。其中尤喜程侍郎(正揆)二帧,因志数语,幸藻鉴在前,不然,吾几涉于阿矣。时康熙己酉(1669)仲冬望前一日,清凉山下人龚贤题。(见《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着录《周亮工集名家山水册》,原故宫博物院藏。) 岁末,周亮工大会词人高士。据《读画录》卷四载:“己酉余罢官后,子远来慰余,时时以笔墨相愉悦,岁末,遍邀白下诸公,为大会,词人高士,无不毕集,数十年未有之盛事也。”其时参加者有袁其重、姜绮礼、王石谷、樊圻、吴宏、邹喆、叶欣等。也在此时,龚贤通过柳公韩结识王石谷。 龚贤、周栎园交游考 吴国保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

写意山水画课程总结

中国画山水考查课程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执笔人:王志平 三、教学分析与总结 1.课程考核总评成绩情况 考核内容是完成山水画创作一份。要求是: 以山水画为主,着重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要求构图合理,章法完整,笔墨效果好,完成创作形式的作品1幅。 成绩考核上,平时成绩为30分,考试成绩70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能力、知识进行全面考核。 本次课程考核总的情况是:优秀8人,占38℅,良好13人,占62℅,。总的情况是优良率达到100℅,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程教学情况 山水画课程进行了大约五周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有限时间里要教的东西很多,学生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国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成。古代的文人画家的画为什么比一般画家更有价值,古代文人画讲究人品、画品是有其道理的。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他的绘画必然就会为自己的某种目的服务就必然失去自然的价值。绘画的价值应当是为自己所画,画的是自己的感觉,心情,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情感流漏;而不是为了取悦与他人,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为了功利其他目的。这也正是中国画的本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一、学习的内容及方式: 在这五周时间里,主要进行了树木的画法、山石画法和树石组合的学习。每堂课开始之前先要进行技法理论学习,画法练习是临摹范画。山水画临摹练习是学习山水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以学习技术技法为目的。不仅要学习笔墨规律、造型规律和章法规律等基本技法,而且要学习古人作品的“神韵”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平时的国画临摹练习, 都根据每个人临摹的范例进行单独指导。这对于短时间的学习绘画很有效,也很充实。其次、就是相互评论。通过评论,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认识了自己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中国山水画

浅谈中国山水画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人的性情。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底蕴文化古典 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追溯到三国时代,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所叙述的《云台山图》证实了我国不但有山水画,而且起源于三国。顾恺之,字长康,江苏无锡人,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博学多才,艺术造诣很高,素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论画》极大的促进了隋代以后我国山水画的发展,而后而后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进一步的证实了我国的山水画的由来,且证实了山水画的素材来源于真山真水的写生,绝非人为臆造。

---《洛神赋图》之一,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二、中国山水画的独立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因此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扔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 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 虔与董伯仁齐名,与东 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 及南朝梁张僧繇并称 前唐四大画家。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与隋朝,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任帐内都督。画过佛教画《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但均没有传世。其山水画《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游春图》-展子虔

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二、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体育、音乐、外交……的发展,山水画教育开始设科,学画的人越来越多,王维、李思训、李明道、吴道子、阎立木、张萱、张燥邓等是最有名望的画家。大诗人王维曾任尚书右承、安史之乱后隐居于陕西蓝田辋川。其材艺双全能诗能画。诗歌以山水见长名扬史册,绘画尤长水墨,他的《雪溪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雪山图》、《辋川图》等。被宋代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李思训出身于唐宗,他不仅是当代最有名的大画家,而且是屡建奇功的右武卫大将军。他受展子虔的影响,从形式上推动了山水画的主体,继承了六朝和隋代的山水画的技法。他的艺术实践使唐代的山水画得到了发展,也感染了许多精专山水画家。其子李昭道就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父子的青绿山水画同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