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第一部分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

2.设计交通量

3.设计小时交通量

4.设计通行能力

5.道路建筑界限

6.道路红线

7.道路用地

二、填空题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 各级公路中所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_________交通量。

3. 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_________内通过公路上_________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_____________的车辆总数。

5.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6.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7. 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___________的基本依据。

8. 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_________行驶速度。

9. 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0.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11.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及。

12.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可分为、、和四类。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关于设计速度,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确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车速和主要依据;

B.设计速度会随着路线而不断变化

C.设计速度应进行纵坡修正

D.设计车速总是大于运行车速2.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进行公路等级的划分。其中交通量指的是()

A.设计小时交通量

B.30位小时交通量

C.高峰小时交通量

D.年平均日交通量

3.符号AADT是一种交通量的符号,具体表示的是________交通量。()

A.日平均小时

B.高峰小时

C.最大日

D.年平均日

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速度D.通行能力

5.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 )的基本要素。

A.平面线形B.纵面线形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

6.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高速公路设计可供选择的设计车道数为( )车道。

A.2

B.4

C.6

D.8

E.10

7.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关

B.通行能力可以根据预测交通量推算

C.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大于设计通行能力

D.通行能力是指同期各种车型的交通量的

累加值 E.通常情况下,道路的服务水平越高,通行能力越大

8.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高速公路可供选择的设计速度有()

A.70km/h

B.80km/h

C.90km/h

D.100km/h

E.120km/h

9.在交通量观测时,通常将汽车的代表车型分为()

A.小客车

B.载重汽车

C.中型车

D.大型车

E.拖挂车

四.思考题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是什么?

2.道路运输的地位与作用有哪些?

3.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有哪些?

4.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是如何分类的?

5.我国公路是如何分级的?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7.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和区别是什么?

8.作为道路设计指标计算行车速度,其数值应考虑那些因素来确定?

9.同一条路线,各个路段的设计行车速度不应差别太大,为什么?

10.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11.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

12.道路红线及其规划内容是什么?

13.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 试述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部分 平面设计

一、名词解释

1.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2.极限最小半径

3.一般最小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

二.填空题

1.《公路标准标准》 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不大于 为宜,同向曲线间及反向

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分别以不小于 和 为宜。

2.道路平曲线半径主要有: 、 、 。

3.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组合而成。

4. 缓和曲线的长度确定取决与 、 和 。

5.平面设计的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线形时,当参数A =120米时,在距离回旋线起点80

米处的曲率半径是 米。

6.缓和曲线参数A 的表达式为: ,当半径R =600m 时,A 的合理范围

为 。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 保证汽车横向稳定的条件是( )

A.α>ϕα

B.tan α<G 驱/Ga

C.μ≤b/(2hg )

D.μ<ϕ横

2.若公路的设计速度V =80km/h ,最大横向力系数μ=0.035,路拱横坡度为i =2%,则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应确定为________米。( )

A.600

B.1500

C.2500

D.4000

3.当公路的设计速度V =80km/h 时,若依司机操作反应时间来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宜不小于________米。( )

A.50

B.60

C.70

D.100

4.平面设计的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线形时,当参数A =80米时,在距离回旋线起点128米处的曲率半径是________米。( )

A.50

B.60

C.80

D.208

5.若公路的设计速度V =40km/h ,最大横向力系数μ=0.15,最大超高i =8%,则公路的极限最小半径应确定为_____米。( )

A.30

B.60

C.125

D.250

6.当圆曲线半径R 等于600米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_______米时视觉上比较协调。

A.50-200

B.60-300

C.70-600

D.100-700

7.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____为宜。

A.60m

B.120m

C.180m

D.240m

8.在确定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一般横向力系数μ采用()

A.0.035

B.0.05-0.10

C.0.10-0.16

D.0.20

9.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大于等于_________时,不需设置缓和曲线。()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10.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_______的条件确定的。()

A.μ=0.035i=-1.5%(或-2%)

B.μ=0.05i=6%-8%

C.μ=0.10i=6%-8%

D.μ=0.015i=10%

11.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

A.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

B.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倾覆现象

C.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同时发生

D.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发生的次序无法确定

12.汽车稳定性分析的结论有( )

A.纵向倾覆发生于纵向倒溜之前

B.纵向倒溜发生于纵向倾覆之前

C.横向倾覆发生于横向滑移之前

D.横向滑移发生于横向倾覆之前

E.横向倾覆时横向滑移一般也会伴随发生

13.对于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圆曲线设计半径的极限值

B.设计中不得已才采取的控制指标

C.大于或等于该半径的平曲线在路段上出现的频率在50%以上

D.采用允许的最大超高横坡度i值

E.相应于计算行车速度时允许的最小稳定行驶半径

14.横向力系数μ值的选用需考虑到以下哪两个因素?( )

A.汽车的行驶速度

B.汽车的制动距离

C.汽车燃料与轮胎的消耗

D.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15.关于缓和曲线,正确的是( )

A.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B.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C.汽车匀加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线

D.汽车匀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线

E.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

16.关于汽车在设有路面横坡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发生的横向力,正确的有

( 2 )。

A.横向力与离心力有关

B.横向力与汽车重力无关

C.横向力与离心力有关,而与汽车重力无关

D.横向力与离心力无关,而与汽车重力有关

E.横向力与离心力和汽车重力都有关

17.确定回旋曲线最小参数A 值的条件有( )。

A.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B.行驶时间

C.超高渐变率

D.视觉条件

E.以上都正确

四、思考题

1. 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

2. 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对平面线形的几何构成有何影响?

3.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

4.断背曲线及其危害。如何解决断背曲线的问题?

5.如何正确理解同向和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6.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情况下使用?

7.横向力系数的含义。为什么说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汽车在圆曲线上的横向稳定性?

8.影响最大超高值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9.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其最小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10.为什么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11.请解释

S RL A rl ==2的含义与用处。 12.公式R/3≤A ≤R 说明什么?

13. 汽车在小半径平面弯道上作高速行驶时,为什么会表现出横向的不稳定情况?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在弯道的内侧要比在外侧显得稳定?

五、计算题:

1.设微丘区某二级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横坡为2%,设计车速为80km/h 。

(1)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以及设置超高(i 超取0.08)的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建

议μ 分别取0.035和0.15)。

(2)当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9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2.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如果弯道半径很小,路面横坡不当,汽车轮距窄且装载重心h 过大,且车速v很高,汽车可能产生倾覆危险,试求汽车开始倾覆时上述诸因素的关系。假设b=1.7m, h g=1.8m, R=50m, G a=80kN, 路面外侧行驶超高(反超高)i0=0.03, 试求倾覆时的临界车速v max为多少?

3. 在气候良好,交通量不大时,部分汽车会采用较设计车速更高的车速,特别是在低速公路上。据测,一些艺高胆大的司机采用的μ可大至0.3。问:在半径为50m、超高率为0.06的弯道上,这类汽车的时速可高至多少千米?

4.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α4右=95°04′38″,α5左=69°20′28″,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由于地形限制,选定R4=110m,L s4=70m,试定JD5的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度L s5。

5.某山岭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转角α1右=29°30′,α2右=32°54′00″,α3左=4°30′00″,JD1至JD2、JD2至JD3的距离分别为458.96m,560.54m。选定R1=300,Ls1=65m,试分别确定JD2、JD3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6. 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偏角为JD14右偏47°3200", ˊJD15左偏11°2030", ˊ若选取R14=25m, R15=120m。试求两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多少?如实地距离为52.45m,应选择R15为多少才合适?

7. 道路中线一转折处A,转折角α=60°,其旁有一重要建筑物,基础尺寸5m×8m,外边缘距A点最短距离有25m,欲保留该建筑物(如图4-38),试问该弯道可能最小的半径值?已知该路设计车速为40km/h,道路宽度24m,路拱横坡i=2%, μ=0.1 。

8.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度为9.0m,路拱横坡为1.5%。弯道偏角а=200,交点JD距桥头(M点)300m,(图示)为保证行车安全,要求平曲线起点离桥头(M点)距离不小于50m,且在JD北侧有一不可拆迁的水塔,JD至水塔最近一端的距离为20m。若要求同时满足上述地形条件,试分析:

①.是否要设缓和曲线,若不设缓和曲线,计算确定平曲线半径。

②.若要设缓和曲线,计算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为60m)

第三部分纵断面设计

一、名词解释

1.道路阻力

2.滚动阻力

3.坡度阻力

4.汽车的动力因素

5.平均纵坡

6.合成坡度

7.爬坡车道

8.避险车道

二.填空题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 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

2.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____阻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4.惯性阻力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______惯性阻力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减、加速度所产生的_______惯性阻力。

5.汽车行驶的坡度阻力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要克服的________

6.汽车行驶阻力中,与道路有关的是阻力和阻力

7.纵断面的设计线由和组成。

8.汽车在等速度行驶时,不存在_____________阻力,在水平路段上行驶时不存在

_____________阻力。

9. 动力因数D表示汽车单位重力的________,可以用来克服公路上的___________或用

来__________,可直接用来评价不同类型汽车的___________性能。

10.对于不同排档的D-V关系曲线来说,D值均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档位愈低D值愈_________,则速度也愈______________。

11.临界速度Vk是汽车___________行驶的极限,又称为某一排档____________行驶的_________速度。

12.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并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

13.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___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14.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_______,以免影响_________的车辆行驶。

15.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确定的

16.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h=l2/2R计算,l代表距________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l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_______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曲线__________标起。

17.当路面为表处(_f=0.02),解放牌汽车用Ⅲ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0.083)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____________。

18.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_________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__________最小值。

19.《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连续纵坡大于___________时,应在不大于规定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大于____________。

20.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_________,且坡长不得__________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21.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_________(相对高差为200-500m)和_________(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___________。

22.各级公路的__________路段,以及其它___________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

23.道路纵坡坡长设计主要考虑缓和坡段的坡长和陡坡地段的坡长。

24.汽车行使的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是:。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竖曲线最小长度是根据车辆按设计速度行驶不小于________秒的距离计算确定的。

A.3

B.6

C.9

D.12

2.下列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的是( )

A.最大最小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大最短坡长

D.坡度角

3.新建的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_________处的标高。()

A.分隔带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4.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转坡角

D.竖曲线最小长度

5.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处的标高。()

A.分隔带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行车道中线

6.隧道内纵坡不应大于3%并不小于________,但短于100米的隧道不受此限。( )

A.0.3%

B.0.4%

C.0.5%

D.0.55%

7.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纵坡度小于_____时,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

A.0.3%

B.0.4%

C.0.5%

D.0.55%

8.考虑到挖方路段及低填方路段的边沟排水设计,路线纵坡应采用不小于_________的纵坡度。( )

A.0.3%

B.0.4%

C.0.5%

D.0.55%

9.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

10.表示汽车行驶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即附着条件的表达式是()

A.P t=P f+P i+P w+P j

B.P=G驱

C.P=fG

D.Ψ=f±i

11.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

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 D.坡道阻力与惯性阻力;

12.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填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断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13.高原地区的公路,纵坡设计时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是()

A.以平坡为主

B.按照规范确定折减值

C.通过计算确定纵坡折减值

D.按平均坡度确定折减值

E.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可采用4%

14.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时应符合的技术指标有()

A.最大半径

B.最小半径

C.最小长度

D.纵断面视距S

E.竖曲线外距E

15.路线的合成坡度是根据_______计算的。()

A.平均纵坡

B.设计纵坡

C.最大纵坡度

D.超高横坡度

E.路拱横坡度

16.公路纵断面上坡度线设计时应符合的技术指标有()。

A.最大纵坡

B.合成纵坡

C.反坡

D.最短坡长

E.最长坡长

17.关于合成坡度,正确的有( 2 )。

A.对最大、最小合成坡度均没有限制

B.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C.对最大合成坡度没有限制

D.合成坡度i H是由纵向坡度i Z和横向坡度i h组合而成,即i H=

2

h 2

z

i i+

E.合成坡度i H是由纵向坡度i Z和横向坡度i h组合而成,即i H=

2

h 2

z

i i-

18.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

A.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C.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D.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E.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19.汽车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存在的行驶阻力有( 2 )。

A.空气阻力

B.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

D.惯性阻力

E.制动力

20.关于纵坡与坡长,正确的有( )。

A.对陡坡长度必须加以限制

B.对于高速公路,即使纵坡为2%,其坡长也不宜过长

C.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D.坡长是指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

E.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1%

21.在竖曲线范围内时,正确的看法和做法是( )

A.竖曲线长度等于切线长度

B.设计标高=切线上的标高-纵距y

C.外距E应按圆曲线的几何关系计算

D.超距D等于外距E

E.切线长度等于对应的水平距离

四、思考题

1.道路纵断面线性要素有哪些?

2. 高速公路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与二、三、四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位置是否相同?

3.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

4.两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汽车的驱动力和作用的行驶阻力相同,能否说明这两辆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同?若两辆汽车的动力因素相同,能否说明这两辆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同?

5. 道路的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

6. 为何要进行坡长限制?达到坡长限制值后如何设计?

7. 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

8.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只要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和最小坡长的要求,就说明这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是合理的,对吗?为什么?

9.设置缓坡的意义和缓坡最小长度限制的意义是什么?

10. “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坡长”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10.竖曲线要素有哪些?竖曲线最小半径如何确定?

11.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哪些?作为最终控制竖曲线长度因素两者是否相同?

12.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坡角很小时所采用的竖曲线半径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要求设计是否合理的?为什么?

13.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是什么?爬坡车道的长度包括那几部分,各部分长度如何确定? 14.避险车道的长度确定因素有那些?

五.计算题

1.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的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Ⅳ档以30km/h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拔高度上说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2.已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以80km/h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3.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4.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1)判断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K25+460、K25+500、终点的设计标高。

5.某公路与铁路平交,其设计车速为60km/h, 要求交叉点的两端至少各有20m长较平坦的路段。已知其中一端由交叉点A到竖曲线转折点O的距离为30m,坡差ω=0.02。试问该竖曲线的半径最大为多少?验算选用值是否满足最小竖曲线半径的要求?

6.某城市Ⅱ级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 i2=+1.5%, 转折点桩号为0+640,设计高程H设=9.00m,(1)试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及计算竖曲线上各点高程(桩号每隔5m求一点高程)。

(2)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凹曲线曲中标高要求不低于9.30m,而不高于9.40m,这时竖曲线半径应为多少?

7.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R=250m,纵坡初拟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验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该曲线允许的最大纵坡是多少?

第四部分横断面设计

一、名词解释

1.三幅路

2.路拱

3.路肩

4.路缘石

5.平曲线加宽

6.超高

7. 停车视距8.超车视距9.横净距10.经济运距11.计价土石方

二.填空题

1.高速公路横断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和。

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_________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

3. 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高旋转方式有:、及。

4. 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高旋转方式有:、及。

5. 视距类型主要有:、、及。

6.各级公路应保证视距,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

视距。

7. 填方=本桩利用+_________;挖方=本桩利用+____________。

8. 填缺=远运利用+________;挖余=远运利用+______________。

9. 计价土石方数量V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当圆曲线半径_________时要进行加宽。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______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_____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_______类加宽值。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路基土石方调配完成后,最后算得计价土石方数量等于挖方数量与________数量之和。

( )

A.填方

B.废方

C.挖余

D.借方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圆曲线内侧加宽的条件是( )

A.弯道半径小于100m

B.弯道半径小于等于250m

C.车道宽度小于3.50m

D.行车视距不满足停车视距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_____的要求。()

A.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超车视距

D.货车停车视距

4. 高速公路的路基宽度由_____这几个部分的宽度组成。()

A.中央分隔带+左、右幅行车道+左、右两侧路肩

B.中间带+左、右幅行车道+左、右两侧路肩

C.中间带+左、右幅行车道+左、右两侧硬路肩

D.中央分隔带+左、右幅行车道+左、右两侧硬路肩+左、右两侧土路肩

5.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应采用第_________类加宽的标准。( )

A.1

B.2

C.3

D.4

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有________种。()

A.二

B.三

C.四

D.五

7.路基土石方调配时,免费运距与________有关。()

A.平均运距

B.经济运距

C.施工方法及运输方式 D .借方运距

8.公路路基宽度一般为_______与_______之和。( )

A.行车宽度、路面宽度

B.行车宽度、中间带宽度

C.路面宽度、中间带宽度

D.行车宽度、路肩宽度

9.路基土石方调配完成后,最后算得计价土石方数量等于挖方数量与________数量之和。

( )

A.填方

B.废方

C.挖余

D.借方

10.土石方运量为()。

A.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和

B.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差

C.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积

D.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比11.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会车视距

12.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

A.内边轴旋转; B.中轴旋转; c.外边轴旋转

1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

A.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中轴旋转

14.一般公路在深路堑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

A.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中轴旋转

15.一般公路在旧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

A.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

16. 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的法向距离。

A.路中线; B.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路基内边缘线

17.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 )设置一处开口。

A.1km; B.2kin; C.3km; D.4km

18.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

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经济运距

关于超高设计正确的理解和做法是()

A.所有等级的公路超高设计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B.超高设计与加宽设计是同时存在的

C.绕内边缘旋转时的超高渐变率大于绕中线旋转时的超高渐变率

D.超高设计改变了所在位置的路线设计标高

E.新建的公路工程通常采用绕内边缘旋转的超高过渡方式

19.超高坡度的设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

A.计算行车速度和圆曲线半径

B.计算行车速度与竖曲线半径

C.路面最大横坡与圆曲线半径

D.路面类型与自然条件

E.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

20.对停车视距描述正确的是( )

A.包括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

B.包括加速行驶距离

C.包括汽车的制动距离

D.包括安全距离

E.是会车视距的两倍

21.关于行车视距的规定,正确的有( )。

A.一级公路应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会车视距

B.高级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超车视距

C.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不小于超车视距

D.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

E.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

22.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四、思考题

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适用性是什么?

2.各种公路横断面类型有何特点?

3.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适用性是什么?

4.各种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选用?

5. 机动车行车道宽度考虑的因素有那些?

6. 路肩有什么作用?

7. 路拱横坡的概念、作用是什么,大小如何确定?

8. 中间带的组成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9. 非机动车行车道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

10.人行道宽度有那些组成部分,各部分宽度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11. 路缘石的作用是什么,有那些形状,其高度如何控制?

12. 平曲线为何要加宽,《规范》中的三类加宽如何采用?

13.加宽过渡有那些方法,各有何特点,工作中如何选用?

14. 如何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

15. 什么是超高,平曲线为何要设置超高?

16.超高率计算公式是什么?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有几种分配方法?如何分配对汽车行驶最有利?

17. 双车道公路超高过渡有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18.有中间带公路超高过渡有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19.什么是超高渐变率?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渐变段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各参数如何取值?

20.超高渐变段长度应如何确定?

21. 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为避免在缓和曲线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过渡超高而造成路面横向排水不畅,超高过渡可采取哪些措施?

22.画出相邻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的超高设计图。

23. 试述缓和曲线、超高过渡段、加宽过渡段长度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4. 什么叫行车视距?视距有那些类型?

25.公路上容易发生视距不足的地方有那些?

26.视距计算中的“目高”和“物高”是如何规定的?

27.停车视距包括哪三部分?超车视距包括哪四个阶段?

29.什么叫视距曲线?什么叫横净距?

30.各级公路对视距的保证有何要求?

31. 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路段有哪些?如何保证?

32. 公路横断面设计有哪些要求?

33.简述路基横断面设计步骤。

34.如何正确填写路基设计表?

35.路基横断面面积如何计算?

36.土石方数量计算有那些方法;

37.土石方调配应遵循那些原则?

38.什么叫“经济运距”?如何计算“经济运距”?

五、计算题

1.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路面宽B=7m,路拱iG=2%,路肩宽bj=0.75m,路肩横坡ij=3%。某平面转角α=34°50′08″,半径R=150m,缓和曲线Ls=40m,加宽值b=0.7m,超高ih=3%,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以下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之差:(1)K7+030;(2)K7+080;(3)K7+140;(4)K7+160。

2. 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基宽度为8.5m,路面宽7.0m。某平曲线R=125m,Ls=50m,α=51°32′48″。平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第五部分线形设计

一、名词解释

1.S形曲线

2.卵形曲线

3.凸形曲线

4.视觉分析

5.运行速度

二.填空题

1. 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_______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即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________,公路产生急转弯。

2. 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C型等六种形式。

3.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_________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______________。

4.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安全高度。

5. 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沿线油耗量、、和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在平面线形组合形式中,如果基本型中圆曲线长度为零,则将这种组合形式称为()。

A.S型

B.凸型

C.复合型

D.卵型

2.沿河的路线,应保证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计算水位()以上。

A.0.3m

B.0.5m

C.1.0m

D.1.5m

3.当公路路线的转角小于等于7°时,平曲线设计()

A.可以省略

B.可以不设加宽

C.可以不设超高

D.应设置较一般要求更长的平曲线

4.平、纵面线形组合应避免出现( )

A.平、竖曲线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

B.小半径平曲线内设置变坡点(竖曲线)

C.反向平曲线拐点与变坡点重合

D.平曲线与竖曲线错位

E.小半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

5.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平曲线设计时,须检查_________是否符合要求。

()

A.平曲线最小长度L min

B.交点转角α

C.平曲线外距E

D.圆曲线半径R

E.超距J s

6.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土石方填挖平衡;

C.最大纵坡和坡长; 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7.关于公路转角及平曲线最小长度,正确的有()。

A.对平曲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B.对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C.各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该级公路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两倍

D.为使司机在平曲线上行驶不感到方向盘操作的困难,按超过6秒的通过时间来设置平曲线长度是适宜的

E.对转角小于2°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8.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2 )

A.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也是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行车条件较好

B.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可能会出现“暗凹”等不良视觉现象

C.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设计时需要检查合成坡度是否超限

D.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线形效果视平纵面线形几何要素设计而定

E.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视觉舒顺、视线诱引良好

9.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应包含在平曲线之内

B.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应稍长于平曲线

C.应选择较大的合成坡度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

E.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四、思考题

1.平面线形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2.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如何理解道路平面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

3. 小偏角易导致什么问题?如何保证小偏角曲线的安全?

4. S形、卵形曲线的定义和设置的要求。

5.已知S形曲线前一个曲线的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如何确定S形曲线前一个曲线的

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6.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有哪些?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7.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中考虑哪些高程控制因素?

8.驾驶员动视觉的特点是什么?

9.平纵线形组合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有哪些?并用图表示出来。

10.线形设计检验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11.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评价标准、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12.下图是六组路线图,每组包括两种不同的线型,试就行车质量(安全或美观)评价其优劣,并扼要说明理由。

第六部分选线与总体设计

一、名词解释

1.沿河溪线

2.越岭线

3.自然展线

4.回头展线

5.螺旋展线

6. 山脊线

二.填空题

1.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 一、单选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 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 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 2倍为宜 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 6倍为宜 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就是( A )。 A、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 AE )。 A、附着条件就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附着条件就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C、附着条件就是汽车行驶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D、附着条件就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E、附着条件就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与切线长分别为R、L与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 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 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 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 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 为宜 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 宜 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自测一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 1. 超高 2. 缓和曲线 3. 行车视距 4. 设计标高 5. 经济运距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7分) 6. 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7. 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8. 请说明如何进行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 9. 山区公路有哪几种线形,各种线形的布线要点有哪些, 10. 简述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三、计算题(第1题25分,第2题20分。) 11.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起点的坐标为(40961.914, 91066.103),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如JD1处的横向力系数采用0.05,超高横坡度取5%。(1)试求JD1处弯道的半径。(2)若JD1处缓和曲线长取100m,试计算此平曲线要素及五个主点桩号。(3) 如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为8.5m,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过渡采用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设计高程以未设超高前的路基边缘为基准,求 k0+500.00处路基边缘、路面边缘及中桩与设计标高的差。

(计算题11答 案:(1)R,283.46(m)(2)θ1=19?11?57";θ2=78?30?37";A1=160?48?3";A2=78?30?37 ";α=-82?17?26" (左偏)(3)β=10?6?24" ;q=49.95 ;p=1.47;T=298.91; L=507.12 ;E=94.91;J=90.7。JD =K0+559.50;ZH =K0+260.59;HY =K0+360.59;QZ =K0+514.15;HZ =K0+767.71;YH =K0+667.71。(4)K0+500为圆曲线段,全超高:横断面中点相对于路基边缘的高差为0.0925m。路面边缘:内-0.0825m;外0.2675m。路基边缘:内-0.12m;外0.305m。) -------------------------------------------------------------------------------- 12.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现有一个变坡点桩号为K12+240.00,高程为534.67m ,且前后纵坡分别为i1=1.0%,i2=-1.5%,如该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半径取4000m,试计算此竖曲线的设计高程。(采用桩距为20m的整桩号法,并画出示意图) -------------------------------------------------------------------------------- 计算题12答案: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起点高程 =534.17;终点高程=534.92。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计算题12答案: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起点高程 =534.17;终点高程=534.92。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改正值y,切线高程设计高程桩号支距(m) 2x/R(m) (m) (m) K12+190 0 0 534.17 534.17 K12+200 10 0.01 534.27 534.26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参考答案 1、铁路、公路、水运; 2、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小客车 5、分向、分车道、全部控制 6、20、15; 7、计划 8、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9 、几何线形 10、四、车流密度、二 11、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三 12、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二、参考答案 1、A 专供汽车行驶 2、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3、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C 5000~15000辆 5、 B 交通量 6、B 最大 三、参考答案 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参考答案 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第一部分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 2.设计交通量 3.设计小时交通量 4.设计通行能力 5.道路建筑界限 6.道路红线 7.道路用地 二、填空题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 各级公路中所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_________交通量。 3. 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_________内通过公路上_________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_____________的车辆总数。 5.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6.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7. 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___________的基本依据。 8. 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_________行驶速度。 9. 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0.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11.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及。 12.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可分为、、和四类。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关于设计速度,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确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车速和主要依据; B.设计速度会随着路线而不断变化 C.设计速度应进行纵坡修正 D.设计车速总是大于运行车速2.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进行公路等级的划分。其中交通量指的是()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组合而成。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 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极限最小半径__、_一般最小半径___和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__三种。 5、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堤;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半填半挖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堑。 6、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9s~15s 的行程来作规定。 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8、停车视距应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距离。 9、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 的设计标高。 10、填方=本桩利用+ 填缺;挖方=本桩利用+ 挖余。 11、公路定线有全面布局定线、逐段安排定线和具体定线定线三种方法。 12、放坡时一般采用平均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设计坡度。 13、相交路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4、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管理、创建立体交叉。 15、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 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交织点。 16、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6v行车距离。 17、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匀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 4%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 3.5m 。 19、横断面一般是指路面、路基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20、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21、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22、放坡时一般采用平均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设计坡度。 23、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消除、减少冲突点或采用渠化交通__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2、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B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3、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A )。 A.有可能等于零; 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 D.永远小于零 4、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纽线;D.回旋曲线 5、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路面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6.汽车6、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D )行驶。 A.加速; B.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 7、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C )。 A.O.3%; B.0.4%; C.0.5%: D.1.0% 8、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Om者( C )。 A.不计;B.按lOm计;C.不足5m不计,满5m按lOm计 9、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D )。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 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 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 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 线三种。 ●8.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 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9.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 险,一是倾覆,二是滑移,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汽车在曲线上的横向不稳定主要有滑移和倾覆;从汽车行驶特性看横向稳定性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1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 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超车视距的路段。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滚动阻 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 ●14.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16.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双幅 多车道和单车道三大类。 ●18.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线形标准”、 “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2.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 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α≧2β。 ●7.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走直线具有较陡 横坡的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8.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 通和修建立体交叉。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 力)和T≤ψ·G K(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 率、行驶时间和路容美观几方面。●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中桩地面标 高之差,又称填挖高。 ●6.中间带是由两条左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表面形 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位置、标高、地形、 地质和展线条件等。 ●8.RS、GIS、GPS分别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 定位系统的简称。 ●9.定线是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 作业过程。 ●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合流点、分流点和冲突点等 三类,其中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 般采用1:200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 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标高 或中央分隔带中线标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 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 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 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 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 (计划)通车年。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状态)的最关键参数。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选项是( A )。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防止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那么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 ≥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选项是〔ADE 〕。

时,称为稳定行驶 k 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k 时,称为稳定行驶 k 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k 是汽车稳定行驶的极限速度 k 9.确定盘旋曲线最小参数A值的条件有〔ABC 〕。 10.关于路拱,正确的有〔ABD 〕。 A.路拱有直线形、曲线形等多种形式 B.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坡度可为1%~2% 11.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BDE 〕。 12.关于定线,正确的有〔ABCE 〕。 A.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中心线 E.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和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及其他因素 的制约 〔ABDE 〕。 A.平安运输功能 B.景观调整功能 C.景观派生功能 14.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有( A D )。 C.公路设计只考虑自然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 D.公路布线应注意合理利用和改进环境,使行车有良好的景观,为行车平安和舒适效劳 15.在S型曲线中,设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BD )。 A.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6~1/5为宜 B.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1/3为宜 和A2 1 D.S型的两个反向盘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时,其短直线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Q 分〕 I?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诩量是扰〔〕• A.年平均II 交通量 氏H 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人交通量 2、公睇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加美设的参数是〔〕o C.设计车上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丸外侧胳肩边缘 B.外侧路而边缘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外侧 1 B.内伊J 5、高速,一级公路一俄情况下应保证〔 A .停车贝距 员公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怙况卜的超商构成可采用〔〕, 7、公路直线局部的路拱横跛度为2%,那么公路明曲线局部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 A. 3% B. 2% C 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凯迹为〔〕♦ \二次抛物线 B.高次抛物线 C.盘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股是指〔〕• M 路基中线标高 B.路ifti 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登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 你 A.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 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抑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弓I 力等;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加速 艮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 12、在平原区,纵断而设计标高的限制主要取决于〔〕. A.路基鼓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最小纵坡和坡K 13、路基填方用土取"nr 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C > • A.经济运跖 B.平均运距 C,超运运跖 M 、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 I : 100 B. 1; 200 C. I : 500 15、平原区布浅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股是〔〕-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供 C.靠近城旗 16、导线交点内倒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扣 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C A.殁工决算 B.岫工图预并 C.设计概算 18,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H38Q,终点桩号为程7十39〔58.中间有两处断链, 一处长 链57.94n, 一处短健代.36m,那么该路线总长〔〕0 A. 26029. 16 m B. 27380 m C. 26000 m 19、当斗曲线半径小于〔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一般尺小半径 B,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C.极限成小半径 20、路基设计表是聚集了〔 〕. M 平面、纵而综合成果 K 纵.横而综合次计成果 C 平.横、纵综合设成 〕纵坡比原设计织坡增加的坡% C.路面中央 C ,两侧同时 〕. C.超乍视距 M 内边轴施转 B.外边轴旋转 C.中轴旋转

道路勘测设计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行驶并应()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和()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 ()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和()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 ()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和()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 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 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能保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行车速度。 A 最小 B 最 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三、名称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2.设计车速 3.交通量 4.公路通行能力 四、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道路勘测习题集

一、填空题 1.一种有代表性的、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车型叫做_半挂车__。 2.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亦称为汽车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3.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 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m 计)以不小 于设计车 速(以km/h 计)的________________2____倍为宜 。通向是6V 4.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均应 设置不小于_______________0.3_____%的最小纵坡。 5.路肩横坡一般应较路面横坡大____1.0% ……2.0%________________。 1.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__制动效能 热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________。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__设计车速________”、“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3.设交点JD 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__________。 4.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__________。 5.“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__。 1.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__方格网式______、环形放射式________自由式、混合式。 2.停车视距由 反应距离________、制动距离________和安全距离三部分组成。 3.山岭地区选线,根据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线位布设方案可分为沿河线____、_越岭线_______、 山脊线、山腰线。 4.道路定线常用的方法有___直接定线_____、纸上定线________。 5.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产生于__左转弯______和________车流。 1.根据公路的作用和使用性质,我国将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______县道_______、乡道 _____________和专用公路。 2.行车视距具体分为停车视距、_会车视距___错车视距 超车视距___。 3.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________自然展线_____、_回头展线____________、螺旋展线。 4.道路曲线测设时,圆曲线的测设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交通运输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__基础产业之一________。 2.汽车车轮工作半径r k =0.0254〔l d +b(1-λ)〕,式中d 表示______。 3.高速公路应满足__________视距的要求。 4.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的形式采用_回旋_________曲线。 5.道路中线的_竖向剖面图称为道路纵断面图。

道勘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集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高速______、__一级_____、__二级_____、____三级___、__四级______五个等级。 6.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铁路__、__道路__、__水路____、航空及管道等。 7.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小客车_____、___载重汽车_____、和_____鞍式列车______三种。 8.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_____几何形状______的基本依据。 9.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__实际_______行驶速度。 1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20年_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15年__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2.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一阶段设计_________、___两阶段设计_________和_____三阶段设计________三种。 14.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直线______、___圆曲线_____和__缓和曲线______三要素组合而成。 20.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同向________曲线, 而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反向______曲线。 21.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 6v行车距离_________。 22.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2v行车距离______。 23.《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___极限最小半径___、__一般最小半径_____和__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______三种。 24.当圆曲线半径___不大于250M______时要进行加宽。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___1___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__3___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____2___类加宽值。 25.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基本型 S型______、___卵型_____、___凸型______、___复合型_______和C型等六种形式。 26.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__燃料_______消耗和____轮胎_______磨损。 27.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__1。2______,物高_____0.1______。28.我国《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回旋曲线_________。 30.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____路堤______;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__半填半挖_____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____路堑________。 31.《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____6S________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32.停车视距应包括____反应距离______、___制动距离_________和___安全距离____三部分距离。33.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__70_____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即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___小_____,公路产生急转弯。 34.《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_______时,应设缓和曲线。但____四级_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35.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__最大横坡净距法_______;另一是____视距包络图法________。36.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地面线____;另一条是____设计线_______。48.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9S到15S____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