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重机械 风险辨识

起重机械 风险辨识

起重机械 风险辨识
起重机械 风险辨识

桥、门式起重机械风险辨识

一、挤压碰撞人事故

现象:挤压碰撞人是指作业人员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挤压碰撞。

①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撞人

②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③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起重机械运行机构与回转机构之间,受到运行(回转)中的起重机机械的挤压碰撞。

④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

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

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②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③大部份在桥式起重机检修作业中,

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

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将起重机固定

在大车运行区间的装置),致使在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处理方法:

①吊车工正确操作,运行中保持机构匀速,慢吊慢放。

②由专人指挥,合理站位正确使用指挥手势,合理安排调运路线。

③合理吊挂吊物(具)按正确方式旋转,对重大吊物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④对起重机械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与吊车工及指挥人员紧密联系,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都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

①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

③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

④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及吊具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⑤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二、触电事故

现象:触电(电击)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而发生触电(电击)。

①司机碰触滑触线。当起重机械司机室设置在滑触线同侧,司机在上下起重机时碰触滑触线而触电。

②电气设施漏电

③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即由于歪拉斜吊或吊运过程中吊物(具)剧烈摆动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原因:

①一是由于司机室设置不合理,一般不应设置与滑触线同侧;

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致使司机触电(电击)。

②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

③一是由于吊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

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致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而带电,导致作业人员触电(电击)。

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处理方法:

①首先吊车工应穿戴好劳动保护,合理设置司机操作室及安装安全绝缘垫板。

②使用之前对起重设备电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

预防措施:

①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

③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

④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电气设施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⑤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⑥对容易接触电线特殊位置必须加装安全绝缘防护

三、高处坠落事故

现象:高处坠落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从起重机械上坠落。

①司机上下扶梯坠落

②擦拭和清扫设备时坠落

③登上主梁检修坠落

原因:

①起重机直梯、斜梯没有按规范装设,司机上下扶梯时要逐级上下,不得手持物品上下扶梯。

②一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系安全带、挂安全绳、架安全网等);

二是由于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致使发生高处坠落。

处理方法:

①合理装设扶梯。

②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遵守安全操规程,穿戴好劳动保护;检修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措施。

③定期对起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预防措施:

①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

③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

④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⑤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四、吊物(具)坠落砸人事故

现象:吊物(具)坠落砸人是指吊物或吊具从高处坠落砸向作业人员与其他人员

①捆绑吊挂方法不当

②吊索具有缺陷

③超负荷

原因:

①一是由于捆绑钢丝绳间夹角过大,无平衡梁,捆梆纲丝绳拉断,致使吊物坠落砸人;

二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捆绑钢丝绳被磕断,致使吊物坠落砸人。

②一是由于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致吊物(具)坠落砸人是由于吊钩有缺陷(如吊钩变形、吊钩材质不合要求折断、吊钩组件松等),致使吊物(具)坠落砸人。

③一是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如吊物部份埋在地下、冻结地面上,地脚螺栓末松开等)。贸然盲目起吊,发生超负荷拉断索具,致使吊索具坠落(甩动)砸人;

二是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致使吊索具或吊物坠落砸人。

④一是由于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致使吊钩继续上升直到卷(拉)断起升钢丝绳,导致吊物(具)坠落砸人;

二是由于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不能及时切断起升直到卷(拉)断起

升钢丝绳,导致吊物(具)坠落砸人。

处理方法:

①对吊物使用正确的捆绑方法、吊挂方式。

②吊装前对吊具、吊挂位置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破损的吊具禁止使用,立即更换。

③掌握吊物的重量使用同等级的吊具,禁止超负荷吊装。

④对起重设备安装上升位置限位器,定期检查限制器是否有效。

预防措施:

①按绳套规定吊物,不准超负荷吊物。

②定期检查吊钩,限位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③每日每次启动设备前,必须检查所有机械和电器设备是否良好,操作系统是否灵活,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

④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流动式起重机危险识别

一、流动式起重机吊具伤人事故

现象:

1、起吊过程中断绳、设备损坏,造成人身伤害。

2、吊运连接锁具断裂、脱钩,砸伤作业人员。

原因:

1、未对起吊锁具认真检查。

2、不按照规定选用起吊索具。

3、吊运的物件下方有人。

4、超载吊运。

5、起吊物件长时间悬吊空中。

6、操作过程中司机不按照作业人员的指令执行。

处理方法:

1、严禁吊运物件从作业人员的头顶通过或停留,应使物件沿吊运安全通道运行。

2、合理使用吊车吊钩,不合格的索具严禁投入使用。

3、物件摆放要稳固,严禁超高,超重,冬季摆放时要有防滑措施。

4、起吊物件不允许长时间悬吊于空中。

5、在操作过程中,司机只听专职人员的指令进行操作,但对任何人发出的停车信号必须立即执行,不得违反。

预防措施:

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学习大纲

授课内容 编制人: 审核人: 签发人:

2017年6月 邯郸市孙庄采矿有限公司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案 第一章隐患定义与特性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灾害的影响,所以煤矿生产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对从事煤矿行业的人员来说,如何辨识隐患、如何治理隐患对保证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一、隐患定义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的不良和生产工艺、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二、隐患的特性 事故隐患的特征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隐蔽性。隐患是潜藏的祸患,它具有隐蔽、藏匿、潜伏的特点,是不可明见的灾祸,

是埋藏在生产过程中的隐形炸弹。它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显现出好似静止、不变的状态,往往使人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认为不该发生事故的区域、地点、设备、工具,却发生了事故。这都与当事者不能正确认识隐患的隐蔽、藏匿、潜伏特点有关。 2.危险性。俗话说:“蝼蚁之穴,可以溃堤千里”,在安全工作中小小的隐患往往引发巨大的灾害。无数血与泪的历史教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3.突发性。任何事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隐患也不例外。集小变而为大变,集小患而为大患是一条基本规律。 4.因果性。某些事故的突然发生是会有先兆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而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的效果,别是企业领导对待事故隐患所持的态度不同,往往会导致安全生产的结果截然不同,所谓“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遭祸害”,就是这种因果关系的体现。 5.连续性。实践中,常常遇到一种隐患掩盖另一种隐患,一种隐患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的现象。“拨出萝卜带出泥,牵动荷花带动藕”的现象发生,而使企业出现祸不单行的局面。 6.重复性。事故隐患治理过一次或若干次后,并不等于隐患从此销声匿迹,永不发生了,也不会因为发生一两次事故,就不再重复发生类似隐患和重演历史的悲剧。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甚至在同一区域、同一地点发生与历史惊人相似的隐患、事故,这种重复性也是事故隐患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我们开展的举一反三排查和警示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杜绝事故隐患的重复性。 7.意外性。这里所指的意外性不是天灾人祸,而是指未超出现有安全标准的要求和规定以外的事故隐患。这些隐患潜伏于人、机、环、技等系统中,有些隐患超出人们认识范围,或在短期内很难为劳动者所辨认,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巧合性,因而容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的发生。例如36v是安全电压,然而夏季在劳动作业者有汗的情况下,照样会发生触电伤亡事故;这些隐患引发的事故,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意外性,往往是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始料不及的。 8.时效性。尽管隐患具有偶然性、意外性一面,但如果从发现到除过程中,讲求时效,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

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及 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 机械行业就是一个行业类别众多、设备品种繁杂、工种以及涉及的加工技术关联到机械力、热力、电力、光、化学、粉尘、有毒成分等众多因素,危及操作者或有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下尝试列举机械行业部分分行业的危险源如下: 一、金属切削机床产生的危险源(车、铣、磨、刨、镗等): 1、直线运动的危险:由机械的往复或接近对人身造成伤害,如刨床、内外圆磨床的往复运动、铣床的升降运动等;旋转运动的危险:机械的旋转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如机床的主轴、卡盘、丝杆,磨削的砂轮,切削刃具---钻头、铣刀锯片等在旋转时伤人; 2、静止危险:人接触或与静止的设备产生相对运动,如被设备的尖锐部位或部件划伤、撞伤; 3、飞出物击伤:a,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具、工件、破碎的砂轮在高速旋转中飞出伤人;b,飞出的金属切屑:如连续的或破散飞出的切屑飞出伤人; 4、机械加工中的烫伤:高温金属切屑对人体的烫伤; 5、切屑对眼睛的伤害:切屑高速飞入眼中造成伤害; 6、机械加工中的电气伤害。

二、钣金机械产生的危险源(冲、剪、压设备): 1、冲、剪、压设备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运转失灵; 2、冲、剪、压设备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不合理; 3、冲压模具对操作者的伤害:模具开合时,未能防止操作者手或人体一部分进入模具之间,可能造成伤害; 4、冲压工件飞边对操作者的伤害:划伤; 5、剪板机及其她设备的传动带、飞轮等运动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 6、剪板机脚踏开关误操作:剪板机一般由二人同时操作,脚踏开关易误操作造成人体肢体、皮肤等伤害。 7、冲压,特别就是高速冲产生的高分贝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 8、冲、剪、压设备使用中的电气伤害。 三、铸造过程的危险源:(造型、熔炼、落砂清理) 1、造型中起重、运输的起重伤害、机械伤害; 2、铸造设备对人体的伤害:包括撞伤、旋转部件将人体卷入(如混砂设备隔离罩电气连锁装置失灵或设计不合理); 3、铸造过程中的电气伤害; 4、造型中粉尘伤害造成的矽肺、尘肺等职业病; 5、造型中的噪声伤害; 6、熔炼过程现场的金属、焦炭及其她辅助材料的运输、

本省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本省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本省担水沟煤矿冒顶重大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 2017年6月20日

本省担水沟煤矿冒顶重大事故专项辨识评估人员签字

本省担水沟煤矿冒顶重大事故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一、辨识评估会议时间:2017年6月20日 二、辨识评估会议地点:四楼会议室 三、辨识评估主持人:矿长鲁占发 四、辨识评估参会人员:董事长范金发、生产副矿长徐振荣、总工程师周庆前、安全副矿长朱建国、机电副矿长郭永孝、通风副矿长赵建翔、行政副矿长尹杰、机电副总陶志清、通风副总李振清、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张日军、安监科科长李刚、地测科科长郭孝文、机电科科长张瑞华、通风科科长白洁、技术科科长陈新宙、行政综合办主任苗成、综采队队长杨正兵、机掘队队长冯日宏、机运队队长冯利敬。 五、风险辨识评估项目:针对本省担水沟煤业有限公司发生冒顶重大事故、开展矿井全覆盖顶板重大风险辨识 六、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作业现场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七、辨识评估会议内容: 2017年6月20日,在我矿四楼会议室,矿长鲁占发组织,董事长范金发、生产副矿长徐振荣、总工程师周庆前、安全副矿长朱建国、机电副矿长郭永孝、通风副矿长赵建翔、行政副矿长尹杰、机电副总陶志清、通风副总李振清、地测副总张日军、安监科、技术科、调度指挥中心、机电科、地测科、

通防科等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参加,针对2017年1月17日,我省担水沟煤业有限公司4203采煤工作面胶带顺槽锚杆长度不够,没有起到锚固作用,在进行巷道维修时,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发生冒顶,导致人员被埋,造成10人死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对我矿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各运输巷道开展专项辨识评估,相关内容如下: (一)、辨识范围 1、13203工作面两巷的维修 2、13204掘进工作面 3、辅运大巷、主运大巷、主回风巷 (二)、重大风险因素辨识 1、13204掘进巷道930米处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要 (三)、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1、认真吸取担水沟煤业公司事故教训、全面剖析事故原因,一是支护设计不合理;二是顶板管理措施不落实;因此我矿需提高风险防范意思,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严防同类事故发生。 2、对13204掘进工作面质量不合格工程,认真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确保质量达标。 八、重大风险辨识评估运用 1、对井下在用巷道、施工巷道进行一次全面隐患大排查。检查在用巷道的支护状况、掘进施工巷道的工程质量情况、修护巷道的措施落实情况、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情况、应力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内容、方法和要求》(试行)

附件1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 内容、方法和要求(试行) 1、设计文件 检查起重机械设计文件中有关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内容是否符合《起重机械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 28264-2012)的要求。 2、安全监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备 检查起重机械的出厂配套件清单中是否有GB/T 28264-2012所要求的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控制输出单元、数据存储单元、信号显示单元、信息导出接口单元等硬件设施,并核查。 3、管理权限的设定 现场核实系统管理员的授权,进入系统后,需要有登录密码或更高级的身份识别方式。系统管理员输入正确的密码或其它识别方式后,能够顺利进入系统。 4、故障自诊断 开机进入系统后,现场核实系统有运行自检的程序,并显示自检结果,系统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5、报警装置 在空载的条件下,通过按急停或系统设计的报警信号现场验证起重机械的各种报警装置的动作。 系统的报警装置能向起重机械操作者和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发出清晰的声光报警信号。

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不但要报警,还应能根据设置要求对设备止停。 6、文字表达形式 现场目测系统显示的所有界面的文字表达形式为简体中文。 7、通信协议的开放性 (1)现场检查系统有对外开放的硬件接口,查阅相关说明书中通信协议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MODBUS、TCP/IP、串口等对外开放的协议; (2)现场验证系统通过以太网或USB接口能方便地将记录数据导出。 8、显示信息的清晰度 在司机座位上,斜视45°可清晰完整的观察到整个监控画面,包括视频系统的画面,画面上显示的信息不刺目、不干扰视线,清晰可辨。 9、系统信息采集源 对应GB/T 28264-2012中表1检查信息采集源。 10、监控参数验证 按照下述方法,对应GB/T 28264-2012中表2验证具体产品的参数。 (1)起重量 现场起升载荷,检查显示器上是否显示起重量,显示计量单位为“t”,并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起重力矩 现场起升载荷,并进行变幅运动,检查显示器上是否显示起重量和相应位置幅度,显示计量单位分别为“t”和“m”,均应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2 —

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一、内容 二、说明 1、设计文件 符合《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 28264-2012)的要求。

2、安全监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备 符合GB/T 28264-2012所要求的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控制输出单元、数据存储单元、信号显示单元、信息导出接口单元等硬件设施。 3、管理权限的设定 系统管理员的授权,进入系统后,需要有登录密码或更高级的身份识别方式。系统管理员输入正确的密码或其它识别方式后,能够顺利进入系统。 4、故障自诊断 开机进入系统后,系统有运行自检的程序,并显示自检结果,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5、报警装置 系统的报警装置能向起重机械操作者和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发 出清晰的声光报警信号。 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不但要报警,还能根据设置要求对设备止停。 6、文字表达形式 现场目测系统显示的所有界面的文字表达形式为简体中文。 7、通信协议的开放性 (1)系统有对外开放的硬件接口,通信协议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MODBUS、TCP/IP、串口等对外开放的协议; (2)系统通过以太网或USB接口能方便地将记录数据导出。 8、显示信息的清晰度 在司机座位上,斜视45°可清晰完整的观察到整个监控画面,包括视频系统的画面,画面上显示的信息不刺目、不干扰视线,清晰可辨。 9、系统信息采集源

对应GB/T 28264-2012中表1信息采集源。 10、监控参数 (1)起重量 起升载荷,显示器上显示起重量,显示计量单位为“t”,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起重力矩 起升载荷,并进行变幅运动,显示器上显示起重量和相应位置幅度,显示计量单位分别为“t”和“m”,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起升高度/下降深度 显示屏上,能实时显示所吊运的物体高度和下降深度。 (4) 运行行程 起重机械的起升高度、下降深度、小车运行、大车运行等运行行程可实时显示。 (5) 风速 系统实时显示风速值,记录当前风速值。在司机室和起重机周围能清晰的观察到声光报警信号,当报警动作后,起重机停止运行。 (6)回转角度 系统实时记录并显示起重机械的回转角度。 (7)幅度 现场进行变幅运动,显示器上显示相应位置幅度,显示计量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8)大车运行偏斜 大车运行偏斜达到设定值时,系统显示并能发出报警信号。 (9)水平度 系统中有实时显示整体水平度的数值并记录。 (10)同一或不同一轨道运行机构安全距离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版》使用指南

附件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使用指南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指导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班组和岗位人员使用《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文件附件,以下简称《手册》),自主开展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确定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较大危险因素。 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手册》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手册》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二、术语和定义

(一)较大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环节、部位和作业行为。 (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识别较大危险因素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三)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三、手册获取 企业登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入“监管四司”子站,查询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按本企业所属行业下载相应《手册》;也可以其他方式获取。 四、手册学习

企业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确定时间和方式,在班组中统一组织《手册》的学习,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讲解,并结合岗位员工的自主学习,达到以下要求: 1.确定《手册》与本班组岗位工作的适用性; 2.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册》中与本岗位的相关内容; 3.学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问题须通过讨论和咨询(由上级提供帮助)得到解决。 学习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完成上述要求为准。 五、手册使用 (一)现场对比。 企业统一部署,由班组安排具体时间,组织各岗位人员,持各自的《手册》,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班组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

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Fuhdasuyhgasdf 10工作面设计前专项辨识评估 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7年8月5日 会议地点:综合楼调度会议室 主持人:矿总工程师 参会人员:地测科科长通风技术科科长 安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 生产科科长防治水科科长 通风区队长职业病防治科 监控室主任掘进队技术员 综采队技术员调度安全指挥中心主任 风险辨识范围:02工作面 2017年8月5日,在公司综合楼调度会议室,张红兵矿总工程师组织通风技术科、安全科、生产科、机电科、地测科、调度安全指挥中心、综采队及掘进队等相关业务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经验判断法,针对W31002综采工作面回采设计,重点对该辨识范围内瓦斯、水、火、煤尘、顶板、运输系统、供电、通风、职业病等危险因素,开展专项辨识评估,具体内容如下: 一、风险辨识 1、顶板

(1)W31002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悬顶距离过大,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垮落; (2)W31002综采工作面三角区、两顺槽顶板维护作业时,容易造成片帮、冒顶; (3)W31002综采工作面回采梯次减撤架作业时,回风顺槽控顶距可能较大,容易冒顶; (4)W31002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存在褶曲,容易造成工作面冒落现象; (5)W31002综采工作面回采可能受DX20陷落柱的影响,易造成冒顶。 2、瓦斯 (1)W31002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可能造成瓦斯积聚; (2)W31002综采工作面推进至DX20陷落柱时,有毒有害气体涌出量增大; (3)W31002运输(回风)顺槽的高冒区可能造成瓦斯积聚; (4)光感式瓦斯检查仪、甲烷传感器和便携式瓦斯检查仪监测数据出现误差; (5)W31002运输顺槽挖设的水仓可能造成瓦斯积聚。 3、煤尘 (1)W31002综采面采煤机、前后溜、皮带运输各转载点未安装喷雾装置、未及时打开或损坏,造成煤尘飞扬; (2)W31002综采面推进至DX20陷落柱和过褶曲构造采用爆破作业时,可能造成煤尘积聚;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方法及要求

编号:AQ-JS-0422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 项目方法及要求 Projec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of safe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lifting machinery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 方法及要求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设计文件 检查起重机械设计文件中有关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内容是否符合《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28264-2012)的要求。 2、安全监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备 检查起重机械的出厂配套件清单中是否有GB/T28264-2012所要求的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控制输出单元、数据存储单元、信号显示单元、信息导出接口单元等硬件设施,并核查。 3、管理权限的设定 现场核实系统管理员的授权,进入系统后,需要有登录密码或更高级的身份识别方式。系统管理员输入正确的密码或其它识别方式后,能够顺利进入系统。

4、故障自诊断 开机进入系统后,现场核实系统有运行自检的程序,并显示自检结果,系统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5、报警装置 在空载的条件下,通过按急停或系统设计的报警信号现场验证起重机械的各种报警装置的动作。 系统的报警装置能向起重机械操作者和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发出清晰的声光报警信号。 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不但要报警,还应能根据设置要求对设备止停。 6、文字表达形式 现场目测系统显示的所有界面的文字表达形式为简体中文。 7、通信协议的开放性 (1)现场检查系统有对外开放的硬件接口,查阅相关说明书中通信协议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MODBUS、TCP/IP、串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新编版)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11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新 编版) 机械行业是一个行业类别众多、设备品种繁杂、工种以及涉及的加工技术关联到机械力、热力、电力、光、化学、粉尘、有毒成分等众多因素,危及操作者或有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下尝试列举机械行业部分分行业的危险源如下: 一、金属切削机床产生的危险源(车、铣、磨、刨、镗等): 1、直线运动的危险:由机械的往复或接近对人身造成伤害,如刨床、内外圆磨床的往复运动、铣床的升降运动等;旋转运动的危险:机械的旋转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如机床的主轴、卡盘、丝杆,磨削的砂轮,切削刃具---钻头、铣刀锯片等在旋转时伤人;

2、静止危险:人接触或与静止的设备产生相对运动,如被设备的尖锐部位或部件划伤、撞伤; 3、飞出物击伤:a,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具、工件、破碎的砂轮在高速旋转中飞出伤人;b,飞出的金属切屑:如连续的或破散飞出的切屑飞出伤人; 4、机械加工中的烫伤:高温金属切屑对人体的烫伤; 5、切屑对眼睛的伤害:切屑高速飞入眼中造成伤害; 6、机械加工中的电气伤害。 二、钣金机械产生的危险源(冲、剪、压设备): 1、冲、剪、压设备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运转失灵; 2、冲、剪、压设备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不合理; 3、冲压模具对操作者的伤害:模具开合时,未能防止操作者手或人体一部分进入模具之间,可能造成伤害; 4、冲压工件飞边对操作者的伤害:划伤; 5、剪板机及其他设备的传动带、飞轮等运动部件将人体或衣服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针对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乔子梁煤矿突出事故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安全室: 通风副总: 安全副总: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XXXX煤矿 2020年11月9日

针对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乔子梁煤矿瓦斯突出事故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2020年11月4日,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乔子梁煤矿一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突出事故,造成8人被困,目前已发现4名矿工遇难,仍有4人被困井下,事故救援正在紧张进行中。该矿为乡镇煤矿,低瓦斯矿井,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要求,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所在省份、所属集团煤矿发生较大事故后,开展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科室开展专项辨识,识别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并将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二、评估标准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19)、《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及相关标准为依据,进行本次评估自查。 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 事故发生后,由矿长组织,各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及相关部室人员参加,开展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的组成情况如下:

组长:矿长 副组长:党总支书记、总工(常务)、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 领导小组下设“一通三防”专项检查办公室 主任:通风副总 副主任:机电副总、生产技术副总、安全副总、地测副总 成员:通风防突办副主任、生产技术室副主任、安全室副主任、机电运输室副主任、地测室副主任、各区队队长、通风防突办成员。 领导组职责: 针对陕西铜川乔子梁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结合本矿实际情况,进行专项风险辨识,避免同类事故发生。针对引起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析和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煤矿相关信息 (一)煤矿基本信息 XXX煤矿总面积约XXkm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XX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XX万吨/年。现主要开采5#煤层。矿井为突出矿井,水文地质划分类型为复杂,5#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Ⅰ级,属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危险性。

关于印发《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质检特联〔2011〕137 号) 国质检特联〔2011〕137号 关于印发《大型起重机械 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140号)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制定了《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推动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工作,提高大型起重机械本质安全,预防和减少起重机械重特大事故发生,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用现代物联网信息管理技术,以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为主体,提高大型起重机械本质安全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以公路建设、铁路建设、电站建设、船舶修造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逐步在新制造和在用大型起重机械上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强化大型起重机械技术安全管理和控制,促进现场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大型起重机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工作机制 (一)发挥企业积极性。此项工作以大型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和生产单位为主体,首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试点,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作用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试点并推广。

机械行业重大危险源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的指导意见

机械行业重大危险源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的指导意见 为了加强机械行业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对47个机械企业重大危险源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指导机械行业企业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保障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和财产免受损失。 1机械行业重大危险源确定的依据及原则 1.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 1.1.1 依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数量确定重大危险源。 按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重大危险源。 1.1.2 依据风险的大小确定重大危险源 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术语和定义中,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即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即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导致的危险发生的易难程度)和后果(即危险发生所造成的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1.1.3 国家对严重后果的相关规定 ①关于特、重大隐患的规定。原劳动部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颁发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第2章第四条:特别重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事故隐患。 ②关于特别重大事故的规定。原劳动部(1990)9号“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有关条款解释”中,第四种情况,即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的事故。机械工业属“其他”和第五种情况,即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以上急性中毒事故。 ③依据火灾分级的规定确定重大危险源。1996年由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特大火灾事故:一次火灾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事故:一次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次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事故。 ④依据伤害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GB/T15236~94《职业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类》中规定: 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万~100万元。 特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⑤参考了其他行业规定。 1)道路交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 重大事故:一次死亡1~2人,财产损失3~6万元 特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 2)铁路行车事故:《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中规定 重大事故: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受伤5人以上。 3)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摘入: 2000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 1000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以上; 500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100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50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以上; 20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 20总吨以上重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 4)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分级《工程建设事故报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颁布)中规定: 一级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二级重大事故: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满300万元。 三级重大事故: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不满100万元。

机械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doc 40页)

河北省机械行业 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铸造工艺 (1) 二、锻压工艺 (4) 三、焊接工艺 (6) 四、机械加工工艺 (7) 五、热处理与电镀工艺 (12) 六、涂装工艺 (16) 七、电气设备 (21) 八、特种设备 (25) 九、公用辅助设备设施 (31) 十、建筑及消防 (34)

河北省机械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一、铸造工艺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 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依据 责任部门/ 责任人 (一)造型 1 高(低)压造型机冷却水管漏水、液压管 漏油,接触高温溶液而 引起爆炸。 其他爆炸C级/黄色 (1)应设置水冷却系统及液压系统检测和报警装 置。 (2)应设置防治水进人型腔的安全设施。 (3)设备维护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或设置 专人监护。 《铸造机械安全要 求》(GB20905)第 10.2条 2 高压造型机合型区防护罩强度不 够,开口处未与控制系 统耦合导致溶液飞溅 伤人。 机械伤害 灼烫 D级/蓝色 (1)应在合型区前设置移动式防护罩,其开口处应 通过两个机械限位开关与控制系统相耦合。 (2)防护罩应有一定强度,并能抵抗溶液飞溅。 《压铸单元安全技 术要求》(GB20906) 第5.2.2条 (二)熔化与浇注 1 冲天炉炉体炉体腐蚀严重,连接部 位不牢固及泄爆口损 坏,导致铁水泄漏和炉 体爆炸。 物体打击 灼烫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应经常定期检查炉底门两套机械闭锁装置是 否正常、闭锁是否牢固、炉底板是否有裂纹等。 (2)泄爆口应确保释放压力的速度能保证炉体结 构不受损,设置部位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冲天炉与冲天炉 加料机安全要求》 (GB21501)5.6.5/ 5.2.4条 2 电弧炉金属炉壳接地装置不良引起金 属炉壳带电,导致周边 操作者触电。 触电D级/蓝色 (1)应将金属炉壳和部件直接接地,或将部件与接 地的炉壳机座相连接;并安装过电压继电器,当炉 壳与大地之间出现危险电压时,能切断电弧炉供 电。 《电热装置的安全 第2部分:对电弧 炉装置的特殊要 求》(GB5959.2)第 1

专项风险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 4.1 一般要求 4.1.1 专项风险评估是在总体风险评估基础上,对达到高度风险及以上的路堑高边坡为评估单元,以施工作业活动为评估对象,根据其安全风险特点,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估测;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量化评估,划分风险等级,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专项风险评估可分为施工前专项评估和施工过程专项评估。专项风险评估结论可作为制定、完善高边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依据。 4.1.2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路堑高边坡,应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及以上的; (2)总体风险评估中单一指标影响过大的。 4.1.3 专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风险控制。具体流程如图4-1所示。 4.1.4 路堑高边坡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应完成施工前专项风险评估,形成专项风险评估报告。 4.1.5 路堑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之一的,应开展施工过程专项风险评估: (1)经论证出现了新的重大风险源; (2)风险源(致险因子)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现场揭露地质条件与事前判别的地质条件相差较大、主要施工工艺发生实质性改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重大险情等情况。施工过程风险评估报告以报表形式反映,报表中应包含评估指标前后变化对比、现阶段风险评估等级、风险源及防控措施等。 4.2 风险辨识 4.2.1 风险辨识步骤包括: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调查、

施工队伍素质和管理制度的调查、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类型分析。 4.2.2 专项风险评估需收集、整理的相关工程资料主要包括: (1)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资料; (2)工程区域内的环境条件,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埋藏物、管道、缆线、民防设施、铁路、公路、外电架空线路等可能造成风险事故的要素; (3)工程区域内地质、水文、气象等灾害事故资料; (4)同类工程事故资料; (5)其他与风险辨识对象相关的资料。 施工过程专项风险评估除以上资料外,还需收集:重要设计变更资料、施工记录文件、监控量测资料、质量检测报告。 4.2.3 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调查主要包括: (1)地质条件; (2)周边环境; (3)边坡变形破坏迹象和特征。 施工过程专项风险评估还需调查:补充地质勘察结果(如有)、现场开挖揭露地质情况的差异、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4.2.4 施工队伍素质和管理制度调查主要包括: (1)企业近十年业绩,同类工程经验和施工事故情况; (2)施工队伍素质,施工队伍的专业化作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3)管理制度,各种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2016年4月新法提示 Tips For New Legislations in Apr. 2016 解读《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nual of Guidance on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Major Hazardous Factors for the Machinery Industry https://www.doczj.com/doc/dc9403541.html, 写在前面: Kindly notice before https://www.doczj.com/doc/dc9403541.html,’ interpret ation 2015年9月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试行)》,明确了重点高危行业的重大隐患,并进行举例。除此之外,工贸行业企业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亦成为诱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根源,易燃易爆粉尘、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液氨等引发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On September 6, 2015,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promulgated the Catalogue for Gui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rious Hidden Risks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Enterprises (Trial), clearly stating the serious hidden risks for key industries with high risks and giving examples. In addition, major hazardous factors existing in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 are main causes inducing all kinds of accidents related to work safety, serious accidents and extraordinarily serious accidents happen occasionally because of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dusts, high-temperature molten metals, metallurgical coal gas and ammonia, etc. 2016年3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自2016年至2020年在工贸行业,主要是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6个行业企业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并颁布了相应的《ⅹⅹ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On March 29, 2016,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decided to carry out the action plan of identifying,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major hazardous factors and of improving the accident-prevention capability from 2016 to 2020 among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 mainly including the six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of metallurgy, nonferrous metal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machinery, light industry and textile, and promulgated corresponding Manual of Guidance on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Major Hazardous Factors for XX Industry. 由于“行动计划“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大,我们在此进行解读,以提示EHS管理人员,补足相应管理的缺失,确保企业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合规。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拜城县东兴泰煤矿 安全生产事故 风险评估和应急物资调查报告 东兴泰煤矿 2018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节物资调查围 (3) 第二节调查目的 (3) 第三节调查的依据 (3) 第四节调查工作程序 (6)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危险性等级评估 (6) 第一节矿井基本信息 (6) 第二节危险源单元及危险性等级划分 (7)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7) 第三章矿井应急资源调查 (13) 第一节人力保障资

源 (13) 第二节资金保障资源 (14) 第三节物资保障资源 (14) 第四节设施保障资源 (16) 第四章周边社会应急资源调查 (17) 第一节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17) 第二节可借调应急救援物资装备 (17) 第五章应急资源不足与差距分析 (17) 第六章应急资源调查主要结论 (18) 第七章完善应急资源的具体措施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物资调查围

围包括东兴泰煤矿矿井瓦斯、煤尘、火灾、水患、电气、机电、提升、运输、冒顶、地质灾害、易燃易爆、爆炸物品等各类生产过程突发事故引起的人身伤害及财产受到损失事故。 第二节调查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切实加强我矿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规矿井的应急响应程序,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的实施各项应急救援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矿井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东兴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物资调查报告》。 第三节调查的依据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及《中华人民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有关技术标准规为依据进行编制。 第四节调查工作程序 成立以矿长玉清为组长,总工程师艾合买提.尕衣提、常务副矿长晓红为副组长、安全副矿长中明,机电副矿长毅、通风副矿长谭金安、地测副总艾海提、通风副总倪健华、采掘副总武志勇、生产技术科晓红、机电(运)科贾波、安监科杜永江、通防科、调度室代志学及救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小组,根据编写的应急预案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的相关容以及实际的需求,对照本矿实际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方法及要求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方法及要求简易 版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项目 方法及要求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设计文件 检查起重机械设计文件中有关安全监控管 理系统的内容是否符合《起重机械安全监控 管理系统》(GB/T 28264-2012)的要求。 2、安全监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备 检查起重机械的出厂配套件清单中是否有 GB/T 28264-2012所要求的信号采集单元、信号 处理单元、控制输出单元、数据存储单元、信 号显示单元、信息导出接口单元等硬件设施, 并核查。 3、管理权限的设定

现场核实系统管理员的授权,进入系统后,需要有登录密码或更高级的身份识别方式。系统管理员输入正确的密码或其它识别方式后,能够顺利进入系统。 4、故障自诊断 开机进入系统后,现场核实系统有运行自检的程序,并显示自检结果,系统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5、报警装置 在空载的条件下,通过按急停或系统设计的报警信号现场验证起重机械的各种报警装置的动作。 系统的报警装置能向起重机械操作者和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发出清晰的声光报警信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