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97个-附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97个-附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97个-附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97个-附答案

《护理学基础》模拟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非无菌区

(2)弛热

(3)新鲜血

(4)自然环境

(5)咽拭子标本

(6)护理记录

(7)库存血

(8)临终

(9)安乐死

(10)灌肠法

(11)环境

(12)留置导尿术

(13)分级护理

(14)传播途径

(15)脉搏短绌

(16)手术清点记录

(17)肠胀气

(18)睡眠剥夺

(19)无尿

(20)清洁

(21)易感宿主

(22)血浆

(23)热量

(24)休息

(25)感染源

(26)导尿术

(27)社会环境

(28)呼吸困难

(29)溶血反应

(30)主动卧位

(31)疼痛

(32)成分输血

(33)全围关节运动

(34)睡眠

(35)等长运动

(36)医源性损害

(37)注射法

(38)少尿

(39)被动卧位

(40)肌注射法(41)压疮

(42)发绀

(43)濒死期

(44)源性医院感染

(45)稽留热

(46)尿失禁

(47)无菌区

(48)脑死亡

(49)皮注射法

(50)等运动

(51)无菌技术

(52)雾化吸入法

(53)生命体征(54)血型

(55)要素饮食(56)全血

(57)皮下注射法

(58)失眠

(59)便秘

(60)高血压

(61)灭菌

(62)医院感染

(63)多尿

(64)特级护理(65)输液泵

(66)隔离

(67)排便失禁(68)静脉输液

(69)舒适

(70)被迫卧位

(71)洗胃法

(72)生物学死亡期

(73)口服给药

(74)死亡

(75)继发效应(76)静脉输血

(77)睡眠性呼吸暂停

(78)氧气吸入疗法

(79)发热

(80)尿潴留

(81)治疗饮食

(82)吸痰法

(83)黄疸

(84)临终关怀

(85)基础生命支持

(86)试验饮食

(87)间歇热

(88)无菌物品

(89)危重患者

(90)低性缺氧

(91)腹泻

(92)外源性医院感染

(93)鼻饲法

(94)间歇脉

(95)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

(96)粪便嵌塞

(97)消毒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弛热:体温在39℃以上,24h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肠胀气:指胃肠道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20)清洁:指应用洗、刷、擦等方式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

(21)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群。

(22)血浆: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

(23)热量: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称热能。

(24)休息:是指一段时间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各部分放松,没有紧、焦虑,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

(25)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能生存、繁殖及并能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

(26)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27)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相互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

(28)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加呼吸运动,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也有改变。

(29)溶血反应: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是输血最严重的反应。

(30)主动卧位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并可自由变换卧位。

(31)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适的感觉,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系列感觉反应,也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

(32)成分输血:是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

(33)全围关节运动:又称关节活动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34)睡眠:睡眠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它是由不同时相组成的,对周围环境可相对地不作出反应。

(35)等长运动:等长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因为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静力练习。

(36)医源性损害:指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或操作上的不当、失误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

(37)注射法: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经皮、皮下、肌、静脉途径注入体的方法。

(38)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少尿。

(39)被动卧位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无力变换而需由他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40)肌注射法: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41)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障碍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及软组织受压,故也称为压力性溃疡。

(42)发绀是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常见于缺氧和亚硝酸盐中毒。

(43)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此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减弱或迟钝,肌力减退或消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潮式呼吸及间断呼吸。此期生命处于可逆阶段,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

(44)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遭受其本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45)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围不超过1℃。

(46)尿失禁:尿液不受意识控制而自行排出

(47)无菌区: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8)脑死亡:是指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49)皮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0)等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等运动又称动力运动。

(5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

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52)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的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

(53)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统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在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身心健康的基本指标。

(54)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5)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包含游离氨基酸、单糖、主要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56)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

(57)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58)失眠: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59)便秘:排便次数减少,7天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60)高血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压≥90mmHg,称为高血压。

(61)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62)医院感染:指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各种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63)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 ml为多尿。

(64)特级护理:凡各种复杂的大手术、严重外伤、脑外伤、病危等患者,应设专人负责24h护理,称特级护理。

(65)输液泵:是电子输液控制装置,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66)隔离: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

(67)排便失禁:提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68)静脉输液法: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称为静脉输液法。

(69)舒适:是个体身心处于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主观感觉。

(70)被迫卧位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71)洗胃法:是将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反复注入和吸出溶液,以排除胃毒物或潴留食物的胃灌洗方法。

(72)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期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的新代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随着此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体现象。

(73)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既方便又经济且较安全,药物经口服后,通过胃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局部或全身

的治疗作用。

(74)死亡: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是机体完整性的破坏和新代的永久停止。

(75)继发效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短暂的相反作用。

(76)静脉输血:是将血液或血制品通过静脉输入人体的方法。

(77)睡眠性呼吸暂停: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78)氧气吸入疗法:是指供给患者氧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改善缺氧状态,促进代,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79)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围,又称体温过高。

(80)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而不能自主排出。

(81)治疗饮食:是指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量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辅助治疗或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82)吸痰法:是指用吸痰管经口、鼻、气管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肺不、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83)黄疸是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由于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见于胆道疾病、肝功能障碍和大量溶血。

(84)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针对各种疾病末期、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全

面的医疗与护理照顾,其宗旨是满足临终患者身心的需要,使其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

(85)基础生命支持:又称现场急救,是心肺复中的初始急救技术,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

(86)试验饮食:亦称诊断饮食,即在特定的时间,通过对饮食容的特殊调整,达到协助诊断疾病和提高试验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类饮食。

(87)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88)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89)危重患者:指病情严重,通常患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需严密连续观察病情,做出疾病发展的分析判断的患者。

(90)低性缺氧: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肺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静脉血短路流入动脉而引起的缺氧。

(91)腹泻:指任何因素引起肠蠕动增快,使食物通过胃肠道过于迅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或呈水样便。

(92)外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93)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从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94)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

(95)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是从周围静脉导入且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嚣管技术。

(96)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坚硬不能排出。

(97)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除芽胞以外的病原微生物。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1946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护理学基础填空名词解释

A卷: 1.磺胺药服后宜________,防止_______。 2.禁用鼻饲法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液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时,安置病人体位为________和_______。 4.常用给药途径除动、静脉给药按吸收速度由快至慢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1.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________。 2.臀大肌注射“十”字法定位是从顶点向左或右引一水平线,然后从_______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选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_______。 3.测量血压要做到四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客观反应患者意识状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项目。 5.禁用高锰酸钾洗胃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题: 6.抢救室内“五定”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A卷 B卷 无菌技术灌肠法继发效应大量输血压疮医院内感染 呼吸困难灭菌 导尿术体温过高

答案 A卷: 1.多饮水、堵塞肾小管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梗阻 3.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4.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5.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B卷 1.盐酸肾上腺素 2.臀裂、髂棘最高点、外上、内角 3.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 4.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5.1605、1059、4049(果乐) 备选题: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A卷 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 2.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3.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比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4.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技术。 5.灌肠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的方法 B卷 1.继发效应:是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2.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全册完整版)复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全 一) 一、护理程序 1.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2.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了解患者的隐私,为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掬 B.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C.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D.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力 法提供依据 E.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3.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丕查 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Ⅱ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州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蠢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避及对病情的了解4.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l~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5.护士获取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朋友提供 6.面对老隼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入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7.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 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 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8.患者,女性,68岁,因病情危重入住ICU。 第2天病情平稳后,对护士说:“我想见孩子,老伴,心里憋得慌。”该患者存在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生理需要 9.患者,男性,41岁,颅脑外伤。主诉:剧烈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查体:呼吸10次/分,心搏有力、50次/分,血压160/120mmHg。护士收集资料后为其制订护理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潜在并发症:脑疝 C.潜在并发症:呼吸性碱中毒 D.有感染的危险 E.睡眠形态改变 10.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完整版)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一般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18—22oC。(√) 2,大单的长度是2.5米,宽度是1.7米,用棉布制作。(×) 3.平车运送病人时,病人的头部应位于高处一端。(√) 4. 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0.5。(×) 5.最常见的机械损伤为跌倒(√) 6.沐浴最佳时间为餐后1小时(√) 7.昏迷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8.温水擦浴的水温是32-36度(×) 9.酒精擦浴后测量体温应间隔15分钟。(×) 10.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 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 二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于:D A.1854年 B.1856年 C.1858年 D.1860年 E.1862年 2.不符合铺床节力原则的是 :D A.将用物备齐 B.按使用顺序放置物品 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沿 D.先铺远侧,后铺近侧 E.下肢前后分开,降低重心 3.腰椎骨折病人需用何种方法搬运:D A.一人法 B.二人法 C.三人法 D.四人 法 E.挪动法 4.下列哪项为不舒适的最严重的形式:C A.烦躁不安 B.紧张 C.疼痛 D.不能入 睡 E.身体无力 5.腰穿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的目的:B A.预防脑压升高 B.预防脑压降低 C.预防脑缺血 D.预防脑部感染

E.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6.产妇胎膜早破时,采取头低足高位目的是防止:A A.脐带脱出 B.减少局部缺血 C.羊水流出 D 感 染 E.有利于引产 7.浸泡无菌持物镊的消毒液应达到镊子的: C A.1/2处 B.1/3处 C.2/3处 D.3/4 处 E.1/4处 8. 遇有真菌感染的病人,口腔护理应用的漱口液是:E A.1%~3%过氧化氢 B.2%~3%硼酸 C.09%氯化钠 D.01%醋酸 E.1%~4%碳酸氢钠 9.软组织损伤48h内应采用的处理方法为:B A.热疗法 B.冷疗 法 C.冷、热疗法交替使用 D.先用冷疗法再用热疗法 E.先用热疗法再用冷疗法 10.温水擦浴的水温是:B A.30-32度 B.32-34度 C.34-36度 D.36-38 度 E.38-40度 11.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引起佝偻病:B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E.维生素C 12.管喂饮食时,胃管插入深度为:C A.30—35cm B.35— 40cm C.45—50cm D.50—55cm E.55—60cm 13.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B A.1g B.2g C.3g D.4g E.5g 14.尿潴留病人首次导尿时,放出尿量不应超过:C A.500ml B.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15.盆腔手术前导尿的目的是:C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灭菌法: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胸以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办法。 斯伯尔丁分类法: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病人使用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皮肤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黏膜消毒:指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清洁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两通道: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保护性隔离:是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入院护理:是指病人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的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入院程序:是指门诊或急诊病人根据医生签发的住院证,自办理入院手续至进入病区的过程。 卧位:即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舒适卧位:是指病人卧床时,身体各部位与其四周环境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主动卧位:即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 被动卧位:即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即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出院护理:病人经过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痊愈需出院或需转院(科),或不愿接受医生的建议而自动离院时,

名词解释基础护理

名词解释: 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体位.称为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为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楚,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为被迫卧位.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称为灭菌.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称为无菌技术. 隔离:是将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分别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接触,称为隔离.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称给压疮. 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转台,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称为舒适.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潜在的组织损伤,称为疼痛.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在1℃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称为弛张热.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被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称为稽留热.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称为间歇热.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称为不规则发热.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奸邪,称为间歇脉. 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律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周期可长达30S至2MIN,其表现为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约 5-3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是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高度缺氧的表现,称为潮式呼吸. 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治疗饮食:是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适当调整总热量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辅助治疗或治疗目的,称为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饮食内容的特殊调整,达到协助疾病诊断和保证检查结果正确的饮食称为试验饮食.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溶血反应.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 意改变卧床 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苦或因治疗需 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 和减少微生物 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 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 微生物以及细 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 菌物品、无 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隔离(※):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 群接触 12.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 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 应用主动或被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 教学目的:能正确说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能正确描述良好的医院环境所具备的特点 能正确解释环境的含义 能正确理解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自然气候的影响: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环 境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可能。 2、地形地质的影响:如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 病等都与当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3、环境污染的影响:(1)空气污染、(2)水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辐射 大气污染: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是危害最大 大气中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化物、氯气、臭氧等),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由于不能为人体器官所察觉,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水污染:引起急性中毒、致癌至畸致突变、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5月21日世界无烟日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南丁格尔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 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 第二节医院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1)医学专业化、2)安全舒适性、3)管理统一性 医院环境的分类(※) (1)物理环境 (2)社会环境 ?医疗服务环境:指以医疗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 属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抽象的,无形的。 ?医院管理环境:属软环境。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一)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 (1)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 (2)温度: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 (3)湿度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1、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 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4、安适(wellness)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胡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即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精神安适。 5、疾病是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疾病(现代疾病观认为的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6、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7、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 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9、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或疾病预防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0、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1、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 1、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5分)一般所指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0.5分) 2、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1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任高于正常水平(1分)。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胧性疾病等。(1分)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这样一侧臀部被划分为4个象限(1分),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1分) 5、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1分),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1分)。 6、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张碍。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1分)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后又很快入睡。(1分) 7、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1分)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分)。 8、隔离:是将传染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9、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0、无菌技术:是指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征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 12、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 13、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为等长练习。 14、内源性感染:各种病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 的医院感染。

2020年护理学基础题库名称解释全套参考题库及答案(精品)

2020年护理学基础题库名称解释全套参考题库 及答案(精品)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2、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是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综合性 应用科学。 第二章护士的素质及其行为规范 一、名词解释题 1、nursing:这一词来自拉丁语,其原意为抚育、保护、照顾。 2、素质:原本是心理学上一个专门术语,是指人的一种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素质广义的解释分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先天的 自然性的一面,是指人在某些方面的与生俱来的特点和原有基 础,即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功能上 的一系列特点而言;后天的社会性的一面是主要的,是指通过 不断的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磨练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 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 3、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必须谨 慎不苟,为重要的道德修养之一。 4、体态语言:指人类运用自己身体的姿势、形态、手势、面 部表情和眼睛运动等表达意思、交流感情,如稳重、端庄、立、

坐、行等。 第三章护理理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压力:是个体对任何需求作出菲特异性反应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 2、适应:是生物促使自己能更适合生存的一个过程,是应付行为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3、代偿性适应:指当外界对人体的需求增加或改变时,在人体内所作的反应。 4、感觉适应:即人体对固定情况的连续刺激引起的感觉适应。 5、社会适应:指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社会习惯,应对家庭与各种团体的压力。 6、文化适应:指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符合文化的观念、理想、传统和各项规定。 7、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人类为了生存、生长和发展,必须满足其基本需要,当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他即处于平稳状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归纳为5个层次,即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8、个案护理:由一名护士专门护理一个病人,实施专人负责的个体化护理。适用于危重病人或临床教学的需要。 9、环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外环境),也包括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环境(内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