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鹦鹉鱼头洞病怎么办

鹦鹉鱼头洞病怎么办

鹦鹉鱼头洞病怎么办
鹦鹉鱼头洞病怎么办

鹦鹉鱼头洞病怎么办

鹦鹉鱼头洞病的出现影响着鱼儿的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大家的观赏,若想让自己的鱼恢复正常,那么就要全面的了解鹦鹉鱼头洞问题。

鹦鹉鱼头洞病是什么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治疗,又该如何预感这种问题呢?先说鹦鹉鱼头洞病形成的原因有二:其一,头洞病是一种非生物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是一种很常见并且死亡率较高,如果受到细菌二次感染救活的几率非常低。

鹦鹉鱼头洞病又被称为头部穿孔病,它是由于当鱼饵料中部分地或完全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或由于鱼受鞭毛虫类感染而导致食物运行到肠内时,这些营养素被寄生虫所吸收。同时由于大量的鞭毛虫类的感染而减弱寄主肠内粘膜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造成了头洞病。

其二,鹦鹉鱼头洞是由于水质差引起的,若头洞病的症状:起初为小孔,大都分布在头部,后小孔慢慢变大,并流出白色脓状物,此病会传染,但病鱼仍可生活数月。

那么造成鹦鹉鱼头洞病的原因就是水质不好引发元寄生虫造成的。元生虫是寄生在罗汉鱼体内的虫子,在健康鱼的肠道内多少也会有此类寄生虫的所在,当鹦鹉鱼遇到水质不良、营养不良或精神紧迫时潜藏在罗汉鱼身体内部的六鞭毛虫就会引发此病。

鹦鹉鱼头洞病的症状

1、营养不良造成的头洞症状:当鱼体内缺乏钙、磷和维生素

D等必需营养素中的任一种时,其皮下组织就会开始成块状的分解,尤其是在头部的软骨组织。起初这些病变并不易察觉,因发病部位的表皮依然完好,直到各个病块被撕裂,白色的软骨组织被分解而成的物质开始渗漏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分泌物会穿透周围的组织,最后流到伤口外面来。从鱼的外表可发现在头部及眼睛周围出现1~3毫米的蛀洞,看起来就像—条条小白虫由皮肤内钻出来—样。至于大—点的洞,像几毫米直径宽的塞子被顶出来一样,洞孔随时间而扩大。

2、水质差造成的头洞症状:发生此病鹦鹉鱼会伴有抖动身体、不安、食欲減退的症状。从刚开始突起的小白点,接着会有个突起的部分,然后突起部分破裂,流出大量的脓,烂肉露出来,严重时会伴随着流血,而且头洞会随着时间腐烂的范围慢慢变大。

鹦鹉鱼头洞病的治疗

准备工作:

1、药浴盆+热水盆

2、黄粉

3、棉签

4、红霉素软管

5、镊子

6、挖耳勺

注:工具使用前用酒精或火机消毒

鹦鹉鱼头洞病的预防

注意水质,换水的时候一定要困水,并且换水水温要比原缸水高出一度。

在食物中有规律地添加足够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穿孔即可愈合。同时在水中添加碳酸钙和硫化镁,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及预防患穿孔病。

其实只要管理好水质,就能避免鹦鹉鱼头洞的出现,不是有这么一句话说的好么,养水出好鱼!

鱼病及常用药物的防治

鱼病及常用药物的防治 鱼病 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鳃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

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棉口病 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鳞立病 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一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水霉病 本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教育学生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饭后漱口;交替选用各种牙膏刷牙;合理饮食,少吃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每学年定期发放保健牙刷,利用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怎样保护牙齿。 6、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不喝生水。 7、中暑的处理

鹦鹉鱼凸眼病治疗

鹦鹉鱼凸眼病治疗 鹦鹉鱼凸眼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听过这种病,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的鱼是否得的就是此病。 其实鹦鹉鱼凸眼病有这些症状:大家会发现鹦鹉鱼眼睛突出,好像金鱼的眼睛,而且眼眶边缘成白色。有的是双眼都突出,有的则是单眼。突眼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有时候一夜之间就会肿很大。而且还会出现不吃食、活动缓慢的情况。 造成鹦鹉鱼凸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问题,有些鱼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给自己的爱鱼按时换水,或是鱼缸过滤不给力,从而造成水质老化引发细菌感染。还有另一个原因是,鱼友不能按时清理缸里的垃圾残渣,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鹦鹉鱼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各种疾病。 知道病因和症状,就应该进行鹦鹉鱼凸眼病的治疗了。治疗鱼类疾病最先要的就是老三样,这是老方法了,换水去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的水,下半包大盐,温度生至30度,大氧伺候。这是病情比较轻微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如果病情严重,那么就应该下药了,下黄粉5克左右,能有效治疗鹦鹉鱼凸眼病的问题。前三天不要换水,第四天后来时换水病重复上面步骤,在六七天后就能痊愈。 有些鱼友的鹦鹉鱼凸眼病,严重到眼圈处也开始腐烂的情况了,治疗方法:每天往缸里放2粒氟哌酸。放药的时候,把过滤

材料中的活性碳取出,晚上再用事先化开的1粒浮氟哌酸涂在眼。30秒后把鱼再放回水里。使用此法痊愈时间为十几天。 面对鹦鹉鱼凸眼病的问题,还有人使用这种纯物理治疗方法,六十的缸换水一半,在缸里下粗盐两大碗,将浴缸温度调高至32度,关灯静养,至第二天晚继续换水三分之一,再加盐一碗,温度调高到33度,静养,至第三天晚继续换水三分之一强,加盐一碗,温度调高至34度,静养,严重者,每天两次将病鱼捞起用链霉素眼药水滴眼,效果明显。此种方法的痊愈时间为7天。 以上的几种鹦鹉鱼凸眼病治疗方法,大家可以依情况选择,有这么一句话说的好,治不如防,为了鱼儿的健康,建议大家调理并保持好水质。

鹦鹉和什么鱼混养好

第一篇:《鱼友养鹦鹉鱼的一些经验总结》 鱼友养鹦鹉鱼的一些经验总结 几个注意事项 养心不是指养的鹦鹉,是指养鱼的自己。养鱼必须养心!为什么呢,新手养鱼很兴奋,但也很急躁,巴不得马上看到红鹦鹉令满堂生辉。一日多看几次,多喂几次新请没多久的鱼儿,在缸前晃来晃去。但没多长时间就开始着急了,起黑纱了,白了,胆小不吃食了之类的问题都出来了,更加剧了急躁的心情。一会儿担心这个摆弄一番,一会儿觉得放点什么优化一下环境,所以反而养不好了。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心情要放松,只要温度、氧气充足,新请的鹦鹉鱼慢慢就会熟悉环境,就会好起来的。俺曾经请过几条小鹦鹉,其中有一条刚来没几天就敢和缸霸争夺地盘(本人曾经发过帖子描述),一条则不然,躲在抽水泵后面不敢出来,还起黑纱,整整一个多月才适应了环境。等到适应了以后,身子比一起来的另外几条小了一圈,但很厉害,俺新请的红眼招财被打得遍体鳞伤主要就是它干的!所以养鱼不能着急,要养心。首先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鱼儿也才能不受惊扰放松不紧张。 养水养水是曾经折磨俺不短时间的一件事情。总想让自己的水清澈透亮,所

以用不少时间关注。看到别人用这用那高级玩意儿很羡慕。但养到现在,俺很少关注水的问题了。说来也许您不相信,俺的成品缸上滤就是4个格,每个格最下层是生化棉一张,上面有一层厚的过滤棉,然后上面再有一层薄的过滤棉,就是这样。大概一到两个星期换水,要看水的颜色和鱼的反应来定,鹦鹉鱼不舒服的表现不一定是颜色的变淡,有时候看鱼会集体发呆,不爱动了。夏天的时候因为有事情曾经超过1个月换水,结果一条鹦鹉得了急病差点归西(俺也发过帖子描述),所以鹦鹉的水还是要定期换,老水和新水搭配一个大致的比例,俺的把握是水微黄的时候换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过滤棉也要洗或者换掉,但生化棉隔一个来月洗一半,另外一半下个月洗。一段时间后水泵和管子要清洁,尤其是塑料管,那里面的脏东西才可怕。酸性水是鹦鹉舒适环境保持红色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条件加一点黑水,淡茶色就好,很有效!别加多了成酱油水了。时间长了,不加也无所谓了,鹦鹉鱼挺皮实的。环境新来的鱼尽量不要频繁的打扰,不要担心饿着它们,刚到家的鱼让它们安静地熟悉环境,慢慢把紧张情绪放松,这很重要,不然黑纱就很快起来了。即使是已经熟悉环境的老鱼,也不可大动静的折腾。俺曾经换水用大桶来回抽水加水,结果造成一群血鹦鹉几乎全体成了雪鹦鹉,要是真的雪鹦鹉也好了,可那是白青皮,青皮鱼在日光灯下看都瘆人!(俺也在CN发过这个帖子)后来吸取教训,用长管子接到卫生间虹吸抽水,然后再从卫生间热水器往回送水,整个事情完成,鹦鹉鱼没什么惊吓甚至还围在管子周围“三温暖”,新水的水 温一定要高于原来的水温。每次换水之后都会喂一次食,这样鹦鹉一点都不紧张了。现在俺每次换水后鹦鹉基本还是那样甚至有时感觉还红一些。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一、出血性水肿病 1、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防治方法:①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重池与原池用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0.2公斤/亩·米,每天1次,连续3天。②在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 1、症状: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粘液,血脓充塞肠管。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2、流行情况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3、治疗方法: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然后全池遍洒,用量为0.7公斤/亩·米。②优氯净(含有效氯56%)全池遍洒,用量为 0.35公斤/亩·米。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用量为1.35公斤/亩·米。 三、车轮虫 1、症状: 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防治: 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4~0.5克全池泼洒或用车轮必杀、杀虫克星等全池泼洒。 四、“一点红”病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鱼被大量小 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 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 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2:

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 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 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 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本病春末 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 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 1.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2.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3.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当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4.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所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5.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6.脊柱弯曲异常 脊柱弯曲异常是学生中容易发生的姿势缺陷,主要原因是因年龄小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坐姿不准确、缺乏体育活动,营养不良和疾病导致的。 二、传染疾病的预防方法 1.近视防治方法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要”。 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一拳一尺一寸),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不要近距离看书、写字。 药物治疗和配戴眼镜。 2.龋齿防治方法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地图鱼的饲养方法

地图鱼饲养方法 地图鱼学名为Astronotus ocellatus,俗称尾星鱼、猪仔鱼,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星丽鱼属,原产地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圭亚那境内。 该鱼体型宽大,属一种大型鱼,体长可达35cm,形态很别致,体色斑块艳丽,令人赏心悦目,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其肉味香、鲜美,无肌间小刺,又具很高的食用价值。地图鱼是一种集观赏和食用为一体的淡水鱼类。由于不断地人工繁殖、培育筛选,现有许多变种如红花地图鱼、白地图鱼等。 一、形态特征 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头大,嘴大,各鳍条宽大。背鳍基部很长,自胸鳍对应部位的背部起直抵尾柄,前半部鳍条由较短的锯齿状硬棘组成,后半部是较长的软鳍条组成。腹鳍胸位,鳍端尖条形。臀鳍与背鳍对称,鳍末端雄性较尖长,雌性略圆。尾鳍扇形。 体色基调乌黑或黑褐色,体侧散布着不规则的橙红色斑块,间镶红色条纹,成地图状而得名。尾鳍基部上方有圆形黑斑,其外圈有橙红色环,游动时闪闪发光,似夏夜星星而得名尾星鱼。地图鱼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 二、生活习性 地图鱼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摄饵较凶猛,喜食动物性活饵料如小鱼虾、水蚯蚓等。地图鱼虽然体态粗笨,但捕食反应敏捷、准确,当饱食后它便懒洋洋地侧卧打盹如猪。其食量惊人,生长快速,只要投饵充足,水质条件好,放养5 cm 鱼种,养殖10个月就可达25cm以上。成熟的鱼,尾柄部出现有橙红色环的大黑斑点,形状如眼睛,可作保护色及诱敌色,使其它鱼分不清前后而不能逃走。其生命在观赏鱼中算较长,可存活10年以上。同时也是观赏鱼中最有感情的鱼,喜欢与人亲近,它甚至可以认出长期饲养它的主人,能跃出水面接收主人手中的饵料。地图鱼还经常打斗,张开大嘴,鼓起两鳃,振颤着背鳍、臀鳍和尾鳍,快速扇动胸鳍进攻对方,有时会弄得遍体鳞伤。

黄颡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黄颡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出血性水肿病 1、发病原因: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无食,胃苍白,肠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该病在苗种及成鱼饲养阶段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4、治疗方法:捞出病情严重的鱼,换掉半池水,然后用0.3 mg/L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续3天。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 – 3 g,每天投喂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要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 1、病原体:肠型点状气单胞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能吃食。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黏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壁只有淡黄色黏液,脓血充塞肠管。严重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上皮细胞的顶端及纹状缘受损,黏膜褶顶部的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充血,黏膜褶底部的上皮细胞结构清晰可辨,杯状细胞显著增加,肠腔中有大量黏液和渗出的纤维素样物质。疾病后期肠上皮细胞坏死解体,在肠腔中可看到大量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小片的肠上皮以及少量红细胞,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充血,炎症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肿胀,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 3、流行情况及危害: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

观赏鱼内外寄生虫以及感染类疾病的简介和治疗方法

外寄 锚头蚤病 【虫体】长约1㎝丨白线头状,有的长有絮状青苔丨虫体后端有一对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部位】鱼各部位 【症状】有可见虫体(或一对卵囊),鱼焦急不安,减食,消瘦 【治疗】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后镊子拔出丨水族箱处理剂丨敌百虫 黑斑病 【部位】身、鳍多见,眼、嘴偶发 【症状】2㎜宽黑色或褐色小斑点(或斑带) 【预防】远离水鸟、确保没有被寄生的螺出现 【治疗】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 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症状】鱼无精打彩、游动不正常;消瘦,眼睛凹陷,鳃发白 【治疗】暂无法治疗丨应远离水蛭,已感染的鱼给其痛快 斜管虫 【症状】 ●鱼在硬物上摩擦,鳍合拢 ●皮肤上覆盖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 ●鳃受侵害时,呼吸频率显著加快 ●感染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直至脱落 【治疗】 (1)鱼缸——清空鱼,水30℃,5天寄生虫全灭,消毒 (2)淡水鱼 ●比较强壮的鱼,用3%的盐水浸泡,让鱼呆在里面直到它们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它们放回到它们 自己的水族箱里 ●刺激性小的-- 1%的盐水泡10-15分钟,然后把鱼放回干净的水里 (3)热带鱼——水28-30℃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 口丝虫(鱼波豆虫) 【症状】 ●鳃和体表附有一层乳白色的黏液,呈云雾状;鳃丝淡红色 ●在硬物上擦拭;皮肤发炎,无光泽;大多数受侵害的区域变红 ●呼吸困难、鳍折起来、游动无力;逐渐消瘦 【治疗】 ●水温30℃,保持几个小时(如果鱼的鳃膜受严重的感染则不适用) ●3%的盐水中浸泡,直到鱼蜷缩起来(然后迅速放回到它们自已的水族箱里) ●1%的盐水洗浴20分钟/ 新型抗寄生虫制剂 隐核虫—海水白点病

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方案

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方案 根据《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年度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计划如下: 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加强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制定有保护视力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1.加强健康教育,将近视的原因、危害、预防和矫治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各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2.按照学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保护视力的有关内容及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作为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3.教师要懂得有关防治近视眼的知识,熟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人人担负起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的责任。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矫治学生近视眼的工作。 1.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定期检查学生的视力,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认真做好患病率、发病率等各类情况的统计分析。 3.敦促近视学生进行配镜等科学的矫治,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控制视力下降。 三、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条件。

1.按照国家制定的学校卫生标准要求,努力改善校舍环境及教室的采光照明条件,定期粉刷教室和黑板。 2.逐步配齐和调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课桌椅。 3.新建学校的校舍和教室的采光照明,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学校卫生标准。 学生沙眼防治工作方案 一、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沙眼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二、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患病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二)措施 1.健康教育: 开展对学生、家长有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倡一人一巾,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 2.改善卫生条件: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

如果养鹦鹉鱼水族箱下面能放水草泥吗范文

篇一:《鹦鹉鱼养殖经验》 血红鹦鹉 又名血鹦鹉,是红魔鬼的变异种,属慈鯛科,体长10-12cm,椭圆形,体形似金鱼。头部鲜红色,头顶有少许肉瘤,体色粉红色或血红色,体态丰满,满身透着红宝石般的光泽。饲养水温22-26°C,喜弱酸性的软水。饵料有鱼虫、水蚯蚓、黄粉虫等。亲鱼性成熟年龄6-8 个月,雄鱼体色血红,雌鱼体色较淡。花盆卵生,雌鱼每次产卵300-500粒。 原产地 原产台湾,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成。鹦鹉鱼的来历原来是商业机密。据说是台湾的蔡建发偶然将红魔鬼和紫红火口杂交得到。但由于鹦鹉鱼是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种,所以雄性血鹦鹉是不具备生殖能力的。鱼卵的染色体也就无法整齐配对,所以胚胎不能发育成为仔鱼。用雄性的火口、红魔鬼为鹦鹉卵受精,理论上是应该可以的。有些雌鹦鹉还能和罗汉杂交。鹦鹉鱼在仔鱼时期并不具有成年鹦鹉的形态,三周后仔鱼的外型才会逐渐变化头部隆起,身体变圆,体色也由黑变灰再慢慢变红。寿命可达4?5年,但3令以后的鹦鹉鱼生理机能就会出现衰老症状,失去观赏和商品价值。 血鹦鹉养殖入门基础 特征体长10~12厘米。体宽厚,体呈椭圆形。幼鱼期体色灰白,成年鱼体体态臃肿,粉红或血红色。 饲养特点性情温和,可与其他品种混养。饲养水温22~28°C,需弱酸性软水,喜淸澈水质。爱食小型活食,也可食人工合成饲料。活动于中下层水域。血鹦鹉强健状硕,几乎什么都吃,象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等。它就象一个垃圾桶一样,什么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而且总是整天的吃个不停。加上它们对水质的适应力极强从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都可良好的存活。所以要养活它们很容易。 由于血鹦鹉是两种不同物种杂交所产生的新物种,所以它们自身是无法繁殖后代的,大家就不要枉费心机了,要得到血鹦鹉只能买进红魔鬼和紫红火口来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来确左两个物种是否为亲缘的种与亚种的关系。由于这样的特性,血鹦鹉也表现岀极强的不确左性和多样性,于是就出现了血鹦鹉、紫鹦鹉、金刚鹦鹉、罗汉鹦鹉、红白鹦鹉、斑马鹦鹉、花鹦鹉等等好多种品种。血鹦鹉的饲养管理众所周知的“I血鹦鹉”是由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杂交所获得的"新品种",承袭了来自两种鱼类所特有的生理习性。在饲养管理方而除了和一般的中南美慈鯛科鱼类应该注意的事项相当之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专属于它的特点。在讨论饲冇管理方法之前,先来讨论一下血鹦鹉的“种类”。前面的文章中稍微提及在人为刻意的“雕琢”之下,不同的体色和体型的血鹦鹉也因而生。例如在幼鱼时期剪去尾部成为“一颗心”的无尾血鹦鹉:剪去部分鱼鳍的“独角”血鹦鹉:注射色素的“紫鹦鹉”,都是典型的例子。当然,经过选种和冇种的培养, 体型特大的“金刚鹦鹉”也是一个重要的“品种”。早期,血鹦鹉的数量较少,售价偏髙(十公分体长的血鹦鹉曾有新台币15000左

鱼病防治中的中草药处方

治鱼病中药处方 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3g煎汁,取液全池均匀泼洒。也可将采集的新鲜五 倍子叶以堆肥形式堆放在池塘一角,每667平方米用鲜叶15~20kg,10~12天后搅动池水1次,以后每月搅动1次,对防治草鱼赤皮、肠炎、烂鳃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2、烟叶、茎: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面积667平方米,水深1m的池塘用烟茎2~3kg 或烟叶0.5kg煎汁,与发酵的兔粪10~15kg拌匀后撒施。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草药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作为“绿色渔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鱼类病虫害防治中。现将部分中草药性能和用药验方收集至此,以供大家参考。 一、水产业常用中草药: 1、铁苋菜:又名马菜、血见愁、蚌壳草、人苋。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坡、原野较阴湿的地方。夏季采集全草可入药,味辛、苦、无毒;具有止血止痢、抗菌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2、大黄:又名锦纹、将军、马蹄黄、黄良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根茎入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主要用于防治肠炎、烂鳃、白头白嘴等细菌性疾病。外用时先用氨水浸泡能提高药效;与硫酸铜合用,具协同作用,两种药物均可减量。注意不能与生石灰等碱性药物合用,避免大黄降效。 3、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具抑菌、消炎、解毒功效。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等疾病。 4、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5、苦楝:又名楝树。落叶乔木,生于山野、路边。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味苦、微寒,微毒;含生物碱、萘酚等物质,有杀虫、杀菌作用。多用于防治寄生虫类疾病。 6、五倍子:又名百药煎、百虫仓。为五倍子的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叶上而形成的干燥虫瘿。以叶上虫瘿入药,其杀菌能力强。用于防治白头白嘴、

学校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学校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一、学生贫血的防治计划与措施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2、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各地区应首先查清造成本地区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如重视学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5)监测 每年一次对学生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掌握学生贫血发病率。 二、学生龋病和牙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与措施 1、背景

鹦鹉鱼体内寄生虫治疗

鹦鹉鱼体内寄生虫治疗 鹦鹉鱼体内寄生虫,是相对棘手的鹦鹉鱼常见病之一,因为早期不易察觉,所以许多鱼友不知如何下手,常常发生死鱼的悲剧。 鹦鹉鱼内寄病因: 导致鹦鹉鱼内寄的寄生虫有很多,如六鞭毛虫这种原虫,会导致头洞;还有线虫、绦虫等蠕虫。这些寄生虫是由水质恶化、病鱼、不洁饵料引发的。食物不清洁是鹦鹉鱼内寄的主要原因,寄生虫幼虫或者寄生虫卵由食物带入鹦鹉鱼体内,所以不提倡喂食活饵。 鹦鹉鱼内寄时症状: 早期很难觉察,当发现时一般多为中晚期。 中期:鹦鹉鱼内寄后,中期表现为,吃食不正常或是极少吃食、排便不正常,体表发黑、宿缸等。 晚期:鹦鹉鱼体质瘦弱,基本不吃食,也极少排便。有的鱼还会腹部膨大,腹部向上,不能正常行动。 鹦鹉鱼内寄治疗: 一般鹦鹉鱼内寄后推荐药物治疗,因为通常观察到内寄时,已经有一段时间,这时采用老三样不会有什么成效。药类可使用史克肠虫清,史可肠虫清可治疗蛔虫、蛲虫、鞭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园线虫引起的单独或混合感染以及绦虫与上述肠虫引起的混合感染。

此药治疗鹦鹉鱼内寄药效很好!但是药性强烈,有很强的毒性,用少了无法彻底清除寄生虫而且还会增加寄生虫的抗药性,用多了对鹦鹉鱼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要控制好药量是很重要的。 使用药物治疗,需要配合喂食的饲料进行,可选择红线虫,这种饲料很多鱼都喜欢,鹦鹉鱼会争着吃。此法又被称为红虫浸泡法:用法是用红虫或冰冻红虫浸泡3小时,这样能使肠虫清药的成份逐渐渗入、浸入、浸透红虫中,使之达到药饵药理的效果滤净药水后直接可喂,其效果一样甚佳。 具体用量是 4颗红虫以下用1/4~~1/2片; 5~8颗红虫用1/2~~2/3片; 8~12颗红虫用2/3~~1片; 配药用法 用12~15公分左右的碗口浸泡,水体渗到8~9分左右;用水最好是困水或处理过的水,勿用自来水,怕产生氯药反应,温度25~30即可;浸泡时间为3~~3.5小时,其间需要搅拌2~~3次,使其浸透均匀;喂时需用滤网滤干药水后才能喂;每天一次,可连喂3~7~天或隔天喂都可。 注意通过红虫侵泡法治疗鹦鹉鱼内寄,必需保持原缸水水质良好,同时加强充氧,可隔天换水。

鹦鹉鱼饲养方法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 鹦鹉鱼身体强壮,病痛少,所以想养活他们非常的容易,按照步骤来照做就行了 1、一个适合的空间:就拿80*40*50的缸来说吧,可以养12到15条 2、裸缸:鱼缸里底沙啊,水草啊,装饰物啊什么东西都不放,当然,放也不是不行,只是不便于清洗,所以个人认为最好是裸缸 3、要有一个良好的过滤系统:80*40*50的鱼缸一个25瓦的三合一过滤器就足够了,30块钱左右,24小时开着,不用怕浪费电,用不了多少电的,给你算算:0.025*24=0.6,意思就是说一天24小时开着也就只用0.6度电而已,不知道你那多少钱一度电,反正我这就4毛多,所以咯~~ 4、充足的光照:所谓充足的光照可千万别误会了,一天有3到4个小时的光照就已经是充足的光照了,光照过多水会很容易变绿,变浑,而且鹦鹉鱼的颜色会变白 5、定时定量喂食:鱼饲料最好卖些大厂的,质量好些,不容易污染水质,一般一罐300克的饲料价钱在三十块钱左右这样就可以了,要那种有增色效果的,一天喂两次,一次3分钟内吃完,吃不完的及时捞出,否折会影响水质的 6、定时换水:夏天三到五天换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冬天可以适当延长些,一周换一次就行了,水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的是,水里含有对鱼有害的氯气,所以,换进去的水一定要困过的,也就是把水打出来后静置2两天以上,能够让太阳暴晒更好,这样的水才是安全的,才能使用,还有就是,换水时,新水和老水的水温要一致,温差不能超过2度 7、保证水温的恒定:鹦鹉鱼是热带鱼,所以冷天必须用恒温棒给水加温,通常冷天一直把水温保持在22到24度左右就行了,太高了耗电,太低了对鱼不好8、尽量给鹦鹉鱼营造出一种深色调的环境,比如:背景纸尽量选深色的,如果是裸缸,就在鱼缸下面垫一层红色或是深色的东西,报纸也行塑料袋也行,如果想铺点沙底,最好选火山岩,这样可以促进鹦鹉鱼的颜色变红 基本上也就这些了,总之记住,鹦鹉鱼对氧气要求很高,所以不能缺氧,但你也没必要在买什么氧气泵了,因为只要你那个三合一的过滤器一直开着就已经足够了,还有一点,鹦鹉鱼领地性非常强,所以,一群鱼里你看不顺眼我我看不顺眼你就打起来的情况会经常发生,你要注意观察,打得实在厉害的话就把那条最牛的给分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鹦鹉鱼在产卵后也是非常凶的,连人都咬,所以,产卵后该分就分吧,最后在说一点,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鹦鹉鱼的公鱼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但母鱼有产卵能力,所以,鹦鹉鱼和鹦鹉鱼是生不出小鱼的,想要小鱼的话有两种方法,1:从他们的祖先入手,红魔鬼和紫红活口,他们的结合可以孵化出鹦鹉鱼来2:公罗汉鱼可以和母鹦鹉鱼交配生出麒麟鹦鹉来。

黄颡鱼常见疾病

黄颡鱼常见疾病 机械损伤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1、出血性水肿病 ⑴病原:系细菌性疾病。 ⑵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喉皮肤破损充血呈圆洞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糜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冻胶状黄色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和成培育时期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在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则出现明显病鱼大批死亡现象。 (3)防治方法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2、肠炎病 ⑴病原: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⑵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病情较轻者,食道和总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浓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3)防治方法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脱1ppm的漂白粉。每千克饲料中加土霉素饲料粉0.4--1克,连续5--7天。 3、水霉病 ⑴病原:水霉菌。 ⑵病症: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离群独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⑶防治方法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

防治鱼病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及使用方法(一)

防治鱼病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及使用方法(一) 摘要介绍几种防治鱼病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有效成分,详细总结了其具体使用方法以及用量,以期为养殖户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防治鱼病;中草药;特征特征;有效成分;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S948;S9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3-0385-02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养殖程度的加快,鱼类病害也日趋严重,新的病种不断出现。广大养殖生产者防治鱼病常用的抗生素、硝基呋喃类、磺胺类、氯制剂、农药等化学药物对防治鱼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污染水域环境、增加病原体的抗药性、药物残留等副面影响。 中草药属绿色有机药物,具有天然、广效、毒副作用和残留小、抗药性不显著等特点,有来源广、无公害、能治本及性能多样化等优势1]。因此,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部分养殖生产者缺乏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和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使用方法不了解,对中草药防治鱼病还存在一些盲区。为此,笔者现就鱼类病害防治常用中草药的特征特性、有效成分及使用方法整理如下,供养殖者借鉴。 1马尾松(又名山松) 常绿乔木,高可达15~25m。树皮红棕色或灰褐色,呈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轮生,棕褐色。叶针形,深绿色,二针一束,长13~20cm,生长于山坡,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马尾松枝叶中含有松节油、二戊烯等成分,具有杀虫、杀菌等作用,可用于防治鱼烂鳃病、肠炎病。 使用方法:用马尾松叶22.5kg/hm2,捣碎后加食盐750g/hm2,拌合饲料投喂;取新鲜马尾松叶600kg/hm2,切碎研细后加水375kg全池遍洒。将马尾松枝叶扎捆浸泡于池塘进水口处每天翻动1次可防治锚头蚤、鱼虱2]。 2乌桕(又名卷子、桕子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7~8m,具乳液。树皮灰色而有浅纵裂。单叶互生,纸质;菱形至阔菱状卵形,长3~8cm,宽3~7cm,先端长渐尖,7—8月开花,果期10—11月,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野生或栽培,生于堤岸、溪边或山坡上,喜温暖向阳环境,耐潮湿,分布广泛。 乌桕叶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为酚酸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乌桕果、叶具有拔毒消肿、杀菌能力。 使用方法: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将1kg乌桕叶干粉(或鲜叶4kg)用2%的生石灰水20kg浸泡,并煮沸10min,pH值在12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6.25mg/kg(乌桕叶的量);每50kg或1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250g,混合在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d,可防治烂鳃病。 3大黄(异名黄良、将军、川军) 多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高2m左右,光滑无毛、中空。叶大,叶互生、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椭圆形,裂片全缘或有齿,呈掌状浅裂;根粗壮,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花黄白色而小,呈穗状花序;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省,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 大黄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细菌有抑制作用,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根茎可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 使用方法:用量为1.0~1.5mg/kg全池泼洒。大黄配合氨水使用可提高药效,方法是用1kg大黄加0.3%的氨水20kg浸泡12h(室温),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同时泼洒0.5~0.7mg/kg的硫酸铜,这种方法可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内服可将大黄碾成粉末混入饲料内,一次量为5~10g/kg 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3d,可防治粘细菌性鱼病;连用7d,同时泼洒0.7mg/L的硫酸铜,对草鱼出血病有一定疗效。大黄、黄柏、黄芩(5∶3∶2)配成三黄粉,使用时,每10kg鱼用精饲料中添加“三黄粉”1kg、食盐400g,加水适量,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d,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显著。鱼病进入晚期后,由于已停止觅食,投喂药饵疗效不太理想,可将三黄粉配成

鹦鹉鱼饲养知识大全

鹦鹉鱼的饲养及常见病的处理办法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A/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