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北车合并对股市的影响

南北车合并对股市的影响

南北车合并对股市的影响
南北车合并对股市的影响

一、两车合并后对于股市的影响:

1、内北车的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形成产业链运行,提高内部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南北车的合并,有效整合国内高铁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国内高铁上中下游产业链,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整体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国高铁的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后盾和物质基础。

2、为国内部分基础建设类上市公司的重组提供实践经验和思路,下步类似企业会效仿,形成进一步的强强联合。成为近期股市上涨的源动力,同时为股市后面的进一步运行提供想象空间和依据。

3、本周五,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再度涨停,两者合并市值接近万亿人民币,超过了全球绝大部分交通设备制造商的市值,有投资者调侃称,合并成立的“中国中车”应改名叫“中国神车”。南北车合并市值由一年前的1624亿元人民币翻了六倍,本周五收盘达到9668亿元,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仅为108%。南北车合并市值按美元计价达到了1610亿美元,超过美国波音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值之和,但还不及全球最大交通设备生产商——日本丰田:南北车的市盈率更是“傲视群雄”,以2014年总市值除以合并利润得出了89倍的市盈率,是通用汽车的近十倍,是德国西门子的五倍有余:尽管南北车市值和市盈率都碾压绝大部

分同行,但2014年361.9亿美元的营收并算不上亮眼,还不及通用汽车的四分之一。

4、南北车重组后股票合并成中国中车。股票合并:1:1.1换股,也就是1股中国北车换1。1股中国南车,再改名为中国中车。具体是:此次合并的具体换股比例为1:1.1,即每1股中国北车A股或H股股票可以相应换取1.1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A股或H股股票。中国南车的A股和H股的股票换股价格分别确定为5.63元/股和7.32港元/股,中国北车的A股和H股的股票换股价格分别确定为6.19元/股和8.05港元/股。

在公司停牌期间,高铁行业相关股票的股价涨幅高达150%,中国北车在公司换股前的复牌期间股价也出现了巨幅补涨,而且此次并购的主导方是中国国资委,本次合并采取的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也利于中国南车为快速增长、扩张海外市场进行的上市融资。并引发了2015年3月至4月份,中国中车的持续股价暴涨带动A股市场利好行情,并享有“中国神车”美名。而对于中国高铁行业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的竞争态势,此次合并很好的杜绝了曾近南北车集团在国际市场的恶性竞争,合并后的中国中车将在国外市场里更富有竞争力与利润率的竞标价格,随着中国国体改革倡导的高铁技术走出过门,走向世界更加彰显品牌效应,利于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主要对手包括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

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的庞巴迪等。据2015年4月16日市场数据统计,中国北车A股市值3896亿元人民币、H 股市值420亿元港币;中国南车A总市值4093亿元人民币、H股总市值373亿元港币,据此可以推算出“中国中车”总市值约为1390亿美元。则更具2014年全球福布斯2000企业排行榜数据演示,德国西门子市值为1142亿美元、法国阿尔斯通市值91亿美元、加拿大庞巴迪为67亿美元、日本川崎重工为6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铁“巨无霸”已经横空出世!

二、投资决策与建议:

第一:中国中车是当之无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第二: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建投资目前的增速还在提升,未来潜力较大;中国中铁和中国中车未来业务发展都有潜力。

第三: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利于资产重估。

近两年,顺应国企改革形势,中国中铁结合上市公司的优势,在多方面进行探索,包括债转股降低经营杠杆,重组装备业务注入中铁二局,收购民营企业恒通科技股权等,目前市场给基建央企的估值无论从PE还是PB角度看都较低,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价值有较大的重估潜力。

第四: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建投资目前的增速还在提升,未来潜力较大;中国中铁和中国中车未来业务发展都有潜力。

第五: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2015年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而成。公司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2017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的第318位。

基建投资企稳反弹,公司显著受益轨交复苏。基建投资自2018 年10 月以来呈现企稳态势,2018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8028 亿元,超过原计划的7320 亿元,行业投资已出现显著回暖。根据铁总工作会议,2019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度规模。中国中车为此次轨交复苏直接受益标的,未来“公转铁”政策不断落地,同时2019-2020 高铁、城铁迎来通车高峰,将会对公司机车、货车、动车组、城轨车辆的需求均提供稳定支撑。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大刀阔斧拓展海外市场。“一带一路”带动国产轨交装备出口,公司不断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各类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全面出口, 目前已累计出口到全球

六大洲、104 个国家和地区,覆盖 83%拥有铁路的国家,并在海外拥有12 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海外研发实力进一步

增强。2017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92.2 亿元,占比达总营业收入的9.1%。

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并重,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2017 年新兴产业已成为公司的第二大业务,收入占比为26%,仅次于铁路装备业务。公司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通用机电、风电装备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分子材料、船舶装备和环保产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务中物流业务毛利率较低,公司近年来逐步缩减物流业务规模,并加快数字化物流建设。另外逐步拓展金融服务业务,提升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并为此次轨交复苏直接受益标的。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19.40、132.62、142.54亿元,对应EPS为0.42、0.46、0.50元。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10.6 元/股(对应19 年PE 约为23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轨道交通产业政策变化导致市场环境出现不确定因素,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诸多

困难和不确定性。

不同意投资:像中车这样的已经体量非常大的企业,想要再高速成长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也清楚的理解,成长性是决定估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

每年增长50%的企业和一个每年增长20%的企业的估值是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的,那么我们开动脑筋想想,中车还能保持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吗?如果能可以保持多久?下图是中车(以南车为例)近年来的利润及收入增长情况:

我们从表格中看到,这些年来最高的收入增长也就是39%,并且很不稳定,没有连续性,那么未来三年或者五年,还能达到或者超过39%的收入增长吗?我想可能性极小,那么从估值的角度来说,中车最多也就给30倍的市盈率,或者可能还要更低。

再看影响估值的另两个因素之一:负债水平。查数据可以知道,中车(原来的南车)负责水平一直都是比较高的,一般保持在6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最高为2011年16.96%。最低为2013年的12.01%,一直在这个区间徘徊,也就是说

从资产的效率上来说,中车的表现也是一般般的,达不到优秀公司20%的标准,在负债水平如此高的基础上,收益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

再看估值的第三个因素,资本再需求,我们都知道,这种重资产的公司,对于资本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如果想要扩大生产,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否则无法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于这种公司应该给低估值。

综上所述,中车目前的价格还是偏高,不适合保守投资人买入!

中国中车量化研究报告之估值分析

中国中车量化研究报告之估值分析中国中车量化研究

目录中国中车概况及业务重组中国中车主营业务分析 铁路装备 城市轨道交通 新业务 现代服务 中国中车估值分析

中国中车主营业务分析 ? 铁路装备业务,国内业务总体发展趋稳定,产能相对过剩,但城展; 五个基本的判断 ?城轨(地铁)未来五年后劲十足;?轨交装备维修收入即将大幅增长;?新产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 现代服务下降趋势明显,向高毛利率金融服务业转型。 单位:千元人民币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201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铁路装备476005663546242225.50%城市轨道交通 9357938786997415.90%新产业210974281574195625.38%现代服务15180140138146379.00%合计 93236072 72888989 21.82% 铁路装备业务,国内业务总体发展趋稳定,产能相对过剩,但城际高铁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海外业务高速发)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1.79%-3.35% 1.20%9.41% 6.45% 2.34%49.46%46.45% 1.53%-11.42%-11.87%0.47%5.62% 3.37% 1.70%

铁路装备营收预估 铁路装备国内业务 海外业务 重心。未来5年也是城轨 高,海外市场需求量大,在成本优势、政策支持、政府推广等多方面的推动下,维修业务 2014年起,动车组进入 逐年为中车营收带来较大提升。尤其是四、五级的大修,收益很可观。 国内铁路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现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增速逐渐放缓。但根据 国家政策规划,我国高铁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高铁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城际高铁将是下一个五年的发展重点;西部高铁因为“一带一路”战略落地,也是下一个五年的发展 年也是城轨高速发展的五年,对中车的营收贡献很可观。 海外市场是中车铁路轨道业务未来的发力点,现阶段中车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还不 求量大,在成本优势、政策支持、政府推广等多方面的推动下,未来中车海外铁路装备业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组进入大批量重度维修期(4级以上维修),维修业务收入将会 带来较大提升。尤其是四、五级的大修,收益很可观。

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1、中国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有限公收购通用旗下全球转向与传动业 务NEXTEER 时间:2010年7月12日 中国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2日在底特律通用汽车总部正式签约,收购通用旗下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NEXTEER,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项收购活动。 按照计划,收购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届时,太平洋世纪汽车公司将拥有NEXTEER100%的股权,并获得其全球最先进的转向与传动技术、产业经验和客户资源,从而成为全球顶级转向与传动系统供应商。 这项收购尚需得到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但由于美国政府拥有通用汽车公司61%的股权,此次签约意味着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很大。中国方面,北京市地方政府将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 2、北京市政府促成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并购的最大案例。3月 30日,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简称“京西重工”)在底特律与美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德尔福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其全球汽车悬架和制动器的研发、生产系统。 相关新闻:

吉利汽车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 潍柴动力酝酿“抄底”收购通用法国车厂 一汽集团:绝口不提产业振兴计划并购细则 广汽目标全国第四曾庆洪默认欲并购长丰 此次收购计划将耗资1亿美元,被收购的德尔福业务大约有3000名员工,分别位于波兰、印度、墨西哥、英国、美国、法国和中国等14个国家,业务范围则涉及到几十个国家。德尔福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2008年销售额约198亿美元,位列全球零部件企业前五位。 当地时间3月31日晚,德尔福已经发布声明宣布了与京西重工签署认购协议,目前该收购协议仍在等待美国纽约南部法院的最终审议。 如果审议被通过,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仅45公里的房山区,将成为德尔福汽车悬架和制动器系统的新家。而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空心化”状态由此或许得到一定程度改观,且将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同时拥有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几十个全球高端客户。 收购德尔福技术和市场 中国企业收购德尔福资产并没有上演中国观众熟悉的“蛇吞象”,而是节选了德尔福的两个部门进行收购,其全球制动和悬挂系统业务也属于德尔福正在剥离的非核心业务。 德尔福原来隶属通用汽车公司,在1999年独立,由于严重亏损,德尔福于2005年10月申请破产保护。德尔福目前尚在美国纽约南部法院的监管下独立运行,须得到法院同意后,京西重工和德尔福的收购协议才能生效。据知情人士透露,法院将在4、5月份召开听证会审议此项收购,预计此次交易将会在2009年第四季度完成交割。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顺利签署收购协议,是体现政府发展实体经济和促进增长的信心与决心。” 京西重工由两家国资背景企业和一家民营企业合资成立,首钢总公司、北京房山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其51%、25%和24%的股份,其中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天宝集团。三家股东共同投资8亿元人民币组建京西重工,与1 亿美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不相上下。 上述人士介绍,之所以交割的时间选定在今年第四季度,因为德尔福和京西重工的对接需要一个过渡期,这包括生产、技术、管理、财务、IT系统等方面,分别对资产所在的14个国家一一进行交接,预计第四季度工作全部结束。 “原来德尔福的核心管理团队,基本上已建立很好合作,因为考虑在文化、语言、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京西重工需要专业的国际经营管理团队,但会重新考评和聘用,随后还要扩展国际运营团队。”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教训,仍余音绕梁。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资产是否再次被拖入工会泥潭或遇到其他阻力。知情人士表示,与上汽收购双龙部分股权不同的是,京西重工收购的是德尔福两个部门的全部资产,最重要的是收购它的技术、知识产权、专利,以及它的市场和成熟的订单,这包含了研发设备、技术图纸等。

南车北车合并案例(参考资料)

案例名称:中国南车北车寡头合并对财务绩效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 适用课程:《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选用课程:《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编写目的:本案例旨在引导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同一行业内企业的对等合并;通过案例的研究与学习进一步思考此类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方式与方法;进一步探索此类同行业内合并对企业各类财务指标以及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可以进一步关注在两寡头合并对所属行业的短期影响。 知识点:吸收合并、寡头合并、换股合并方式 关键字:财务绩效、市场价值、国际影响 案例摘要:2015年,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合并组成中国中车集团,合并方式是以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在A股市场以及H股市场发行新股进行换股吸收合并。中国中车集团在成功组合上市总价值高达3300亿元,并引发一系列市场连锁效应,尚有许多问题都值得关注。因此,本案例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此类同行业内寡头合并对其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市场的财务绩效以及投资价值的影响。 提供单位:华东交通大学MPACC中心 案例作者:黎毅: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 郑志辉: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会计专硕学生

编写时间:2015年7月1日,2015年8月31日 中国南车北车寡头合并对财务绩效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 2015年,原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重组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南车总资产为1509.12亿元,中国北车总资产为1529.31亿元,即合并后总资产将超过3300亿元。随着中国中车在中国A股股价持续攀升,一度被誉有“中国神车”的美名并带动同行业板块的一波利好增长,深受投资者青睐。本次合并对于中国中车企业自身以及整个高铁行业内的竞争又有哪些实质性的重大影响呢?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一、合并案例介绍 1.南车北车企业简介 1.1南北车企业简介 1.1.1中国南车 中国南车全名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前身是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从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离重组于2000年9月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2010年3月9日更名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主要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下属27个子企业,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2006年末资产总额为323亿元,员工9万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控股上市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国南车集团襄阳牵引电机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核心资产已经注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1.1.2中国北车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北车,是经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子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服务业务。2012年4月4日,中国北车获得孟加拉国的内燃动车组项目牵引及网络控制系统的配套合同。 1.2南北车财务简介 1.2.1南北车资产介绍 通过公告披露数据,中国南车集团注册资本为138.08亿元,截止到2014年9月,其总资产大约为1509.12亿元,净资产约为498.98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的一级子公司一共21家;中国北车的注册资本为122.60亿元,截止到2014年9月,其总资产为1529.31亿元,净资产为491.74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一级子公司共29家。

南北车合并涉税问题综述

[并购重组] 南北车合并涉税问题综述——企业重组税收优惠全覆盖 南北车合并涉税问题综述——企业重组税收优惠全覆盖 钟斐 2015年4月3日晚,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发布公告,有关南北车合并事项分别获得证监会、商务部审核、审查通过。南车换股吸收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的中车公司不仅将成为全球高铁技术的最大供应商,更将巩固合并后的中车公司作为全球最大轨道运输设备制造商的地位。那么,南北车的合并重组有哪些涉税问题呢?本文根据现行重组税收政策,对交易各方所涉不同税种简要分析如下: 【案例】《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报告书》:按照合并双方约定的合并原则,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本次合并中,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A股和H股拟采用同一换股比例进行换股,以使同一公司的所有A股股东和H股股东获得公平对待,从而同一公司的不同类别股东持有股比的相对比例在合并前后保持不变。本次合并的具体换股比例为1:1.10,即每1股中国北车A股股票可以换取1.10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中国南车A股股票,每1股中国北车H股股票可以换取1.10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中国南车H股股票。 企业所得税方面: 1.居民纳税人 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可递延纳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在一般性税务处理中,资产收购与普通资产交易没有本质不同。特殊性税务处理则可以享有递延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如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则中国北车可对交易中股权支付(从合并方案看,该合并支付方式全部为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原中国北车股东取得中国南车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中国北车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转让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南北车合并中证券投资基金换股出售中国北车股票暂免征收所得税。 2.非居民纳税人 境外投资人转让中国企业H股股票中国有征税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股权转让所得的境内外所得划分标准是以被投资企业所在地作为境

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估值探讨

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估值探讨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导致许多零部件企业正在谋求出售以继续保持稳定的资金投入进行可持续发展。而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现在正面临的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时刻,同时也面临国际行业巨头的虎视眈眈,需要也正在积极寻找适宜的并购标的来进行规模扩大及技术改造,保持竞争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的并购方如何能运用合理的估值分析手段,对标的资产价格进行判断,将是未来很长的阶段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企业进行的国际并购中,成功率不超过30%。 例如国内彩电巨头TCL并购法国Thomson汤姆逊公司时,并未聘请财务顾问,缺乏合理的并购指导,无法对标的公司进行合理定价,导致投资出现巨额亏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标的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成为了并购交易及后续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的逻辑框架是首先分析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过去数年中,并购对于交易各方的实际意义。接下来,从行业的特点来分析该行业进行并购重组的价格主要考虑因素,之后对比了各种估值方法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适用性。 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较为稳定,且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正,因此本文选取现金流折现这一绝对估值法,对并购的标的公司进行估值。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在选取估值模型的关键因素时,使用了良好的逻辑思维的框架和体系,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样本验证,使关键因素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在进行绝对估值后,本文也从销售、成本等方面对并购后的协同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之后,本文再通过历史交易法等其他相对估值方法对绝对估值模型进行相应验证。 本文的另一大亮点包括对传统市净率的估值方法进行调整,此调整结合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自身的特点,并综合考虑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并将相对估值结果与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交易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前世今生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前世今生 https://www.doczj.com/doc/df594297.html, 2011年07月25日 18:08 南方周末 作为主营铁路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的两大巨头,中国南车(4.46,0.07,1.59%)和中国北车 (4.72,0.07,1.51%)在201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49.09亿元和621.8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9.91%和53.48%。 “7.23”事故动车由中国南车下属公司制造 7月23日动车追尾事故后,两辆动车的相关设备和系统提供商与施工企业备受关注。据悉,发生事故的车型为庞巴迪-南车四方CRH1B型动车组,以及南车四方CRH2A型动车组,分别由中国南车下属的合营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 CRH1的生产方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与中国南车所属青岛四方的合资企业BSP CRH2的生产方是中国南车所属的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等组成的财团提供技术) CRH3的生产者为中国北车所属的唐山机车车辆厂(与德国西门子合作) CRH5由中国北车所属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制造。——摘自《南方都市报》2007年报道 据《证券时报》7月25日报道,对于追尾车辆未收到碰撞警告是因为高速下信号系统失效的说法,中国南车董秘邵仁强予以坚决否认,表示高速绝不是事故原因。作为动车组的另一生产商,中国北车的动车组产品未直接涉及此次事故,7月24日中国北车方面表示不便对此次重大事故作出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数据显示,在中国高铁产业链部分相关上市公司中,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是国内主营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生产的两家大型公司。 高铁两大巨头:中国南车、北车 据其官网介绍,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是“三家城轨车辆国产化定点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拥有”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产品技术“。 2006年4月18日,中国南车的企业新闻称,全国铁路开始第六次大提速中的52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中,有47列为“南车制造”。其中,中国南车所属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了37列CRH2型动车组;中国南车合资企业青岛BSP公司制造了10列CRH1型动车组。 截至2010年底,中国南车共交付高速动车组295列(360标准列),占中国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总量的65%,累计已签订单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 中国南车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现有1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近9万人。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18.4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南北车合并事件回顾

项目设计论文 组员:颜聪、崔甜甜、刘奕渲 刘雪、江文佳、张晨雨 班级:金融22班 指导老师:毛秋蓉、杨丽荣

南北车合并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 摘要: 关键词: 1 南北车情况介绍 1.1 南车情况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南车”,英文简称缩写CSR)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现有2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员工9万余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南车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和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进出口等业务。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划分,属于机械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 中国南车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地,全球技术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基地,行业领先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国内高档客车研制的领先企业,全球领先的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基地,三家城轨车辆国产化定点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同时,南车利用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积极开发并成功扩展延伸产品市场,包括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汽车配件、船用曲轴和柴油机、大功率半导体元件、工程机械等。 中国南车是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创新型企业”,拥有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动车组总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与实验机构、9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个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8个博士后工作站,并在美国成立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在英国成立了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主要产品向着“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目标不断迈进,不仅满足中国轨道交通运输的需要,而且实现批量出口。目前,中国南车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为代

近十二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盘点

近十二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盘点 每日汽车 2015-05-02 10:36:11 阅读(3174) 评论() 汽车公社 我们很庆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如果你是一个老汽车人,你对这种感慨会有更深的认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各自为战到强强联合,正试着趟出一条自己的路,虽然这其中也有失败、也有浪费,但仍是一次次伟大的尝试。 “十二五”前,我们见证了大车企多次兼并重组,“十二五”后,我们或将看到这场兼并重组进入新的阶段。 一汽、天汽联合重组 2002年6月14日,一汽、天汽正式签署联合重组协。天津汽车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股权中的60%即夏利公司总股本的50.98%股份转让给一汽;与此同时,天汽集团公司还将其下属华利公司所拥有的75%的中方股权全部一次性转让给一汽。 从战略层面上来看,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但从天津一汽的发展结果来看,天汽选错了对象。 东风收购郑州日产股权 2004年10月16日,东风汽车发布公告表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价人民币24182万元受让中信汽车公司持有的郑州日产35%的股权;以人民币11055万元收购了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持有的郑州日产16%的股权。 其实,日产汽车借助东风力完成了其在华业务整合。 南汽收购罗浮 2005年7月22日,南汽与普华永道正式签署《资产收购协议》,以5300万英镑成功收购MG罗孚资产。在此之前,上汽已经以6700万英镑买下罗孚75、25两个系列车型的使用权。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脱胎于罗孚的名爵和荣威由此而生,相同的DNA和相同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在市场中势同水火。 当然,这个事情还没完,并注定将戏剧性结束。 上汽并购双龙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以中国南北车合并为例 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MPACC 年级:2015级 任课教师:李豫湘 学生姓名:张彩苹 学号:20150213384 2016年03月29日

目录 一、理论基础 (1) (一)并购概念 (1) (二)并购的实质 (1) (三)并购的形式 (2) (四)并购动因 (2) 1、韦斯顿协同效应 (2) 2、市场份额效应 (2)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 (3) 4、财务协同效应 (3) 二、案例背景 (3) (一)行业背景 (3) 1、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最佳契机 (3) 2、中国轨道交通“三网融合”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3) (二)企业背景 (4) 1、公司简介 (4) 2、并购动因 (6) 3、并购的具体原因 (7) 4、并购目的 (9) 三、并购过程 (9) (一)、合并方式 (9) (二)、换股对象 (10) (三)、换股价格和比例 (10) (四)、合并及上市进程描述 (11) (五)、合并后控制关系描述 (12) 四、并购估值 (13) (一)偿债能力分析(先北车后南车,下同) (13) 五、 (15) (一)经营分析 (15) 1.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涨幅明显。中国中车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41,913百万元,同比 增长8.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18百万元,同比增长9.27%, EPS为 0.43元。公司2015年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15) 2. 毛利率保持稳定。公司2015年毛利率为20.2%,与上年同期持平。 (16) 3. 销售与管理费用增长。2015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45%。主要是报告期内 公司合并范围扩大致销售费用有较大比例增加,以及海外收入增加引起海外销售费用和 运输费增加,销售费用相应增加。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4.80%(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推动 研发支出增长18.84%)。主要是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工资性附加费用等支出增长所致。 (16) (二)业务变化 (16) 1.行业需求分化显著。2015 年,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238 亿元,投产新线 9,531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306 公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车辆购置在 2014 年达 到 1,430 亿元的高位,预计 2015 年完成约 1,200 亿元,其中,机车、客车、货车采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式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案例研究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式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案例研究1 2014年12月30日晚间,在停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预案终于赶在2014年最后一天出台。根据上述预案,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将合并为中国中车,成为一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轨道交通“超级巨无霸”。 公告显示,合并预案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即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A股股票、向中国北车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H股股票,并且拟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流通,拟发行的H股股票将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合并后新公司同时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合并完成后,新公司的股本总额增至约272.9亿股。就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双方初步拟定中文名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车。 一、背景简介 (一)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最佳契机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均公布了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全球轨道交通市场正快速成长。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未来十年将对外投资1.2万亿美元。筹建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举措,也将为亚太及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中国轨道交通“三网融合”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轨道交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未来将以干线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网络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三网融合”为发展目标,组成全国范围内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推进轨道交通“三网融合”将为整个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干线铁路方面,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在2013年底达到11,028公里,2008-201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根据国家干线铁路规划,高速铁路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城际铁路网络方面,截至2014年底,各城市群规划城际铁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其中预计2016-2020年竣工里程有望达到1.2万公里,为城际铁路专用动车组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37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获批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峰期,城轨地铁装备市场同样也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案例概况 (一)参与合并企业概况 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是本案例中实现企业合并的两个参与方。合并前双方有关资料见下表1。 表1 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概况 1本案例的素材及参考资料均来自于可公开获得的资料。

汽车业八大失败并购案例

汽车业八大失败并购案例 作者:ALEX TAYLOR III 时间:2012年09月14日来源: 财富中文网 汽车行业向来不乏失败的并购案例。现在,一位业界 著名分析师表示通用汽车应该抛售欧宝。我们不妨借 此机会,顺便也看看其他7桩时运不济的收购实例。 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的资深汽车分析师亚当?乔纳斯近日抛出一段高论,引发业界一阵喧哗。他建议,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应该改弦易辙,卖掉欧宝(Opel),而不要试图挽救它。他的理由是:这家公司会给通用汽车其他业务板块带来潜在亏损。在他看来,“欧洲汽车市场显著衰退,运营亏损不断增加,”因此他把欧宝称为“通用汽车长期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的威胁”。 如此壮士断腕必然代价不菲。乔纳斯估计,出售欧宝的现金成本将达到70亿美元到130亿美元,但他坚信,这一举动将使通用汽车的平均每股收益增长近1美元(或20%),最终将推动通用股价上涨超过50%。 卖掉欧宝当然是一剂猛药,但其他汽车厂商在甩掉亏损业务后都实现了复苏。乔纳斯在报告里援引了两笔类似的交易,但实际上过去30年间这种案例已超过6件之多。下面就是这些案例的概貌。 雷诺-美国汽车公司 美国汽车公司(AMC)的财务状况始终岌岌可危,而雷诺公司(Renault)作为这家公司的法资老板,在改变这一局面上一直无所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油价大幅走低,导致美国汽车公司的小型车一夜之间失去了市场。而曾经主管美国汽车公司、尔后担任雷诺总裁的乔治?贝斯在1986年遭暗杀后,雷诺就将美国汽车公司作价15亿美元卖给了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结局 这桩交易对克莱斯勒来说却是一笔天降横财。它充分发展了美国汽车公司的吉普(Jeep)车业务,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赚钱机器。1999年,雷诺做了一项长期并购投资,收购了当时境况不佳的日产汽车(Nissan)36.8%的股份。此后,在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的带领下,雷诺-日产合资公司开始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历程。 宝马-罗孚集团 1994年,英国航宇公司(British Aerospace)将其所持有的罗孚集团(Rover Group)80%的股权以13.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宝马汽车(BMW)。当时宝马正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一汽收购天津汽车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分析 ——一汽集团收购天津汽车 案例简介: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和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书,通过此次重组,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一汽集团将中国最大的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天津汽车(000927)收入囊中,这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组。自中国加入WTO后,汽车行业并购、合资一直不断,此次的重组也因为双方的行业地位和闪现于后的国际巨头身影而倍受瞩目。通过本次并购,一汽借助天汽的夏利平台将彻底整合中国低端家轿市场,而夏利凭借一汽实力也将彻底摆脱其它经济型轿车的追赶,有望真正夺下“中国家庭轿车第一品牌”的龙头位置。 一、公司背景 1、天津汽车天汽集团是我国较早的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是国家规划的小排量轿车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夏利轿车曾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面对急剧增长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天汽却显得有心无力。神龙汽车和上海通用都在这一市场上给天汽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新近推出的夏利2000也未能挽回颓势,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天津汽车2001年每股亏损0.06元,2002年第一季度也报出巨额亏损。 2、一汽集团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从现有的产品分布来看,一汽的奥迪、宝来、捷达在3个市场中都有上佳表现,但一直以来在小型车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划,所缺的正是家用小型车。 二、收购动因分析 1、进军低端家庭轿车市场作为中国核心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一直在经济型轿车生产上无所作为。现在,中国的家庭轿车市场已成为汽车厂家必争之地,在众厂家高喊要“打造中国家轿第一品牌”的口号下,一汽却因为产业结

央企整合,六大资本派系重组解读

央企整合,六大资本派系重组解读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自南车北车宣布合并以后,更多央企合并传言四起,包括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最新的传闻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互相整合。另外钢铁行业也有此类风声。一、中信系旗下业务众多银行证券业务有整合空间央企的整合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焦点。中信集团在境内外有多个上市平台,包括在A股上市的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银行、中信重工、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中信证券、H股上市的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国际电讯、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及中信大锰等。 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后,市场将目光投向了其地产板块,中信泰富地产和中信地产的整合一直是中信集团的难题所在。在今年3月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后举行的第一个业绩发布会上,公司高层就透露,目前正考虑整合集团原有的两大房地产平台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地产,强化集团在整个房地产顶层设计上的话语权,打破以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使得房地产成为集团非金融板块重要的利润来源。 而除了地产板块以外,中信集团旗下还有银行、电讯、证券、汽车、钢铁、隧道等多个业务板块,现在央企整合正当时,

市场预计,中信集团下一步或还将对各个板块进行整合,中信重工的停牌在市场看来,就是一个征兆。潜力股精选中信重工(601608)拟参与军工项目中信重工1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此次停牌,被市场解读为中信系整合开始的预兆。中信重工从事成套机械设备,去年年底公司表示拟参与军工建设项目,并接收在中央预算内的军工固定类投资。今年4月15日,公司构建的亚洲最大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宣布全面投产。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为中信重工新增2到3亿元产值。中信证券(600030)券商龙头中信作为证券业龙头的地位十分稳固,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规模远超竞争对手。公司是国内业务布局最为全面的证券公司,2014年末公司融资类业务总规模达到2020亿元。考虑到降息降准预期下,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瑞银证券预期公司利差收入将维持高位,看好公司融资类业务业绩贡献持续提升。此外,金石、中信产业基金、华夏等子公司驱动公司2014年净利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2015年公司或将再次带来惊喜。 二、国投系整合大幕之下2家潜力公司值得关注。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投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时隔2个月后,国投公司就拉开了整合的序幕。国投系的整合从国投中鲁拉开了帷幕。国投系旗下主要有5家控股上市公司:国投电力、国投

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并购背景 1、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简介 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从1988年到2001年间,双龙公司经历了成功的技术转让案例,又进军高级汽车领域,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双龙公司因负债危机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如双龙商用车生产设备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明年双龙的轻型商务用车MB100(ISTANA)将在汇众汽车公司生产,车标也将换用汇众的标志。 双龙目前在海外已经和92个独立的经销商签订了销售代理合同,代理商的分布有12家在西欧,8家在东欧,25家在中东和非洲,19家在拉丁美洲,还有28家亚太地区代理(包括5家中国地区总代理)。另外,双龙还拥有9个KD组装厂,1个在中东,5个在亚太地区。 2、上汽集团简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2003年上汽集团以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整车销量达78.2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销量达到59.7万辆,提前两年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上海汽

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上汽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并购原因分析 一是通过区域性兼并,尝试构筑全球经营体系;二是双龙的SUV 以及柴油发动机与上汽的产品体系有较强的互补性,重组后,可以发挥双方在产品设计、开发、零部件采购和营销网络的协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双龙汽车公司具有技术和研发的优势,上汽集团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优势。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是中韩两国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的举动。双龙汽车希望通过同外国商业伙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来进入国外市场,并借此获得一笔资本投资来达到升级现有产品、开发新品的目的。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结构同韩国差别较小,且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极大,双龙便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企业。 上汽集团开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双龙品牌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 二、并购过程、并购方式、并购结果 汽集团将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并将保留双龙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在韩国的工厂。上汽集团还承诺今后几年将对双龙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以扩展产品线。而双龙汽车也会把一些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制造技术等转让给上汽集团。在上汽并购双龙的过程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 一、上汽收购双龙: 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 收购金额:5亿美元 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 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 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 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1994年,双龙就在ChongWon(昌原)发动机厂生产奔驰发动机。同年,推出新概念轻型商务车“ISTANA”,马来语意为“飞驰的宫殿”。双龙又随后于1996年推出NewKorando。双龙公司的顶级轿车主席(CHAIRMAN)于1997年推出,双龙开始进入高档车市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韩元贬值近一半,到期债务共计17兆亿韩元(约合13.5亿美元),使双龙资金链发生断裂。为偿还债务,双龙汽车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如双龙商用车生产设备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明年双龙的轻型商务用车MB100(ISTANA)将在汇众汽车公司生产,车标也将换用汇众的标志。 2001年,双龙汽车销售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8%,但其债务已达到30兆亿韩元(约合23亿美元),而双龙的资产仅有20兆亿韩元(约合15.3亿美元)。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双龙豪华SUV型“雷斯特”(REXTON)全面登场,2002年雷斯特的销量是822台。同年双龙又在本土首次推出了SUT运动休闲卡车“MUSSOSPORTS”。2003年11月份,历时两年开发完成的双龙新款“主席”在深圳登陆,开始了在内地的销售。

南北车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一、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案 1、合并方式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按照“坚持对等合并、着眼未来、共谋发展,坚持精心谋划、稳妥推进、规范操作”的合并原则,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即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A股股票、向中国北车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H股股票,并且拟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流通,拟发行的H股股票将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合并后新公司同时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合并后新公司将采用新的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代码、股票简称和代码、法人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公司品牌等,从而实现双方的对等合并。为加快推进本次合并,就前述方案的具体实施,合并双方决定不就合并后新公司申请新的股票代码。本次合并应具有《公司法》规定的效力并应当符合香港上市规则和香港收购合并守则的规定。 其中,就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合并双方初步拟定中文名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车;英文名称:CRRC 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简称:CRRC。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最终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香港公司注册处核准登记的名称为准。 2、换股对象 本次合并中,换股对象为换股实施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中国北车的全体股东。 3、换股价格和比例 本次合并中,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A股和H股拟采用同一换股比例进行换股,以使同一公司的所有A股股东和H股股东获得公平对待,从而同一公司的不同类别股东持有股比的相对比例在合并前后保持不变。本次合并的具体换股比例为1:1.10,即每1股中国北车A股股票可以换取1.10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中国南车A股股票,每1股中国北车H股股票可以换取1.10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中国南车H股股票。 上述换股比例系由合并双方在以相关股票于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作为市场参考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历史股价、经营业绩、市值规模等因素,经公平协商而定。具体而言,中国南车A股和H股的市场参考价分别为5.63元/股和7.32港元/股;中国北车A股和H股的市场参考价分别为5.92元/股和7.21港元/股;根据该等参考价并结合前述换股比例,中国南车的A股股票换股价格和H股股票换股价格分别确定为5.63元/股和7.32港元/股,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换股价格和H股股票换股价格分别确定为6.19元/股和8.05港元/股。 中国北车换股股东取得的中国南车A股股票或H股股票应当为整数,如其所持有的中国北车A股股票按换股比例可获得的中国南车A股股票的数额不是整数,则按照其小数点后尾数大小排序,每一位A股换股股东依次送一股,直至实际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如遇尾数相同者多于余股时则采取计算机系统随机发放的方式,直至实际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H股换股的零碎股处理方法与前述A股换股的零碎股处理方法相同。如中国北车股东所持有的中国北车A股股票或者H股股票存在权利限制,则该等股票将在换股时全部被相应转换为中国南车发行的A股股票或者H股股票,原在该等中国北车股票上设置的权利限制将在换股后的中国南车相应股票之上继续有效。 二、南北车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判断 从企业合并会计体系来看,处理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200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分别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SFAB141)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IFRS3),宣布取消权益结合法,只保留购买法。我国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的基本上是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的就是购买法。 中国中车的设立采用的是什么会计处理方法呢? 第一,此项合并不具有明确的购买方。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都是上市公司,文化相似,规模相近,盈利情况也差不多,在合并中无法辨明哪一个是购买方,哪一个是被购买方,而且合并后中国南车实际上是分担着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因此不应当采用购买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