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0001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0001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0001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0001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一、施工设施准备

1 、 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起重机、推土机、夯锤等。

2 、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卡环、自动脱钩器、钢丝绳、水泵等。 二、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

1 、担任强夯作业的主机, 应按照强夯等级的要求经过计算选用。 用履带式起重机作主机的, 应执行履带式起重机的有关规定。

2、夯机的作业场地应平整,门架底座与夯机着地部位应保持水平,当下沉超过 应重新垫高。

3、 强夯机械的门架、 横梁、脱钩器等主要结构和部件的材料及制作质量,应经过严格检

查, 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使用。

4、 作业前强夯机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部件连接良好,无松动。

2)内燃冲击夯有足够的润滑油,油门控制器转动灵活。

3)电动冲击夯有可靠的接零或接地,电缆线绝缘完好。

5、 内燃冲击夯启动后,内燃机应怠速运转

3—5min ,然后逐渐加大油门,待夯机跳动稳定 后,方

可作业。 6、 电动冲击夯在接通电源启动后,应检查电动机旋转方向,有错误寸应倒换相线。

7、 夯机在工作状态寸,起重臂仰角应置于 70°。

8、 梯形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门架支腿在未支稳垫实前,不得提锤。

9、 变换夯位后,应重新检查门架支腿,确认稳固可靠,然后再将锤提升 整机的稳

定性,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10、 夯锤下落后,在吊钩尚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员不得提前下坑挂钩。 锤寸,严禁挂钩人员站在锤上随锤提升。

11 、当夯锤留有相应的通气孔在作业中出现堵塞现象寸, 理。 12、当夯坑内有积水或因粘土产生的锤底吸附力增大寸,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得强行提锤。

13 、转移夯点寸,夯锤应由辅机协助转移,门架随夯机移动前,支腿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

500mm 。

14、作业后,应将夯锤下降,放实在地面上。在非作业寸严禁将锤悬挂在空中。 三、作业风险分析 1 、极端天气 应及寸关注天气预报,特别关注雷雨、台风、 冰雹等极端天气预报,极端天气期间必须 停止施工, 关掉现场电源、水源,必要寸应将夯机水平放倒, 并对其传动部位用防水油布进 行包裹。极端天气过后,再次开机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机械进行检查,确保其性能完好。

2、机械伤害

1) 选用的机械设备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起重机械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2) 强夯机械要设置龙门架,起重机臂杆与门架的横梁立柱除结构连接稳妥外,另加设

钢丝绳捆绑装置,以防止意外脱倒。

3) 所有强夯装置都必须加设防后倾装置。

4) 强夯时,所有施工人员应离开正在施工的夯丄 20m 以上距离。 5) 强夯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距离按 S=B J wh 计算确定,在此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设隔 振沟,人工削100mm 寸, 100?300mm 检查

从坑中提 应随寸清理。 但严禁在锤下进行清

减表面波的传递。根据现场观察,所有居民点均在此范围之外。

6)场地整平施工机械与强夯机械作业的安全距离应保持在35m以上。

3、触电伤害

电工必须穿绝缘鞋,配电柜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和紧急跳闸装置。

四、施工前准备工作

1清理平整场地

施工前,平整场地,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平整度和表面硬度应满足重型施工设

备安全行走要求。

a)清除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埋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处理,埋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基,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

b)强夯点距离地面建筑物的水平距离:

c)当单击夯击能再增大时,距离还要适当增加或进行相应的震动影响测试。

2、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作业环境因素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等策划,教育员工树立环保意识。

3、坚持起重吊装工持证上岗的制度,严禁无证操作,并严格按有关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强夯起重作业,不得违章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4、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电工必须穿绝缘鞋,施工操作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5、施工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设专人看护施工现场,及时将闲杂人员清除出场;吊锤

机械停稳并对好坑位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时速度应均匀,夯锤或挂钩不得碰吊臂,

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外胎加以保护。

五、强夯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要点:

1)人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时刻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人伤害”。

2)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

3)在施工现场布设标志牌,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提示、警告、禁止标识。

互干扰,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8) 在夯坑补料时,略低于夯坑四周,以防止再次夯击时,小块石头飞溅伤人。

9) 吊机回转前,回转半径内严禁有人停留。

10)振动冲击夯适用于黏性土、 砂及砂砾等散装物料的压实, 不得在水泥路面和其他坚 硬地面作

业。

11)作业中,当冲击夯有异常的响声,应立即停机检查。

12)机械要站立平稳就绪后方可提锤夯打, 司机要时刻注意车况的变化, 发现异常现象

要采取果断措施, 对任何人发出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 立即停机, 查明情况后再继续操作。 2、安全技术措施:

1)实施可靠的起重臂架防倾覆措施,防止臂架卸重夯击时的摆动和倾斜;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起重臂架起角度, 并经常检查其是否超出了安全允许的范围, 一经发现要及时纠 正。 强夯机械要设置龙门架,起重机臂杆与门架的横梁立柱除结构连接稳妥外,另加设钢 丝绳捆绑装置,以防止意外脱倒。

2) 施工作业过程中,起重臂架下严禁站人,吊钩未下降到地面停稳,不得派人上前操 作挂锤。

3) 施工作业周围有建筑物或其它设施的,必须设置安全围挡,高度不低于 当短距离转移时,应先将冲击夯手把稍向上抬起,将运输轮装入冲击夯的挂钩内, 再压下手把,时重心后倾,方可推动手把转移冲击夯。

1 0)作业后,应清除夯板上的泥沙和附着物,保持夯机清洁,并妥善保管。

11)场地整平施工机械与强夯机械作业的安全距离应保持在

35m 以上。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 )噪声控制措施

(1)在22点至次日7点施工噪音超过 85db (分贝)的工作要停止,以免影响场地附近 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

( 2)作业场所工人持续接触的噪声级不得超过

( 3)经常检测各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作好记录,

以确定是否应采取降噪措施。4)

5)

6) 行检查,

7)

强夯作业时,设立明显的安全警戒线,警戒线以内,任何非施工人员都不得入内。 现场施工的每台强夯机设立专人指挥强夯作业,并统一指挥联络信号。 班前班后检查强夯机械的安全性。吊车的卷扬、变幅、转向和行走,每天应进行例 并填写安全记录。

两个相邻的作业班组,在平面上的布置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防止作业班组间的相 5m 。

4)在供电线路附近进行夯击作业时,要同有关方面联系,做好作业期间的停电准备工 作,并采取可行的安全措施。

5)挂钩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 要等到脱钩完全到位后方可上前挂钩, 挂钩时只能拉, 不能推,防止提升时脱钩滑出伤人,挂钩后要立即离开,不得逗留。

落锤时挂钩的人员必须处于安全地带,

原则上与落点不小于 10m ,防止飞石伤人。

所有强夯装置都必须加设防后倾装置。 强夯时,所有施工人员应离开正在施工的夯坑 6) 7) 8) 20n 以上距离。

9)

90db(A) 。

5)

(4)

害影响;

(5) 六、季节性

施工

1、雨季施工

1) 雨季施工时现场应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

2) 强夯施工,雨前、 班后应将夯坑推填平,并使夯击区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雨后对现 场积水要立即排除,夯前需测定地基土的含水量。

2 、冬期施工

强夯施工在整个冬期均可施工, 强夯施工宜在干旱季节进行。 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 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不应将冻结地基土或回填的冻土块夯入基础的持力层。

2)在黏性土或粉土的地基上进行强夯,宜在被夯土层表面铺设粗颗粒材料,并应及时 清除粘结在锤底上的土料。

及时推填夯坑并平整场地,推填料不得有冰雪及其它杂物。 履带式起重机在雨雪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 将夯锤吊离地面 lm 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 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2)粉尘控制措施 在现场出口处设置车轮清洗站,防止汽车轮胎将泥土带到城市道路或公路

上。

3)污染控制措施 任何油料溢漏必须清理,并做记录。 冲洗和清洁施工设备和车辆的冲洗液,

应回收处理。 污水的排放和处理应按业主的规定执行。

4)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回固措施、与生产区的隔离措施 强夯

夯击区与即有地面建构筑物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30m ;

强夯夯击区离即有地下管线和其它地下设施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7m ; 如离既有建构筑物

距离较近,可开挖防震沟,其宽度约 2m 深度3m 左右;

对震动比较敏感的设施,试夯时可测量震动加速度,参照爆破相关规范,确定震

为防止飞石打击,可在施工区靠近既有可能被打击建构筑物一侧设置防护网。

3)

4)

行试吊,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强夯施工拟定参数及技术要求 ⑴采用履带式W-1001起重机作为强夯吊车,主夯夯锤采用铸钢夯锤,锤底面直径2.2m,夯锤重11T,夯锤底面按照等边三角形布置3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排气孔直径20cm/个。 ⑵满夯击能采用100KN.m,落距10m。 ⑶夯击方法:夯击方法为满夯。 ⑷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次数设计为3击,夯击遍数暂定为2遍,可根据夯实资料调整夯击遍数。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水准仪每击观测。 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⑸夯点间距:夯点中心间距1.5m,正三角形布置。 ⑹间隔时间: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d。 夯点平面布置图

2、施工工艺 1、场地清理:原地面清表0.3m,然后用推土机平整场地,按7×7m方格网测量夯前地面高程。 2、每一试验区选择相邻位置点布设一个勘探孔,用小螺钻在8m深度内,每隔0.5m取样,测定地基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湿陷系数等。对夯前地基土采用标贯、静力触探、动力触探、载荷试验进行检测。 3、利用全站仪准确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误差不超过5cm,并用白灰定出夯点位置。 4、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稍停一下,使锤停止摆动。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与落锤前锤顶高程比较,计算沉降量。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夯坑周围的土将坑底整平。 6、重复第⑤步骤,当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时,即可收锺,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夯机移位,换夯点,重复上述④~⑥步,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周围的土推至夯坑内将夯坑填平,按7×7m方格网测量点夯后地面高程。 8、在规定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9、采用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粉质粘土将场地填至夯前地面高程并用推土机推平后,用低能级满夯。满夯每点三击,强夯机组起吊、移动夯锤对准夯点;提升夯锤至预定高度,脱钩器自动脱开;夯锤呈自由落体状态夯击夯点土体,重复3击后停止该点夯击,准备施工下一夯点;按照四点中心搭夯一点,依次完成第一遍所有夯点的夯击。在规定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10、满夯完毕后,按7×7m方格网测量满夯后地面高程。填筑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粉质粘土,然后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50T振动压路机碾压至夯前地面高程,碾压后地基系数K30≥60MPa/m。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地基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分项工程名称:强夯地基作业内容 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 交底内容: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清等症的人员,不得进行机上作业。 3.施工现场应全面规划,并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其现场道路应平坦、坚实、畅通,交叉点及危险地区,应设明显标志。 4.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书,懂得本机械的构造、性能、操作规程,能维护保养和排除一般故障。 5.驾驶人员及操作者,须领取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驾驶证或操作证后方准开车。禁止其他人员擅自开车或开机。 6.粉化石灰、石灰过筛及使用水泥的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口罩、眼镜、手套等。 7.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 8.使用夯打操作工艺时,严禁夯击电缆线。 9.为减少吊锤机械吊臂在夯锤下落时的晃动及反弹,应专门设置吊臂撑杆系统。每天开机前,必须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钢线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吊锤机械停稳并对好坑位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时速度应均匀,夯锤或挂钩不得碰吊臂,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外胎加以保护。 11.夯锤起吊后,吊臂和夯锤下15m内不得站人。非工作人员应远离夯击点30m以外。 12.干燥天气作业,可在夯击点附近洒水降尘。吊锤机械驾驶室前面宜在不影响视线的前提下设置防护罩。驾驶人员应戴防护眼镜,预防落锤弹起砂石,击碎驾驶室玻璃伤害驾驶员眼睛。 补充作业指导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谷风文书)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目的 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施工作业。 2、质量标准 1、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标招标招标文件; 2、施工执行的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法规、标准、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3、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标准化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合同段高填路基、U、V型沟等特殊路基需强夯补压的路段。 4、强夯首件工程概况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强夯施工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在K199+000段U、V型沟填筑区段,目前已具备施工工作面,首件工程施工面积为500m2,U、V型沟填筑施工为路基五队负责,填筑材料为碎石,填高25m,强夯施工为强夯施工一队进行施工。 5、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U、V型沟填筑至强夯作业面后测量队,对其平面位置进行量测,确定强夯面积,及夯前高程。 强夯机具进行调试,出场合格证显示夯锤重量为19.56吨,(195.6KN),按点夯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和满夯夯击能不小于1000KN*m的标准,换算落距

分别为10.3m与5.2m;夯击前预先在夯机上做好标记。 5.2机具准备 5.2.1强夯机、推土机; 5.2.2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5.3施工准备 5.3.1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差小于500mm的地段应进行整平。 5.3.2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 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及夯点(夯点间间距4m呈梅花状布置)。 5.4试夯 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场地上选取一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选择试夯的路段为500㎡。根据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夯击次数,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②夯坑周围不应产生过大的隆起;③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 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按规定要求进行最后一遍满夯,夯后测量场地高程。 5.4.1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状布置,间距4m。 5.4.2通过试夯确定单点击能、夯击遍数及次数,并做好详细记录,。 5.4.3试夯人员安排 为了加强对实验路段施工指导,本项目成立实验路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魏玉山 副组长:苏庭涛 试验负责人:蒋俊 测量负责人:王朋 质检负责人:曾祥旭 机务负责人:张海峰 路基负责人:陈松 安全负责人:牛勇硕 机械工:3人修理工:2 人普工:10 人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一、施工设施准备 1、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起重机、推土机、夯锤等。 2 、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卡环、自动脱钩器、钢丝绳、水泵等。 二、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 1、担任强夯作业的主机,应按照强夯等级的要求经过计算选用。用履带式起重机作主机的,应执行履带式起重机的有关规定。 2、夯机的作业场地应平整,门架底座与夯机着地部位应保持水平,当下沉超过100mm时,应重新垫高。 3、强夯机械的门架、横梁、脱钩器等主要结构和部件的材料及制作质量,应经过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使用。 4、作业前强夯机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部件连接良好,无松动。 2)内燃冲击夯有足够的润滑油,油门控制器转动灵活。 3)电动冲击夯有可靠的接零或接地,电缆线绝缘完好。 5、内燃冲击夯启动后,内燃机应怠速运转3—5min,然后逐渐加大油门,待夯机跳动稳定后,方可作业。 6、电动冲击夯在接通电源启动后,应检查电动机旋转方向,有错误时应倒换相线。 7、夯机在工作状态时,起重臂仰角应置于70°。 8、梯形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门架支腿在未支稳垫实前,不得提锤。 9、变换夯位后,应重新检查门架支腿,确认稳固可靠,然后再将锤提升100~300mm,检查整机的稳定性,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10、夯锤下落后,在吊钩尚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员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从坑中提锤时,严禁挂钩人员站在锤上随锤提升。 11、当夯锤留有相应的通气孔在作业中出现堵塞现象时,应随时清理。但严禁在锤下进行清理。 12、当夯坑内有积水或因粘土产生的锤底吸附力增大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得强行提锤。 13、转移夯点时,夯锤应由辅机协助转移,门架随夯机移动前,支腿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500mm。 14、作业后,应将夯锤下降,放实在地面上。在非作业时严禁将锤悬挂在空中。 三、作业风险分析 1、极端天气 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特别关注雷雨、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预报,极端天气期间必须停止施工,关掉现场电源、水源,必要时应将夯机水平放倒,并对其传动部位用防水油布进行包裹。极端天气过后,再次开机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机械进行检查,确保其性能完好。2、机械伤害

(完整版)路基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兰州北环东线 BHD-4标施工单位:江西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施工部位路基工程交底卡编号 起点路基段 路基强夯 施工内容 技术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东段工程第Ⅳ合同段,施工范围为 K27+165.205-K28+400,全长 1.235Km。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 60km/h,双向 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29m,设计荷 载为城 A级,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g。 本合同段主要由 K27+165.205-K27+516.2(ZK27+165.205-ZK27+514.9)段路基土石 方工程、 K27+516.2-K27+759.2( ZK27+514.9-ZK27+759.9)段枣树沟大桥、 K27+760-K28+163( ZK27+761-ZK28+139)段白石头隧道、 K28+163-K28+400 (ZK28+139-ZK28+400)段路基土石方工程以及 4道钢筋砼箱形涵组成。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合同段共有三个段落需进行强夯处理,面积共计39290m2。 其中 K27+210-K27+516.2段设计六个强夯作业面, K28+163-K28+400及 ZK28+238-ZK28+379.63段设两个强夯作业面。地基土属于Ⅳ级湿陷性黄土。 二、设计参数 强夯处理时,遵循以下设计要求: 1、强夯设计单位夯击能暂定为 2500KN· m; 2、对路堤基底及两侧坡脚外不小于 3m(无边沟时)或边沟外 1m范围进行强夯; 3、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 5m,强夯夯击遍数为 3遍,前两遍点夯间距为 2D(D为夯锤直径,本工程采用夯锤直径为 200cm),交错正方形布置,锤印搭接为 1/4D; 4、前两遍每遍 8-10击(暂定),单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 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应出现夯坑过深而提锤困难的现象; 5、第 3遍为满夯,满夯夯击能为 600KN· m,每遍 2击。 6、强夯最佳含水量须根据试验报告取值。

乐安强夯招标技术要求

乐安凯迪电厂地基强夯工程招标技术要求 一、强夯施工资质控制 1、强夯单位必需有符合本工程规模的施工资质、安全生关许可证等。 2、强夯机械必需有有效的安全检测许可证。 3、进场人员必需持有效相应专业操作许可证、技能证。 4、进场单位及人员必需按当地相关部门要求进行登记备案,服从监督管理。 二、施工依据及标准 1、《乐安电厂全厂强夯施工图》 2、现行《强夯施工技术规范》 3、《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4、《电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电力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6、《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业主、监理要求等。 8、以上的施工规范由施工队自行获取,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要求 1、开夯前检查夯锤落距,确保单点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单点夯击试验施工,确定并验证强夯施工参数。 3、详细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每击夯沉量。 4、强夯施工中在每遍夯击前,对夯击点放线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

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夯点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相关规定。 5、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填料将坑底整平。 6、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坑周围隆起量等。 7、进行高真空降排水方案的实施时,要确保降排水符合技术要求,抽水排至远离影响区的排水沟内。 8、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夯实。 三、里程碑及工期要求 序号里程碑节点日期备注 1 机械进场2016/4/20 以甲方开工通知 为准 2 临时截水沟修建2016/4/20-2016/4/ 30 如开工时间推迟,则相应顺延 3 升压站、化水、净化站强夯完毕2016/4/20-2016/5/ 10 4 料场区域强夯完毕2016/4/20-2016/7/ 20 5 竣工验收2016/7/20 四、强夯参数确定注意事项 1、有效加固深度。 2、单位夯击能。 3、拟采用夯锤重量。 4、夯锤落距。 5、有效加固深度。 6、夯击次数及单点夯击数。 7、主夯、副夯顺序分布。 8、夯点间距确定:夯击采用布置方式,夯击间距。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一、质量控制要求 1、开夯前检查夯锤落距,确保单点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单点夯击试验施工,确定并验证强夯施工参数。 3、详细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每击夯沉量。 4、强夯施工中在每遍夯击前,对夯击点放线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夯点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填料将坑底整平。 5、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坑周围隆起量等。(6)进行高真空降排水方案的实施时,要确保降排水符合技术要求,抽水排至远离影响区的排水沟内。 二、强夯参数确定 1、有效加固深度 单位夯击能采用2000N·M,拟采用夯锤重19T,落距13.2米,有效加固深度为5.0~6.0m。(有效加固深度从起夯面算起) 2、夯击能:单位夯击能采用2000·M 3、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数2次,主夯、副夯。 4、夯点间距确定:夯击采用正方形布置,夯击间距为4×4米 5、主副夯后,单点夯击能采用1000KN·M满夯,夯点彼此搭接锤底面积的1/4。 6、强夯处理范围:横向为路基两侧坡脚这内,同时每边超出设计宽度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暂定为0.5m。 三、强夯施工流程 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四、强夯施工工艺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以,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能2000N·M,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主夯夯点的夯击;

强夯机械使用安全技术交底(新编版)

强夯机械使用安全技术交底 (新编版) Establish a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lement specific work safety divisions, clearly distinguis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to individual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34

强夯机械使用安全技术交底(新编版) 交底内容: 1、拉任强夯作业的主机,必须按照强夯等级的要坟经过计算选用。严禁超载荷作业。用履带式起重机作主机的应按规定执行。 2、夯机的作业场地必须平整,门架底座应与夯机着地部位保持水平,如下沉超守10cm时,应重新垫高。 3、强夯机械的门架、横梁、脱钩器等主要经构和部件的材料及制作质量,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 4、夯机在工作状态时,臂杆仰角应为69~71度。 5、梯形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门架支腿在未支稳垫实前,严禁提锤。 6、变换夯位后,必须重新检查门架支腿应稳固可靠,然后再将锤提升10~30cm,检查整机,的稳定性,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7、夯锤上升接近规定高度时,必须加强观察,防止自动脱色失灵时夯锤上升过高而发生事故。 8、夯锤落下后,在吊钩尚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从坑中提锤时严禁挂钩人员站在锤上随锤提升。 9、夯锤必须留有相应的通气孔。通气孔在作业中有堵塞现象时,应随时清理。严禁任何人钻入气孔或站在锤下进行清理。 10、夯坑内有积水或因粘土产生的底吸力增大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得强行提锤。 11、转移夯点时,夯锤应由辅机协助转移,门架随夯机移动时,支腿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50cm。 12、作业后,应将夯锤下降放实在地面上。严禁在非作业时将锤悬挂空中。 13、操作者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目的 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施工作业。 2、质量标准 1、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标招标招标文件; 2、施工执行的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法规、标准、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3、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标准化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合同段高填路基、U、V型沟等特殊路基需强夯补压的路段。 4、强夯首件工程概况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强夯施工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在K199+000段U、V型沟填筑区段,目前已具备施工工作面,首件工程施工面积为500m2,U、V型沟填筑施工为路基五队负责,填筑材料为碎石,填高25m,强夯施工为强夯施工一队进行施工。 5、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U、V型沟填筑至强夯作业面后测量队,对其平面位置进行量测,确定强夯面积,及夯前高程。 强夯机具进行调试,出场合格证显示夯锤重量为吨,(),按点夯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和满夯夯击能不小于1000KN*m的标准,换算落距分别为与;夯击前预先在夯机上做好标记。

机具准备 强夯机、推土机; 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施工准备 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差小于500mm的地段应进行整平。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及夯点(夯点间间距4m呈梅花状布置)。试夯 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场地上选取一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选择试夯的路段为500㎡。根据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夯击次数,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②夯坑周围不应产生过大的隆起;③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按规定要求进行最后一遍满夯,夯后测量场地高程。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状布置,间距4m。 通过试夯确定单点击能、夯击遍数及次数,并做好详细记录,。 试夯人员安排 为了加强对实验路段施工指导,本项目成立实验路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魏玉山 副组长:苏庭涛 试验负责人:蒋俊 测量负责人:王朋 质检负责人:曾祥旭 机务负责人:张海峰 路基负责人:陈松 安全负责人:牛勇硕 机械工:3人修理工:2 人普工:10 人 路基、强夯施工队负责人、技术人员及安全人员。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新版)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新版) Establish a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lement specific work safety divisions, clearly distinguis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to individual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06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新版)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清等症的人员,不得进行机上作业。 3.施工现场应全面规划,并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其现场道路应平坦、坚实、畅通,交叉点及危险地区,应设明显标志。 4.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书,懂得本机械的构造、性能、操作规程,能维护保养和排除一般故障。 5.驾驶人员及操作者,须领取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驾驶证或操作证后方准开车。禁止其他人员擅自开车或开机。 6.粉化石灰、石灰过筛及使用水泥的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口罩、眼镜、手套等。

7.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 8.使用夯打操作工艺时,严禁夯击电缆线。 9.为减少吊锤机械吊臂在夯锤下落时的晃动及反弹,应专门设置吊臂撑杆系统。每天开机前,必须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吊锤机械停稳并对好坑位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时速度应均匀,夯锤或挂钩不得碰吊臂,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外胎加以保护。 11.夯锤起吊后,吊臂和夯锤下15m内不得站人。非工作人员应远离夯击点30m以外。 12.干燥天气作业,可在夯击点附近洒水降尘。吊锤机械驾驶室前面宜在不影响视线的前提下设置防护罩。驾驶人员应戴防护眼镜,预防落锤弹起砂石,击碎驾驶室玻璃伤害驾驶员眼睛。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土石方及强夯施工方案

重庆教育管理学校迁建工程(第一期)地基处理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三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重庆高职城内,紧邻210国道。本工程一期工程建筑总面积76674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楼20248平方米,学生宿舍23760平方米,实训综合楼一16513平方米,食堂9418平方米,办公楼6735平方米。其中土石方回填约60万方,挖方约20万方。本次地基处理根据强夯设计说明要求,场地回填至5米深进行一次强夯,强夯方式为点夯:第一遍采用主夯3000KN*M,单点9击,第二遍插夯(间夯)3000KN*M,单点9击,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5米。每层主夯、插夯完成后用装载机将夯坑推平最后进行一遍满夯:1500KN*M, 9击。每完成一次强夯后,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确定无异常现象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及强夯,强夯至最后顶层后,需平整场地,封水碾压。主要建筑主体强夯范围内强夯完成后地面以下2米内密实度应达到94%,变形模量为120Mpa。 第二节、施工场地周围环境 项目邻210国道,高职城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现成的进场道路。场内住户基本搬迁完毕,仅有一户“钉子户”还没搬迁,施工现场内无高压线网,学生食堂、行政办公楼、运动场区域有大面积低洼水塘及水田,需清除淤泥较多。

第三节、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大部分属原始浅丘斜坡地貌,四周为小山包,中间为农用耕地及少量鱼塘分布,地形大部较平缓,一般坡度约10~25°,局部形成陡坎。在南侧及南东侧因融智学院施工平场,回填后形成了填方土质边坡,土质边坡高约5~7m。场地内建筑大部分已被拆迁。拟建场地植被发育,场内最低点高程,最高点高程,相对高差。 第四节、编制依据 1、《重庆教育管理学校迁建工程回填地基基础强夯设计说明》 2、重庆教育管理学校迁建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招标文件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强夯地基技术规范CECS279-2010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 第五节、本工程的特点及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工程特点分析 (1)1、本工程具有施工“任务重、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总挖方量约为20万m3,总填方量约为110万m3,需借土回填约为90万m3,场平面积约为亩(实际方量按现场实际发生为主)。道路组织至关重要,同时应处理好交巡警、环卫、市政等各部门关系。道路压实度要求达到95%,土料含水量和碾压质量要严格控制。因此,严

机械租赁合同(强夯机)111222

机械租赁合同合同编号:HK6-

中铁二十局集团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第六工程队 机械租赁合同 甲方:中铁二十局集团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第六工程队 乙方:船山区棚城工程机械租赁站 为加快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第六工程队项目施工进度,根据甲方施工需要,租赁乙方下列机械设备,双方依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经充分协商,达成本合同如下条款:第一条:租赁机械设备清况

第二条:租赁机械使用地点及用途 甲方租赁乙方机械用于甲方管段内施工。租赁期间,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或租给第三方使用。 第三条:租赁期限 自2012 年9 月日至甲方不租赁为止。在车况良好及乙方服务到位的条件下,如甲方需继续租赁,按同等条件顺延使用,达不到甲方施工要求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机械退场,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 第四条:租金及结算方式 1、按乙方实际完成平方米计量,单价为14 元∕m2(每平方米壹拾肆元正),强夯处理面积大约为:15000.00平方米,如果涉及其他工程量增减经甲乙双方现场确定,租金包含机械使用费、司机工资等。如果甲方需要发票,税金由甲方承担。乙方进行机械维修须在空闲时间进行,不得影响甲方的施工进度。 2、租金支付:当乙方完成工程总量的50%时,甲方验收合格后支付乙方已完成工程量的80%的工程款,当工程结束后经甲方验收合过20日内支付剩余所有工程款项,如延期则每日需支付欠款千分之三的利息。甲方财务部门依据批准的支付凭证,扣除其它应扣款项(包括代发工资、代付和代缴款项等),从银行转账支付。如遇建设方资金不到位,则甲方支付的租赁款相应顺延,乙方应积极采取措施不得影响工程进度。 第五条;租赁机械在租期内燃油由乙方负责,租赁机械在租用期限内

强夯地基基础方案

宜昌求索广场项目 强 夯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武汉市环艺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0月14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 四、施工准备 (2) 五、施工方案 (5) 六、质量控制要点 (6) 七、安全管理措施 (8) 八、安全保护措施 (10) 九、应急预案 (11) 十、文明施工措施 (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东站片区秋雨台南部地块,是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文化广场景观工程,本项目红线总面积约为126503.82㎡,其中绿化面积为55711㎡,水体面积17778㎡,硬质面积53015㎡。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宜昌求索广场项目施工图 3、求索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6、《城镇道路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三、技术指示及参数 1、锤重与落距:采用锤重15t与落距20m,或锤重20t与落距15m。 2、第一遍点夯单击能为3000KN·m,每遍6~8击;第二遍点夯单击能为2500KN·m,每遍6~8击;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单击能为1000KN·m,满夯搭接三分之一锤。 3、第一遍点夯间距为5×5m,每二遍点夯呈梅花状插在第一遍点夯之间,间距为5×5m;第三遍为满夯。 4、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

强夯技术交底(范本)

编号主夯点,第二遍夯击奇数编号主夯点,第一遍与第二遍间隔时间 夯击时先夯第一排然后夯第二排,以此顺序夯完第一遍后,用碎石渣或砂粒 将夯坑填平。第二遍时重复第一遍步骤,最后以低能量满夯,每点击两下, 或根据现场地基土的空隙水的排除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施工工艺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分项工程名 称: 交底内容: 一技术要求 夯锤重 龙青高速公路莱西至城阳段工程 技术交底记录表 合同号:六 交底地点:二楼会议室 交底时间: 年 月 桥台强夯 锤底净压力在 之内。强夯两遍夯击能 满夯一遍夯击能 。夯点按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偶数 天。 夯点以梅花形布置,夯痕间以 搭接。满夯与第二遍强夯间隔时间 天,

(一)施工步骤 平整场地; 放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 夯机就位,起吊吊钩至设计落距高度,将吊钩牵引钢丝绳固定,锁定落距; 将夯锤平稳提起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夯锤自动脱钩下落夯击夯点; 测量夯顶高程,记录夯坑下沉量; 重复步骤?,按设计的夯击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完成第一遍夯点的夯击; 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或推平,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遍场地 夯击沉降量; 间隔天,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二遍夯击; 间隔天,进行满夯施工。 整平场地,用压路机将满夯后的虚土层碾压密实,用方格网测量地 面咼程。 试验段采用的参数 )夯击能,根据设计要求强夯满夯 )夯锤重直径,锤底净压力 )落距,强夯,满夯 )夯点间距,按设计要求,采用(为夯锤直径);夯击次数,根据试夯确定,满足止夯要求;夯击遍数按照设计要求,强夯 遍,满夯遍; ()止夯标准,按照设计要求,应满足单位面积累计夯击能大于 同一夯位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小于不因夯坑过深提锤困难。 (三)具体施工方法

强夯地基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主要机具: 主要机械有:12t圆柱体夯锤、25t以上履带式起重机、自动脱钩器、TY-140型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 (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等。 二、作业条件: (1)该房屋的轴线,水平桩及基槽的边线尺寸,必须经过复测合格。 (2)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3)机械挖土到砼垫层底标高位置,人工配合机械整平场地后,准备强夯处理地基。 三、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分段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强夯地基布点第一遍点夯推土机推平进行普夯地基检测 2、基坑开挖强夯地基处理的范围:砼垫层底及检查坑基础处理范围内。 3、开挖基坑控制基底高程为74.05m,水准仪控制标高。 4、在机械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 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5、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强夯施工工艺见下图

2.技术要求 夯锤落距:①落距:点夯H=6m,夯击能720KN.M,普夯h= 5.0m,每次夯击前,检查落距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 ②点夯间距:夯实间距为4m×4m梅花形布置。 ③采用点夯、普夯的方法:采用一遍点夯(如沉降量达不到质量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填碎石、碎砖等骨料后夯实多次);一遍普夯。 ④夯击击数:点夯击数10击(由试夯确定); 普夯:在点夯施工完,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后,进行满槽夯击,普夯击数2击。 ⑤该工程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20 Kpa。 夯击遍数与击数:以试验结果为准,一般夯击二遍,第Ⅰ遍隔1点跳夯,基槽清平,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进行排夯,锤印彼此搭接1/2~1/3夯痕,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被振松的表土层。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夯击遍数。每点击数10击,具体根据现场试验得到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无过大隆起以及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夯击点布置:第Ⅰ遍按梅花形网格排列,点间距为4m,夯击时按间隔1个夯击点进行跳夯,跳夯间距为3D(一般7.5m)。 夯击遍数间隔时间:通常等土层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

最新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一、强夯施工要求 1.地基处理范围 本次强夯处理范围为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场地填方区范围内。 2.地基处理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工程试夯检测报告 ●辽宁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厂平控制图 ●辽宁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厂区土方图 3.强夯前准备 3.1强夯区基底上的树墩及主根应拔掉,草皮及水塘中的积水、淤泥、杂物应予清除,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全厂表层耕植土进行清理,清理厚度控制在0.2m 左右,并将基底碾压密实;在沟渠或池塘上填方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等方法处理后,先局部分层压实至自然地面。 3.2当填方基底坡度大于20%时,应先整平基底,使其成为高宽比为1:2的若干台阶(每级台阶高≤500毫米),以防止填方沿坡面滑动; 3.3土方工程施工前,应拆除界区内原有地下构筑物,如地下管道,涵洞等,以利于后期建筑物基础施工和基础稳定。 4.主要技术要求

4.1强夯终夯面标高应比初平设计地面标高低1.5米,终夯面至初平设计地面标高1.5米范围分3次回填,并分层碾压,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4.2本工程填方高度在1~20米之间,要求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且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总体方案如下: (1)对于填方高度小于2米的区域,采用2000kN?m夯击能的满夯进行处理,满夯分两遍实施,第一遍满夯击数3击,第二遍满夯击数2击,夯击搭接面积不得小于25%,可以结合临近的高能级点夯完成后的满夯一并进行。 (2)对于填方高度在2~6米的区域,采用4000kN?m夯击能的强夯进行处理,主夯采取等腰三角形布点。强夯分四遍实施,第一、二遍为点夯,夯击能为4000kN?m,第一遍主夯点间距,长边为7米,短边为4.5米。第二遍主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形成的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上,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小于10击,并应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等条件,夯点布置见以下附图。两遍点夯的间歇时间应根据现场实测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确定,每遍点夯施工完后,将夯坑推平。第三、四遍为满夯,夯击能为2000kN?m,第一遍满夯击数3击,第二遍满夯击数2击,夯击搭接面积不得小于25%。详见主夯点布置图。 (3) 对于填方高度在6~8米的区域,拟采用6000kN?m夯击能的强夯进行处理,主夯采取等腰三角形布点。强夯分四遍实施,第一、二遍为点夯,夯击能为6000kN?m,第一遍主夯点间距,长边为8米,短边为5米。第二遍主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形成的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上,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小于10击,并应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等条件,夯点布置见以下附图。两遍点夯的

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2021新版)

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 (2021新版) Establish a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lement specific work safety divisions, clearly distinguis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to individual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61

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2021新版) 交底内容: 1.担任强夯作业的主机,应按照强夯等级的要求经过计算选用。用履带式起重机作主机的,应执 行JGJ33-2001第4.2节规定。 2.夯机的作业场地应平整,门架底座与夯机着地部位应保持水平,当下沉超过100mm时,应重新垫高。 3.强夯机械的门架、横梁、脱钩器等主要结构和部件的材料及制作质量,应经过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使用。 4.夯机在工作状态时,起重臂仰角应置于70°。 5.梯形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门架支腿在未支稳垫实前,不得提锤。 6.变换夯位后,应重新检查门架支腿,确认稳固可靠,然后再

将锤提升100~300mm,检查整机的稳定性,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7.夯锤下落后,在吊钩尚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员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从坑中提锤时,严禁挂钩人员站在锤上随锤提升。 8.当夯锤留有相应的通气孔在作业中出现堵塞现象时,应随时清理。但严禁在锤下进行清理。 9.当夯坑内有积水或因粘土产生的锤底吸附力增大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得强行提锤。 10.转移夯点时,夯锤应由辅机协助转移,门架随夯机移动前,支腿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500mm。 11.作业后,应将夯锤下降,放实在地面上。在非作业时严禁将锤悬停在空中。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路基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河北省石家庄至冀晋界公路项目 施工技术交底 合同号LJ-*合同工程名称路基工程编号JSJD-003 施工单位交底日期 2014年1月7日 监理单位分项工程名称路基强夯施工 一、施工准备 1、开工前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图纸、学习相关规范,理解设计意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并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 2、测量放线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放出路基边坡线、并在路基强夯范围内按照图纸要求布置夯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编号。 二、施工工艺 1、工艺原理 强夯法是应用功能转换的原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具体的说,它是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一般8—40 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一般10—40m),给土以强烈的冲击和振动能量。地基土在强大的冲击能的作用下,土体强制压缩或振密;经时效压实,使土体重新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 2、施工流程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2-1:

3、夯击参数的初步确定 3.1、施工机械配置 本项目强夯施工采用抚挖QUY-55t 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锤重为15t ,夯锤 起重机就位,夯锤 置于夯点位置 标出夯点位置,并 测量场地高程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施工机具准备 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自 动脱钩自由下落,测量锤顶高 程。 重复上一步骤,按设计规定的控制标 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夯 击 规定的间隔时间后 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 量场地高程 下一遍夯击 满夯

底面采用圆形,直径2.25m,(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夯锤中对称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3.2、夯点布置 主副夯击点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成梅花形布置,横向间距4米,纵向间距7米,采用逐点夯与满夯相结合的方法,点夯夯击一遍,单点夯击数为6-8击,夯击能量不小于2500KN.m;满夯夯击一遍,单点击数为2击,夯击能量不小于1200KN.m,满夯后锤印搭接上一锤印1/4。 3.3夯击能 夯击能量是决定加固深度的参数,设计中考虑单点夯击能与最佳夯击能。 最佳夯击能从理论上讲是地基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时的夯击能,它是单点夯击能的总和。对于砂土地基可由观测的孔隙水压力增量随夯击次数增加的变化趋势来决定,当孔隙水压力增量趋于稳定时,所达到的能力即为最佳夯击能。 按照图纸要求,填前基础处理主、副夯击能不小于2500 KN﹒m,施工时,主、副夯击能我部将取2500 KN﹒m;满夯夯击能不小于1200 KN﹒m,施工时,我部将取1200 KN﹒m。 3.4、落距 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落距,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 首件施工落距如下表: 锤重(kg)夯击能(kn﹒m)落距(m) 主、副夯满夯主、副夯满夯 150002500150017.28.2 3.5、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次数 路基填筑高度大于10m,压实时采取强夯补强处理,自下路床顶向下4m强夯一次,最下面一层强夯至原地面距离不小于5m,每层强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夯击遍数为3遍、第一次为主夯,单点夯击不少于6-8次,第二次为副夯,单点夯击为6-8次,第三次为满夯,单点夯击次2次。具体单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3.5.l、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3.5.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5.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6、间隔时间确定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问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 目的 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施工作 业。 2、 质量标准 1、 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标招标招标文件; 2、 施丄执行的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法规、 标准、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标准化实施细 则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合同段高填路基、U 、V 型沟等特殊路基需强夯 补压的路段。 4、 强夯首件工程概况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强夯施工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在K199+000段U 、V 型沟填筑区 段,目前已具备施工工作面,首件工程施工面积为500m 2 ,U 、V 型沟填筑施工为路基五队 负责,填筑材料为碎石,填高25m ,强夯施工为强夯施工一队进行施工。 5、 施工准备 JTG B01-2003 JTG F10-2006 JTJ F80/1 -2004 JTJ 076-95

5.1技术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 人身安全。 U、V型沟填筑至强夯作业面后测量队,对其平面位置进行量测,确定强夯面积,及夯前高程。 强夯机具进行调试,出场合格证显示夯锤重量为19.56吨,(195. 6KN ),按点夯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和满夯夯击能不小于lOOOKN^m的标准,换算落距分别为10. 3m与 5.2m ;夯击前预先在夯机上做好标记。 5.2机具准备 5.2.1强夯机、推土机; 5.2.2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5.3施工准备 5.3.1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差小于500mm的地段应进行整平。 5.3.2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 干个水准基点及夯点(夯点间间距4m呈梅花状布置)。 5.4试夯 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场地上选取一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 工。选择试夯的路段为500卅。根据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 确定夯击次数,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 ②夯坑周围不应产生过大的隆起;③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