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庆顺,…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7-6-18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所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终身疾病。我国目前正处于DM的上升期,如果不加以有效遏止,估计2015年我国可能有6000万DM 患者[1]。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理[2]。IR伴有高胰岛素(INS)血症,血糖在正常范围期间是糖尿病防治的最佳时机,及早的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不仅减少T2DM的发病率,还能减缓或纠正IR引起的代谢综合征,这一时期对DM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T2DM、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内脏型肥胖被称为“代谢综合征”,其共同的病因之一是IR。现在认为,在糖尿病病程早期,尚无高血糖时,绝大多数患者已存在IR并伴有高INS血症,进一步发展,导致胰岛β细胞代偿机制逐渐衰退,血糖升高,最终发生T2DM。IR伴高INS 血症,是预测发生T2DM的有效单个预测指标[3]。二甲双胍(MT)通过减肥、强化INS 的作用、抑制肝糖产生和降低血脂而减轻IR。

1 减肥作用

有研究显示[4],MT在多囊性卵巢疾病的治疗中,即使在不节食或不增加活动量的情况下,也使女患者收到减肥效果。进一步研究证实,在22例患有肥胖症,但无DM的女性和男性进行MT用药24周,这些受试者体重大约减轻6%(一般为18磅),并且腰围和臀围可减少2英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浓度降低10%。肥胖导致血游离脂肪酸(FFA)增加,FFA通过增强肝糖异生和糖原分解以及抑制INS通路而产生肝IR,而骨骼肌细胞内脂质沉淀可能是引起肌肉IR的重要原因。高水平的FFA可能是外周组织产生的代谢信号,短期内作用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长期作用则促使其凋亡[5]。

2 对INS的作用

2.1 在不同的IR综合征中常伴有假性黑棘皮病(AN)[6]

在MT对假性AN、IR及高INS血症的10例患者试验,期间维持饮食量、运动量相对恒定,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单纯给予MT1500mg/d口服8周。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各参数差异显著性以t检验或χ2检验判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较,空腹INS由45.22±13.9降至28.88±11.32(mU·L-1),(P<0.01)差异有显著性,餐后2hINS由160.25±33.72降至135.50±35.35(mU·L-1),(P<0.01)差异有显著性。外周INS敏感指数由22.89±5.69升至34.33±7.80(min·mU·L-1),(P<0.01)差异有显著性。体重指数由40.45±10.23降至35.21±3.36kg/m2,(P<0.05)差异有显著性。INS升成系数变化不大,治疗前为13.93mU·mmol-1,治疗后为12.35±2.56 mU·mmol-1,(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MT 明显改善假性AN患者的INS敏感性并未增加INS分泌,能改善假性AN患者的IR与高INS 血症。提示对T2DM的IR与高INS血症有改善作用,并能降低体重指数。另一相同的研究[7]也证明MT不但减轻IR,增加INS敏感性,也改善血脂代谢使体重下降。

2.2 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上面的数据反映,MT对空腹INS和餐后2hINS水平降低显著,它缓解了高INS血症,外周组织对INS敏感指数增加,减轻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进而进一步缓解IR。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谁先出现,意见不一致。IR、高INS血症及肥胖者,脂肪细胞变大,脂肪细胞膜上INS受体密度降低,加大了对INS的需求,胰岛β细胞分泌增加,代偿性升高血中INS水平。

3 对血脂的调节作用

MT通过减肥作用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它能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降低甘油三酯,改善脂蛋白代谢紊乱,确实存在着受体途径,其升高载脂蛋白AI及降低载脂蛋白B的作用,比格列吡嗪更明显,对非DM高脂血症者也有助于血脂调整[8]。

4 讨论

MT治疗T2DM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及不导致低血糖已被证实。在治疗IR 方面,由于减肥效果明显,可减轻FFA的毒性作用,缓解IR。它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下降,在不增加INS分泌的基础上减轻IR。其可直接作用INS靶细胞,增加INS亲合力,尤其是受体后作用,增加了INS的敏感性[9]。MT可抑制肝脏糖异生,在不依赖INS而直接影响葡萄糖利用,可能系通过加强无氧酵解途径;它还可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抑制葡萄糖吸收,改善糖耐量低减,有助于解除持续性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它增加INS受体的数量,从而增加INS与其在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INS受体的结合量,增加受体酪氨酸激活酶,增加肝细胞和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增强葡萄糖氧化过程和非氧化糖原合成[3]。MT与磺酰脲类药物比,具有不致低血糖,长期使用没有发现耐药性,并减轻肥胖,不增加INS分泌。肥胖、高血压伴IR患者应为首选药。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金属味、皮肤过敏并可引起维生素B12、叶酸吸收障碍等。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患者应禁用。

【参考文献】

1 许樟荣,Lynda Molyneaux,敬华,等.影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275.

2 胡云.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1):3.

3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73-279.

4 相洪琴.甲福明治疗不孕症.国外医学情报,2001,22(11):36.

5 高维国,石海燕.脂毒性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1):65.

6 沈山梅,朱大龙,田成功,等.二甲双胍对假性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285.

7 姚文华,卢丹,王清,等.二甲双胍对IGT伴黑棘皮病肥胖青少年体重、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287-288.

8 张昌玉,席光明,庄茂友,等.二甲双胍对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及AI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1):35.

9 杨华章,邝建,裴剑浩,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s和IGFBPs改变及二甲双胍治疗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1(6):348.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摘要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HbA1C;2015年ADA/EASD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 患者的限制;欧洲版说明书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015年,中国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改善IR、更好地控制体重及成本-效益比更佳等。因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关键词】二甲双胍;共识;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T2DM。2004年,欧盟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10岁及以上患儿T2DM。国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无论对于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T2DM 患者,除非存在禁忌证或无法耐受,否则都应从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包括二甲双胍,这体现了该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为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推荐意见、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常见缩略语见表1~3。 一、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

盐酸二甲双胍片副作用

其实盐酸二甲双胍片除了可以对糖尿病起到降糖效果外,还可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帮助肥胖人减肥的效果。虽然说盐酸二甲双胍片有着如此大的功效,但是它毕竟是药物,一定要会产生副作用,那么盐酸二甲双胍片副作用有哪些。 盐酸二甲双胍片在临床上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具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良好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而且盐酸二甲双胍片还可以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使用,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 通过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对于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所增加,比如说像皮肤、血细胞以及脑等。同时它还能够起到对肝糖原异生抑制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达到肝糖输出的降低的效果。 盐酸二甲双胍片可以会导致以下的副作用产生,比如说像腹泻、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头痛等。还有少数的患者可以出现像低血糖、头晕、皮疹、胸部不适、体重减轻的症状。由于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所以有的患者还容易出现贫血的现象。 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可能会出现以上的副作用,所以希望患者们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同时,还要注意在进食的时候或者是餐后再服用。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有皮疹等其它的过敏的现象,就可以先停止服用。在用药过程中不要喝酒。 降糖效果不错的二甲双胍片能够用于治疗肥胖或者糖尿病患者。那么,酸二甲双胍片副作用有哪些?会影响身体吗? 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不良反应具体有:呕吐、腹泻、恶心。部分病人使用后有时有乏力、疲倦、头晕、皮疹。.乳酸性酸中毒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应予注意。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过度换气、神志障碍,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而不能用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水杨酸中毒解释。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作用,使血红蛋白减少,产生巨红细胞贫血,也可引起吸收不良。以上副作用对机体的影响都不会严重,一般停药后就能消失。盐酸二甲双胍片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食欲等,一般建议饭后服用。同时某些神经系统上的影响,导致头晕疲乏。盐酸二甲双胍片有副作用不大 温馨提醒,有下列情况应禁用盐酸二甲双胍片: 2型糖尿病伴有急肝及肾功能不全、性心肌梗死、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肺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酗酒者禁用 严重心、肺病患者绝对不能使用,否则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营养不良、脱水)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

二甲双胍瓶装说明书(共4篇)

篇一: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功能主治】 . 格华止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活动不能有效控制的型糖尿病. 对于型或型糖尿病止低血糖发生 具协同作用 格华止与胰岛素合用 特别是肥胖的型糖尿病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防 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减少胰岛素用量 . 格华止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 【主要成分】 格华止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包装规格】 铝塑包装 每片.g每板 片 每盒板 【用法用量】 应遵医嘱服药 格华止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每日二次 根据病人的状况或. 克 逐渐增加剂量随餐服用 通常格华止(盐酸二可每周增加.克或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毫克 对需进一步控制 为了更 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克每周增加.血糖患者好的耐受 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每日一次 逐渐加至每日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克 剂量可以加至每日毫克(即每次. 每天三次)每日剂量超过克时 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 【不良反应】 格华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为大便异常流感症状 低血糖潮热 肌痛

恶心头昏 呕吐头晕 胃胀指甲异常 乏力皮疹 消化不良出汗增加 腹部不适及头痛味觉异常 其它少见者 寒战格华止 胸部不适 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b 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注意事项】 . 口服格华止期间肾功能 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以减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定期检查 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线摄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止口服格华止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 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 应激状态 在发热 昏迷 感染和外科手术时 因此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格华止 服用口服降糖药患者易发生血糖暂时控制不良 此时必须暂时停用格华止. 对型糖尿病患者 改用胰岛素待应激状态缓解后恢复使用 而应与胰岛素合用 不宜单独使用格华止 . 应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 格华止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维生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b缺乏 . 即往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血糖控制良好的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实验室化验异常或临床异常 测定包括血清电 (特别是乏力或难于表达的不适)应当迅速寻找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的证据解质停用 酮体 血糖 血酸碱度

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功效

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功效 文章目录*一、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功效*二、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不良反应*三、服用二甲双胍的四个注意事项 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功效1、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功效盐酸二甲双胍片,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II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2、盐酸二甲双胍片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II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 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口服成人开始一次0.25g,一日2到3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每日量1?1.5g最多每日不超过2g.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可减轻胃

肠道反应。 3、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禁忌症 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缺乏的患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营养不良、脱水)。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 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酗酒者。严重心、肺病患者。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Ⅰ型糖尿病不应单独应用(可与胰岛素合用)。用药期间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定期测血肌酐、血乳酸浓度。与胰岛 素合用治疗时,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不良反应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主要组成物 是盐酸二甲双胍,它的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双胍盐酸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是C4H11N5?HCl,分子量为165,63。盐酸二甲双胍 片是糖衣或薄膜衣片,弄掉包衣之后是白色药片。 其次,再来谈一谈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讲,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后有患者会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嘴中还带着金属味等现象。

深度解读降糖药——二甲双胍

深度解读降糖药——二甲双胍 发表时间:2019-10-24T13:23:36.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2期作者:阳厚明 [导读] 二甲双胍是用于降血糖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阳厚明 四川省兴文县人民医院 644400 二甲双胍是用于降血糖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二甲双胍药物在使用的时候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文章就二甲双胍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问题进行探究。 1.二甲双胍药物的应用历史 二甲双胍被定位于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历史。二甲双胍在1972年的时候被真正意义上被作为降血糖药物使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史验证,这类药物开始被人们认可。 伴随对二甲双胍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发现,二甲双胍除了能够治疗糖尿病,而且还能够辅助治疗其他疾病,比如能够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使排卵和妊娠的概率提高3-4倍。另外,有文献验证二甲双胍还能够降低非吸烟人士的肺癌发生率,并在预防白内障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2.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 二甲双胍包含多种作用机制,具体包含延缓葡萄糖从胃肠道中的摄取,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实现对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十分准确,且和磺脲类降糖类药比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不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都会产生的一定的治疗作用。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十分准确,且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在不需要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情况下就能够达到降糖的目的。 3.二甲双胍的临床适应症 第一,适合应用在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非胰岛素依赖类型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对肥胖患者的降糖操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对饮食治疗方法无效,特别是肥胖非胰岛素依赖类型的病人,可以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降糖操作。第三,对于肥胖或者非肥胖的NIDDM 病人,特别是超重病人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另外,二甲双胍在和胰岛素综合应用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的情况。 4.二甲双胍的不适应症 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固然是能够降低血糖,但是在药物使用不合理,或者和人体发生不良反应的时候会出现昏厥和发热的情况。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研究这类药物的临床不适应症。第一,二甲双胍不适合应用到消瘦类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人体处于消瘦的状态则是说明人体的代谢水平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而二甲双胍则是能够深刻影响人体对食物热量的摄取,使得食物中的多种葡萄糖不被人体吸收,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肝糖原的合成。由此可见,比较瘦弱的病人如果较长的时间服用二甲双胍就会加速其体重的降低,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比较瘦弱的患者则是应用胰岛素替代二甲双胍。第二,二甲双胍不适合应用到肝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在当前医疗领域,虽然二甲双胍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没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定论,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在口服降糖类药物,在长时间口服降糖类药物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肾损伤。为此,建议对胰岛素存在不自觉抵抗和体重过重的,且不具备肾脏损伤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第三,拥有严重肠胃疾病的患者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使用的时候拥有一定的副作用,最为凸显的副作用是引起肠胃的不良反应,这种肠胃的不良反应一般会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自行消失,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患者肠胃不适反应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为了能够减少药物使用对肠胃的刺激,糖尿病患者在尽可能在用餐之后服用二甲双胍。另外,对于存在严重肠胃不适的患者则是可以将二甲双胍更改为胰岛素。第四,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也有相互作用,如西咪替丁、硝苯地平等,与乙醇同时服用会增强盐酸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易导致乳酸中毒发生。为此,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不能事前饮酒。 5.二甲双胍应用的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在使用的时候会刺激患者的肠胃,因而对于肾脏功能不健全的患者要严格限制对二甲双胍的使用。除此之外,孕妇、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应激状态人员也需要慎重使用二甲双胍。病人服用二甲双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血乳酸增高>3mmol/L,尿酮体、血肌酐>120mmol/L的情况,则是需要及时停用这类药物。另外,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心肌梗塞、败血症、心绞痛、肾功能恶化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药物来替代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使用的时候还会和一些相关药物发生反应,特别是二甲双胍在和抗凝药物合并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需要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琼脂类药物在使用的时候能减少对二甲双胍的吸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甲氰咪胍能减少本品的肾脏排出。 6.二甲双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一,提升卵巢癌症的生存率。二甲双胍在应用的时候还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自己体内的风险,降低癌症恶化程度,提升手术治疗。第二,抑制食欲。通过服用二甲双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食欲,减少患者肠道蠕动,在人本身不想吃饭的情况下就会降低人的体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二甲双胍后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体重下降,但下降到一定幅度后即会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状态。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225409.html,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作者:邢小燕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9期 胰岛素抵抗作为一个“温床”或“土壤”,滋生了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53岁的刘女士,去年出现糖尿病症状,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诊,期间一直在吃治疗糖尿病 的药物。上个月,刘女士发现自己血糖升高,于是马上去医院做了检查。刘女生问医生,是不是因为吃的药物失效了?医生告诉她,她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的症状。 那么,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预防胰岛素抵抗呢?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在正常情况下,胰岛β细胞会感应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如进餐时血糖升高了它会多分泌胰岛素,反之,血糖低时它会少分泌胰岛素,以此来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反应性降低(即不敏感),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作用靶点例如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 胰岛素抵抗:滋生疾病的“温床” 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不得不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增多,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效应。长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将会引发一系列临床异常: 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环节,但胰岛素抵抗可以发生得更早。在病程早期,胰岛β细胞可通过多分泌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随着病程发展,机体这种代偿机制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当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时,血糖不可避免地升高,出现糖耐量异常甚或糖尿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如不能很好解决胰岛素抵抗,还会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吃二甲双胍有无副作用

解惑二甲双胍 来源:作者:时间:2009-02-18 点击: 12787 次标签: 1957年,二甲双胍作为降低血糖的药物正式进入市场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甲双胍因此由一个糖尿病治疗的三线用药逐渐成为了一线用药。同时由于其价格低廉,成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市场上销售的盐酸二甲双胍、格华止、君力达、甲富明和美迪康等的有效成分都是二甲双胍。 降糖作用并不逊色于其他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糖产生和肝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抑制肠道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改善肌肉、脂肪的组织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进一步改善这些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并能抑制食欲,减少肠道糖的吸收。总的来说,二甲双胍可以降低高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协助改善脂代谢,降低血脂,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脂毒性。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经典药物,还具有以下特点: 不引起低血糖 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胰外组织降低血糖,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降血糖药物合用时,要注意防止发生明显的低血糖症。

不增加体重 糖尿病常用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等,能促进血糖的转化吸收,会造成体重不同程度的增加(1~5公斤),这对大多数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都不是~件好事。由于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甚至有轻度的减肥作用,因此被推荐为所有超重患者的首选单药治疗药物,也广泛用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用药,如常用于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可防止患者体重增加,有利于血糖控制。 正确看待让人谈之色变的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不是一无是处 这是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有10%~20%的患者在最初服用的一周内都会出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腹部不适、腹泻、口内有金属味等。这些不良反应多是一次性的,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服药一周左右即可逐渐缓解,因此不用轻易停药换药。 由于这些消化道不适的发生通常具有剂量依赖性,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初始小剂量和逐渐加大剂量的方法,让消化道逐渐适应,将这些不良反应的程度降至最低。二甲双胍用于控制血糖的最有效剂量为500毫克,最佳剂量为2000毫克,最大使用剂量不宜超过3000毫克。患者的初始剂量可以定为500毫克/天,具体服用方法为250毫克/次,每日2次;1~3天后,可加量至250毫克/次,每日2次;如无不适,可逐渐增加至500毫克/次,每日2~3次。 另外,改变服药的时间也会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二甲双胍在空腹、饭前、饭中或者饭后均可服用。对消化道反应明显的患者来说,则建议在饭中或者饭后

二甲双胍的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 养生之道网导读:二甲双胍的作用是什么?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不少人担心其不良反应过大,但比较来说,其降糖作用对患者来说更大。那么,二甲双胍的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二甲双胍的作用特点 1、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胰岛外组织,通过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可抑制肝糖原的输出,且有一定的胰岛素服增敏作用,从而发挥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作用。 2、二甲双胍对于高脂血症患者也有一定的益处,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并且有一定减轻体重的作用,减轻糖尿病患者伴有的脂质代谢紊乱的风险,减轻动脉血管病变,减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3、二甲双胍与磺脲类和格列类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既可改善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改善外周组织对糖利用差的问题,又可抵消磺脲类和格列类引起的副作用——体重增加。 因此,医学专家强调,二甲双胍应当被足够重视,作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患者的

一线用药。但需要提醒的是,二甲双胍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磺脲类或格列类降糖药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小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二、二甲双胍该怎么吃? 虽然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不可避免,但仍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和药物剂型来将其副作用降至最低。 1、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有关,为了避免二甲双胍对胃肠的刺激,最好在初期以最小有效剂量500mg/日服用,遵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给胃肠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 2、空腹或饭前服药,对胃的刺激更大,因此在餐食或餐后服药,可减轻副作用,并且也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3、若副作用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考虑更换二甲双胍的剂型,比如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肠溶片在小肠内分解,生物利用度高;缓释片每日只需服用一次,药物在胃中缓慢释出,作用持久。 三、服用二甲双胍的注意事项 1、不滥用。虽然试验发现,二甲双胍具有防治癌症、保护心脏等诸多功效,但没被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也就是说,除了用于治疗糖尿病,其他用法均要慎重。 2、别乱用。生活中,常有人将二甲双胍作为减肥药,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 一: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英语: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理论结束了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来解释糖尿病的历史。更真实地再现了人体的复杂性,为行为医学技术进入提供了学术支持。更科学的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另外还有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 resistin ),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其他如瘦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骨骼肌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增多也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B细胞内TG积聚过多可造成其功能减退。 三:胰岛素抵抗的监测方法 1.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并被认为是评价其他检测胰岛素抵抗方法的金标准。本方法是测定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快速连续胰岛素灌注使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改变葡萄糖灌注率而使血糖稳定在基线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即阻断内源性葡萄糖一胰岛素反馈,这时葡萄糖灌注率等于外源性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代谢率。具体方法为:空腹12h,抽血测基础血糖、胰岛

胰岛素抵抗及各种评估方法优缺点比较

胰岛素抵抗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李光伟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从理论上说胰岛素抵抗很普遍,但实践中判定胰岛素抵抗并不容易,因为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而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不仅受靶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敏感程度(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而且受机体产生胰岛素量(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换言之,即胰岛素敏感性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那些能“排除”胰岛素缺乏影响的测定葡萄糖代谢能力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评估真实的胰岛素敏感性。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文献中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中能“纠正”或“排除”胰岛素缺乏“干扰”的能力相差悬殊,加上胰岛素测定方法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限制,实用价值也不尽相同。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胰岛素敏感性评估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一、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 1.几种复杂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1)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下称正糖钳或clamp):这一技术由defronzo1979年创立,经同时静脉输入胰岛素和葡萄糖,使体内胰岛素达某种特殊浓度(纠正胰岛素缺乏)。同时调整葡萄糖输入速度使血葡萄糖水平稳定在4.48~5.04mmol/l,频繁取血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浓度2小时,计算稳态情况下单位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代谢体重)每分钟代谢葡萄糖的量。这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测定机体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血浆胰岛素浓度接近100μu/ml时维持正常血糖所需的外源葡萄糖不足150mg?m-2?min-1时为胰岛素抵抗。它以同时输入外源胰岛素及葡萄糖的方法避免了“内源性胰岛素缺乏”(如在糖尿病病人)及“低血糖”(如在胰岛素耐量试验中)对胰岛素敏感性测定的影响,成为在糖耐量正常、糖耐量低减及糖尿病人群均可信赖的技术。任何其他胰岛素敏感性评估方法都不能与之相比拟。但这种测定十分昂贵费时,在国外大型研究中心也只用于少量病例的研究。有些研究者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随意延长血糖测定间隔时间,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会大受影响。(2)微小模型(minimalmodel)计算公式:这是另一较为公认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方法。该法需要取血32次,将血糖值输入计算机数学模型中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在科研中应用较胰岛素钳夹技术更为广泛。主要缺点是取血次数太多,且测定的胰岛素敏感性受胰岛素缺乏(即β细胞功能衰竭)的影响。与任何涉及静脉葡萄糖耐量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法一样,minimalmodel需有足够的内源性胰岛素才能正确评价胰岛素敏感性(s1)。在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者中,是胰岛素缺乏而非胰岛素抵抗使糖清除率下降,此模型会低估胰岛素敏感性。这一种缺点即使是在1986年增加甲磺丁脲(tolbutamide)300~500mg注射后也不能克服。所以1990年又修正该法,给糖耐量正常者输胰岛素0.02u/kg,给糖尿病患者输0.05u/kg试图纠正在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对准确测定s1的影响。但是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程度不同,一律给予0.05u/kg的剂量似欠合理。关于取血次数,1993年以来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减少为22点,14点,13点,12点的试验。结果显示取血次数低于14个点时所测定的s1与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的m值(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每分钟代谢每公斤体重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相关性在2型糖尿病明显变弱。结果是这种减少次数的模型仅能适用于非糖尿病人群,常规用于糖尿病人群前需进一步研究。微小模型及clamp技术都因复杂、费时、价格贵,在群体研究中较难使用,必然要在某些领域让位于一些较为简便、经济的评估方法。这就是为什么近20年来有近20种指数陆续显露头角的原因。 2.几种简单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1)空腹血胰岛素:在非糖尿病人群空腹血胰岛素是很好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它与clamp测定m值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7~0.8,曾应用于国外许多著名的研究,为学者们广泛接受。而在糖尿病人群,因有胰岛素分泌缺乏,此时降低了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已不再能代表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情况。(2)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比值及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美国著名糖尿病专家caro著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资料二甲双胍药物名称:二甲 双胍英文名称:Metformin中文别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盐酸盐、甲福明、甲福明盐酸盐、甲福生、降血糖、立克糖、美迪康英文别名:Diabex、Diaqex、Diaqormin、Dimethylbiguanide、Dimormin、Melbin、Mellitin、Metqormin 、Hydrochloride药品类别:胰腺激素及其它影响血糖药 折叠编辑本段作用机制本品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①促进周围组织细胞(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②抑制肝糖 原异生作用,因此降低肝糖输出;③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与胰岛素作用不同,即本品无促使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因此,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折叠编辑本段药动学二甲双胍药动学基本上同苯乙双胍。本品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明显较苯乙双胍为小,比较安全。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半减期为0.9~2.6h,生物 利用度50%~60%,口服后2小时其血药浓度达峰约2μg/ml,药物聚集在肠壁,为血浆浓度的10~100倍,肾脏、肝脏和唾液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倍以上,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泄,清除半减期1.7~4.5h,12h内90%被清除。折叠编辑本段药理作用二甲双胍本品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

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本品不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用药期间体重通常减轻、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前β脂蛋白水平可降低,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得到改善。降糖作用:本品降糖效果准确,和磺脲类降糖类药比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不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NIDDM)均有效,对单纯饮食治疗无效者单独用本品,可降低其基础血糖浓度≥20%(一般为2mmol/L或36mg/dl)。可改善口服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其降糖作用与用药前血糖浓度、年龄、病程、体重和基础胰岛素水平均无关,常与磺脲类合用于单独用磺脲类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合用比单用磺脲类可降低血糖20%以上,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糖机制: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

胰岛组织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与胰岛素抵抗 张宏波万琪琪梁华陈峰王沁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 摘要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与褐色脂肪组织,长期以来它被认为仅参与机体能量储存与非颤抖性产热,近几十年来,随着瘦素的发现,脂肪组织的一系列新功能得以揭示。脂肪组织不仅储存和分泌脂肪酸,参与集体能量代谢,它还能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调节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脂肪组织与慢性代谢性炎症关系密切,而后者将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本文将从自由脂肪酸、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三方面阐述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关键词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工作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使得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日渐盛行,与之伴随的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即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发病率的极大增加【1,2】。联系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即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因此,对于IR的研究是理解这些疾病致病机理以及寻求治疗手段的关键。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由脂肪细胞、前体脂肪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构成,他广泛分布于人体皮下组织、肠系膜、脏器周侧。甚至骨骼肌内部。不同分布的脂肪组织对于代谢的调节功能迥异【3】。较皮下脂肪组织而言,腹部脂肪组织与代谢性疾病具有更直接的联系【4】。 从类别上看,脂肪组织可分为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长期以来,人们认为BAT只存在于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和人的婴幼儿时期,参与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但近期的工作表明,它在成年个体冷诱导条件下广泛分布【5,6】,并且可能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7】。 相比BAT而言,WAT的代谢调节功能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1993年,Hotamisligil 等【8】首先报道了肥胖小鼠脂肪组织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并直接诱导IR,从而将炎症反应(inflammation)与IR联系起来;1994年瘦素(leptin)的发现使得WAT的内分泌功能得以揭示【9】。之后的十几年的研究日益表明WAT与IR的密切联系。本文侧重讨论WAT,并力求从总体上讨论WAT与IR联系的普遍机制。 1 IR

二甲双胍说明书规格

二甲双胍说明书规格 【篇一: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功能主治】 . 格华止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活动不能有效控制的型糖尿病. 对 于型或型糖尿病止低血糖发生 具协同作用 格华止与胰岛素合用 特别是肥胖的型糖尿病 防 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减少胰岛素用量 . 格华止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主要成分】 格华止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包装规格】 铝塑包装 每片.g每板 片 每盒板 【用法用量】 应遵医嘱服药 格华止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每日二次 根据病人的状况或. 克 逐渐增加剂量随餐服用 通常格华止(盐酸二可每周增加.克或 毫克 对需进一步控制 为了更 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克每周增加.血糖患者好的耐受 克 每日一次

逐渐加至每日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克 剂量可以加至每日毫克(即每次. 每天三次)每日剂量超过克时 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 【不良反应】 格华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为大便异常流感症状 低血糖潮热 肌痛 恶心头昏 呕吐头晕 胃胀指甲异常 乏力皮疹 消化不良出汗增加 腹部不适及头痛味觉异常 其它少见者 寒战格华止 胸部不适 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 b 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注意事项】 . 口服格华止期间肾功能 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以减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定期检查 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线摄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止口服格华止. 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 应激状态在发热 昏迷 感染和外科手术时 因此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格华止 服用口服降糖药患者易发生血糖暂时控制不良 此时必须暂时停用格华止. 对型糖尿病患者 改用胰岛素待应激状态缓解后恢复使用

胰岛素抵抗才是2型糖尿病的元凶

胰岛素抵抗才是2型糖尿病的元凶! 一:血糖高-- 主要源自胰岛素抵抗 众所周知,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不了过高的血糖只有两个原因:一;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人体不能自身产生胰岛素(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5-10%);二;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90-95%)。近期国内外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还偏高,但是却降不了过高的血糖。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或称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假如胰岛素缺乏,用了足量胰岛素问题应该解决,如果糖尿病患者用了比较足量的胰岛素,同时联合上一些药物,但是血糖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人体内胰岛素抵抗。 钟南山院士等主编的最新版《内科学》也指出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二:胰岛素抵抗 - 伴随着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 2型糖尿病(T2DM),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95%。其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胰岛素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低下,即胰岛素抵抗(或称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同时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FFA)、抵抗素等增加,进一步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和恶化。WHO 最新调查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显著特征和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之一,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优势 李东梅

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优势李东梅 发表时间:2013-02-25T10:59:29.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东梅[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二甲双胍降糖药独树一帜。李东梅(山东德州水电十三局医院 253009)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二甲双胍降糖药独树一帜。结果与结论二甲双胍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累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降糖药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免疫机制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症。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加上中国方式的改变如饮食无节制、缺乏体育锻炼、生活紧张、肥胖等,这些因素使糖尿病的患者迅速增多。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其中2 型占97%),并以每年新增100万的速度增长[1]。随着对糖尿病的不断认识,降血糖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临床认可。而二甲双胍降糖类在其中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临床优势。 1 糖尿病治疗的回顾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基于糖尿病者的两个主要代谢异常环节: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其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前者包括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药,主要替代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后者包括双胍类药、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胰升血糖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拮抗剂、肾上腺素α2受化体拮抗剂、糖原异生抑制剂和釩化合物等,主要对抗糖尿病者糖代谢的各种障碍。 2 二甲双胍的作用优势 双胍类药的应用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首例药物苯乙双胍(又称降糖灵),苯乙福明,但苯乙双胍服用后可使血乳水平升高27%~52.2%,成为在国外被淘汰的原因。1985 年7 月由澳大利亚Alphaphar公司研制的二甲双胍上市,广泛应用于内分泌临床,被推荐用于非肥胖者的首选药,此外,美国近期被批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者应用。迄今已有多个商品问鼎如格华止、美迪康等。 3 归纳双胍类药的作用优势 3.1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不同。其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受累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功,可降低糖合血红蛋白。但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充分利用内源性胰岛素,故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本品可促进周围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内糖异生,降低肝糖的输出,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或改善外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 3.2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英国所作的1项前瞻性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具有降低HbAIC的能力,与磺脲类药和胰岛素相同但不增加体重。 3.3 可抑制餐后高胰岛素症,同时具轻度降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脂质,增加纤维溶活性,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为唯一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降糖药,可改变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其表现在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IL-1β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嗜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L8。不仅降低大血管并发症,且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 3.4 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1 项为期56 个月的临床研究,初始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二甲双胍,或单独应磺酰脲类降糖药,结果证实:联合应用双胍类可显著减少心梗发生的风险,相对于磺酰脲类降糖药组,出现心梗的风险为0.33,二甲双胍不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小,服后血乳酸升高率仅为77%~9.2%。 近期由国内研制的二甲双胍胃膨胀滞留缓释片将药物制成适合吞咽的椭圆形片剂,进入胃液后,体积膨胀,迅速的伸展至抵抗胃排空的尺寸,从而延缓胃中的停留时间。使药物恒定、平稳、持续的释放递送到胃肠上部的吸收位置,可延长药物作持续用时间,减少服用次数和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此,二甲双胍降糖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胡敏燕.门诊患者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 25(10):980.

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01、二甲双胍联用瑞格列奈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餐后半小时口服0.5g,一日3次;瑞格列奈餐前15分钟口服1mg,一日3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通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另外,二甲双胍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而瑞格列奈是一类新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并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代谢迅速等特点,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敏感钾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瑞格列奈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迅速降低血糖,并且瑞格列奈还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与二甲双胍合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02、二甲双胍联用格列美脲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每日口服1500mg;格列美脲于早餐前30分钟口服1mg,一日1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激活肝细胞内的AMP活化的蛋白激酶导致乙酰辅酶A 羟化酶活性降低,诱导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生成酶,从而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糖的异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新药,选择性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不仅刺激胰岛素早期相释放,而且可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易于向细胞膜移位,提高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的表达,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单用格列美脲的降糖指标可达55.8%左右,但联用二甲双胍后降

糖指标可达89%左右,由此可见二甲双胍协助格列美脲起到降糖作用,两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格列美脲引起的体重增加情况。 03、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一次500mg,一日1次口服;罗格列酮一次4mg,一日1次口服。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具有降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胰岛素B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二甲双胍能增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细胞的IR与胰岛 素的结合力,其降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罗格列酮是高选择性且作用很强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从而降低了靶组织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以增强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和传导,使脂肪细胞中脂肪酸代谢所涉及的基因表达增加,导致葡萄糖摄取增加,从而降低高血糖。两药物联用后可增强降糖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04、二甲双胍联用阿卡波糖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餐后口服0.5g,一日1次;进餐时和第一口食物嚼碎吞服,一次50mg,一日3次口服。 处方分析:阿卡波糖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在肠道竞争性的抑制葡萄糖 苷酶,减少多糖和蔗糖变成葡萄糖,延缓糖类消化,促使葡萄糖吸收减少,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并且也可增加机体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而二甲双胍不仅可以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增加胰岛素受体亲和能力,加强其敏感性,还可以延缓葡萄糖在肠道被吸收。两药物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 05、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