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体和政体教案

国体和政体教案

国体和政体教案
国体和政体教案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提问“国体”的含义。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有关国家的另一个问题,即政体。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B.讲授新课:

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板书)

(一)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板书)

1.政体的含义(板书)

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已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板书)

(1)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国体决定政体,政休反映国体对国体有反作用。

(3)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由于历史条件不同,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传统习惯不同,国际环境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

1.政体由国体决定并反映国体,国体是主要的方面。

【教师】:这是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

2.适当而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建立于刚刚独立后的美国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需要美国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权。因此,一个以总统为行政首脑,同时行政与立法相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国就在美国应运而生了。

统治阶级历来都十分重视政权构成形式问题,不断完善国家的政体。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

【探讨与交流】辨析题:国体决定政体,因此,同一国体必然采用同一政体。

【活动过程】(略)

3.影响政体的因素

【教师】: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影响它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具体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由于这些历史条件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所以国体与政体不是简单对应的关系,国体相同的国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类型。

【实践成果共享】:当代主要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找和调查的实践活动成果

(1)一组以各年度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为调查对象,从与会各国政府首脑在称谓上的不同,找出反映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分别查找、收集、比较世界各类主要国家的国体、政体,及政体与各国国情的相互关系。)

(2)另一组比较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三种政权构成形式(政体)的异同

【教师】: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体类型是民主共和制。但由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具体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建设和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当休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板书)

1.君主立宪制(板书)

(1)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2)君主立宪制在当代的主要形式(板书)-------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

(3)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第三,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4)君主立宪制的代表国家:

英国、比利时、瑞典、泰国、日本、西班牙、挪威(英比瑞太热西挪)

2.民主共和制(板书)

(1)民主共和制的含义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主要类型: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

(3)议会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

第一,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第二,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

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第三,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关键是能否取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代表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噢,新意,应得分)

(4)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

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第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第三,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

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是在于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代表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阿爸爱美抹印泥)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板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而且应该是民主共和制,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无产阶级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C.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当代国家政体的不同类型,也知道了这些国家的政体之所以有所不同,一方面是由其国体决定的,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尽管国体相同,所选择的政体却不一定相同,但这些政体都比较适合各自国家的国情。在今天,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都不得是符合本国国情和国体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教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必须当家作主”。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和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呢?

【交流与共享】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奏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解放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有关情况。

【活动总结】: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党的追求。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板书】

【教师】:在理解教材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

再次,它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四,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板书】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板书】

【教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和组织、个人不得享有超越人民之上的权力和权威。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决定了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政权体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要点分析】:一是从各级人民代表的产生来看,人民代表都由人民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是从人民对人民代表和人大的监督来看,人民代表和人大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三是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提案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来看;四是人大和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

【资料发布与共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

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等其他由它行使的国家最高权力。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主要职权有以下几大类:行使国家立法权;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板书】

【案例发布与分析】:2006年3月25日下午,广州市人大主席团通过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等6

个报告的决议草案。决议草案内容与往年不同的是,只对计划和预算两个报告保留了“批准”的形式,而对“一府两院”和市人大常委会等4个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均表示“同意”,删掉了“决定批准这个报告”的表述。

【思考和讨论】:“一府两院”报告是不是不再由人大“批准”?这个全国首创的做法引起了部分广州市人大代表的热议。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讨论过程】:(略)

4、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板书】

【法制理论讲解】: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和构成;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必须以尊重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前提,地方性法规和法律的关系介绍;

5、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板书】

【材料发布】:1、在三峡这样事关全国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全国人大进行了充分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弃权的,还有人没有按表决器。但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获得通过。现在三峡工程已得到迅速的实施,完成了大江截流,使这项对国家对人民有得大影响的跨世纪工程得以实现。

2、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仪式上的有关决议表决活动情况(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讨论与总结】:三峡决策过程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仪式上的表决活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首先,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因此,三峡工程的拍板定案,体现了我国人代会制度既民主、又集中,真正集中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其次,民主集中制原则还体现在人大会议举行的会议讨论活动中,代表可充分发表意见;表决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各种会议规则和议事程序,都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再次,在人大和一府两院关系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人大是国家权力产生的基础,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而非人民选举)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人大统一行使包括立法权在内的一切国家权力,人大实行议行合一。但人大决定的事项,又不是人大亲自执行,而是交由其他国家机关即一府两院执行。一府两院是人大的执行机关,但不是人大的工作机关或下属机关。

人大和一府两院不是三权分立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组织和被组织、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布置作业】调查了解我国各项政治制度。

复习提问:

上节课结束前,请同学们回家去思考一道辨析题。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政体形式,是由其国体即国家性质决定的。但它也会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该题后半句认为“同一国体必然采取同一政体”的结论是错误的。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政体及其与国体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讲的是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

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板书)

前面一课,我们曾经讲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展开讲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并且反映这一阶级性质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必须当家作主”。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这一点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点: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板书)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就是说,不但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形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并保证人民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来实际行使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具体体现在: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板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监督)

这四个方面的最高权力具体表述在教材25页上端的楷体字,请同学们阅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板书)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主要职权有以下几大类:行使国家立法;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教材25页下端的楷体字,着重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请同学们阅读。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它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教师可列举本地人代会讨论通过并执行的某项决定说明这一观点)

(4)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26页上端楷体字部分的材料,并思考:“为什么材料最后说‘三峡工程的拍板定案,可以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小结)

首先,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蕨在三峡这样事关全国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全国人大进行了充分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弃权的,还有没有按表决机器的。但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获得通过。现在三峡工程已得到迅速的实施,完成了大江截流,使一项对国家对人民有得大影响的跨世纪工程得以实现。因此,三峡工程的拍板安定案,体现了我国人代会制度既民主,又集中,真正集中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有何不同?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1)人民代表是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教材26页下端的小框“谈一谈”中问题: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因为,一方面,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无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人代会的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他们代表人民,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因此,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教材26页下端的楷体字材料不仅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而且通过对八届全国人民代表构成的分析,说明代表的广泛性。请同学们阅读。

(2)人民代表的产生及任期。(板书)

1)产生: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代会代表由下一级人代会选出(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代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直接选举)。

(教师具体地列举两种选举方式的操作方式,并指导学生画书)。

2)任期:全国、省、直辖市的人代会代表每届任期五年;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代会代表每届任期三年。

教材27页的楷体字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请大家思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小结)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1)我国各级人大的代表都是由选举产生的,选民的广泛性和选举方法的民主性,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在国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在人代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方式,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便于接受人民的监督。

(3)人民代表的权利:(板书)

(指导学生画书,并对这些权利的实施作具体说明)。

(4)人民代表的义务:(板书)

(指导学生画书,并对这些义务的遵守进行说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8页上端的楷体字材料。

以上人民代表的义务,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代表要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板书)

教材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作了文字定义。在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其次,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再次,它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板书)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代会制度直接体现了这一性质,它保证人民参加国家管理,把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通过法定的程度直接转化为国家意志,真正实现人民的权力,是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的民主共和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板书)

一方面,由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代会直接和间接创建和决定的。另一方面,全国人大有权依法组建其他国家机关,拥有对这些机关的组织、领导、监督权。这些权力的运用和立法权配合起来,就可以直接批准或授权批准其它国家机关所建立的各种制度。

教材28页的比一比中提出的问题,请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并保证人民的各种政治权利,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尤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来实际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教师指出认识这个内容分三个层次: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板书)

主要体现在人民有权选择代表来反映自己的意愿,而且对代表有监督权、罢免权,而代表也有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见教材小黑体字)

(2)有利于保证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板书)

由中央决定,需要在全国作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处理地方性事务。这既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

(适当举例)

(3)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板书)

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各级人民代会中,都有适当少数民族的代有名额;第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

(4)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29页的楷体字材料,材料中提出的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些做法,都是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的,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举措。然而,完善的前提是坚持,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于我国国情,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了解了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确立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还了解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几项工作。

最后,再强调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全貌,是高三政治常识学习的重点,希望大家今后还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去理解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去采访人民代表,回去报告采记情况,以使大家更加深入具体地理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政治学概论 论文题目:我国的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 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学生姓名 xxx 专业公共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xxx 学号 xxx 学习中心 xxx 2012年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我国的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内容提要:本题主要参照我国宪法,联系我国历史与现实,分析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与政体。政体又称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析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体.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制,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体。政体又称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的一定组织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具体来说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管。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尽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

力的。 国体和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统一的。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起统治阶级的任务。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是国家性质或者国家阶级本质的反映,它确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问题也就是谁掌握国家统治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首要问题。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制的国家特征我国都具备: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套统一的中央机关体系;公民只有一个国籍;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唯一国际法主体;地方所行使的权力源于中央通过立法的授予。 我国的单一制又有自己的特点:我国没有实行一般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制度,中央和地方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地方在法律上不具有与中央平等的地位与资格。为处理多民族的关系,

国体和政体问题 摘要: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国体、政体的基本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改革,而不是改变国体。 关键词:国体;政体;阶级性;政治体制改革;中国 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间题。弄清楚国体和政体,是分析国家问题,特别是分析民主政治制度问题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对于尚未取得政权的革命阶级来说,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体和政体问题,可以使本阶级不受统治阶级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形式的迷惑,认清其阶级统治和阶级专政的实质,把夺取政权、改变自己被统治的地位当作首要任务。对于取得了政权的革命阶级来说,搞清楚国体和政体问题可以使自己不至因夺得政权的胜利而忽略了巩固国体和进一步解决好政权形式问题的重要性。 一、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 1.定义: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内容,也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亦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涵。所谓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2.关系:国体和政体作为国家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概括地说,国体决定政体,但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样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形式,好的政体形式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国体的性质,反之,则会妨碍国体性质的实现,出现以“政”伤“国”的情况。具体而言,一方面,国体决定着政体。国体反映着国家的阶级属性,构成国家的阶级内容。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和归宿,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一般地说,不同的国体要求不同的政体,或者说,不同的统治阶级会选择不同的统治形式。另一方面,政体反映国体。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讲,政体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国体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体现国体的性质,使国体得以实现。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适当和健全的政体,也就不可能充分反映和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一个国家必然要求实现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我们不可能设想国体和政体是矛盾的、互不相容的。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相同,但它们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它们国

国体与政体(1) 1.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不仅在议会制的立宪君主国内是这样,而且在最民主的共和国也是这样。——列宁 请你用所学的有关英法两国政体的知识对这句名言进行分析。 2. 2010年11月1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参加二十国集团会议的各国领导人,美国、俄罗斯和法国是总统,加拿大、意大利和德国是总理,英国和日本是首相,中国是国家主席。 (1)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为什么会有称呼上的差别? (2)各国领导人的称呼与该国的政体有什么关系? (3)二十国集团有一些国家的国体相同,为什么政体会有差别? 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①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国家的根本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②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③国体决定政体,相同政体的国家其国体不一定是一样的 ④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领土大的国家应是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应是君主政体……这个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没有看到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B.否定了国体决定政体 C.忽视了影响整体的各种因素 D.扩大了领土和政体的关系 5.关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体决定国体,国体反映政体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C.国体不同,可采用基本相似的政体 D.国体相同,可采用不同的政体 6.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 (1)上述材料蕴含了国家学说的哪些道理 (2)为什么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请结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实践加以说明。 7.从胡锦涛同志与网民在线交流到温家宝同志通过网络问政于民,诠释了“以人为本”的

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 (1)国体含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统治阶级历来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不断地完善自己国家的政体。 (3)决定政体的因素: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类型,不仅取决于该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国体),而且受到该社会所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及文化条件的制约。因此,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相对”说明政体由国体决定;“独立性”包括: ①国体不同的国家,可能采取相似的政体(雅典奴隶制国家vs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共和制); ②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剥削阶级性质 = 共和制vs君主制); ③在同一个国家,国体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 二、民主共和制 1.民主共和制的含义: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政体。 2.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类型: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 3.议会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 ①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 ②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③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虚位、名义)(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 4.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 ①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帅陆海空三军 ②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③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5.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A、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定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B、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比较彻底的产物,从制度上根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祸害,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国体的巩固和发展。所以,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十一讲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1.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能力要求:通过学习我国的政体和国体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 3.觉悟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坚定有中国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信念。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国家。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哪些阶级是它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各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者说不同的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我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权的生动写照。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的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高三复习教案.§第33讲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复习教案.§第33讲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高三复习教案.§第33讲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2008-08-03 高三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含义,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涵养和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政体的相对独立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1、什么是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①国体决定政体。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国体构成了国家的阶级内容和基本意志。因此,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归宿,它决定着特定的统治阶级选择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其阶级利益服务。 ②政体反映国体。政体是特定国体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必须适应国体的要求,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因此,特定的政体,必然从国家政权形态方面反映和体现着国体的性质。 ③国家政体对于国家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其阶级利益和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政体的不适应和不完善,则会妨碍统治阶级意志的实现。 ④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国体相同,政体不一定相同。 3、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尽管国体是政体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国体并不是政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实际上,一国的历史、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体。 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

1.(2005广东卷26)关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①政体决定国体,国体反映政体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③国体不同,可采用基本相似的政体④国体相同,可采用不同的政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5全国卷I35)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是(B)①前者不设总统,后者设立总统②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的政府对总统负责③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④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A.①② B.② ③ C.①④D.②④ 3.(08四川灾区卷32)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是两种不同的政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D①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领导政府各部门的工作②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③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同时还掌握最高司法权④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力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06上海卷4)埃及政府内阁在受到议会质询之后进行了改组,新一届内阁于2006年2月1日向总统宣誓就职。这表明,埃及实行的是(B)A.议会君主制 B.总统制 C.议会共和制 D.半总统制 5.(2008年四川卷32)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B)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08年全国卷Ⅰ3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A)A.所体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B.所体现的国家结构不同C.所体现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D.所体现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 7.(2008四川灾区卷32)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是两种不同的政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D)①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领导政府各部门的工作②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③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同时还掌握最高司法权④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力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2005全国卷Ⅱ33)我国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是(A)①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③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④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 9.(2005江苏卷1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代表权利的是(B)A.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B.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C.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D.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10.(2006北京卷28)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就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提出建议: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价格调整都应举行听证会;除企业外,人大代表也可以提出建议案,要求启动价格听证。人大代表有权提出听证建议案的依据是(D)A.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的人员,可以决定政府定价。B.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能够直接反映群众意见C.人大代表的言论不受法律追究,可以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享有宪法赋予的特有权利 11.(2007天津卷27)为保护中医药的知识产权,近年来不断有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提出相关的立法议案。这表明人大代表是在(A)A.行使提案权 B.制定相关法律 C.提出相关质询 D.协助法律实施 12.(2007四川卷33)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民代表在互联网上利用QQ、E-mail、Blog(博客)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深受网民欢迎。这表明(C)①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③人民代表的发言不受追究④人民代表受人

高三政治讲解国体和政体 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领导是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1.必要性: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代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如何建设: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代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办西方政治模式。 ④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人民民主。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我国的国家职能: ①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活动和各种犯罪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代化职能:社会主义代化建设,不仅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包括提高全民族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 统治阶级。 2、国体的类型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国的国徽 ◆思考:我国国徽图案由哪些部分组成? ◆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整个国徽图案表明了什么? 3、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具体含义: ◆“工人阶级领导的”,指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指工农联盟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指对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所作的质的规定。 4、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新型的民主”—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1)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 ①广泛性 A、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B、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 A、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结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头脑风暴〗:下列材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什么特点? (图片、材料略) (2)“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多媒体展示图片〗:2014年我国典型恐怖暴力事件有新中国》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思考:“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之一,和所有的国家政权一样,人民民主专政也有专政的的职能,那么这个“专政”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项职能?意义如何? ①在现阶段,国内仍有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社会安定的敌人存在。因 此对敌人要实行专政。 ②A、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B、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归纳〗: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我国的政体 1、政体的含义 ◆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温故知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视频〗:根本的重要制度,民主的重要载体——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政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 〖含义解读〗 ①主体:; ②代表的产生方式:; ③组成机关的性质:; ④行使权力的方式:; ⑤组织和活动原则:; ⑥行使权限—— 4、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 (1)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结合实例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观看图片,引发思考,发表见解。用刚刚发生的热点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十一讲我国的国体和政体1.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能力要求:通过学习我国的政体和国体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 3.觉悟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坚定有中国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信念。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国家。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哪些阶级是它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各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者说不同的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我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权的生动写照。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的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家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三概念区别 国家政治制度:国家制度、政府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三个概念的区别 1。国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例如,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第二,政权: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如总统制、议会制等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两者的关系: 1。政权和国家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没有政治制度,国家制度就无法体现。没有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就无法存在。 2。国家制度是政府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府制度的存在形式。政府系统由国家系统决定。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政府体系。 3,政府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体现和反映,它对国家制度有着动态的反应。当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适合于国家知识时,它对国家性质的反应就表现为一种服务功能。当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不适合国家的性质时,它对国家性质的反应就是破坏性的 一般来说,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制度决定政府制度,政府制度反映了国家制度。一个适当而健全的政治制度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影响,在同一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政治组织形式,因此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 1。国家制度决定政府制度。政府系统代表 。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国家制度决定政府制度另一方面,如果世

界上没有某种好的形式,它的内容就会变得虚幻。某种国家制度应该通过某种形式的政府来表达。2.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治制度选择的各种因素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俗、民族心理和国际环境都会影响该国政治制度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2)制度的多样性 个性质相同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制度。(3)自治政体选择 个国家,包括不同政体的国家,可以在政体方面相互吸收和借鉴。一个国家应该向其他历史上和当代的国家学习,但是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应该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判断。 (4)政府制度相对于国家制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一般来说,在同一个国家,国家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不会改变,但政府制度已经改变 另一方面,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调整也将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巩固和完善产生重要影响。 4、国家结构的形式 是指一个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的原则调整整个国家与部分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所采取的形式如果政府或政治组织的形式从横向角度代表国家政治制度,那么国家结构的形式从纵向角度代表国家政治制度。正因为如此,国家结构的形式对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职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结构:国家结构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统治阶级为划分国家的内部结构和调整整个国家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原则和形

国体guótǐ (1) [minister]∶大臣辅佐国君,就像人体有股肱一样,故称大臣为国体 (2) [state system;form of the government] (3) 国家的典章制度 (4) 国家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和总统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按照法律程序,采取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由选民或代表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它不仅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度,而且包括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整个国家机关组织体系的建立、职权划分、相互关系、运行机制和活动原则。实践证明,它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创建人民政权的过程中,参照巴黎公社的委员制和俄国工农兵苏维埃制,批判吸收国外议会制度的精华,总结不同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首创出来的,并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所谓政体,就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国体与政体紧密相连,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由于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

试述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的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及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的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既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

第十一讲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1.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能力要求:通过学习我国的政体和国体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 3.觉悟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坚定有中国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信念。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国家。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哪些阶级是它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各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者说不同的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分别是什么 ?(一种)国体(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由于内战原因未能统一,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回归后也适应“一国两制”,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种)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 具体说,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的地位。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作了如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政体又有相对独立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制度要素,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政党制度相区别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政体的要求,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共中央201X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重要表述,第一次从国家制度层面阐明了我国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的关系,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我国为什么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过去主要是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多党合作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这些都重要,但不全面。事实上,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多党合作历史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的基础和条件,而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与政体的要求,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无产阶级专政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和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国家形态而提出来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统治,无产阶级专政同时是无产阶级民主,即由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具体革命道路是不同的,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也是不相同的,不可能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固定不变的模式。每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只能根据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国情来决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和阶级状况,创造性地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重要理论,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长期酝酿和发展的过程。早在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就开始对未来国家政治制度进行设想,指出: “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 (1)他特别强调了未来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质,指出: “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 (2)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的概念,把建立“人民民主主义制度”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第一步。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