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聊城一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新人教版

山东省聊城一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新人教版

山东省聊城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摭.拾hí脂.粉hī屏.窒bǐng 自艾.自怜aì

B.脖颈.(ǐnɡ)宽宥.òu 湔.雪iān 鼎铛.玉石chēng

C.鹰隼.ǔn 款识.(hì)圭臬.niè怙恶不悛.(quān)

D.否.泰(7月26日6月21日2009年8月3日11 C2010年6月7日谢Aai到居委会的电子邮箱。

五楼网友B君:

主任说得对,咱们的小区需要咱们一起来建设嘛!

六楼网友D君:

嗯,看你们说得有道理,改天我也发个帖反映反映!

七楼楼主:

大伙现在来想想咱小区改名的事儿,都积极发言!……

几天后,该小区换上了新的牌子,闪亮的几个大字,——“和谐小区”

【点评】本文紧扣“与你为邻”这个题目,以居民区的卫生环境和人际关系改善为话题,采用小区网站邻里发帖的形式,运用时下人们常用的网络交流语言,表达了邻里间人们渴望相互理解、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建立和谐人际环境的心愿,勾画出一副小区居民相互交流的生活图景。

全文中心突出,构思巧妙,形式新颖时尚,贴近现实,富有生活气息,语言真切朴实且具有个性。文章体现了考生对当下社会人们交流方式有较真切的观察,也对当下人们网上交流的语言有较熟练的掌握。本文可看作为网络新文体写作的范例。

当然,文章还可以把“我”作为讨论的参与者之一发表意见,并对邻里发帖的语言作进一步提炼。

作文6:与你为邻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孟家又搬家了!”卖报纸的小贩在大喊道。哟!孟子又搬家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了吧!这回不知道孟与谁为邻了。

还记得孟母说过的一句话:“邻,是无法回避的,却可有选择的。”这次孟母却是因为学堂附近出现一大堆工厂,什么钢铁厂,石油加工厂的,环境受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孟母曾去申诉道:“与你为邻,我们众人深受污染其害,这土地几里尽是乌烟,尔何不速速离去”但一直没有答复,孟母只得带着孟子又一次搬家了。

孟母经过自己再次深思考虑后,决定在广州的摩天大楼的最高层落户了。孟母想,我已经在最高层了,不会有人打扰到孟子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孟母发现孟子有些奇怪,出入西装革履,穿金戴银的。于是一探究竟,发现住在周围的邻居都为暴发户,还听到一次孟子与他们的对话。“孟子先生,与你为邻真是三生有幸,希望能借助一下你的声誉来为我们的商品提升一下形象,至于酬价方面,任你定夺。”甲说。“这个嘛!好说。只要你会做就可以了。”孟子的这一番话,吓着孟母!呜呼!她决不容忍自己的孩子如此的重势利金钱。

这会,孟母再一次带着孟子远离中国到国外去了。

谁知到了美国定居后,孟母又一次的希望落空了。由于恐怖主义的存在,他们经常受到恐吓,甚至袭击。孟子在此惊慌下,得了精神病。

孟母大哭道:“与他为邻,伤我孩人格,与你为邻,害我孩身体。到底是为何难道找一个好的“你”作邻居都没有吗为何要为难我们这些想要廉洁的人为何要我们与那些世俗不堪的人为邻

孟母的三次搬家寻邻的希望落空了,最后,孟母带着孟子在精神病院里住下,他们的邻居都是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都是些风霜高洁、不畏强暴的人,好像是陶潜和李白也在里面吧。

我想他们应该找到了和找对了自己的邻居。因为我总听到孟母这样说:“陶潜先生,与你为邻,真好!看我们家的孟子又聪明了不小……”

【点评】此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在于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

古典故事改编为现代版的“孟母三迁”。现代孟母之所以“三迁其址”,并非只是为了孟子的学习环境而担忧,更在于借孟母对孟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关心揭示出:面对环境污染、拜金主义、恐怖主义,现代世界使人们已无法生存在一个和谐、温馨、和平的环境中。文章的现实感、正义感非常强。

文章的立意非常精彩,精神病院的结局引人发思:《疯癫与文明》。

文章的语言朴实显稚嫩,表达通俗欠通畅,想象超前欠严谨。

如文章中的病句:“孟母又一次的希望落空了”;“陶潜先生,与你为邻,真好!,看我们家的孟子又聪明了不小……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58分) 一、(1-5题每题3分,6-16题每题2分,共3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仿效./发酵.贵胄./压轴.戏泥淖./绰绰.有余掮.客/悭.吝 B.皎.洁/打搅.捭.阖/柏.油路偌.大/一诺.千金商贾./紧箍.咒 C.隐瞒./蛮.横隐居./狙.击手稔.知/忍.辱负重炽.热/敕.造 D.旷.课/粗犷.触.角/处.理品挟.持/胁.肩谄笑渎.职/笃.志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风糜全国,只是它没有提到中国的饮食禁忌。多数饮食禁忌不是由文本记载、供人民谨守的律法,它随着社会习俗的承袭而流传至今。 B. 2012年6月,一个名为三沙市的地级市宣告成立,管辖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囊 括西南中沙三大群岛及周边地域。该市的市政管理,是中央孕酿已久的行政管理安排。 C. 河北阜城部分工厂生产工业用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副县长在回应质疑 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罔闻,引媒体的批评和一些网友的谩骂。 D. 最近出版的《肖扬法制文集》收录了这位前首席大法官近26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肖 扬为自己的文集字斟句酌,几乎手不离卷,彻底怡养天年是他很难做到的事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山东中学联盟 A.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 ....,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B.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50年以,其文物安全管理水平鹤立鸡群 ....,它的管理经验非常值得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借鉴。 C.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 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 ....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D.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一个个悲 剧如影随形 ....。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越越多的恶性伤医案例,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切实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呵护这个社会最起码的医疗秩序呢?警察能保护医生安全吗? B. 《公羊传》的主要仁政主张有:一是主张宽民力,不奢靡,不妨民;二是薄赋敛,反 对横征暴敛;三是实仓廪,重民食,这三点仁政主张的核心就在以民为本。 C. 超标办公面积腾退之后怎么办?一般说有三种结局:一是闲置;二是分给其他工作人 员使用;三是拍卖。 D.在对美国监听欧洲的指责愈演愈烈之时,这位官员表示,“我们先是希望通过沉默避免牵连合作者,但现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外交关系,所以不得不道出苦衷。”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 俄方优先重视对华关系,愿同中方进一步扩大经贸、能、科技、人文、农业、基础设 施等领域,提升合作的水平,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B. 考试本身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考题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考评标准的合理化和包 容性,始终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关键所在。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聊城一中2022级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12 O—16 Na—23 Al—27 S—32 Fe—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SO2在食品加工中可用作食品增白剂 C.用活性炭做净化剂去除冰箱中异味 D.含H2SO4的废水用BaCl2处理后不可直接排放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有色玻璃都属于胶体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金刚石、C60都属于原子晶体 3.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2CO3的溶解性比NaHCO3小 B.SiO2与酸、碱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C.FeCl3溶液制作铜质印刷线路板的离子反应为 2Fe3++Cu=2Fe2++Cu2+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水污染,可用O3代替Cl2作饮用水消毒剂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C.16O和18O能形成三种化学性质相同的氧分子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5.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Ba2++3OH—=Fe(OH) ↓+BaSO4↓ 3 D.1L0.1mol/L的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Fe 6.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7.下列关于实验中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显红色,加热后变为无色 B.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中一定有Fe2+ C.将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红纸条褪色 D.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Na2SO3溶液,终点时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8.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 B.砒霜是砷的氧化物,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可能是+3价砷

句子默写-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5句子默写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情景默写(2022.山东.高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漂荡的情景。 (3)李白《将进酒》中,“, ”两句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 1.(202 2.山东日照.高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最能感知春天到来的莫过于农人,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激起了作者劳作的热情。 (2)黄庭坚在《登快阁》", ,,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3尸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抒发了面对皎洁江月的思古之情,与苏轼“明月几时有”颇有相似之处。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天色渐晚,诗人依然留恋孤松不愿离去的两句是“, (3)一代名相诸葛亮,作《出师表》,兴伐魏师,后人常在诗句中借此表达对其赞扬慨叹之情。“, ”两句便是其中代表性诗句。 2.(2022.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静女》中以“,”两句移情于物,爱屋及乌,表现男子对女子的喜爱。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后,以“, ”两句表现自己的行事准则,彰显了一代改革家的刚决精神。 (3)“梧桐”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悲秋的情感,如诗句“,”中“梧桐”就含此义。 3.(2022・山东荷泽・高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责任,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远大的志向,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比德”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政”“礼教”的部分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论语•雍也》中写道:“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为什么乐水,仁者为什么乐山呢?孔子没有明说。宋代学者朱熹解释道:“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山,故乐山。”孔子对山水的欣赏,是从道德角度的一种欣赏。与其说他是醉心于自然山水本身,不如说他欣赏的是由眼前的山水引起的对一种道德品质的联想。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的相似性,使欣赏者把它们两者联系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文人对自然的一种一脉相承的审美习惯。 “比德”说的缺点是不能引导人们专注于自然景物本身的欣赏,而是用它们来比附人的德行。然而,“比德”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它们的功利相脱离,与“致用”相比,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很自然地把山水审美与音乐艺术相联系。俞伯牙、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音乐家。《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俞伯牙把巍巍泰山和汤汤流水所唤起的情操,诉诸琴弦,钟子期心领神会,感受到高山流水的韵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比德”说无论对自然美的欣赏还是对艺术创作,都发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上以松柏喻坚贞,以兰竹喻清高。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江离、辟芷、申椒、菌桂、蕙,都是有名的芳草香木。萧是蒿草,艾是小草,比喻小人和草包。《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抒情长诗,它开古典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李泽厚《美的历程》)在中国美学史中,形成了不同于儒家理性精神的屈骚

2022届高三上半年10月份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

2022届高三上半年10月份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山东省聊城市第 一中学) 选择题 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 B.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C.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 Al2O3+3H2↑ D. 总反应式为2H2O2H2↑+O2↑ 【答案】A 【解析】 试题A、该工艺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有: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热能,所以有三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故A错误; B、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故B正确; C、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 2Al+3H2O一定条件Al2O3+3H2↑,故C正确;D、该工艺中发生的反应有:2Al+3H2O一定条件Al2O3+3H2↑①,2Al2O3电解4Al+3O2↑②,将方程式①×12+②得方程式2H2O一定条件2H2↑+O2↑,故D正确,答案选A。 选择题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 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一定只含极性共价键 C. 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 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更稳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A、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例如尿素分子中只有共价键,A错误;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一定只含极性共价键,例如双氧水中还含有非极性键,

新高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新高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新高考)2020-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备考金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再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法治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它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期末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期末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

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

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

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关系"。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格列夫游记》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荒诞离奇的情节叙述,真实地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迫切愿望等现实世界问题的否定性评价。赋予了真实以艺术的表现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理"不一定达到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或物理规律完全相合的要求,更多合乎的是人们共通的逻辑与理性能力。换而言之,不是合乎一种既存的事实之理,而是合乎一种人们将如何存在于世的"未来之维"。如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集中探求"人之存在"的问题,蕴涵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索解。他运用更加真实并且贴合生活的视角,看待人的精神及行为的存在方式,将存在的真实指向"未来的真实",而这指向未来的维度即是“理”的所在。 ——摘编自李苏宁、武岳《"审美化真实"视野下试析文学价值中美与真的关系》材料二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家、艺术家、美学家,在文艺实践中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极力提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他认为文词的华美,想象的奇特都不能有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答案)

默写专题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时代变迁,国家兴亡,总与形形色色的人事息息相关。如贾谊在《过秦论》中用“①”交代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欧阳修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②”说明因伶人而害己误国。 (2)曹操《短歌行》中的“③,④?”两句运用比喻,既显示了诗人景仰渴慕贤才之迫切,又暗寓了贤才难求之痛苦。 (3)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成为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如李白《蜀道难》中的“⑤”,衬出蜀道上山峰之高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用“⑥”写震动山谷的巨大声响。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钉头之多突出阿房宫建造的奢华。 (2)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 (3)蛟或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常被引入诗文中以表现特定情景或表达特殊情感,如“,”。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多姿多彩的云,营造了诗意的天空。古人赋予“云”不

同的内涵,有时云被染上各种颜色,如《登泰山记》中的“___①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②___”;有时云具有不同的姿态,如《李凭箜篌引》“___③___”中云是静态的,《春江花月夜》“___④___”中云是动态的;有时云又被赋予了比喻义,如《阿房宫赋》用“___⑤___”来形容宫女的秀发,《过秦论》用“___⑥____”来比喻陈涉起义的形势。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急速水流比喻时间飞逝,表达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鹿”因其恬淡、惬意且安静的生活习性而受古人青睐,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 (2)柳永《望海潮》中描绘了杭州西湖国泰民安的图景,其中从声音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两句是“,”。 (3)“鹧鸪”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辛弃疾曾用这一意象营造一种悲伤的气氛,如“,”。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国际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战略上阐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主张“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倡导“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方向路径,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主张,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

会……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节能改造项目让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在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在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菌草种植技术为当地创造了许多绿色就业机会……从技术交流到项目开发,从人员培训到基础设施改善,中国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合作成果,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摘编自《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材料二: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两年多来,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人上岸,换来的是逐步恢复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长江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胭脂鱼、长吻鮠、子陵吻虾虎鱼等珍稀濒危鱼种屡次现身,运用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一模)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2023.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与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联系。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历史的叙事功能。唐代的刘知几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美国学者海登怀特更认为历史叙事具有意义建构作用,历史学家按照某种叙事秩序对过去的事件进行了编排,使之呈现为当下的样子,“历史叙事不仅是有关历史事件和进程的模型,而且也是一些隐喻陈述,因而暗示了历史事件和进程与故事类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我们习惯上就是用这些故事类型来赋予我们的生活事件以文化意义的。”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是想象性与情感性。培根较早意识到想象对于历史是必不可少的,“编年史的作者编撰较长历史阶段的著作时,必然面临许多空白之处,他只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猜测来填充这些空白。”这里所说的“猜测”就是想象。我国古人也认为历史需要合理的想象。例如《左传》中“晋灵公不君”中鉏麑自尽前的自白,清人纪昀通过申苍岭之口说:“鉏麑槐下之词,浑良夫梦中之噪,谁闻之欤?”说起历史的情感性,我们自然会想起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所勾画的集悲苦、刚烈与才情于一体的传奇女子柳如是,“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庄忽谐,亦文亦史。述事言情,悯生悲死。痛哭古人,留赠来者。”以至于怀特认为历史也是诗性的行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活动,“本质上尤其是语言学的”,因为历史学家总得突出一些事件而贬低另外一些事件,描述特征,变更视角,转换叙事策略等。 但是怀特无疑夸大了历史的文学性。历史终究以记述事件为主,叙事技巧与想象在历史编纂学中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较大的争议。如钱锺书就认为陈寅恪把晚年岁月耗费在为柳如是作传上不值得。

山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新高考I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服装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程度的体现。中国服饰文化到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也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服饰制度。西汉初期基本沿用秦朝的服饰制度,到了东汉时期则搭配丝织的装饰物。汉代服饰整体的特点是;外衣领大,穿着时要显示出中衣的领型。白色面料做里,袖口宽大,衫无袖。 汉代代表性的服装是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句,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 衣服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曲裾深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种是"直裾深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西汉时期直裾素纱禅衣仅重49克,"薄如蝉翼",可见西汉初织造工艺水平高超。直裾衣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款式既长又宽,官民服装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除了这种长衣之外,汉代也穿短衣,常见的是襦。襦的长度通常至腰部,穿时下身配裙。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十人。都一样,大约到东汉以后,人们开始在襦上绣织各种图案纹样。 此外,汉代服装还有一种常见的款式就是半袖。短袖的外衣称为"半袖",穿时外着短袖内看长袖。半袖的袖口有两种形式一种宽.大平直。没有装饰另一种则在衣袖边缘绣上装饰。并施加折涧。 近来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现象"汉服热"。现在很多影楼摄影造型都提供汉代服饰造型设计,甚至很多新人结婚礼服也选用汉服。影视作品中。表现汉代题材的作品也.很多。其中的服装服饰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些服装是以汉代服饰制度和汉服基本特征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和剪裁。如面料就会在纯棉基础上,更多地选用丝绸或者纱质,体现轻盈飘逸之感。服装的款式也基本都要做一些细微变化,如服装衣袖更加宽大,加长衣身,形成拖尾等等。当然,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服装用色并没有严格参照汉代的服饰等级制度,它更加注重的是画面色彩的统一,表现视觉美感。目前,很多研究服饰的专家开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契合点。力求影视服装设计既尊重历史,又能符合大众的欣赏品位。 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在中国的服装发展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更好地研究汉代服装。继承发展汉代服装的特点和优势。把汉服的精华推广到世界各地。把汉代文化传承下去。 (摘编自林琳《汉代服饰的特点与继承创新》)材料二 秦统一中国后,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汉代政权巩固,经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达到

2022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 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一)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红色文艺经典”或“红色经典”,是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逐渐活跃和流行的一个词语。一般来说,一部作品被视为经典,应当至少经历一个世代即30 年的时间检验才可。由此看,经典即那些具有典范性和传世性的作品。红色文艺经典一词的出现和高频率使用,也应当是当代文化艺术中一种审美与艺术需要的反映。 自从鲁迅于 1921 年 7 月在《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中使用“典型人物”概念至今已百年,鲁迅发表小说《阿 Q 正传》,塑造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不朽典型阿 Q。自此以后,中国文学致力于创造一种具有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之象征意义的崭新典型人物。20 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在深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情境中,英雄人物横空出世,风云际会。正是晚清以来深重的民族危机情势,迫使现代作家和艺术家自觉地肩负起文艺启蒙的使命,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塑造可以担当民族危机拯救使命的“英雄”人物,已经成为20 世纪中国小说乃至整个中国文艺的一个重要使命和美学特色。 如果把红色文艺创作纳入这个现代中国文艺传统整体中去考察可知,红色文艺创作显然把创造这种特殊典型以及让它们在社会公众中释放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当作自身的中心使命去完成。正是在履行这个中心使命的过程中,红色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在今天看来堪称经典性成就的作品,它们围绕典型这个核心范畴而释放出一些独特的修辞美学特征。第一,典型示范。红色文艺经典在艺术形象塑造上呈现出鲜明特征: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特殊的个别去透视社会现实的本质,为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与普通政治、经济、社会等文献观察相比更有感染力的审美范例。如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

山东省聊城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3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一)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设置中,有时为了规避用户的反对,将一些体现个人自主性的设置隐藏很深,一般用户面对眼花缭乱的设置,很多情况下只能接受系统的缺省设置,将自主性完全交由平台。这种情况下,个体会不自觉地陷入平台算法推荐的信息中,对推荐内容感到高度满意并很难感知到自身的信息受限。算法借此不断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依赖,久之,用户信息接收维度变窄,获取渠道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 尖叫效应是在资讯传播中得以显著体现,通过非法剪拼改编的惊悚、恶搞等低俗内容,迅速引发人们的大量关注,无论是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还是引发人们的指责批评,都能获取高额的流量和点击率。在网络关注为王、流量为王的导向下,这种效应会成为一种传播的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制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在众多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下,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算法就会沦为尖叫效应的帮

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习质量调研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高三期初学习质量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对“文”之反映、认识功能的信赖,也在于儒道两家共同标举的“贵真”理想。 在中国古代“文如其人”说的支持者中,在“实然”认定外,还赋予该命题“应然”意义者,比比皆是。叶燮所说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如此,“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心声心画,吾辈正赖有此留天地间互相参验者”亦如此。在这里,笔者更为关心的是,上述“实然”“应然”的判断是如何产生的?回答此问题,我们需要对两者的思想基础分别进行追寻。 尽管在具体表达时,“文如其人”命题往往也包含对“文”的审美形态的描述,但它主要的阐释目的,终归在于肯定“文”承载创作者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信息的有效性。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恰有一种与此息息相关,那就是承认并重视“文”尤其是自作之文的反映、认识功能。儒家诗学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表述,可谓该观念的典型体现。《诗大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至少是在认定,诗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孟子的被众多后学奉为圭臬的认识方法——“以意逆志”,实际上也包含着上述事实判断。孟子认为,解读诗的人不要拘于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虹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