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以兴趣引发思维

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故事、悬念、生活中的图片等来创设情景。比如现在高一学习立体几何,对于几何体的认识,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经常见到的图片引入,进而抽象出几何体,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一些物体来引入,比如讲台上的粉笔盒、粉笔,教学楼的外形等。这样创境入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以联系促进思维

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注重对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种特点,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中也都明确要求: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

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2、精心预设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

3、要充分体现“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许多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五、课后反思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不过在平时的课堂大部分的合作都易流于形式,问题不适宜、规则不当和分组不科学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我们通过反思可以细细体会学生所有提出的问题及他们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这有利于在今后的备课中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合作的能力,从而做到真正的实效。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其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课后我们就得反思一下,我们在课堂上是不做到了这些,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当,则在以后的课中加强,以弥补不足。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语文教学适合课改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适合课改的几点思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合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水平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态度和水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有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度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理解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所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合课改精神呢?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点,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但“能”教,而且“会”教;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但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个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

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一、遵循教学规律,抓住教学本质,确立课堂主体 课堂教学始终以打造“自主、高效、个性化”课堂为中心,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使其学有所长,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看,必须抓好“三个转变”:一是观念转变,变重“教”为重“学”,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变重“知识传授” 为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培养”;二是教法转变,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讲授式”为互动探究式,变“以教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和情感”为主;三是学法转变。变“听懂”为“学懂”,变“学会”为“会学”,变“以掌握知识”为重为“以掌握学习方法”为重。 强化“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二是突出学习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 探究;三是突出合作探究,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获得能力;四是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落实“四个做到”:一是做到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上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行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做到 导学案设计精巧,分层次教学精当,教师在制订教案、学案时,要 力求实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差异,分层次设计,分层次指导,分层次训练,使所有学生都能进步和提高;三是做 到课堂适时点拔精炼,随堂练习检测精细,课堂点拨时学生会的不讲,不需要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堂检测分为必做、选做两种,“必做”要求人人做,“选做”只要求优秀生做,以解 决“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四是做到教学过程“五让”,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让学生自己观察,二让学生自己思考,三让学生自己表述,四让学生自己动手,五让学生自己总结,就是

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6T09:34:12.8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作者:张芬英 [导读]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 733299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同样,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 “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落实“先学” “先学”是指导学生教前独立学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那么,“先学”怎样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框题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教给学生“先学” 的方法,还要告诉学生“先学”的流程,即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 (一)“先学”的主要方法: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是“粗读”,每次学习新课,我会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一下内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二是“细读”,鼓励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注意标题与节题的关系,每个自然段说明或回答了什么问题,与小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或阐明了什么观点,同时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辅助材料,如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等相关辅助材料说明的道理,并同时思考老师预设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探究解决。即落实“先学”使问题形成、提出,使矛盾、困惑碰撞,逼迫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 “先学”是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课堂上必须要有方向,要有目标,要有老师的引领。而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手段就是“借力”和“交付”,即把学习交付给学生,借学生之力来提高效率。因此,教学,要为学生学好而设计。 (二)“先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课题 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故事、案例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九年级上册《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教学中,首先设疑、激趣:你觉得近几年家里的生活有变化吗?从人们生活的变化中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你知道我国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这样从实际入手,精心设计,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入境。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导学指南----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要具体。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导学指南(学习提纲: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为“后教”奠定基础。 第三步:组内质疑解疑----教师观察点拨----展示自学成果 此环节在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互相讨论、质疑,大胆探索,积极思维,解除疑惑,遇到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提出,因为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考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概括和运用。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进行“后教”。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之前必须有高质量的自学和独立思考,不允许没有思考的交流,分组要科学,过程要有序,教师要监督、辅助、调控,以保证活动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非常适合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学习。由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固。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学生能自己看课本解决的问题,不代替;学生能自己自主思考解决的问题,不暗示;学生自己能学会和学生合作能学会的内容,不在课堂上再讲。想方设法鼓励、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感悟、去体验、去参与、去表现,让每个学生都愿学、善学、乐学,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在课堂上只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处理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表述不清楚、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进行提示指导,不再主宰课堂,老师就是导---导学、导教、导练,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二、如何“后教” ,即如何精讲 在推广“先学后教”的同时,必须追求“少教多学”。什么样的“少教”才能产生“多学”的效果呢?首先,花在教的时间要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多。为此,就一定要做到精讲。精讲才能少讲,因此对于“讲”的内容与方式要进行认真研究,即讲什么、怎么讲?要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仍有疑问或模糊的东西,讲重点、难点、易漏点、易错点、易考点。同时,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学法指导。 “精讲”的要求及方式: 1.“专业地讲”,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理解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能从学科角度出发,灵活的处理教材,课堂里要有浓厚的专业气息,学生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享受学习学科知识的快乐。 2.“生动地讲”,教师把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精心构思教学语言,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和其它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把复杂难懂的学科知识简单化,学生之所以对某学科不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课的教师讲课枯燥,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需要教师有较深的专业功底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讲得简单,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特殊的课程特点,需要更多地关注育德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学“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点,“纠”学生行为上的偏差点,所以更加需要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生活阅历、思想状态、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认知水平,需要花时间去揣摩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决定教学行为。

浅谈数学课改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浅谈数学课改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蕉岭县人民小学汤春凤 教改多年我都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课改实践中最令人欣喜的是课改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历来被人们认为相对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老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操作都有了新的突破。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以下是本人在教改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又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 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要倡导的课堂活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倡导我们教师要从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但我们也要明确任何课堂活动都是为教学任务目标服务的。因此,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活动应该是多形式的,不仅仅游戏才是活动,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也是活动,而且,活动应该为教学任务服务,不能延误教学目标的达到,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有益的课堂活动。 二、课堂活动与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 新课标特别强调“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要实现上述过程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去亲身去参与数学活动,而在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目前,正是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县直学校各班学生人数都基本超过了班级的额定人数,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给实施新课标带来了困难,教师是很难演好他的角色的,尤其是难以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难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难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学习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学习积极优秀的学生来带动消极被动的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还是能够处理好课堂活动与学生人数过多的题。 三、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完成质量的问题 “前置性作业”也叫做“潜质性作业”,在我们县小把它叫做“课前小研究”。这是我校“生本教学”的特色,其目的“先学后教”,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有所准备,不是盲目地走入课堂。但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前置性作业”的主题应该围绕课堂,充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储备,以便第二天的课堂上有“展示”的欲望。“前置性作业”要有趣,能够挑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冲动,“前置性作业”要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差生能跳高,优生能跳舞”。例如:在《营养配餐》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前小研究”: 第6课时营养配餐 ★自学导航 认真看课本P63-P65小资料、“试一试”及“算一算”。 1、收集生活中有关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经实施快一年了,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课堂听课,使我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就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做以交流: 1.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掌控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时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2.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最大限度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当性,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是无从谈起。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的教学,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过中,我认为还应多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角色 有效教学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为了学生搭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把黑板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转移到学生身上。对于教师就要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第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化是关键 现在学生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是被动接受,高效课堂“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学生仍不动脑现象居多,要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需从问题入手,创设自由和谐的情境,多元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热情,帮学生找回自信,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时期的课程改革都具有其优越性,但理论上的设想与基础教育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素质不高,教材编写出现问题,教学条件不齐备,教育评价制度未改变,教师对学生赏识过度等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关键词:新课改;理论与实践;思考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它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吸取前几次课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它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具有其无比的先进性。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即新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对顺利实施新课改是大有裨益的。一、 教师素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由于前几年地方经济十分困难,好多地方98年至2006年就没有进过一位新教师,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小学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52岁以上,这些教师大多是“民转公”的初中、高中毕业生,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要他们现在提高素质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新课改培训也是蜻蜓点水,深入不下去,所谓的专家引领也是泛泛而谈,专家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理论,教师埋头教书陷于实践,许多专家会说不会教,差不多都是“弹花匠的女,只会弹不会纺”,许多教师会教不会说,二者缺乏沟通渠道。教学科研两张皮,浪费资源又费力。重视教学科研是时代的进步,但现实是,科研更多的是学校的门面摆设,具有真正意义的课题研究甚少。金开题银结题,研究全靠一支笔;结题报告是个筐,只管把好的往里装,题一结,奖一评,锁到柜里当摆设,这对教师素养提升毫无帮助。要教师自修提高几乎也是一句空话,一是教师忙没有时间,乡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包班,城镇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大班额,一个班少则70人,多则100多人,教 数学的老师还要教双班,教师从早上七点一直要忙到下午六点或更晚,一天下来早已是筋疲力尽,哪还有什么时间去进修提高?教师不进修提高,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学质量上不去,教师不得不加班

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实践

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实践 发表时间:2012-07-04T16:26:51.35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李小静 [导读] 语文因为自身琐碎、繁杂的特点而往往被认为是短时期很难提高的学科。 河南渑池县一高李小静 语文因为自身琐碎、繁杂的特点而往往被认为是短时期很难提高的学科,然而,如果深入研究,做到高效的课堂预设;仔细布局,实现高效的课堂师生行为;精心反思,巩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快速、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一、“预设”,即教学设计 是指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对学生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等住诸因素所做的分析和策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这节课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定位得准不准确、恰不恰当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将《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进行有效整合,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一位教师对在上课前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材的演绎、对课堂教学的预设。 在预设中,教师必须精心地研究和思考,教师心中要有主线,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架设桥梁,顺利过渡,即要让学生“弄清”又要“点明”,不拔高要求又恰到好处。随意的拔高教学目标,只能是因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大部分学生一知半解,从而使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所以教师在预设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准确而敏锐地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并找准突破口,有效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深刻而扎实。 再次,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小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过程性目标,积淀学生素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如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积淀素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在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课堂氛围时,应有一种潜意识即把自己当成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将课堂当成电视节目。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只能是通过节目的精彩来有效的吸引学生参与而不是强制学生收看。 二、高效的课堂师生行为 就老师而言,首先是创设高效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冲动。采用何种导入方式要由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共同决定,总之导入方式要服务学生,服务于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些为了追求新、奇,不惜浪费宝贵时间,舍近求远的导入方式是低效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那些短平快的高效的导入方式。 其次,课堂提问要高效。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架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桥梁,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程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铺垫;教师在优化课堂提问时,要做到:问点准确,问法艺术,问时恰当,难度适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再次,课堂讲授要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总目标下,如何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突破,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老师要精讲,不重复,不罗嗦,画龙点睛,有的放矢,语言精练,时机最佳,学会“留白”,抛砖引玉。 最后,有效的作业及实施策略。教师的有效作业观对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调控作业总量,突出适量性、必要性、层次性、自主性,使学生轻松、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同时,老师也要优化作业批改及评价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地与学生反馈和交流,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就学生而言,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如帮助建立规则,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指导认真倾听,让学生综合别人的意见;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发表小组的看法。通过教师的参与,使每个学生学会讨论,从而提高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提高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社会生活、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教师要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探究而流光异彩,更因为有了探究而迸发闪动的创新灵光。在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时,教师应当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讨论情况,搜集问题的焦点和学生的认知进程;在学生质疑时,有针对性地引导、扶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学生最及时、最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对课堂的反思,找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明确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探求更合理高效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通过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总之,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预设最有效的教学方案,落实调控高效的课堂师生行为,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020年推荐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五篇合集

2020年推荐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五篇合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下面是小编推荐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一)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听课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外面的课堂真的好精彩;同时也认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派尼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了不可思议的高分,我觉得他们是把学生培训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小老师”!他们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手、口、脑解放出来,走进派尼学校任何一个课堂,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前,课代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组的组长,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等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学到新知,

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派尼”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把派尼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把派尼成功较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有效的溶入到我们的课改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盘吸收,要有地放失,灵活的吸收,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单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最初我改革课堂模式初衷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那是XX年5月一次听课,第一次见到一种与我不同的课堂模式的课后就深深的吸引,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大树完小罗先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查干湖镇蒙古族中心小学张威 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智慧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收获和启迪。那么如何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不仅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清晰、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内在联系,多查阅一些资料,广采博纳,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并制作好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直观教具服务于教学。另外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做好课前必要的预习。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才能更高效。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员和组长的职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操作,建立分组合作学习的纪律制度。健全明确分组合作学习管理队伍体系:组长管组员,班长管组长,教师管课堂,管奖惩。明确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协调、点拨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能

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的表扬奖励和批评处理力度。如评选分组合作学习标兵,发言积极分子,优秀学习小组等等。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适当指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参与和展示,切实做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构建策略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由学习的主宰者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终身学习者等等,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促进教师把以往一些不适合新课改的角色慢慢的转变过来,探索更加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共同描绘高效课堂新景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发现,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高效的课堂。

2016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2016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一)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 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初探与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初探与思考 摘要: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那种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兴趣,就好像是被牵着鼻子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觉学习数学枯燥无味,最终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丧失。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数学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初中新生来说,由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往往很难适应。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水平低下。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偏重传授式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甚至完全扼杀了创新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理科知识的学习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夯实数学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基础知识,诸如公式定义等讲透,并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学会推理和做到举一反三,以方便今后的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里的学习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题能力等。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多种思维方法。 二、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 1.将信息技术与课堂知识相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深刻影响着教学领域。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战略的提出,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普及。新课程改革倡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创造机会和环境,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开发教学资源,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原动力。同时多媒体设备能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要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生本原则,即开展的活动要生活化,把生活案例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创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同名44314)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同名44314)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 【摘要】:正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如何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一、潜心研究,认真备课"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长流水",所以,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引导学生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解决问题高效性教学内容尊重学生教学实践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如何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潜心研究,认真备课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长流水”,所以,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认真钻研、理解文本,把教学的重点、难点筛选出来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比较全面的、透彻的理解。只有教师的解读深入了、透彻了,才有底气和空间帮助学生透彻感悟。 二、优化环节,精心设计 1.导——简洁生动,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一半。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文本的特点、具体的课型的导课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2.问——有价值、富有启发性。 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会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设计的问题不仅要有价值还要紧紧围绕文本,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尤其是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 数量适中,要有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学生心里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3.讲——删繁就简,抓重难点。 人常说:“贪多嚼不烂”。假设教学中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就形不成教学重点,难点也难于处置。所以教师上课前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要精心预设,舍弃不清楚的、易了解的、非重点的, 把教学内容稀释成一点,再围绕这一点展开,让学生能接受实质性的知识信息。 4.练——巩固拓展。 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有一定梯度,既可以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又可以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从而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三、精选方法,顺学而导 高效的课堂应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因此应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老师要以语文特有的语文美感和自己的教学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在讲课过程中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知识交流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9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说是我国这一个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结晶。它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新理念,引导幼儿园课程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行进的过程,关注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兴趣的需要,使课程有了不确定性。它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允许课程多元化和教法多样化,允许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三级并存,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同时它确立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实施及相关问题的评价等,给幼教工作者指明了实践和努力的方向。如何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给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提出了任务和挑战。 一、我园实践课程改革及其新变化 1、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在研究课程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中进行的。因此我园将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作为教研的重点进行研究。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共同讨论幼儿课程方案,研究主题活动的推进;在学期末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分享实施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并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幼儿园教研目标明确,教研内容也就更加充实、有效,教研不再走形式,也不再枯燥乏味。 2、研究的起点是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幼儿园教研就是要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目的不是在验证某些理论假设,而是利用先进的理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反思和构建适合本园特点的园本课程。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了课程的深入发展。通过实践,教师们逐渐体会到,自己身边感到困惑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内容,研究不再神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获得成效。 3、教师是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所在。引导和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出发,找准课改的起点和切入点,从事教育的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才能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水平,使避免唱高调,说空话,真正让课改落到实处,受到实效,使教师由课程忠实的执行者逐渐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 4、将农村资源优势纳入到课程中 农村幼儿园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水土沙石、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将其纳入课程内,可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地实际,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课程研究,自制大量符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教玩具,既方便课程的开展,又为学校节约资金。同时有计划地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使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家长的教育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名幼教人更需要的是用踏实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它,少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落实好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问题与困难 1、客观条件制约着教师实施新《纲要》的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幼儿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幼儿,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