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章)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章)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章)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章)

思考与习题

一、填空题:

1.可逆反应 2A(g) + B(g) 2C(g) ;Δr H m θ< 0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 的分压,则C 的分压 ___增大_______,A 的分压 ___减小________ ;减小容器的体积,B 的分压_____减小______, K θ___不变________。

2.由N 2和H 2合成NH 3的反应中,Δr H m θ< 0,当达到平衡后,再适当降低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将________减小 _____,逆反应速率将___减小__________,平衡将向___右 _____方向移动。

3.一定温度下,反应 PCl 5(g) PCl 3(g) + Cl 2 (g) 达到平衡后,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反应将____不 _______ 移动。

4. 基元反应 2NO + Cl 2 → 2NOCl 是_3 _分子反应,是 3_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

__)Cl (·

)NO ( 2c c k ?=υ____。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 2(g)+3H 2(g)→2NH 3(g)的反应,若压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增大 __16___ 倍。

6.可逆反应: I 2+H 22HI 在713K 时K θ=51,若将上式改写为 :21

I 2+21H 2 HI

则其K θ为 __51____ 。

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H 2S(g) K θ1 S(s) + O 2(g) SO 2(g) K θ2

则反应 H 2(g) + SO 2(g) O 2(g) + H 2S(g)的K θ为( θ1K /θ2K )。

8.反应:2Cl 2(g)+2H 2O(g)

4HCl(g)+O 2(g)Δr H m θ>0 ,达到平衡后进行下述变化,对指明的项目有何影响?

①加入一定量的O 2,会使n (H 2O ,g)增大 ,n (HCl)减小 ;

②增大反应器体积,n (H 2O ,g)减小 ;

③减小反应器体积,n (Cl 2)增大 ;

④升高温度,K θ增大 ,n (HCl)增大 ;

⑤加入催化剂,n (HCl)减小 。

二、选择题

1.对于一个给定条件下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 C )。

A .速率常数k 变小

B .平衡常数K 变大

C .正反应速率降低

D .逆反应速率降低

2.对反应 2X + 3Y → 2Z ,下列速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C )。

A .

t c t c 2d )Y (d 3d )X (d = B .t

c t c 3

d )X (d 2d )Z (d = C .t c t c 3d )Y (d 2d )Z (d =D .t c t c 2d )X (d 3d )Y (d = 3.某一化学反应:2A + B → C 是一步完成的。A 的起始浓度为 2 mol/L ,B 的起始浓度是4 mol/L,1 s 后,A 的浓度下降到 1 mol/L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 A )。

A . 0.5 mol/(L ·s)

B .-0.5 mol/(L ·s)

C .-1 mol/(L ·s)

D . 2 mol/(L ·s)

4.某一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 发生变化时,则平衡常数K θ

( A ) 。

A .一定发生变化

B .不变

C .不一定变化

D .与k 无关

5.N 2(g) + 3H 2 (g) → 2NH 3 (g) ,Δr H m θ= -92.4 kJ/mol ,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ν和逆反应速率ν ' 的变化为 ( C )。

A .ν增大,ν ' 减小

B .ν减小,ν ' 增大

C .ν增大,ν ' 增大

D .ν减小,ν ' 减小

6.某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 35%,当加入催化剂时,若反应条件与前相同,此时它的平衡转化率是 ( B )。

A .大于35%

B .等于35%

C .小于35%

D .无法知道

7.反应 C(s) + O 2(g) → CO 2(g) 的Δr H m θ< 0,欲增加正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无用的是( D )。

A .增加氧的分压

B .升温

C .使用催化剂

D .减少CO 2 的分压 8.500K 时,反应SO 2 (g)+

21O 2 (g) SO 3 (g) 的K θ= 50,在同温下,反应2SO 3 (g) 2SO 2 (g)+ O 2 (g) 的K θ等于 ( D )。

A .100

B .2×10-2

C .2500

D .4×10-4

9.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B )。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Δr G m θ = 0

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10.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SnO 2 (s) + 2CO(g)

Sn(s) + 2CO 2 (g) 的K θ = 0.024 CO(g) + H 2O(g)

CO 2 (g) + H 2(g) 的K θ= 0.034 则在相同条件下,反应SnO 2 (s) + 2H 2(g)

Sn(s) + 2H 2O(g) 的K θ为 ( B )。 A . 0.058 B .21 C . 8.2×10-4 D . 0.71

11.可使任何反应达到平衡时增加产率的措施是 ( C )。

A .升温

B .加压

C .增加反应物浓度

D .加催化剂

12.在恒压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3H 2(g)+N 2 (g)

2NH 3(g)时,若系统中积聚不参与反应的

氩气量增加时,则氨的产率将 ( A )。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3.可逆反应X+2Y 2Z Δr H m θ>0,X ,Y ,Z 是三种气体,为了有利于Z 的生成,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A )。

A .高温高压

B .常温常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14.反应NO(g) + CO(g) 2

1N 2(g)+ CO 2(g)Δr H m θ= -427kJ/mol ,下列哪一个条件有利于使NO 和CO 取得较高转化率( B )。

A .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

15.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K θ=1/p ˊ(H 2)表示的是 ( C )。

A .H 2 (g)+S(g)

H 2S(g) B .H 2 (g)+S(s) H 2S(g) C . H 2 (g)+S(s) H 2S(l) D .H 2 (l)+S(s) H 2S(s)

三、是非题 (下列叙述中对的打“√”,错的打“×”)

1.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 √ )

2. 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其化学计量数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 ( √ )

3. 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另一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不同而异。(×)

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5. 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都相等。(×)

6. 在一容器中,反应2SO2 (g) + O2 (g) 2SO3 (g),达到平衡,加一定量N2气体保持总压力不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7. N2(g) + 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把p(NH3),p(H2)各提高到原来的2 倍,p(N2)不变,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 反应CaCO3 (s) CaO(s) + CO2 (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若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四、问答题

1.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使下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C(s)+CO2(g)2CO(g)Δr H mθ>0

答案:增加CO2的分压或减小CO的分压,升高温度,减小总压,增大固体C的接触面积答案关键词:压力,温度,接触面积。

(2)2CO(g)+O2(g)2CO2(g)Δr H mθ<0

答案:增加O2的分压,减小温度,增大总压。

(3)CO2(g)+H2(g)CO(g)+H2O(g)Δr H mθ>0

答案:分别增加CO2或H2的分压或同时增加CO2、或减小CO和H2O的分压,升高温度答案关键词:压力,温度。

(4)3CH4(g)+Fe2O3(s)2Fe(s)+3CO(g)+6H2(g)Δr H mθ>0

答案:减小总压,升高温度,增大固体Fe2O3的接触面积

2.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N2(g)+O2(g)2NO(g);

答案:

()

{}

()

{}

()

{}θ

θ

θ

P

P

P

P

P

k

O

N

NO

2

2

2

=

(2)C(s)+CO2(g)2CO(g);

答案:

()

{}

()

θ

θθ

P

P

P

P

K

CO

CO

2

2 =

电化学基础-王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电化学基础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开设的电化学入门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内容,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 尽管先修课程物理化学中有专门一章介绍电化学,但是随着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电化学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着重介绍电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电化学技术应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物理化学。为后期更好的学习新能源材料概论、金属腐蚀与防护、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专业课程,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前期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内容,并能够应用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电 - 1 -

化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电化学技术的应用。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或小组)及时关注网络教学(包括移动客户端)的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题等,按照要求在课前完成相关的资料检索汇总及思考;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完成作业。 四、教学内容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美)巴德等.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5 [2] 高鹏等. 电化学基础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9 [3] (德)哈曼等.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闭卷考试: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1 -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3版)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析 第一章 绪 论 1. 为什么说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密切,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化学? 答:(略) 2. “1 mol 硫酸的质量是98.0g ”,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 2SO 4的质量是98.0g 或1 mol [(1/2) (H 2SO 4)]的质量是49.0g 。 3. 0.4 mol H 2SO 4溶解于水,配成500 m 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A. c (H 2SO 4) = 0.8 mol ·L -1 B. c [2 1(H 2SO 4)] = 0.8 mol ·L -1 C. c [ 2 1 (H 2SO 4) ]= 0.4 mol ·L -1 D. 硫酸的浓度为0.8 mol ·L -1 答;正确的是A 。根据定义,1L 溶液中含有0.8 mol H 2SO 4,c (H 2SO 4) = 0.8 mol ·L -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可以说成“1 mol 原子O ” B. 1摩尔碳C 原子等于12g C. 1 L 溶液中含有H 2SO 4 98 g ,该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 mol ·L -1 D. 基本单元不仅可以是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粒子或粒子的组合,也可以是想象的或根据需要假设的种种粒子或其分割与组合 答:正确的是D 。 A 应说成“1 mol 氧原子”; B 应为“1摩尔碳 C 原子的质量等于12g ”; C 不应该使用“摩尔浓度”,此术语已被废除。 5. 求0.100kg (2 1Ca 2+ )的物质的量。 解:M (2 1Ca 2+) =(40.08 / 2)= 20.04 (g · mol -1 ), n ( 21Ca 2+) = [ m / M (2 1Ca 2+) ] = (0.100×103 )/20.04 = 4.99 (mol) 6. 每100m L 血浆含K + 为20mg ,计算K +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mol ·L -1 表示。 解:M (K + )= 39.10 g · mol -1 , n (K +)= [ m / M (K +) ] = 20 / 39.10 = 0.51 (mmol)

工程化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OH、-CHO、-COOH、-NH2、-SO3H等,亲水基团是指与水有较大亲和力的原子团?? 绪论 1.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2.两 ?态,五个相: Fe(s),FeO(s),(s),(s),H2O(g)和H2(g)( 一个相?)。 3. 1.0 mol。 4. m(CaO) =532.38kg,m(CO2) =417.72kg。 5. 4 mol。 6.消耗掉1 molH2?,生成1 molH2?O。 第一章 第一节 1.?。 2.化 ?10 ; ? 分子化 ?物。 3. 尼龙66:化 ?9 , 分?子化 物。 二 基 ? :化 ?10 , 有 ? 分子化 ?物。 AAS :化 ?10?ABS, 分?子化 物。 4. ( CH2-CH )n-- 的 节、 ?是CH2-CH , 度是n?。 有两个 节?:,两个 节 成?一个 ?, 的 ? 度是2n?。 5. 物化 ?名称 心体 位体 位原子 位数K[Pt(NH3)Cl3] 三 一 ?铂(Ⅱ)酸钾Pt(Ⅱ) NH3,Cl-N,Cl 4 Na2[Zn(OH)4] 四羟 锌(Ⅱ)酸钠Zn(Ⅱ) —OH O 4 [Ni(en)3]SO4 酸三 二? 镍(Ⅱ) Ni(Ⅱ) en N 6 [Co(NH3)5Cl]Cl2二 化一 ?五 钴(Ⅲ) Co(Ⅲ) NH3,Cl-N,Cl 6 Na[CaY] 二 四 ?酸 钙(Ⅱ)酸钠Ca(Ⅱ) Y4-O,N 6 6. 13?~17 。 第二节

1. MgO>CaO>CaF2,理由略。 2. :钠 化物是?离子晶体,?化物 为分?子晶体。 >SiF4,理由略。 4. (1)熔 由 ?低为>CCl4 因为BaC?l2为典型的离子晶体?,熔 较 ;和AlCl?3 为过渡型晶体与FeCl ?3比较,为低价态,Al3+与Fe3+比 化力 ?大,能使AlC?l3比C l3 偏 分子晶?体, 熔 低?;CCl4则为典型的分?子晶体,熔 低。 (2) 度 大 ?小:SiO2>BaO>CO2 ,理由略。 5.22? 。 6.23? 。 第三节 1.饱和性,方 性,锯齿,降低, 氢, 。 2. m , 1千克溶剂。 3.38?~39 。 4. 8;润湿剂;16-18 ;洗涤剂、增溶剂。 5. (1) PH大小:10℃时>20℃时>50℃时,理由略。 (2)电导率:10℃时<20℃时<50℃时,理由略。 (3)凝固 :0.1mol?kg-1>0.2mol?kg-1>0.5mol?kg-1,理由略。 (4)凝固 :O6的>NaCl的4的,理由略。 (5)渗透压.0.1mol?kg-1<0.2mol?kg-1<0.5mol?kg-1, 理由略。 第四节 1. (a) 2. (a) 3. 小 5.6 ;CO2、SO3 ;、。 4.温室气体C?O2、CH4、O3、N2O和F C等, 层?破坏的有N?2O、CFC等气体。 5. p(O2a×0.21=21Pa,p(N2a×0.78=78 kPa , p(NO2a×0.01=1.0 kPa; p=1 2p0=50 kPa 。 6.42.80%;78.73%。 第二章 第一节 1. (b)正确;(a)错在“完全自由”, 力 ?;(c)错在有“一定轨迹”。 2.位置,能量。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工程化学基础》总复习

《工程化学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掌握几个概念(系统与环境、聚集状态和相、化学反应计量方程与计量数、物质的量和反应进度等) 第二章物质的化学组成与聚集状态 2.1 物质的化学组成 配位化合物组成中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能写出一些常见配合物的化学式。 2.2 固体 各类晶体名称、晶格结点上粒子及其作用力、熔沸点的变化规律。 2.3 液体 氢键的产生及其对性质的影响,pH值的计算及其应用,稀溶液依数性(蒸气压降低、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和产生渗透压)。 2.4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 3.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个量子数的符号、名称、取值和意义,电子层、电子亚层和轨道的区别及所含电子数。 3.2 元素周期律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高低次序,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的四个

原则,原子核外排布式,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式,确定未成对电子数,周期表的划分,由周期和族判断元素的外层电子的组态(或逆向应用),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尤其是半径。 3.3 化学键分子间力 化学键的分类(结合2.2 固体中晶格结点上粒子作用力),分子轨道和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的分类及大小,氢键。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源 4.1 热化学与能量转换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符号,热、功、状态函数(U和H)的意义、状态函数的特性;计算各种变化过程中的Q 和W(注意+,-),体系的?U和?H;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涵、本质和应用;Q v、Q p及其关系,能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来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并能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4.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标准摩尔熵的定义,大小及标准摩尔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及由其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由焓变和熵变计算吉布斯函数变,温度对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影响,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通过计算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和自发反应的临界温度,理解区别各种符号的含义。4.3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标准平衡常数的符号和表达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关系式,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反应速率的定义,阿累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4.4氧化还原反应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章)

思考与习题 一、填空题: 1.可逆反应 2A(g) + B(g) 2C(g) ;Δr H m θ< 0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 的分压,则C 的分压 ___增大_______,A 的分压 ___减小________ ;减小容器的体积,B 的分压 _____减小______, K θ___不变________。 2.由N 2和H 2合成NH 3的反应中,Δr H m θ < 0,当达到平衡后,再适当降低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将________减小 _____,逆反应速率将___减小__________,平衡将向___右 _____方向移动。 3.一定温度下,反应 PCl 5(g) PCl 3(g) + Cl 2 (g) 达到平衡后,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反应将____不 _______ 移动。 4. 基元反应 2NO + Cl 2 → 2NOCl 是_3 _分子反应,是 3_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__)Cl (· )NO ( 2c c k ?=υ____。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 2(g)+3H 2(g)→2NH 3(g)的反应,若压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增大 __16___ 倍。 6.可逆反应: I 2+H 2 2HI 在713K 时K θ=51,若将上式改写为 :21I 2 +21H 2 HI 则其K θ为 __51 ____ 。 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H 2S(g) K θ1 S(s) + O 2(g) SO 2(g) K θ2 则反应 H 2(g) + SO 2(g) O 2(g) + H 2S(g)的K θ为( θ1K /θ2K )。 8.反应:2Cl 2 (g) + 2H 2O (g) 4HCl (g) + O 2 (g) Δr H m θ>0 ,达到平衡后进行下述变化,对指明的项目有何影响? ① 加入一定量的O 2,会使n (H 2O ,g) 增大 ,n (HCl) 减小 ; ② 增大反应器体积,n (H 2O ,g) 减小 ; ③ 减小反应器体积,n (Cl 2) 增大 ; ④ 升高温度,K θ 增大 ,n (HCl) 增大 ; ⑤ 加入催化剂,n (HCl) 减小 。

基础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1.能够抵抗少量酸、碱或加水稀释,而本身pH 值基本保持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2.缓冲容量是衡量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通常用使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 改变1个单位时,所需加入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表示缓冲容量。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缓冲系的总浓度和缓冲比;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越接近于1,缓冲容量越大。缓冲容量与缓冲系中共轭酸的p K a 无关。所以总浓度相同的HAc-NaAc 和H 2CO 3-HCO 3-缓冲系的缓冲容量相同。 3.(1)(2)(4)(5). 4. 配制pH = 3的缓冲溶液,选HCOOH —HCOO -最合适,因为HCOOH 的pK a = 3.75,与所需的pH 值最接近。 5. 此混合溶液为HCO 3- -CO 32-组成的缓冲溶液。查表4-1,H 2CO 3的p K a2=10.25。 m o l m o l g g H C O n 119.00.840.10)(1 3=?= -- mol 094.0mol g 106g 0.10)CO (1 23 =?= -- n 代入式(4.4)得 15 .10mol 119.0mol 094.0lg 2510) HCO )CO lg p pH 3 23a =+?=+=--((n n K 6. H 2C 2O 4:pKa 1 = 1.23 pKa 2 = 4.19 ∴应选择- --24224 2O C O HC 缓冲体系 1] O [C ]O [HC ] O [C ]O [HC lg pKa pH 24 24224 242=? -=-- -- 则:3:2V :V NaOH O C H 4 22=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三章)

习题解答(第三章) 一、选择题 1.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 C )。 (A )敞开系统 (B )隔离系统 (C )封闭系统 (D )孤立系统 2.某系统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经历了两条不同的途径,与环境交换的热和功分别为Q 1、W 1和Q 2、W 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 (A )Q 1=Q 2,W 1=W 2 (B )Q 1+W 1=Q 2+W 2 (C )Q 1>Q 2,W 1>W 2 (D )Q 1<Q 2,W 1<W 2 3.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后,其热力学能差值一定为零是( A )。 (A )循环过程 (B )绝热过程 (C )恒容过程 (D )恒压过程 4.某理想气体恒温压缩时,正确的说法是( B )。 (A )ΔU >0,ΔH <0 (B )ΔU =0, ΔH =0 (C )ΔU <0,ΔH <0 (D )ΔU <0, ΔH >0 5.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压缩到500K ,则其ΔH 为( B )。 (A )300R (B )500R (C )-300R (D )-500R 6.298K 时,下列物质中θm f H ?=0的是( B )。 (A )CO 2(g ) (B )I 2(g) (C )Br 2(l ) (D )C (s ,金刚石) 7.下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A )环T Q ds δ≥ (B )环T dQ ds ≥ (C )T Q ds R δ≥ (D )T dQ ds = 8.理想气体经不可逆循环,其熵变为( C )。 (A )0>?S (B )0

化学工程基础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 传质分离过程 3-2 正戊烷(T b = 36.1℃)和正己烷(T b = 68.7℃)的溶液可以认为是理想溶液,已知两个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汞压差计示数,mm )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正戊烷 0 .2321065852.6lg 01+-=t p 正己烷 4 .2241172878.6lg 02+-=t p 试计算该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用y-x 函数关系表示)。 解: C t b 4.522 7.681.36=+= 11.30.2324.521065852.60.2321065852.6lg 01=+-=+- =t p mmHg p 128001= 64.24 .2244.521172878.64.2241172878.6lg 02=+-=+-=t p mmHg p 44002= 91.2440128002 01===p p α x x y 91.1191.2+= 3-3 已知正戊烷和正己烷的正常沸点,若不用相对挥发度的概念,该二组分溶液在p = 101.3kPa 时y-x 关系如何计算,请写出计算过程。 提示:以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表示。 3-4 乙醇和甲乙酮是非理想溶液。已知乙醇的正常沸点是78.3℃,甲乙酮的正常沸点是79.6℃,在常压时该二组分溶液有一个最低沸点74℃,共沸组分是乙醇和甲乙酮各占50%(摩尔百分数)。已知乙醇和甲乙酮的饱和蒸气压(汞压差计示数,mm )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乙醇 7 .2221554045.8lg 01+- =t p 甲乙酮 2161210974.6lg 02+-=t p 试作出该非理想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 解:设乙醇为A ,甲乙酮为B (1)求恒沸点的r 74℃下:81.27 .222741554045.87.2221554045.8lg 0=+-=+-=t p A mmHg p A 8.6410=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 案1-8章 https://www.doczj.com/doc/f31432929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求0.010kgNaOH、0。100kg(Ca2+)、0.10kg(Na2CO3)得物质得量。解:(1)m(NaOH)= 0.010kg M(NaOH)= 40g·mol—1 n(NaOH) == 0.25 (mol) (2)m(Ca2+) = 0。100kg M(Ca2+) = 40g·mol-1 n(Ca2+)= = 5、0(mol) (3)m(Na2CO3) = 0。10kg M(Na2CO3)= 53g·mol-1 n(Na2CO3) == 1。89(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4位(2)0、02083位(3)0。003 1位 (4)23。40 4位(5)3000无数位(6)1.0×10—32位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0、263 + 2、3= 23、1 (2)3.20×23。45×8。912 = 667 (3)=5.93×10—3(4)4.6×10—2 4、(1) 以H2SO4为基本单元,M(H2SO4)=98g/mol; (2) 以HSO4-为基本单元,M(HSO4—)=97g/mol; (3) 以3H2SO4为基本单元,M(3H2SO4)=294g/mol。 5、答:甲得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溶液与胶体 1、在25o C时,质量分数为0、0947得稀硫酸溶液得密度为1.06g·L-1,在该温度下纯水得密度为0.997g·L-1。计算H2SO4得物质得量分数、物质得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则 n(H2SO4) = = 1.02 (mol)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1. P H2=123.941kPa; P O2=61.9705kPa 2. (1) P H2=60.021kPa; P O2=14.985kPa; P N2=5.994kPa (2) P总=81 kPa (3)X H2=0.741;X O2=0.185;X N2=0.074 5. (1)P N2=75kPa;P O2=75kPa (2)P N2=37.5062kPa;P O2=112.4938kPa (3)P总=243.0632kPa 6. (1)硫蒸气的摩尔质量:65.2230 (2)硫蒸气的化学式为:S2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1.是非题:(1) (-); (2)(-); (3)(-);(4) (-); (5)(-); (6)(+ )。 2.选择题: (1) (c); (2)(d);(3) (a); (4)(c);(5)(d)。 3. (1) △U=150kJ; (2) △U=-250kJ;(3) △U=450kJ; (4) △U=975kJ。 4.(1)W=-3.10kJ; (2)△U=37.53kJ。 5.(1)9.75kJ; (2)0kJ; (3)8.11kJ; (4)0kJ。 6. 可获得肌肉活动的能量为1 7.86kJ 7. △rHm (298.15K)=-16.73kJ.mol-1 10. (1)-1366.8kJ.mol-1; (2)-429.82 kJ.mol-1. 11. (1)-153.89 kJ.mol-1; (2)-82.89 kJ.mol-1

第三章参考习题答案 1.是非题(1) (-); (2)(-); (3)(+); (4)(-); (5)(-); (6)(-)。 2.选择题: (1) (c); (2)(b) ;(3)(b); (4)(c)。 3.填空题:(1) △rHmθ→增大; △rSmθ→增大; △rGmθ→基本不变;Kθ→减小;v(正)→增大, v(逆)→增大多一些。 4.(1)-549.41 J/mol.k; (2)222.78 J/mol.k; (3)141.60 J/mol.k。 5.(1)28.62 kJ/mol﹥0 逆向; (2)62.52kJ/mol﹥0 逆向。 6. 直接计算:△rGmθ= -95.299 kJ/mol ﹤0 标准熵法计算: △rGmθ= -95.297 kJ/mol ﹤0 ;正向自发进行。 7. (1)有转向温度,高温自发; (2) 有转向温度,低温自发; (3) 正向自发。 8. (1) Kθ=3.05×10-21;(2)Kθ=1.40×10-23。 9. (1)△rGmθ(398.15K)=42.752kJ.mol; (2) Kθ=4.06×105 10. Kθ(298.15k) =9.54×10-17; Kθ(398.15k) =5.72×10-11。 11. △rHm (298.15K)=-36.42kJ.mol-1

化工基础第四章习题答案

2.如习题1燃烧炉的平壁是一层厚度为230mm 的耐火砖( λ =1.163)、一层普通砖厚度为240mm 的普通砖( λ =0.5815)和一层厚度为40mm 的保温材料( λ =0.07)砌成,当定态后测得内壁面温度为720 ℃ ,保温材料外表面温度为70 ℃ 。试计算耐火砖与普通砖、普通砖与保温材料间的交界面温度。 解: 3.平壁炉是用内层为120mm 厚的耐火砖和外层为230mm 的普通砖砌成。两种砖的导热系数均为未知。测得炉内壁温度为800℃,炉外侧壁面温度为113℃。为减少热损失,后又在普通砖外包一层厚度为50mm 、导热系数为0.2 W/(m?℃)的石棉。包扎后测得各层温度为:炉内壁温度为800℃,耐火砖和普通砖界面温度为686℃,普通砖和石棉界面温度为405℃,石棉外侧温度为77℃。试求包扎后热损失较原来热损失减小的百分数? 14312 12372070 550023024004116305815007t t A A ......A A A Φδδδλλλ--===++++ 12 117205*********t t A A, ..A ?δλ-==26112t .=333370 550004007t t A A, ..A ?δλ-==

4、 在φ50mm ×5mm 的不锈钢管(λ1 = 16W ·m -1·K -1 )外包扎30mm 厚的石棉(λ2 = 0.22W ·m -1·K -1),测得管内壁面温度为600℃,石棉外壁面温度为100℃;试求每米管线的热损失。 若上述温差保持不变,欲使热损失减少60%,在石棉外层再包裹一层保温材料(λ3 = 0.07) 。问:该保温材料的厚度应为多少? 解: ⑴管线的热损失 Q/L = ·Δt = ①管线各层半径 r 1 =(50 - 2×5)/2 = 20(mm) = 0.02m , r 2 = r 1 + 5×10-3 = 0.025(m),r 3 = r 2 + 30×10-3 = 0.055(m); ②导热系数 λ1 = 16W ·m -1·K -1 ,λ2 = 0.22W ·m -1·K -1 。 —18— ③管线的热损失 3140 2π Σ[ · ] ln r 1 r i+1 1 λi 2×3.14(600 - 100) [ ·ln + ?ln ] r 1 r 2 1 λ1 1 λ2 r 2 r 3 30mm 5mm 50mm 3140

化工原理分章试题与解答-第三章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某颗粒的重力沉降服从斯托克斯定律,若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为u 1,在空气中为u 2,则u 1 u 2;若在热空气中的沉降速度为u 3,冷空气中为u 4,则u 3 u 4。(>,<,=) 答:μρρ18)(2-=s t g d u ,因为水的粘度大于空气的粘度,所以21u u < 热空气的粘度大于冷空气的粘度,所以43u u < 2.用降尘室除去烟气中的尘粒,因某种原因使进入降尘室的烟气温度上升,若气体质量流量不变,含尘情况不变,降尘室出口气体含尘量将 (上升、下降、不变),导致此变化的原因是1) ;2) 。 答:上升, 原因:粘度上升,尘降速度下降; 体积流量上升,停留时间减少。 3.含尘气体在降尘室中除尘,当气体压强增加,而气体温度、质量流量均不变时,颗粒的沉降速度 ,气体的体积流量 ,气体停留时间 ,可100%除去的最小粒径min d 。(增大、减小、不变) 答:减小、减小、增大,减小。 ρξρρ3) (4-= s t dg u ,压强增加,气体的密度增大,故沉降速度减小,

压强增加,p nRT V =,所以气体的体积流量减小, 气体的停留时间 A V L u L t s /==,气体体积流量减小,故停留时间变大。 最小粒径在斯托克斯区)(18min ρρμ-=s t g u d ,沉降速度下降,故最小粒径减小。 4.一般而言,同一含尘气以同样气速进入短粗型旋风分离器时压降为P 1,总效率为1η,通过细长型旋风分离器时压降为P 2,总效率为2η,则:P 1 P 2, 1η 2η。 答:小于,小于 5.某板框过滤机恒压操作过滤某悬浮液,滤框充满滤饼所需过滤时间为τ,试推算下列情况下的过滤时间τ'为原来过滤时间τ的倍数: 1)0=s ,压差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τ'= τ; 2)5.0=s ,压差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τ'= τ; 3)1=s ,压差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τ'= τ; 1)0. 5;2)0.707;3)1 s p -?∝1)/(1τ,可得上述结果。 6.某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因数k=100,旋转半径R=0.3m ,则切向速度u t = m/s 。 答:17.1m/s 7.对板框式过滤机,洗涤面积W A 和过滤面积A 的定量关系为 ,洗水走过的

近代化学基础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解答 6.已知 (1) C(s) + O2 (g) = CO2(g) Δr H m(1) =-393.5kJmol-1 (2) H2(g) + 1/2O2(g) = H2O(l) Δr H m(2) = -285.9 kJ.mol-1 (3) CH(g) + 2 O (g) = CO(g) + 2HO(l) Δr H m(3) = -890.0kJ.mol-1 试求反应 C(s) + 2H2(g) = CH4(g) 的Δr H m。 . 解:(1)+ 2×(2)=(3) Δr H m= Δr H m(1)+2Δr H m(2)- Δr H m(3) = -393.5 + 2×(-285.9)-(-890.0)= -75.3 kJ.mol-1 7. 阿波罗登月火箭用N2H4(l)作为燃料,用N2O4(g)作氧化剂,燃烧后产生N2(g)和H2O(l),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N2H4(l)燃烧反应的Δr H m(298.15K)。 解: 2N2H4(l) + N2O4(g) = 3N2(g) + 4H2O(l) 查表得各物质的Δr H m为 Δf H m( N2H4,1) = 50.63kJmol-1 Δf H m( N2O4) =9.16kJmol-1 Δf H m( H2O ,1) =-285.84kJmol-1 Δr H m= 4Δf H m( H2O) - 2Δf H m( N2H4)- Δf H m( N2O4) = 4×(-285.84) - 2×50.63 - 9.16 = -1253.8 kJ.mol-1 8.预言下列过程体系的ΔS符号: (1) 水变成水蒸汽;(2)气体等温膨胀; (3)苯与甲苯相溶;(4)盐从过饱和水溶液中结晶出来; (5)渗透。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解答_浙大版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9) 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 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 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n ξν?-===- 22(N )2mol 4mol 1(N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

电化学基础(完整版)

IV Fe Zn III I II Fe Zn 化学专题复习:电化学基础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的装置。一种特殊的电解池 装 置 举 例 形 成 条 件 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 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两电极插人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电源负极 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 极 名 称 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等) 阳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阴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 子 流 向 负极 正极 电源负极 阴极 电源正极 阳极 电源负极阴极 电源正极 阳极 电 极 反 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原子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或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金属电极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电镀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离子流向 阳离子:负极→正极(溶液中) 阴离子:负极←正极(溶液中) 阳离子→阴极(溶液中) 阴离子→阳极(溶液中) 阳离子→阴极(溶液中) 阴离子→阳极(溶液中) 练习1、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 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 A 、I 和III 附近 B 、I 和IV 附近 C 、II 和III 附近 D 、II 和IV 附近 练习2、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第四章 沉淀平衡练习答案.

基础化学第四章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SO 42-、H +、OH - [Ba 2+/c θ][SO 42-/ c θ]=K sp θ ,[H +][OH -]= K w 等 2、 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θsp A M ap K K =γ?γ- +θ。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 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sp c n m K S n m n m +θ=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 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 (OH )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 (OH )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答:(1)CaCO 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